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mamız Tayvan’da ihtiyaç sahiplerine 6000 paket kuru incir ve kayısı dağıttı. Sağlıkla yesinler❤️記得小時候我陪爸爸去買東西,他常常都會買超過我們需要的份量,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他這樣做。後來我才知道,...
Firmamız Tayvan’da ihtiyaç sahiplerine 6000 paket kuru incir ve kayısı dağıttı. Sağlıkla yesinler❤️記得小時候我陪爸爸去買東西,他常常都會買超過我們需要的份量,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他這樣做。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多買來送給自己的員工。特別日子的時候,他也會捐一些食物或小紅包給需要的人。
雖然數量不多,但我從爸爸的身上學到大方、慷慨,和幫助人的心。他常告訴我:人生的一些小動作會改變其他人的生活!
這段疫情時間很多台灣人用不同方式來互相幫忙。我也跟老婆討論,想要盡我們的綿薄之力來幫助需要的人,我們一個一個聯絡先前合作過的公益團體,畢竟這段時間他們服務的對象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們捐出約6000包的天然無花果乾,主要提供給街友、年長者、孩童等。讓他們在飲食上可以有些變化,也可以有健康的營養補充。
這些一起幫助的單位包含:
@賽珍珠基金會
@人安基金會
@喜憨兒基金會
@忠義基金會
@家扶基金會
@旭海小學堂
@弘道老人基金會
我們創業的第一天,也有一個目標是有一天我們公司一定要幫助更多需要的人。雖然目前力量不大,但我們也慢慢開始進行這個小小的夢想❤️
我覺得幫忙這件事千萬不要給自己任何一個壓力,尤其是現在疫情時期,很多人的收入受到影響。有時候連一個小小的動作或者寫一個卡片也可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所以經濟能力不是重點👍🏻
我跟老婆一直很感謝大家給我們的鼓勵,所以有機會一定會回饋社會!將來的日子也一樣繼續努力!如果我爸爸還在的話,我一定把這件事會告訴他,我相信他會覺得很感動🥲
各位收到我們禮物的朋友們,請開心的享用!希望我們小小的心意會讓你們快樂❤️
另外,如果還有一些單位需要我們協助的話,請跟我聯絡,我們盡量配合。大家平安🙏 天佑🇹🇼
#公益 #吳鳳 #台灣 #大家加油 #天佑台灣 #果乾 #無花果乾 #杏桃乾 #健康食品 #土耳其特產 #愛琴海 #無加糖 #無加防腐劑
為什麼喜憨兒都長一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信,是生存的基礎
═════════════════════════
自信是人生的基礎,基礎不穩,人的一生都會很艱難。
而通常第一個摧毀孩子自信心的,就是父母。
═════════════════════════
自信是什麼?
不如我們先從什麼不是自信開始談好了。首先,你一定會同意,自信不是自負,更不是自傲。性格上充滿自信的人,應該是很受歡迎的人。我們怎麼會喜歡跟那些自負的人在一起呢?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談一談,為什麼我們喜歡跟充滿自信的人在一起。
■ 自信讓人幸福,缺乏自信讓人煩
記得奇異公司(GM)的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退休的時候,寫了一封信給所有的股東和員工。
信裡說他在奇異公司工作了二十六年,他給公司最大的兩個貢獻就是:首先,他把奇異公司塑造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其次就是他把奇異的專業經理人變得更有自信,因為有自信的人,常常能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你注意到了嗎,如果有自信的人能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那麼缺乏自信,就常常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一個團隊、一個家庭中,常常有人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日子就會越來越難過。
看來,威爾許將「自信」列為自己重要的貢獻之一,真的很有道理。
■ 長大後缺乏自信,源於小時常遭父母批評
我聽過很多有關自信的比喻,另有個故事說:有一個人要買房子。房屋仲介帶他去看一幢相當不錯的房子,周圍的環境很好,離學校也很近,公園就在旁邊,價格也很公道。但是這位仲介說,這個房子有一個缺點,就是地基不夠穩。請問,還有人想買這幢房子嗎?
自信就是人生的基礎。基礎打得不穩,一生都會很艱難。
自信既然那麼重要,我想問一下各位父母,我們常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嗎?學校有沒有教學生如何培養自信?
