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熵變化 公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熵變化 公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熵變化 公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熵變化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46的網紅河西羊的健聲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乖乖的在家中防疫,看王大陸的”超級的我“,先前看影評對此片評價不高,我看倒還好,就娛樂片。現在也不會花腦筋去看”逆熵“那種”天能“,腦子不好使。 倒是王大陸的”演技“,確實有時頂”尬“的,我注意到的是聲韻的流動上,這方面特別對戲起來很吃虧。 片頭開始沒多久,就有場與金士傑的對戲,聲音的落差就...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浩浩熵熵〉2015-10-02 e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熵變化 在 彭紹宇 Wenny Peng / Peng Shao Y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0:41:06

謝謝野人文化 @yeren_publishing_house 寄給我這本《#諾蘭變奏曲》,花了一週時間閱讀,同時搭配著諾蘭的電影相互對照,在影評人Tom Shone的訪談梳理中,他談及導演的成長經歷、創作啟蒙、豐富的文本參考,包含文學、繪畫與電影,以及種種與觀眾、與團隊、與自己的相互溝通。 當我們...

熵變化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09:39:35

【#狂迷投稿】〈#天能〉 文:謝信 . .〘#劇透注意!!!〙.倒數:3 👇 . . .〘#劇透注意!!!〙.倒數:2 👇 . . .〘#劇透注意!!!〙.倒數:1 👇 . . . . —『 透過毀滅過去而拯救未來的「可能」』— ⁄ ⁄ ⁄ ⁄ ⁄ ⁄ ⁄ ⁄ ⁄ ⁄ ⁄ ⁄ ⁄ ⁄ ⁄ ⁄ ⁄ ⁄...

熵變化 在 癒天使的閲章????|靈氣療癒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35:27

【線性與非線性】 《闇》第一、二季時裡面的角色,因為時間機器知道了結果如何,所以一直想改變過去,去創造不一樣的結果,但還是執著於某種私慾,想法還是一樣的,最後還是陷入時間迴圈我想這就是線性的,而第三季出現了平行時空的同時性不同世界,成為了非線性的,因為裡面的角色突破了時間的牢籠,追朔了源頭的源頭,...

  • 熵變化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06:31:09
    有 19 人按讚

    乖乖的在家中防疫,看王大陸的”超級的我“,先前看影評對此片評價不高,我看倒還好,就娛樂片。現在也不會花腦筋去看”逆熵“那種”天能“,腦子不好使。

    倒是王大陸的”演技“,確實有時頂”尬“的,我注意到的是聲韻的流動上,這方面特別對戲起來很吃虧。

    片頭開始沒多久,就有場與金士傑的對戲,聲音的落差就很明顯,與曹炳琨的對戲也是。

    大致上有幾個層面使然:

    一、聲韻縮短不完全:台灣腔的特色,特別在捲舌音都捲不出來,所以原本較長而具變化的聲韻被壓縮了。像”不要“聽起來會像”飆“,中間的子母音細節交代不清。

    二、抑揚起伏音域窄:一開始金士傑老師就示範音域抑揚的變化空間,這一點是金老師的強項了,能高能低不勉強。王大陸的音域表現就相對平淡很多,尤其在一段台詞中間,音域空間相對窄的多。

    三、音質與其變化不夠:聲音上明亮度不太夠,一般的說法叫”聲音不夠前面“。一想揚聲說話,吼聲感多,聲音的立體性就更差了。用偏低的音域談心事時,也有相似的問題,聲音的立體穿透性不夠。

    二、三點聯合起來,也是個問題,有時王大陸的台詞有比較明顯的音高變化,但音色音質在中間的變化就會有些”尬“,勉強而不自然。簡單來說,把金士傑老師的一段戲,讓王大陸照著演,也會有音質上不夠鬆的勉強感。

    聲音的演技上,在台灣這些年似乎比較不受重視,這方面我也不清楚為什麼,沒特別去研究。倒是知道美國演員很喜歡在腔調上做演技,去演個不同腔調的角色,德式英文、英式英文、愛爾蘭腔什麼的。

    那基礎的音質、音域、音量的變化能力,好演員都能表現的不錯。所以好萊塢明星能演的基本,能唱甚至能跳的演員也很多,幾乎成為他們對演藝工作的標準配備。

    所以表演藝術相關的學生來上課,我會跟他們多分享這些細節差異。人家專業的一點就通,就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湧出來。

