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漢字簡化原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漢字簡化原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漢字簡化原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漢字簡化原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587的網紅思瑩老師的幸福教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07.20 寒假時辦了場把自己累歪的特教研習, 感謝講師群和工作人員們一起努力, 還沒有好好整理大家的回饋。 大家一起「忘情地共備」真的很迷人, 經過這幾年的學習, 發現我還蠻會辦有效研習的。 希望能一起改變教育現場, 讓餘生更美好。 MSJ special idea X 特教老師的好點...

  • 漢字簡化原則 在 思瑩老師的幸福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0 17:52:54
    有 75 人按讚

    2021.07.20
    寒假時辦了場把自己累歪的特教研習,
    感謝講師群和工作人員們一起努力,
    還沒有好好整理大家的回饋。
    大家一起「忘情地共備」真的很迷人,
    經過這幾年的學習,
    發現我還蠻會辦有效研習的。
    希望能一起改變教育現場,
    讓餘生更美好。

    MSJ special idea X 特教老師的好點子
    你的超時空書院
    小魚老師的師樂園
    ---
    《中庄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十二國民基本教育特殊教育課程之「漢字向前走」暨高雄市特殊教育輔導團(身心障礙組)自我增能研習》
    辦理時間:1/27.28
    地點:正興國小

    1.印象最深刻的三個畫面
    *共備討論,學習單,美感
    *洪孟君老師的漢字向前走,大家認真共備,和彰化特教師的互動
    *1、孟君老師介紹的甲骨文畫。2、詩妮老師學習單的製作策略。3、好吃的便當及小點心。
    *大家踴躍討論及發言、學習單範本
    *漢字圖文、學習單美編、教學規劃藍圖。
    *共備發表、講師教案發表、鐵盒便當
    *1.密碼解密學習單字2學習單和簡報的配色還有一魚多吃的設計,3.小組討論學習策略
    *1.每個特教夥伴在共備時的笑容!好努力的大家,真的應該被好好的支持與對待,這麼認真的一群人,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和支援,「一起走」一定能走得更長更遠!
    2.MSJ三位老師跟高雄經驗互動時的精采表情XD,一樣都是一群想用心在孩子身上,在夥伴身上挖到寶藏藏不住的喜悅,遇到有志一同的夥伴同樣熱血沸騰的神情!
    3.孟君老師信手捻來都是國學常識,總能輕輕鬆鬆轉換這些艱澀的內容成為平易近人、孩子可掌握可吸收的學習重點,真的很令人佩服!
    4.思瑩、美杏和其他工作夥伴忙進忙出認真的神情,真的很感謝它們願意不藏私,把自己的體悟和經驗分享給大家,相較可以好好坐在位子上專心聆聽課程的我們,真的是辛苦了!愛你們~
    *共備時間,漢字源流,
    *太多
    *辛苦的承辦老師,冰山的想法,唯美的ppt
    *六書分享、學習單分享、共備討論
    *專業的講師,熱情的夥伴,忘情的共備
    *漢字向前走的象形文字顯現、學習單換標頭變清爽的畫面、學習問題是一座冰山的畫面
    *大家集思廣益想想教程和教材、講師備課的用心、結合學生喜好的教材分享
    *孟君老師的漢字介紹、學習問題描述的冰山圖、課程共備的海報呈現
    *利用便利貼討論、美好餘生、甲骨文創作圖
    *課程博覽會/學習單教材分享/六書文字
    *1.孟君老師部首意義教學
    2.詩妮老師美感美編
    3.美杏老師實際操練
    *漢字、學習單分享、共備討論
    *六書識字練習、各式各樣精美又能達到教學目的的學習單、第二天下午的共備
    *大家專注聽講,講師無私分享,學員研討熱烈
    *甲骨文、教材分享、便當
    *美感教材和學習單、MSJ三人的合作、美好餘生