那麼父母該怎麼樣才能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呢?在討論這點前,我想先談談父母做了什麼,可能無意間會傷害到或降低孩子的自信。
父母如果常常批評、責備孩子,常拿自己小孩跟別人小孩做比較,孩子就會較沒有自信。很抱歉,我必須說,很多父母常習慣性的批評孩子,可能是父母自己以前也常受批評之故。不幸的是,經常受父母苛刻批評的小孩,長大後往往做什麼事都缺乏自信。
■ 一個口吃小女孩的故事
多年前,我到一所國中的家長會去演講。演講完後,開始進行問答時間,有位媽媽舉手站起來說話,她說這次是她提議邀請我來演講的。
因為她女兒在這所學校念國二時,因為口吃被同學嘲笑,有些男生還會模仿她說話,讓她女兒變得越來越退縮、膽小。
有一天她發現女兒在家裡朗誦詩歌,就問女兒在幹什麼,女兒說:「我被選上班代表,參加詩歌朗誦比賽。」媽媽聽了很高興,就跟女兒說:「我陪妳去。」
到了會場才發現,那是一場特殊學童的詩歌朗誦比賽。媽媽在現場看到有自閉症、喜憨兒的小孩。媽媽好難過,什麼時候我的女兒已經被列為有學習障礙小孩。媽媽知道她的女兒不是智商低,只是有口吃的毛病而已。
就在這時候,有個朋友介紹她送女兒去試試卡內基訓練,聽說會有幫助。媽媽就幫女兒報名了。報名的時候並沒有說是為了矯正口吃,所以她女兒在我們班上,就和大家一樣,被視為正常的同學。
例如每位同學都要上台分享,每週一次,沒有人例外。所以你可以想像這個女孩第一次在三、四十個同學面前講話,有多恐懼。
但是卡內基訓練的基本原則是,用正向的回饋取代負面的批評。所以講師就對這位同學說,恭喜妳能在這麼多人面前,很有勇氣的跟大家溝通,然後全班同學都熱烈鼓掌。
到了第二個星期,女孩再來上課時,明顯比上一個星期講得更流暢了,講師也真心讚美她進步很多。就這樣,連續十二週的課程結束後,她女兒口吃的毛病改善了。後來,女兒還就讀北一女。這位媽媽哽咽的說,她很感謝卡內基訓練,眼中滿是淚水。
如今這個女孩一定已經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也可能已經結婚了。我很難想像,如果這個女孩還是一直抱持著退縮、自卑的心態,現在不知會怎樣?人生的際遇就是這麼的不可思議。
■ 善用「黃金十五分鐘」的陪伴
父母在家裡也一樣,當你停止批評、責備,時常慷慨、真誠的讚美和肯定你的孩子,他的毛病或難題可能就應刃而解了。但你認為,讚美孩子的努力和優點很容易嗎?坦白說,並不容易,但卻非常值得去做。
例如,口吃是內心缺乏自信,表露在外的現象,我們要處理的是問題的病因,當這個女孩內心的自信增強之後,外顯的口吃現象就消除了。
每個家庭的孩子多少都有一些問題或缺點,處理內在的根本原因,永遠比只是處理外在的行為、現象有用得多。有時候父母對孩子充滿關懷與感興趣的眼神與表情,就能增加孩子的自信。
但很多爸爸媽媽會說,太忙了,上班工作壓力很大,回家還有好多家事要做,回家後要休息。沒心情、沒時間陪伴孩子,或跟他們玩,怎麼辦呢?
