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研究架構圖繪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研究架構圖繪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研究架構圖繪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研究架構圖繪製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野獸派太太】 畫家進行肖像畫或練習時,除非是單獨委託案,要不然看著鏡中的自己或找另一半來當麻豆都是最方便省事的方式,因此有些畫家留下為數可觀的自畫像,最著名者大概就是兩位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與梵谷(Vincent 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漫漫話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台灣有一群創作者, 他們是藉由什麼樣的因緣踏入創作這條路? 每位老師創作時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甘苦談? 台灣創作者持續創作的動力是什麼? 頻道帶大家與老師們談談最新的作品與動態, 讓大家認識台灣創作者,聽聽台灣創作者的內心話! ------------------------------...

  • 研究架構圖繪製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26 07:30:33
    有 1,102 人按讚

    【野獸派太太】

    畫家進行肖像畫或練習時,除非是單獨委託案,要不然看著鏡中的自己或找另一半來當麻豆都是最方便省事的方式,因此有些畫家留下為數可觀的自畫像,最著名者大概就是兩位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與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再者畫家為另一半畫下的肖像畫也相當多,只是根據個人風格各有不同表現。

    《戴帽子的女人》(La femme au chapeau,1905)是野獸派(Fauvism)鼻祖-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為妻子艾蜜莉(Amélie Noellie Parayre,1898-1939)繪製的半身肖像畫,於1905年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展出時,曾讓整個畫壇無比震驚並掀起革命。

    ==========================

    現代藝術自從19世紀中期,由庫爾貝領軍寫實主義,馬奈、莫內發展印象主義,塞尚、梵谷、高更突破更多傳統,藝術改革風潮已如野火燎原,無法收拾。因此才會在1903年出現專供前衛藝術家好好表現的秋季沙龍,好抗衡已經僵化陳舊的官方學院品味。

    本是收入穩定的地方法院行政官轉行為畫家,馬諦斯自然承受家庭與經濟壓力,幸好這位硬漢以堅強意志力挺了過來。從仰慕夏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1779)、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等古典大師,到接觸印象派馬奈,都讓馬諦斯不斷內化成長。只是印象派發展後期太追求眼前所見,過於自然主義,忽略了情感、想像力、結構和穩定性等等藝術創作重要特質,已經走入限地,從而陸續出現反動風潮。

    馬諦斯也是印象派反動者之一。在他的創作摸索階段,最關鍵在於1899年左右,被幾位後印象派畫家給撼動了。他見識到梵谷那充滿狂熱情感的強烈用色,讓色彩成為主體而忽略對象實際外觀;在高更鼓勵下,運用紅、綠對比色系架構畫面,而不在乎是否真實反映自然;以及1904年結識點描派代表人物席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使得他嘗試利用原色分色效果,將色彩轉成裝飾化。

    ==========================

    1905年夏天,馬諦斯與另一位畫家好友德漢(André Derain,1880-1954)來到法國南部柯里烏爾(Collioure)度假,這時候的馬諦斯還是個窮光蛋,號稱是度假,大概只能帶上畫具享受蔚藍海岸的燦爛陽光,重點還是藝術創作。

    就在南法行不久前,馬諦斯和德漢在巴黎才被幾個非洲面具原始又自由的手法給狠狠震撼,再加上梵谷濃麗色彩和高更粗獷畫風的洗禮後,柯里烏爾的美麗假期,讓兩位野獸派先驅創作魂大爆發,催生出數百件油畫、素描和雕像,為接續的秋季沙龍展奠定了基礎。

    由於色彩過於濃烈奪目,表現形式極度任性自由,壓根視古典藝術優雅協調品味於無物,起初甚至被秋季沙龍展的某些委員拒絕展出→連專供新銳藝術家發揮的秋季沙龍都受不了,可見有多嚇人。

    幸好馬諦斯還算靠譜,也幸好他自己就是委員可以自肥→這是我說的,在他堅持下,三人作品,包含馬諦斯、徳漢與烏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1876-1958),得以在同一展覽空間內同時展出,這樣才能讓觀者被艷麗炫目的色彩緊緊圍繞,強烈襲擊。

