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海域資訊整合平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海域資訊整合平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域資訊整合平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域資訊整合平台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619的網紅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世界地球日🌍|基隆市的能源轉型政策】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平常背包裡一定會攜帶的環保用品(所以我才會每天都背那麼大一個背包XD)。實踐永續生活愛護地球,除了常常參與淨灘,更要從源頭來解決問題,其中如降低生活消費造成的不必要浪費(一次性包裝)以及少吃肉、減塑、減少垃圾等,都是減輕人為汙...

  • 海域資訊整合平台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2 18:25:26
    有 227 人按讚

    【世界地球日🌍|基隆市的能源轉型政策】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平常背包裡一定會攜帶的環保用品(所以我才會每天都背那麼大一個背包XD)。實踐永續生活愛護地球,除了常常參與淨灘,更要從源頭來解決問題,其中如降低生活消費造成的不必要浪費(一次性包裝)以及少吃肉、減塑、減少垃圾等,都是減輕人為汙染或畜牧對環境的傷害!(也跟大家說,我已經成為草食動物快19年了~)
        
    另外一件日常生活能做的事情就是節省能源⚡,如節電、節省不要必要的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關注能源轉型政策,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等。因此,照片中我拿的那份厚厚的文件,就是「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建議我們可以進行城市能源轉型的監督方向!
     
    以下會跟大家來討論,為什麼要談能源、基隆能做什麼?以及,我們美麗的外木山即將為了使用不到二十年的天然氣發電附屬設施而被填上 #443個籃球場面積😱,除了要求降低生態衝擊替代方案,更值得我們一起來反思能源使用的問題以及能源轉型中忽略的環境永續與「轉型正義」。
     
    因此,這個時刻極為重要!🔥🔥🔥 要一起來來監督一直對外木山海岸保育不敢發出聲音的基隆市政府,應該拿出地方政府的職責和骨氣,擬定目標,跟市民一起為能源轉型積極地行動🥊!
     
    🆘拒絕協和電廠填海造陸,守護基隆外木山海岸💪
    🆘連署持續進行中,行動守護外木山 https://forms.gle/Sr4oyGDvxoiyU9eT7
     
    🔋 #為什麼要談能源
    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能源之一:電力,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環境極大負擔,不同燃料的電力部門會產生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以化石燃料(煤、油、天然氣等)做基礎的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造成最大的問題就是碳排放。
     
    相信大家都知道碳排放會造成地球高溫,是氣候變遷的主要問題,會造成極端氣候如洪水、乾旱與颶風等,破壞人類的居住地,同時,也會讓海洋承受大部分的高溫,導致珊瑚白化、珊瑚生態系消失(海洋升溫2度C即會消滅所有的珊瑚和四分之一的海洋生態系,意味著失去健康的海洋和漁業資源)。也就是說,毫無管制的各生產部門碳排放會導致氣候變遷,讓環境失衡並造成氣候難民,同時也讓許多和自然共存的歷史文化、以及我們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與居住地消失。
     
    而能源部門生產過程的碳排放佔比相當高,因此當世界各國為了減緩二氧化碳排放與減緩極端氣候的災難,開始著手討論2050年零碳排目標時,能源部門就是要因應環境永續和環境正義來進行轉型的重點。
     
    🐔#為什麼是基隆市
    大家可能以為能源轉型是中央政府的責任,NO❌、NO❌、NO❌,包含林右昌市長也經常錯誤認知...。
     
    能源轉型的內涵不只是「發電」、也不只是「節電」,還要搭配資訊公開與智慧管理,更重要的是透過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引入更多民間的動能,和各地的公民一起來發揮創意,用行動改變低效率的能源使用的狀態,並省下環境不正義的電力使用。
     
    能源轉政策最適合由各地城市來推動──因未能掌握各地的特性,因地制宜提升基礎能源建設、進行再生能源發電規劃,推動有創意的節電方式,並和市民一同尋找最適合現地的公民參與模式,讓公民在行動中提出創意且有效解決能源不正義的議題。
      
    🤝#省下一座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 #拒絕外木山填海造陸
    尤其在現在,基隆重要的觀光地外木山正在遭受嚴重的威脅,為了一個使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附屬設施(儲氣槽、接收碼頭與高達14公尺綿延數百公尺的堤防),要在電廠外側海域進行填海造地「18.6公頃」、相當於 #443個籃球面積,除了會衝擊景觀、沿岸海流,在這個填海造陸範圍內,總共有74000多株珊瑚會被埋沒,衝擊外木山、也就是基隆西岸的自然海岸,而以珊瑚礁為棲地的四分之一物種會消失,也會大幅毀壞外木山漁業資源。
     
