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灣沿海水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沿海水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沿海水深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海上風力發電需要許多種功能各異的船種,在不同的階段中介入,一棒接一棒的施工,除了專業的英文/術語之外,更多的是高科技的儀器與操作,所以要證照,要驗船,都是為這些高單價船舶/工具的保險所要求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aPOp_ueP8 其中聽來簡單詼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周元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悶好久了!我想出門走走啊...沒問題帶你去一個安全又好玩的地方(香山濕地)..有吃又有抓,太棒了,目前全球都處在防疫新型冠狀病毒病 (COVID-19)的疫情中,我們悶好久了,好想去走走,5月1號正好又是3天連假,要去那才安全?走...帶你來輕鬆一下 ....這有蛤蜊也有好多好多種類的螃蟹,包括清白...
台灣沿海水深 在 楊華美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04:05:33
———— 📣【「挺美講堂」談衝浪,呼籲縣府打造花蓮海洋親水教育基地】🏄♀️🏄♂️ ———— 為了延續對各種重要社會議題的公眾討論,我們持續積極舉辦挺美講堂。 ———— #善用海洋資源進行親水教育 #發展低汙染海上休閒活動事業 ———— 當鄰近花蓮的宜蘭、台東紛紛透過舉辦國際衝浪賽事,讓國際衝浪...
-
台灣沿海水深 在 周元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06:58:15悶好久了!我想出門走走啊...沒問題帶你去一個安全又好玩的地方(香山濕地)..有吃又有抓,太棒了,目前全球都處在防疫新型冠狀病毒病 (COVID-19)的疫情中,我們悶好久了,好想去走走,5月1號正好又是3天連假,要去那才安全?走...帶你來輕鬆一下
....這有蛤蜊也有好多好多種類的螃蟹,包括清白招潮(學名:Uca lactea)是親子同遊的好地方,防疫又可以親子同遊,真的太好了
目標:
文蛤(學名:Meretrix lusoria,中國大陸稱麗文蛤),又名蚶仔和粉蟯,別名蛤蜊或蛤蠣殼呈圓形略呈三角形,內面為瓷白色。
環文蛤(學名:Cyclina sinensis),也作青蛤,又名赤嘴仔、赤嘴蛤、鐵蛤、黑蛤、牛眼蛤或海蜆,是簾蛤目簾蛤科環文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東亞沿海地帶(包括台灣、中國大陸黃渤海岸、韓國和南海),常棲息在河口或的砂泥質的淺水區,水深則大約在四至五米深 。
環文蛤俗稱〈赤嘴〉因殼有一圈紅紫色的外緣而得名,喜棲身於稍硬的泥質地,外殼有粗糙的紋路,有利於卡住泥土防止浪潮沖擊時被帶出洞口外。
拍攝器材:Insta 360 one x
團隊:69J團
臉書(FB)社團:
台灣69J釣魚俱樂部(Taiwan 69J Fishing Club)
簡介:我們是一群熱愛釣魚(岸拋&船釣),並喜愛接近大自然的一群同好所組成的一個團體。
舉凡-岸拋鐵板,船釣,浮游磯釣,沉底釣,桶花枝,軟絲..以及路亞假餌釣,水球&弓角...都有涉略也都是我們喜愛的釣遊活動,研究測試釣魚裝備,diy相關物品都是我們的興趣...另外
趕海(赶海)的找鮮產及自給自足的料理...一直是我們所嚮往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熱愛的活動。影片也以此為主體,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的頻道,謝謝。
音樂:
Track: Weero & Mitte - Our Dive [NCS Release]
Music provided by NoCopyrightSounds.
