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法國左右共治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法國左右共治出現的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法國左右共治出現的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法國左右共治出現的原因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杰宇的法文邂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意思的杰論|餐桌上的禁忌話題🙊: 讓優雅的法國人皺起眉頭的「工時爭議」🇫🇷】​ ​ ​ 朋友們,如果在咖啡店和朋友聊天,哪些議題,是你會比較避免討論的呢?🤔​ ​ ​ ​ 我有觀察到,在台灣,兩岸議題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如果是跟不熟的朋友聊天,大家可能不太會輕易提起這個話題。​ ​ ​ ​ 我...

  • 法國左右共治出現的原因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29 18:24:58
    有 978 人按讚

    【有意思的杰論|餐桌上的禁忌話題🙊: 讓優雅的法國人皺起眉頭的「工時爭議」🇫🇷】​


    朋友們,如果在咖啡店和朋友聊天,哪些議題,是你會比較避免討論的呢?🤔​



    我有觀察到,在台灣,兩岸議題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如果是跟不熟的朋友聊天,大家可能不太會輕易提起這個話題。​



    我覺得這是因為,兩岸議題,把一個社會切成兩個完全相對的陣營,這是一個讓台灣人傷感情的話題,可能上一秒還在輕聲細語、愉悅的交談,下一秒馬上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大吵。不過這種情景,似乎只會發生在討論兩岸議題的時候,台灣人討論其他議題的時候,似乎比較理性溫和。​



    比較起來,對於法國人來說,他們無法冷靜討論的社會議題,就是「工時爭議」。我在瑞士法語區長大,家裡都會看法國媒體,對於法國的事實與政治一點都不陌生。不過,有時候會覺得很好奇。我們平常在瑞士關心的議題,跟法國媒體上電視吵架的政治人物、名嘴,怎麼差這麼多呢?​



    我們家比較特別,因為我的繼父是法國人,他來瑞士之前在法國一段時候有加入政黨,想要從政,所以我們家還蠻關注法國的,天天會聊到法國政治問題。​



    我上國中的時候,週三下午學校沒有課,可以回家吃飯,會邊吃飯邊看電視。週三法國 France 3 會直播「問政府問題」« les questions au gouvernment »(直播法國的國會質詢法國政府,他們的口才都很好,很有戲劇性,非常精彩)我記得他們吵得很兇的一個議題,就是工時 !​



    11、12歲的我,問我的法國爸爸:「那些人為什麼要那麼生氣?」我爸就回我一句:「法國人是一個很特別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認為只要工作少國家就會好的民族!」(我爸講話很法式,都講反話,很酸很諷刺)​



    他說完這一句就生氣了,把電視關掉。我那一刻就隱約發現,法國人對於「工時」是相當敏感的。​



    朋友們,你可以先猜一下,法國一週法定工時是多少個小時呢?在1998年及2002年,法國政府分階段推出勞動改革「降低工時法案」« Les lois Aubry de réduction du temps du travail »,將法定工時從每週39小時,降到每週35小時,並從2002年陸續開始實施。​



    當時的總統是席哈克(Jacques Chirac),但法國政府「左右共治」,法國國會多數黨不是右派共和黨,而是左派社會黨,所以這其實是左派總理喬斯班(Lionel Joseplin)推出的法律。​



    這個制度被稱為「35小時」 « les 35 heures »,至今已經實施20年了,但是,這20年來,爭議從來沒有停止!加長工時或縮減工時,這兩件事的背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且他們都用不同的數據來討論自己的立場。不用說普通的法國人,就連法國的學者、專家,碰到這個議題也往往會愈吵愈大聲 😓​



    👉🏽這二十年來讓法國社會兩極化的議題,使馬克宏飽受批評​


    今年6月14日,法國總統馬克宏,針對法國「解封」發表談話,表示將會用五千億歐元(相當於台幣16.6兆)來刺激經濟。媒體質問他:「國債都累積這麼多了,這次的錢要從哪裡出?」馬克宏首先回答:「絕對不會提高稅率」(因為法國的稅率在全世界數一數二高,甚至已經超過瑞典跟丹麥了![註1]),接著他說:「人們將必須要工作更多、生產更多」« travailler et produire davantage »。​



