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懂歷史
國家,從來不是為了被仰望,而是努力和你站在一起。——中華文化總會
.
國旗為何物?為何大家紛紛為了它而吵架?
.
你對這則專題分享感興趣嗎?
喜歡就愛心 + 收藏
再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_____
🏳🌈國旗怎麼了?!
為紀念111 選舉結束一個禮拜
加上有小啡敲碗
今天 F 編將...
#一杯咖啡懂歷史
國家,從來不是為了被仰望,而是努力和你站在一起。——中華文化總會
.
國旗為何物?為何大家紛紛為了它而吵架?
.
你對這則專題分享感興趣嗎?
喜歡就愛心 + 收藏
再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_____
🏳🌈國旗怎麼了?!
為紀念111 選舉結束一個禮拜
加上有小啡敲碗
今天 F 編將跟大家一起來聊聊
#國旗 到底是個甚麼樣的概念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強調國旗?
有的人極度抗拒在選舉期間用國旗?
.
又,對小啡們而言,國旗意味著什麼呢? ---
首先來點背景小知識
.
💬右派左派 你分得清楚嗎?
簡單以政治面來說
右派:較為傳統保守
左派:較能接受時代進步而有所改變
.
💬國家在國內需要被強調嗎?!
很多保守派都強調 #國家 概念
不外乎是:主權不容侵犯、國家意識等等
將國家形塑成一個完美的存在
需要被崇仰、被呵護、被神化
在21世紀原已逐漸沒落的國族主義
近期在各個國家、民族中又再度興起
---------------
為什麼說是興起?
先將畫面調轉到法國吧!
.
💬法國極右派代表:瑪莉勒龐
在 2017 年法國總統大選與馬克宏決戰
瑪莉勒龐雖輸了比數
卻仍被眾多媒體高度關注
為什麼?
.
由於法國從第五共和時期開始
當選人的立場都是中庸立場
這是第一次有極右派候選人進入決選
還得到 1 千多萬票
昭告著極右派的崛起與復甦
而箇中原因 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
.
💬勒龐提倡
提倡愛國主義經濟
也說出為法國國家認同而戰
主張以法國國旗取代所有歐盟國旗
核心理念滿滿的發大財
法蘭西共和國 萬歲 萬歲 萬萬歲
經常以國旗為素材佈置競選會場
大大違背了法國人一直忌諱插國旗的行徑
說到這裡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一個既視感強烈?
-----------
你知道嗎?
這是因為很多右派人士喜歡把假國旗之名
行____之實喔(空格自行帶入)
.
🏳🌈歐美趨勢
由於脫歐變成拖歐
對歐盟體制抱持抗拒心理的民眾日漸增加
再加上加泰隆尼亞獨立議題等等
歐洲內部的紛擾不斷
讓保守勢力再度趨於強勢
.
也就不難發現
保守派/右派 會以各種經濟、種族問題
以「我愛國家」的名義來質問左派或中間派政府
藉此彰顯自己的合理性
此風不可長 但是全球遍地都開花
.
於是我們看見了
巴西總統、印度總理、中國維尼
美國川普、歐洲川普、韓總雞
義大利政府、西班牙政府以及瑪莉勒龐
大概都是差不多模式的排列組合
·
不僅是草根藍領族對生活夢魘做出的反抗
更是對全球化的巨大反撲
各種保護主義、回歸國家等訴求興起
是 21 世紀這個多變的時代
人民在一片混沌之中
渴望著堅定而固有的方向與安全感的訴求
.
藉由被揮動的國旗
告示著眾人舒適圈所在
這裡非我族類非請勿入
---------
然而其實、其實阿!
國旗只是來到了一個
被一再轉譯成不同訴求的 #媒介
舉我們最熟悉的例子
.
🇹🇼中華民國國旗
.
2019 年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
發起的插中華民國國旗運動
就是一種鮮明的反抗意識
一種歷史上的反抗
(此處的概念源自卡繆《反抗者》,補充內容看留言)
反抗中國的強權蠻橫
反抗自身身為人
卻在中國體制下
彷彿為次等者的身份
.
而台灣本土
常常在世界各大場合無法使用國旗
比如奧運只能拿會旗
這裡的國旗意味著什麼?