    用天然氣發電會製造許多碳排放,在台灣能源轉型的規劃也將其當作「帶動再生能源」的「暫時」方案,學者更指出,隨著再生能源發展,2025年後天然氣發電若下降到35%,新天然氣儲存設施到2040到2050年左右,使用量可能只剩下五成左右,也就是破壞基隆外木山海岸和美麗生態的天然氣附屬設施,最後只使用不到20年。
     
    針對這個高成本投入卻低效益、低使用年限的填海造陸接收站方案,前任環評學者和民間都呼籲非常多的工程上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若基隆有自己的能源轉型目標,例如「省下一座使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或儲氣槽」,我們可以來規劃我們自己的能源政策──從再生能源提升、市民節電與更多公民參與,一同為我們的海岸來做更多環境努力。
      
    🏃‍♀️🏃#基隆能源轉型吊車尾 #快整備盤點跟上其他城市啊
    2017-2018年基隆市在多個NGO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縣市能源轉型政策評比」中是最低分的D組,也就是能源治理較被動、對能源轉型理解和動力有待加強。也因此,我在第3次市長總質詢(總質詢只有一小時,時間來不及先做書面)與第4次市長總質詢都有提到基隆能源轉型治理的問題。
     
    我一再提醒市長和市政府,國際上以及台灣本土也有非常多以「城市」作為行動單位,積極面對能源議題的例子。基隆作為海港與漁業的城市,也是未來可能因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消失而遭受重大衝擊的城市,相較其他城市,我們應該更積極來思考如何行動。
     
    除了首爾激勵人心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東京、橫濱、山梨的零碳排策略或是奧斯陸的氣候預算與明確的時程規劃,台灣也有非常多縣市正在引入民間參與、發揮創意來擬定能源治理政策⚡,例如:台北、台中及台南市,都制定了因應氣候變遷及低碳城市的自治條例,除了清楚規範各部門的能源目標與工作(包含建築、運輸等多個面向),更明定獎勵與裁罰機制。而如新北市也建置了能源資訊平台,透過地圖資訊整合來呈現節電計畫與再生能源的發展,另外,如嘉義市發展出包含發電節電補助方案、設置「綠能節電中心」、「社區與住家綠能服務團」到民眾家中協助評估再生能源裝置與節電健檢的「千屋計畫」。
      
    基隆的問題就如同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六大訴求所提到,沒有「能源政策及能源治理的專責單位」,多個以市長為召集人的相關業務小組又沒有發揮高治理層級的作用,各業務分散在不同局處缺乏整合管理,也缺乏相關政策擘劃與推動執行的法源架構。更重要的是,雖然有「節電種子」等業務,但仍非常缺乏引入民間資源及帶動民眾參與的機制,像是大家常講的苗栗國都有進行節電的參與式預算了,直接面對填海造陸問題的基隆市政府真的不能再毫無想法和動作了!
      
    就如同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建議的六大監督方向,我們正在不斷建議市府要啟動訂定自治條例的法制工作,並設置高治理層級的能源政策專責單位來整合各局處的能源業務。另外,也建議基隆市府要參考國際及台灣不同縣市的經驗,將創意和民間的能量引入能源政策和計畫,讓市民一起來思考用電可能會帶來的環境問題或不正義。
     
    能源轉型跟我們非常相近,希望大家一起來關心,也希望並用行動來一起「省下一座填海造陸、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

  • 海域資訊整合平台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1 12:22:43
    有 35 人按讚

    福島縣海域魚隻驗出放射性銫超標 當局下令禁止上市!! (04/21/2020 蘋果日報)

    (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政府上周決定,計畫在2022年將稀釋過的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引發國際反彈,爭議尚未歇止,周一(19日)又傳出福島縣 海域捕捉到的黑鮋(許氏平鮋,クロソイ)驗出放射性超標,當局已立即下令禁止上市。

    《NHK》報導,日本原子力災害對策本部證實,本月1日在距離福島縣南相馬市13公里的海域,捕捉到一尾黑鮋,上周四(15日)進行檢驗時驗出體內每公斤含有270貝克的放射性銫,遠高於每公斤100貝克的衛生安全標準,已立即禁止當地的黑鮋海產上市。

