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交能力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交能力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交能力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交能力意思產品中有5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龔成問答信箱】(Q22701-Q22720) Q22701: 龔sir,見你1211多年,究竟係咩令你咁相信自己嘅眼光 就算佢當年由$88跌到$12,你都渣住唔放呢,點解你有咁強大嘅自信,我唔明? 龔成老師: 睇長遠價值,不是睇短期股價。 十幾年前,我已大量睇電動車行業資料,分析行業及技...

 同時也有3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坛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近几年。你会越来越高频率的遇见那种突然之间的愤怒、突然之间的崩溃和突然之间的沮丧。不仅仅是面对他人,其实连我们自己也会经常在某个瞬间...

社交能力意思 在 睿秋 Rachel L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2:12:26

中秋節快樂!大家今天晚上是不是會跟家人一起聚餐、烤肉、吃月餅呢?⁠ ⁠ 你會害怕吃多嗎?⁠ ⁠ 因為「七分飽」的原則,很多人會誤以為只要吃到比較飽或撐就是有問題,甚至認為自己在「暴食」。⁠ ⁠ 首先,「暴食」和「吃多」最大的差別就是暴食是在失去控制能力的情況下進行的。意思是,就算那個人想停下來,他們...

社交能力意思 在 ERIK 李公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1:54:46

一隻小貓咪能有甚麼心思呢? 這是他放空的樣子 完全真的是放空 最近我都在向他學習 學著放空 你們會覺得放空很容易 我其實沒放空過 我的放空都是在想事情想入迷了 對於高敏人士 學會不內耗是很難的 幾乎每個高敏人士都會有極度的內耗問題 容易迷失在過度的危機意識裡 本來作為天賦的能力此時成為雙刃刀 ...

社交能力意思 在 竺宥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05:46:20

大哉問:你累積的是增值資產,還是貶值資產? 前幾天,在語音社交平台 Clubhouse 發現一間很有意思的房間,主題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結婚算不算某種程度的「下市」?兩個原本有很多選擇的人,一起從名為愛情的股市下市。 我不是經濟學專家,但多年中文系、話劇社和廣告業的歷練,讓我很習慣去探究文字...

  • 社交能力意思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23:00:31
    有 128 人按讚

    【龔成問答信箱】(Q22701-Q22720)

    Q22701:

    龔sir,見你1211多年,究竟係咩令你咁相信自己嘅眼光 就算佢當年由$88跌到$12,你都渣住唔放呢,點解你有咁強大嘅自信,我唔明?

    龔成老師:

    睇長遠價值,不是睇短期股價。

    十幾年前,我已大量睇電動車行業資料,分析行業及技術發展,我見到電動車的最大問題,就是電池技術與配套。

    如果這兩大因素解決,電動車一定能普及,因為佢比用油平好多,同時更環保。

    然後,我分析電池技術與配套,這兩大因素,中國的配套在近10年間,不斷建設,例如充電設施等,在全球行得較多,多年前已相信,中國這方面的配套成熟,是遲早的事。

    之後就是分析電池。

    比亞迪(1211)本身就是造電池起家,之後再造車,是全球擁有較高電池技術的車企,其實佢的電動車,2007年已出產,當時已見到唔算差(雖然與市場化有距離),但佢過往的電池研發好強,因此可以推論,只要比時間佢,電池技術一定會提高,因此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我地分析,一定要著重大方向,多年前,當其他人仍停留在「比亞迪的車會爆炸」,我就是分析,這個爆炸的原因是甚麼,是否核心因素,還是能解決的問題,我以「長遠的角度分析」,而不是這刻,我見到佢受短期不利消息,令股價大跌,就會增持,我從不擔心佢股價跌,因為我集中睇企業。

    投資潛力企業,就是「這刻未成熟時買入,耐心持有,等企業成長」,所以,我地的分析點一定是長期。

    ------------------------------------------------

    Q22702:

    老師,有件事情想請教你。我每天工作8小時,所以有時候回家再看書就會因為太累而拖慢速度,所以我把書本都帶回公司看,但你知道很多人都冷眼看待,

    但我不會理會別人的價值觀,因為我知道我在進一步走在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他們只是在正常的範圍內生存著,甘願做個普通人,但我不想只做個普通人。

    不過有時候真心覺得自己很孤獨寂寞,仿佛被孤立無援,覺得沒有人會明白,所以我才要更加證明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確的方向。

    我相信你也有這個時候,請問你是如何走出陰霾的呢?請賜教,謝謝你!

    龔成老師︰

    其實有時候,這個世界只有自己,才會最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地人生,最重要並不是要向別人交代,而是要向自己負責。

    而且,你要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成就,你就一定會做一些一般人不會做的事。

    我建議你唔好介懷太多別人眼光,做正確的事,永遠都是正確的。

    當然,我都唔建議過份極端,有時間中午也要跟同事聯誼一下,維持一個正常社交,都係同樣重要。

    ------------------------------------------------

    Q22703:

    老師,雖然未有機會親身上你的課(等港澳開關),但你在財務自由路上的確啟發了我許多,除了拜讀你的作品,也聽你的建議讀了窮爸爸富爸爸、巴菲特給股東的信等不同財務概念書本,

    我做政府工,而且花費不大,本覺得生活不會太差,但發現即使努力工作,家庭成員和其他突發事件還是會有機會令自己陷入財務胡同,所以希望趁年輕(29歲)檢視我現時狀況,作出根本改變,