    ==========================

    《戴帽子的女人》也在秋季沙龍展品之列,同時造成軒然大波,簡直引燃了整個巴黎。

    馬諦斯太太-艾蜜莉1897年於一場婚禮上與馬諦斯相遇,隔年兩人結婚,婚後自己在Chateaudun街開了間女帽店,她曾經是馬諦斯畫作中重要麻豆,至少在1939年大畫家遇上新歡助理兼麻豆-莉迪亞・德爾克特羅斯卡婭(Lydia Delectorskaya,1910-1998)之前是如此。

    《戴帽子的女人》中,那頂華麗時髦的帽子便相當符合艾蜜莉女帽店老闆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她本倫親自製作出品,雖說只強調色彩,忽略細節,乍看像是一盤熱帶水果,但我們或許還是可以想像它原來華麗的模樣。

    除了帽子,艾蜜莉還戴著講究的長手套,手上拿著一把扇子,這在當時都是時尚標配,如果馬諦斯〝認真畫〞的話,應該會是一幅賞心悅目中產階級巴黎美人肖像畫,但要是那麼按部就班,就不是馬諦斯了。

    -----------------------------------

    他把艾蜜莉的五官簡化,臉蛋先以黃和綠色系簡單刷幾下,兩道彎彎的眉毛用棕褐線條隨意帶過,理當誘人的雙唇和亮麗紅髮只刷上幾筆橘紅顏料意思意思一下,過分的是,鼻子是綠色的…鼻子是綠色的…鼻子是綠色的…

    艾蜜莉身上原來美麗的服飾和背景,也都只用色塊堆砌而成。用這種方式畫女人,不只觀眾無法接受,想必艾蜜莉也很想暈倒,但為了支持丈夫的畢生志業,也只能咬著棉被含淚忍受,繼續〝真愛〞下去→這也是我說的。

    風波至此尚未結束,沒有最過分,只有更過分。有人問馬諦斯,艾蜜莉究竟穿了甚麼顏色的衣服?他回答:「當然是黑色啊~」→你說是不是會讓人很想翻桌?

    保守派藝評家路易斯・沃克斯勒(Louis Vauxcelles,1870-1943)將馬諦斯等三人畫作與文藝復興雕塑進行比較,並於1905年10月17日在Gil Blas日報上發表評論:〝Donatello chez les fauves ...〞,意即〝(被包圍)在野獸中的多納泰羅〞,從此『野獸派』一詞被廣泛流傳。另一位支持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的藝評家卡米爾・莫克萊(Camille Mauclair,1872-1945)則說這些作品像是〝拿一桶油漆潑向眾人〞。

    然而藝評家再毒舌,也無法抑制勢必爆發的新浪潮。

    ---------------------------------

    《戴帽子的女人》標誌馬諦斯朝向更具表現力的風格變化,堪稱是他個人和藝術史上的一大步。

    鮮豔顏色、不拘又鬆散的筆觸和〝未完成〞的粗糙質感,加上生動、非自然色彩被使用於所有物體,造成極大視覺震撼,並真切傳達出藝術家的情感特質。另外以不同色塊架構圖形的方式,透露他遵循偶像塞尚〝畫出真實所見,而非他人教你看見〞的原則,如此大膽用色和豪放筆觸更揭示現代藝術對於色彩的定義,以及由塞尚所開啟的現代簡約風潮。

    現代藝術因為馬諦斯對於形式與色彩的前衛研究,以及推波裝飾藝術風潮的形成,又再度往前邁進。

    ==========================

    不過畫家終究要混口飯吃求生存,這麼大膽可怕的畫作賣得掉嗎?