跟你分享一個好消息: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時間不需要太長。所謂「黃金十五分鐘」就夠了。在吃完飯後,陪伴孩子十五分鐘,專注的面帶笑容看著他,與他互動,就會有加強自信的效果。不信試幾個星期看看。
■ 不要只讚美課業,更要稱讚他的分享、善舉
我很想給你一個建議,那就是讚美的時候,千萬不要只讚美孩子的功課、學業成績好。
書念得好當然很可喜,但是當你的小孩幫助別的同學,願意跟別的小孩分享文具,或參加了一次公益活動時,就更值得你讚美了,這些都是能增進他自信的機會。而且讓你想像不到的是,這些肯定對他們有重大意義。
有位在某大學裡教書的林教授,他的經驗最值得關注。他的兩個兒子都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但現在都待在家裡沒有工作,只因為去應徵了一、兩次工作,但都沒被錄用,就從此心灰意冷。
有一天林教授興奮的跟老大說,他有個朋友願意錄用他,要他準備一下,可以去上班了。想不到,這個大兒子聽了後卻不以為然,反而問他爸爸急什麼,還說家裡不是還有兩棟房子用他們名字買的嗎?真讓林教授無語問蒼天。
要是林教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學業之外,也能加強他們的自信,那麼當他們遇到挫折,受到打擊的時候,就有充分的自信處理挫折感,再度從低潮站起來。
還有就是自信堅強的人,比較能拒絕誘惑。回想我在青少年時期,由於功課不好而留級,自信真是跌到谷底。
就在這段時間,有同學給了我一根香菸,我沒有說「不」的自信,怕他不跟我一起玩怎麼辦。我擔心拒絕的結果是被排除於朋友圈之外,所以就把菸接過來抽了,這一抽就是三十年。
中間我不知戒菸多少次,每次都沒戒成。最後,終於在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戒掉了,這也算是我人生的一件大事。幸好沒造成什麼重大疾病,但想想當初要是能有自信拒絕,就不至於受那三十年的種種折磨了。
抽菸雖然有很多害處,但吸毒、性關係、賭博等殺傷力更嚴重。聽說這些問題在校園也越來越多了,要是我們的孩子缺乏自信,不敢拒絕這些誘惑,怎麼辦?
■ 多留意孩子的優點,再用自在的方式讚賞他
其他還有兩性交往的問題,分手的時候也需要自信支撐。我很高興我的兒女,還有孫子、孫女們,都有驚無險的走過來了。他們會和前任男女朋友好好的分手。有信心將來還會遇到更好的伴侶,後來也真的都遇到了更好的一半。他們有些同學就因失戀而陷入長期低潮,真的很可惜。
關於自信方面我談的特別多,是因為感觸特別深。孩子的青少年時期大概就從國一到高三吧,這段時程的可塑性最強,對未來一生的影響也最大。
我好希望父母能了解,在孩子青少年階段的投入與付出,特別是在自信方面,可能是他們未來幸福、健康、成功的關鍵。你可能需要練習留意孩子的優點,然後用自然又自在的方式讚賞他。你準備好了嗎?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自信就是人生的基礎。基礎打得不穩,人的一生都會很艱難。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父母如果常常批評、責備孩子,常拿自己小孩跟別人小孩做比較,孩子就會較沒有自信。很抱歉,我必須說,很多父母常習慣性的批評孩子,可能是父母自己以前也常受批評之故。不幸的是,經常受父母苛刻批評的小孩,長大後往往做什麼事都缺乏自信。」
短短一段話,就把傳統教養的困難,還有代代相傳的悲劇,點了出來。這邊還沒講到體罰對大腦的損害,也沒有提到撤回愛的教養如何傷到孩子的安全感。
黑老師在好早以前,就開始談慢養哲學,這也是為什麼我相當重視這種教養態度的原因—其實,黑老師比現在大部分的父母,以及老父母,都還要老,這可以讓我們知道,有人還是可以經過思考做了適合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以前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
黑老師有四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如果好好研究每個孩子經歷過什麼事,黑老師怎麼應對,結果怎麼樣,這會是很可觀的學習—因為當時我自己深深受益,即便我現在很多細節已經忘記。
祝願您,能多觀照我們怎麼對待自己,重新選擇適合的方式對待自己,培養自信!
為什麼喜憨兒都長一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得小時候我陪爸爸去買東西,他常常都會買超過我們需要的份量,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他這樣做。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多買來送給自己的員工。特別日子的時候,他也會捐一些食物或小紅包給需要的人。
雖然數量不多,但我從爸爸的身上學到大方、慷慨,和幫助人的心。他常告訴我:人生的一些小動作會改變其他人的生活!