    報導指出,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早在今年二月時,就在該縣海域捕獲的黑鮋體內驗出放射性物質超標,當時便主動停止上市。事實上,自「311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曾有多達44種海產遭到限制上市,直到去年2月25日起才全面解除禁令。

    ★ 日本福島縣外海捕獲魚隻輻射超標 已禁出貨、日本2022排核廢水入海 原能會:恐衝擊台灣近海漁業(04/17/2021 蘋果日報)

    (林麒瑋、周彥妤/台北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在2022年將稀釋過的福島核廢水排入海,引發國際反彈。根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簡稱原能會)最新評估報告顯示,日本如果排放福島核污水,衝擊層面除了台灣鄰海附近重點迴游魚類的路徑外,還包括近海與遠洋漁業。

    原能會前年9月就向日方表達關切

    原能會今年4月提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海水對我國影響之評估報告」顯示,已於2019年9月及2020年3月兩度循外交管道向日本政府表達關切,請日方基於2014年台日核能管制資訊交流備忘錄之互惠精神,於未來決定將含氚廢水排入海洋的政策後,儘早知會我方,亦持續透過我國駐日本代表處,蒐集日本政府所發布相關資訊,以作為調整及提升因應作為之參據。

    原能會表示,獲知日本可能針對福島第一核電廠可能排放廢水,已組成跨部會因應平台研商各項因應作為,並於去年3月起召開至少5場會議,以協調相關部會運用現有監測資源,包括規劃輻射廢水海洋擴散模擬預報作業、台灣附近海域環境輻射監測分工與資訊整合機制,以及漁產輻射檢測作業等,以期在既有的充分準備下,為民眾的輻射安全把關。

    原能會說,目前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執行的「台灣海域輻射背景調查計畫」中,已在台灣鄰近海域建立33個監測點,持續監測海水氚含量,可掌握排放後的即時資訊,提供執行因應作為的依據。

    近海與遠洋漁業都可能受污染

    飲食的部分,原能會指出,持續進行海域輻射調查計畫,並密切關注福島核電廠輻射物質排放對我國的影響,本計畫與海委會、農委會等政府機關合作,對漁產品及海水等採行多項監測防範措施,建構嚴密防護網。另原能會也協助衛福部食藥署對日本進口食品之輻射檢測作業,確保民眾食的安全。

    原能會說,除了輻射安全外,更加擔心針對當地漁業產生的「風評被害」,也就是產業名譽的損失,而台灣的近海、 遠洋漁業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台灣鄰海附近重點迴游魚類之路徑,幾乎都沿黑潮來往台日之間,移動路徑皆與氚水排放後可能之擴散路線重疊。

    與日方持續交流密切監控

    整體對我國影響評估部分,原能會指出,日本排放核污水後,不排除會有部分因為洋流條件擴散至台灣海域,而實際擴散之趨勢及對於台灣之影響仍取決於日本的排放計畫,如排放濃度、排放頻次、放流型式(表面或海底放流)、放流管離岸距離、排放季節等因素,需透過同時考量上述條件的海洋擴散模式,方可準確預測氚水排放後在台日海域間的擴散趨勢變化。

    原能會也表示,目前所知日本可能決定將福島處理過之核污水(以氚為主)排放, 氚水在人體的生物半衰期很短,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 的攝入約定有效劑量(成人攝入後50年;小孩計算至70歲),1Bq的氚水造成的劑量約為 0.000000018 mSv,約為人體中天然存在鉀40的300分之一。「氚水相對其他人造放射性核種對於人體幾乎沒有影響」,且日方曾表示會將氚水稀釋至低於法規要求,才予以排放,但排放的總量非常巨大,而輻射曝露的途徑也十分複雜,可能因為沙灘活動受到海水表面的直接輻射曝露、亦有可能因為攝入海水中魚類等不同途徑接受氚水的影響。

    原能會強調,在排放細部計畫尚未明朗化前,就已針對該預期排放事件開始進行台灣海域氚活度監測計畫,偕同相關單位進行台灣周遭海水及水產取樣分析,確保輻射安全的同時建立氚活度基線,並與日方透過外交平台進行資訊交換,以便於得知更多資訊後,可透過詳細的輻射防護評估,確保氚水之安全無虞。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表示,從原能會相關評估來看,確實不排除因洋流而向台灣擴散的機率,而實際擴散範圍則要視日本最後制定的廢水排放計畫,包括排放濃度、頻次、季節等因素,都會影響模擬分析預測台灣海域受衝擊的可能。