    還真的有人買,而且是畫展後沒多久,不用等到畫家本倫拜見上帝後。有對來自美國,定居巴黎的藏家-史坦兄妹,李歐・史坦(Leo Stein,1872 -1947)和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1874-1946年)以500法郎買下《戴帽子的女人》。討價還價過程難免,最終還是藝術家獲得勝利,多賺了100法郎。

    這對於手頭仍舊拮据的馬諦斯來說確實是很大鼓舞,即使並不是因為買主們喜歡這幅畫,應該是兄妹倆支持現代藝術的成分居多。據說,李歐曾表示這是他見過塗得最胡鬧糟糕的一坨顏料…

    另外也有說法指出,史坦兄妹的大嫂莎拉・史坦(Sarah Stein)才是最初購買者。

    ==========================

    因為艾蜜莉頭上那頂帽子太像是一座塞滿了水果、鮮花和鳥類的熱帶叢林,讓某位舊金山藝評家於1928年提出此畫該重新命名為《風景》(Landscape)→那個…藝評家可以不要再來亂了嗎?

    ==========================

    有機會拜訪舊金山市區的現代藝術美術館(SFMOMA),千萬要來跟熱帶叢林〝野獸派太太〞打聲招呼,順便想像一下她一百多年前現身時,嚇壞眾多巴黎倫的風光模樣。野獸派太太身具鎮館之寶地位,通常會在二樓展間入口或顯眼處好整以暇地等著招呼大家。

    然後還可以到一樓附設餐廳,由舊金山米其林三星餐廳Benu名廚Corey Lee所開設的In Situ用餐。In Situ菜單基於〝廚房博物館〞理念而設計,主要提供世界各地名廚最經典菜色,等於不用飛遍全球便能享用到眾多名菜。氣氛輕鬆愉快,酒單也很有可看性,這大概是你在西岸美術館裡所能享受到最可口有趣的滋味。

    那天一定喝醉了,所有菜色幾乎都點過一輪,結果照片竟然已消失…(自己面壁

    #野獸派太太超威
    #馬諦斯 #野獸派 #現代藝術
    #舊金山現代藝術美術館
    #SFMOMA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研究架構圖繪製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28 21:00:53
    有 1,290 人按讚

    我想,我從小對於狗的喜愛,有部分原因是來自於《龍龍與忠狗》這部卡通。

    日本卡通《龍龍與忠狗》原名「フランダースの犬」(法蘭德斯之犬),於1975年1月5日至12月28日在日本富士電視台首播,共52集(每集25分鐘),是一部少見以悲劇收場的卡通影片。台灣的華視(中華電視台)於1980年12月10日至1981年2月19日首播中文配音版本,並在1984年9月8日至1985年9月14日重播。

    《龍龍與忠狗》改編自英國小說家韋達(Ouida)在1872年所發表的小說《A Dog of Flanders》(法蘭德斯之犬),而這部小說正是她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韋達是一位熱情直率、才華洋溢的女作家,1839年1月1日生於英國,1908年1月25日因肺炎病逝於義大利。韋達是筆名,她的本名為瑪麗‧露薏絲‧狄拉洛美(Marie Louise de la Ramée),筆名 Ouida 正是從本名中的 Louise de la 各擷取部分字母組合而成。她一生中撰寫了超過四十部小說,雖然靠寫作賺了不少錢,但她並不善於理財,導致走到生命的終點時,已是一貧如洗。

    《龍龍與忠狗》的時空背景設定在1870年的比利時安特衛普市法蘭德斯區,靠著運送桶裝牛奶維生的龍龍與爺爺兩人相依為命,某日在街上救了一隻受到壞心主人虐待而全身傷痕累累的狗,將之取名為阿忠,收養於身邊。阿忠為了報恩,也努力地幫助爺孫二人拉著送牛奶的車子,隨之日夜奔波。

    阿忠的前主人得知龍龍收養阿忠的消息,便前往敲詐,要龍龍給付替阿忠贖身的錢,否則就要將阿忠抓回去繼續虐待。爺爺為了籌足能夠買下阿忠的錢,拚命地加倍工作,結果身體不堪負荷而病倒,只得臥病在床。幸好有阿忠的幫忙,龍龍仍能將每日運送牛奶的工作給順利完成。

    龍龍十分喜歡畫畫,也畫得很好。龍龍常到教堂裡去祈禱爺爺能早日康復,也希望自己可以看一眼教堂裡收藏的名畫家魯賓斯的作品,但是因為他沒錢捐獻給教會,因此並不被允許觀賞那些畫作。

