[爆卦]社區發展理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區發展理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區發展理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區發展理論產品中有2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東城夢魘》Mare of Easttown (2021, Creator: Brad Ingelsby) 琦溫斯莉一直是我其中一位最喜歡的演員,她剛憑在《東城夢魘》Mare of Easttown的演出拿了艾美獎視后,而且《東》普遍亦有不錯評價,所以趁剛過去的長假便一口氣把這套共7集的迷李劇煲完...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g-6Dfyl2Gw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社區發展理論 在 伊格|Egoyan Zhe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2:17:09

截至目前為止,陳立博醫師可能,且極可能正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位**良心犯**──事實上,至少一世紀以來,似乎從未有罪犯如他被部分民眾與媒體冠以「良心犯」之名。⁣ 理論上,這已然是個歷史名詞;因為資料顯示,此說法自21世紀末業即已近乎絕跡;而前次被廣泛公認為良心犯者亦已早於22世紀中葉。⁣ 換言之,距今...

社區發展理論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30 04:39:30

#promo #科基百科 「話」人人都會說,但要如何好好說話、理性對話,可一點都不容易,尤其是雙方立場不同(比如說討論香菜究竟能不能吃)的時候,很容易一下就吵得臉紅脖子粗,更別說找出共識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理直氣和地對話呢? _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時候在探討一個議題時...

社區發展理論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8:01:04

【召集香港人︱#有關香港的小測試】 作為香港的一份子,每天生活在香港的你,對這個地方又有多認識? 以下有5條關於香港的問題,你能通過這個測試嗎? 1. 常說香港是石屎森林,但你知道香港有幾多個 #郊野公園 嗎? 香港境內面積1108平方公里。雖然又叫石屎森林,但有四分之三為郊野,共有24個郊...

  • 社區發展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5 16:53:10
    有 28 人按讚

    《東城夢魘》Mare of Easttown (2021, Creator: Brad Ingelsby)

    琦溫斯莉一直是我其中一位最喜歡的演員,她剛憑在《東城夢魘》Mare of Easttown的演出拿了艾美獎視后,而且《東》普遍亦有不錯評價,所以趁剛過去的長假便一口氣把這套共7集的迷李劇煲完。琦溫斯莉在《東》飾演警探Mare,7集故事圍繞她調查一宗在東城小鎮發生的少女兇殺案。Mare差不多都認識小鎮上的人,所以故事發展亦自然緊貼著每人亦有各自的過去和秘密(包括Mare 一家和她自己)。透過Mare 的調查,逐漸帶出每個人物嫌疑,深入他們的故事找出兇手,從而側寫這個東岸小鎮的社區面貌與陰霾。

    《東》很難說不好,因它具備了很多吸引的元素,首先是琦溫斯莉和一眾配角的出色演出,配合所有角色都有空間發揮其人物故事,光看他們已夠精彩。然後還有懸疑的劇情,每集的結尾都有一個hook,大結局亦符合觀眾需要夠「出人意表」的期望。理論上,這套劇是一套教材級的小鎮兇案片集作品。

    可惜的是,它的套路也太過教材級,套用了太多公式,本來讓人驚喜的地方,對有經驗的觀眾來說,就變得不再新鮮。《東》尤像2011年一套美劇《謀殺》The Killing。《謀》(頭兩季,共26集)亦是圍繞一名女警探與她拍檔調查的兇殺案。兩者相似之處有很多,例如是1.女主角都同時是一名有很多自身問題的母親(《謀》的女主角Mireille Enos的演譯更為壓抑,沒有一絲放鬆,極之沉鬱); 2. 她們都配搭新手男拍檔,性格做事上有明顯反差,但漸漸兩人之間卻又產生丁點感情; 3. 兇案死者都是少女,而且是問題少女; 4. 所以調查開端都是由少女的同輩入手,從而揭發出校園內的欺凌問題(《謀》的集數多,是以更為詳盡);5. 故事的發展很快就會轉移到更大的社區,更多的人物,亦即一眾成人身上(《謀》更加牽涉到西雅圖市長選舉、原住民土地問題等);6. 兜兜轉轉查了很多家庭很多人物,最終都是把整個小鎮的沉重氛圍勾劃出來;7. 最重要的,是整個調查過程都是使用了同一公式。

