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研究範圍論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研究範圍論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研究範圍論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研究範圍論文產品中有4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新思惟國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在搜尋論文時,發現有趣的問題,有研究但尚無統合分析,加以整理統合,就是一篇很好的臨床統合分析論文。 │ ⠀ 【統合分析工作坊 │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鼻咽癌患者影像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Oral Oncology 刊登! ⠀ 鼻咽癌的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到淋巴結以外的範圍(...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

研究範圍論文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41:45

. 【中研院高中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今天這篇文要來分享一下我參加這個計畫的經驗 其實我兩年前曾經發過一篇文介紹生培 不過最近他們又開始招生了,所以再寫一次XDD . 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大多數高中數資班都有所謂的「專題研究」?那麽普通班的同學如果想要認識科學研究,甚至打入國際科展的殿堂,該怎...

研究範圍論文 在 隔壁班的阿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10:07

【#阿丸研究室|尋找小論文的靈感!準備篇!】 大家有沒有撰寫過小論文的經驗? 或是即將開始寫小論文呢?🙌 阿丸高中時也曾和同學一起分組寫小論文, 但阿丸覺得最難的部分其實是「尋找研究主題」 因為太多方向可以研究,又怕研究的不夠專精~😵😵😵 開始撰寫前先確立小論文的架構很重要, 才不會寫到一半卻...

研究範圍論文 在 泰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0:26:52

八月是一場夏的虛亡。一篇殘夏日記。 趕在八月的最後一天去海邊。 想要一些更加巨大堅韌的事物來抓住想要放棄什麼的自己。 其實八月我做了很多的事,寫完新書,同時也正在處理和準備關於新書的一切,那些年底的事情也一件一件慢慢地完成,在忙著創作的過程,研究所的事情和進度也一直逼近,中間抽了兩天時間趕出了一...

  • 研究範圍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08:00:36
    有 15 人按讚

    │ 在搜尋論文時,發現有趣的問題,有研究但尚無統合分析,加以整理統合,就是一篇很好的臨床統合分析論文。 │

    【統合分析工作坊 │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鼻咽癌患者影像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Oral Oncology 刊登!

    鼻咽癌的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到淋巴結以外的範圍(rENE),是否意味著較差的預後呢?雖然概念上有可能,但目前尚無統合分析做定論,蔡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回答。

    研究收入 9 篇共 7532 位受試者,其中 7 篇研究是未分級的 rENE,而 3 篇是很清楚且毫不模糊的明確晚期 rENE。分析結果發現,未分級的 rENE 與較差的總死亡率,以及無轉移死亡率有關。明確晚期 rENE 也是一樣,而且風險比更高。作者總結認為,鼻咽癌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淋巴結以外的區域,意味著預後的確不好。

    此為蔡醫師開始參加新思惟研究課程課後的第四篇論文,也是上過《統合分析工作坊》課後發表的第二篇統合分析論文,恭喜蔡醫師!

    【關於期刊】

    Oral Oncology 是原在 1965 年創刊的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art B, Oral oncology,在 1997 年改名而成,目前為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Oral Pathologists、European Association of Oral Medicine、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Oral Oncology 三個學會的官方期刊。

    此期刊的 2020 年 impact factor 為 5.337,在 Oncology 領域為 Q2(82/242) 期刊,在 Dentistry, Oral Surgery & Medicine 則為 Q1(7/91) 期刊。這類在不同分類,有顯著排名差距的期刊,值得關注。

    在許多大學升等的規定中,除了 impact factor 之外,有時頂尖期刊還有加分,像是本期刊在 Dentistry, Oral Surgery & Medicine 不只是 Q1,甚至是 top 10% 期刊,若貴校升等計分,有針對 top 10% 期刊加分的話,這本就很值得考慮。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課後學員心得

    「事實證明課前煩惱都是多餘的,從上課的第一分鐘到課程的最後一秒,我的注意力未曾中斷,上課的流程很明顯是不斷被優化過的,沒有一絲時間上的浪費,所有在寫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或是無法避免的困境,都一樣樣被列舉出來,並一行行被打破。對生物統計基本上只記得 p 值的我,也可以在半小時內理解最實用的統合分析方式並實際操作。」

