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為何要節能減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為何要節能減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為何要節能減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為何要節能減碳產品中有9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認真減碳就會完蛋!低碳、減排浪潮開始從電力部門逐漸擴散到交通運術部門! - 散裝船股王搶造節能船 不只環保,更是生存問題!(08/03/2021 商業周刊、風傳媒)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文/韓化宇 、 責任編輯/周岐原 「以前我在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的網紅張秀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機車密度亞洲之冠,台北的台北橋有著名的「摩托車瀑布」也刊登在《國家地理雜誌》。 嘉義市機車密度高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台北市。 據環保署最近一次的全國性統計,2014年全台的各類汙染源,排放PM2.5與氮氧化物最高的,都是車輛,排放的廢氣是台灣空汙主要的來源之一。 有民眾反應購買電動機車補助問題,...

為何要節能減碳 在 葉玉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24:53

在一個小時的訪問和主持裡,快速地認識、了解一個人的一生,還有探討他的專業領域,是一件非常新鮮、特別的事情。 會很好奇,是什麼樣的時空背景,讓一個人選擇做了這個決定,走上這一條路。又是多少背後的心酸和努力,才成就現在的他們,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獲選十大傑出青年。 更讓我深深著迷的是,三位獲得非常...

  • 為何要節能減碳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6 11:14:25
    有 27 人按讚

    不認真減碳就會完蛋!低碳、減排浪潮開始從電力部門逐漸擴散到交通運術部門! - 散裝船股王搶造節能船 不只環保,更是生存問題!(08/03/2021 商業周刊、風傳媒)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文/韓化宇 、 責任編輯/周岐原

    「以前我在訂造節能船時,同業笑我:肖ㄟ(台語:瘋子)!市場這麼差,你還不多存點錢,造什麼節能船?」散裝航運股王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與商周4個小時的訪談中,重複了10次股神巴菲特的經典名言:「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節能船不夠將退出市場」

    1999年成立的慧洋,是台灣船舶數最多的散裝航運公司,也是亞洲最大的「船東」之一。今年第1季,慧洋稅後淨利8億9千萬元,每股盈餘(EPS)為1.19元,兩個數字,皆居所有上市櫃散裝航運公司中之冠。

    特別的是,針對未來趨勢的節能船,它們已先布局,預計到年底會有近5成的船,都配節能引擎。「這個比率在國內是最高的,」船舶設計及工程服務公司天星顧問總經理張長根說。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藍俊昇自信的說。

    藍俊昇與胞兄四維航運創辦人藍俊德,出生在澎湖的航運世家。退伍後就投身海運界的藍俊昇,跟大海搏鬥半世紀,古稀之年的他,雖年過半百才創業,卻建構了台灣散裝航運界最大的船隊。

    它擁有138艘船,主要競爭對手裕民、新興、中航、台航、正德的船加總起來,也不及慧洋多。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當前,航運界最大的挑戰,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對於減碳的規定越來越嚴格。今年6月,IMO通過新規定,2023年後,將限制船舶的碳排放量。這項新規,可說是船公司的「大魔王」,根據統計,2023年後全球的散裝船有高達47%無法達到標準,貨櫃船更有高達53%無法達標。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教授楊鈺池表示,不符合IMO環保規定的船,到了港口很可能被扣船,「船被扣,會留下紀錄,沒人敢租這艘船了,等於被宣判『死刑』!」

    張長根認為,IMO減碳規定「是玩真的」。這代表著,減碳不再只是停留在社會公益的層次,而是關係到一家船公司能否經營下去。

    多年前,慧洋為何會想布局?

