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歷史建築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歷史建築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歷史建築定義產品中有3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26的網紅旅行熱炒店Podca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EP70 站在歷史的交叉路口、被阿拉拉特山守護的粉紅之城: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散策】 正是因為與眾不同,所以有趣!無論是語言、文字、歷史、宗教還是建築形式,亞美尼亞都和鄰居們很不一樣。接續著上集的旅程,這集讓我們一起探索首都葉里溫與其近郊,繼續挖掘亞美尼亞境內那些獨步全球的有趣軼事! 📌 亞美...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走在牛頭角熙來攘往的街頭,不難發現有一群建築物依山而建,它們數幢密度不高,只有矮矮的十數層,與工業區密密麻麻的工廠大廈群在區內形成兩個折然不同的世界,而走進那群舊群矮小建築物的懷內,即可感覺到鬧市中難得一見的清幽,這地方就是「觀塘花園大廈」。 花園大廈是觀塘區首個廉租屋邨,第一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拆...
「歷史建築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彭紹宇 Wenny Peng / Peng Shao Y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Joe Fang 方序中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定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歷史建築定義 在 彭紹宇 Wenny Peng / Peng Shao Y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22:01
#半熟倫敦 #EP20 #不靠海的曼徹斯特 #聯合副刊專欄 #ManchesterByTheCanal 多年前有部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每當向人提起要造訪曼徹斯特,總有人問「去看海嗎?」要是曼徹斯特是個人,他可能會感到有些不甘吧,竟然因一部電影而被後...
歷史建築定義 在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21:17:05
已經是5月份時去的酒店, 那時候才剛開張,套房還未有全面開放, 但留下了服務配套設施都很完善的印象, 也有跟朋友推薦這間位於黃竹坑的精品酒店 - the Arca︎ ⚑ 也許是位置比較遠離煩囂? 加上遼闊的香港仔灣景色, 景緻真的很像一幅新舊融合的香港油畫, 莆進入房間會有種令人鬆一口氣的感覺。 -...
歷史建築定義 在 Joe Fang 方序中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2:39:19
「疫情同時改變了我對空間的感知,讓我理解家屋是如此重要,現在定義的家是建築物,家人是與你同住的人,但其實遠超於此,他們像是社會群體的微縮,如何理解家人與建構家屋,對心理健康有極大影響,它可以偵測我們幸福的程度,小小事件都會影響每天的生活。由衷希望疫情過後,因為共苦使我們成為對彼此與對世界都更好的人。...
-
歷史建築定義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07 14:04:22走在牛頭角熙來攘往的街頭,不難發現有一群建築物依山而建,它們數幢密度不高,只有矮矮的十數層,與工業區密密麻麻的工廠大廈群在區內形成兩個折然不同的世界,而走進那群舊群矮小建築物的懷內,即可感覺到鬧市中難得一見的清幽,這地方就是「觀塘花園大廈」。
花園大廈是觀塘區首個廉租屋邨,第一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拆卸重建成現時的玉蓮臺,而現存矮小的建築群則是第二期,它們均有超過50年歷史,第二期預計將於5年後展開重建計劃,屆時數幢大廈將會分階段拆卸,居民在工程完成後將原區安置。
因應花園大廈的重建,社工Bowie服務的社區中心早前展開了社區支援計劃,「係想社區凝造,保留街坊嘅鄰里關係」,Bowie介紹自己的工作說。
