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為什麼要縣市合併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為什麼要縣市合併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jeromeshih (以謹慎態度來面對問題)看板home-sale標題Re: [閒聊] 新竹房...
為什麼要縣市合併 在 肉肉抽獎i̴n̴g̴|美食景點|保養美妝穿搭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7:08:32
- 小幸福咖啡|田邊的螞蟻窩|來咖啡廳就是要吃甜不然要幹嘛🐝 #肉肉揪謀迎 🦋 (此遊記是進入防疫第三級前去的唷) 糖🍬 以前 是只有 王公貴族👒 才能吃到的 其它調味也是 所以可以想像到🧵 以前食物是既珍貴 但又食而無味的東西 只要一有了這樣的想法💬 我們是不是可以更加 珍惜食物不再浪費 為什...
薪資以及購買力在2018其實有討論過,有興趣可參考系列文
新竹的薪資討論
#1R1O3jV0
#1Q_bXnK_
新竹買房行為討論
#1RYwg1vA
這邊可能分成幾個情況討論
1.為何新竹當初是這個價格
因為現在看到的重劃區,以北歐三小為例,屋齡13年,當時還是拿日光燈工廠的土地來興建,更早的時候關新路沒機能沒房屋,有能力的當時反而住市區(火車站)跟縣一(當時是較新的重劃區)
2.園區一直這麼好嗎?
園區也是經過幾次興衰
2008年金融海嘯裁員,當時三小國賣800/900,但是你要沒被裁員才敢買啊,至於那時氣氛如何可以自行查詢,而且景氣低迷很長一段日子
2017/18為何房屋沒這麼貴,其實以08年來看也是從10/p變為20-25/p,原因當然跟園區人口持續流入有關,但當時因為幾間大廠業績都不一定很好,分紅/薪水自然不高,當時做一做跑去外資/陸資的人也不少,公司又人力凍結,自然買氣就是這樣,但價格還是約維持在新人薪資的10倍房間所得比附近,要說負擔應該也不是很輕鬆,畢竟還是會有一些基本開銷
2019之後為何變成這樣,除了美國QE外,台灣的半導體出口業績也比之前成長,除了各大廠商招人外,各公司的薪資也是有增加,但重劃區的規劃到完成不是一蹴可幾的,在2017景氣低迷時沒這樣供需,自然不會有大量重劃區的規劃,但等到反轉時,就會變成沒這麼多供給了,當然如果縣市合併甚至併苗栗可以讓經費增加,自然重劃區產生也會增加,桃園也是一個明顯例子
108-110的統計
https://i.imgur.com/DDV0LCY.jpg



當然現在大家也知道園區未來景氣往下,但剛招進來員工需要有地方住,早15-20年的員工,小孩也還沒大到要離開新竹到外縣市,因此部分區域人口還是會持續提升,因此也會在供給/需求還是可能會出現無法平衡的情況
在園區公司,能給得出比較高的薪水一般就是大家知道那幾間,再來就是二線的IC廠還有一些半導體相關的資深人員,外商的員工,ex: Google/Qualcomm,近年隨著醫院/法院的落成,也會有醫生/法官的需求
2019以前
可能的夫妻組合,如果有家長支援,購屋可以再往上跳一個等級
A.都在半導體產業,薪水至少破百
1.單中核,通常要180-220,大約5-8年經驗
可負擔房價大約1000-1200
2.雙小核,總薪水大約280-300,3年以內經驗,但一般女性比較少會出全薪買房,因此可
負擔大約在1200-1600
3.雙中核,總薪水大約360-400,大約5-8年經驗,可負擔大約1400-2000
4.單大核,通常要240-300,8年經驗以上
可負擔房價大約1400-1800
5.單小核,通常要120-160,3年經驗以下
可負擔房價大約800-1000
B.一方非半導體業,薪水<80
1.搭配大核,可負擔1400-2000
2.搭配中核,可負擔1000-1400
3.搭配小核,可負擔800-1200
C.醫生/法官跟半導體/非半導體的組合,就大家自行計算,不過醫生是否開業影響收入不少
2020後大家可以自行根據前面連結數據推估增加的幅度
至於大家認為的雙核心是否存在,雖然大家也都知道電資女性可能不多,然後大廠可能要四大四中以上才能進,因此認為要進大廠女性應該沒想像中多,例如: 電類可能10%附近,資工可能多一些,但是女性因為比例較低,因此可能會有一些理學院或者非四大四中的女性,在廣徵才時也可能會進入大廠
根據經驗法則
較大比例(70%)是雙小核、單中、單小或者再搭配非半導體產業,但雙小核再過幾年可能變雙中核,再過一些時間可能變雙大核,因此可支配所得也會有差異
至於有人提到是否家長會支援,當然還是看情況
不過從高教資源以及家庭回推來看
https://tinyurl.com/48wfcs4r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與學生沈暉智的論文「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
https://tinyurl.com/2bdp89k2
裡面有提到幾個點
A.台灣家庭所得最高的5%家庭的小孩,他們進台大的機率,是台灣所得最低的5%家庭小孩的6倍
https://i.imgur.com/9igPZdQ.png

B.資源對學校就讀的影響
a.資源較多的學校,學生家庭背景也比較佳
https://i.imgur.com/FVU41bK.png


https://i.imgur.com/j5CsoOF.png

3.有關家戶所得部分
台大學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數約為150萬,高於全體公立大學的近110萬,更遠高於私立大學學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數100萬
以上,提供大家參考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A705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54.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82183284.A.C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