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父母教養方式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父母教養方式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父母教養方式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週間來抽書*2 ]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專注於幫助孩子面臨日常挑戰 #培養韌性和負責與適應力 和身邊特教夥伴共事這麼多年,非常欽佩特教專業的教師們, 永遠維持彈性、學習力、幫助現場教師釐清辨識特殊孩子的「錯誤行為」和「無辜行為」 是的,特殊兒童因為具有他們先天的限制或未被發現的...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1 13:23:33

小時候父母曾經為了讓你乖乖聽話,而說過這類的話嗎? 「你再不乖的話,就叫警察北北來哦。」 「你要把飯都吃完,不然會長不高哦。」 「你再不跟我走的話,就把你留在這裡哦。」 「我們沒有足夠的錢買那個玩具(但實際上是有的)」 以前我一直覺得疑惑,為什麼帶小孩這件事台語會叫"騙囝仔",等到我有小孩開始學習教...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 在 LAVIDA 育兒好好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0:13:30

網路上一名新手媽媽分享到,生了小孩才知道當媽媽的辛苦,睡眠不足、全日警戒,甚至還可以了解到為什麼有些父母會虐童……有時候真的半夜啜泣,因為這是一份你再怎麼累也不能休息的工作,也不能生病,因為沒有人會跳出來代替你。而父母為什麼會常常理智斷線,可能是以下這些原因:   🙅錯誤解讀 父母常說:「你為...

  •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08:30:47
    有 72 人按讚

    [ 週間來抽書*2 ]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專注於幫助孩子面臨日常挑戰
    #培養韌性和負責與適應力
    和身邊特教夥伴共事這麼多年,非常欽佩特教專業的教師們,
    永遠維持彈性、學習力、幫助現場教師釐清辨識特殊孩子的「錯誤行為」和「無辜行為」
    是的,特殊兒童因為具有他們先天的限制或未被發現的天賦,所需要的學習方式更是各具獨特性。若父母在早年擔憂孩子「與人不一樣」進而在教養上使用寵溺、忽略或認為丟臉的態度面對孩子的特殊性,那麼孩子將被耽誤『被協助的時機』進而因為不瞭解自己,而與家庭或社會失去基本的歸屬感,更難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每一個被錯待的孩子,無法體會到自己 #值得被肯定、#有貢獻、#有能力,常常在社交和社會技能方面感到挫折。 書中依據長年實行正向教養的講師35多年的資歷,以及臨床社工師,和簡尼爾森一同透過實際案例寫下這本書,試圖透過正向教養的觀點,協助父母重拾對孩子的養育信心!
    ☐唐氏症的孩子,反覆打斷正在講電話的媽媽,想博取媽媽的注意。
    ☐溝通障礙的孩子,常拒絕學校的圍圈活動,執拗地往反方向行動。
    ☐過動症的孩子,經常突發地在上課中講話,甚至伸腳絆倒新同學、傷害他人。
    ☐當爸媽出遠門,自閉症的孩子便開始孤僻,撲倒在地上,久久哭泣。
    孩童們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或自暴自棄……一些錯誤行為,看起來就像無辜行為,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分辨?本書提供「#錯誤行為目的量表」,讓你 #正確判斷孩子的舉動,#回應孩子背後的訊息密碼,使用正向並有效果的教養工具。
    ☐如何讓孩子適應創傷或殘疾,同時仍然教他們盡力而為。
    ☐回應孩子難以表達的憤怒,尤其當某種程度的憤怒可能合理時。
    ☐幫助孩子融入社會,並與同齡人互動。
    ☐教育對任務掙扎的特殊兒童,同理他們的處境。
    ☐增強孩子的歸屬感與重要性。
    本書不是在治癒特殊兒童,也不是為了緩解孩子的特殊症狀,而是#提醒父母和師長:#相信每個孩子的潛力、#欣賞孩子的氣質;#鼓勵孩子積極解決難題,並#提供他們做出貢獻的機會;深層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陪伴孩子面對不可避免的挫折感,適時表達同理、關懷、彌補、傾聽的行為;幫助孩子學習寶貴的社交和重要的技能,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想參加以下抽書活動,請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喔~~
    1.在粉專(非僅僅貼文)按讚。
    2.在本文下方留言「我想多多了解正向教養」或「相信每個孩子的潛力」或「我想學習如何回應孩子背後的訊息密碼」+成功標註3位好友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
    就有機會獲得此書,本次將抽出兩位幸運讀者喔!
    留言時間8/5(四)8:30-8/7(六)12:00~~
    8/8(日)將公告幸運得主兩名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1363

  •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2:00:20
    有 495 人按讚

    [好書推薦+送書]-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活動已截止⋯⋯

    六週年《暢銷增修版》,
    由陳品皓臨床心理師,針對教育現場的變化、
    經驗的修正,做出全書新增與修訂!