    由於身邊長輩和朋友都沒有這種概念,實在不知道可以和誰討論,希望老師可以給點意見。

    1. 去年買的澳門物業正在放租,但租金($13000)不能抵按揭和管理費($23000),而且因而鎖住了首期和每月現金流,除著橫琴發展,我覺得澳門的物業未必會再大升,

    我是否該在禁售期(3年)後賣出,套現作更進取的投資?自住方面預計2年後有需要,但可以租較便宜的唐樓($7000)

    2. 老師一直強調企業的質素不變可不理升跌,一直持有,我在8年前已持有1128永利,當時永利皇宮開張在即,而且我在內工作,知道公司營運文化甚好,所以以$28.5買入,

    後來一直跌,我在跌到約$14的時候放了一半,但沒想到現時可跌至$9,在我理解,這間企業的質素實在沒這麼差,但我即使繼續持有也不太可能升回$28,這種情況應如何應對?

    其實和我購入匯豐的情況相若,持有10年(平均價$70) 但一直下跌,實在不明白優質企業長期持有的用意,又應在甚麼時候賣出?

    3. 然後我在科技股熱炒時,以較高價購入,現在portfolio 已損失30%,家人說我不懂止蝕,但我本意為長期持有,但我以上的長期持有例子效果也不好,實在不肯定未來應如何步署。

    4. 很多人羨慕作為公務員的薪高糧準,但穩定同樣扼殺了晉升,做兼職和做小生意等收入增加的機會,你會建議趁年輕闖一闖還是安穩收入配以投資呢?

    最後,老師我明白你不想上網課是怕偷拍,但如果你委托可信之人在澳門租課室,用大屏幕做網課,同學照坐在課室,有助教監督,應就可避免此情況,也可不必受來往澳門之影響,

    這只是一個建議,希望早日可見。

    龔成老師︰

    1) 你可以從2個角度去考慮,從投資方面睇,你現時物業支出,明顯比收入為多。但唔地唔會因為咁,就斷言話這個物業,無投資價值。

    因為我地仲要考慮佢長線增長潛力,另外如果你係高成數按揭,都會令收入不抵支出。

    不過,你現時收入和支出個落差都有點大,可能係你租金部份出問題。你要了解清楚,同區租金情況,係唔係都是這樣低。

    另外,從自住角度,雖然你話2年後,可以先租較平唐樓。但你都要從長線角度去考量,講緊係你未來10-20年,你可能會組織家庭,對單位大小需求會有變化。

    如果你現時放租物業,係可以滿足到你長線需要,其實你都可以考慮保留。中短期放租,長線收回己用。

    2) 因為優質企業,長線佢會因為企業成長,慢慢令價值提升。但由於你買入價,其實好貴,完全偏離企業價值。所以,你預要較長時間,或者市況好熱,才有機會重回這個價位。

    但畢竟此股有投資價值,我地係可以守。

    你可能會問,咁不如放左,平D再入翻唔會更好咩。但問題係,我地投資唔會去"估走勢",因為無人知你沽左後,係唔係一定跌,佢係可以之後一直升,那你就要用更高成本,才可以買回股票。

    但好似匯控(0005)情況都類似,但匯控(0005)是收息股,增長力不高,本身就不適合你這個年紀,建議換碼至其他有增長力的優質股,會較好。

    3) 由於你本身買入價高,所以現在有較大帳面虧損係正常。只要有質素,長線持有會係較好策略。

    除非企業質素變差,或者大市又去到好狂熱,否則我地唔會沽出手上優質股。

    你現時問題,唔係組合虧損無止蝕,因為你這些持股係有質素的話,真的不用沽,等佢長線升值就可以。但你要學好估值,以避免將來再買貴貨,否則長線回報會大打折扣。

    在有能力估值前,最好投資方法,就係做月供,不理當時價值,定期定額地供款儲股票,就可以減低買貴貨風險。

    4) 這個睇你個人志向,因為要做到富人,係有好多方法(可以睇我千萬富翁本書,會有較詳細解釋)。做生意,會係其中一個渠道。如果你係想向這個目標推進,把握年青去闖一闖,不是壞事。

    但有些人會選擇利用投資,那你初期必先有一個基本收入,再用額外資金去投資,累積財富。到你有一定資金和經驗,可以考慮慢慢轉成一個全職投資者。

    若你想行這條路,公務員工作,會係一個好好的平台,去支援你的目標。

    所以,你要先定好目標,才決定下一步應該如何走上去。

    另外,多謝你課堂營運上的建議,我會認真考慮,謝謝。但暫時,我都係較希望可以真人見面,因為可以更易跟學員互動溝通。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可以早點和澳門朋友見面。

    ------------------------------------------------

    Q22704:

    老師 1117股價下跌了很多 我2.18入手的,共有40000股 需要斷捨離嗎,其實我對他們公司也有信心的

    龔成老師:

    現代牧業(1117)不是劣質,但政策及行業產品價格波動,都對佢有不利影響。

    佢係中國採用大規模工業化散欄式乳牛畜牧業務模式的公司之一,所有標準化畜牧場乃以各個畜牧場。

    按畜群大小計算,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

    整體都有質素的,不過行業變化大,原奶的價格令佢盈利較為波動,長線投資價值都有,但唔建議太大注,現時要睇你持貨%多唔多。如太多,減3分1至一半。如不多,暫時守住先。

    ------------------------------------------------

    Q22705:

    龔sir, 我在掙扎應否轉行從事保險業,如AIA. 我現從事酒店業,行業經驗達15年,現是部門經理(部門中最高級的職位),自覺好難會有更大的突破

    掙扎點如下:
    -我即將39歲
    -沒保險業經驗,要由低做起
    -怕收入不穩

    還有,不確定保險業是否適合自己

    龔成老師︰

    其實你明白自己已經無突破位時,做改變係正確做法。

    如果你無乜家庭負擔,要試!