大概是一種簡單卻珍貴的國家認同
.
不過在台灣本土 揮動國旗
就常常挑起不同族群的敏感神經
原因在於台灣複雜的歷史
被誰殖民、被誰洗腦、被誰生活
全部都難以被單一視角所界定
.
也因此所謂的「愛國主義」的概念
在臺灣 還不是很明確
因為大家對於自身所認同的國家
都不是那麼確定
因此所謂的愛國
是愛 #臺灣 、愛 #中華民國 還是愛 #中國 ?
許多值得我們討論的空間
還需要全民更成熟的民主思想
以及討論接受度 才能夠被大家所看見
_____
為何近年全世界愛國主義
及殖民主義又興起?
是什麼契機促成這樣的情況?
各國有哪些事件跟這些議題有關呢?
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吧!
這次的專題就到此辣
我們下次見囉~
.
.
.
#啡聞1cc #國際 #新聞 #社會 #政治 #法文 #法國 #France #國旗 #卡謬 #反抗者 #社會 #愛國主義 #地理 #地理政治學 #全球議題 #右派 #Socialissue #LesCsNews #公民 #歷史 #history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匯率新台幣:歐元1: 32.75,已經快逼近十年最低(32.19),且因為今年歐洲暖冬天氣不冷,聽說不僅巴黎沒下雪,連一向印象冰天雪地的柏林一場雪也沒有,真是怪哉😳,如今巴黎的櫻花已蠢蠢欲動,再兩週即將怒放,現在陸團凍結進不來,過去百貨公司給您臉色看的櫃哥櫃姐都變得好有禮貌親切耐性了(踢飛,是誰無禮過了?🤪),進門來的人人都是VIP,買包便宜又易如反掌,不過這對生活在這邊賺歐洲錢的人真的很沒勁呀!~Orz。
既然說起匯率,也來政經民生問題ㄧ下好了,今天2/20日,是法國工會號召全國大罷工的日子(肇因於法國國民議會上週開始審議退休制改革法案),可是巴黎地鐵照常,RER線只有B、D線會稍受影響,郊區火車只有K、H兩線減班😂,下午在左岸蒙巴納斯至義大利廣場間有遊行活動,但估計人數不會太多,迴響也沒有之前那樣盛大了。
馬克宏政府三年前上台短暫蜜月期後,大刀闊斧破舊立新,引發反對退休制改革的法國工會和社會人士上街遊行、癱瘓交通,如今罷工潮跟黃背心ㄧ樣,聲勢已成強弩之末,社會秩序逐漸恢復正常,法國失業率也降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風暴以來的最低點(8.1%)。
在社經有點回穩後,法國馬政府為整治內政提前防恐,這兩天再將觸角伸向社會底層,下鄉到法國東北阿爾薩斯重工業治安不佳區域探訪,為避免直接觸及特定族群宗教禁忌問題,並將名稱定為「社會分離主義 (Séparatisme)份子」,針對有違法國風土民情的習慣開刀。
為回應黃背心的訴求,活絡僵化已趨近停滯的社會階級流動改革教育,馬克宏也把腦筋動到自己的母校,準備將菁英搖籃~「國家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縮寫:ENA)」重組廢校?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法國馬總統接下來要怎麼搞了。
PS:國家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縮寫:ENA)創立於1945年戴高樂政府時期,每年只招收百多人,主旨為訓練高級文官或者行政法院法官用,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歷史上,曾經有3位總統、7位總理以及眾多部長畢業於此學校。(PS: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匯率新台幣:歐元1: 32.75,已經快逼近十年最低(32.19),且因為今年歐洲暖冬天氣不冷,聽說不僅巴黎沒下雪,連一向印象冰天雪地的柏林一場雪也沒有,真是怪哉😳,如今巴黎的櫻花已蠢蠢欲動,再兩週即將怒放,現在陸團凍結進不來,過去百貨公司給您臉色看的櫃哥櫃姐都變得好有禮貌親切耐性了(踢飛,是誰無禮過了?🤪),進門來的人人都是VIP,買包便宜又易如反掌,不過這對生活在這邊賺歐洲錢的人真的很沒勁呀!~Orz。