這段疫情時間很多台灣人用不同方式來互相幫忙。我也跟老婆討論,想要盡我們的綿薄之力來幫助需要的人,我們一個一個聯絡先前合作過的公益團體,畢竟這段時間他們服務的對象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們總共捐出約6000包的天然無花果乾,主要提供給街友、年長者、孩童等。讓他們在飲食上可以有些變化,也可以有健康的營養補充。
這些一起幫助的單位包含:
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
人安基金會
喜憨兒基金會
忠義基金會
家扶基金會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旭海生活小學堂
我們創業的第一天,也有一個目標是有一天我們公司一定要幫助更多需要的人。雖然目前力量不大,但我們也慢慢開始進行這個小小的夢想❤️
我覺得幫忙這件事千萬不要給自己任何一個壓力,尤其是現在疫情時期,很多人的收入受到影響。有時候連一個小小的動作或者寫一個卡片也可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所以經濟能力不是重點👍🏻
我跟老婆一直很感謝大家給我們的鼓勵,所以有機會一定會回饋社會!將來的日子也一樣繼續努力!如果我爸爸還在的話,我一定把這件事會告訴他,我相信他會覺得很感動🥲
各位收到我們禮物的朋友們,請開心的享用!希望我們小小的心意會讓你們快樂❤️
另外,如果還有一些單位需要我們協助的話,請跟我聯絡,我們盡量配合。大家平安🙏 天佑🇹🇼
為什麼喜憨兒都長一樣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網友傳了這張照片提醒我,說我的宣傳車停在身障停車格,給人的觀感不太好。
我想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張照片出現的背景。首先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台身障朋友騎的機車,當時這位網友傳訊息來時,他只注意到「候選人的車子停在身障車格」,所以就立刻來提醒我。
Q1:為什麼要用宣傳車?
對於小黨提名的新人來說,首要之務是提高知名度。我們並不像柯文哲市長早已有全國知名度、而且每天都被媒體追著跑。我所在的台北市第一選區(士林、北投),是全台北市幅員最大的選區,士林區和北投區都各有一半在陽明山。
在這樣的前提下,即使我們不分早上、晚上,不分平日、假日,努力的到公園、市場、捷運站、馬路口、商圈拜訪選民,仍然不夠。
另一個理由是,有許多長一輩的市民,他們的想法跟年輕世代不太一樣。宣傳車跟看板很像,如果不做,就有可能被說是「這個新人不是真的要選」「沒有要認真選」。這個取捨,我們掙扎很久,最後還是認為應該盡可能的向不同族群證明我的參選決心。
Q2:為什麼是摩托車?
基於前面提到的兩個理由,我們決定還是使用宣傳車。目前每天都會有兩台這樣的宣傳車,在士林、北投幫忙宣傳。
但其實,比起其他候選人動輒有三、五台胖卡(改裝的麵包車)在整個選區繞啊繞,我們選擇用摩托車,一方面是因為經費有限,二方面是認為這樣對於交通的負擔較小。
Q3:為什麼是身障者的摩托車?
從照片中可以看見,停在身障停車格的這台車,其實是身障朋友騎的摩托車。我們當時在尋找合作廠商時,找到了這間位在萬華、旗下工作人員都是身障朋友的宣傳車隊。
如果這筆錢決定要花了,那有沒有可能在這次選舉過程中,就做出一些微小的改變。就像是現在許多年輕一代,在結婚挑喜餅時,也會選擇由自閉症青年、喜憨兒製作的喜餅。
之前跟人討論過關於身障朋友的困境,除了硬體面的道路不平、無障礙設施不完善等等,其實還有更多文化面的問題:我們如何想像與身障朋友的相處?
講得好聽,是主動給予多一點善意的關心;講得難聽,是預設對方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這衍生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身障朋友可以自力更生,就能讓旁邊的人少一些「預設」,也比較不會認為自己矮人一等。
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們決定與這個車隊合作。我們希望除了主動給予多一點善意的關心之外,也可以提供讓身障朋友能自力更生的方式。也因此,會有這張照片的出現。
歡迎參考我的【加分主張】~ https://pse.is/AUEJL
#士林北投_13號_黃郁芬
#加分主張
#議會新生聽你心聲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voteyufen/
📱LINE
http://line.me/ti/p/%40vjd4690p
⛽️線上捐款
https://donate.spgateway.com/voteyufen/2018
💪芬工合作
https://pse.is/ACQFV
📦捐贈物資
https://pse.is/A9RXU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https://pse.is/AAL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