    --以下有點劇透,但不影響觀感--

    古語有云「橋唔怕舊,至緊要受」,上文提到的1-6, 只是相近而非相同,觀影中仍有樂趣,問題不大。然而關於第7點,作為懸疑片集,如果由故事格局,以至到情節結構都是「舊橋」,未免打了折扣。跟《謀》一樣,《東》的調查過程不外乎一開始針對數名具嫌疑的人物進行,有些更會似有還無地露出尾巴,而他們的「陰謀」並未因死者被殺而結束,讓主角覺得特別可疑,但他們肯定不是真兇。同時,一開場亦會出現一批不可疑的人,隨著故事發展,背景披露,他們就變得越來越可疑,那是第二批疑兇。之後,為了有一個高潮,差不多最後一集才會出現更明顯的線索追查真兇,發現原來他匿藏在第二批疑兇背後,但故事還未完。到了大結局的最後最後來多一個Twist,最終真相才會揭盅。基於《東》很大程度上跟從了這個模式,很多時光憑嫌疑人出場的時序就可以斷定他為真兇的機率。例如某角在第三集結束前就已面露驚慌面孔,那他為兇手的可能性就頗低了。若果未看過《謀》,那《東》的確很震撼到觀眾;但若果是這類小鎮懸案片集的影迷,相信觀看《東》就會有種舊酒新瓶的感覺。

  • 社區發展理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11:57:39
    有 14 人按讚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 社區發展理論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11:57:25
    有 84 人按讚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 社區發展理論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16 10:45:01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g-6Dfyl2Gw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香港與新加坡就「航空旅遊氣泡」達成原則協議,兩地旅客若能符合指定條件,可以檢測代替隔離14天。港星同屬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社會條件和發展水平相近,當下疫情與抗疫形勢亦較為相似,今次協議對兩地言都是第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跨境旅遊是否復常在望,仍有很多變數。「旅遊氣泡」作為一個概念,理論上行得通,可是放眼過去數月各地試行經驗,幾乎無一成功。港星疫情看似緩和,其實兩地皆有社區傳播鏈隱伏,疫情反彈風險不能低估,旅遊氣泡容易破裂,港星攜手摸着石頭過河,必須謹慎而為,公眾防疫更不能因此掉以輕心,錯將旅遊氣泡視作「危機已過」象徵。

    蘋果頭條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名下一間位於觀塘的辦公室,今晨遭警方14名探員持搜查令上門調查,在辦公室內搜查了約55分鐘後,撿走一批證物後離開,未有拘捕任何人。辦公室內的閉路電視監察系統,拍攝到警方搜查的全部過程,其間職員向警方表示律師正趕往辦公室,但探員未有等候律師到場便展開搜查。警方今早順利進入辦公室後,便向職員表示要進行調查,或要問問題或取走證物,但職員則指「公司已派律師嚟,因為唔知會有咩狀況」,但警方未有理會,表示會立即進行調查,並指「稍後律師團隊如果想聯絡我哋,我相信佢哋有我哋聯絡方法,我哋唔係要等到佢哋(律師)嚟到先可開始,不過佢哋嚟到可以畀建議」。

    東方正論
    綱紀一廢,何事不生。警方國安處昨日突擊搜查壹傳媒黎智英位於觀塘的辦公室,帶走一批文件,正當外界猜測大漢奸干犯的國安重罪終於有突破性進展、距離正式落案檢控不遠之際,事實卻是另一回事,警方大張旗鼓後便沒有下文,再次落得雷大雨小的下場。難怪有人好不風騷,更同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視像通話,既為台獨張目,又為「十二人蛇」叫屈,公然勾結外部勢力向中央施壓,完全不把《港區國安法》放在眼內。據悉警方今次行動,涉與力高顧問有限公司曾利用壹傳媒位於將軍澳工業邨廠房作登記地址、違反地契條款提供公司秘書服務有關。