    「上完整套的課程後,好像經歷一整天的精神時光屋,了解好多研究的訣竅以及該注意的地方,對於我這種研究新手十分友善,課中疑問或是實作卡關都能及時解決,不讓你把疑問帶回家,課後覺得自己離發表研究更近一步!」

  • 研究範圍論文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3 15:25:53
    有 1 人按讚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110/09/22
    曾繁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王仁甫策略總監專訪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危的重大事件,也可能在現實中發生!
    科技帶來的便利與風險並存的這個世代,來聽聽資安專家——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王仁甫策略總監的精彩分享,一起思考 5G 物聯網下面對的資安挑戰。

    一起跟資安達人瞭解 5G 如何翻轉我們的生活!

    「16 年前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博士班學姐的一通電話,讓我踏上資安這條不歸路……」

    問起投入資安領域的契機,王總監用打趣的口吻開場。當時在學姐的建議下,他參與了設計國内第一個資安指標的工作,從此開啓與資安的不解之緣。自稱「資安界 56 哥」的王總監,雖非一般人熟悉的另一位仁甫兄,但他對科技資安研究的敏銳觀察與豐富經驗,肯定令人甘拜下風。

    他談到,4G 網絡的發展令網紅經濟崛起,你我都不曾想像『點讚、訂閲、打開小鈴鐺』會變成一種常態。而接下來的 5G 物聯網,將帶來更大的轉變與衝擊。

    為什麽比起 4G,5G 有「大頻寬、高速率、低延遲」的特性?這是因為目前 4G 所在電磁波區間(約 450 MHz ~ 3800 MHz)已塞滿用戶,讓網速變得越來越慢,因此人類便把腦筋動到頻率更高的毫米波頻段(約30 GHz ~ 300 GHz)。增加了 5G 的區段,就像從塞爆的車流中,移到空曠的新路上。而頻率越高,頻寬也越寬,這條道路不止空曠而且比原先的更寬闊,於是訊息的傳遞能暢行無阻,理論上可比 4G 快一百倍!

    「5G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達成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

    王總監舉例,自動駕駛和遠距醫療還未普及,是因為傳統仰賴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傳輸訊息的速度不夠快,且成本高。雲端運算可以比喻作中央集權制,凡事都要經過朝廷皇上批閲議決,效率自然較低;但邊緣運算就像地方分權,讓數據可以直接在收集端附近實時處理和分析,無需先上報到雲端進行存儲、管理和分析運算,節省了上傳等待運算的時間,也減輕網絡和服務器的負擔。

    在高速公路和手術檯上,微秒之差就是生死關頭。而 5G 搭配邊緣運算,大大提高的數據傳輸速率與極低的延遲,讓自動車之間可以維持安全的相對距離,遠端控制的手術刀可以精準無差地落在正確的部位。

    也有賴於 5G 科技,需要大量運算資源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也可以實現。這些發展促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建立,機器和機器之間可以達成溝通,整合各方數據資訊,迅速有效率地完成各種指令。小至個人智能家居,大至工廠機械、重要基礎設備如水壩、發電廠等等,都能踏入數位自動化的新境界。

    越方便就越危險?機器與機器的連接也要小心

    不過,5G 的特性也改變了用戶與網絡間的關係。傳統 4G 是直鏈狀的系統,由電信商自上而下提供網絡,再經由應用程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提供服務給用戶,存在一個封閉式的層級關係。但速率快、訊號覆蓋範圍較小的 5G(注1), 則是由邊緣端、應用裝置及用戶組成,數據傳輸相互往來的三角形體系,不再有上下權限差別的限制。為了形成物聯網提供更多應用,5G 網絡也變得更對外開放,被駭入的風險也會提高。

