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浪子的比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浪子的比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浪子的比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浪子的比喻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中華福音神學院,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留給子女最美的祝福(上)◎副院長╱陳志宏 今年一月份,媒體報導現任高雄義大醫院院長、曾獲29屆「醫療奉獻獎」的骨科權威杜元坤醫師,他在為澎湖惠民醫院重建募款時宣布,立遺囑將身後財產全捐公益,不留子孫。過去30多年來,他每月固定捐一半薪水做公益,捐款金額累積已經超過新台幣一億元。杜醫師的決定讓人感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苦苓以過來人經驗同情周揚青!神比喻羅志祥活該被公審?外遇偷吃的人就應該承受這些炮火? #羅志祥#蝴蝶姊姊愷樂#周揚青#苦苓#小豬#蝴蝶姊姊道歉文#亞洲舞王#偷吃#不正常男女關係#劈腿#多p#約砲#時間管理大師#鄭弘儀#新聞挖挖哇 【羅志祥多人運動症候群】👉http://yt1.piee.pw/QY5...

浪子的比喻 在 shirleylee1020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05 15:19:17

浪子的比喻⋯⋯ 聖經中這個浪子使我們覺得他就是那個「浪子」,描寫他主動要求他父親分家業,然後他也主動地離開父親、家庭往遠方去。離開家,他放蕩去了⋯⋯結果他的結果是:任意放蕩,浪費錢財,耗盡了一切就窮困起來, 最後佢醒悟過來回家! 呢幾日油踐入心為著呢個無家者,由佢想放棄自己、佢露宿的居所被清場、傳...

  • 浪子的比喻 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1 10:57:33
    有 26 人按讚

    留給子女最美的祝福(上)◎副院長╱陳志宏

    今年一月份,媒體報導現任高雄義大醫院院長、曾獲29屆「醫療奉獻獎」的骨科權威杜元坤醫師,他在為澎湖惠民醫院重建募款時宣布,立遺囑將身後財產全捐公益,不留子孫。過去30多年來,他每月固定捐一半薪水做公益,捐款金額累積已經超過新台幣一億元。杜醫師的決定讓人感佩,也刺激我們要從聖經的啟示來思考「留遺產給兒女」的問題。

    難道聖經也有教導我們關於遺產的問題嗎?當然有!我們很熟悉的路加福音十五章有關浪子的比喻中,比喻的一開始就是:「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12節)這個小兒子對父親提出什麼請求呢?他要求父親把遺產先分給他。其實,聖經還不只一處記載有關遺產與遺囑的教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面對世局動盪變化,世俗價值觀的各種挑戰,神學思想不是學術殿堂的專利,更要與社會文化產生各種對話。華神與基督教論壇報合作開闢系列專欄—「從神學進入社會」,邀請華神老師群一起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看見。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陳志宏

  • 浪子的比喻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28 07:15:57
    有 2,101 人按讚

    女人都希望自己永遠優雅、美麗、自信且從容;
    但擁有「媽媽」身分後,這些似乎就變得遙不可及。

    每天忙於準備三餐、照料小孩、整理家務……
    直到夜半時分,所有人都入睡時,
    「過度努力」的你,累得連睡覺都已是一種「奢侈」。

    忙著愛家人,但卻忙到忘了愛自己──
    當你輕聲說「再累都值得」,心底卻忍不住懷疑:「真的嗎?」
    當你被稱呼「某某媽媽、某太太」,卻開始想念「過去的自己」。

    ★每天10分鐘,解除「情緒臨界點」,找回自己喜歡的樣子!

    擁有六個孩子的作者妮可‧克拉克,也曾把日子過得一團亂。她總是全心全意地為孩子付出,唯恐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然而,長期面對不如預期、突發的狀況,再怎麼有耐心的人,也難免有挫折和崩潰情緒。

    儘管深愛孩子,卻渴望再次擁有失去的自由,對於生活被洗衣、打掃和煮飯等家務及育兒瑣事占據,她逐漸感到煩心,甚至覺得痛苦……在陷入嚴重焦慮與不安後,她才意識到,「我們與自身的關係,才是最需要經營的關係」,將自己放在首位並非自私。媽媽真的不需要因為「對自己好」就有罪惡感,更不用背負完美形象的包袱。

    妮可開始留下一些時間給自己──學著傾聽「內在聲音」,釋放「情緒壓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她發現只要每天給自己「10分鐘」,就可以成為孩子們心目中「夠好」的媽媽。因為,當你懂得愛自己時,孩子就能真正學會做自己!