    保險業從業員,其實對年齡唔係睇咁重,反而人脈和溝通技巧,會係更重要。

    雖然一開始要從低做起,但只要你係有能力,可以晉升得好快。

    但當然,收入跟你銷售成績成正比,因此開始1,2年,可能收入會較不穏定,你要有心理準備。最好你儲有一定資金,作為背後後盾。

    如果你怕不適合,你可以找一些保險業朋友,去了解多D。同時間,你睇下可唔可以,用兼職模式試下先。

    ------------------------------------------------

    Q22706:

    想問一下,我想幫小朋友的財富增值,月供盈富基金是否一個比較安全嘅選擇?除了盈富之外仲有冇其他選擇?

    謝謝!

    龔成老師︰

    小朋友由於可投資時間長,策略上十分簡單。你可以儲盈富(2800),佢係包括58間質素不錯上市公司股票的組合,有一定增長力。如果有投資美股,可考慮月供VOO。

    若你想增長力較高,可以儲安碩恒生科技(3067)。但此股波動性會較大,要睇翻你自已風險承受能力。

    基本上,以你小朋友年紀計,持有以上股票都係可以,但你明白當中風險。

    ------------------------------------------------

    Q22707:

    老師,您好!我有一個鄰居,大約10年前搬家了(估計賣掉自置物業)。

    一直留在這屋苑租住,也搬4次了。我們的屋苑10年間升幅只5成,大約10年前值1千萬,現價1500萬。所以,我推斷就算大市繼續升,再住10年也是2千2百萬。但到時樓齡三十幾年。

    買樓也是投資,我覺得繼續投資這個物業不太值得。

    假如我仿效鄰居,過多幾年賣樓,用1500萬全買收息股,一年進帳75萬,一個月6萬。每月租樓3萬2,已經包括目前個個月要交的管理費,差餉,地租。

    然後,有足夠的生活費。想到這個方案,我覺得更安心退休。當然,租其他地方可以更平宜,留在這裏感覺無降低生活質素,而且我們算平的。

    老師,你認為這個方案可行嗎?

    這是製造現金流的方法,如果,我適當投資,回報更不止75萬一年呢!

    龔成老師︰

    你所講的方法,係可行。但你要明白,香港樓市供求失衡,我預期樓價長線都會係升。你物業雖然到時係3X年樓齡,但唔算話好舊,只要其他條件係合理,依然有一定投資價值。

    你可以睇翻自己情況,若不沽出物業,單靠現時資金所創造現金流,是否跟你未來退休生活所需,有好大落差。

    如果較大,你沽出物業,買收息資產,去提升退休生活本錢,係可以。但你就要承受租金波動的風險,你要明白這點。

    而這筆資金,你可以將佢分成5部分。

    第一部分投資收息股,你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組合,你可考慮港燈(2638)、香港電訊(6823)、恆生(0011)、工行(1398)、置富(0778)、陽光(0435)、深高速(0548)等,大多有5%股息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富豪產業(1881)、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你可睇下《50穩健收息股》當中仲有好多)。

    你平衡的投資這些股,除了可以得到穩健的收息收,同時可有效的分散風險。

    第二,投資債券,你可以選擇A評級的債券,年期較長都可以,但利息卻不高。你可以到銀行問問。

    第三,投資年金,你可以睇睇,這是適合你們的產品,零風險,可以有穩定回報。

    第四,你亦可投資銀行低風險類的產品,你可自行到銀行了解下,總之是「低風險,持續現金流」的。

    第五,持有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若投資市場大跌,你也可以考慮買到更多的收息股,因股息率會進一步上升。

    但如果你現有資金創造的現金流,其實同你退休生活所需接近,或者只係差少少。

    你可以考慮係退休時,用現有物業去做逆按揭,創造額外現金流,去補足你落差部份。一來不用沽出物業(不用為市場租金變化擔心),二來可以加大每月現金流。

    但大前題係,你這個物業係無傳承給家人的需要。

    ------------------------------------------------

    Q22708:

    龔sir你好,之前問過992聯想,我發現琴日10號派左息。

    每股派0.306 但我1萬股得2370,同埋點解派左息,股價冇跌反而上升7%,係因為上半年業積好,所以派完息,多左人入市?