    /孩子脫序、失常、令人擔憂的行為,往往只是冰山表面!/
    做事總是拖延上身,三催四請才肯去,
    絡簿、作業、便當盒叮嚀一次忘一次!
    3C產品的使用分寸,該如何拿捏?
    暴衝、焦慮、害羞、拒絕溝通……,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6~12歲是孩子建立心理素質、人際品質、內在動機的關鍵階段,
    21個家庭與學校情境,搭配親筆漫畫,
    看見隱藏在孩子行為背後的身心因素,接住孩子情緒與行為的動盪不安。
    緩解學齡爸媽的教養焦慮,建立親子間「有效又長效」的教養模式!

    我們看見孩子的問題,還是問題背後的原因?
    孩子展現的問題與困擾,往往不是單一理由或原因就可以完全解釋。更多時候,一個現象的背後,常是許多因素的共同結果,因此更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協助,才可能看到改善。

    這個過程中不管對孩子、爸媽與老師來說,都是考驗耐力與信任的試煉,因為我們往往會認為,既然我們已經有做些什麼了,那應該孩子要很快改變才對,一旦結果不如預期時或成效不明顯時,我們不免會開始在挫折與氣餒中懷疑自己、對方與方法。

    【心理師想跟你說】
    當大人以「單一事件」看孩子的行為時,理所當然會看到孩子的行為不斷再發生,覺得沒有任何改善。但如果改以「趨勢」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我們很有可能發現孩子行為的某種趨勢出現了,可能是孩子每次發作的強度變低了、或是影響範圍變小了,這種趨勢便是在告訴我們,孩子用他的能力與方式作調整,當你看到孩子進步的趨勢,並肯定趨勢時,改變就這麼發生了。

    為什麼家庭教養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
    國小,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在這個階段,孩子透過在學校與家庭中的觀察、學習與經驗,進而瞭解自己、覺察自己並發展出獨特樣貌。反之亦然,孩子會把從家中所學到的任何行為、言論與價值觀,在他的學校生活中完全展現。

    【心理師想跟你說】
    在這個階段,爸媽與班級導師的角色更加重要,爸媽既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也是向外探索時重要的後盾,爸媽對待孩子及處理情緒的方式,將會深刻影響孩子日後與別人互動的方式。對孩子的導師來說,也是如此,導師的帶班風格與處事方式,也會對孩子帶來許多意義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本書特色

    ──「教養急救包」上線!有效第一時間拉開距離,化解衝突
    防疫期間親子長期相處,課業生活一把抓,大人小孩的情緒最常面臨臨界點,親子間衝突發生時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問題越演越烈?

    善用「沖脫泡蓋送」五字訣、溝通關鍵「我訊息」、情緒測量溫度計……,掌握實用工具與心法,教養不再急跳腳!

    ──21個家庭VS教育現場,最真實的教養案例
    從生活作息、人際關係、情緒溝通與特殊狀況等,最令父母老師糾結的21個教養難題,心理師彙整十餘年進校經驗、搭配步驟+方法,實際引導成效,一次呈現。

    ──孩子X心理師X父母X教師,四方角度一同呈現
    大人們的對立,只會讓孩子如夾心餅乾無所適從;由家庭到校園,心理師、父母與老師如何建立合作模式,聽見孩子心底的聲音,陪伴孩子跨過擾人的成長痛!

    ◎ 心理師連環漫畫:將老師與家長、孩子間的相處、摩擦、爆笑等生活鏡頭以漫畫方式貫穿全書。
    ◎ 附錄檢附測量表格:實用生活教養表格,部分並可下載實際運用,加強親子間的溝通管道!

