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生態環境解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態環境解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態環境解釋產品中有7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
同時也有4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發生施打BNT疫苗重大疏失,昨(27)日替25位民眾施打時,使用沒經過稀釋的原液,等於每人施打了五倍的量。院方今天出面解釋並向社會道歉,表示因為部分罐子瓶蓋脫落,以為已經稀釋過,是藥師和護理師交接不確實,由於稀釋前後都是無色,因此沒有察覺。接種原液的25人,有9人住院觀察,新北衛生局...
「生態環境解釋」的推薦目錄
生態環境解釋 在 1分鐘法律教室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0:30:10
槍砲彈藥管制條例就原住民排除刑罰的前提是,原住民族拿自製獵槍、魚槍,供生活工具之用,其他種類的槍枝,比如空氣槍,並沒有包括在內。 另外,野生動物保育法對原住民族的狩獵管制方式,採取事先許可制,沒事先經過許可,還是觸犯法律規定。 803號解釋是一個原則上都合憲的解釋,處理了六個問題。 1️⃣槍砲...
生態環境解釋 在 一樓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1:24:36
文末抽獎! 有份美好的關係值得我們溫柔珍惜 那就是我們與每一份生命及大自然的關係 每一次購物都是在為世界做選擇 生活中充滿許多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工業化的農業與化石燃料能源正逐步侵入我們的環境與健康 女孩愛美,希望自己擁有美麗無瑕的肌膚,使用瓶瓶罐罐的保養品、化妝品,到底塗抹在肌膚上的是什麼成分?...
生態環境解釋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1:10:00
【@businessfocus.io】習近平稱當今世界為亂局 中國需團結 未來整體上的機遇大於挑戰 . 最新一期的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刊載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篇題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文章。該文章闡述了習近平對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最新發展的挑戰和機遇的看...
-
生態環境解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20:31:44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發生施打BNT疫苗重大疏失,昨(27)日替25位民眾施打時,使用沒經過稀釋的原液,等於每人施打了五倍的量。院方今天出面解釋並向社會道歉,表示因為部分罐子瓶蓋脫落,以為已經稀釋過,是藥師和護理師交接不確實,由於稀釋前後都是無色,因此沒有察覺。接種原液的25人,有9人住院觀察,新北衛生局下令恩主公醫院停止疫苗施打一週。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83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生態環境解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14 10:12:37昨天晚間南投仁愛鄉發生規模5.6的地震,最大震度達4級,不過民眾沒有收到國家級警報,也就是災防告警訊息。氣象局解釋,這一次地震震源深度比較深,兩套系統計算的時候,誤差比較大,所以都沒有達到發送的標準,並且預估未來兩到三天還有規模3到4的餘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59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生態環境解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09 09:59:58阿富汗前總統甘尼8日首度發聲明表示,欠阿富汗人民一個道歉和解釋。他也嚴正駁斥,攜帶人民大量財產逃亡,說這是毫無根據的指控。至於塔利班則宣布成立新的政府,臨時總理職位由塔利班創始人之一,被聯合國列入制裁名單的艾昆德擔任。不過看守政府的名單中,沒看到任何女性和前政府的成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88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生態環境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生態環境解釋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幾天台灣政治新聞很熱鬧,又是美食又是牛仔褲。不過,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比較冷門的新聞:碳排放交易。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預計在本週五宣布碳排放交易市場啟用。
碳市場(carbon market)是近年來談論氣候變遷時重要的議題,簡單解釋就是,你能排放多少的碳,必須在固定的配額之內。你用超過了,就得花錢跟別人買配額。你如果沒用那麼多,那你還可以把自己用不到的配額賣給別人。
所以道理很簡單。因為是市場機制,你會想辦法省點用你的配額,讓自己不要排放那麼多碳。也就是說,用市場機制的誘因,達到降低總體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中國宣布啟用碳排放市場機制,重要性在於: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
中國先前宣布要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頂峰,並在2060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拜登政府在今年宣布,要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跟美國相較,中國碳中和的目標晚了十年。但坦白說,以中國的經濟型態來看,2060年仍然是一個相當艱難的目標。
中國生態環境部將會是中國碳排放市場的監管機關。
幾個月前,我曾在蘋果日報的紙本論壇文章中提到, #氣候變遷 會是拜登政府與中國互動時的切入領域。一直到現在,我還是這樣認為。
中國啟用碳排放市場,也可以視為替接下來美中高層會談鋪下了一個友善的氣氛。
據報導指出,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將在下禮拜於天津與中國副外長謝鋒會面。我推測,氣候變遷將是雙方會談主題之一。如果會談順利,拜登及習近平的會面,也許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發生。
有在關注美中關係的朋友們,不妨持續關注這則中國碳排放市場相關後續新聞。
#中國
#碳排放市場
生態環境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我們勇敢夢想18之1----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1
去年我們出版了一本書,《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這本書指出,人類的全球化可以分為七個階段。而越到後來當然是進行得越徹底。
但也就在今天全球化最大化的同時,人類也一手製造了三個災難。一是地球暖化,二是從空氣到海洋到陸地的各種污染,三,則是給大量各種各類的生物造成瀕臨絕種的危機。有多少種呢?多達一百萬種。
而我們顯然是不會反省或剎車的。
越有辦法的人類,越享受全球化在生產、消費、旅遊、財富管理上的好處。
就在疫情爆發的前一年,人類一手創造的AI 來到一個高峰。我們幾乎是以造物者自居了。
然而,接著COVID-19 就爆發了。
突然,原來以為絕不可能倒退的全球化,就這麼停頓了。
突然,不論大國、小國,不分窮人、富人,大家都為那肉眼看不見的病毒束手無策,最好的自保之道是把自己鎖在家裡。
2
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場橫掃全球,造成大家驚恐的疫病?