    2.主要的學習與收穫
    *更聚焦學生問題及介入策略
    *更清楚整個脈絡
    *對於特生的需求更知道如何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教材教法
    *結構化的編輯教材、學習單和教具
    *發現學習問題、推估可能致因,導入有效的學習策略與方法,進而設計出適性的學習單,增進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集中共備精華、省去摸索設計教材的時間與困擾。
    *1.學習單的編排設計可以有更多活潑的想法 2.版面排列上有新的認識
    *1.雖然都是知道的概念,但透過老師帶領實作分享,實際操作,真的很快看到自己設計教學的盲點,非常感謝!
    2.學習單的設計原則概念太精彩,一語點破大家設計思維的問題,很感謝MSJ老師分享這麼多精彩的學習單和設計理念,真的收穫滿滿!
    字形的教學
    *太多
    *特教現場實作方法
    *共備討論,從學前概念跨足至國小課程,雖然很燒腦,但收穫滿滿,也透過討論讓我原本困擾的注音符號教學有更不同的想法,原來文字的教學可以透過部件教學,聲調的部分可以透過聲韻覺識培養能力。
    *問題解決策略
    *1.覺得自己好像變成漢仔,看得懂較多象形文字 2.學習到美編學習單的功力與運用其他不同軟體製作教材
    *有新的思維和方向,透過共備,讓教學不孤單不技窮,學生也能有不同的學習歷程
    *學習單設計要點及實際操作
    *教材與學習單的一魚多吃!可以教學、做成教具、上課檢核、回家練習、家長同儕檢核、評鑑資料分類清楚!
    *擴增見聞
    *1.可以更精準,有效地解決問題
    2.與各位大師學習學習
    *1.學習單的迷思與製作(學習單VS作業單);2.課程教材的編寫
    好的共備可以讓我們餘生更美好:)
    *針對學生學習問題,小組研討對策歷程
    *漢字演變、教材編輯、有策略的語文教學、共備
    *教材設計脈絡+美感

    3.其他意見(欣賞、感謝、建議、疑惑)
    *共備果真火花四射
    *感謝,感動,充實
    *謝謝主辦方辦了這場收穫滿滿的研習
    *感謝老師們無私分享多年的經驗
    *非常崇拜各位講師的專業與用心,感謝主辦單位與協辦人員的辛勞,感恩。
    *很精彩的兩天分享
    *謝謝優秀的講師分享,給予更多的想法和火花
    *1.聽完語文課程含金量太高XD,不知道MSJ老師有沒有對數學課程也有琢磨~之後也可以來辦一下兩天的數學衝刺班XD
    2.然後數學國語辦完,就可以請美杏來辦特需的分享了!XDDDD(學習策略的融入、社會技巧教學....)
    *謝謝大家提供的識字教學
    *感謝大家
    *非常喜歡這樣的特教研習,喜歡動手做。謝謝主揪思瑩老師和所有承辦人員,很久沒有聽到這麼清新的特教研習活動。太酷了。
    *感謝主辦單位讓我能參與這樣的研習!
    *感謝承辦團隊
    *這是一場很棒的研習,對於製作教材有具體提升的功效。
    *非常感謝能有機會參與,受益良多
    *感謝思瑩老師的籌劃,孟君、詩妮、郡儀、玉真、美杏講師們無私的分享,讓我對教材的設計及製作有了不同面向的思考,這二天的課程很精實,腦細胞耗費許多,但是也收穫良多,很喜歡大家一起腦力激盪共備的過程
    *非常貼近教學現場而且十分實用。
    *感謝遠道而來的彰化教師群不藏私的分享,謝謝承辦學校的供應。
    *謝謝各位老師的分享,我很需要共備的社群,努力的讓自己的餘生更美好。
    *謝謝思瑩告訴我這麼棒的研習,如果將來還有記得揪我。你們大家辛苦了。
    *超棒的分享
    *非常謝謝有這麼用心的老師願意分享,有很大很大的收穫!
    *欣賞在場老師發揮專業,表現教學熱忱。感謝工作坊成員及輔導團人員細心安排這場研習,收穫滿滿,認真的老師最美最有智慧。
    *欣賞講師們帶來豐富的學習內容
    *主辦超用心,邀請到實務經驗豐富的講師,不塑便當好吃又環保

    4. 如果可能,您想如何運用今日研習所學?請具體分享一種可能或改變。
    *IEP的目標撰寫
    *更清楚有效設定學生學習目標及其需求,設計更實用的學習單和教材,讓學生們的認知與能力更強大
    *運用多元的軟體,在製作學習單上能更有規劃的排版及美感。
    *將目前的學習單更簡化
    *運用課程中所提供的資源,改進學習單的編排與運用。
    *改變並且嘗試讓小孩學習新的學習方式
    *國語識字教學上試著解構,帶學生去克服書寫障礙
    *學習單的設計原則和概念真的有讓我醍醐灌頂的感覺,真的就是那一點的不一樣,更精準的能針對個案需求去設計個別化的教案。實際執行後,也產出滿滿的想法。
    例如:以前在針對讀寫困難的孩子,用的策略可能都大同小異,但當天實際操作後,自己也發現,讀寫困難的問題還是有差異的。培養識字的字感,跟提取國字,書寫時的策略有連結但也有差異。所以應該更精準的在提取困難的孩子上,嘗試確認他在提取國字時的優勢管道,例如:將國字部件意義化?還是他是會記不住部件的位置?還是形音義的連結有困難,找到問題並從優勢出發。