    她指出,氚水(核廢水)在人體生物半衰期,相對較短,但日本核輻射總體量大,且輻射影響範圍,可能包括魚類,繼而影響人體,影響方式多樣。

    高虹安建議,雖未能確定勢必造成污染,但原能會應儘早進行台灣海洋海域的監測計畫,防範台灣漁業產業名譽受損,甚至連帶造成可能的經濟損失。另外,原能會也應與日方多多在外交平台,交換資訊對話,更了解未來日本排放計畫,從專業協助產業,評估影響與預防。

    完整內容請見:
    福島縣海域魚隻驗出放射性銫超標 當局下令禁止上市!! (04/21/2020 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420/AIGTQO4K5FDTFFIGNKV5A6YTFY

    日本福島縣外海捕獲魚隻輻射超標 已禁出貨、日本2022排核廢水入海 原能會:恐衝擊台灣近海漁業(04/17/2021 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10417/EJQRZGURNRDTHGSQMUA5WRHBNY/

  • 海域資訊整合平台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4 22:42:28
    有 127 人按讚

    【第4次定期會|陳薇仲市長施政總質詢】
    整合能源政策與綠資源保護,環境永續城市一起努力!
     
    上周11月18日是我在第4次定期會針對市長施政總質詢的時間🐱!
    (一結束之後就開始瘋狂忙超級重要的預算審查,不好意思現在才來跟大家報告><)
     
    這次定期會雖然在各局處業務報告把握時間和各局處討論超多議題,例如輕軌說明會、美豬檢驗、交通停車改善、人本環境、公園參與、性別平等教育等(怕總質詢一小時問不完,我真的狂發問狂討論,詳細可以滑下去看我每天的業務報告發文喔)然而,許多牽涉跨局處的業務還是要以市長為主要發動對象,因此要趁總質詢請市長擬定政策方向!
     
    這次主要討論到 #協和電廠填海造陸破壞外木山百年海景 、 #能源轉型政策加快腳步 以及 #樹木保護機制與專業在哪裡。這次就不以上千字長文來逼迫大家!
     
    ⚡#支持協和電廠轉型 #但短視近利填海造陸將破壞外木山百年海景
    前情提要🐠 請看綠蠵龜和珊瑚的故事 ▶ https://npptw.org/EsREi9
    (也要幫忙分享和連署喔!💪)
     
    位在基隆外木山海岸的協和電廠要由燃油轉換成燃氣電廠,這件事情我們當然支持,也支持能源轉型目前的方向,然而協和電廠除了陸地上廠內機組轉換外,還要在電廠外側海域進行填海造地「18.6公頃」做接收站碼頭,同時還會興建高14公尺綿延數百公尺的海堤。
    除了會衝擊景觀、沿岸海流,在這個填海造陸範圍內,總共有74000多株珊瑚會被埋沒,衝擊外木山、也就是基隆西岸的自然海岸,而以珊瑚礁為棲地的四分之一物種會消失,也會大幅毀壞外木山漁業資源。
     
    前任環評學者和民間都呼籲非常多的替代方案。最重要的是,天然氣不是再生能源、還是會製造許多碳排放,國際趨勢都在要求零碳排的再生能源,因此台灣能源轉型的規劃也將天然氣當作「帶動再生能源」的暫時方案,國際趨勢要求2050年後產業鏈、能源部門都要接近零碳排。學者更指出,隨著再生能源發展,2025年後天然氣發電若下降到35%,新天然氣儲存設施到2040到2050年左右,使用量可能只剩下五成左右。
     
    雖然協和電廠是中央的火力發電重大建設,但如果市政府一直在各種意見表達與公聽會上沒有聲音、未要求替代方案、還沒有思考能源轉型如何執行,那基隆只能吞下台電給的唯一選項,而外木山的自然海岸、豐富生態和美麗景觀,就會變成這些短視近利填海造陸政策的最大犧牲。
     
    🔋 #我們是否可以省下一座用不到20年的接收站碼頭 #基隆能源轉型加速
    2017-2018年基隆市在多個NGO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縣市能源轉型政策評比」中是最低分的D組,也就是能源治理較被動、對能源轉型理解和動力有待加強。
     