Watch: https://youtu.be/qKqSBm07KZk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ncs.io/OurDiveYO -
台灣沿海水深 在 周元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29 22:20:59濃郁、香甜..."入口即化" 這個成語仿佛是為海膽量身定制的註解。今天宛如參加了一個海底的尋寶遊戲,水中的世界竟是這麼美麗,令人歎為觀止的海底景色及興奮尋覓著心中的寶物……真讓人開心了起來,見到那些巨大的海膽,九孔,直呼著不可思議…
享受大自然贈與的美食與幸福,真的是太不可思議....
海膽-
紫海膽 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又名細刺黑膽,屬於長海膽科,為中型海膽,主要分布在潮間帶至3公尺左右水深之岩礁岸。 成體體殼直徑約6~8公分左右。 整體呈均勻的紫黑色,棘刺粗而長,棘刺在水中不會呈現螢光。
九孔
九孔是台灣土產鮑魚的俗名
九孔螺,屬軟體動物門,有粗紋與平紋九孔兩種,在東亞沿海皆有產,俗稱「台灣鮑魚」、「台灣珍珠鮑魚」;可供食用。
團隊:69J團
我們的臉書(FB)社團:
台灣69J釣魚俱樂部(Taiwan 69J Fishing Club)
簡介:我們是一群熱愛釣魚(岸拋&船釣)的同好,並喜愛接近大自然的一群人所組成的一個團體,舉凡-岸拋鐵板,船釣,浮游磯釣,沉底釣,桶石斑,龍蝦,花枝,軟絲..以及路亞假餌釣-包括:硬餌(ハードルアー),軟餌(軟蟲)(ソフトルアー),米諾(ミノー),波扒/POPPING(ポッパー), 鉛筆/PEN(ペンシルベイト),顫泳/VIB(バイブレーション),亮片/SPOON(スプーン),鐵板/JIGGING(メタルジグ),木蝦(エギ),微鐵,水球&弓角....都是我們喜愛的釣遊方式,當然欣賞大自然的水族世界都是我們熱衷的活動,還有...
趕海(赶海)的找找海鮮,挖挖貝類,抓抓螃蟹式的自給自足...一直是我們所嚮往的生活方式表現,我們將它融入我們的釣魚活動。
人生.....夫復何求啊! -
台灣沿海水深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3-16 08:00:00南澳縣位於閩、粵、台三省海面交叉點,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它由主島南澳島和附近2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30.91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面積12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600平方公里,總人口72449人,素有“粵東海上明珠”的美譽。距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僅11.8海裡,東距台灣高雄160海裡,北距廈門97海裡,西南距香港180海裡,處在這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今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稱號。南澳歷來是海防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南澳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一是港灣資源。南澳島岸線曲折,長達77公里,為廣東沿海各地之冠,大小港灣66處,其中的煙墩灣,長山尾、竹棲肚、後江灣等七處,可闢建萬噸級泊位碼頭。二是旅遊資源。南澳有保存完好的海島自然景色,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有“海、史、山、廟”立體交叉的特徵,全島可供開發旅遊的沙灘面積達200多萬平方米,擁有青澳灣省級旅遊度假區、烏嶼省級候島自然保護區、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亞洲海島第一大風電場等一大批景區景點,島上已發現的文物古跡50多處,寺廟30處,所有這些構成南澳多姿多彩的旅遊景觀,是建設旅遊島的理想之地。三是水產資源。南澳島可供開發的漁場5萬平方公里,周圍近海漁場和台灣淺灘漁場的各種魚、蝦、貝、藻類有1300多個品種,名貴海產品有魷魚、龍蝦、石斑魚、海膽、紫菜等,其中尤以宅魷、澎菜馳名國內外。沿島水深10米以內的海域,水質好,浮遊生物種群多,避風條件佳,是發展海水養殖的良好基地。四是風力資源。南澳風況屬世界最佳之列,年平均風速達倒8.54米/秒,有效風速時數達7000多小時。據專家測算,島上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可達20萬千瓦。
台灣沿海水深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上風力發電需要許多種功能各異的船種,在不同的階段中介入,一棒接一棒的施工,除了專業的英文/術語之外,更多的是高科技的儀器與操作,所以要證照,要驗船,都是為這些高單價船舶/工具的保險所要求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aPOp_ueP8
其中聽來簡單詼諧的”落井下石”,到了海上(其實是水下)都變成非常地不簡單, 風場拋石船(DP2 Fall Pipe Rock Installation Vessel)就是其中一種船.