    以前自己在培養字感和訓練書寫上並沒有這麼確實去釐清,但現在回頭看,有些活動就只能培養識字的字感,但對提取困難的孩子,在關鍵提取時仍會有它的困難,要如何將他連結,精準的針對個案問題去處理,是這次很大的收穫!
    *會去產出學習單
    *共備學了很多,學到很多不同的教學點子
    *冰山,我覺得很適合拿來和普通班老師共議個案。
    *備課的規劃藍圖曲線也對我很有幫助。
    *在學前嘗試提供象形文字培養幼兒的字感
    *應用在教學現場的策略
    *會試著將學習單做出更目標性的設計,一定會換標頭。
    *會調整教材,和加入新元素,讓幼生學的更有趣、動機
    *因任教特教班,學生以中重度障礙為主,識字學習緩慢且易遺忘,計畫在下學期教學及學習單設計中加入字體結構表,協助孩子透過觀察國字部件,動手練習部件分解與組合,幫助記憶
    *對於學生需求及介入策略的參考脈絡調整,製作學習單上清楚名列策略名稱。
    *設計教材和學習單時,能依照今日研習的編教材原則去聚焦學生學習需求
    *我想把網紅部件及雪娥老師的課程結合,想運用在低中年級
    學習單與教材的編寫
    *和教學夥伴分享收穫並且練習
    *運用所學的教學策略,設計課程,符應現在任教學生的學習問題,期待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助益。
    *教材設計
    *運用其它軟體設計教材

  • 漢字簡化原則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5 20:21:51
    有 212 人按讚

    #微冷 當我們談論簡體字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中文的歷史久遠,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期,後來經歷過各種變化: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過去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然而透過共同的文字系統,至少可以進行書面的交流。
    話雖如此,在各地獨特的歷史演變中,不同的字也衍伸出各種不同的寫法,也就是各種異體。以高中國文課本中常見課文〈孔乙己〉文中提到的回字來說,就分別有回、囘、囬、[1]。

    簡體字和簡化字都是將中文字的筆劃簡化以後的字體版本,不過兩者還是有所差別。

    簡體字大多是使用者長期以來在書寫的歷史中自然形成的,教育部曾在1935年8月曾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一共收有324字簡體字,這其實比較像是在整理當時通行的簡體字。《第一批簡體字表》,有三條選字原則:述而不作、優先採用社會上較通行的簡體字、原字筆畫甚簡的不再求簡。不過,這個政策在公布以後便獲得了一些反彈,1936年2月就暫緩推行簡體字了。

    而簡化字則是加入了政府系統性創造的成分。中國在1956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但因為缺乏系統性,1964年再次提出《簡化字總表》,1977年《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不過第二次簡化方案在試用以後中止。1986年才再次修訂公布了《簡化字總表》。現行的簡化字當中有一大部分出自1935年國民政府的簡體字,不過也有其他簡化的辦法,包括採用古文、取自草書、省去部分形體、以符號代替、更換聲符等,這些簡化辦法讓簡化字和簡體字產生了更大的出入。

    總而言之,簡體字和簡化字是不同歷史脈絡下的產物,兩者是有所區別的。

    附圖是當年1935年公告簡體字表的一部分。

  • 漢字簡化原則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0-08 20:51:56
    有 105 人按讚


    【盧斯達:學好普通話和學好中文是兩個概念 | SOSreader】

    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在電台節目說,全世界學中文都是用普通話,現在只剩下香港700萬人用廣東話學中文,「將來會不會長遠?」又問「是否會令我們失去優勢」,言下之意似乎是認為用廣東話學中文,是一個劣勢,長遠而言是要改用普通話學中文。

    當然,殖民地官員要是擁抱母語,那才奇怪;更不要說楊潤雄的後代都在讀國際學校,不用受到朝令夕改加上政治表忠大於一切的教育制度荼毒。這個人侃侃而談教育政策,正是中國官員妻兒子女全部移民外國,不用受苦的殖民主風情。

    然而他的謬論也很典型,在坊間也許很多人都這樣想。 很多上一代都理所當然地自稱中國人,但對自己的語文毫不認識,概念搞不清楚。事實上,「中文」是一套文本,一個由春秋戰國以來一直發展的一套文本;語言是另一個系統,跟「文本」無關。

    《說文解字》說戰國時期「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雖然秦始皇統一了大部份事情,但要消滅「言語異聲」,在當時也做不到。整個漢字文化圈,遠至日本、韓國、越南,都是用各自的語言理解同一套文本。中文水平好不好,跟語言水平好不好,其實是兩回事。為甚麼叫漢字文化圈,因為他們所共憑的是「漢字」,而不是「語言」。

    中文與大一統帝國的發展脫不了關係,各地的人都說不同的話,但憑著同一套文字和政令系統,結成了共同體。帝國的完成,製造了「言文分離」的狀態。在楊潤雄的說話中,可以看到他完全不知道這個中國文化常識。