而她服務的對象不限於住客,也包括邨內的小店,「重建上小店嘅問題我哋都會去關心,總之關乎社區嘅事我哋都會關心」,從這樣就可以看見Bowie對「社區」的定義,「社區係需要一啲點嚟凝聚街坊,等街坊可以聚首、傾偈。」
Bowie平日的工作就是在花園大廈各幢間跑來跑去作家訪,「街坊見到我都認得我係袁姑娘,會捉住我傾偈,我會好開心。」她認為屋邨固有的環境都令這裏的倫理關係好,「係畀人一種感覺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係我可以喺度居住、好舒服,亦都係打開門唔會好壓迫,係有種空間感,大家住係舒服。」
她舉例說,建築物的設計就是有一條很長、很闊的走廊,「望出去會見到陽光同個天,唔係新型公屋嘅走廊咁窄,淨係得光管。」Bowie認為,住客打開門有一個空間,不感覺到很壓迫,就會好自然和隔離左右打招呼。
除了開放的走廊,Bowie指花園大廈的騎樓也是一大特色,「騎樓每一個好唔同,都係好強生命力的植物」,覺得這些都是街坊自主的創造,是珍貴的。訪問期間有老住戶在騎樓與Bowie攀談,不難理解珍視人情味的Bowie酷愛花園大廈騎樓的原因。
重建工程5年後才展開,今日就進行社區支援計劃會否太早?Bowie解釋指現時重建計劃比原定的延遲,因此社區支援早就開展。她續指整個社區規劃其實很早就會有,「唔係話依家拆,就早一、兩年先規劃。」
Bowie指早些開始支援,就可以掌握街坊更多需要,亦認為街坊在重建上有知情權及參與權,所以希望房協在整個規劃入面可真的聽聽街坊意見,覺得指現時居民接收有關重建的資訊太少,而且缺乏諮詢,「諮詢點解重要,係因為區入面有好多老人家,住咗好多年,其實佢哋掌握資嘅能力係弱嘅,敞若重建真係嚟嘅時候,佢哋會好措手不及。」
「我哋做過一個簡單嘅街站統計,即是係問如果真係重建,你最想保留花園大廈啲咩,好多(街坊)係話露台、騎樓同休憩空間,其實呢兩樣背後都係話,我好想同人有多啲接觸、有啲空間。」Bowie認為,「社區最重要嘅就係人。」
Bowie希望重建後的花園大廈可以保留充滿特色的騎樓,也希望街坊可以參與在內,共同建構屬於大家的花園大廈,她更想留人的是不同人之間的鄰里關係,「無論係我同街坊之間嘅關係,定係街坊互相嘅關係,都希望傳承畀下一代。」
#觀塘花園大廈 #牛頭角 #觀塘 #公屋 #社工 #左鄰右里 #人情味 #街坊 #公屋 #香港 #舊香港 #舊香港情懷 #香港情懷 #懷舊系列 #懷舊香港 #重建 #社區 #長者 #老人 #房協 #住屋 #土地問題 #港故 -
歷史建築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19 00:58:29[認真讀] #陰陽師的劃界力量:#找台北的結界 與讀《日本的結界》| 李長潔
.
陰陽師,是人們對日本傳統宗教的重要想像,時常出現於各種大眾流行文本中,像是手機遊戲《陰陽師》、漫畫《雙星陰陽師》、夢枕獏的小說《陰陽師》等。回到制度歷史來看,陰陽師源自中國先秦百家中的鄒衍一派,以陰陽五行的協調為學說,進而產生的一種對自然界運作做出符應與敬畏的信仰體系與儀式實踐。這裡講的信仰體系是指「神道」(shinto),而儀式實踐則是指陰陽道中的各種巫術,而其基礎就是「結界」(kekkai)。《#日本的結界》(日本の結界:陰陽師が明かす秘密の地図帳)的作者,#安倍成道,即身為水之家系第27代的陰陽師,便透過本書解釋了「結界」的定義、功能、歷史,與結界和日本生活空間的關聯性。
.
▓ #陰陽師的經驗之知
.
這本書並沒有深刻論證,或是滿滿的史料,可是讀來有趣的是,這本書的內容來自於真正的陰陽師的「#經驗之知」。安倍成道以自己的生活所知,敘述著結界的技術、陰陽師的系譜、安倍晴明的卓越等,並舉出關東、近畿、中部、北海道等地的結界樣貌。旅行者們可以跟著這本書,去拜訪日本的各處結界,饒富趣味。
.
▓ #尋找台北的結界
.
然後早上突然有一個想法:「#台北有結界嗎?」於是我從日治時代的台灣神社開始思索與調查,發現一個有趣(但沒有資料證明)的觀點。如果我們從七星山為方向,可以見到 #台灣神社(現圓山飯店)一路沿著中山北路的方向,由東北切向西南,途經「#護國禪寺」、「#台北天滿宮」、「#建功神社」,形成一條線。從結界的觀點來看,或可視為「鬼門封」。(#影片就去拜訪了這些地方,#感受一下空間感)
.
▓ #台北建城的空間規畫
.
而這條線的方向,剛好與清代劉璈建城的方向一致。劉璈不以原本河港型(洪致文 等,2014)來建築台北城,而是以對正七星山的風水之說來切畫下台北城的城牆、城門,形成現在所理解的城池模樣。而後來的劉銘傳則是以對向正北的方位進行街道規劃,則是目前台北裡部分街道的南北向、東西向的正向方位。一邊走在台北的城市中,一邊從《日本的結界》的角度來觀看台北,或許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概念,去詮釋我們的生活空間。
.