這艘管式拋石安裝船的岩石承載能力為 31,500 噸,及其姊妹船 Simon Stevin,這是世界上同類船舶中最大的船舶,也是為數不多的配備 2,000 m 水深岩石安裝的船舶之一(目前正在彰化二期風場中施工)。除了非常大的操作深度,船舶的落水管進料系統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處理400毫米的岩石尺寸,這比任何其他落石船之管徑都要大。用在淺水沿海上平台及管道/電纜部分和沖刷保護
岩石是看海底洋流來決定的,這可以決定岩石體積和由此產生的成本。
基本上來說,都是些以船作為平台載體的”工廠船”.由此看來就可以了解所謂的”本土化”,在人口日益稀珍的台灣來說,應該是要集中在”甲級船員”的養成,因為陸地上的工程中都已多雇用外籍工人,更何況是海上工廠船.
#風場拋石船
台灣沿海水深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亞太專區/專欄】東南亞的風電新星:越南!!(06/11/2021 WindTaiwan離岸風電)
編譯/Yun-ling Ko
位於中南半島東邊的越南,國土狹長,東側瀕臨北部灣和南海,境內有超過3,000公里的綿長海岸線,再加上東南地區沿海風速高,具有發展風力發電的環境優勢。國際能源署(IEA)在2017年東南亞能源展望(Southeast Asia Energy Outlook 2017)報告便指出,東南亞以菲律賓、泰國、越南具發展風電潛力,尤其越南特別在發展離岸風電上具有優勢。
長期開發潛力上看160~475GW
越南工商部與丹麥能源署自2013年開始合作「能源夥伴計畫(Energy Partnership Programme, EPP)」,據丹麥能源署的評估,越南可開發技術潛力至少有160GW。世界銀行旗下能源部門管理援助計畫(Energy Sector Management Assistance Program, ESMAP)在2019年出版的「Going Global-Expanding offshore wind to emerging markets」報告,評估越南長期而言,在固定式與浮動式風電都極具潛力,可發展裝置容量上看475GW;以地區別來說,越南的東南部風能資源潛力最佳。
固定式潛力:261GW
固定式風電方面,東南部沿海的平順省(Binh Thuan)和寧順省(Ninh Thuan),平均風速在10m/s,水深低於50米,至外海125公里處都還有7m/s風速,開發潛力容量上看165GW。
位於北部的北部灣(Gulf of Tonkin)地區,則有88GW開發潛力。尤其北部灣的發電可供首都河內都會區使用,目前在電網基礎建設的建置也較為良好。雖然目前越南商業重心位於南部的胡志明市,但根據工商部在今年2月提出第八版「國家電力發展計畫(Power Development Plan 8, PDP8)」草案,草案中評估隨著經濟活動發展,到了2031至2045年期間北部需電量將會超越南部。
浮動式潛力:214GW
以浮動式風電來說,南部至中部會安地區外海有175GW開發潛力,北部灣南部則有39GW。
世界銀行將越南評為「東南亞風電市場的新星」,並認為隨著風電開發技術進步、均化成本下降,若有良好的投資環境,2030年越南至少能有10GW的離岸風電裝置量。尤其台灣作為東亞區域的發展先驅,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可得利於區域發展綜效。
建置現況:陸域372MW,近岸99MW,未達2020年800MW目標
越南第一座陸域風電場位於平順省綏豐縣(Tuy Phong),2010年完工,裝置容量30MW。此後越南也陸續興建多座風場,至2020年,越南陸域風電裝置容量為372MW。
除了陸域風場之外,越南亦有興建位於潮間帶的近岸海上風場。目前第一座近岸風場位於薄遼省(Bac Lieu),距岸0.5公里,裝置容量99.2MW。第一期工程16MW在2013年併聯,第二期工程83.2MW於2015年完工,風場使用美國GE 1.6MW的風力機。目前第三期工程預計裝置容量142MW,採用2MW的風機,已於2018年開始動工。
越南政府近期的風電裝置目標是2020年達到800MW,但2020年僅達成472MW,尚有一段差距。因此近年來政府加速行政作業,目前有多座近岸、遠岸風場正在進行開發規劃。截至2020年6月,越南已通過近7GW風場,總共91座陸域與離岸風場的興建許可,期能加速風力發電的布建,趕上下一階段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www.windtaiwan.com/article/articledetail/1949
參考資料來源