    這句話似乎是指:法國人要花更多時間工作。​



    這觸動了法國人心中那條不能被跨越的線 ——工時問題!​



    於是,法國媒體跟政治人物開始批評,認為馬克宏之前為了拉攏左右派的選民,好像沒有明確的政治意識形態,現在看來根本是個右派!6月16號法國左派媒體「解放報」« Libération » 還用一張馬克宏的合成照片作為封面,把他的臉跟前總統薩科奇(Nicolas Sarkozy)的臉合在一起。​



    這是為了嘲諷馬克宏充滿爭議的發言,因為薩科奇競選法國總統時,他的競選口號是:「為了賺更多錢,人民要工作更多」 « travailler plus pour gagner plus »,而現在馬克宏似乎有意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人民的工時,所以才被影射跟薩科奇是同樣的人。​



    在一陣混亂的討論中,也有政府官員出來澄清,說總統指的是:「法國要有更多工作機會,以減少失業率」,這個說法並沒有讓那些左派媒體安靜下來,媒體進一步譴責馬克宏,有意放寬對於工作條件的限制 ​ « libéraliser le marché du travail »。​



    👉🏽「工作像一塊大餅,工時愈短失業率愈低」?​


    其實,法國從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開始,逐漸面臨到嚴重的失業問題。這30年來法國的平均失業率高達9%,從1983年以來從未低於7%[註2]。​



    法國一直面臨嚴重的「結構性失業」« le chômage structurel »,所以政府就想出了幾個辦法出來。其中一個是前面提到的「35小時」法定工時,再加上「加班費」的強制規定:如果一週上班超出35小時,就算加班,加班8小時以內,雇主要多付25%的加班費,如果超過8小時,這筆加班費會高達50%。這項規定適用於大部分行業,不過有某些行業屬於例外,可以自己調整加班費、工時。​



    當時法國國會左派多數議員 « la majorité » 認為:這樣的法律會鼓勵雇主多聘僱一些員工。他們把工作想成是一塊大餅,只要把工時縮短、把加班費提高,企業就會需要更多人手來工作,因而製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當時用這樣的方式解釋,多數法國人也買單。​



    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個做法無助於解決失業率的問題。​



    反對這項政策的人說,法國政府當時的做法,是針對現有的工作機會去做「分配」,而不是「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反對者認為,工作並不是一塊大餅!用「分配」工作的做法,不符合市場機制,也無法解決失業率的問題。​



    反對者認為:如果工時減少,勞工薪水就會跟著減少➡️消費者拿到的薪水變少,就會減少開銷➡️消費力減少,企業的利潤也減少➡️企業開始縮減開銷,裁減員工➡️有人失業➡️消費力減少➡️更多人失業...​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35小時」是一個惡性循環,只會讓失業問題惡化,並拖垮法國經濟!​



    👉🏽戴上放大鏡來看看,「35小時」到底是蜜糖還是毒藥?​


    事實上,很多法國人支持「35小時」,即使它在經濟上的效益有爭議,不過法國人的工時因此減少了17%[註3],能夠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這項法律在這方面有顯著的成果。2019年有個調查顯示,多數法國人「反對」 Macron 去年提過的「工作更多」« travailler plus » [註4],這表示多數的法國勞工,對「工時短」這件事很滿意。​



    除了法國老百姓之外,左派的人也很支持「35小時」,如同上面所提到的,他們深信「縮短工時,可以帶來工作機會」。從數字上來看,「35小時」的效果卻不如預期。​



    原本,法國政府預期,「35小時」的法定工時,可以在3年內帶來70萬份工作機會,但最終的統計數字只有35萬[註5]。2000年到2003年這段期間,全球的景氣原本就很好,所以35萬份新工作機會,其實不算多,所以有人懷疑,工作機會的增加根本不是「35小時」的功勞。​



    也有人認為,法國的勞動法改革,導致企業很難賺錢,許多雇主看到德國不斷放寬勞工規範,就把工廠外移到隔壁國家去了[註5]!法國本土產業,也因為人才不足,而長期面臨「缺乏競爭力」的嚴重問題。​



    講完經濟表現,再來看看勞工的工作狀況。​



    法國人的工時真的只有「35小時」嗎?根據統計,法國人加班是常態,平均工時長達39小時[註5]!這代表,老闆不會因為這項規定,而去多找幾個人來上班,反而願意讓員工加班,支付他們政府規定的加班費!這個現象部分也是上一段提到的「人才短缺」、「缺乏競爭力」的問題造成的。​