其他關於「結界」的文化人類學研究還在持續閱讀中,太多日本文獻我的學校沒有提供資料庫使用,好想要完整的理解啊。之後我會持續以日本或台灣的例子,運用於結界分析,一定可以有非常有趣的成果。
|
#參考文獻:
.
1. 安倍成道(2018)。張宇心 譯(2019)。《日本的結界:陰陽師的祕密地圖解謎》。台北:健行文化。
2. 洪致文、馮維義(2014)。清末以來臺北盆地歷史地名的空間認知相對方位改變。《環境與世界》,28,75-96。 -
歷史建築定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23 22:30:00台灣最後一位泰雅族的文面國寶耆老,柯菊蘭,在這個月過世了。
文面是泰雅族一個傳統文化,其實跟刺青有點類似,只是它是刺在臉上,而且它的文化意義是不一樣的,一般是泰雅族他們在成年之後,男生如果善於狩獵或是女生如果很會織布的話,就可以接受文面,文面紋得越漂亮,代表他的技術越好;不同的家族也有不同的文面圖樣,他們過去的審美觀認為,有文面的才是好看的,沒有文面後代就可能不會受到祖靈的祝福,雖然最後一位文面國寶逝世了,但其實文面的技術並沒有失傳,只是受到文化衝擊和審美觀改變,現在已經沒有人繼續文面。
在現代全球化的環境裡面,想要保存這些傳統文化更加的困難,因為當你跟跟外來的文化交往得越多的時候,傳統文化被沖淡的機率也會更著增加。
目前文化資產局把文化資產分為有形跟無形,有形的話就是像我們平常能看到具體的空間跟樣貌,古蹟、古物、歷史建築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有形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就比較像是非具體存在的東西,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就是來自某一個文化地區的一個創作,它就把它視為是一種無形的文化資產,但這些文化傳統,因為你看不到它,所以你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破壞,所以它是比較難保存的。
但現在也有許多方式可以讓傳統文化被重新認識,像是有一位原住民的年輕歌手,舒米恩,他就每年都舉辦阿米斯音樂節,用這樣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去接觸到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讓大家更認識去更接納這些東西。
這種無形的文化保護資產,它雖然聽起來非常的抽象,但其實一直在我們的身邊不斷發生,像是各種的繞境都是珍貴的資產,雖然它沒有被登錄,但這種文化習俗要怎麼樣被保存下來也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不過在美國的時候我有去美國印地安原住民的保留區參觀過,當時我有一個非常大的心結,就是「保存文化固然重要,但堅持使用傳統生活方式,卻會讓部落與外界社會落差加大」,像是語言、典章制度這些都不接軌的時候,可能會讓部落有重被隔離的感覺;傳統文化要如何與主流文化接軌,是非常難平衡的,或許有些傳統文化還是應該要適時的跟著演化,像是現在有很多新的科技,生活的方式,這些都應該是可以和傳統文化一起進步。
雖然聽起來很像社會達爾文,但傳統文化也必須適時的演化,不然文化確實會像生物一樣會面臨絕種。
👩🏫文面、紋面、黥面才不一樣呢
原住民文面有深厚的文化淵源與禮法,並不是單純的紋上圖樣,所以用「文面」取代「紋面」;黥面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又稱為黥刑,會在犯人的臉上刺字,記得不要用錯了喔!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歷史建築定義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P70 站在歷史的交叉路口、被阿拉拉特山守護的粉紅之城: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散策】
正是因為與眾不同,所以有趣!無論是語言、文字、歷史、宗教還是建築形式,亞美尼亞都和鄰居們很不一樣。接續著上集的旅程,這集讓我們一起探索首都葉里溫與其近郊,繼續挖掘亞美尼亞境內那些獨步全球的有趣軼事!
📌 亞美尼亞的聖山、高達5137公尺、傳說中頂上有諾亞方舟的阿拉拉特(Ararat),矗立在平原的一隅,以它高聳而不可侵犯的身軀,數千年來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國度;然而這麼重要的一座聖山,其實根本不在亞美尼亞境內?