    龍龍與小蓮是好朋友,小蓮十分欣賞龍龍的個性與才華。某天,龍龍在草地上為小蓮畫像,碰巧被小蓮的父親羅傑斯先生看見了,羅傑斯先生十分排斥家境窮困的龍龍,便馬上將小蓮帶走並禁止龍龍與小蓮往後再見面。

    自從臥病在床後,爺爺的健康每下愈況,為了替爺爺治病,家中積蓄已全部花光;因此,龍龍決定參加鎮上舉辦的「紀念魯賓斯小畫家」繪畫比賽。「阿忠,如果我能得到第一名,那麼爺爺的藥和你的食物就有著落了!」龍龍打定主意後,便利用送完牛奶的空檔時間來畫圖,以能趕上交件的時限。

    終於,寒冬降臨大地,而龍龍要參賽的畫作「爺爺與阿忠」也已經完成。為了在交件之前與小蓮分享自己的作品,龍龍與小蓮偷偷約在小蓮家的風車裡見面,但仍被家僕看見了。

    當天晚上,小蓮家的風車因為家僕忘了在齒輪上加油,運轉不順導致過熱起火,結果整座風車被火燒成了灰燼。為了逃避責任,家僕跟羅傑斯先生告密,指稱看見龍龍鬼鬼祟祟進出風車,並將起火一事嫁禍給龍龍,於是羅傑斯先生一口咬定龍龍是挾怨報復,故意放火燒掉了風車,並要求鎮民們不要再雇用龍龍來運送牛奶。

    由於鎮上大多數的人都是為羅傑斯先生工作,所以對於這個蠻橫無理的要求也不敢不從。結果,龍龍因此失去了所有的工作,家計頓時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困境之中。

    到了平安夜,大家都在準備過節的大餐與耶誕禮物,但是可憐的龍龍與阿忠卻連果腹的食物都沒有。終於,爺爺因為病重不治,永遠離開了龍龍。龍龍與阿忠強忍著悲傷,合力將爺爺埋葬之後,因為付不起房租,被房東趕出了居住的地方。外面的風雪非常的大,許久沒有進食的龍龍與阿忠只能互相扶持,疲倦地走在白茫茫的森林裡。

    在風雪之中,阿忠遍尋不到主人,因為體力不支,只得就近跑到教堂裡避風雪,卻意外發現臥倒在教堂地板上的龍龍。陷入半昏迷狀態的龍龍看見了阿忠,十分高興地摸著阿忠的頭。此時,阿忠似乎知道主人在想什麼,牠用盡了最後一絲力量,將蓋著魯賓斯名畫的布幔給拉開了。

    從窗口投射進來的月光,正好照在魯賓斯的名畫「卸下聖體(Descent from the Cross)」上面,終於看見了夢寐以求的魯賓斯畫作,龍龍不禁睜大了眼睛,一邊流下喜悅的淚水,一邊盡情地欣賞著。

    翌日清晨,前往教堂禱告的人發現了龍龍與阿忠,只見龍龍緊緊地抱著阿忠,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們永遠地睡著了,不會再醒來。離開人世的龍龍與阿忠跟隨著天使們一齊往天上飛去,他們不會再受飢餓之苦、不會再感到寒冷,而龍龍的爺爺與父母,正在天國的那一端等著他們一家團聚呢!

    為了寫這篇介紹,我特地將《龍龍與忠狗》又看了一次,當故事進行到結尾時,我的眼淚竟不聽使喚地流了下來……

    《動畫製作團隊簡介》

    製作人:中島順三
    1938年生於東京。以日本卡通「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製作人的身份出道,數年來製作過無數的電視卡通作品。中島同時也是平成九年「A Dog of Flanders」(龍龍與忠狗),以及平成十一年「Marco」(萬里尋母)兩劇在劇場公開演出時的製作人。

    導演:黑田昌郎
    1936年生於東京。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院法文系畢業之後,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就職。1962年參與電影「Sindobato」的共同演出,1965年以「Gariba的宇宙旅行」作為出道作品,並參與製作同公司的許多作品。之後黑田轉換跑道進入日本卡通影片領域,1992年起擔任日本「Computer Asu」製作本部部長,從事 CG 以及數位製作等開發和研究的工作。目前則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從事 CG 的卡通製作人,也在專門學校當講師以提攜後進。黑田在「世界名作劇場」系列的作品有「不可思議之島 FURONE」、「彼得潘的冒險」,以及在1997年親手策畫「龍龍與忠狗劇場版」的演出。