    低效率的能源使用會造成過多的碳排放,目前國際趨勢上,對於氣候變遷的承諾已經來到「2050年零碳排」,以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國際上以及台灣本土也有非常多以「城市」作為行動單位,積極面對能源議題的例子。基隆作為海港與漁業的城市,也是未來可能因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消失而遭受重大衝擊的城市,相較其他城市,我們應該更積極來思考如何行動。
     
    能源轉型的內涵不只是「發電」、也不只是「節電」,還要搭配資訊公開與智慧管理,更重要的是透過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引入更多民間的動能,和市民一起來發揮創意,用行動改變低效率的能源使用的狀態,省下環境不正義的電力使用(如協和電廠填海造陸)。

    除了首爾激勵人心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2012-15年共再生能源發電+節電共省下96億度的電,相當於核一廠一年發電[1]),台灣也有非常多縣市正在引入民間參與、發揮創意來擬定能源治理政策,例如:台北、台中及台南市,都制定了因應氣候變遷及低碳城市的自治條例,除了清楚規範各部門的能源目標與工作(包含建築、運輸等多個面向),更明定獎勵與裁罰機制。而如新北市也建置了能源資訊平台,透過地圖資訊整合來呈現節電計畫與再生能源的發展,另外,如嘉義市發展出包含發電節電補助方案、設置「綠能節電中心」、「社區與住家綠能服務團」到民眾家中協助評估再生能源裝置與節電健檢的「千屋計畫」。
     
    基隆目前沒有「能源政策及能源治理的專責單位」,多個以市長為召集人的相關業務小組又沒有發揮高治理層級的作用,各業務分散在不同局處缺乏整合管理,相關政策擘劃與推動執行的法源架構。更重要的是,雖然有「節電種子」等業務,但仍非常缺乏引入民間資源及帶動民眾參與的機制,苗栗國都有進行節電的參與式預算了,基隆市政府應該加緊腳步!
     
    因此,我明確建議市府要啟動訂定自治條例的法制工作,並設置高治理層級的能源政策專責單位來整合各局處的能源業務,並參考國際及台灣不同縣市的經驗,將創意和民間的能量引入能源政策和計畫,讓市民一起來思考用電可能會帶來的環境問題或不正義,並用行動來一起「省下一座填海造陸的電廠」!
     
    🌳 #不是等傷害造成了才來裁罰 #樹木保護怎麼辦
    樹木除了提供城市裡生態例如蟲鳥類和松鼠等資源,更是城市降溫和生活品質重要的綠資源,若錯誤的修剪和種植造成樹木傷口過大或是體質弱化,則會降低樹木自然抵禦風災的能力,更可能傾倒造成公共安全。
     
    從植穴、樹種到修剪的樹木保護就是城市綠資源和公共安全的基礎。市政府如何把關呢?目前只要各單位在公共工程中遇到樹木修剪與移植的問題,都得送交修剪(或移植)申請書給產發處(社區、學校、產業道路)以及都發處(公園、人行道、槽化島)做審查,核准才能修剪,否則會違反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以及基隆市行道樹及喬木修剪作業規範而會得到裁罰。
     
    除了要求市府兩局處盡速整合這個10多年前、單位混亂與裁罰狀況不同的法規外,我也希望除了發文請有可能有工程的各局處「知道」要送修剪申請書審核外,更希望進行公有地上的樹木普查並建置相關的資料,最重要的是掛牌,讓相關工程單位至少先知道這些樹木是市府維管,且必須要有核准才能夠修剪。
     
    最後,除了落實修剪與審核程序、統整法規外,我更要求要有專業的修剪規範作指引,更重要的是市府內的教育訓練,由於農委會林務局正在研擬森林法38-6條的指定規模子法,未來會要求公共採購契約必須納入修剪規範的完整原則,不過,林務局也建議各市政府因有的修剪規範,目前綜觀基隆的修剪規範非常簡略,如宜蘭、台北市的規範都有寫明各種不良枝、主幹枝判斷以及修剪正確的下刀方式等,我請產發處盡快開啟這樣的工作,開始來彙整修剪專業知識,除了提供廠商,也讓市府內人員了解該遵守的議題。另外,教育訓練部分,都發處已經開始在執行,也希望產發處能來協作並投入資源,提升府內對樹木保護的認知。
     
    除了程序,更應該有專業的帶入,才能讓基隆市的綠資源被好好對待!

    [註1] 資料來源:〈首爾官民聯手 「減掉一座核電廠」〉,《今周刊944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