既然說起匯率,也來政經民生問題ㄧ下好了,今天2/20日,是法國工會號召全國大罷工的日子(肇因於法國國民議會上週開始審議退休制改革法案),可是巴黎地鐵照常,RER線只有B、D線會稍受影響,郊區火車只有K、H兩線減班😂,下午在左岸蒙巴納斯至義大利廣場間有遊行活動,但估計人數不會太多,迴響也沒有之前那樣盛大了。
馬克宏政府三年前上台短暫蜜月期後,大刀闊斧破舊立新,引發反對退休制改革的法國工會和社會人士上街遊行、癱瘓交通,如今罷工潮跟黃背心ㄧ樣,聲勢已成強弩之末,社會秩序逐漸恢復正常,法國失業率也降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風暴以來的最低點(8.1%)。
在社經有點回穩後,法國馬政府為整治內政提前防恐,這兩天再將觸角伸向社會底層,下鄉到法國東北阿爾薩斯重工業治安不佳區域探訪,為避免直接觸及特定族群宗教禁忌問題,並將名稱定為「社會分離主義 (Séparatisme)份子」,針對有違法國風土民情的習慣開刀。
為回應黃背心的訴求,活絡僵化已趨近停滯的社會階級流動改革教育,馬克宏也把腦筋動到自己的母校,準備將菁英搖籃~「國家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縮寫:ENA)」重組廢校?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法國馬總統接下來要怎麼搞了。
PS:國家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縮寫:ENA)創立於1945年戴高樂政府時期,每年只招收百多人,主旨為訓練高級文官或者行政法院法官用,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歷史上,曾經有3位總統、7位總理以及眾多部長畢業於此學校。(PS: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以花一點點時間看完,很值得!
民主也可以滅國,你知道嗎?
1124差不多落幕了,看到這次的選舉結果,自己不禁也開始懷疑台灣這國家究竟是民智未開,還是咱們華人的民族性根本不可能實施民主制度。
我本身很少在文章中直接討論政治人物,即使點到也從不指名道姓。敝人平時會翻翻網民對我自己的評論,好笑的是右派批我為左派,而左派又批我為右派。我能理解為何我的政治立場會讓不少人滿頭霧水,那是因為我的立場算是溫和派(moderate),嚴格來說也只是中間偏左(centrist-left)。以政治立場而言,台灣兩大黨都算右派。而台灣的小黨幾乎都是極左或是極右,因此對於個別政黨我自己說真的並沒有很明顯的偏好。
自己平時寫文批判時政,多出自於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並非無條件反對某一政府或政黨的政治平台。
言歸正傳,這次選舉或許在某些人眼裡看來是稀鬆平常的整黨輪替,但是這種無常的輪替,尤其這次許多鐵票倉翻轉、流向政治立場相當特異的候選人(尤其對主權議題不屑的候選人),顯示台灣的選舉幾乎完全沒有抵禦外力干擾的事實。
而最恐怖的是台灣的選舉缺乏核心價值的一面。此並非杞人憂天,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那就是民主不但可以殺人,還可以滅國。而死在民主手下的民主國家,遠比成功存活下來的多上許多。
話一出,身邊馬上有人問我台灣這次的情況跟美國的川普或是英國的脫歐公投有甚麼不一樣?