1. https://www.iea.org/reports/southeast-asia-energy-outlook-2017" target="_blank">https://www.iea.org/reports/southeast-asia-energy-outlook-2017">https://www.iea.org/reports/southeast-asia-energy-outlook-2017
2. https://www.oedigital.com/news/478623-denmark-vietnam-talk-offshore-wind-expansion" target="_blank">https://www.oedigital.com/news/478623-denmark-vietnam-talk-offshore-wind-expansion">https://www.oedigital.com/news/478623-denmark-vietnam-talk-offshore-wind-expansion
3. https://www.esmap.org/going_global_offshore_wind" target="_blank">https://www.esmap.org/going_global_offshore_wind">https://www.esmap.org/going_global_offshore_wind
4. https://www.martindale.com/legal-news/article_duane-morris-llp_2540414.htm" target="_blank">https://www.martindale.com/legal-news/article_duane-morris-llp_2540414.htm">https://www.martindale.com/legal-news/article_duane-morris-llp_2540414.htm
5. https://ieefa.org/world-bank-study-sees-potential-for-10gw-of-offshore-wind-in-vietnam-by-2030/" target="_blank">https://ieefa.org/world-bank-study-sees-potential-for-10gw-of-offshore-wind-in-vietnam-by-2030/">https://ieefa.org/world-bank-study-sees-potential-for-10gw-of-offshore-wind-in-vietnam-by-2030/
6. https://www.eceee.org/all-news/news/news-2020/vietnam-approves-7-gw-of-new-wind-projects/
♡
台灣沿海水深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藻礁議題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一次看完幾個焦點爭議,瞭解問題的本質,然後分享吧!
洪申翰委員長期深耕台灣能源及環保議題,他告訴大家,藻礁議題並不是開發與環保的價值對立,而是「環保vs環保」的權衡。
目前不同的三接方案,背後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中南部減煤減空污 vs 更徹底棲地保育 。
一邊是希望更大程度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
✅申翰委員針對藻礁議題的QA,請大家一起來關心,一起轉發給關心的朋友
—以下分享自洪申翰立委臉書—-
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其實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
最近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爆發後,各種不同立場的朋友都來找我,表達他們的憂慮跟疑惑,包括推動連署方,也包括不贊成公投連署的朋友。不論立場,其實大家都有些相近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再一個接收站?」「目前的方案到底會不會破壞藻礁?」「到底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等等。
我也知道現在有一些人一些惡意的媒體,尤其是擁核勢力,又想要操作二元的善惡對立來簡化或標籤化這過程中努力過的人,我當然也是被鎖定的對象。對於這些無助問題解決的惡意,我只想說,如果這種把立場對立化、簡化的標籤,或突襲式的表決有用,這問題不會發展至此,這都只是姿態的操作而已,這種無用的消費動作還是省省吧。