    【給大人的教養5大金句】
    —爸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爸媽的行為處事,將會深刻影響孩子日後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在衝突還沒爆發前,孩子已經有許多事情先發生了,而這些事情才是關鍵。
    —在孩子行為的背後,常是許多因素的共同結果,因此更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協助,才可能看到改善。
    —把肯定放在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時,孩子會更願意投入在每一件事情上。
    —管教不該只是管教,而是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的方法,讓孩子反省學習,發展獨特的自己。

    ……………………………………

    『送書活動來囉』!

    ★【你點名,我送禮】一份神祕禮物,送給居家防疫的崩潰爸媽~
    自從五月中疫情升級之後,到現在也兩個月了!
    升級那一天開始,大人小孩進入24小時黏踢踢的生活,每天都有不同的崩潰戲碼在家中上演,大家的辛苦我們都看到了!
    我們決定進行一個「#你點名,#我幫你送禮」的神祕活動。
    若你看了以下的禮物介紹,心中有想到適合收到這份禮物的朋友,歡迎留言tag他。我們會在疫情中幫你傳遞小小的心意,給許久不見的好友們,告訴他們:「辛苦了!雖然見不到面,但你都在我的心裡喔!」期盼為大家在疫情中帶來一些溫暖有趣的互動~
    .
    ★【禮物介紹】
    這份禮物有兩個東西:
    第一個硬硬的又有點香香的,摸起來好像有點滑滑的。
    另一個軟軟的,摸起來又有點粗糙,但看起來很可愛。

    這兩個東西都很實用,生活中不可或缺。
    第一個我們家每個人都常常使用,它有很多不同的樣貌,有時候心煩時我會把它拿出來;想獨處時,我也會選擇讓它陪伴我;有時候在忙,孩子想來找我玩時,我也會請孩子去找它。甚至聽說有人失眠時,也會請它作伴喔!

    第二個東西對環境不錯,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小幫手!每個人家裡幾乎都有,但是看到可愛的,又會想擁有更多。可大可小,可方可圓,從7歲小孩到99歲長輩都有可能會需要它。

    以上提示夠明顯了吧?有人猜到是什麼東西了嗎?歡迎在留言跟我們說^^
    貼心提醒:第一個東西最適合有12歲以下小孩的家庭喔!

    ★我們將會送出三本《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神秘小禮物給大家!

    ★方法:
    1.「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的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的貼文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並tag一位你想送禮的朋友:『我想要送禮給xxx,因為⋯』,就有機會抽到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1/08/03 - 2021/08/04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57

  •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6 21:47:17
    有 17 人按讚

    今日主持又是收穫滿滿!

    感謝許多夥伴們的參與

    讓大家在教養的路上不孤單、彼此打氣!



    以下是今日的筆記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目:孩子能自律,父母不焦慮 (啟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主題:
    1孩子的壓力。
    2.課題分離。
    3.自然結果與邏輯結果。
    4.如何啟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讀版:
    https://pse.is/3hlkvk

    我們要練習自我察覺 ,那你是否有忽略孩子感受?

    你有察覺到孩子的壓力嗎?
    孩子是否有因無法符合媽媽的期待而感到氣餒?

    三寶媽問:孩子之間有相處之間的壓力?
    老師:當孩子在引起你注意的時候,你的內在感受?
    三寶媽:無奈~
    老師:可讓孩子輪流說,並讓彼此討論。
    討論完後,在跟媽媽說怎麼處理

    「手足競爭是歷程,但我們要教導的是如何合作」
    導向彼此合作,將孩子們看成為一體

    孩子的壓力有三種:
    一、正向壓力:感受到壓力
    例: 考試 比賽

    二、可容忍的壓力:挫折 責備
    例:處罰 被罵 父母吵架

    用「傾聽」的方式跟孩子說:你會不會覺得難過?生氣?
    去陪伴孩子的壓力
    讓孩子感受與理解我們的關心,避免說教

    青少年的孩子,會不喜歡我們說教,我們就避免
    只要陪伴他就好

    若孩子願意跟我們講,切記,不要教他
    只要同理他就好
    例:喔~原來是這樣子,還有嗎?
    ▷孩子說得越多,越能把壓力卸下來

    青少年,會受同儕影響,若願意跟我們說,與我們分享同儕問題,我們該開心,不要加入我們太多的想法
    聽聽他的想法,問問他的感受
    詢問如果是他,他覺得如何?會如何處理?