    龔成老師︰

    今期聯想(0992)派息每股$0.24,以你10000股計,會獲得10000 X 0.24 = HKD2400。但銀行會收入手續費,所以會比HKD2400為少。

    至於派息,係"除淨日"(而非派息日)會除下相關權益,故單純派息除淨這個動作,係會令股價下跌。

    但每日股價,會受不同因素影響,故除淨日未必一定跌。而且,你所講係派息日,對股價更加無任何影響,因為派息日係唔會對股價進行調整。

    你要明白中短期股價,可以因為好多原因而出現變動,但我地著眼點,都係要放翻係企業長線質素上。

    佢大升,相信係因為集團預期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部份,未來增長理想,故令股價受到刺激。

    現價算係合理區中上部,這股係平穩增長型,你唔好預佢高增長。主要係有平穏增長力,再加收下息。

    ------------------------------------------------

    Q22709:

    你好 龔sir。自從上次收到你回覆 已隨即改了月供組合。過了大半年時間,蝕既金額已收窄了很多,謝謝你。

    原先我組合內有$2000騰信及$2000 阿里。但想剔除呢兩隻,把資金加大落1810,1211及0175,分佈如下:

    2800-$5000
    66-$3000
    0823-$2000
    2-$3000

    3-$1000
    2388-$1000
    1810-$3000
    0175-$3000

    1211-$3000
    0388-$2000
    1177-$2000
    3067 每月100股 ~2000

    欲望日後能從股票收息獲被動收入每月至少一萬元。是否可行?

    謝謝你。

    龔成老師︰

    現時比亞迪(1211)偏貴,不宜月供。或回翻D先小注月供。

    如果你想月供新能車股票,你可以供住考慮GX中國電車(2845)先,這基金的目標是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相關指數」表現緊密相關的投資回報。

    另外,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儲蓄要留有部份,用來等大跌市出現,去入平貨。

    如果你希望每月有1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200萬。

    你現時組合,係一個增長型配置。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30000,5年後大就可以達成200萬目標。

    但你現時只係40歲,依然有一定時間增值。建議你唔好咁快換成收息資產,比D有增長力股票,用更多時間升值,去爭取最佳升值效果。

    ------------------------------------------------

    Q22710:

    龔sir你好, 認識您太遲,我在投資路上浪費了許多時間,希望您可以給我現在的投資一些意見:

    本人已28歲,目標: 10年內可以先買到細價樓投資或自住(600萬物業) ,同時不用賣出所有股票。因人工不高,保守估計未來八年都是2萬~3萬左右,

    所以計劃要預多首期(可能要超過350萬)才可以過銀行審批及供得起。

    現持有: 20萬股票, 20萬現金

    [email protected] (17%)
    [email protected] (19%)
    [email protected] (15%)
    [email protected] (8%)
    [email protected] (24%)
    [email protected] (5%)
    [email protected] (4%)
    1448@7 (7%)

    今個月開始月供1810, 66, 1177 (各$2000), 3067就打算每兩三個月買入

    同時每月另儲$3000等機會加注1810,1448,3319

    1) 請問以上組合有沒有改善的地方? 計劃是長期持有。選擇2822而不是2800長遠有沒有問題?

    2) 請問我可以達成以上目標嗎?

    感謝您。

    龔成老師︰

    1) 南方A50(2822)目標為追蹤富時中國A50指數之表現,此股都係一個有質素的組合。但波動性會比盈富(2800)為高。

    你現時組合,都有質素,但有3點想你留意翻。

    首先﹐郵儲銀行(1658)只係收息股,增長力不高,用來增值不太適合。建議你沽出部份,換至其他有增長力股票。

    第二,要注意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銀行業更加不要高於組合20%,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在創建組合初期,組合金額較少,出現超標都係可以接受。但長線你要參照這指標,去維持組合的平衡性,才算理想。

    第三,你月供太偏重左係潛力股(1177,1810,3067),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以你年紀,我一般建議潛力股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但如果你想加大組合增長潛力,維持現有比例都可以,但你要明白會有一定風險。

    2) 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6000 + 現有40萬*(股票+現金),10年後大約會增值至220萬。

    如果要達至你350萬要求,月供要提升到$13000﹕其實以你收入,你每月儲蓄比例唔算多。你要努力去開源節流,找出不必要開支同時,睇下有無增加額外收入空間,例如兼職、網上小生意等,去助你達成目標。

    ------------------------------------------------

    Q22711:

    龔成你好,有關投資問題想請教你。最近有聽過一d複利息既做法,有以下問題

    1.想問點樣分辨該股票是複利息定單利息

    2.如真係想作為定時定額長期投資,VOO 盈富基金外,有冇其他建議。thanks

    龔成老師︰

    1) 其實股票本身,無分單利定複利。

    複利息的意思,係你要將收到股息,再作投資,以達至將股息再增值的效果。

    但有時股息金額唔多,我地好難即時再買一手股票去再投資。這時候,我地就會將佢儲起,等累積到一定金額時,才出手。

    另外,複息效益唔一定係派息企業才有。有些企業不派息,但將賺到的盈利,重新投放在企業發展,都係有複利效應。

    2) 以你不足30歲的年紀計,可以利用「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作長期月供目標。

    你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如果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餘下的另一半現金,我地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較大回調,就加大力度掃貨,然後作長線投資。

    緊記月供係一個長線計劃,月供最少維持3年,並持有這些股票5年以上,才會有較理想效果。

    當然,可以的話,最好一直持有。因為,優質股持有時間越長,財富增值效果就會越理想。

    ------------------------------------------------

    Q22712:

    老師,請問美股有邊幾隻有潛力?