    星島社論
    新冠疫情下,為恢復有限度往來及旅遊和商務活動,港府正接觸全球十一個國家及地區商討建立「旅遊氣泡」,包括日本及泰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昨日宣布,香港與新加坡率先建立雙邊「航空旅遊氣泡」達成原則性協議,兩地旅客只需接受兩地互認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並獲得呈陰性結果,往來兩地時可不受任何限制,包括毋須接受強制檢疫,並會有特定航班,望可於數周內落實計畫。旅遊界表示相當期待,認為可對其他國家起示範作用。本港的出入境旅遊已停頓數個月,強制檢疫亦令商務客大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新加坡交通部昨午分別宣布,前日建立雙邊「航空旅遊氣泡」,達成五項原則性協議,包括兩地旅客往來將不設限制,而只要出發前七十二小時內獲得兩地認可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證明,方可購買機票。

    經濟社評
    港府昨宣布與新加坡達成航空旅遊氣泡初步協議,為逐步重啟跨境旅遊邁出第一步,但兩地疫情未斷尾,疊加檢測費用高昂,料暫難增加市民外遊信心和意慾,但也是努力開了個頭,希望能盡快逐步改善。不過更重要的是港府必須改變心態及目標,致力清零疫情,才能令外界建立信心,恢復包括與內地的通關,經濟才有望盡早重啟。根據港星協議,旅客須乘搭特定航班,在上機前和抵埗後接受病毒檢測呈陰性,便可豁免強制檢疫14天,入境進行商務、探親或旅遊,行程也不受限制。待雙方處理具體細節安排,相信數周後可啟動旅遊氣泡。

  • 社區發展理論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7-16 20:25:09

    今日香港有沙田之亂,香港警察將新城市廣場變成新城市戰場。金融時報說林鄭數度請辭,為北京拒絕,她在撤手不管?警隊處理各區的示威群眾手法,是激化衝突,挑起暴力,製造慌亂。警察手上有裝備、武器,但內心沒有安全感,四方八面都是敵人。新城市廣場內男女老幼都是暴徒,市民怕警察多過怕示威人士。遍地開花,連儂牆源自布拉格,象徵對極權的反抗。香港的連儂牆深入社區,屢撕屢貼,港共勢力痛恨入骨。香港的示威者,是目前全球唯一對中共作出挑戰的一群,用腳對北京投不信任票。他們行天理,用形勢,勝利一定屬於香港人的。(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送中 #沙田遊行 #林鄭辭職 #連儂牆 #逃犯條例 #百萬人上街 #沙田衝突 #新城市廣場 #香港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下午5:00
    從警察的臉上,看到了恐懼。

    他們手上,有各式裝備,精良武器,但他們內心,沒有安全感。

    他們身邊,四方八面,都是敵人。

    周圍都是暴徒。

    警員對著空無一人的街道在大嗌,無人知道他們在叫什麼!

    他像被身邊的厲鬼纏著,揮之不去。

    他們清楚自己不是在執法,不是在維持治安,不是在保護市民,他們是棋子,配合最高指令的政治需求的死士。

    政治問題,用警力來解決。

    文明在倒退。

    回到四大探長呂樂的年代了。

    麥理浩成立ICAC,將警隊建立清廉守法,文明理性的努力,毀於今日。

    送中條例開始至今,警隊失控,香港紛亂,幾位當事人,問責官員,林鄭、鄭若驊、李家超、盧偉聰,幾乎都無影無蹤。

    只由得前線警員和全港市民搏鬥。

    市民和警察都感到,目前的警隊,不是由盧偉聰指揮的。

    香港人處事的基本意識,是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但你看到,警隊處理各區的示威群眾,已經不是在解決問題!

