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交能力理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交能力理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交能力理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交能力理論產品中有29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竹科大小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 企業新型態網路管理論壇-新竹🎺 疫情已改變現行企業工作模式,為了減少接觸但又要確保穩定營運為當前企業關鍵,具備數位化運作能力,包含安全穩定連線的網路📡、隨時隨地的資料存取💽、暢通的視訊會議📺,及彈性雲端架構⛅️等。 由Cisco 思科台灣主辦、DIGITIMES電子時報執行之202...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與拖延一樣,分心同樣影響我們的生產力與學習能力。智能電話面世後,現代人一日平均查看手機達 150 次之多,全面改變了人類行為。特別是社交媒體等程式的設計,令人容易上癮與分心,離應該做的正事愈來愈遠。 「專注力協定」一書作者尼爾.艾歐(Nir Eyal)曾在史丹褔商學院教授行為設計,於 2013 年...

社交能力理論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6:57:03

認知和信念都是來自於對世界的理解和看法,這與個體的經歷、成長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在人們成長過程中,之所以容易出現問題,就是人們總是帶著固有模式來處理新的問題。人們要成長,就是要打破原先的固有模式,清除掉過時的經驗,用一種全新的思維來處理當前問題。小的時候,你跟父母怎麼相處,跟同學怎麼相處,你從...

社交能力理論 在 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20:05:59

【#等我慢慢成長】#工作力 #你的性格和你的工作匹配嗎?⁣ ⁣ 大家在探索自己的畢業路向時,會不會對甚麼類型的工作適合自己感到疑惑呢?⁣ ⁣ 心理學家John Holland曾說過一個人的職業體現了那個人的動力、知識、個性和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工作探索出那個人的特質。反之我們也可以透過他/...

  • 社交能力理論 在 竹科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2 17:06:49
    有 9 人按讚

    🎷️2021 企業新型態網路管理論壇-新竹🎺

    疫情已改變現行企業工作模式,為了減少接觸但又要確保穩定營運為當前企業關鍵,具備數位化運作能力,包含安全穩定連線的網路📡、隨時隨地的資料存取💽、暢通的視訊會議📺,及彈性雲端架構⛅️等。
    由Cisco 思科台灣主辦、DIGITIMES電子時報執行之2021 企業新型態網路管理論壇,分享企業如何應用適當工具與架構,打造安全、高效資料中心及網路環境等重要議題趨勢,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參加對象:園區事業單位營運管理、IT資訊、網路架構、資料管理等相關人員
    ⏰時間:110年10月13日(星期三)下午2點至5點
    🏢活動地點:竹科集思會議中心 (新竹科學園區工業東二路1號) 愛因斯坦廳
    🍓全面防疫措施:提供口罩、採實名制登記、消毒、社交距離座位安排*
    🍀課程簽到時將會進行體溫測量,若有發燒情況,將禁止其參與課程,應就醫返家休息。

    ⛳️活動官網與報名連結:
    https://www.digitimes.com.tw/edm/EDM_Cisco_20211013_seminar.htm

  • 社交能力理論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9:30:54
    有 234 人按讚

    認知和信念都是來自於對世界的理解和看法,這與個體的經歷、成長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在人們成長過程中,之所以容易出現問題,就是人們總是帶著固有模式來處理新的問題。人們要成長,就是要打破原先的固有模式,清除掉過時的經驗,用一種全新的思維來處理當前問題。小的時候,你跟父母怎麼相處,跟同學怎麼相處,你從父母、從同學那裡獲得的經驗,將會形成最初的認知和信念,並影響你未來的發展。只有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最初的認知和信念出現了問題。

    心理學中有一種移情效應,指的就是用過去的經驗來處理當前情境。你當前所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是因為你在用過去的經驗來處理當前的情境,而不是說你的性格是錯誤的。你不可能一遇到問題,就要改變性格,這是不現實的。人的認知和信念是一條條相對孤立的建構,建構是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指的是人們用來解釋世界、分析世人的觀點。認知和信念的成本之所以比性格低的多,就是因為認知和信念不是一個體系,而是相對孤立的建構。

