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生態環境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生態環境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態環境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態環境例子產品中有4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明@l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許瑞云 #鄭先安 #吃出健康活出愛 #心能量 #動物也有情緒 #倪銘均 #非素不可 #非推不可 #普愛眾生靈 #吃素就是最好的放生 #吃素 #放生 #功德無量 吃出健康活出愛2 / 吃肉也吃進了情緒 主講者: 心能量管理中心 執行長 許瑞云 醫師 心能量管理中心 院長 鄭先安 醫師 採訪:...

生態環境例子 在 1分鐘法律教室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30:10

槍砲彈藥管制條例就原住民排除刑罰的前提是,原住民族拿自製獵槍、魚槍,供生活工具之用,其他種類的槍枝,比如空氣槍,並沒有包括在內。 另外,野生動物保育法對原住民族的狩獵管制方式,採取事先許可制,沒事先經過許可,還是觸犯法律規定。 803號解釋是一個原則上都合憲的解釋,處理了六個問題。 1️⃣槍砲...

生態環境例子 在 Mrs Co:Lam 凱林家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6-16 12:50:42

#超簡單多蟹肉黑松露意粉 有人話,每個女人最少最少都要有一道拿手菜‼️我雖然廚藝不精,不過每次煮呢個意粉,老公同食過嘅朋友都會大讚有高級餐廳水準㗎 (有啲怕醜㖭😅) 呢個😋超簡單多蟹肉黑松露意粉,煮法真係超級簡單,秘訣只在於食材,只要識買靚蟹肉,加上黑松露醬及橄欖油就搞掂。 作為「主角」嘅 #蟹...

  • 生態環境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6 23:35:41
    有 139 人按讚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 生態環境例子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2 16:22:44
    有 2 人按讚

    #說好的國際觀呢?
    每年為了台灣生態和環境多少動物被撲殺
    澳洲兔子還暴增到開放捕殺還殺不完

    收容所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浪浪沒人領養被安樂死
    某些政黨為了政治利益什麼話題都可以拿出來炒作
    炒作的那些人可以先自己出來領養個幾隻嗎?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00691337/posts/4912937635389544/

    澳洲的狀況的確特殊,貓、狗,甚至兔子,在澳洲都是極嚴重的侵入性外來種,因為澳洲生態環境與世界上其他地方有極大差異,才造成這種特殊狀況。

    外來種生物真的是環境大敵,太過嚴重的侵入性物種,各國最後都會走向撲殺這條路,別以為台灣沒有,鼎鼎大名的沙氏蜥蜴就是列入撲殺對象的例子(嘉義縣還可以憑蜥屍拿賞金),澳洲的撲殺對象只是變成貓而已。

    如果你覺得很殘忍,請記住,好好嚴格立法管制寵物飼養(不過蜥蜴是海運夾帶過來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50070390/posts/10206811405777616/

    「把貓閹割的方法不可行,如果這麼做,
     我們等於放走了,
     在接下來的生命裡的每一天,
     都會殺死 5隻動物的獵捕者,這不合理。
     
     我們不能接受,
     流浪貓作為澳洲生態系的一部分。
     因為我們如果接受了,
     那就等於我們接受
     兔耳袋狸屬動物(bilbies)、
     袋狸目動物(bandicoots)、
     袋食蟻獸(numbat)的滅絕。」
     
    「碧姬芭杜跟莫里西不太了解澳洲,
     也不瞭解我們失去了什麼。
     他們不是澳洲人,
     他們沒有經歷我們的生物滅絕危機。」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81448570/posts/1102981719714532/

    台灣一直都有走私動物,也一直都以撲殺方式處理,為什麼?因為防疫,這個防疫不只武漢肺炎,還有各種口蹄疫、非洲豬瘟、禽流感以及許多未知疾病的可能性。結果今天竟然一堆人在那邊喊不要撲殺走私貓,真的很沒防疫警覺性,今天留下那些命,說不定害死的是台灣更多的貓。

    2005-11-19 停靠基隆港西四碼頭的巴拿馬籍「大聖輪」,船上中國大陸船員鄭國強涉嫌夾帶松鼠入境,海岸巡防署北部地區巡防局第二巡防區昨天深夜獲報啟動防疫機制,撲殺六十隻松鼠。

    2006-03-04 海巡署淡水海巡隊在台北縣富貴角外海,查獲中國走私漁船,逮捕了一名台灣通緝犯及六名中國籍漁工,同時查扣十二隻在中國養狗場養的貴賓和臘腸狗,予以撲殺。