    取自《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

    ************************************

    各位朋友,連假早安:

    這個時候,「媽媽」這個角色又要考驗自己的身心極限了。

    我會推薦這本書的理由,不言而明。除了我對「媽媽」角色的關心,還有這本書的某個章節,如下列摘文,跟我自己的書名,相當類似。

    這本書提醒我們,要記得把時間留給自己。

    作者有六個孩子,她的提醒很有參考價值。她回歸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才抓住了生活的重心。

    接下來幾天分享這本書,希望在連假期間,給「媽媽」一些陪伴。

    祝願您,願意以善意看待自己,別老是覺得現在的自己很糟!

    ************************************

    相信不論何時,你都是「夠好」的媽媽

    【文/ 妮可・克拉克】

    「給親愛的自己:真是糟糕啊,你對自己好嚴格。你給別人的愛比給自己的多得多。你也值得被稱讚啊。」―無名氏(Anonymous)

    露易絲.賀是一位很棒的教練和老師,可以教導你如何愛自己。她開發出一個稱為「觀鏡而知己」(Mirror Work)的計畫,是相當簡單且有效的一套方法。她告訴我們,站在鏡子前面直視自己的雙眼,然後在我們說:「我愛你,並完全接受你現在的樣子。」之後,觀察一下我們看到和感覺到什麼。她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研討會和工作坊上,讓學員在鏡子前進行練習,然後讓他們回答。接著,她會回應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在情緒上以及深植於內心深處不信任自己的問題。

    有些人對鏡子裡的自己說愛你時感到十分不舒服,好像在說謊一樣;有人則覺得可憐或可怕;有些則有罪惡感或怨恨,讓內在批評家因為他們膽敢這麼說而打擊他們。露易絲領導她的學員,使他們擁有更好的自我形象和生活,而其方法十分簡單,只是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在看到鏡子時不斷地重複這句話。

    藉由不斷地重複,很快地就能從不熟悉變得熟悉,並接受這句話。

    我親自嘗試過這個技巧,而且發現它對我很有用。有好幾年我都不想看鏡子,除非在絕對無法避免、必須讓自己外表看起來尚可的情況下。我討厭我的身體,覺得自己的頭髮很可怕,而且不論跟自己或別人的眼神有所接觸時,都會覺得不舒服。在對每個我經過鏡子裡頭的我,說我喜歡你並接受你後,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經歷了真正的自我關愛和轉變。似乎我們重複的次數越多,我的潛意識就會保留住這個意念,並讓它們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想要事情變好,就需要專注在好事上,並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我們想要相信的事情。當我們聽到壞內在批評家試著掌控意念時,我們可以在它運作起來之前,半途阻止它。在學會新用語上,「重複」也是其中關鍵。

    另一位擁有幾百萬讀者的演說家、作家和教練布萊恩.崔西,做過十分類似的事情。他在《成功不難,習慣而已!》(Million Dollar Habits)書中告訴人們四處走走,然後一邊不斷重複說:「我喜歡自己。」

    ***

    相信自己已經夠好了

    另一件我們可以對鏡子做的事,就是在它們上頭用白板筆寫上「我已經夠好了」。每次我們洗手、刷牙或經過時都念一下這個句子,讓它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留下深刻印記,並幫助我們開始相信自己值得,已經夠好了。我和先生比較喜歡在鏡子上寫「我綽綽有餘」(I am more than enough),因為感覺這句子的限制比較少。瑪莉莎.皮爾曾說:「能夠最簡單和最快速獲得自尊的方法,就是自我讚美。」她還說:「每個問題背後的根源,都是因為自信或自愛出了問題。」我一直以來也都這麼認為。在今日的醫療手法中,我們通常著重在問題的症狀上,而非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上。雖然這麼做,可以在短時間內帶走我們的痛苦,但除非我們解決了問題的根源,否則痛苦和疾病仍舊會回來。