    認知和信念是個體建構的核心,決定著個體將要採取怎樣的行為。例如:因為你愛我,你就要滿足我的要求。這是一條對於親密關係的建構,如果某個人持有這樣的建構,那麼他就會無限制的從愛自己的人身上索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最終結果可想而知,關係走向破裂,因為這個人越來越貪婪無度,並且喜歡情感綁架。如果這個人想要獲得穩定、安全的親密關係,不需要改變性格,只需要改變原先的錯誤建構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哪怕別人愛你,你也不要以愛的名義讓對方滿足你的所有要求。

    改變錯誤的建構,能夠讓你的生活立刻發生變化

    改變認知和信念所花費的成本遠比改變性格花費的成本低,不僅表現在決心成本和精力成本,還包括時間成本。個體改變性格,直到新的性格形成,並且應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上,需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你改變了錯誤的認知和信念,你的生活立刻就會發生變化。例如,一個人因為過去受到過傷害,所以遠離了社交。這是一個典型的錯誤建構。之所以錯誤,原因有二:過去某個人傷害你,不代表未來所有人都會傷害你;過去你會受傷害是因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你現在有了自我保護能力,不應該害怕社交。

    如果你意識到這個建構是錯誤的,明白自己長大了,有能力保護自己,也明白之前某人傷害自己,不代表其他人也會傷害自己,那麼你的社交就會立刻發生變化。你會更加傾向於融入到社交中,更願意接受有人進入自己的世界,更能夠信任別人。這一切不需要你費心費力改變性格,只需要將錯誤的認知和信念改掉就好了。

    總而言之,改變自我以解決當前問題,從來不是只有改變性格這一條路。當你發現可以從改變認知和信念出發時,你會發現改變自我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實際,更能夠應對實際問題。學會改變自我,從改變錯誤的認知和信念開始吧!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 社交能力理論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9 10:24:13
    有 76 人按讚

    為什麼明知需求不會被滿足,卻還是保持期待呢?

    很常接觸到個案是如此,身旁人明知道他就是不會滿足當事者的期待,但當事者就是始終放不下。或者說,明知對方是個渣男,但為什麼還是期待他會因為自己而有所特別或是改變呢?這難道真的是因為人很犯賤嗎?不是的,這其實源於自己過往的經歷。

    我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過往的經驗是受苦委屈、壓抑被否定的,那麼很容易造就一份低自尊的價值感,認為自己不重要、不值得被愛。於是這份「我不值得」的感受會深植於心,而當進入關係後,潛意識會不斷讓自己進入到重複的情境中,去體驗那份不值得感,促使自己去感受體驗到那種無助、委屈、痛苦及悲傷,提醒自己曾經有個傷在那,需要被正視被療癒。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內在小孩在吶喊,他要我們回到當時去看看他(內在小孩)有多傷,然後我們看見了自己的傷,才能有能力去撫慰自己,進而療癒它。而這份體驗中不斷強化的挫敗感,會讓自己情緒濃烈,感覺存在的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明知對方無法回應我們的需求,我們卻走不開放不下的原因。因為這份「受苦」才有存在感,它是我們熟悉的過往,也是忠於兒傷創傷自我的呈現。

    若是放下期待,自己開創可能性,這將會是陌生之途。因此遵循舊習不斷地向伴侶索取,既使知道要不到,也總好過邁向全新之路,來得安全。有時候甚至從伴侶那要不到,會轉向替代性伴侶(第三者),但時間不用太久就會發現,再次陷入那個要不到的挫敗感中,這就是會不斷重複發生同類事件的原因。

    較健康平衡的方式是,一部分的需求我們得自己來滿足,一部分的需求可以向伴侶索取,另一部分的需求可以藉由發展社交關係來平衡。簡單來說就是,千萬別期待「所有」內在需求都靠伴侶來滿足,因為那會是一個壓倒性的關係。如果你想要跟伴侶談心,但對方無法傾聽時,你執著的不是「他到底為什麼不能聽我說」,而是「你為什麼非得找他說」。也許此時跟你的同性友人談心來滿足內心被理解的需求,可能更容易且舒服。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伴侶就「應該」要了解自己、「應該」要滿足自己、「應該」要照顧自己;或者說我們也會覺得公司就「應該」要提供員工福利,或是父母就「應該」要愛小孩等。這些「應該」實有綁架之嫌,但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應該」裡有太多家族史及個人價值觀,它一點都不客觀。追根究底來看,世界及人生中,其實根本沒有「應該」這回事。