    2007-04-23 宜蘭一處別墅,窩藏了上千隻保育類走私禽鳥和栗鼠,海巡人員埋伏突擊,發現這些禽鳥都是從中國走私進來,疑似帶有禽流感病毒,連夜以二氧化碳,悶死這些禽鳥。

    2018-11-12 岸巡隊於金門馬山海域發現一艘可疑目標,經通報線上多功能巡緝艇前往查察,確認為中國大陸快艇,同時發現載運5箱活體蜜袋鼯,共304隻,市值估約新臺幣45萬餘元。基於防疫,進行撲殺。

    2020-08-12 高雄港務警察總隊盤查出入港區人車時,聽到受檢貨車後座傳出動物聲響,赫見大批保育類的南美洲龍貓鼠(學名「毛絲鼠」),清點比對共有50隻,每隻價值約15萬元,總價約750萬元。依照走私動物處理辦法,為避免引發傳染病,將在本週內儘速「人道銷毀」;先以藥劑或氣體「安樂死」,然後送往指定地點火化。

    難道只有台灣這樣做?當然不是,防疫本來就是重點,去過澳洲、紐西蘭的都知道入境檢查多嚴格。

    2014-04-17 印尼峇里島執行「禁狗令」和「禁鳥令」,撲殺數十隻走私入境的哈士奇、博美狗等寵物犬及鳥類。

    2021-01-17 澳洲男子近日在自家後院發現一隻筋疲力盡的鴿子,透過腳環發現鴿子竟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竟在2個月時間內橫越超過1.2萬公里的太平洋。不過,由於澳洲擁有非常嚴格的動物入境管制法,因此這隻鴿子最終仍被依法撲殺。

    以前這麼多事件都沒在乎過,突然站出來?
    https://www.facebook.com/567584374/posts/101596042

    【回顧】
    一「皮草大國與武肺突變?丹麥急防疫1,500萬頭水貂「全境撲殺」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美國】
    一「成功了!「不給人走的橋」橫跨高速公路 挽救無數動物生命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兩岸一家禽_中國是活路系列
    ➡「四川搜救犬剛離開災區 當地開始撲殺浪浪」
    ➡「武漢頒「打狗令」公安當街殘忍殺家犬狗主慟哭(視頻)」
    ㄧ「當局拆無牌動物救助站 無視數百貓狗直接壓死」
    on9.cc 西網:【#慎入】大陸佬食唔起豬肉食貓
    ➡「寵物害嬰兒過敏?應采兒支持棄養 「絕對送走」挨轟:沒常識」
    一「中國「動物救護中心」變「野味市場」! 官員被爆吃虎肉賣虎骨酒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一「為魚翅中國漁艦群集加拉巴戈群島 一隻叫「希望」的科研鯨鯊疑遭捕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36484759824928&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回顧口蹄疫,1997年1700億的教訓」
    一「父親是口蹄疫受災戶 陳吉仲背債10年還不完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動物疾病權威賴秀穗:如果2008年國民黨沒上台,口蹄疫當時就會被消滅」
    ➡「若明年國民黨重新執政 賴秀穗:各種動物疫情恐失控」
    ➡來看看害群之馬有哪些:
    【豬瘟防疫法案】遭國民黨無理由阻擋。

    ㄧ「小英救台灣豬豬! 養豬業者讚:史上最重視畜牧業的團隊 | ETtoday新聞雲」
    ➡「口蹄疫拔針成功!豬農讚「連深藍都說蔡英文有做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77549662385102&id=584986081641475

  • 生態環境例子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6 20:16:50
    有 379 人按讚

    【土地共孽:濕地門口層層疊 林村樓39層高人口Double】#土地共享

    繼南豐打頭陣之後,恒基新鴻基今日再入兩個大型「土地共享」申請,分別建議喺大埔汀角路起17層、對著南生圍起25層、林村裡面起39層嘅住宅大廈,位置偏遠,一睇就知呢種由地產商主導既規劃模式出現極大問題。

    極高密度唔單只衝擊地區規劃佈局,當中政府要俾動輒億億聲既修橋補路收地成本,為左服務地產商提出既山卡啦位置,拖走埋本身處理房屋土地問題既規劃資源,重有機會順路破除埋同區地產商土儲既發展限制。