    也就是因為實際工時不符合35小時的規定,支持「35小時」的人認為,這個法律沒有確實落實,必須祭出更嚴格的法律(減少法律漏洞、提升加班費、再次減少工時)。​



    甚至,2007年前總統薩科奇開始「鼓勵加班」,取消原本規定的加班費所得稅和社會分攤金,導致「35小時」法定工時似乎完全沒有達到原本預期的目標,法國失業率仍然很高。​



    法文有一個單字 :« détricoter une loi »(把一個訂好的法律「拆掉」),意思是,讓法律有愈來愈多的漏洞,而且漏洞愈來愈大,導致該法律失去效果。這個做法經常是因為民意,政府不想要把法律撤回,所以只能用 « détricoter » 的方式。支持法定工時35小時的人,認為右派政黨再執政的話,就會想要放寬35小時的限制 « détricoter les 35 heures »。所以這一次 Macron 說要工作更多 « travailler davantage » 讓他們火大了。​



    1998年的「35小時」是個大失敗,這點大家都認同。不過左右派的人對於背後的原因,有不同的想法。右派認為這條法律減緩了整體經濟的發展;左派認為,這個法律後來出現太多漏洞,有心者可以用不同方法規避,因此失去了法律原本的意義,也無法起作用。所以工時議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既然支持者跟反對者都沒有很滿意現狀,為什麼沒有人實際出來,改掉這個政策呢?大家猜得到為什麼嗎?​



    每次只要有人主張要增加法定工時,法國人就動員大罷工,想辦法阻止政府!​



    政府顧忌民意,所以就不太敢提。​



    👉🏽工作太多,人生就是黑白的?這個心態造成了工時改革的困難?​


    最後,法國人對「工時」為什麼這麼敏感呢?​



    第一個原因是,法國人認為「低工時」是他們既有的權利,這項權利是他們長期抗爭換來的,是人民的爭取的「社會福利權益」 « les acquis sociaux »,所以政府不能動「35小時」法定工時的規定,這已經成為法國人的象徵了。因此一遇到工時的討論,有些人就不分青紅皂白的開始吵架、開始罷工(比方說,馬克宏2016年起草工作法 « la loi travail El Khomri » 之後,法國社會出現謠傳,以為政府要廢除「35小時」的規定,這個傳聞就引起了許多大罷工[註6])。​



    但大家應該看得出來,「35小時」的工時規定,主要是來自1998年的改革,目的在於解決失業率的問題,而不完全屬於人民抗爭的結果。所以還有第二個原因:法國人民對「工作」的觀感。​



    推行「35小時」改革的過程中,法國政府曾經向人民保證:「工作得少,生活品質就會好,失業的人也會變少。」以我個人來說,我會擔心這樣的思考方式,長期下來,有可能造成法國人對「工作」這個字浮現一些負面的看法。​



    朋友們喜歡自己的工作嗎?對於自己目前的工時滿意嗎?現在看著這篇文章的你,這禮拜需不需要加班呢?​



    歡迎在下方分享台灣的工作環境或是工時規定,讓我們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
    6月16日解放報 « Libération » 封面圖片​
    TRAVAILLER PLUS (要工作更多)​
    MACRON DECONFINE SARKOZY(馬克宏的「薩科奇魂」出現了)​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杰論​
    #工時爭議​
    #勞工權益​



    參考資料:​
    註1:​https://www.bfmtv.com/economie/impots-et-taxes-la-france-toujours-championne-d-europe-de-la-fiscalite_AN-201910300047.html​

    註2:www.lefigaro.fr › Scan Eco › Eco-graphie​

    註3:​https://www.lefigaro.fr/conjoncture/35-heures-les-reponses-aux-dix-questions-que-se-posent-les-francais-20200130​

    註4:​https://www.20minutes.fr/politique/2501439-20190421-sondage-plus-moitie-francais-opposes-fait-travailler-plus​

    註5:https://sfrpresse.sfr.fr/article/669cdff9-d95a-4b3c-967e-f3b868545d90​

    註6:https://www.capital.fr/economie-politique/reforme-du-travail-ou-en-est-on-de-la-tres-controversee-loi-el-khomri-1111556

  • 法國左右共治出現的原因 在 JUBY CHI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3-01 13:08:00
    有 3 人按讚