    藉由與我們內在孩子的眼神接觸,並讚美或告訴自己「我們已經夠好」或是「有人愛我們」,那麼在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就能治癒一生的傷痛與不安全感。

    阻止許多人無法這麼做的最大原因,只是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夠好。他們已經制式化地相信,自己必須努力,才能感到自己值得,並證明自己「夠好」。這不是真的。我們本質上總是夠好的。我們不需要成為晨光媽媽,或讓小孩帶著媲美Pinterest美照的點心,才覺得自己夠好;我們不必在成為最合適和最堅強的媽媽後,才能感覺自己夠好;甚至不需要經常淋浴、化妝或是拿出我們的睡衣,就夠好了。我們永遠都是夠好的,而也正好是我們孩子所需要的。然而,養育我們的文化似乎鼓勵謙虛,而且要證明我們的正確性、適合程度和專業性,難怪我們這麼多人很難覺得自己值得。我們覺得必須達到那個成績,證明我們的能力,或做任何可以贏得自己價值的事情。

    有沒有可能我只是一直在騙自己?

    在《聖經》中浪子的比喻故事,可以幫助證明我的觀點。故事中,一位富有的父親有兩個兒子。他計畫給他們都留下一份遺產,但那叛逆的小兒子不想要等到後來才拿到遺產。他想要自由自在地過他想要的生活。於是他問父親,可不可以早些給他遺產。然後這位小兒子將他的那份遺產拿走了,過上了「充滿罪惡」的生活,並將他拿到的遺產揮霍殆盡。他的父親每一天都焦急地等他的兒子迷途知返,擔心他的安全和幸福。有一天,這個兒子終於回家了。他的父親十分開心,為了他殺了一頭肥牛(奢侈品)飲宴。這個父親所做的事讓小兒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寶貴」,他沒有因為小兒子的浪費和錯誤,就把人趕走。他無條件地愛小兒子,只求他能快樂且回家。

    在神的眼中,我們大家不論何時都是寶貴的,這份寶貴並不會因為我們的罪或錯誤而改變。我們從不需要去賺取自己的價值或向祂證明我們自己。他隨時、無條件地愛我們。

    身為母親,我完全可以了解這位父親的心路歷程,而且學到越來越多神對我們、祂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感覺。如果我必須看著我的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在我覺得「錯的」事上浪費自己的天份、時間或金錢,那會讓我十分傷心,不過卻絕不會讓我對他們的價值有所懷疑。他們總是我喜愛的珍寶。我會一直愛他們、關心他們,並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

    同樣地,不論是一百元、一千元或任何幣值的錢,就算經歷過最重的打擊、風雪和折磨的鈔票,其價值仍不受改變。只是因為它們身上被寫東西、被弄髒、用錯方式或不好好地對待它們,都不會讓一百元用起來變少。它完全擁有本身的價值,不論過去曾發生什麼,或它是用來做什麼。

    你不論何時都夠好,對你的幸福而言至關重要。除了自己,你不需要為任何人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向你保證——你夠好,你有價值!你可以透過「觀鏡而知己」練習並在鏡上寫「我已夠好」,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這麼相信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10分鐘自我修復課,解除「情緒臨界點」,釋放壓力,隨時擁有光彩與自信,讓你愛小孩照顧老公,更能漂亮做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911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浪子的比喻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28 07:15:57
    有 2,107 人按讚


    女人都希望自己永遠優雅、美麗、自信且從容;
    但擁有「媽媽」身分後,這些似乎就變得遙不可及。

    每天忙於準備三餐、照料小孩、整理家務……
    直到夜半時分,所有人都入睡時,
    「過度努力」的你,累得連睡覺都已是一種「奢侈」。

    忙著愛家人,但卻忙到忘了愛自己──
    當你輕聲說「再累都值得」,心底卻忍不住懷疑:「真的嗎?」
    當你被稱呼「某某媽媽、某太太」,卻開始想念「過去的自己」。

    ★每天10分鐘,解除「情緒臨界點」,找回自己喜歡的樣子!