    龔成老師︰

    Apple(AAPL)、TESLA、Facebook等都係有潛力,但現價唔平,最好用月供儲貨。

    如果你想投資美股,但對美股又唔係好認識,你可以先投資係佢的相關ETF。以下2隻股ETF,都係不錯的選擇。

    當中,QQQ波動性會較高,要注要風險。

    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VOO〉,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

    Invesco QQQ Trust(QQQ) 是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

    ------------------------------------------------

    Q22713:

    老師,而家危疾最新產品有多次賠償,同單次賠償,請問成哥有無研究過多次賠償是否好過單次賠償呢

    謝謝意見

    龔成老師︰

    我無特別研究,因為不同公司產品可以好唔同。就算同一公司,不同危疾計劃,都可以好不一樣,其實好難去每間研究。

    整單咁講,過往大部份危疾產品,都係賠完整個保障額,就會將保單完結。

    但現時市場不少產品,係原來保障額全數賠清後,當你再遇到某些特定疾病,依然會作出一定程度賠償。(當然受有關條款限制)

    只從次數計,永遠都係愈多愈好。

    但保單保障其實係好複雜,每隻產品都可以好唔同。除了賠償次數外,其保障疾病範圍、不保事項、等候期、多次賠償的規定等,你都要注意。

    買一份保險,有很多細節你係要知。我建議你找可靠的保險顧問,等佢比地意見你,會更理想。

    ------------------------------------------------

    Q22714:

    如果要現金用 ?

    放270 得12-13元才放?
    2638 放
    11 小注等收息才放?
    其他持有收息?

    仲有人仔對美元 新高,投資人仔對港幣定期可取。

    龔成老師︰

    由於貨幣係可以無限量發行,所以唔係一個理想增值工具。除非你有實際用途,否則不宜持有太多外幣。而定期本身,純粹係收息產品,無增值能力。

    你上述股票,都有長線投資價值。但若你急需套現,其實3隻都可以,現價平貴水平都差不多,放邊隻先都無所謂。

    至於保留邊D股票,你睇自己投資取態和人生階段。2638和0011係收息股,無乜增長力,主要收下息,較適合近/已退休人士,或者好保守的投資者。

    0270、0066、2800、0003則是平穏增長股,除了已退休人士,其他人都適合。

    至於恆生(0011),如果你想放,係無必要等派息後,因為派息前會除淨,扣除派息部份的權益,令股價下跌。故你派息前後沽貨,唔會有分別。

    ------------------------------------------------

    Q22715:

    我有買你書架,我知道草錢係第一步。

    大師點睇558 力勁科技

    點睇cfd

    龔成老師︰

    無錯,再精確D係要每月有一定儲蓄,才可以用這部份資金,去做財富增值。

    力勁科技(0558)我無特別研究。

    如果從過往業務情況分析,這企業投資價值,質素只是中等,唔算好值得投資。

    另外,我地分析一間公司,唔好單從佢一年成績,就去下定論。睇翻佢過往多年,盈利都好波動。

    再加上2020/03年度,個盈利得好少,只有320萬。若果用再早一年,即2019/03的1.9億作比較。假設佢2021/03年度真係有3億盈利,按年增長只係57%。

    由於2020/03盈利個基數好細,所以才會出現升100倍咁誇張架升幅。

    除非你明確了解這企業,知道企業出現左一些新的長期利好因素,否則,不宜投資。就算投資,都只宜小小注。

    基礎產品的差價合約(CFD)是一種衍生工具,主要係估走勢去圖利。純粹賺蝕係基於市價走勢,合約唔會持有相關資產。

    投資者只要交小量保證金﹐就可以進行交易。通過杠杆來倍大利潤,當你估中走勢,你可以倍大你獲利,若估錯,虧損都會力口倍,風險唔細,不建議投資。

    同埋,我地投資唔應該用"估走勢"架方法去投資,正確方法應該係去理解企業長線質素和前景,再了解佢處於平定貴,之後去進行資金配置。

    ------------------------------------------------

    Q22716:

    941中移動和6電能,若以收息和股價穩定來講,邊只值得長期投資,謝謝你

    龔成老師︰

    中移動(0941)有質素的,5G雖然對佢有正面影響,不過,中國政府希望相關費用不會太貴,令資訊流通更好便利,所以,對佢的賺錢能力方面,未必能帶來突破性的增長。

    電能實業(0006)佢主要從事投資能源及公用事業相關業務,範圍包括火力及可再生能源發電,輸電和輸油,配電及配氣。

    佢除左持有港燈(2638)外,亦有國際業務,如英國、澳洲、新西蘭、中國內地、泰國、荷蘭、葡萄牙、加拿大和美國等能源及公用事業相關業務。

    2隻同是有質素的收息股,質素計差不多,以現價值博率計,中移動(0941)會較高。

    但我地唔好成個組合,只集中係1,2隻股票身上。

    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高於組合30%,同一股不能高於組合15%。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另外,收息股本身增長力不高,主要係提供穏定現金流。若你係偏年青,應先重點做好增值部份,這類收息股,不適持有太多。

    ------------------------------------------------

    Q22717:

    龔老師你好 我是一名90後 收入大概每月3萬(未計租金)現有一層樓收租 現金大約有150萬 請問好唔好將層樓按揭再買多一層收租?