    三、毒性壓力:
    例:每天在學校被老師罵、 爸爸媽媽每天吵架、 每天被同學欺負|霸凌
    ▷避免孩子有毒性壓力

    壓力的解藥:
    一、掌控感:
    讓孩子從心裡認為事情是自己要做的
    讓孩子自己決定

    二、能力提升
    不是教他,而是給他勇氣
    例:「我們」來試看看
    讓孩子覺得媽媽跟我是站在一起的

    很難?「我們」來試試

    三、運動:
    有規律的運動

    「察覺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先處理自己煩躁的情緒」

    忍耐不要去涉入「孩子的掌控感」
    是什麼樣的原因,孩子沒有想要把成績弄好?
    ☞聚焦在孩子這個「人」而不是聚焦在問題
    例:你滿意嗎?你會想把成績考好嗎?(關心的傾聽與詢問)

    若孩子年紀較小掌控力較弱?而老師給壓力?
    ☆注意:當孩子覺得他很好,他會做的更好
    例:寫字_容易引起孩子的挫折
    大人容易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
    要記得,學習是歷程,不是結果

    在過程中,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例:
    「哇~你這幾個字好漂亮呢!媽媽覺得寫得很好」

    「你覺得寫不好唷?那要怎麼寫得好呢?」

    ✖︎注意:不要去擦孩子寫的字,要擦讓孩子自己去擦
    訓練都是技巧與歷程
    不要讓他覺得很挫折,而是要讓他覺得很有能力的
    ☞記得在過程中找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來鼓勵

    課題分離:
    你的孩子目前讓你感到困擾的行為是?

    二歲,一直挑戰?
    二歲,正在探索,一直嘗試可摸得到看得到的,敏銳性強
    越能引起我們注意的事情,越想要做
    ☞少說不可以,而帶著他們,我們可以來做什麼

    例:
    「不可以丟人」,不可以被忽略了,而只聽到丟人

    議題:誰該為上課遲到負責任?
    是孩子,不是家長
    不是我們幫他處理事情,應是如何給孩子勇氣讓他能夠自律

    跟孩子一起訂立規則,訂立你同意他也同意的
    討論他可以決定與解決的方式
    (可透過家庭會議的方式)

    若隔天,他失敗了,要不要責備?
    不要責備,事情失敗與人失敗分開,
    做不到我們明天再繼續就好
    例:哇~我們今天沒有達成任務,我們明天再來!我們再挑戰!

    若孩子不能吃冰,可以吃什麼?
    找一個取代的東西

    我們跟孩子一樣會有挫折感,
    孩子腦神經還在發育對挫折感反應很敏感、很直接
    不要教他怎麼做,而是同理並讓他思考
    不要加重挫折感那嚴重的事情
    讓他覺得沒關係,我們在努力就好
    耐挫力與韌性會越來越好
    👉🏻耐挫力與韌性能力的培養,重點在於他能夠感受到父母親對他的支持

    你不要孩子做「某件事情」
    例:你不要他看電視!那他不要看電視他能做什麼?

    當孩子做錯事,與另一伴觀點不同
    不要去講道理、說教,也不要拿出教養書說的知識
    會將另一伴對教養會越推越遠
    ☞去理解當下他看到事情的感受
    例:你看到這樣你好像很生氣,你覺得很不應該?
    先用傾聽,同理他的感受

    先處理孩子還是另一伴?
    ☞情緒穩定後再說再溝通。
    盡量彼此同理

    老么通常會用更激烈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因他有競爭性(本能)

    課題分離
    不要處理太多孩子的事情,孩子會覺得氣餒
    來自於,媽媽好像不相信我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
    孩子會沒有勇氣處理自己的事情與失敗
    ☞家長應陪在他旁邊給予勇氣,面對失敗

    例: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
    問:那你可以怎麼辦?
    可以怎麼說?
    不會說?「我們一起來練習」

    不用太注重技巧,技巧可以一直變動

    自然結果&邏輯結果
    自然結果:
    孩子要自己面對結果
    例如下雨沒帶傘,他就要自己淋雨

    當孩子越來越大,趨向使用自然結果
    千萬不要說!「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媽?」
    而是要表達同理與傾聽,感受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同理,孩子舊能產生勇氣