    擁有六個孩子的作者妮可‧克拉克,也曾把日子過得一團亂。她總是全心全意地為孩子付出,唯恐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然而,長期面對不如預期、突發的狀況,再怎麼有耐心的人,也難免有挫折和崩潰情緒。

    儘管深愛孩子,卻渴望再次擁有失去的自由,對於生活被洗衣、打掃和煮飯等家務及育兒瑣事占據,她逐漸感到煩心,甚至覺得痛苦……在陷入嚴重焦慮與不安後,她才意識到,「我們與自身的關係,才是最需要經營的關係」,將自己放在首位並非自私。媽媽真的不需要因為「對自己好」就有罪惡感,更不用背負完美形象的包袱。

    妮可開始留下一些時間給自己──學著傾聽「內在聲音」,釋放「情緒壓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她發現只要每天給自己「10分鐘」,就可以成為孩子們心目中「夠好」的媽媽。因為,當你懂得愛自己時,孩子就能真正學會做自己!

    取自《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

    ************************************

    各位朋友,連假早安:

    這個時候,「媽媽」這個角色又要考驗自己的身心極限了。

    我會推薦這本書的理由,不言而明。除了我對「媽媽」角色的關心,還有這本書的某個章節,如下列摘文,跟我自己的書名,相當類似。

    這本書提醒我們,要記得把時間留給自己。

    作者有六個孩子,她的提醒很有參考價值。她回歸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才抓住了生活的重心。

    接下來幾天分享這本書,希望在連假期間,給「媽媽」一些陪伴。

    祝願您,願意以善意看待自己,別老是覺得現在的自己很糟!

    ************************************

    相信不論何時,你都是「夠好」的媽媽

    【文/ 妮可・克拉克】

    「給親愛的自己:真是糟糕啊,你對自己好嚴格。你給別人的愛比給自己的多得多。你也值得被稱讚啊。」―無名氏(Anonymous)

    露易絲.賀是一位很棒的教練和老師,可以教導你如何愛自己。她開發出一個稱為「觀鏡而知己」(Mirror Work)的計畫,是相當簡單且有效的一套方法。她告訴我們,站在鏡子前面直視自己的雙眼,然後在我們說:「我愛你,並完全接受你現在的樣子。」之後,觀察一下我們看到和感覺到什麼。她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研討會和工作坊上,讓學員在鏡子前進行練習,然後讓他們回答。接著,她會回應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在情緒上以及深植於內心深處不信任自己的問題。

    有些人對鏡子裡的自己說愛你時感到十分不舒服,好像在說謊一樣;有人則覺得可憐或可怕;有些則有罪惡感或怨恨,讓內在批評家因為他們膽敢這麼說而打擊他們。露易絲領導她的學員,使他們擁有更好的自我形象和生活,而其方法十分簡單,只是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在看到鏡子時不斷地重複這句話。

    藉由不斷地重複,很快地就能從不熟悉變得熟悉,並接受這句話。

    我親自嘗試過這個技巧,而且發現它對我很有用。有好幾年我都不想看鏡子,除非在絕對無法避免、必須讓自己外表看起來尚可的情況下。我討厭我的身體,覺得自己的頭髮很可怕,而且不論跟自己或別人的眼神有所接觸時,都會覺得不舒服。在對每個我經過鏡子裡頭的我,說我喜歡你並接受你後,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經歷了真正的自我關愛和轉變。似乎我們重複的次數越多,我的潛意識就會保留住這個意念,並讓它們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想要事情變好,就需要專注在好事上,並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我們想要相信的事情。當我們聽到壞內在批評家試著掌控意念時,我們可以在它運作起來之前,半途阻止它。在學會新用語上,「重複」也是其中關鍵。

    另一位擁有幾百萬讀者的演說家、作家和教練布萊恩.崔西,做過十分類似的事情。他在《成功不難,習慣而已!》(Million Dollar Habits)書中告訴人們四處走走,然後一邊不斷重複說:「我喜歡自己。」