    所以,期待一個「應該」要滿足自己的人,不如找一個「能夠」滿足自己的人。更多時候,真正能滿足我們需求的人,不是那個自己也匱乏的應該之人(伴侶),而是其他心靈較富足之人。

    一個人愛的能力,來自曾經被愛的經驗。

    #有興趣探索自己歡迎加入靈魂之旅
    #週六晚剩最後一位名額
    #十月初開課
    #年底最後一班

    illustrator: alexandradikaia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 社交能力理論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09 07:00:30

    與拖延一樣,分心同樣影響我們的生產力與學習能力。智能電話面世後,現代人一日平均查看手機達 150 次之多,全面改變了人類行為。特別是社交媒體等程式的設計,令人容易上癮與分心,離應該做的正事愈來愈遠。

    「專注力協定」一書作者尼爾.艾歐(Nir Eyal)曾在史丹褔商學院教授行為設計,於 2013 年推出「鉤癮效應:創造習慣新商機」教人如何設計出令人上癮的產品。事隔六年,尼爾親身剖白,作為行為學專家的自己同樣深受科技上癮所苦,變得難以專注。他於 2019 年利用同一理論,推出「專注力協定」一書,教人如何在資訊爆炸年代,訓練出心無旁騖的心智。

    收聽更多:
    【*CUPodcast】#57 拖延心理學:如何克服拖延,重新掌握時間?
    https://youtu.be/T0meVBi9Ts8
    【*CUPodcast】#56 拖延心理學:五種拖延者,你屬於哪一種?(下)
    https://youtu.be/5kELvdtmM5o
    【*CUPodcast】#55 拖延心理學:五種拖延者,你屬於哪一種?(上)
    https://youtu.be/FOlGzReyAZA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 社交能力理論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03 07:00:01

    當今世界,人們總追求更好地表達自己:練習演說技巧、在社交網絡上高談闊論、修習「高效溝通」課程,卻只聚焦於表達而非聆聽。當每個人各執一詞,「溝通」便成空談。為何我們從來不把聆聽當成一回事?為何從來只有演講訓練,卻沒有人教育我們成為更好的聆聽者?

    人與人之間相處,唯有好好學習聆聽,才能真正互相交流想法,而非單向輸出個人意見。要學懂聆聽別人,首先要明白每個人的聆聽能力基礎有高低之分,取決於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心理學中著名的「依附理論」解釋了每個人在成長中與照顧者的互動,如何將人模塑成為好和壞的聆聽者。唯有互相理解,才能進一步改善聆聽彼此的能力。

    收聽更多:
    【*CUPodcast】#39 睡眠與做夢是創意煉金術?
    https://youtu.be/bIGZNF8vKno
    【*CUPodcast】#38 沉睡時,大腦為記憶忙甚麼?
    https://youtu.be/ihxIqAkpzJQ
    【*CUPodcast】#37 為何睡眠不足的人更易發脾氣?
    https://youtu.be/dcGfIOPvWpM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 社交能力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10 19:00:1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們在做很多決策跟判斷的時候,經常會參考別人的意見;這個在心理學裡面,我們會說它是一種追求「社會認可」,也有相關的理論說法,叫做「社會認同理論」。

    因為呢,我們可以透過跟別人的參照,或者是對比,來幫助自己在面對決策的時候,可能是更正確,或者是選擇出一個更可行的一個方案。

    可是在真實的狀況裡面,它真的是如此嗎?我們先來談幾個研究的案例哦!

    在荷蘭的一個高中,他們運用「社會認可理論」,他們希望讓學生能夠多吃水果,他們選擇的方法,並不是去做那些文宣啊、宣傳啊、去談水果的營養價值。

    他們只是提出了一個跟學生認知相反的說法,也就是說他們告訴學生說,大多數的同學,確實有為了健康而多吃水果。

    這顯然是一個說謊的狀態,但只光這樣的信息傳遞,就讓那個學校的學生,水果的攝取量增加了35%。

    而且更有趣的是,跟這些高中生去做訪談,這些青少年啊嘴巴都很硬,都說他根本不受影響、他根本沒有想要改變自己;可是就以餐廳的統計,水果的攝取量就是增加了35%,這是騙不了人的!