    時間回到2013年。

    當時,散裝航運市場正處於低谷,同業都在大幅縮減造船的資本支出,據英國海運諮詢機構Clarkson統計,全球散裝航運公司的訂船數占現有船舶數,在2009年達到高峰,超過80%。但該比率在金融海嘯後如自由落體般下墜,最低時只剩8.4%。

    然而,藍俊昇卻也聽到,國際級競爭對手都在準備造節能船,布局未來,於是他決心投入,積極花錢訂新船,但也招來小股東反對。

    單看財務報表,他的資本支出和利息支出都高於同業。若看今年第1季,它的預付船舶款金額,還比營業活動產生之現金流入高。

    被股東罵 也要砸錢拚規模

    每次慧洋的法說會上,分析師都會關心,慧洋資本支出及利息支出如果能「少一點」,獲利表現是否會更好?每年小股東則會來抗議,慧洋太會花錢,導致股利配得少,在景氣谷底時期,慧洋的競爭對手裕民,其股利配發率平均高達9成以上,慧洋的股利配發率平均只有5成左右。

    由於他在慧洋持股比率高達近5成,在董事會上沒有人挑戰他「投資未來」的堅持。

    2009年,慧洋約有51艘船,現在擴張到138艘船,等於金融海嘯後,慧洋不但沒有縮手,船隊規模還逆勢成長1.7倍,其中不少是配置新世代節能引擎的節能船。

    其實,慧洋是最晚踏入散裝航運的航商,但能後來居上,也跟藍俊昇敢於投資的營運邏輯有關。

    多數散裝航運公司的營運模式,是自己攬貨,收取運費,或將船短租給租家。慧洋則是將高達9成的船長租(通常1年以上)給客戶使用。

    其主要租家是日本大型航商,如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等;也有國際大型糧商,如加拿大最大的糧商Viterra等。

    「包租公」營運模式雖有一個缺點,就是當海運市況大好時,因為是長租,沒辦法即時調漲運價,當下可能錯失賺「順風財」的機會;但當市況轉差,運價暴跌,它能避開重大虧損的風險。

    因此,慧洋2010年上市後,儘管航運市場委靡不振,卻沒有1年虧損。

    也有船公司想仿照慧洋的營運模式,但這個模式要成功,船隊規模必須夠大,也就是你必須敢投資、敢造船,光這一點,很多同業就卻步。

    「我每年賺到的錢,幾乎都投入造船,錢不夠我再向銀行借!」藍俊昇表示,他大可選擇,維持50、60艘船的規模即可,「這樣我管理起來反而比較輕鬆,」但問題是,航運業不像科技業,競爭力是來自技術創新,要領先別人,「規模經濟」是一大關鍵。

    他舉例,大型糧商長租船載運穀物,但有時景氣突然升溫,需要更多的船載貨,船舶多的公司,就有辦法臨時增派船隻給糧商使用,「久而久之,大型糧商覺得隨時能跟你租到船,就願意跟你長期往來,這是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願意看長期,人就會願意做麻煩的事。一名跟隨藍俊昇的老臣觀察,慧洋初入市場時,為了爭取客戶,別人嫌麻煩而不願提供的服務,它會費心思去解決。

    舉例來說,大多數船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航行時必須繞開海盜多的海域,但刻意繞遠路,運送的時間拉長,對租家來說總是不便。

    但藍俊昇思索,穿越海盜出沒的海域,固然有風險,「但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嗎?」

    於是,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保險公司協商,若遇上劫船,能幫忙理賠部分的金額,還在船上安裝對抗海盜的設備,並聘請海上保全護船。

    全副武裝後,海盜發現要搶慧洋的船「吃力不討好」,就改搶別的船。慧洋還發現,租家為了縮減航行時間,也願意承擔這些額外的安全費用。

    就這樣,租家覺得跟慧洋往來,限制較少,安全也不輸人,於是跳槽。口碑傳開後,慧洋有不斷增長的客戶做為支撐,才更放膽造船,呈現良性循環。

    現在,慧洋內部又養了50、60名工程師,專門負責研發節能技術,如何讓一艘船用最少的油,跑最遠的航程。

    慧洋是散裝航運股王,受惠今年散裝市場復甦,慧洋7月19日除息,但立刻就填息,顯見投資人的信心。元大投顧出具的報告分析,目前散裝新造船訂單量仍低,且造船廠要增加產能不容易,在船舶供給增加有限下,慧洋近3年展望樂觀,惟報告提醒,慧洋的歐洲線收入比重提高,歐洲客戶穩定性高,但要求也高,是未來挑戰之一。

    我們問,他這麼晚創業,為何沒有急於收成,反而要一直把獲利拿去投資未來?