    美術監督:伊藤主計
    1935年生於神奈川縣。1958年從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之後,進入東映動畫就職。曾參與「少年人猿飛佐助」、「阿拉神燈的冒險」等卡通的背景美術製作,之後轉換跑道投身於電視動畫製作。伊藤以美術監督的身份從事「海王子」的製作,另外亦參與虫製片「W3」的美術製作。之後,伊藤製作了同社劇場用的卡通「絕代佳人」,以及擔任自製卡通「展覽會之畫」的美術設定,而後又以自由人的身份執導「加油871!MARINNKIIDO」及擔任「海底少年MARIN」的美術製作。在「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裡面的作品有「TRAP家物語」、「無家可歸的小孩」…等七部作品,亦於1997年擔任劇場公開演出的「龍龍與忠狗 劇場版」的美術設定。

    製作團隊完整名單
    腳本:中西隆三 / 加瀬高之 / 伊東恒久 / 雪室俊一 / 佐藤道雄 / 安藤豊弘 / 高山由紀子 / 松島 昭 / 吉田義昭
    音樂:渡辺岳夫
    場面設定:坂井俊一
    角色設計:森 康二
    分鏡繪製:奥田誠治 / 富野喜幸 / 黒田昌郎 / 山崎修二 / 斧谷 稔
    作画監督:岡田敏靖 / 羽根章悦
    美術監督:伊藤主計
    攝影監督:黒木敬七
    錄音監督:佐藤敏夫 / 浦上靖夫
    製作人:中島順三 / 松土隆二
    導演:黒田昌郎

    《角色簡介》

    龍龍
    十歲,從小失去雙親,和爺爺兩人相依為命;平日和爺爺以送牛奶維生,是一位心地善良、聰明伶俐的好孩子。畫畫是龍龍最大的興趣與專長,他希望將來能夠成為像魯賓斯一樣偉大的畫家。為了賺錢給爺爺治病,報名參加了「紀念魯賓斯小畫家」繪畫比賽,但卻因評審不公而無緣得獎。

    阿忠
    在被龍龍飼養之前,是五金行老闆的狗。五金行的老闆對牠很殘忍,不但長期叫牠從事不堪負荷的沉重工作,還不時對牠施以酷刑。後來牠不堪折磨而病重,結果被壞心主人遺棄,幸好得到龍龍和爺爺適時伸出援手才存活下來。自從來到龍龍家之後,牠和龍龍之間產生了一種兄弟之情,相互扶持地過著貧窮卻幸福的日子。

    故事中的阿忠是法蘭德斯畜牧犬(Bouvier Des Flandres),雖然外表粗獷,但性情溫和,能與人類和平相處,故除了用來畜牧外,也很適合訓練為伴侶犬。其忠誠度十分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擔任傳訊及尋找傷兵的工作。

    小蓮
    大富翁羅傑斯先生的獨身女,活潑、可愛又善良,是龍龍的好朋友。她的父親因為看不起貧窮的龍龍,而禁止她與龍龍做朋友;但她十分喜歡龍龍正直高尚的人格,也很欣賞龍龍繪畫的才華,因此她不理會父親的反對,仍偷偷和龍龍交往。

    爺爺
    獨力扶養失去雙親的孫子龍龍,最大的心願是希望龍龍可以得到幸福。雖然非常地貧窮,但卻是個誠實正直的好人。為了成全龍龍的善良之心,他拼命地工作湊錢,只為了從五金行老闆的手中將阿忠買下來,但也因此使得年邁衰弱的身體雪上加霜而遽然病逝。

    羅傑斯先生
    小蓮的父親。他家有風車,是鎮上最有錢的大富翁。他無法忍受自己的寶貝女兒小蓮和窮小子龍龍來往。因為誤以為龍龍放火燒風車,而要求鎮民們不要再跟龍龍的爺爺訂購牛奶,害得龍龍與爺爺的生活陷入困境。