📌 亞美尼亞走透透,看到的景點不少都是教堂或修道院,足以說明宗教在其歷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亞美尼亞的教會竟然可以不用管別人,有自己的教廷、自己的教宗,而且已經獨立運作了超過15個世紀之久?
📌 無論建築形式還是都市規劃方面來說,葉里溫都是個可看性十足的城市。從19世紀末一路到20世紀,俄羅斯帝國和蘇聯都不惜在此砸下重本、大刀闊斧的建造這個城市,究竟他們為什麼會對葉里溫如此重視?難不成其實是別有居心嗎?
📌 鄂圖曼的種族滅絕行動,開啟了亞美尼亞人大量移民海外的歷史,也最終讓美國加州的洛杉磯成為亞美尼亞人的海外首都;就連湖人隊球員代言商品,都要小心「別讓亞美尼亞人不開心」?
原本只是短短一天半的旅程,沒想到卻講成了這麼長的節目!除了旅行,最後也會簡單探討去年(2020年)納卡戰爭的來龍去脈、海外移民歷史,以及今天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維持的微妙平衡。希望這集完(冗)整(長)的分享,能讓我們在納卡戰爭即將滿一年的此刻,用超越國界的完整視角來認識亞美尼亞!
✅ 本集重點:
(00:07:08) 守護著亞美尼亞的聖山:阿拉拉特,竟然不在亞美尼亞境內?
(00:11:54) 囚禁在地窖裡14年仍然活著的傳說,阿拉拉特平原上的朝聖地點Khor Virap
(00:18:08) 梵蒂岡也管不到!亞美尼亞竟然可以擁有自己的教廷與教宗?
(00:23:34) 修行就是在去洞穴裡啊!不然要去哪?Geghard修道院與十字架石碑khachkar
(00:27:03) 葉里溫,號稱有2800年歷史的城市,其實一直到19世紀末才開始被建設?
(00:32:33) 葉里溫城市中軸線散步:階梯廣場Cascade complex、共和廣場Republic Square、自由廣場Freedom Square,亞美尼亞的民主聖地?
(00:42:38) 不只是邊界衝突,也是點燃亞美尼亞民族主義的引信:關於納卡(阿爾札赫)地區
(00:49:16) 被吹散到世界各地繼續燃燒的火星:流離海外的亞美尼亞人,洛杉磯是亞美尼亞第二首都?
(00:55:02) 站在歷史的交叉路口,歐盟與俄羅斯兩面押寶,亞美尼亞的未來何去何從?
(00:58:20) 旅遊小叮嚀與結語
(節目總長 1:01:20)
✏️ 勘誤:
節目中提到祆教(Zoroastrianism,或稱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為多神信仰部分有誤。祆教雖有多個神靈存在,但僅有一位至高的造物者Ahura Mazda是主神,因此在西方學者定義下為一神教而非多神教。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高加索 #蘇聯 #俄羅斯 #土耳其 #波斯 #鄂圖曼 #拜占庭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喬治亞 #諾亞方舟 #阿拉拉特山 #亞拉臘山 #納卡 #粉紅色 #自由廣場 #列寧 #十字架 #修道院 #教堂 #戰爭
歷史建築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老屋再造計畫,例如先前去過的台北機廠、鐵道部園區都是好棒的重生景點。所以當我發現陽明山上也有個廢棄的房舍再造計畫之後,就立刻上網預約了參觀。
-
先說結論,陽明山的廢棄房舍確實重生了,從原本閒置廢棄的狀態變成可以參觀、還能喝杯咖啡,不過重生的方式有點可惜,雖然說位處陽明山,不過少了「陽明山味」,變得很像一般市區的咖啡店兼山野裝備展示中心的感覺。
▶ 看全文:https://immian.com/yangming-mt-lab/
-
在查資料之前,我一直以為陽明實驗山屋會是我想像中的「山屋」,就是座落在群山之間,一間木造或是磚造的老房,因為某種原因荒廢之後現在重新整理重建,然後重新開放。
不過實際上不是木造也不是磚造,而是水泥建築。陽明實驗山屋的前身是「小觀音房舍」,外觀長得和現在陽明山上常見到的遊客中心差不多,前身是建於 1970 年代的警察駐在所,應該就是現在的派出所的感覺。