    除此之外,在餐飲業裡面的研究也發現哦,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餐廳、讓客人多點幾道料理,你不用花錢去買更高檔的食材,去找更多更好的廚師;或者是在菜單上面,把那幾道料理寫得天花亂墜。

    如果你經營餐廳,只需要標注這些菜色是最受歡迎的料理,這樣就可以了!

    在北京哦,有幾家餐廳曾經用這種直接、簡單、粗暴,但是很少被運用的促銷策略,結果呢,顧客點那道菜的頻率,增加了13%~20%。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社會認可」,你會發現,認可這件事情,是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決策正確性。

    但是透過「社會認可」做的決策,真的是正確的嗎?它有沒有很多其實是被誤導的呢?

    就像是有一份研究說,如果一群受試者,知道大多數的同儕,支持軍隊用酷刑來逼供之後,在這裡面會有80%的人,對於這種做法從不接受,變得比較能夠接受。

    而且不只是在公開場合,會表現出更多的支持,更令人感覺到驚訝的是,他們連私底下的態度,也跟著開始轉變了!

    所以呢,回觀我們現在的生活世界裡哦,我們無時無刻的,在接觸各種媒體給我們的各種訊息,而這些訊息似乎都在給我們傳遞出某些價值觀。

    你深信的那些價值觀、你認同的那些人、事、物;甚至是你深信的信念,你真的確定是出於你自主的選擇,還是其實是被「社會認可」所操弄的呢?

    那麼如果不要談這麼大的理念價值觀,我們談細一點的,我們在行走江湖的過程裡,我們都需要跟別人合作、商務上的合作、生活上的合作。

    小到生活當中的購物行為,大到商務上面的大規模,或大金額的合作,當我們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你的依據是什麼?

    我遇過很多人哦,他嘴巴上講的都很有道理,但是仔細的推敲,它背後還是憑感覺啊!那他感覺的依據是什麼?就是~大家是不是這樣做啊?那這不是社會認可嗎?

    可是如同前面說的,如果你認可的基礎,就是建立在被操作的前提底下,那你要如何去做出,對你相對最適當的判斷呢?

    所以我每次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都覺得我們先不要去說,怎麼樣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我們先去談怎麼樣能夠退一步的保護自己?

    尤其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跟別人相處互動,你如何去判斷別人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呢?

    人的存在為了追求「社會認可」,我們常常會去丟一些煙霧彈;比如說你明明很討厭眼前的人,但是你會陪笑臉,這個部分叫做「社會適應」的意義。

    可是如果回到真實的利益呢?你眼前的這個人,他給你訊號,到底那些可信?那些可靠;而那些值得推敲,或者是懷疑呢?

    如果你赫然發現,你都是「憑感覺」的話,那麼你有很高的機率,就是被操弄的呀!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對於那種廣泛的宣稱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應該如何或不應該如何?

    多那麼一點警覺性,如果願意的話,進一步怎麼樣去學習,去判斷別人的言下之意,跟言外之意,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去取得更多的資訊,進一步可以達成共識,退一步可以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

    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都會知道哦,我有一門課叫做【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正是用有系統的方法,在這一個方面給你前進的幫助。

    所以在這邊特別跟你分享,下一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在10月13號開課,那為什麼要這麼早跟你說呢?

    因為10月13號的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是我在2020年的最後一期,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的農曆年之後了!

    這一門課從推出到現在,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而且有很多在職場上,要面對很多溝通情境,無論是領導管理,還是對外的協商談判,都跟我說這門課給他們最具體最真實的幫助。

    我想回到今天談的「社會認可」,我們無時無刻的,都在追求認可的最大公約數;但是我們也要隨時隨地的去警醒,這些認可到底它的依據是什麼?他適合你嗎?

    我們既不能成為這個世界的局外人,但是我們又不能「不假思索」的去認同這個世界,告訴我們的一切!

    聽到這裡,覺得做人有點難哦?但是其實做人不難,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學會一些必要的方法。

    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你能夠在生活裡,取得最大程度的認同,但是又不迷失在追求認同裡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10月13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是2020年的最後一期,錯過的話,你就要等到明年的農歷年之後了!

    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在10月13日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