    研究專長為駭客行爲的王總監提到,如今網絡犯罪的作案手法越來越多元。過去搶匪洗劫銀行,還要擔心實體鈔票金條太重,扛不動。現在駭客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利用惡意程式讓銀行的上億元瞬間消失;或使用勒索病毒,鎖定廠商的資料庫,再以巨額款項要挾,否則就把重要生產機密銷毀或公諸於世。

    「5G 應用得越深,危害的情境就越高。」

    未來 5G 物聯網可能面對的兩大資安威脅,包括用戶 IP 可能被駭入後,可能被用作惡意中繼站或跳板繼續攻擊另一方,讓受害者同時也成了加害者。再來,當物聯網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廣,假如被不法分子入侵掌控的是自駕車、基地台,甚至是重大國家基礎建設如水壩、發電廠等等,造成的損失傷害不堪設想!

    網絡戰資訊戰開打,台灣如何接招還擊?

    從個人角度,平時養成謹慎小心的習慣,不隨便亂點不明連接,隨時留意最新的網絡犯罪手法,是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但在通訊科技發達的今時,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在網路上發生,資安可是攸關國家安危的重大議題。

    自 2016 年起,台灣便喊出「資安即國安」的口號,而王總監也參與在草擬「資安即國安」1.0 與 2.0 戰略的工作中。在1.0 戰略中,首要步驟就是將資安鐵三角(資訊安全、通訊安全、國家安全)正規化。政府也修訂相關法規,將資訊和網際空間延伸為國家主權的一環,並把駭客攻擊與竊取智慧財產,納入情報蒐集的工作,才能為網絡戰做好準備。

    「守護要自己來,就需要有人才。沒有資安人才,就沒有基礎的資安;沒有錢投入,也不會有資安人才。」

    王總監强調,一個國家的資安要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資源與人力的投入。如果國内資安產業沒有妥善發展,資安人才缺乏,就必須仰賴國外的產品。若系統程式都不是由自己人開發,而是假手於他人,便難以確保檢測過程的可靠性,往往等到資安事件發生後,才驚覺漏洞的存在。因此,政府也編組了多支專業團隊,培訓資通電軍與資安產業人才,為國内資安把關。

    而「資安即國安 2.0」的重點,除了規劃新設數位發展部、成立專責的資通安全署,就是主動式防禦(注 2)——與其乖乖等著被人打,不如自己先請外部團隊攻擊自己,作資安測試,去找出資安漏洞和弱點!舉例來說,業界為了找出系統防禦上的漏洞盲點,常會委外進行紅隊演練(Red Teaming)。就像在進行軍事演習,紅隊扮演進攻方,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嘗試入侵,同時驗證藍隊防守方的偵測與回應能力。這樣的演練成本可不低,一次就要三五百萬臺幣起跳。

    但台灣不用付錢,就有免費的資安攻防演練!王總監如此笑言。這是因為,在全球最常受駭客攻擊的國家排行榜上,台灣可是位居前列。根據網路資安商 Fortinet 的報告,2021 年第一季台灣遭受到超過兩百萬次的駭客攻擊,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所謂危機就是轉機,這些源源不絕的攻擊,也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王總監認為,資安產業要像台灣未來的台積電,扮演護國神山般的角色。

    想投身資安產業?不需要獻出心臟,只要有一顆熱忱的心

    「投入資安產業不要限科系,但是要有一顆熱忱、學習的心。」對於有心想往資安領域發展的年青人,王總監給出這樣的建議。

    雖非資訊科學出身,但大學的工程背景,讓王總監有了程式語言的基礎。後來他取得經濟學、法學雙碩士,前者使他瞭解產業界的趨勢走向,法學則令他知曉資安重合規性與合法性的重要。在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博士論文中,他則從社會學、科技研究的方法分析駭客行為。他表示,跨領域的學習可以讓他從更廣濶的視角,釐清各方問題之後,找到痛點,來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科技與資安政策。