在文化部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然後由「格式設計展策」總策劃下,原為警察駐在所的「小觀音房舍」,現在搖身一變成為「陽明實驗山屋」。
按照進駐團隊的說法,他們會將陽明實驗山屋打造為結合大眾休閒、生態教育和品牌設計的山中小屋,目前剛開放的第一展覽主題為「實驗山屋 X 火山咖啡 X 森系選書 X 微型展」。
-
#陽明山上的火山咖啡
陽明實驗山屋的內裝和原本的水泥外型是截然不同的調性,內裝採用深色的木頭搭配黑色鐵件,很有近期在市區流行的咖啡廳的感覺。
內裝設計是好看的,不過大老遠開著車從市區跑來陽明山,以我這樣的遊客來說我更想體驗的是陽明山的在地感,而不是只是把市區咖啡廳裝潢搬到山上來呀~
現階段實驗山屋有一部分規劃為火山咖啡(Volcanicafe),以陽明山的火山群為概念,挑選出了三款咖啡風味「霧氣」、「熔岩」、「火山礫」,分別對應到淺焙、中焙、深焙的咖啡豆,乍聽之下,「耶!好像跟陽明山很有連結耶!」
但實際上陽明山跟咖啡沒什麼關係呀,這裡又不是咖啡的主要產區,反倒是大屯山在以前還有產茶,如果是改用「茶」作為主題,會更有和在地連結的感覺。
如果說真的要用咖啡也不是不行,畢竟陽明山現在還是有少量的咖啡種植,但這裡選的咖啡豆也和陽明山沒什麼關係,即使陽明山種植的咖啡不足以提供多樣性的選擇,那至少也選用阿里山咖啡、南投咖啡、雲林古坑咖啡、花蓮或台東的咖啡,這也比較有台灣的感覺吧。
-
#是山屋還是山野裝備展示中心?
火山咖啡的區域參觀完後,背面有一面牆掛著山野裝備,乍看之下我還以為我來到墾趣還是什麼山野裝備展示中心。
陽明實驗山屋對這塊規劃的說法是,是希望將豐沛的設計能量帶到國家公園裡,所以打造出以戶外為主題的陽明山品牌商品,包含戶外機能服、登山揹包、保溫瓶等等,概念感覺滿好的,確實陽明山很適合成為一個 icon 打造出相關產品,但目前的展示看不太出來真正是「陽明山」的感覺,有點可惜。
-
#森系選書x微型展
#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微型展
接著走上二樓的小閣樓之後,目前規劃為「森系選書」空間,以及「微型展」空間,所謂森系選書指的是找來了山界專家挑出了和「山」有關的一系列書籍,希望大家可以停留在這裡閱讀或是能成為一個讓參觀者想找「山」相關的書的契子。
如果未來沒有限時開放的話,這個概念還滿不錯的,只不過在目前限時開放的狀態下,實在是滿難在 80 分鐘內讀完書,而且二樓還沒有冷氣,夏天來又悶又熱(加上還要脫鞋子...)。
而所謂的「微型展」,我本來還以為是微縮模型展咧,結果不是,只是比小型展更小的展覽所以自創了名詞叫「微型展」,真心希望不要這樣使用新名詞,很讓人誤會呀。
展覽目前展示了陽明山特有的一些植物照片、昆蟲標本、以及陽明山的測量員會用到的一些量測工具,可以讓大家更認識陽明山一些,不過展覽提供的說明太少,看過去有時候不見得能知道那是什麼,如果可以附上個 QRcode 讓大家掃描聽一下說明,或是附上內容多一些的說明字卡會更好(目前只有少部分展示品有字卡)。
-
#覺得好可惜想要真正是陽明山的實驗山屋
現階段或許是因為防疫的關係,每個場次只開放 80 分鐘參觀,而且一週只開放三天、四個時段共 12 場,如果想要來參觀的話,記得每週一下午五點要上陽明實驗山屋的官方粉絲團搶著報名。
至於值不值得來參觀呢?嗯~就像我文章裡說的,確實看得到承辦團隊對這裡做了一些改變,但就是改變不到位我覺得很可惜。
如果說是把這裡定義為「陽明實驗山屋」,那麼,應該要展示的更多的是讓來訪的人更了解「陽明山」這的地方,或是更知道「山屋」這個地點的前身和歷史變化,但這兩點在目前的展覽中雖然有,不過卻規劃的很淺。
搬進了咖啡、搬進了山野設備,佔去山屋大部分的空間這點我覺得好可惜,如果這個概念出現在市區的展覽空間裡,或許還很不錯,畢竟很適合網美打卡,很適合 IG 貼文,但在陽明山上,就是沒有想要再看跟市區一樣的東西,再體驗跟市區一樣的體驗呀(要體驗這些我留在市區裡就好了,來山上做什麼?)。
歷史建築定義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中正紀念堂』的蔣雕像應否移除,最近又有爭論。其實不僅蔣雕像,連孫中山的所謂國父像都應拿掉,兩個紀念館都應改做它用。我曾就此寫過專文;但多年過去了,此問題仍沒解決,可見台灣轉型正義的路多長啊!