    如果你睇新鴻基個塊可謂貪婪之最,本身位處濕地緩衝區,發展密度由0.34變4.14,暴增12倍。地產商建議政府開個條路,重會駁到去丁屋大王王光榮(部分)持有既超巨型潛在套丁土儲,亦都好有機會順路緩解埋附近新鴻基剛拎左既1500間「跨代共居」豪宅項目。咁濕地啲雀冇得留底? 新鴻基話個樓契會要求住戶唔好光污染對出南生圍濕地,就做到減低對濕地環境影響,真係好「有效」。

    其實恆基個塊都不相伯仲,39層勁過誠哥個洞梓觀世音像,本身揀個塊地係曾經先破壞後發展既經典例子,呢個發展計劃仲會帶來額外多34000人,係現時整個林村谷人口嘅約莫1.5倍,想像下林村條雙線雙程路會發生咩事,即使政府開多兩條大路幫佢駁到入林村既樽頸位,起好後包保日日大塞車,同引發原有選擇鄉村生活既居民移民潮。

    究竟呢條屎橋邊個咁叻諗出黎? 翻查翻成個土地共享政策既歷史脈絡,最早追溯到工商界代表黃友嘉既智庫2012年已經提出相類似既建議,及後2017年由林鄭開展「土地大辯論」,預設地產商農地要用「公私合營」模式發展。政府話避免土地共享計劃令人有官商勾結嘅觀感,成立個「土地共享小組」提供第三方意見,竟然委任返黃友嘉做主席,真係好可信噃。

    歸根究底,係公私合營呢個遊戲設定,必然導致規劃災難。呢個分地遊戲既最核心精神,說穿了就係透過倍大原有用地上既發展密度,將額外多左既樓面俾7成政府起公屋,地產商自己再在原有地盤以上擸多3成。在此玩法之下,註定左地產商一定會拎啲本身好低密度/豬頭骨既地出黎玩,再將密度無節制擠到最極大,反正都係政府出錢支撐個交通負荷,再圈埋附近既官地入去計大條數,亦都可以幫地產商收埋啲自己收唔到既小地主/民居既地。

    本身一直行之有效既政府主導收地規劃,可以平衡到發展密度/生態環境/社區配套/用地選址等等元素,依家因為政府唔忍心收地產商土儲,變左由地產商主導呢個層層疊遊戲,註定左成個城市要為地產商暴推發展密度既貪婪而承受土地共孽。

    #貪心的小狗
    #濕地保育區前起24層係咩玩法
    #林村人口一招double
    #土地共享計劃
    #土地研究

    參考資料:

    🙁發展局 2021年8月6日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再接獲兩宗申請
    https://www.devb.gov.hk/tc/issues_in_focus/land_sharing_pilot_scheme/land_sharing_pilot_scheme_applications/application_received/index.html

    😲香港公私合營的歷史真相
    https://liber-research.com/34/
    --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8月專題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生態環境例子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20 19:31:45

    #許瑞云 #鄭先安 #吃出健康活出愛 #心能量 #動物也有情緒 #倪銘均 #非素不可 #非推不可 #普愛眾生靈 #吃素就是最好的放生 #吃素 #放生 #功德無量

    吃出健康活出愛2 / 吃肉也吃進了情緒

    主講者:
    心能量管理中心 執行長 許瑞云 醫師
    心能量管理中心 院長 鄭先安 醫師

    採訪:倪銘均。 聽打:吳麗娟 陳怡仁。 剪輯上字:程靜美

    許醫師:
    即使我們看不到(能量),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感受力,我常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當你小時候,因為小孩子他的感受力特別地強,當他走進,父母剛吵完架,孩子他放學回來,他會覺得今天家裡的氣氛不大對,或者,他都還沒有看到父母哦,他只是一踏進家門口,他就覺得今天怪怪的,今天很像有一些事情不大對。人,每一個人如果他心是比較清淨,比較沒有那麼多雜念、雜染的,大部分都有這個能力去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周遭氛圍的變化。像有時候災難快來的時候,動物的感知力很明確,就像要有地震,你會看到很多動物開始不安了,就是它那一股能量在變動的時候,感知力強的人都會知道的。

    鄭醫師:
    你在乎的人事物,你念頭只要起,不管、假設是祝福的、很輕盈的、很快樂的、對方也會感受到,假設你是一種很生氣的、很難過的、很委屈的那種很憤怒的,那種能量也會彼此在互相拉扯,所以這個常常是在我們人跟人之間,事實上,在人跟動物之間更會有這個感覺。