    藍俊昇說,他對自己的期許,就像慧洋的英文名Wisdom。人得有看清未來的智慧,才不會被眼前的困境迷惑,而喪失領先對手的機會。

    「該做的就去做,時間,終會證明你是對的,」藍俊昇這麼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48553

  • 為何要節能減碳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7 20:15:12
    有 44 人按讚

    市府核給建商容積獎勵,卻未落實綠建築的監管和維護,如何達成節能減碳?
     
    因應中央政府 2025 年能源轉型及日前提出的 2050 碳中和政策,我在本次定期會質詢本市節能減碳相關施政,並建請市府擬定〈新竹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草案,以確保本市綠建築的推廣、監督、管理和維護。
     
    多數人對於「綠建築」或許耳熟能詳,你知道綠建築標章可以換建築容積獎勵嗎?
     
    中央和地方目前都有設置綠建築獎勵容積辦法,〈新竹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核算標準〉第 10 條規定:取得鑽石級之綠建築標章,獎勵法定容積 10%。取得黃金級之綠建築標章,獎勵法定容積 8%。取得銀級之綠建築標章,獎勵法定容積 6%。

    此外,該標準中亦有規定建商必須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申請綠建築之容積獎勵乘以銷售淨利之保證金。
     
    從都發處提供給我的資料來看,新竹市近十年來申請並審核通過之綠建築容積獎勵的建築物總共只有七筆,其中有兩筆雖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也就是預計會蓋綠建築),也獲得容積獎勵核定,但至今仍未取得綠建築標章;有一筆則是綠建築標章效期將於今年八月失效。
     
    此外,國泰建設自民國 105 年取得「國泰禾」的綠建築候選證書至今將近 5 年,且建案也已於去年五月交屋,卻遲遲仍未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其綠建築候選證書甚至即將於今年底失效。
     
    適度的獎勵機制能提供建商蓋綠建築的誘因,但只依靠獎勵而未確實監督建商於期限內取得標章,並要求建商落實維護管理制度,一旦綠建築標章過了 5 年效期,在缺乏監督和強制延續標章精神的情況下,綠建築恐怕後繼無力失去核心價值。
     
    我認為市府應參考其他縣市綠建築自治條例來加強本市的相關規定。

    目前有制定綠建築自治條例的縣市為:臺北市( 2014 年制定)、高雄市( 2012 年制定)、屏東縣( 2015 年制定)。此外,臺南市、臺中市、桃園市、金門縣都有制定低碳綠化相關的自治條例,內容也包含綠建築相關的規範措施。
     
    以〈臺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為例:第 4 條針對公有新建建築物的總造價工程金額,制定需取得的綠建築標章等級。第 5 條針對非公有新建建築物依法定容積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數量,制定應取得的綠建築標章等級。第 9 條則闡明起造人應提列綠建築維護費用,並撥入公寓大廈公共基金。
     
    我質詢時要求市府回覆以下問題:

    1️⃣ 對於本市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之建築物,除了保證金制度外,市府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為何?對於獲得獎勵之建築物,是否有要求申請單位維護其綠建築標章?
     
    2️⃣ 建案「國泰禾」於民國 105 年申請並審核通過綠建築容積獎勵,然而完工後長達 1 年多的時間未取得綠建築標章?是否有確實督促建商依規取得標章?如最後該建築物於候選證書失效前都未能取得綠建築標章,市府預計如何裁處?

    3️⃣ 為加速節能減碳,落實綠建築的推廣、監督、管理和維護,市府是否同意著手擬定《新竹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草案,並於下次定期會送進議會審議?
     
    然而,市府給我的回文僅有短短以下幾行:

    1. 內政部已訂有《綠建築標章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
    2. 已由本府公共工程主辦單位依行政院「工程採購契約範本」規定,將綠建築優先納入履約事項。
    3. 將持續滾動檢討推動成效,再通盤納入全市建築執照檢核事項。
     
    防疫情間各局處忙碌可以理解,但是針對議員認真準備的質詢卻草草回覆,實在令人失望。
     
    新竹市政府致力於達成「科技綠色城市」的目標,不論是 2015 年公布的《新竹市綠色城市政策白皮書》,以及 2019 年制定的《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核定本》,都有提及本市執行低碳和綠化的相關內容。
     
    不過雖然有擬定綠建築、節能減碳相關的講習培訓活動,卻仍然停留在最低限度的推廣層次,市府既然期許新竹市成為「科技綠色城市」,何不一次做到位制定綠建築自治條例,「監督」和「延續」綠建築標章的精神?
     