    要花幾個世代 台灣才會有如此的浪漫/写の

    《文茜的世界周報》

    【今年情人節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婚外女友 將密特朗寫給她的1,218封情書集結出版 讓人們發現密特朗除對文學的熱愛外 更有法國人不可或缺對愛情追求的靈魂 這段愛情的開始密特朗已婚46歲 而他的女友才19歲 這是一段屬於法國人 才可能被容許的愛情】

    這一輩子,你收到過多少封情書,如果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會有這些纏綿動人的情書嗎,那一年夏天,她十九歲,他,四十六歲,已婚。

    「他試著引起她注意,他一步一步地非常小心,」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密特朗和她的父親是朋友,他們幾乎是鄰居,兩人一起打高爾夫球,1962年10月19日他寄了一本書給她,這是第一封信,接下來的33年,他一共為她寫了一千兩百一十八封信,他是法國的已故總統密特朗。

    「密特朗是第五共和第一位社會黨總統,1981年當選,連續兩個7年的任期,留下了歷史性的政績,例如廢除死刑,和一系列經典的文化政策,」專題片段。

    尤其執政時歷經了法國前所未有的左右「共治」,被視為法國第五共和的「君主」,在法國現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La Vilette科學博物館(巴黎東北角),La Defense 的現代凱旋門(巴黎金融區),巴士底歌劇院,和令所有人都歎為觀止的羅浮宮金字塔,」專題片段。

    他對文學的熱愛讓他遺憾沒有成為一位真正的文學作家。

    「和所有大型工程中最精彩的,密特朗國家圖書館,曾經引起許多爭議,財務嚴重超支,1995年在他臨終前幾個月1995終於落成開幕,像是他最後的一場演說,四本頂天立地站著,打開的大書,」專題片段。

    沒想到在他過世之後,法國人才發現真正的密特朗,不是一本打開的書,她第一次出現在鏡頭前,是在他1996年一月的葬禮上,她戴著黑紗,身旁是一個清秀的黑衣女孩。

    「這是不可思議的一幕,法國人震驚地在這一刻發現密特朗有兩個家庭,官方的總統夫人和兩位兒子,另一位從來沒有公開露過臉的未亡人和他的私生女,」專題片段。

    她們母女就這樣安靜無聲,卻又驚天動地的成為葬禮的焦點。

    「瑪劄琳是Francois的女兒,是我兒子的妹妹,就是這樣,」前法國總統夫人丹妮爾密特朗。

    葬禮後她再度從媒體上消失,黑紗是唯一的一張公開照片,灰飛煙滅,無聲無息的20年之後,2016年10月,她再次在法國的政壇和文壇投下一顆炸點。

    「您覺得為什麼她忽然決定要出版這些信,有好幾個原因,首先今年(2016)是密特朗百年誕辰紀念,她擔心她過世之後 這些信可能會流散四處,二十年前葬禮上那位楚楚可憐的神秘女人,是這一千兩百多封信的收信人,」記者Anne Sophie Lapix vs.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出版這些信讓這個唯美的愛情故事得以解密曝光,密特朗一直很遺憾必須要隱藏這段感情,他說了好多次,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是這段長達33年的感情,從開始到最後都同樣濃烈,但是他從來沒有考慮要離開他的妻子丹妮爾,那完全是另外一個時代 ,對於一個政治人物是不可能的,」記者Anne Sophie Lapix vs.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特別是密特朗的元配丹妮爾,在政壇也相當活躍,是和密特朗一起打下江山的革命伴侶,他不可能離婚。

    「我指的是他過世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可以想像這中間需要許多許多的愛,是的,這需要許多的愛,要一起生活50年,60年,的確需要許多的愛,密特朗曾說他相信精神的力量,您記得嗎,我也相信 因為Francois以前沒有離開我,他從來沒有離開我,」記者Patrick Simonin vs.前法國總統夫人丹妮爾密特朗。

    密特朗是個令人捉不透的政治人物,他公開的名言「我是最忠實的 不忠的丈夫」,當時被解讀因為從政剝奪了他的家庭生活,沒有人能夠想像他居然有著雙重家庭。

    「不要忘了他們來自類似的社會環境,非常保守嚴格的傳統家庭,又是天主教,這肯定是非常困難的 ,尤其是對她而言,特別是那個時代,」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信裡的密特朗完全不是那個,權謀深算的政壇高手,因為安才是牽著密特朗鼻子走的女王,1965年,他和戴高樂一起角逐總統大位,卻在在信裏對自己密集的情書表示抱歉,「抱歉我的信佔去妳太多時間」,一個完全為安癡狂的男人 。