    葉麗娜
    小蓮的母親,也就是羅傑斯夫人。她把龍龍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地關心與疼愛。

    尼奧和波波
    尼奧和波波是兄弟,尼奧是哥哥,波波是弟弟。他們兄弟倆都是龍龍的好朋友。有一次波波不小心摔進溪裡,龍龍奮不顧身將他救起,所以波波對龍龍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感謝和敬意。

    《好萊塢版的佛蘭德斯靈犬》

    1999年,好萊塢再度將「A Dog of Flanders」搬上大銀幕(1914年、1935年、1960年好萊塢都曾推出過改編自「A Dog of Flanders」小說的同名電影),這部電影由比利時與美國合資拍攝,由凱文布羅迪(Kevin Brodie,老演員Steve Brodie與Lois Andrews之子)擔任該片的編劇與導演,並分別由傑西詹姆斯(Jesse James,曾演出電影「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演出13歲的湯米一角)與傑洛米詹姆斯基斯納(Jeremy James Kissner,曾演出電影「人工智慧 A.I.」的小配角)飾演主角龍龍的幼童與少年時期。不過這部電影並沒有在台灣的戲院上映。

    這部電影在劇情架構及整體風格上,都做了新的嘗試。片中那隻全身長毛的可愛靈犬,時時伴隨在小主人的左右,其模樣非常討喜;而小男孩立志習畫的奮鬥過程,對於青少年相當具有啟發性,主角之間對白也十分發人深省。此片著眼於人性的深度探討,藉由幾個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見證了生命的酸甜苦辣,全片知性與感性並重,挺適合閤家觀賞的。

    《認識龍龍最欣賞的畫家~魯賓斯》

    藝術史眾多的畫家中,魯賓斯應該算是最幸運的一位,他不但擁有過人的才華與天份,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圓滑的交際手腕和隨和近人的個性,使得他結交許多貴族名士,享盡世間美好的一切。

    魯賓斯的全名為彼得‧保羅‧魯賓斯(Peter Paul Rubens),是著名的法蘭德斯派畫家。魯賓斯於1577年6月28日生於德國的錫根,於1640年5月30日卒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魯賓斯早年在一位伯爵夫人家裏作侍童,精通德文、拉丁文、荷蘭文等語言;之後跟從幾位畫家學畫,1598年成為畫師,擅長繪製宗教、神話、歷史、風俗、肖像以及風景畫。

    1600年,魯賓斯來到義大利的威尼斯,他以極虔誠的態度研究學習提香的色彩藝術和丁托列多具有生動韻律的構圖及明暗法。後來,他相繼訪問羅馬、佛羅倫斯和熱那亞等地,精心研究臨摹古代藝術精品和文藝復興盛期大師們的畫跡。同時,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繪畫中強而有力的藝術效果亦吸引了他,而最令他感興趣的是正在興起的義大利巴洛克藝術。

    在義大利期間,魯賓斯受到曼圖亞大公的禮遇而成為奧奇契的宮廷畫家,還曾以外交使節身分出訪西班牙,獲得研究馬德里宮廷藏畫的機會;在這期間的作品,包括《賴爾馬公爵騎馬像》、《聖海倫娜》、《豎起十字架》、《基督戴荊冠》…等,其畫風受到文藝復興藝術的影響,表現出威尼斯畫派的特點。

    1608年,魯賓斯的母親去世,他只好放棄在羅馬所建立的藝術事業,而趕回家處理喪事,在這段期間,他看見家鄉日漸繁華的景象,又加上與當地學者的女兒結婚,於是決定留下,並成為宮廷的畫師。他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話為題材的油畫,例如《復活》、《愛的樂園》、《搶劫留基伯的女兒》、《末日審判》…等,筆法灑脫自如,整體感強,表明其藝術創作已進入鼎盛階段。

    這個時期的魯賓斯深受米開蘭基羅的影響,著重於人類強烈情感表達,他將文藝復興藝術的高超技巧,以及人文主義思想和法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洋溢地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明顯的獨特風格,成為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