    我會持續跟市府溝通,希望能盡早完成〈新竹市綠建築自治條例〉的制定,促進本市綠建築的推廣、監督、管理和維護,讓綠建築確實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成效,而非建商取得獎勵容積的途徑而已。
     
    #第5次定期會書面質詢
    #綠建築 #節能減碳 #碳中和
     
    參考資料:
    新竹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核算標準
    https://ssur.cc/diCA8c

    臺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
    https://ssur.cc/RZ3pjx

    臺北市綠建築保證金及維護費用管理辦法
    https://ssur.cc/FKrWME

    《新竹市綠色城市政策白皮書》
    https://ssur.cc/Suf8fQ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新竹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核定本》
    https://ssur.cc/Z7FaBU

    環境資訊中心:蓋綠建築換容獎? 都更條例修法 建築學者批「造孽」
    https://ssur.cc/oQXeb3

    政大大學報:處心積「綠」 台灣綠建築制度待完善
    https://ssur.cc/QDy8pV

  • 為何要節能減碳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2 19:08:12
    有 471 人按讚

    線上講座|不蓋電廠也能挺過用電尖峰?! 談「需量反應」全球潮流的潛力與挑戰
    ✨7/21晚上七點 #綠盟臉書直播 ✨
          
    炎炎夏日到來,台灣又進入尖峰用電量大增的時節。經過五月的限電事件,讓許多人對今夏的供電穩定打上問號。但要確保供電無虞,難道真的只能多蓋電廠嗎?台灣電力系統的問題,真的出在電發不夠嗎?
          
    其實一年365天當中,只有天氣特別炎熱的幾天下午和晚間,全台電力會處在較吃緊的狀態,因此真正符合效益又能滿足供電穩定的作法,並非一昧蓋電廠造成投資浪費與環境破壞,而是透過可行的商業機制,讓部分的尖峰用電需求轉移到離峰時段。
         
    要達到這種「削峰填谷」的效果,靠的就是「需量反應」這種在全球都愈來愈受重視的電力管理措施,包括行之有年的「需量競價」作法,以及在2017年才首次引進的「用戶群代表」(Aggregator)制度,後者透過第三方角色,並藉由資通訊技術整合,將工廠、辦公室、小商家、住宅等小型電力用戶,共同約定在相同時段減少用電,並把這些「負電力」賣回給電力公司,產生類似揪團蓋「虛擬電廠」的效果,可以聚沙成塔、有效抑制尖峰用電、穩定電網,比開發一座新電廠更快速有效,又更節能減碳、友善環境!
          
    到底這樣的作法在台灣有多大的商機潛力、可以轉移多少尖峰用電量、又在能源轉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推行的現況、前景與挑戰為何?需量反應措施要如何能讓更多小用戶、一般大眾共同參與其中?
    -
    ✦ 講者介紹:
        
    鄭智文,安瑟樂威(Ancillary Power,台電電力交易市場準合格排程商)執行長,曾任職首家進軍台灣的需量反應用戶群代表-義電智慧能源公司(Enel X)資深經理,投身能源界外商圈,致力推動國內電力交易市場,對抗氣候變遷和確保能源穩定、可靠和經濟性,且將其「國產化」以接地氣,並以安瑟樂威和大家共同努力打造新電力市場產業價值鏈。
        
    ✦ 日期:7/21(三)
    ✦ 時間:19:00-20:00
    ✦ 活動形式:粉絲專頁直播/SLIDO提問

  • 為何要節能減碳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13 18:06:41

    台灣機車密度亞洲之冠,台北的台北橋有著名的「摩托車瀑布」也刊登在《國家地理雜誌》。
    嘉義市機車密度高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台北市。
    據環保署最近一次的全國性統計,2014年全台的各類汙染源,排放PM2.5與氮氧化物最高的,都是車輛,排放的廢氣是台灣空汙主要的來源之一。