呃,何止不同,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美國和英國的情況只能說是跌破眼鏡,而說穿了,只是跌破「左派」的眼鏡而已。事實上,川普的支持者族群,從美國建國以來就一直存在。美國自早就有反聯邦之爭,而有史以來美國國內一直都有強大的孤立主義的聲音(不然怎麼會在一戰、二戰時表態為中立國?)。川普當選,只是小幅度的政治版圖修正,並非甚麼驚天動地的打洗牌。這點從川普的總得票率輸希拉蕊2%多就可以看出。
而英國人(正確來說是不列顛人)百年以來對於歐陸各國的影響一直都有很深的疑心病。英格蘭王國早在16世紀就因為政治紛爭而從天主教教廷分裂出自己的英格蘭教廷。法國大革命前,英國是藏匿法國革命份子的主要根據地。而在十九世紀,英國人(以及美國人)又認為歐陸流行的民法系太過於僵硬,而提倡提升普通法(判例法)的地位,因此形成了有別於歐陸的英美法系(海洋法系)。而到了歐盟形成後,英國雖參與歐盟卻不願意加入歐元區,讓歐元央行干預其內政。
事實上,英國脫歐的得票率也僅52%而已,並非大家想的那樣排山倒海。
反觀這次在台灣,新北、高雄市長選舉,都是有實際政績的候選人和政黨在此兵敗如山倒;而台北市一位行政效率良好的市長,選戰竟然會打得如此辛苦。這次崛起的對手,幾乎都沒有施政經驗也沒有可行的政見。完全無法想像兩年前,蔡英文以56%的得票率(高於朱立倫將近兩成五)拿下總統大位,同時民進黨也第一次拿下國會多數,才執政不到兩年、而且沒有甚麼滔天巨浪的情況下,政治板塊竟然會有莫名其妙的巨動?
顯示台灣人對於選舉的激情下,是沒有甚麼真正穩地的價值訴求的,隨時隨地都可以被輕易操作,甚至做出明顯傷害自己國家主權的行為。
而台灣現在的政治情況,讓我想到了法國。
我說的法國,是五個法國,因為現在的法國正確的歷史定位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創立於1958年,至今僅有60年歷史。而第五共和國的創立是因為法蘭西第四共和的「反殖民運動」創造了許多的憲政矛盾(一個原因是因為殖民地的選民票不等值),因此最後前總統戴高樂出面將法國憲法打掉重練,終結了法國第四共和國。而第四共和國創立於1946年,至今也不過72年。
你或許會問,那法國大革命之後的前三個共和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法國民主史駭人聽聞的地方。
法國大革命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而革命運動中的功臣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之後卻在國內政治動盪時發動霧月政變,隨後以第一督政的名義獨裁,隨後稱帝,終結了法蘭西第一共和。而拿破崙的第一法蘭西帝國在多年征戰後終於瓦解。隨後法國陷入15年的動亂,而此時保皇派崛起,法國大革命前的波本王朝復辟,1830年第二次法國大革命又擁護了奧良王朝登基,一直到1848年的二月革命,才又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發生了甚麼事?
好死不死的,人民因緬懷拿破崙時期的榮耀,竟選出了拿破崙三世(拿破崙的姪子)當總統。而狗改不了吃屎,四年後,拿破崙三世奪權稱帝,建立了第二法蘭西帝國,至此,法蘭西人第二次的民主夢,又死在一位利慾薰心的獨裁者手裡。
第二法蘭西帝國國祚僅十八年,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後崩潰,法蘭西人終於建立了第三民主共和國。而這次還不錯,度過一戰,一直到碰上了納粹德國才淪陷,分裂成為與納粹友好的維琪法國,和戴高樂的流亡政府。隨後二戰落幕,流亡法國政府與盟軍收復維琪法國,才創立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這一系列事件告訴台灣人甚麼?
法國人的民主國家,第一次亡國是因為野心勃勃革命同伴捅了自己一刀;第二次亡國,是因為傻呼呼地將票投給了過去獨裁者家人,而又被自己人害死;第三次亡國,是因為遭遇強大外敵。人家是折騰了兩百多年,做了三次亡國奴,但是卻一直堅持民主自由的核心價值,才建立了今天的法國!而不堅持核心價值,民主隨時都有可能滅國!