    王總監指出,這一代除了要與人溝通,還要學會與機器溝通,所以掌握好程式語言的邏輯基礎是重要的,因此王總監所在的資策會資安所,除了研發研發資安監控平臺,將研發的成果技轉給業界,同時他也擔任台灣駭客協會(HITCON)理事和社團法人臺灣校園資訊安全推廣暨駭客培育協會(TDOH)理事,推展培育資安人才的各項活動,未來希望能舉辦小朋友駭客營,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能接觸和體會程式語言是有趣的。他也勉勵年輕人,能力好的可以負責找漏洞和抵禦攻擊,站在資安攻防戰最前線;即使程度不夠拔尖,也可肩負資安維運的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適才所用,都能為守護資安和國安,盡一份心力。

    根據光速等於波長乘以頻率(c = f × λ)關係式,我們知道頻率越高的波段,波長越短,穿透能力強。所以 5G 電磁波訊號遇到障礙物時,會想强行穿越而非「繞」過,繞射能力弱,造成散失的能量大。因此 5G 雖然有著高速率、低延遲的優勢,弱點就是訊號覆蓋範圍小,故需要設置夠多的基地台方可實現,而電信服務商會提供用戶建設專網——既不同於覆蓋範圍大的公網,而是擁有特地目的、獨立運作的網絡系統。

    此外,主動式防禦也包含三要素:歸因、阻斷、減災。歸因便是找出攻擊的背後原因,釐清駭客的犯案動機,才能對症下藥。再來,對惡意程式來源進行阻斷,往後才可以減少再次被入侵的風險。

    附圖:王仁甫
    和台灣知名藝人同名同姓的王總監,説話風趣幽默,整個採訪過程充滿笑聲。圖/台灣資安大會
    邊緣運算架構
    邊緣運算架構與傳統雲端架構不同的地方是,資料將改放在網際網路和本地網路之間的邊緣運算層作處理,等資料變少了,再將處理後的資料回傳雲端。
    攻擊
    台灣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源源不絕的攻擊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圖/pexels

    資料來源: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853796d-0b42-4a72-a0cb-ed70ddad9f77&fbclid=IwAR2H03H3PtQ6JhtQIy6KpMaz78iFa7NBgfizoTzEbAGba_58W6guaSHYBkg

  • 研究範圍論文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1:26:18
    有 868 人按讚

    到底該不該驗抗體? Part II

    政府最近大動作的「禁止」自費驗抗體
    這實在是有點奇妙。檢驗又不會傷害一個人,又不是吃藥或開刀。
    再說自費,又不排擠健保資源。
    奇怪?我不是很明白背後的道理。

    不過,這個論述讓上層去談吧。
    我只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看到的論文與研究報告

    1. 以AZ疫苗來說,有趣的事情是即便中和抗體為零。保護力依舊不是零。(莫德納也是)

    下面這段是莫得那的研究:
    At 4 months post 2nd dose, mRNA-1273 vaccine efficacy against symptomatic, laboratory-confirmed COVID-19 was 50.8% (95% CI -51.2%-83.0%), 90.7% (86.7%-93.6%), or 96.1% (94.0%-97.8%) when calibrated ID50 titers were undetectable, 100, or 1,000, respectively.

    Gilbert et al. medRxiv (August 12, 2021).

    因為疫苗的保護力不僅僅來自抗體,還有很多的免疫機轉

    以莫德納來說。即便calibrated ID50為陰性(這是一種中和抗體檢驗方式),保護力都大概還有 50%。猛猛的。

    2. 但是,大家都同意的是:以同一隻疫苗來說,抗體越高,保護力就會越高。幾乎所有的疫苗都是這樣。

    3. 所有的疫苗都有不反應者。以大家最熟悉的B肝來說,大概就有 5-10% 的人,抗體是打不出來的。打了三劑依舊出不來。

    4. 美國有針對高風險族群(例如:癌症患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等等)做抗體監控,並且執行研究計畫。

    Randomized trial of a third dose of mRNA-1273 vaccine in transplant recipients
    Hall et al. NEJM (August 11, 2021).