    有民眾反應購買電動機車補助問題,就10分鐘質詢時間跟環保局探討。
    2018年淘汰二行程+新購電動機車最高補助30,000元;今年則是23,000元,相差7,000元。
    單純新購電動機車最高補助22,500元;今年21,000元。

    民眾質疑黃敏惠市長上任之後補助減少,並不是市長上任後補助就減少,是配合中央政策逐年遞減,越早淘汰補助越多的方式推動。

    107年嘉義市汰換率118.4%,全國第一!
    既然是這樣,為何編列預算時會一次下降這麼多?
    民眾樂意為環保盡一份心力,一起節能減碳愛地球,阿華建議環保局今年預算編列能提高補助,讓德政繼續延續下去,藉以鼓勵市民汰換。


    接下來要與財稅局探討舊市政府問題。
    對於OT案,有意願的廠商應該會定位為有商業行為,不然投資者怎麼會願意投資?

    如果沒有商業行為,就定位成博物館;那如果要活化,OT是一個選項。
    阿華去年到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旁邊有一個舊皇宮,現為市政廳,將此作為接待外賓的場所。
    希望市政府能將嘉義市的故事納入其中,朝博物館的方向做規劃,但阿華期許市府能夠盡速規畫,不要再讓建築物荒廢在那邊,訂定一個明確方向盡快執行,讓市民感受市政府是擁有執行力的!

  • 為何要節能減碳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8-23 19:02:09

    口頭質詢─
    ▶去年開始討論的五大創新產業,是未來政府要發展的重點產業,其內涵是將西部的特定城市作為核心區域,卻獨缺東部發展的機會。在未來產業的推動過程中,要如何不重西輕東,兼顧東部整體產業的發展?政府對東部有什麼特定的規劃,可以讓整體的經濟發展與西部俱進?
    ▶深層海水產業的參與就業人口有限的,尤其這目前是以國營事業的子公司─台肥為主要參與對象。雖然已有一些初步成果,但是其衍生的相關產業、周邊效應並沒有讓多數東部居民受益,也沒有形成產業聚落。如果我們要依賴這樣的產業帶動,政府現在的作為恐怕還是不夠的。至於東部農業的六級化,本席已提過好多年,不過至今仍然看不到具體成果,包括產業輔導的過程;尤其缺乏二級的農產加工區塊;如今國內對於食品的安全、新農業的附加價值要求更高,連帶提高加工設施本身的廢棄物排放或是其設置符合國際食品的安全和標準,政府現在的作為都僅止於補助一些地方的農民團體或是一些小規模的個體戶,即使原民會也有提供相關補助,可是依然無法形成一個有高度附加價值的產業聚落,只造福少數東部農民,無法系統性帶動整體的附加價值及提升農民的收入。再者,農業觀光一直是東部最重視的,它同樣有成長的空間。如果未來我們國家整體資源的配置仍然以西部這五大創新產業為主,而忽略東部,就會加深整體區域發展的落差。
    ▶有關環保署署長宣示水泥產業退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政策。其實大家都支持污染性的產業退出國家公園,畢竟國家公園要以最高的環保標準守護,它的地質相對脆弱,其周邊環境也更需要我們珍惜。不過,涉及國家公園以外的區塊,當政府要進行整體產業的轉型時,如同西部面臨石化產業的轉型或是其他高度污染產業的轉型一般,政府要有配套規劃,包含長遠政策方向以及替代就業方案。尤其是長期從事該產業的勞工身負家庭生計責任,所以希望經濟部能詳加研議這個產業的相關退場機制、時程、轉型和就業等等事宜。早期東部的林業也很發達,後基於保護山林的政策,台灣的林業逐漸有很大的調整;現今的山區是禁止伐木的,而在林業退場時,我們也看到過往依賴林業為生的城鎮沒落;所以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如果政府要進行新計畫,尤其涉及到觀光產業或其他需要進行就業輔導、重新安置的部分,這真的要當作一個重點。
    李部長世光:在國家公園內的部分,本就已經在逐漸恢復地貌等等的架構;至於國家公園外的部分,對於在地居民的工作轉型等等事宜,會列入考量,其轉型、工作規劃和產業調整都會是規劃的一部分,同時我們也會配合環保署一起推動。
    ▶業務報告並未提及電業法的修法時程和規劃方向。民間可以產電,但是不能賣電,因為台電是輸配電的壟斷機制;然而在世界上許多積極發展綠能的國家,他們的民間都可以售電,諸如德國、荷蘭等等;舉例言之,荷蘭農民可以將其設置風力發電機產出的電力直接賣給鄰居,並且能直接進行議價。在台灣,現行法律的相關規範使得民間自行投資小型智慧電網或小型能源再利用發電設施的誘因不足。對於民間自行售電或輸配電系統的非壟斷化、民營化、自由化,請問部長的態度為何?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不只有修法,還包括台灣整個電力結構的調整,刻不容緩。
    李部長世光:電業法經濟部原來規劃明年初提出一部分的修訂,後因COP21 之後,減碳議題同時納入考量,行政院便將此放在節能減碳辦公室處理現正進行跨部會協調,所以這會牽涉到環保署和其他單位。關於電業法的修訂,民間售電必須和現行的電網結構能有所搭配,避免造成斷電的危機是電業法的修訂必須一併思考的,因此我們也會將台電的電源同時納入考慮。