我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這樣轉型的爭議中,我們恐怕無法再像過去,靠著二元是非善惡的對立來理解,來找答案,這樣是兜不出答案的。
現在輿論上的幾個方案爭執,並不是如表層的價值對立,不同的方案主張後面,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更徹底棲地保育」vs.「中南部減煤減空污」,孰輕孰重?大家其實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答案不會簡單,因此在藻礁爭議上,這兩天我接受了專訪,也希望可以相對完整的跟大家說說我長期接觸此案的看法和理解。
【台灣需要第三接收站嗎❓】
#第三接收站是為了天然氣布局 #為了減煤減污和電力風險管理
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台灣長遠能源規劃的趨勢。為了台灣整體天然氣的佈局,以及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除了現有的台中和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北部勢必需要再一個接收據點來供大潭、通霄等燃氣電廠重鎮。桃園大潭的第三接收站計畫是馬英九2015年核定的,因此當時原因並不是非核(馬英九又沒有要推非核),而是為了處理台灣整體天然氣佈局的風險管理。
【目前的方案會破壞大潭藻礁嗎❓】
#學者調查證明大潭生態豐富 #離岸迴避方案保留藻礁
桃園的海岸線有很特殊的藻礁生態,目前爭議的大潭藻礁,在過去相對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與關注,當時中油說大潭藻礁遭到沙埋,因此判斷大潭藻礁的生態很差。直到2017年開始,越來越多生態學者進入大潭藻礁的區域做調查研究,發現這塊潮間帶藻礁的生物多樣性確實豐富得超出預期。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也讓中油無法再單方面聲稱這塊區域的生態很差,也無法否認這些塊區域的生態價值。
馬政府時期核定的方案是,現在看到的海岸上潮間帶藻礁區域要全面開挖,面積高達232公頃。但是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讓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於是行政部門被逼出現在看到的「迴避離岸方案」。
也就是將工業港移到海上,避開岸上潮間帶,保留下這塊擁有最好生態的藻礁潮間帶,另外同時也將開發的面積縮小、不增加岸上新的開發。這個方案確實避開了岸上裸露的藻礁,保留下生態最豐富的藻礁區域,就生態上來說,從原本要把生態最好的區域全面挖掉到現在,這進展不能說不大。
【現在的方案是否完全不會影響生態了❓】
#目前方案不是完全沒影響 #但尚有生態疑慮需要被釐清
目前的離岸方案還存在爭議的是,工業港在海上,那對於海底下的生態會不會造成影響?以及,這些海面上的構造物,是否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針對海底下的生態影響,目前攤出來的科學資料,水深十二米以下的底棲生物棲地,仍有礁體和沙地,離岸工業港的興建,確實仍會對這些水下的礁體和沙地造成影響,這也是部份深海底棲生物的棲地。我認為很武斷說「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不精準的,但是影響程度多大,海底下生物狀態如何?還需要更多科學實證的證據。
另外,也有學者提出,海面上的構造物,工業港和棧橋,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不會對生態影響到什麼程度?目前確實是各說各話的狀態,因此也還沒有辦法被好好被釐清討論。
以上兩個爭議,我認爲都還需要更多方法和證據,包含現況與可能影響的程度,都需要更多科學方法來確認跟釐清。
【如果將第三接收站移到台北港會是最好的選項嗎❓】
#臺北港方案最大成本是時間 #是環保vs環保的問題
大家也在討論替代方案的可能性,例如,台北港合適嗎?我認為台北港最大的問題和成本是「時間」。臺北港所需要的時間加上環評、生態調查、填海造陸及工程時間等,我不採中油自評18年的說法,這說法太誇張。但在綜合工程和政策資訊後,我認為最最最樂觀的時程預估,也至少需要9到10年以上。如果從2021年開始做,需要到2030以後才會完工,因此原本預計2023-2030中南部要用燃氣來大幅減煤、改善空污的計畫將會停擺。
中南部有相當高減煤減空污的期待,這也是我過去幾年工作的重點之一,臺北港方案最大的實質影響,是我們原本預計2023-2024年可以更大幅度用燃氣取代污染最髒的燃煤,減少空污的計畫時間將會停滯,難以再執行。