    ***

    相信自己已經夠好了

    另一件我們可以對鏡子做的事,就是在它們上頭用白板筆寫上「我已經夠好了」。每次我們洗手、刷牙或經過時都念一下這個句子,讓它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留下深刻印記,並幫助我們開始相信自己值得,已經夠好了。我和先生比較喜歡在鏡子上寫「我綽綽有餘」(I am more than enough),因為感覺這句子的限制比較少。瑪莉莎.皮爾曾說:「能夠最簡單和最快速獲得自尊的方法,就是自我讚美。」她還說:「每個問題背後的根源,都是因為自信或自愛出了問題。」我一直以來也都這麼認為。在今日的醫療手法中,我們通常著重在問題的症狀上,而非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上。雖然這麼做,可以在短時間內帶走我們的痛苦,但除非我們解決了問題的根源,否則痛苦和疾病仍舊會回來。

    藉由與我們內在孩子的眼神接觸,並讚美或告訴自己「我們已經夠好」或是「有人愛我們」,那麼在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就能治癒一生的傷痛與不安全感。

    阻止許多人無法這麼做的最大原因,只是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夠好。他們已經制式化地相信,自己必須努力,才能感到自己值得,並證明自己「夠好」。這不是真的。我們本質上總是夠好的。我們不需要成為晨光媽媽,或讓小孩帶著媲美Pinterest美照的點心,才覺得自己夠好;我們不必在成為最合適和最堅強的媽媽後,才能感覺自己夠好;甚至不需要經常淋浴、化妝或是拿出我們的睡衣,就夠好了。我們永遠都是夠好的,而也正好是我們孩子所需要的。然而,養育我們的文化似乎鼓勵謙虛,而且要證明我們的正確性、適合程度和專業性,難怪我們這麼多人很難覺得自己值得。我們覺得必須達到那個成績,證明我們的能力,或做任何可以贏得自己價值的事情。

    有沒有可能我只是一直在騙自己?

    在《聖經》中浪子的比喻故事,可以幫助證明我的觀點。故事中,一位富有的父親有兩個兒子。他計畫給他們都留下一份遺產,但那叛逆的小兒子不想要等到後來才拿到遺產。他想要自由自在地過他想要的生活。於是他問父親,可不可以早些給他遺產。然後這位小兒子將他的那份遺產拿走了,過上了「充滿罪惡」的生活,並將他拿到的遺產揮霍殆盡。他的父親每一天都焦急地等他的兒子迷途知返,擔心他的安全和幸福。有一天,這個兒子終於回家了。他的父親十分開心,為了他殺了一頭肥牛(奢侈品)飲宴。這個父親所做的事讓小兒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寶貴」,他沒有因為小兒子的浪費和錯誤,就把人趕走。他無條件地愛小兒子,只求他能快樂且回家。

    在神的眼中,我們大家不論何時都是寶貴的,這份寶貴並不會因為我們的罪或錯誤而改變。我們從不需要去賺取自己的價值或向祂證明我們自己。他隨時、無條件地愛我們。

    身為母親,我完全可以了解這位父親的心路歷程,而且學到越來越多神對我們、祂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感覺。如果我必須看著我的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在我覺得「錯的」事上浪費自己的天份、時間或金錢,那會讓我十分傷心,不過卻絕不會讓我對他們的價值有所懷疑。他們總是我喜愛的珍寶。我會一直愛他們、關心他們,並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

    同樣地,不論是一百元、一千元或任何幣值的錢,就算經歷過最重的打擊、風雪和折磨的鈔票,其價值仍不受改變。只是因為它們身上被寫東西、被弄髒、用錯方式或不好好地對待它們,都不會讓一百元用起來變少。它完全擁有本身的價值,不論過去曾發生什麼,或它是用來做什麼。

    你不論何時都夠好,對你的幸福而言至關重要。除了自己,你不需要為任何人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向你保證——你夠好,你有價值!你可以透過「觀鏡而知己」練習並在鏡上寫「我已夠好」,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這麼相信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10分鐘自我修復課,解除「情緒臨界點」,釋放壓力,隨時擁有光彩與自信,讓你愛小孩照顧老公,更能漂亮做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911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