    1630~1640年,魯賓斯已進入老年,因罹患風濕病而使得手指變成畸形,但仍堅持作畫。這期間他創作了一批出色的風景畫和人物肖像,用色及用筆更加奔放自如,雖然畫作的大部分要由助手和學生來協助完成,但從他親手繪製的那些油畫草圖,仍可看出他的繪畫技巧到了後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魯賓斯的繪畫對法蘭德斯以及整個西方繪畫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7世紀後期,巴黎的法國皇家藝術學院就出現了一批「魯賓斯主義者」。18到19世紀,法國畫家瓦托、德拉克洛瓦、雷諾亞以及英國畫家雷諾茲、康斯特布林…等人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魯賓斯的影響。

    《龍龍與忠狗》

    曲:黃瑩 詞:陳麒文

    有一個堅強好兒童 他的名字叫龍龍
    有一條聰明的小狗 牠的名字叫阿忠
    龍龍和阿忠 做一對好朋友
    龍龍疼愛阿忠 阿忠信任龍龍
    為了追求理想 同心協力向前衝
    立定決心 有始有終
    最後一定會成功

  • 研究架構圖繪製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08 17:00:01
    有 74 人按讚


    提起考古學家,或許你會想到他們在考古遺址坑穴上努力挖掘繪測的模樣。但在今天,考古的工作已經和科技發展密不可分。

    這篇來自【TechNews科技新報】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現今考古學家們如何使用無人機等科技完成今日的考古任務?

    ----------------------------
    曾經考古依賴口頭和紙筆工作,偶爾才會用到空拍照片輔助,但過去 15 年間考古工作有一場大革命,這幾乎完全是由技術進步引發。2018 年在瓜地馬拉發現一片綿延的馬雅城市時,考古學家使用一架飛機超低空飛行,配備光學雷達相機,讓研究人員透過密集的叢林和樹冠得到清晰的數據並繪製成 3D 模型。不需要挖掘,更沒有炸藥。

    「技術改變我們的觀察方式。」Spencer 說。

    無人機出現徹底改變了考古界的遊戲規則,Spencer 和同事現在可用無人機的拍攝數據在電腦建立 3D 模型,不用再徒步調查和手繪資料。幾個小時之內,所有牆壁、挖掘井、地面邊界等資訊就有十分細節的數據。

    所有一切都是依靠無人機、透地雷達、磁力測量遙感等技術的發展,讓考古勘察得以在不破壞遺跡的情況下深入地下並建立結構圖。就連單眼相機也可安裝紅外線感測器觀察某種藍色銅基顏料,以揭示藏起來的古老銘文。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 研究架構圖繪製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21 20:00:01

    在台灣有一群創作者,

    他們是藉由什麼樣的因緣踏入創作這條路?

    每位老師創作時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甘苦談?

    台灣創作者持續創作的動力是什麼?

    頻道帶大家與老師們談談最新的作品與動態,

    讓大家認識台灣創作者,聽聽台灣創作者的內心話!

    ----------------------------------------------------------------------
    Krenz 老師

    Freelancer,並從事美術教育產業,教授透視、人體等課程。
    1985年生,台灣桃園人,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畢業,現為Krenz's Artwork創辦人及主講師。

    自2009年以自由藝術家出道,擅長繪製帶點憂鬱眼神的美少女。 在光影及色彩的處理手法上獨特且變化細緻、微妙,也對於透視的瞭解與應用知之透澈。 K大除了在國內常收到各級學校、遊戲公司等的演講邀請之外,也陸續受邀至世界多國參與講座,分享繪畫上的經驗。

    從2009年開始研究動漫美術相關的2D繪圖創作技巧,並陸續開設透視、動態、色彩等以美術基礎為主的課程,因擅長解析且用語、示範淺顯易懂,逐漸在繪圖教學界造成話題,目前在亞洲具有相當知名度。 於2018年組織教學團隊展開網路課程,意透過教學將電腦繪圖的技巧與觀念交流傳承給更多人,矢志帶動繪圖界人才的增長與水平。

    繪師FB:https://www.facebook.com/krenz.krenz

    部份線上課程/online course:

    https://gumroad.com/krenzcushar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