另外的案例,就是納粹德國的前身威瑪共和國,其總統為了打壓共產黨而擁護了法西斯主義的希特勒,最後民主自由就在希特勒的權力擴張下被消滅了。
要了解民主的起落,除法國的革命史以外,更有閱讀價值的就是美國的民主史。比法國第一共和早十六年建國的美國,說起來比法蘭西人幸運很多,建國後240年雖然政治動盪不斷,但是卻還不至於玩死自己。
而美國較法國幸運的一點,就是美國沒有拿破崙,領導其美國革命軍的總司令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選上美國第一與第二任總統後,期滿便回鄉養老。這種情操,在世界上的革命軍人中,是非常少見的。
美國建國初期為邦聯,並沒有強力的聯邦政府來統籌一個國家,一直到9年後才制定美國憲法,成立了美國聯邦。當時的美國國力非常弱,大英帝國雖然放棄了美國的主權,但是卻三不五時在海上抓美國人去英帝國充軍,同時也暗中資助美州原住民起義反抗美國聯邦。
對於英帝國(當時與法帝國為歐陸兩大強權)的欺侮,美國人一直敢怒不敢言。直到十九世紀初,英帝國以圍堵拿破崙政權為名在大西洋建立封鎖線,阻斷了美洲與歐陸的貿易。此舉對美國經濟造成了重大的衝擊,至此,美國終於在1812年對英帝國宣戰,並且對英國的加拿大殖民地發動攻擊。而英帝國自然派軍對美國本土進行攻擊,出兵佔領美國首都和紐澳良市,並且焚毀了原本的白宮。
此戰爭史稱「第二次美國大革命」,英美打了將近三年卻沒有明顯勝負,最後終於簽屬根特條約(Treaty of Ghent),雙方決議自對方領地撤軍,回歸戰前的國界。
對於台灣的啟示?
大家以為台灣20幾年的民主「很年輕」,但事實上,美國向英帝國宣戰時,美國才成立不過36年,美國憲法才制定了不過25年。這三十多年來,美國還不是像台灣一樣是富裕的已開發國家,而是個被歐陸列強與其殖民地環伺、國內許多地方還是無政府狀態的水深火熱之中,每天外優內患不斷。
英國作為美國的殖民宗主國,十九世紀時一直野心勃勃地想要促使美國崩潰。1812戰爭前,英國就不斷資助美洲原住民去對美國發動游擊戰,戰爭時期,更擁護Tecumseh原住民邦聯獨立建國。美國國內的聯邦黨(Federalist Party)原本就有反戰立場。不用說,在戰前英國也已動用其武力對美國進行貿易封鎖,斷其經濟命脈。一直到戰後,美國內戰開打,英國還資助南軍去跟北軍對抗。
跟台灣相比,當時美國面對的英帝國比台灣的政治情況惡劣地多,但是最後美國民主必須要選擇是否要群起對抗,還是受一世界強權的擺佈。而回顧歷史,當時美國民意確實群起反抗,也因此承受了沉重的流血代價。但是,也因為對英帝國的頑抗,1812年戰爭隨後的十年,在美國史上稱為「好感時代」(The Era of Good Feelings),因為抵禦英帝國外侮的作用,使得美國國內享受了的政治和諧和空前的凝聚力,直到1824年傑克森(Andrew Jackson)總統當選為止。
講句實在話,若當初美國人像台灣人一樣搖擺不定、成天內鬥,1812年早就被英帝國收復了,也不會有今天的美國。
不管是法國還是美國,我們看到的是為民主奮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數個世代的百年大計。國內永遠都會有不同的聲音,但是民主要能夠永續維持,多數民意必須要有強烈的核心價值,才能夠在動盪、戰亂中生存,甚至亡國灰燼中浴火重生。
台灣現在的政治現狀不是可笑而已,而是已國難當頭。
若兩年前大家才在慶賀台灣有機會邁向正常化、開始推動體制改革,結果不到一年多,民間竟然可以把票又投給過去的既有利益者,儼然法國第二共和的翻版。
法國第二共和的拿破崙三世表面上還表態支持左派革命,但是台灣這次勝選的候選人,其政黨高層曾多次表態支持中國統一台灣、否認台灣主權獨立,更有人曾多次用族群歧視的言語譏諷、侮辱台灣本省人和原住民。
新政府事情都還沒開始做,人民竟然已經忘了當初的不公義?
以台灣現在的政治透明度與清廉度而言,只要控制地區,兩年後靠綁樁、賄選,控制中央是指日可待。
這次選舉告訴我們,不要說忍受百年的國難去擁護民主,我們台灣人現在連支持兩年、四年、八年的素養毅力都沒有。如果連當「國家主權」和「人人平等」這最根本的民主國家基石都可以兒戲,可以在稍微一點政治操作下就完全翻盤,這國家已經注定不可能會有政治上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