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產後衛教單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產後衛教單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產後衛教單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產後衛教單張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注產後憂鬱這麼久,我終於等到這本好書《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作者鉅細彌遺描述自己生產、產後低潮、憂鬱演變到產後精神病,以及如何靠著醫療與親友的愛走出來的心路歷程。鼓起勇氣寫下這本書,是他給自己最後的處方,希望藉此療癒自己以及讓更多人理解產後憂鬱的真實樣貌。 作者寫實的內容,讓我在閱讀過...

產後衛教單張 在 陳綠??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4 20:30:51

這個歹樓是半豬的概念 除了一直搞不清楚狀況 看起來有夠呆 擠奶讓他在旁邊用針筒吸 然後他速度根本龜速 他自己也覺得好笑 床叫他抬頭他抬腳(已經不是第一次操控) 準備要拔尿管一直要打電話🙄人家護理師就說叫人鈴按下去吼 然後竟然這北七不知道叫人鈴是什麼 害我差點跳起來揍人 問他遙控在哪?(他正在認真看衛...

  • 產後衛教單張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0 17:31:32
    有 1,490 人按讚

    關注產後憂鬱這麼久,我終於等到這本好書《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作者鉅細彌遺描述自己生產、產後低潮、憂鬱演變到產後精神病,以及如何靠著醫療與親友的愛走出來的心路歷程。鼓起勇氣寫下這本書,是他給自己最後的處方,希望藉此療癒自己以及讓更多人理解產後憂鬱的真實樣貌。

    作者寫實的內容,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數度哽咽,許多清晰的場景和情緒也讓我不斷回憶起過去憂鬱的媽媽們和我的分享:「生了一個孩子,我的身體的某部分就此被割去」、「還好月中的窗戶是鎖死的,不然我好想跳下去」、「生完後覺得心好慌,不敢和自己獨處,我也不知道我在怕什麼」有次聽到最後情緒太滿、胸太悶,我竟反過來和產後的朋友吶喊「到底為什麼我們女人得承受這些!」

    另外,作者發病時的幻聽、偏執暴怒和疑心病也讓我想起一位朋友,產後一年仍在網路上有許多負面、破碎的情緒發言。回想當時我心中竟浮現殘忍的疑問「怎麼這麼久憂鬱狀況還沒改善,生一個孩子性格變得好奇怪,」又讓我流下羞愧的眼淚。我這所謂專業人士實在太狹隘、武斷、無知,才會有這種毫無同理心的想法。

    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是寫給媽媽族群,作者針對產後照顧提出的多元面向,更適合每一個被媽媽生下來的我們閱讀。

    **產後憂鬱症有時候就是沒有原因
    首先,作者強調產後憂鬱症未必有明確的病因。她是白人中產階級、衣食無缺,產後有先生二十四小時強大的支持、母乳量充沛、也沒有婆媳衝突或世代間的育兒矛盾,英國醫療體系更提供多次產後到府的探視照顧。
    在各項條件近乎「完美」的狀況下,她還是發病了,單純是因為她「剛好生了一個孩子、運氣又不太好」。
    的確,在過去很多人認為產後憂鬱單純是新手媽媽育兒沒經驗,壓力太大才會發病,把孩子給別人照顧、睡飽就會「好」了。然而當醫療端漸漸了解此疾病後就發現,產後憂鬱受生理、心理和社會影響的複雜疾病,觸發的因子除了孕期、生產過程的不順、支持資源不足,還包括個人荷爾蒙的變化(例如曾有嚴重經前不悅的發生率也較高),甚至有生產經驗的孕婦發生比例還較高。

    但我要提醒的是,統計疾病成因,是讓我們對疾病的發生更警覺,提早預防,降低傷害,而非硬把每個憂鬱的媽媽做分類。因為就是會有一些人和作者類似,找不出任何風險因子。執著於歸納原因,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她們自我懷疑而不敢求助。過去就曾有女生和我說,她的先生是神隊友、寶寶是滿月就睡過夜的天使,產後兩個月體重就恢復正常,但她還是覺得心情很糟、動不動就想哭,後悔結婚生子,覺得整個人生都被改變。但她和朋友訴苦時卻被冷回「妳明明沒怎樣啊!想太多了吧!」讓她不敢再和他人抱怨,甚至指責自己不知足。