    「她經常生氣,答應了約會卻故意不出現,讓密特朗痛苦的近乎抓狂,她責怪他....,」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她的確有可以責怪他之處,」女記者Anne Sophie Lapix。

    安才二十出頭,卻要痛苦的隱藏這個無解的初戀,她唯一的武器是消失,是不回信不出現,安的沉默讓密特朗抓狂。

    「他甚至在內閣會議上給她寫信,告訴她,哪位部長發言很無聊,等等,」女記者Anne Sophie Lapix。

    這些信件讓密特朗的文采有一個釋放的秘密出口,在這些信裏他可以完完全全的只是他自己。

    「我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會有你,我為妳的臉龐祈福,妳是我的光源,對我而言再也沒有絕對的黑夜,死亡的孤獨不再那麼孤獨,安,我的愛」,專題片段。

    主修藝術史的安通過了博物館高考,她想要一個家,一個不必隱藏的地址,一個可以牽手上街 有名有姓的男朋友,十年,夠了,密特朗知道留下她的唯一方法,是一個孩子。

    「33年一共一千兩百多封,這裡是10年,這裡23年,其實是前十年他寫了超多的信,應該說他們在一起十年之後,有件很重要的事改變了整個故事,就是瑪劄琳的出生,」女記者Anne Sophie Lapix。

    「在1974年,」出版社主編 Jean-Loup Champion。

    1981年大選勝利,他登上了總統大位,安孤獨的擠在人群裡遙遠地看著他。

    「小女孩瑪劄琳被扛在肩上,她也在場,她在後排,他沒有伸手給她,」女記者Anne Sophie Lapix。

    密特朗當了總統,她知道自己註定只能被犧牲,但是密特朗的字典裡一切都可以妥協,他把安和女兒安置在總統府的側翼廂房,丹妮爾仍然住在原來巴黎的住所,官方出訪和正式國宴有丹妮爾陪伴,脫下總統西裝時他就回到安的身邊。

    「真的很感人,因為他一直不斷地寫給她,就算最後幾年信比較少了,他一直在寫著,」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再纏綿動人一日三秋的情書,比不上晨昏與共的簡單平淡。

    最後一封信是1995年9月22日,密特朗的生命已經接近尾聲,「愛妳,是我極致的幸福,妳是我這一生的福報,怎麼能不愛妳更多更多」專題片段。

    「我們是普斯特卡繆沙特西蒙波娃的出版社,我們決定出版這些信和日記,是因為密特朗信裡的文筆完全令人出乎意料,在這些信裏,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作家,」法國Gallimard卡立馬出版社特別說明。

    「我幾乎不曾讀過如此瘋狂熱情的告白,我們正活在一個總統是用Emoji,寫簡訊給妻子和情人的時代,這些情書簡直是十九世紀的文學,」法國觀察家週刊主筆Le Nouvel Observateur。

    1986年奧賽美術館完工,密特朗以總統身份開幕接受導覽,負責雕塑作品導覽的正好是安,她一身白衣披著大紅的披肩,媒體的攝影機當然是對著總統,鏡頭裡密特朗看著她微笑,她才是他的蒙娜麗莎。

    「我要特別感謝您,把唯一一個公開的訪問,留給France Culture法國國家文化電台,」專題片段。

    這個法國當代最神秘的女人,並不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而有任何妥協,出版的只有密特朗的信,並沒有她自己的回信。

    「為什麼您在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那麼努力的把自己藏在影子裡,現在卻要走出來,我不知道我這樣做對不對,我不知道,」男記者vs. 前法國總統密特朗情人安班瓊。

    除了紀念密特朗的百年誕辰,丹妮爾也已經過世5年了,在這個可以用最俗暴的字眼 ,劈腿出軌偷情小三....來描述感情的時代,這兩位女人選擇了包容與厚道。

    「我重新打開了這些半個世紀以前開始寫的信,然後我把它們騰寫出來,這是一個考驗,同時也讓我重新又經歷了一次我的生命之後,是不是應該出版,還是應該等到我死後再出版.....,」前法國總統密特朗情人安班瓊。