另一個台北港案的影響是,原先要來替代燃煤的大潭8號、9號機將可能面臨完工卻沒有氣可使用的狀況,因此會影響到電力的備用容量。精準來說,這個備用的影響不會到絕對的停限電,但在未來半導體用電增加下,確實會使供電的風險會增加,這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綜合以上,我們會發現,一邊是希望更徹底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所以,第三接收站和藻礁的議題不是一個尖銳的價值對立,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其實是環境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權衡。
但我也想再提醒,這也是很多環團朋友對中油非常不諒解的地方,他們經歷這麼多年的過程,一定會想指控,如果中油在2015年2016年就開誠佈公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那現在就不用遭遇目前這個時程的巨大壓力跟兩難。這是他們這麼憤怒的原因。
【就是非核家園破壞藻礁嗎❓】
#國民黨挺藻礁別有用心 #但核四重啟無法解決藻礁爭議
最近擁核派和國民黨不斷說要拿核四來解決藻礁爭議,這都是錯誤的誤導和刻意擾亂視聽。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核四都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首先,目前封存的核四其實尚未完工,而建照也已經失效,要重新取得建照、重啟復工,光是重啟復工就需要7+N年,現在建照失效之後至少是10+N年,不管怎麼樣都趕不及成為可使用的選項,來緩解爭議,而這些都還不談到核四設備的老舊、拼裝的安全問題。
撇除擁核反核的立場,客觀來說,天然氣接收站和藻礁保護的議題,就是沒辦法用核四解決。但國民黨最令人厭惡的地方,就是一直拿核四來混淆視聽,但這都不是真的要解決藻礁問題,僅是國民黨見縫插針,覺得只要讓資訊更混亂、讓事實更難釐清,就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接下來,我們應如何面對藻礁公投爭議❓】
#各方的努力和焦慮都該被理解 #各方資訊利弊都該被釐清
過往,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來理解議題,但像我前述,在這個轉型的當口,我們需要拋棄這樣的習慣與方式,嘗試並學習如何好好對話和相互理解各自處境。
這段時間非常多不同立場的朋友來找我交換想法,我也很有收獲。我看到推動連署的朋友對保育、保護環境的心意是非常的真切,很難用黨派思維來否定。他們跟我說,這些連署是關心環境者、年輕人和許多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的朋友提出疑問的方法,他們強烈希望是否能再多討論,目前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希望這件事情可以被好好釐清和討論,希望開啟更多對話。
而環團很難諒解的是中油這麼多年的態度,讓處理此案的時間限制越來越大,要怎麼創造這個時間點對話的基礎,都還要各自再靜下想想。
長久以來,公共議題討論被國民黨的政治操作攪亂,在2018年的公投選舉中,更是重創台灣好不容易要開啟社會對話的機會。直到今天,國民黨也確實不斷利用罷免和公投的方式在進行政治操作對立跟分化,不惜打亂公共討論的風向來謀自己的利益,我知道很多朋友經歷當年的過程,這樣的焦慮很深很深,這樣的擔心也絕非空穴來風。
我心中最大的擔憂是,如果,轉型中各個環節和爭議點都變成是非善惡的對立,「轉型」將會越來越艱難。而對立的態勢和混亂的資訊所造成的局面,也是國民黨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法,相信也是各方朋友都不樂見的情況。
我希望透過這篇文,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了解剝除爭議的表層,這其實是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上的難題和權衡,但能否讓它成為我們好好討論能源轉型的機會,端看我們接下來怎麼作。
藻礁公投的連署已經達標,接下來我們該要逐步把問題利弊釐清,讓各方可以有機會對話,社會大眾才能好好思考選擇其中的權衡。
民主成長和能源轉型,我們的確都在十字路口。
https://tinyurl.com/ya983sj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