    把他們的基本功練好,原理、原則談清楚,剩下來的就是各人的創作空間了。
    ~~~~~~~
    ※ 一對一視訊個人課,請私訊
    1. Skype ID: https://join.skype.com/invite/jxPHO1DdHiXT
    2. Line ID: joseyang9287

    ※ 健聲房公開班,台北(7/25、9/18、11/20),高雄(8/21、12/11):
    https://www.cln.com.tw/school_openclass_info_165_.html

    ※ 客製化 聲音講座、課程邀約,請洽清涼音文化
    官LINE ID @clncln
    電話:07-8033096#17

  • 熵變化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8 08:16:50
    有 46 人按讚

    謝謝野人文化寄給我這本《#諾蘭變奏曲》,花了一週時間閱讀,同時搭配著諾蘭的電影相互對照,在影評人Tom Shone的訪談梳理中,他談及導演的成長經歷、創作啟蒙、豐富的文本參考,包含文學、繪畫與電影,以及種種與觀眾、與團隊、與自己的相互溝通。

    時間,是諾蘭電影一直讓我相當著迷的重要存在,也是諾蘭總能巧妙運用的概念,在時間的玄虛中玩弄華麗戲法,但本質上背後支撐的從來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人性。「用極簡主義模式創作的極限主義」,書中這樣形容《#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給予我們一個清晰的理解。事實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極簡和極限的交融。

    當我們想起諾蘭,浮現的可能都是近幾年的大作,於是便輕易和「大規模」、「大製作」劃上等號,但若我們回看最早期格局較小的《#跟蹤》(Following, 1998)或《#記憶拼圖》(Memento, 2000),一直到《#針鋒相對》(Insomnia, 2002)才第一次和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等一眾好萊塢大明星合作,縱使早期創作規模比不上成名後的大成本製作,作品裡清晰可見的生猛和純粹,絲毫不會輸給後面所謂的「鉅作」。

    諾蘭說,《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是「第一部展現電影可以成為任何樣貌的片子」,相同地,他的電影其實同樣遊走於藝術和商業類型的模糊邊界,其中格局大小的轉換也每每拓寬戲院體驗。

    例如《#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 2005-2012)仍是我至今認為最棒的超級英雄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2017)的簡約則跳脫我們一如既往對戰爭片的期望,《星際效應》是前衛科幻與極致古典的集大成,而《#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和《#天能》(Tenet, 2020)劇本線的複雜精細,一再又一再挑戰觀眾對電影的理解。

    對我來說,此書令人想反覆咀嚼的特點在於,它讓我們看見作品從何而來,創作者又怎麼樣與之抗衡,與之對話,與之共存。

    作者多次談到諾蘭的雙重國籍,衍生出他對「家」的複合認同——在英國傳統公學校如軍旅般的嚴格生活,給予他重重限制,卻也轉變成養分;在倫敦大學學院(UCL)與背景紛雜的同儕互動中豐富生活體驗,在社團裡學習硬知識,或是在這座本身就是大型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的倫敦城裡,與歷史、繪畫和文學相互碰撞,進而在作品中展現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蹤跡。

    相對地,在海洋另一端的美國,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巨大,大到當他再度回到狹仄的英倫時,都感覺自己又長大了。穿梭於英美異文化之間的成長歷程,那些不適與衝撞,都變成日後電影中的靈感,有的是一幕致敬場景,有的是對白,有的則是核心命題。

    身為優秀的編劇,劇本寫作的「複雜性」可能更常被觀眾注意到,如《全面啟動》多度空間的時間軸該怎麼理清頭緒,如《天能》裡的「熵」應當具備足夠的物理知識基礎。然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從不只是那些表面上的費解令人苦惱,而是又回到最純粹的人性面——要如何在《敦克爾克大行動》讓觀眾感受到窒息感?如何在《全面啟動》中讓觀眾在乎夢境?如何讓《星際效應》裡的時間牽動家庭羈絆,成為一種「距離」?