    他們在激化衝突,挑起暴力,製造慌亂。

    他們的戰略,似乎想激化每次的示威,讓市民覺得示威人士是暴民,是有組織的,受外國勢力指使。

    但當示威現場,離開銅鑼灣至金鐘,離開立法會、政總,走入社區,各區本來安居樂業,衣食奔波的小民,在自家門前,見著衝突場面時,他們便自然的捲入示威之中,他們有自己的觀察和是非判斷。

    他們再不用通過TVB來獲得資訊,衝突就在他們家前,走入他們的生活。

    他們討厭政治,但政治已經找上門來。

    他們見到示威者,用血肉之驅,引出警隊更大的暴力。他們用
    流血受傷,叫市民注視送中惡法。

    他們不是暴徒,他們在犧牲。他們像譚嗣同戊戌六君子,香港示威者,用自己的鮮血,灌溉出香港之花。

    一剛一柔,香港的連儂牆,在全港各區出現了。

    1980年,披頭四主音,約翰連儂被刺身亡,捷克人在布拉格一面小牆上,噴上約翰連儂和披頭四的塗鴉,象徵對自由的渴望,對極權的反抗。

    當時的捷克政府由蘇聯扶植,當然不滿西方的價值和文明,而且塗鴉係咪犯法先?所以政府用白油蓋過,但翌日連儂像又再出現。

    今日連儂牆在香港各區遍地開花。

    深入社區,市民上班下班,上課下課,買餸補習,都經過自己的連儂牆。偶爾駐足瞄兩眼,偶爾興來寫上一張。人人都在參與這場保衛香港價值運動。

    蛇齋餅糉遇到了地區挑戰,連儂牆比同鄉會更深入生活。港共勢力當然痛恨入骨,但連儂牆的特色,就是屢撕屢貼,屢拆屢建。歷史上,它就是見證蘇聯東歐集團共產政權倒下的象徵。

    《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開始,既濟未濟作結。

    乾卦,六爻全陽;坤卦,六爻皆陰。乾天坤地,乾卦的基本精神是自強不息,是儒家學說的立足點;坤卦是厚德載物,是道家的順勢用柔的基礎。乾坤結合,便能生生不息,所以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父母卦。乾坤定了,便發展出其餘六十二卦的血肉人生來。

    乾為天,象徵宇宙的規律;坤為地,是建構在乾卦自強不息的理論上,發展成具體的人群社會,秉持乾卦的天理,突破山河大地的險阻,在現實人間開展出來。

    我們的真實人生,並不順利,有理說不清。在乾卦,道理上行得通的,在坤卦,現實人生上未必一時行得通。

    所以,坤卦教我們包容忍耐,要看得走遠,不要在乎發展過程中,是亨,是利,或是不順,因為最重要的是結果,善終的果。

    乾卦講始創,坤卦講有終。

    有終,不容易,而且要終復始。生命總會結束,但可以留低一個典範,你的結束就可以帶動新的一代的開始,終而復始,便是《周易》的基本概念。

    乾坤結合,剛柔互濟,便能生生不息。乾坤兩卦,從最形而上的宇宙開始,到現實的運用,從起點到長遠的發展,他概念開始,到規劃永續經營的架構。

    目標在永續,即是不管遭遇什麼浩劫,什麼挫折,以乾坤為源頭的創造力、生命力,是以幫我們面對一切,克服一切,化解一切,而且還可以代代相傳。

    《周易》說的是天理地勢,乾主坤從。

    乾是天行健,剛健不息,不屈不撓。坤是地勢坤,基本屬性是順,君子要厚德載物。所以,《雜卦傳》說:乾剛坤柔。

    兩卦本為一體。

    香港的示威者,是目前全球,唯一對中共作出挑戰的一群,對北京用腳投不信任票。他們行天理,用形勢,勝利一定屬於香港人的。

    2019年7月16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 社區發展理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3-07 18:56:03

    本集主題:「郵政櫃檯的秋天」現代詩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許赫
       
    內容簡介:
    透過短期大量寫詩的行動,發現詩也可以是一種寫故事的體裁。透過一首組詩,可以把許多聽過的故事,表現為一種充滿留白與餘韻的文學作品。
      
      詩的特色,既精確又能引發思索,讀者也擅於在文字的留白之間,透過想像力,完成各自不同的情節與意義。《郵政櫃檯的秋天》這本書有10首組詩,每首組詩由20首短詩構成,共分成街譚、巷議、神話、聽說四輯,「街譚」的兩首詩,是我日常生活中聽來的故事,「巷議」的三首詩則是我因為人類學背景,田野調查期間採錄的趣事加以改編。「神話」是我的幻想故事,採用神話研究的原則來鋪排。「聽說」則是自己與家人的故事。本書構想幸獲國藝會出版補助,得以順利出版。
      