    大江東去,英雄不再,不老的是這一千兩百多封情書,在文學裡得到超越,在時間涅槃裡獲得昇華。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 法國左右共治出現的原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2-28 07:00:00
    有 3,100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今年情人節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婚外女友 將密特朗寫給她的1,218封情書集結出版 讓人們發現密特朗除對文學的熱愛外 更有法國人不可或缺對愛情追求的靈魂 這段愛情的開始密特朗已婚46歲 而他的女友才19歲 這是一段屬於法國人 才可能被容許的愛情】

    這一輩子,你收到過多少封情書,如果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會有這些纏綿動人的情書嗎,那一年夏天,她十九歲,他,四十六歲,已婚。

    「他試著引起她注意,他一步一步地非常小心,」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密特朗和她的父親是朋友,他們幾乎是鄰居,兩人一起打高爾夫球,1962年10月19日他寄了一本書給她,這是第一封信,接下來的33年,他一共為她寫了一千兩百一十八封信,他是法國的已故總統密特朗。

    「密特朗是第五共和第一位社會黨總統,1981年當選,連續兩個7年的任期,留下了歷史性的政績,例如廢除死刑,和一系列經典的文化政策,」專題片段。

    尤其執政時歷經了法國前所未有的左右「共治」,被視為法國第五共和的「君主」,在法國現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La Vilette科學博物館(巴黎東北角),La Defense 的現代凱旋門(巴黎金融區),巴士底歌劇院,和令所有人都歎為觀止的羅浮宮金字塔,」專題片段。

    他對文學的熱愛讓他遺憾沒有成為一位真正的文學作家。

    「和所有大型工程中最精彩的,密特朗國家圖書館,曾經引起許多爭議,財務嚴重超支,1995年在他臨終前幾個月1995終於落成開幕,像是他最後的一場演說,四本頂天立地站著,打開的大書,」專題片段。

    沒想到在他過世之後,法國人才發現真正的密特朗,不是一本打開的書,她第一次出現在鏡頭前,是在他1996年一月的葬禮上,她戴著黑紗,身旁是一個清秀的黑衣女孩。

    「這是不可思議的一幕,法國人震驚地在這一刻發現密特朗有兩個家庭,官方的總統夫人和兩位兒子,另一位從來沒有公開露過臉的未亡人和他的私生女,」專題片段。

    她們母女就這樣安靜無聲,卻又驚天動地的成為葬禮的焦點。

    「瑪劄琳是Francois的女兒,是我兒子的妹妹,就是這樣,」前法國總統夫人丹妮爾密特朗。

    葬禮後她再度從媒體上消失,黑紗是唯一的一張公開照片,灰飛煙滅,無聲無息的20年之後,2016年10月,她再次在法國的政壇和文壇投下一顆炸點。

    「您覺得為什麼她忽然決定要出版這些信,有好幾個原因,首先今年(2016)是密特朗百年誕辰紀念,她擔心她過世之後 這些信可能會流散四處,二十年前葬禮上那位楚楚可憐的神秘女人,是這一千兩百多封信的收信人,」記者Anne Sophie Lapix vs.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出版這些信讓這個唯美的愛情故事得以解密曝光,密特朗一直很遺憾必須要隱藏這段感情,他說了好多次,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是這段長達33年的感情,從開始到最後都同樣濃烈,但是他從來沒有考慮要離開他的妻子丹妮爾,那完全是另外一個時代 ,對於一個政治人物是不可能的,」記者Anne Sophie Lapix vs.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特別是密特朗的元配丹妮爾,在政壇也相當活躍,是和密特朗一起打下江山的革命伴侶,他不可能離婚。

    「我指的是他過世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可以想像這中間需要許多許多的愛,是的,這需要許多的愛,要一起生活50年,60年,的確需要許多的愛,密特朗曾說他相信精神的力量,您記得嗎,我也相信 因為Francois以前沒有離開我,他從來沒有離開我,」記者Patrick Simonin vs.前法國總統夫人丹妮爾密特朗。

    密特朗是個令人捉不透的政治人物,他公開的名言「我是最忠實的 不忠的丈夫」,當時被解讀因為從政剝奪了他的家庭生活,沒有人能夠想像他居然有著雙重家庭。

    「不要忘了他們來自類似的社會環境,非常保守嚴格的傳統家庭,又是天主教,這肯定是非常困難的 ,尤其是對她而言,特別是那個時代,」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信裡的密特朗完全不是那個,權謀深算的政壇高手,因為安才是牽著密特朗鼻子走的女王,1965年,他和戴高樂一起角逐總統大位,卻在在信裏對自己密集的情書表示抱歉,「抱歉我的信佔去妳太多時間」,一個完全為安癡狂的男人 。