  • 為何要節能減碳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03-19 12:26:15

    口頭質詢─
    ▶本席日前親自走訪希望廣場,花蓮農友表示該區域成效佳且難得有可以直接銷售產品給北部都會消費者的據點。近來聽聞該地租約產生變化,已知農委會要另覓他地,尋找長期穩定的聚集點,包括華山特區等國產署所屬的土地,目前接洽狀況為何?
    署長:希望廣場因有其他用途,與國產署討論後認為北市行六地區較適當,已與財政部正式洽租,希望六月初能承租。有關租地行政管理仍需內部溝通。
    ▶目前花蓮中南區沒有任何二級產業設施,農產品不能順利加工,無法提升附加價值。農委會不斷強調發展「農業加值」,此目標在西部地區已發展一段時間,但就花東地區而言,還是有很大落差與缺口,尤其農產品原物料需運送至西部地區加工,才能回到原來的村莊與部落販售,一方面違背節能減碳、另一方面農民收入也會因運輸費用大打折扣。現在連簡易加工都有困難,更遑論達到理想的六級化。農委會規劃為何?另外本席主張單一村莊、社區或部落難以形成規模,因此更需藉公部門的協助,依照季節整合不同社區、不同作物,共同使用符合ISO標準的機器、衛生加工設施,讓產品順利上架,唯有如此,農產經濟規模才能被有效運用,後續才有機會發展產品包裝設計、通路行銷甚至是觀光產業,吸引年輕人回流返鄉。
    有機產品需要的加工設施是更進階,現在是連一般基本設施都缺乏。
    主委:花東地區困難處在於沒有經濟規模,在當地設點的使用率低,現在農委會的科技計畫要做研究,朝向以最小規模能經營的方式,來建立二級化產業。另外,花蓮有機聚落彼此間機具不互相使用,這點有勞委員來協調。
    ▶花東地區有六千公頃的可耕種農地沒有納入水利會灌溉區,相當可惜,農委會接下來的規劃?納入水利會的灌溉範圍是一個選項,主管機關有灌區認定有裁量空間,應該不至於需要完全靠修法來解決。
    ▶退輔會所屬土地的租期,對有機農業有很大限制,因有機農業至少三年養地還須承受各種風險,農委會畢竟是農業發展主管部門,應協調所有國有適合栽種有機作物的大面積土地,讓有機農業租期拉長到八年,區隔一般農業與有機農業,提供友善農民的條件,相信這將有利於有機農業的長期發展。
    主委:會與地方政府尋找新水源、開發替代水源。水利會灌區勢必要重新調整,因灌區不見得都是種水稻,水的利用要去調整。若牽涉到水利會會員改變需要修法。另,有機農地延長租期農委會會協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