    **當媽媽呼救時,不任意評價、給建議

    因此我認為要幫助產後低潮的媽媽不進一步惡化成憂鬱、精神病,第一步就是要認知到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即使她看起來好好,風暴仍可能無預警降臨。就好像不菸不酒健康生活的人也可能罹癌一樣,當朋友呼救時,請先別急著質疑、否定她們。

    作者也建議,對於產後的媽媽最好的方式就是當她的啦啦隊,相信媽媽的能力與直覺,讓她來決定你能幫她什麼,而不是急著和媽媽搶工作。
    即使你是出於好意,也請等媽媽主動開口,再給意見。就算你生過好幾個健康的孩子,也不要把自身的經驗強加在別的媽媽身上。好比「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帶小孩的啊!妳以後就懂了!」、「這個妳不行啦,我有經驗,妳先休息讓我來,」原因很簡單,因為寶寶是她的,不是妳的。

    這也讓我想起,許多媽媽憂鬱的原因來自於餵母乳的各種困擾,好比奶不夠、塞奶、漲奶痛、睡眠不足,當媽媽求助時,很多人都是安慰「太累就別餵了,不懂妳在堅持啥!」、「餵母奶也沒比較好,妳這樣根本沒時間陪孩子,」雖然出自好意但不僅無效還可能讓媽媽更退縮,更無助。

    我覺得比較好的作法應是先表達對媽媽的支持、並理解她糾結的原因。最近我就有一個哺乳媽媽,回診一坐下來就哭,說自己頻頻塞奶、發奶食物吃一堆仍不夠寶寶吃,不曉得該怎麼辦。我聽著也眼眶泛淚,除了握著她的手說「要不要繼續親餵,我們都支持你,」我也試著了解她堅持親餵的原因。原來她覺得大家都說母乳最好,所以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卻沒想到自己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是不是沒資格當媽媽。我後來告訴她「餵母乳一點都不算小事,母奶也不等於母愛,不需要靠餵奶證明你愛他、把他生下來你就是最棒的媽媽。」我相信這些話絕對比一句「那就別餵了」更有效果。

    **男人也可能會有產後憂鬱
    最後作者也強調,產後憂鬱絕非媽媽的專利,爸爸同樣會發生。在陪她度過這場風暴後,她的先生也產生創傷症候群,因此角色互換,輪到她來陪伴先生,夫妻間的關係也更親密。反觀台灣,對男性產後憂鬱症的關心和資源更少得可憐,爸爸不僅沒產假、經濟壓力變大,也因為無法在產後提供長時間陪伴與支持,在育兒的起點就被邊緣化。有些爸爸會感覺太太的注意力全轉移到新生兒,家中「地位」不保,再加上華人社會過度強調男兒有淚不輕彈,即使憂鬱也不敢說。各種壓力炸鍋下,負面情緒往往扭曲成憤怒、不滿、冷漠、逃避,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夫妻在孩子一出生後,就開始衝突不斷、互看不順眼。

    我認為要化解這些矛盾,除了政策上應儘速調整讓爸爸也有產假,縮短育兒進度落差外,更重要的是社會要給男人更多哭與脆弱的權利,性別分工不該如此刻板,伴侶之間本來就是互相照顧,彼此安慰,沒有誰該永遠堅強。
    回到醫療本身,過去當然也有很多針對產後憂鬱的研討會,但多半偏向純學術的分享。若產科醫師、助產士、產後護理人員、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能多方交流遇到的實際案例,或許更能促進一線人員對疾病的了解,幫助到更多媽媽。好比書中提到英國到府關懷的助產士,第一時間發現作者白天在家畫大濃妝、神色有異,無需倚賴任何評估量表就將她列入高風險族群加強關懷。但在台灣,多半只請媽媽自填一份「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一位產婦就說,產後心情就夠煩、夠混亂了,表單文字生硬難以理解,看了根本一個頭兩個大,只覺得壓力好大又要被打分數,憂鬱指數瞬間爆表。

    最後我想說的是,面對產後憂鬱,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衛教單張與口號,而是讓更多人理解產後混屯的狀況,用更溫柔、更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受傷求助的媽媽。這本書,或許就是個最好的開始,推薦給大家!