    這或許也解釋了我每每在看完諾蘭電影後,讓我久思的不是那些非線性劇情線,而是故事裡的元素,例如《敦克爾克大行動》最後出現的報紙、《星際效應》中關鍵性的手錶、《#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2006)裡觀眾看見魔術「被變回來」的表情,或《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宛如預言般的哥譚市社會,往往都使得諾蘭電影不只是冰冷和理性。

    儘管如此,許多人仍嘗試在他的電影中解謎,人們對於「真相」的癡狂已經到了歎為觀止的程度,對於「曖昧」的容忍程度愈發降低,所以我們看見無限版本的《全面啟動》和《天能》解析,人們卻仍不滿足於此而一再辯論,或是台灣發行商將《記憶拼圖》剪成「按照時間排列的正常版」的荒唐故事云云。

    電影中幻想和真實之間的交錯,往往才是最迷人的,正如《頂尖對決》早就告訴我們——「現在你正在尋找戲法的秘密,但你是找不到的,因為你其實並不想知道,你想要被騙。」魔術和電影是一樣的,我們信仰眼見為憑,不願被騙,但也享受被騙的過程,其實容忍劇情的未解,有時反而會帶來更深層的理解。

    記得諾蘭多年前的一次訪談讓我記憶至今,他談及自己對大銀幕的著迷,他說自己小時候會跟著家人去倫敦萊斯特廣場劇院(Leicester Square Theatre)看經典電影,也談到他對「真實」的偏好,例如《星際效應》從沒有使用任何綠幕特效,一切都是實景搭設,也呼應了本書中對「看電影」的精準形容——「不用頭盔的虛擬實境」。儘管諾蘭早已從獨立電影界躋身好萊塢名導,他所保有的古典依舊存在,並深深影響著他的作品。

    ▍後記

    雖然我此刻不在台灣,沒辦法親自感受這本書的重量和紙張質地,但我走訪書中提到諾蘭在倫敦生活過的蹤跡,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站我到了倫敦西區的布盧姆斯伯里劇院(Bloomsbury Theatre),這座劇院的地下室就是當年倫敦大學學院電影社的辦公室,而諾蘭則是彼時電影社的社長。數十年後的平日下午,街上幾乎無人,我推開大門,裡頭坐著兩位工作人員,可惜疫情關係,戲院的門仍舊緊鎖著。

    他問了我「你想去戲院嗎?」

    我點頭回應。

    他先是皺起眉頭說「現在還沒開放。」……接著臉上露出一抹微笑「不過很快就會重開,我也很想念電影院,到時見!」同時雙手做出祈求好運(fingers crossed)的動作。

    諾蘭電影中的「變奏」(variation),在於類型,在於劇本,在於時間,但變化萬千背後所本的樂章,仍然是對電影的熱愛,對戲院觀影的信仰,而《諾蘭變奏曲》這本書細緻托出這層面容——在走上得獎臺之前,在成為導演和編劇之前,在被大家認識之前,那位和無數人一同坐在戲院裡視野被打開的觀眾——他的電影世界。

    ▍全文:

    諾蘭電影的前衛與古典——讀《諾蘭變奏曲》
    https://reurl.cc/XeKEpD

    #TheNolanVariations #ChristopherNolan

  • 熵變化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2 21:53:14
    有 122 人按讚