第一個角度,當然就是這又是病毒來襲,啟動了一場和人類的戰爭。一切就等人類開發出更新的醫藥科技,來戰勝病毒。
但是否可能也有第二個角度?
就是這個所謂病毒,但實質上本身就是一種微生物的東西,其實是一個信差,代表被人類破壞的地球,代表被人類壓迫到瀕臨絕種的一百萬種物種,來傳達一個訊息呢?
來提醒人類不要光顧著自己可以當造物主的得意,停一下無止盡開發的腳步,無邊際的全球化腳步,給地球,也給那瀕臨絕種的一百萬種生物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呢?
我是相信第二個角度的。我是個佛教徒。《金剛經》裡說,一切眾生,包含了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等等。所以當一切其他生物都敵不過人類,只能瀕臨絕種的時候,由一個極渺小極渺小的微生物出場,由它來傳達訊息,請人類住手,請人類反省一下,是十分合理的。
現在我們很高興出版了天主教宗方濟各的《讓我們勇敢夢想》。
教宗在書裡並沒有用「信差」這個詞,但他解釋的角度相同。
3
教宗這麼說:
這個世界早就存在著各種驚恐和痛苦。
有大量因為戰爭、飢餓而死亡的人....
有因為對商業活動無止境的膜拜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浩刧.....
但是大部份人都只顧自己生活在舒適和安逸之中,對一切視而不見。
COVID-19經過了快一年半的時間,在全球造成了390萬人死亡。
而光是2020年前七個月,全球餓死的人就有370萬人。
因為戰爭而死的人,還不在內。
所以,教宗認為這個世界早就存在著各種疫病,這次來的COVID-19只是其中之一。它唯一特別的,只是蔓延不分先進後進國家,有了全球性的知名度,為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它的存在而已。
COVID-19出現之前,許多人自以為生活在安全與舒適之中,但其實是困在一個只知自我中心的迷宮中。迷宮中的人,對其他人的痛苦視若無睹,對自己身邊的危險也麻木不覺。
而COVID-19帶來的,其實是一個讓事實終於由濁而清的瞬間,把我們從置身險境卻習以為常的麻木中驚醒過來。
所以,面對這場疫病,教宗認為最不需要的也最不應該的,就是期盼事情過後可以重回過去的「常態」生活。
他認為,這場疫病在邀請我們共同思考一些問題。其中之,就是:
會不會,我們所面對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挑戰,其實都只是同一場危機的不同面向? 會不會,這些挑戰有著同一個答案?
4
教宗用一個非常開闊的視野來解釋天主創世。
他說,天主創世從來不是一個靜態的結果,而一直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動態過程。
所以他講,這個世界從過去到現在,都始終處於創造的進行式。
也因此,他還說了講一句話:我們是世界的共同創造者。
就在這樣的角度下,所以教宗也主張,每個人都需要勇敢地夢想,不論多麼覺得自己渺小的人,都應該相信自己是可以有能力推動改變這個世界。
教宗強調他們宗教裡面,信仰裡面相信的那種「溢流」的時刻。也就是相信有些事情到了一定的時候,大家的努力就共同會爆發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5
接下來,每個星期一和星期四的晚上九點,我會為大家整理、閱讀《讓我們勇敢夢想》這本書的心得和重點,也補充我的觀察,並且加上發生在臺灣事情的對照。
前面六集我們會總結這些問題,教宗所看到的問題跟這個解方;第七集我會整理一些,我訪問臺灣的專家學者,整理他們對臺灣下一步的建議。
然後在第八集到第十八集,我會介紹臺灣的一些獨立書店。
因為在教宗主張我們每個人要走出迷宮,而走出迷宮的關鍵的就是走出自我中心,去看看世界的邊緣。
在我的行業裡面,獨立書店就相當於「邊緣」。所以我希望能夠把在獨立書店的這個邊緣所發生的事情,介紹給大家。看一看以獨立書店為代表的這些人,他們是在怎麼樣地夢想,他們怎麼樣實踐他們的夢想,以及他們的勇氣是怎麼來的。
謝謝大家。
讓我們一起共同勇敢地夢想。
#教宗方濟各 #讓我們勇敢夢想 #Letusdream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