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碳纖維輪框缺點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碳纖維輪框缺點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handler0227 (錢德勒)看板car標題Re: [分享] 碳纖維輪圈時間Thu De...
※ 引述《AKS8158 (車がほしいです)》之銘言:
: 看到這個真的很厲害
: 22寸雙色加碳纖
: 尻到不知道會噴多少
: 媲美柯尼賽克超跑輪圈
: https://i.imgur.com/4fdO88E.jp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4fdO88El.jpg?e=1739412006&s=mpnF1QHN5t7wiNoC2h42vQ)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ocxXfhQl.jpg?e=1739434455&s=B579Y1o69XjieVKn5JtrxA)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SKAyywpl.jpg?e=1739450872&s=05rL9-XuBodmIIrqaiC45w)
這種造型設計,碳纖只是裝飾用途,不會是輪圈主結構
純碳纖的輪圈也不是沒有,只是相當稀少
碳纖輪圈的幾個特點
1. 雖然單看拉伸強度極高,但無法承受剪切方向應力 (Tsai-Hill破壞判准)
2. 盤面剛性太差,所以爪通常又厚又粗
3. 纖維走向的層數少,不耐衝擊,軸向也易產生破壞
而且以上幾個缺點無法藉由改材料(用高模數碳纖)改善
最根本方法是變更結構的幾何設計
也因此,碳纖輪圈造型較單一,例如簡單的N爪造型
而且在盤面地方加粗加厚,有助於提升盤面剛性
簡單的造型也方便碳纖成形,也可避免尖角造成應力集中
另外還有個滿好判斷的依據
通常碳纖輪圈在胎環和盤圈部交接處,會用很多螺栓鎖固
https://i.imgur.com/qHKODJs.jp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qHKODJsl.jpg?e=1739401262&s=rRCh7qp2HImOtCV-YfMBWg)
而且螺栓通常都滿粗的,太細碳圈也容易崩(好像還得加套筒)
當然有些廠商會在之後把螺栓藏起來
順便講一下車用輪圈規範好了,大致上分三大:歐美日
歐洲:TUV的機動車輛法規StVZO,政府強制的檢驗制度
美國:SFI標準,依據SAE J326制定,非強制性
但保險業者只理賠有SFI標籤的輪圈
日本:VIA規範,主要根據JIS D4103, JASO C614制定試驗條件
由JAWA和VIA組成"日本自動車用輕合金製輪圈試驗協議會"
非政府組織,無強制性
台灣:依據"CNS 7135汽車用輕合金盤型輪圈"作為檢驗標準
以上幾個檢驗標準都包含:
1. 彎曲力矩耐久試驗
2. 13度衝擊試驗
3. 徑向負載耐久試驗(rolling)
如果是分析上的項目,大概會有
1. 輪圈盤面剛性
2. 輪圈共振頻率(Tilt Mode, Rim Mode)
3. 彎矩疲勞耐久(彎矩負載)
4. 徑向負載疲勞耐久(徑向負載)
5. 13度衝擊試驗(衝擊負載)
因此碳纖輪圈設計時要考慮結構,不能直接從鋁圈複製過來替換材料就好
還得考慮材料特性(從拉伸試驗、三點/四點彎曲得到),疊層數、疊層方向性
失效模式也分纖維斷裂跟膠合剝離兩部分探討
https://i.imgur.com/C8RUr6o.jp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C8RUr6ol.jpg?e=1739439639&s=yDUHfhB50Wce4WgCpAG2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84.2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76131360.A.B16.html
把輪圈拿去檢驗前,會先委託用軟體分析評估設計是否能通過
在當時找了些輪圈複材設計跟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