    邏輯結果:
    與孩子一起訂出一個規則
    例:孩子拿牛奶翻倒
    ✖︎:叫孩子去罰站是處罰
    ○:讓孩子自己處理翻倒的東西,而這樣是有因果關係的
    ☞以「溫和且堅定」的方式來處理

    點數制度是否合適?
    可以用,但不要一直用
    可當啟動,但後面要做轉化
    *解釋:孩子還小,不懂內在動機時,可用點數當啟動,引導孩子做事情
    而當孩子漸漸長大,該轉換成孩子的內在動機,少用點數與獎勵

    為何正向教養不建議點數與獎勵?
    因會把它把事件與點數、獎勵連結,就像是為了獎勵而做
    容易模糊焦點
    如,將客廳掃一掃,應是為家裡環境好
    將成績考好,是為自己負責
    ☞點數與獎勵會沖淡它的正向價值

    ☞點數、獎勵,容易變成操控孩子的手段

    獎勵與懲罰,短期有效,但長期失效
    懲罰會讓孩子內心反抗、認為不公平

    獎勵可以帶來成效,短期可以立即驅動孩子做我們期待的事情。
    懲罰會讓孩子因為害怕,而照我們的意思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父母的想法是要改正孩子的錯,但孩子的想法是什麼?不公平?

    ☞不要去打孩子!
    忍不住,先轉換情緒,先冷靜下來

    案例:有一個常被打的孩子
    老師問孩子,當孩子被打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
    孩子的想法是「好了沒?」
    逞罰與打孩子沒有辦法達到教育的目的

    問:那如果已經體罰孩子了呢?如何挽救?
    答:事情已過,不要自責

    當父母在打孩子時,透露二個訊息
    一 你做這事讓我很生氣
    二 生氣可以打人
    反而變成以身作則,以暴制暴?

    事情已過,現在開始我們努力就好!

    ☞當孩子做不好時,我們可以接住他的情緒
    不用教他、不用指導、不用罵
    接近他就好

    自我價值
    孩子如何看待他自己?

    我們要看到孩子進步的地方

    ▷當孩子倍受鼓勵,就會覺得有價值
    ▷當他有能力可做到許多事、可幫助人,就會覺得有價值

    來賓問題:為什麼不要用獎勵?
    因獎勵是上對下的縱向關係

    犒賞,可以用慶祝的方式來呈現

    我們太強調結果,孩子會很害怕失敗
    我們要看見中間的努力,鼓勵他做好的地方

    來賓問題:無慮 他律 自律
    我們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在旁鼓勵
    給孩子勇氣,讓他自己做得到

    他律:
    我跟孩子一起訂出日常規範
    不是媽媽叫他這樣做,而是孩子自己可以做

    討論:孩子想要做什麼,帶他去做
    盡量不要引導作業寫完可以看電視

    寫字
    剛開始不要寫太多,只要願意寫都給予鼓勵
    不用規定量,他有寫都很棒!
    可說:媽媽覺得你這幾個字寫得很認真、這幾個字很好看呢

    情感連結是最重要的!
    讓他連結,寫作業很好呀~我可以跟媽媽一起完成什麼事情
    (讓孩子覺得跟父母完成事情是有趣的、有動力的!)

    孩子容易覺得達不到父母的標準 孩子容易落入氣餒、放棄
    所以當孩子一表現好,帶著孩子去看見他做好的地方

    ☞沒有一個孩子要讓自己不好
    現在不好應該是內心感到氣餒
    孩子現在不好,不是永遠都不好
    他只是還沒學會
    我們要要培養孩子的是持續的動力

    來賓問題:零用錢議題
    不要把零用錢當作是一種獎勵的方式,會扭曲價值觀

    如何學會慾望與控制?

    孩子有想買的東西?
    跟孩子討論一星期要多少?
    不要將獎勵金錢與事件綁在一起,也不要扣孩子錢
    媽媽給的零用錢,跟表現沒關係

    帶著孩子去做現金流量表
    重點,不管他買什麼都不能反對!
    我們可以用好奇與探索去問他
    不然之後會隱匿,
    不管他寫什麼我們都不反對,我們可以不認同,但不反對、不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