    我想很多人養動物的時候都會感受到動物的很多情緒,或動物在你,也會感受到主人的一些情緒,看到你很生氣,牠自動就閃開了。所以很多東西,我們不需要語言表達,但是你的很多內在的情緒的浮動,事實上,人跟人之間也好,人跟各種生命之間也好,也都互相在影響。

    那剛剛有提到為什麼會有COVID-19,新冠病毒在崛起,那人類的很多行為,事實上是站在人的立場認為是對我們人類是好的,我們就做了;但是做了做,我們認為的好,事實上對很多微生物,或是對整個生態環境不見得是好,所以我們人類很多行為事實上在破壞整個大自然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

    我們也常常在殺很多動物來當作我們的食物來吃,雖然地球上一直存在著食物鏈,大的吃小的,小的吃更小的,但人類常吃很大的生物,或是很多情感的生物,我們都拿來吃,因為我們人類有很多的科技、有很多方法可以去獵捕很多動物來吃。

    事實上很多動物的情緒,事實上也在跟我們人類互相在對抗,你為什麼可以殺我們那麼多的生命?假設人類是另外一種生物的食物,你看我們人類的反應會多大?我們人類一定會想辦法去反擊。

    所以我們人類很多行為事實上在影響滿多的生命。很多生命他也會反撲回來,所以這個是必然的現象,所以人類應該去思考我如何把我們整個生存的地球的環境讓它更美好,讓很多生命之間更和諧,如何創造共好、共生的一個局面。

    事實上,我們人類身體裡面一堆細菌、一堆微生物,體表也一堆微生物,這種微生物的數目,遠超過你身體所有細胞的總數,我們這些平衡它是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假設這平衡被破壞的時候,你的身體一定會受重傷,所以你的腸道要是完全沒有細菌,你根本活不了。所以,很多的平衡,事實上是我們跟我們周圍很多的生命或是微生物一直在互相的達到一個很和諧平衡的時候,你的心念也越平和的時候,你的身體一定會更處於更健康的狀態。

    許醫師:
    人家說植物也是生命,是的,植物也是生命,但是它們最大的不同是一種情感上的,就是我們在吃植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幫助植物去散播它的種子,而且很多植物被砍下來的時候,像蔥啊、韮菜,它們是可以再生的,它們可以長得更好。所以植物我們常常要修修剪剪,要去收割它、要去剪接它;而動物不可能,你不可能砍掉一隻雞的雞腿,然後說我要吃你的腿,然後還讓你長出一根腿,或者我可以協助你去繁殖你的下一代,我可以散播你的生命,這是不可能的。

    動物是一種有情感的、有情緒體的,就是說我們能量體,能量體它其實分很多層,就是說我們這個我們看得到的肉身之外,其實還有,延續出去的很多你的肉眼看不到,但是有些人肉眼看得到的,有你的比較外層的Aura這種氣體,但是又有一些是所謂的情緒體,而這個是動物跟植物很大的差別。

  • 生態環境例子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16 20:55:41

    香港記者協會15日發表年度香港新聞自由報告。標題為「破碎的自由」,香港記協強調,過去1年港版國安法實施,港府將推出的假新聞法,是多此一舉。香港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等高層,被逮捕凍結資產,迫使報社停止運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562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生態環境例子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27 09:00:01

    基礎建設的目標,就是要解決過往長年無法處理的問題 。單是我昨天一天的行程,就可以舉兩個例子。

    雲林的 #濁水溪揚塵 已數百年,季風一至沙塵蔽天,周遭的鄉親說是「吃飯攪沙」,苦不堪言。政府決心從源頭根治,加強濁水溪流域的水土保持、也透過綠覆蓋、水覆蓋降低揚塵、改善空氣品質,讓鄉親不必 #餐餐溪沙寵愛他。

    南投的 #鳥嘴潭人工湖 則是用保留生態環境的工法,增加民生用水供給,讓民眾少抽地下水。為的就是減緩中部地區的 #地層下陷 ,不讓鄉親的家遇到地下化工程 ,生活品質就會提升。

    執政,就是跟這個國家面對的重大難題直球對決;我當行政院長,不分藍綠、只重效率。政治不必太多口水,能解決民眾實際的問題就行。

    #繼續衝 #繼續拚
    #國家繼續向前進
    —————
    大家有空嗎?
    都看完影片了不如再加一下我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