    龔成老師︰

    將層樓按揭再買多一層收租,係一個增值方法,但會令你負責水平增值。你現時算年青,負債水平較高,都係可以接受。但一定要明白當中的風險。

    但較大問題是,你現時資產上,只有一個收租物業。若再加一個物業,你成個財富組合,就會嚴重偏向晒物業類。當地產市道出問題,你成個組合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而且,以租金回報率計,投資物業值博率,比買優質股為低。從投資角度,買優質股值博率會較好。

    因此,無論你最終是否增購一個收租物業,你都應先利用現有資金,去累積優質股。

    策略上,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你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由於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到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當時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15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一半,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一半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718:

    好的,謝謝老師你的意見!!我打算沽出部份股票。

    我本身買樓想自住,但考慮到移民,將來都想有被動收入,所以與家人商量,我決定買入細價單位,用收租,一來我唔會用盡所有錢,繼續有現金。二來我還可以保持部份股票。

    但我唯一阻礙我行動力的是我本身住公屋,就算將來樓價跌,爆破,發生什麼事,我都有公屋可住。這一個心裏關口真的得難過。

    但我知道若想脫貧,但繼續以這種方式來想,我只會永遠都擺脫不了,什麼事也做唔到~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我地人生目標,唔應該只係停留係一個公屋之內,要開闊些。

    雖然,公屋基本上解決左好多香港人,一直最困擾的問題,就係住屋部份。但我地人生,應該不只如此。

    你應該有更多東西想嘗試,更多願望相達成。所以,我地要努力為自己財富增值,去創造條件,令自己可以盡早為自己而活。

    所以,你唔好安於現狀,要為自己財富增值定下目標,最少做到財務自由水平。

    ------------------------------------------------

    Q22719:

    龔成,你好! 你話財務自由多重要,可惜我這一刻仲未做到。老細突然間話移民,公司即將解散,我應該會面對失業了。

    這一刻好徬徨無助,心頭壓住好流淚的衝動。我知道人是無情,但老細撇棄我們已成事實。

    這一刻,徬徨無助都無用,好好想下自己前路如何,謝謝你

    龔成老師︰

    發生這樣突然的事,任何人都會手足無措。而且,因為工作表現以外原因而失業,難免會有點不甘。

    但人生就是這樣,特別係現時咁不穏定環境,難免會出現這些預計之外的問題。

    不過,我地唔好因為咁,就氣餒認輸。比少少時間,去平復自己心情,再想想如何重新上路。

    改變會令人不安,但你要明白改變係相向,唔一定係向壞的一方面。如果在一般的環境,我地不會想突破,但面對這些環境,有可能是上天給你一個突破的機會。

    只要你保持正面的心境去面對,相信很多事情都可以闖得過,加油!!!

    ------------------------------------------------

    Q22720:

    你好,老師,我follow你的fb已有1年,在這一年裡,我由完全唔識股票,之後開始買你的書,之後上你的股票班(現在上緊進階班),從而對投資的知識不斷累積。

    我起初有跟老師推介買入港股,但自己收入本身低,投入的錢不算很多,只是投入左十萬左右。另外從身邊朋友開始認識美股,感覺投資美股增長力都不錯,又投資了8萬,

    想問下我平時課堂學習的財務比率和估值方法適用於美股嗎?另外你有冇其他途徑/書本推介給我學習美股投資?

    另外,我覺得投資組合只有股票,增長力比較慢,想加一些高風險的東西,例如期指和期權,但我又對這些不了解,想老師提供一些途徑/書本名稱,

    讓我可以建立知識基礎和技巧,再投資。聽朋友說,這些都是只能用技術分析,對嗎?(但我記得老師講過不要用技術分析,那應該怎樣辦?