    也有追加第三劑的計畫與行動。

    但我想不只美國啦,各國應該都在做。
    太多我們還需要知道的事情了。

    5. 新冠疫苗是很新的疫苗。我們對他的了解還是遠遠不足。
    我覺得我們還是都要謙卑一些。

    多檢驗,多監測,我認為是好事。
    就像我就是持續監測自己跟同仁打完疫苗的抗體

    目前全部的同仁,雙AZ後的抗體表現都很不錯。
    可以保護自己、家人、與診所的患者。
    不過我自己跟兩個月前比,已經開始有點在掉了。但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這是個人的研究計畫啊,暫不對外開放,要等指揮中心准許)

    以上只是個人小小讀書與研究心得,跟大家分享。
    僅代表個人經驗。
    我也不是什麼疫苗專家。只是一個小小的診所醫師。
    懇請各位媒體捧有,不要轉載,不要上報導喔。
    感謝感謝。

  • 研究範圍論文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21 14:17:57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 研究範圍論文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21 14:09:10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 研究範圍論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6 08:00:00

    RTHK製作山水傳奇系列:
    追尋香港郊野風光,探究自然生態的十集紀錄片,表達一份對本土山水的情,以鏡頭捕捉珍貴的美景與生境,讓觀眾對香港天賦環境多一份了解、多一點珍惜。
    #10 大海之秀作-西貢大浪灣
    大 浪 灣 , 位 於 西 貢 半 島 東 端 , 面 迎 浩 瀚 的 太 平 洋 , 風 區 可 以 達 到 數 千 公 里 , 日 夕 受 盡 海 浪 與 風 雨 的 洗 鍊 , 塑 造 出 一 條 優 美 的 天 然 海 岸 線 。
    險 峻 粗 獷 的 蚺 蛇 尖 , 俯 瞰 著 水 清 沙 幼 的 東 灣 、 大 灣 、 鹹 田 灣 、 西 灣 , 在 大 約 2.3 公 頃 範 圍 內 , 集 山 海 之 美 , 崖 洞 之 奇 , 溪 瀑 之 幽 。 四 灣 之 中 最 寬 廣 的 大 灣 , 是 香 港 現 存 面 積 最 大 的 原 狀 沙 灘 , 有 由 海 濱 伸 展 向 陸 地 的 帶 狀 植 物 群 落 , 因 此 , 於 1979 年 被 列 為 「 具 特 殊 科 學 價 值 地 點 」 。
    大 浪 灣 有 珍 貴 的 考 古 價 值 , 在 鹹 田 考 古 遺 址 內 , 發 現 屬 於 新 石 器 時 代 和 青 銅 器 時 代 的 器 物 , 証 明 人 類 於 大 約 4000 年 前 , 已 在 附 近 活 動 。 專 家 相 信 鹹 田 灣 在 遠 古 時 代 是 個 湖 , 後 來 , 由 風 和 海 浪 搬 運 而 來 的 沙 , 沉 積 而 成 上 升 沙 灘 , 將 人 類 祖 先 的 生 活 線 索 埋 藏 。
    1974 年 , 當 時 於 港 大 就 讀 的 杜 嘉 恩 , 選 了 大 浪 灣 作 為 哲 學 碩 士 論 文 的 研 究 地 點 。 經 過 15 個 月 的 研 究 , 杜 sir 目 睹 移 動 的 小 型 沙 丘 、 長 長 的 沙 尾 , 並 深 深 了 解 到 風 和 浪 塑 造 出 優 美 的 大 浪 灣 沙 灘 , 同 時 亦 是 它 最 大 的 破 壞 者 。
    30 年 過 去 , 杜 嘉 恩 已 經 退 休 , 但 重 遊 大 浪 灣 , 這 裡 原 始 味 道 依 舊 , 人 生 悠 長 的 數 十 年 , 只 是 宇 宙 的 一 瞬 間 。
    【 山 水 傳 奇 】 的 最 後 一 集 , 透 過 大 浪 灣 這 片 大 海 旁 的 神 聖 淨 土 , 印 證 了 大 自 然 之 浩 瀚 無 涯 , 也 作 為 本 輯 節 目 的 結 語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