    《郵政櫃檯的秋天》這本書有10首組詩,每首組詩由20首短詩構成,共分成街譚、巷議、神話、聽說四輯,分述如下:
      
    1.「街譚」的兩首詩,是我日常生活中聽來的故事。
    (1)年菜:社區裡有一位經常拜訪的獨居老婆婆。甚至有一年我們幾個同學與老婆婆一起圍爐。本詩記述老婆婆分享生活與記憶的點滴,發展為一篇餘韻幽深的作品。
    (2)郵政櫃台的秋天:一萬首詩計畫開始之後,因為計劃設計的緣故,我們會與讀者聊天,把她的故事寫成詩。這是一個南部大男孩的故事,與我身邊幾個朋友一樣,有屬於鬼島世代無法掙脫的無奈,在龐大的大蕭條景象底下,要抓住小確幸,又衝反對未來毫無頭緒的徬徨。
      
    2.「巷議」的三首詩則是我因為人類學背景,田野調查期間採錄的趣事加以改編。
    (1)土地公廟紅燈閃爍:1998年,我跟著政大民族系上的老師們,到台灣各地尋訪廟宇,記錄台灣各地有趣的傳說。這個故事,是某個小鎮,地方公廟(土地廟)與庶民傳說的有趣田野紀錄。民間盛傳,這地方的土地公,因為幫助信徒解決困難,到酒家出任務,雖然任務圓滿,但土地公從此染上粉味習慣,不可自拔。
    (2)妖行采風錄:求學時代,田野調查期間,許多鄉間耆老,會把村落大小事,比父為妖怪現象。恰逢1990年代,台灣環保公害問題嚴重,本詩將許多公害比附妖異的有趣見聞(從1998年到2016年),加以改編,成為台灣鄉間妖異傳奇。
    (3)通靈人:依樣在廟宇調查期間,拜訪許多乩童、風水師、通靈人,以他們的遭遇、閒聊、垃圾話為基礎,想像他們現在的處境,發展為通靈人這個故事。
      
    3.「神話」是我自己的幻想故事,採用神話研究的原則來鋪排。
    (1)通勤死神:因為神話故事研究的興趣,發現神話充滿了當代性。於是想像了三個與神有關的故事。聊聊身邊的奇幻想像。通勤死神,講的是作為死神,每天引導這麼多的鬼魂,他們的遭遇,有血有淚的體驗。
    (2)上班族阿智: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到身心受創,一個滿身身心創傷的上班族,真是可怕的存在啊。這個故事想像一個壓抑的上班族,擁有毀滅世界的力量,多麼的可怕。而現在網路上的情緒發洩,力道也一樣,足以毀滅一個陌生人。
    (3)十二生肖:天地初開,萬物童蒙。這是一個人類稅開始之前,動物們與神的相處故事。
      
    4.「聽說」則是自己與家人的故事。
    (1)我有毛病:近年因為開設書店,接觸故事療癒、敘事療癒的領域。遂把相關理論,與自己的生活壞習慣結合,描述一個人格多重分裂的人(自己),展開認識自己,自己與自己認識彼此的多重對話。
    (2)媽媽:我的身世,猶如一場肥皂劇。這次用詩,記錄我肥皂劇般經歷的雙親。
        
    作者簡介:許赫
      本名張仰賢,就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2000年開始以帳號harsh(謎語獸),在政大貓空行館BBS站詩版張貼作品,參與新詩推廣運動10多年,開設出版社與書店,斑馬線文庫出版社、心波力簡單書店負責人。輔大藝術與文化創意學程兼任講師,主講文化創意產業與故事寫作。詩作常見於衛生紙詩刊等刊物。發起新詩微運動告別好詩,認為掙脫好詩的枷鎖,詩人才可以自由寫詩,才能把寫詩這個書寫活動,確實在生活中實踐。正在進行告別好詩一萬首詩的寫作計畫。著有詩集《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v1.02》、《網路詐騙高中生-電腦工程師喜歡的詩》、《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囚徒劇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