    【#狂迷投稿】〈#天能〉 文:謝信
    .
    .〘#劇透注意!!!〙.倒數:3 👇
    .
    .
    .〘#劇透注意!!!〙.倒數:2 👇
    .
    .
    .〘#劇透注意!!!〙.倒數:1 👇
    .
    .
    .
    .
    —『 透過毀滅過去而拯救未來的「可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我們一般的習慣與理解,人們普遍相信拯救了過去才拯救到未來,像大雄的玄孫派叮噹拯救大雄為使後代的生活能好過一點,可惜這個將來到底有沒有改變叮噹最後沒有交代。
    .
    到了龍珠,像杜拉格斯希望回過去找到方法變強從而在自己的未來能勝過人造人,同時他清楚自己的時空不會受他回到的過去影響,但至少可以為悟空他們留下另一個未來。這就是我們對時空的新理解,原來「已發生的未來」無法逆轉但回到過去會創造一個平行時空。
    .
    所以後來當 Avengers以此理論為主軸建構故事時,它已經不是一個新點子,加上Barry一早告訴我們,回到過去不會解決問題只會造成新問題。
    .
    這個對時空的新理解,是種多元宇宙概念,當中的多元,解作任何可能。
    .
    現實上由於至今為止「回到過去」都只屬於科幻及理論範圍,它從一開始就建基於「可能」之上,可以說「回到過去」本身就屬於多元宇宙概念。
    .
    問題是我們覺得當下的未來只有一個還是多個?
    這正是相信預定論還是自由意志的問題。
    .
    這就去到電影學開槍那一幕。
    男主角說我們一般認知是先有因後有果,如果先有果才有因,豈非結果早預定,那人的自由意志呢?
    女博士答你不去想放下這顆子彈,它還是不會跳上你手。這樣的詮釋似乎太過簡淺,於是乎諾蘭用接下來的全部時間向我們解釋,還不忘先溫柔提示,試著去感受別試著理解。
    .
    諾蘭的解釋,就由角色的一個個 circle開始。
    這些circle可見於各大懶人包,本文就略過不述,總之諾蘭想說的是,即或世界的真理傾向預定,人類的自由意志還是無可阻擋(這一點最後會補充)。
    .
    電影中用到的「熵」,在現今科學稱為能量的函數,嚴謹來說它代表時間的殘酷。要了解「熵」先要知道「能量守恆定律」,這個不難,黃子華對能量不會消失只會轉換就有過一番解說。雖然不會消失但會轉壞,正是張敬軒唱的叮噹可否不要老。這個「老」就是能量轉壞的表徵,原理是「熵」本身會破壞原子的穩定性,使事物的本質變得混亂,當「熵」值愈高,事物就愈會變化,所以「熵」又代表混沌。
    .
    簡單來說,「熵」值愈高,該事物的可控性和可預知性則愈低。
    .
    諾蘭卻巧妙的偷換了概念,反借現實中的不可預知逆轉為預知,將失序看成倒序。看《天能》有兩件事要好清楚。
    一,主角和他的組織並沒有改變自己世界的未來,即是他們未來的世界仍是絕望得令一些人寧願相信透過毀滅過去而拯救未來的「可能」去滅祖,當中掩不住那「爦炒」的成份。他們只是阻擋了一次由未來發動的襲擊,可想而知這樣的襲擊會接二連三。
    二,故事裡面沒有人真正預見未來。電影世界中,他們只是透過未來的人回到過去告訴或提示自己,現在的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結尾大戰的鉗形攻勢就是最好的說明。意思是角色們的未來仍由自己選擇,只是他們選了後可以回到過去讓想要知道的人知道。
    .
    這裡就說到諾蘭第二個想說的哲理:人應該追求活在當下----亦只有在愈無知的情況下,人才愈會被迫得活在當下,愈在每個當下去做我們覺得自己應該做的決定,「無知是種優勢」說的是在這種「應該」裡面。
    .
    在大家都爭相去鬥理解電影的時間,我敢說沒多少人能投入電影,不過諾蘭今次確實也顧此失彼,明顯地他很為到自己在銀幕上講故事的方式再次突破而興奮,情緒高漲得不小心犧牲了角色的內心,不論是個人情感流露或是角色之間的情感交流,我們如果試著回想,都找不到那個動人時刻,比起 inception的結幕;比起Dunkirk的最後戰機墜落沙漠,都難免有些失味。
    .
    多年以後,大家會記得天能的什麼呢?也許會記得時間大師又令人大開眼界,拍一套「時間電影」但可以不用逆轉時空,也沒有平行宇宙,單單創造一個倒序的世界,但當中的人物劇情,誰會記得?
    .
    《天能》如果是作為一個系列的序章,是相當不錯的作品,但如果只是單一作品,就令人有點失落。
    .
    回到補充部分,上文說:諾蘭想說的是,即或世界的真理傾向預定,人類的自由意志還是無可阻擋。從何見得?
    .
    就是最後當主角知道尼爾返回戰場就會成為那個為自己開門和擋子彈的人而他會死時,主角欲言又止了一剎。在主角看來,尼爾的死是預定的,因為它在尼爾身上並未發生,而尼爾的死從我們看來,卻明明是尼爾在當下的自由意志展現之果。而主角的自由意志也呈現在他的欲言又止。這短短的一剎想必在他腦裡閃過很多想法,要告訴他再一起找另一個方法?還是自己再倒行回去救尼爾?最後主角選了,他的決定並非代表人對自由意志的信仰最終輸給了預定論。這裡的安排只是諾蘭刻意的要讓尼爾跟女主角有個對比。
    .
    可憐的尼爾,他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
    ×☝🏽☝️☝🏼多謝投稿!有嘢想講,都歡迎各位投稿分享你嘅睇法~×
    .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傾講電影有你起頭!
    .
    *追蹤instagram【 madman.movie 】有你著數!
    *//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movie/ //
    *
    *緊貼【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獲得最新電影資訊!***
    ------------------
    ░電影資訊 ░獨家影評 ░幕後製作 ░戲院優惠
    Fb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