    希望老師早日賜覆,感激不盡

    龔成老師︰

    其實我係課堂教授知識,係識用於不同地域的股票。當然,不同地方的市場、消費者文化、稅務等都會有分別,但大方向都係一樣,所以你可以照應用。

    書本上,巴菲特、彼德林區等知名投資者的書,都係以美股為藍本,都有一定參考價值。

    期指和期權,我就唔建議你加,這些工具基本上就係玩估走勢。所以,投資這類工具的人,都只會跟一般短炒投資者一樣,用技術分析。

    而技術分析,是好錯的投資方法!巴菲特已經講到明,技術分析沒有作用的。我地只會分析企業的質素,以及企業的價值。

    而且,我地投資最不應該做,就係估走勢。我地只會用平貴水平作考量,去決定投資策略。

    所以,你唔好貪快,去用這些短炒工具。你要記住,財不入急門,你睇全球投資最賺錢架人,都唔會用短炒,只會做長線,你就應該明白邊個才是好方法。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 社交能力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20:46:38
    有 0 人按讚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 社交能力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08:42:53
    有 0 人按讚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 社交能力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08 22:01:03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坛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近几年。你会越来越高频率的遇见那种突然之间的愤怒、突然之间的崩溃和突然之间的沮丧。不仅仅是面对他人,其实连我们自己也会经常在某个瞬间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整个世界的氛围都变得越来越紧张…你看最近这接连不断的几起恶性社会事件。所以在我的内心中就萌生了很多疑问,这茫茫人海之中到底有多少不太正常的人?我与某人初次相遇要怎么判断、界定,这人是不是有病呢?更让人焦虑的是,我自己的精神是否正常,其实我也完全不知道。看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想说:“壮哥,早就跟你说不要自己尝试修仙了,你看你现在这症状,赶紧让寺姐带你去看看精神科医生实在不行就住院治疗一下…我的回答是:别呀,要看病咱就一起。你真的认为自己一定正常吗?你真的认为给咱看病的医生就一定正常吗?2018的评估数据说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7%,重度患者超过1600万。什么概念呢?如果你的社交范围有100个人,其中就有17位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你确定自己不在这17人当中吗?给你举一个例子:你知道“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吗?世卫组织在2018年将那些“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迷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要让位于游戏的行为定义为“游戏成瘾症”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同样的话之前跟我表弟也说过。正好他妈也在旁边,我说:二姨你也不用太担心,对于这种病症的诊断世卫组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首先不可以把青少年对于游戏的热情简单的归结于“游戏成瘾”,只有当游戏行为影响到基本生活,大量的占用了睡觉、吃饭、社交、教育的时间且造成个人、家庭、教育、工作等重要方面的损害并持续12个月以上才能确诊,二姨说这标准不高啊,那肯定确诊了。你当然可以拍着胸脯说,诶!老子不玩游戏…你太天真了,游戏成瘾只是成瘾疾病这个类目中的一项。此外还有工作成瘾、赌博成瘾、购物、饮食、烟酒、性爱等等等等的成瘾疾病。这些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人的大脑一旦生病它是会产生连锁反应的,比方说成瘾症就常常伴随着自残、失眠、焦虑和抑郁症。所以你此刻站在大街上随便指着一个人说:“你这人脑子有病,很有可能你并没有在骂人,而仅仅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来吧,让我们携手走进精神病的世界。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罗森汉恩”也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精神科医生是用怎样的方式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于是就在社会各界招募了8位志愿者,分别在12家医院进行分组秘密测试。这其中有1名研究生、3名心理学家、1名儿科医生、1名精神病学家、1名画家和1名家庭妇女,都是心智正常的普通人。罗森汉恩就给了他们同一套说辞,没有任何装疯卖傻,就说自己经常听到“轰”、“碰”,的声音,结果8人中有7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住院期间每一位志愿者都尽可能保持正常的饮食、起居、交流、治疗,当然给他们发放的药物都被藏到舌头下面,再趁人不备吐到马桶里冲掉。实验整整进行了三个多月,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做实验的吗,所以会偷偷的记录医院每一天发生的情况,作为实验笔记。这本笔记就被其中一位医生发现,也看了里面记录的内容。这个志愿者就跟医生说,好吧!其实我是一名心理学家,这一次潜入你们精神病院主要是做一项精神病学研究。医生赶紧叫来值班的护士长询问他近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也叮嘱说这个病人你们平时要多关注一下,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了。这位心理学家就突然意识到,原来只要我一进到精神病院被确诊之后,我是很难证明自己没病。所以一个人到底有没有精神病,这个界限是模糊的。突然有一天呢,这个人发现总有几个病人一直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然后再相互看看,也不说话好像有什么秘密一样。他就过去问其中一个病人,说你们为什么总是盯着我看呀?病人面无表情的停顿了几秒说:“你没疯,你是报社的记者,来医院搜集资料。然后指着另外两位志愿者说,你们三个是一伙的。这仨人汗毛都立起来了,完全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出来的。然后他们就赶紧问,这个秘密还有谁知道。发现整家医院一共118名病人,有35人早已看出他们仨是假扮的。于是呢,这三个人就开始着力关注这35名病人,这医院的厕所不是一格一格的吗,这仨人就跟着其中一名鬼鬼祟祟的病人近了厕所分别在左右两格站在马桶上扶着墙观察他,发现这个病人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把舌头下面的药丸拿出来丢进马桶冲掉,仨人一脸尴尬,妈的原来平时我们拉屎的时候可能随时有人围观。当然她们也同时观察医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经常有女护士上下班着急换装的时候,根本就懒得去更衣室,直接现场换装。当然她们绝对没有刻意诱惑谁的意思,而是完全不把这些病人当人。实验结束之后“罗森汉恩”将论文发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引发精神病学界极大的愤怒与反弹,你这就是在诋毁我们专业呀,于是立即组织发文说好,咱们打赌,你再派那些志愿者过来。我们一定能够很轻松的分辨出病人与伪装者…三个月的时间,各地医院发来统计名单有193人被确定是假病人,并要求“罗森汉恩”给我们精神病学界一个说法。罗森汉恩说我们并没有派人过去…当然啊,其实“罗森汉恩”确实对从业的医生有失公允,因为医生当然是首先根据这个病人的语言和行为做出判断。当然这也间接说明,诊断精神类疾病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你甚至很难给各种病症做出严格的分类,世卫组织的官方说法大概有300多种。但又有很多病人,是多重病症叠加在一起的。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抑郁症、妄想症、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等等,我觉得这里面最恐怖是幻觉,大家想想一下,如果是你连续几个月,每天晚上12点躺在床上都能听到摩擦地板的脚步声、能听到有人在耳边不停的说话、睁开眼睛看到墙角站着一个人。你会觉得自己有有病吗?你肯定觉得自己见鬼啦!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你看到那种东跑西颠、胡乱打人,有攻击性的患者当然也会害怕、远离。但是你不觉得如果是一个你很熟悉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完全换了一副表情和说话的语气,你不觉得这更恐怖吗?当然还有更多的案例啊,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往右”!这个作者呢,采访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人,你会发现这里面很少有疯疯癫癫,他们只是看到了跟我们不太一样的世界…我讲一段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案例。