    #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
    #防疫讀好書

  • 產後衛教單張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5 17:27:54
    有 7,589 人按讚

    這個歹樓是半豬的概念
    除了一直搞不清楚狀況
    看起來有夠呆
    擠奶讓他在旁邊用針筒吸
    然後他速度根本龜速(雙手拿針筒還瞄不準)
    他自己也覺得好笑
    床叫他抬頭他抬腳(已經不是第一次操控)還一直不小心撞我床!害我傷口震動,立馬抬頭怒瞪
    準備要拔尿管一直要打電話🙄人家護理師就說叫人鈴按下去吼
    然後竟然這北七不知道叫人鈴是什麼
    害我差點跳起來揍人
    問他遙控在哪?(他正在認真看衛教單張)
    跟我比了一下在旁邊桌子上
    我火就上來了
    我拿的到叫你幹嘛
    才發現對吼老婆動不了🙄🙄

    最扯的是這個豬八戒一直調我冷氣
    我真的快要熱死了
    叫他低溫給我催下去
    半夜起來自己冷在那邊說他要關冷氣
    自己冷穿外套啊😤
    不知道產後真的熱炸嗎
    一直調我冷氣(我很快就可以發現了👀)
    後來我就慎重警告他
    再給我發現你把我冷氣溫度調高
    我可以站起來活動自如的那刻
    就是你完蛋的時候
    不要動我冷氣!!!!!

    其他部分
    都算神隊友拉
    發現嬰兒室不給餵配方奶
    提倡全母乳
    沒擠寶寶就是餓的概念
    我們兩個心疼死
    歹樓整個發作
    狂拿補奶東西給我吃給我喝
    叫我快擠
    不然普普一直在嬰兒室爆走
    剛努力擠了0.8一下就喝光了
    哭沒停
    歹樓馬上拿著配方奶衝去護理站
    拜託給普普喝吧😭媽咪暫時沒奶了

  • 產後衛教單張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30 15:17:49
    有 262 人按讚

    謝謝新北市衛生局的邀約,完成醫療院所,產後護理機構和托嬰中心的 #孕產婦心理健康 促進課程。

    面對第ㄧ線照顧孕產婦的人員,我把課程目標放在如何把心理支持鑲嵌在工作人員的照護工作中。工作人員們都很認真地提出了很多在照顧現場的案例,ㄧ起來思考處理方向。

    我把給第ㄧ線照護人員可以在臨床上進行的心理支持整理出四個方向:

    第ㄧ、#不帶評價的傾聽:孕產婦的生活中有很多變動需要調適,牽涉到家庭與工作,會有很多事件很需要被傾聽。此時不帶我們個人評價的聆聽會是孕產婦所需要的。

    第二、#同理式地回應:也就是「如果我是妳,我會有什麼感受,然後表達這樣的感受讓妳知道。」同理與同情有很大的不同,同理式的回應才能讓孕產婦感受到被理解。

    第三、#給予具體的肯定:所謂具體肯定是能夠描述出對方什麼想法與行動是很好的,並且能夠說出好的原因。會比僅說「妳真的好棒」更讓孕產婦知道什麼樣的想法與行動是可以繼續維持的。

    第四、#連結精神心理轉介資源:第ㄧ線醫護人員工作繁重,不太可能ㄧ肩扛起孕產婦的身心需要。可以在衛教單張上提供各地區精神心理資源:例如各大醫院精神科、身心科診所以及社區中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

    其實,上述四點,也能夠讓孕產婦的家屬作為參考,在生活中就能給予最親近的支持。整個環境若能更照顧我們的準媽媽們,是為了我們的準媽媽本身,也是妥善教養下ㄧ代的開始。

    我相信持續的努力,能讓我們的生育環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