    一個人北京話水平很差,也可以是一個出口成文、理解「國學」、下筆滔滔不絕的文士。在普通話未定於一尊的時代,每一個文學大家,都是講自己的家鄉話;私塾由四書五經讀起,牙牙學語的時候,誰不是講家鄉話?那時不會有人說,大家要先學好京城人的那套語言,才可以學四書五經三字經弟子規。

    就算到了近代,這些例子都是常態。梁啟超是廣東新會人,他的中文夠好了嗎?孫文是個演說家、寫很多書,但他的普通話爛到不行;張愛玲是上海人,自述「我的母語,是被北邊話和安徽話的影響沖淡了的南京話」……這些人都不是說「普通話」,但這些人都非常掌握「中文」這件事。

    楊潤雄、很多官員,都有意將「學好普通話」和「學好中文」劃上等號,以「學好中文」的大義名份,去推廣他們飽藏私心的普通話議程。其實,他們只在乎普通話這種口語,而不是在乎中文;他們甚至不是在乎普通話,他們只是在乎廢粵,用學生代償,做自己的政治效忠。不然他們不會搞出普教中、普教數、普教常,連其他科都想用普通話來染指。

    其實近年教育界前線已經知道,用普通話來教中文,不會有明顯好處,甚至會增加中下水平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所以到了面臨會考的時候,為了學生的成績(以及學校的聲譽),大部份中學都識趣地轉回「粵教中」。2015/16年度,高中還搞普教中的只有三成,是少數。(根據2016年7月2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文件)

    香港殖民政府搞的普教中,說穿了是為了推展一種外語(普通話,雖然他們認為說普通話是外語非常政治不正確),而不惜阻礙學生學習這個「文本」。在學生和「中文」之間,普通話硬是塞在中間,彼此妨礙,互相阻礙。他們在乎中文嗎?他們不在乎,他們只在乎普通話。

    而將普通話當成中文,用老派的話來說是「斯文掃地」,普通話是口語,如果一班盲毛官員和盲毛家長當這種就是標準、就是好中文,那不要只說五獨份子「要切斷與中國文化的紐帶」,搞普教中的人貌似愛國,但其實是從娃娃抓起「去中國化」。

    普通話人寫東西,就口語而簡化,貌似「我手寫我心」,但其實自然走向用詞、寫法的貧乏和簡化,遠不如更接近古漢語的語言(粵語、吳語、客語、閩語、湘語等等)那麼花樣百出。

    為甚麼中文科就不能是中文科,就不能用母語來理解呢?結論是他們可能連普通話這門口語都不在乎,他們的最新立場是,不承認香港人的母語是有異於普通話的粵語(楊潤雄的說話也透露出這種氣息),中文政策的潛議程,是在教育層面清洗粵語。

    你想要學好中文,還是學好普通話?港式愛國者自以為愛國,聲稱自己不愛現政權,而是愛祖國大地河山文化歷史。但他們都愛普教中,只能是近世的、現在和實存的中國。

    教協監事冼錦維曾撰《華叔是香港推普的旗手》一文,讚揚司徒華推普功不可沒:「華叔是民主鬥士人人知道,他是香港推普的旗手卻沒有多少人提起。」不是我說的,是自己人說。很多年前有人接洽司徒華入黨,最後是自己沒入還是被人拒絕,有兩個版本,但沒有質疑的是「幫助共產黨做事,不必入黨」,《大江東去》有寫,他的徒子徒孫還在香港,很多還在教育界。

    楊潤雄一說話,很多人批評,不過到底原則上反不反對普教中,客氣一點說,教育界那班人一向曖昧。為甚麼?大概都是混淆了普通話和中文,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認為不是跟京城人說同一樣的話,就是次等人。

    他們越愛國,就越自卑,就越想消除自己的「非中國性」,於是推廣普教中就是他們對母國的心理投誠。我們是不愛國,也不認國的,所以在普通話面前沒有自卑,也沒有執迷。用來跟外人溝通的東西,說得好是厲害,說不好也沒關係。一個法國人為甚麼要對自己說不好德語而感到羞恥呢?除非你是在維希法國治下。

    他們愛國嗎?他們愛的是定於一尊、習慣清洗異質的這個現代法西斯中國,那個用普通話來維繫同化的人工國族,而不是他們聲稱的歷史文化河山,因為後者事實上是支離破碎而龐雜。在「現代」來臨之前,道術裂於天下、天下滿佈異聲,從來是常態。中國少說也有三期,秦漢那班叫自己漢人,後來的是自稱漢人的鮮卑人,再後來是遼、蒙古、女真人。現在簡單了,前清的領土就是中國人,是中國人就要講普通話,講普通話就能認做中國人。

    真愛國者,如司徒華和教協;偽愛國者,如楊潤雄,其實不用分得那麼細,只要愛國,到頭來都是危害香港的潛在叛國者。
    -------------------------------------------------------
    訂閱連結:https://lihi.cc/8q0JP/dadazi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