    叫做“生化奴隶”,这是一个每天都在疯狂洗手的人,对于咳嗽、喷嚏异常恐惧,作者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已经把手洗到发白褪皮惨不忍睹,说:你这不疼吗?有点!那你还这么拼命洗?想洗掉什么呢?细菌!恩…你能看到细菌?看不到,看不到才可怕,看不到才会被所有人忽视,细菌才更容易奴役人类。然后他就描述了一整套理论。他说:地球诞生了46亿年,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大约在6亿年前左右。那么物种大爆发之前这几十亿年间,是什么生命形式在主宰?就是细菌!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了现代文明一种错觉,认为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过程是一种进化,完全错误!细菌的存活能力比人类强多了吧?繁殖依靠自我复制,也比人类的繁殖形式简单有效的多,这怎么能叫进化呢?变成多细胞生物,只是那些比较弱且无法适应生存的细胞的无奈选择,变成多细胞生物之后,整个生命系统就变得更为复杂,也就对生存环境更加挑剔,就要继续给自己的生命形式增加补丁,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脆弱。作者说:但是这个进程让生命有了意识啊。对方说:你怎么知道“细菌”没有意识呢?人的意识来自与哪里?脑细胞嘛…脑细胞聚合释放化学信号。细菌的数量可比脑细胞多多了,可比脑细胞多多了,凭什么不能产生意识呢?只是细菌拥有自己的文明,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文明。这其中有一大段对话,其实我觉得他是想说,细菌有一种跟人类完全不一样的集体意识。那作者又问,那生物是怎么来的呢?是被细菌形成的集体意识塑造出来,简单的说就是细菌刻意制造了众多物种,并附着在这些物种的体内目的是为了获取更高更优质的能量,比如糖分!至于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他们毫不关心,因为你永远无法摆脱对细菌的依附与共生关系,没有细菌你连一颗鸡蛋都消化不了,而细菌却可以随时抛弃人类,杀死他们的肉体、毁灭他们的文明,易如反掌。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联想到这次疫情,真的是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按它这个理论,细菌是完全可以有意识的制造出病毒,虽然这两个东西完全不一样。当然他的理论确实存在很多漏洞,但是我觉得不妨碍他成为一名科幻小说的作家。而且看上去心智也还算正常啊,如果能排除洗手的强迫症和对咳嗽喷嚏的恐惧,我觉得还没我疯呢!这一集精神病的世界就讲到这里。

  • 社交能力意思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15 19:00:07

    【 我不認為「人脈等於錢脈」!】

    我从出社会以来
    就经常听到人家说「人脉等于钱脉」这句话
    一些有經驗的前輩也總是教導你說:
    「人脈很重要,出社會就要拓展生活圈,多認識一些有錢人!」
    意思就是說
    你要好好利用自己的人脈
    讓這些有錢人來買你的服務或產品
    這樣你就能賺到錢了
    尤其是做保险、做直销的朋友
    他們嘴邊常常掛著一句話:
    「沒人脈怎當業務」
    「沒人脈怎麼做保險」
    就連以前從事過保險業的我
    也覺得「人脈等於錢脈」是對的
    人脈是成功定律
    但在社會混久了
    漸漸地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不斷地建立人脈最後只會變成社交疲憊
    根本沒讓我賺到錢
    那到底什麼才是錢脈呢?
    直到有一次
    我看了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的講的一句話
    「Life‘s is too short to hang out with people who aren’t resourceful」
    我終於明白了!
    想知道我領悟了什麼道理嗎?
    那就快點點擊影片觀看
    學會這道理絕對可以扭轉你的人生!

    影片概括:

    0:00 Start
    0:43 為什麼我不認同人脈等於錢脈?
    2:39 人脈就是以後的錢脈,你還認同這句話嗎?
    5:46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資源的人?
    6:31 怎樣成為一個有資源資源豐富的人?
    9:19 總結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3qemSMG

    繁體
    https://bit.ly/35XhiH5

    英文
    https://bit.ly/2XGDlgo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2021別再廢掉!教你3招設定最強年度目標
    https://bit.ly/3ib37Ts
    .
    我被搞了!全員工出賣我!
    https://bit.ly/3nojI7p
    .
    你以為投資只是這樣嗎?教你不知道的「另類長期投資」!
    https://bit.ly/2Lb9A4d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人脈等於錢脈 #人脈關係 #建立人脈

  • 社交能力意思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2-26 03:30:02

    《論真實》(On Truth) Harry G. Frankfurt

    《紐約時報》最近發表了中共如何操控武肺輿論的調查報道,由向中委會滙報的網信辦操盤,命令網站停發吹哨者李文亮死訊,發動大量虛假的網路評論員,用分散注意力的言論淹沒社交網站,轉移李文亮死亡事件。他們下達的命令:「網評員在鬥爭引導過程中,要注意身份隱蔽,不搞任何形式低級紅、高級黑,體現潤物細無聲的作戰效果。」這些文件表明,中國官員努力操縱敍事,不僅是為了防止恐慌和揭穿虛假消息。他們還想讓病毒看起來沒那麼嚴重,從而凸顯出中共對抗疫情的能力。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信息學院的學者、《中國數字時代》的創辦人蕭強說。「這不僅僅是為了刪除某些內容。他們還有一個強大的機制來創造敘事,並能用其龐大規模瞄準任何目標。」意思是中共已有能力去創造官方的「故事」,然後賣給民眾,他們由最原始的「刪貼閉屏」,變成了謊言洗腦。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25/BA7N457YFFHOVCGFCRRBJLEYK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劉細良 #紐約時報 #中共 #五毛 #微信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