    「她經常生氣,答應了約會卻故意不出現,讓密特朗痛苦的近乎抓狂,她責怪他....,」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她的確有可以責怪他之處,」女記者Anne Sophie Lapix。

    安才二十出頭,卻要痛苦的隱藏這個無解的初戀,她唯一的武器是消失,是不回信不出現,安的沉默讓密特朗抓狂。

    「他甚至在內閣會議上給她寫信,告訴她,哪位部長發言很無聊,等等,」女記者Anne Sophie Lapix。

    這些信件讓密特朗的文采有一個釋放的秘密出口,在這些信裏他可以完完全全的只是他自己。

    「我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會有你,我為妳的臉龐祈福,妳是我的光源,對我而言再也沒有絕對的黑夜,死亡的孤獨不再那麼孤獨,安,我的愛」,專題片段。

    主修藝術史的安通過了博物館高考,她想要一個家,一個不必隱藏的地址,一個可以牽手上街 有名有姓的男朋友,十年,夠了,密特朗知道留下她的唯一方法,是一個孩子。

    「33年一共一千兩百多封,這裡是10年,這裡23年,其實是前十年他寫了超多的信,應該說他們在一起十年之後,有件很重要的事改變了整個故事,就是瑪劄琳的出生,」女記者Anne Sophie Lapix。

    「在1974年,」出版社主編 Jean-Loup Champion。

    1981年大選勝利,他登上了總統大位,安孤獨的擠在人群裡遙遠地看著他。

    「小女孩瑪劄琳被扛在肩上,她也在場,她在後排,他沒有伸手給她,」女記者Anne Sophie Lapix。

    密特朗當了總統,她知道自己註定只能被犧牲,但是密特朗的字典裡一切都可以妥協,他把安和女兒安置在總統府的側翼廂房,丹妮爾仍然住在原來巴黎的住所,官方出訪和正式國宴有丹妮爾陪伴,脫下總統西裝時他就回到安的身邊。

    「真的很感人,因為他一直不斷地寫給她,就算最後幾年信比較少了,他一直在寫著,」出版社主編Jean-Loup Champion。

    再纏綿動人一日三秋的情書,比不上晨昏與共的簡單平淡。

    最後一封信是1995年9月22日,密特朗的生命已經接近尾聲,「愛妳,是我極致的幸福,妳是我這一生的福報,怎麼能不愛妳更多更多」專題片段。

    「我們是普斯特卡繆沙特西蒙波娃的出版社,我們決定出版這些信和日記,是因為密特朗信裡的文筆完全令人出乎意料,在這些信裏,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作家,」法國Gallimard卡立馬出版社特別說明。

    「我幾乎不曾讀過如此瘋狂熱情的告白,我們正活在一個總統是用Emoji,寫簡訊給妻子和情人的時代,這些情書簡直是十九世紀的文學,」法國觀察家週刊主筆Le Nouvel Observateur。

    1986年奧賽美術館完工,密特朗以總統身份開幕接受導覽,負責雕塑作品導覽的正好是安,她一身白衣披著大紅的披肩,媒體的攝影機當然是對著總統,鏡頭裡密特朗看著她微笑,她才是他的蒙娜麗莎。

    「我要特別感謝您,把唯一一個公開的訪問,留給France Culture法國國家文化電台,」專題片段。

    這個法國當代最神秘的女人,並不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而有任何妥協,出版的只有密特朗的信,並沒有她自己的回信。

    「為什麼您在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那麼努力的把自己藏在影子裡,現在卻要走出來,我不知道我這樣做對不對,我不知道,」男記者vs. 前法國總統密特朗情人安班瓊。

    除了紀念密特朗的百年誕辰,丹妮爾也已經過世5年了,在這個可以用最俗暴的字眼 ,劈腿出軌偷情小三....來描述感情的時代,這兩位女人選擇了包容與厚道。

    「我重新打開了這些半個世紀以前開始寫的信,然後我把它們騰寫出來,這是一個考驗,同時也讓我重新又經歷了一次我的生命之後,是不是應該出版,還是應該等到我死後再出版.....,」前法國總統密特朗情人安班瓊。

    大江東去,英雄不再,不老的是這一千兩百多封情書,在文學裡得到超越,在時間涅槃裡獲得昇華。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