曹長青:台北「國父紀念堂」的荒唐
幾次去台灣,都因忙於參加會議和各種活動,而難得有時間參觀遊覽。上次去台灣,離開前終於有一天空檔,按朋友的建議去參觀了「國父紀念館」,即孫中山的紀念堂。
剛走到座落在台北市區的「國立國父紀念館」附近,就有一種該館氣勢很大的感覺,因為我曾參觀過台北的「二二八紀念館」,兩相比較,真是大相徑庭﹕二二八紀念館座落在台北一個小公園裡,只有一棟房子而已;而孫中山的紀念堂,則內有大廳、大會堂,幾層樓的多種展室,外有寬廣的庭院,西部廣場,還有「中山碑林」,其陣勢和規格,超過了天安門廣場上的毛澤東紀念堂。
不久前,因去華盛頓參加一個會議,順便又再次去參觀當地的林肯和傑佛遜兩座紀念堂。和台北的「孫中山紀念堂」比較,也令人感觸。美國人對解放了黑奴、統一了美國的林肯總統,對《獨立宣言》的作者傑佛遜等如此偉大的先賢和國家奠基者,也只是建造了只有一個大廳、只放一座雕像的簡單紀念堂而已,近年傑佛遜紀念堂增加了一層地下的圖文生平介紹。
進入「國父紀念館」裡面,更令人驚訝,那裡正舉行的幾個展覽,除了書法作品之外,幾乎都是中共的統戰宣傳,其中兩個是中共南京市政府等官方機構提供的「中華民國建築展」和「中山靈展」,實際上圖片都是關於蔣介石國民政府時期在南京的那些「總統府」、「外交部」、「財政部」等機構所在樓房而已。中共不承認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千方百計地打壓台灣,即使連一瓶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辣椒醬也不被允許進口到中國,但他們卻把宣揚「中華民國」的圖片送到台北來展出,其統戰台灣的意圖一目了然。不知是「國立國父紀念館」的負責人糊塗,還是有意借中共之手,給台灣人洗腦,讓他們繼續相信「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南京」,中華民國的領土仍囊括中國大陸和外蒙古,延續蔣介石時代灌輸的那個神話。
正在館裡參觀時,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好像又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循聲找去,原來正門大廳孫中山雕像旁,手持步槍的士兵正換崗,四個軍人用槍托狠狠地擊地,在整個展廳發出回響,震耳欲聾。換完崗後,兩個士兵站在孫中山的雕像兩側,紋絲不動,還有一個軍官去擺正他們的領帶、軍服,甚至測量士兵兩腳之間的距離,然後「調整」他倆達到「分毫不差」。這些動作簡直像肥皂劇中的情節讓人忍俊不禁。
我問那個軍官,這些站崗的是真軍人,還是館裡警衛人員?他回答說,他們是真的士兵,來自台灣空軍,總共有幾十人,每小時換一次崗,每天八班輪換。而培養到如此紋絲不動的「站功」,需培訓一年以上。
當時聽到他的介紹,相當感慨,台灣不是有人反對軍購,說花費太大嗎,那麼為什麼讓這麼多真正的士兵不去國防前線,卻去「保護」一座石頭(雕像)!在華盛頓,無論是林肯還是傑佛遜紀念堂,裡面沒有一兵一卒,因為人家美國人沒有愚蠢到用大活人去「守衛」石頭。當然台灣的士兵也還幸運,畢竟他們沒活在秦始皇的兵馬俑時代,現在他們只是每天「陪葬」一小時。
我曾向勇於為台灣發聲的民進黨立委林重謨先生建議,應該在立法院提案,撤銷這種活人為石頭站崗的荒唐制度,不僅節省軍費開支,也解放那些可憐的士兵;如果連宋們的泛藍立委不通過,那就讓連戰、宋楚瑜他們倆到那裡站一天崗,體驗一下像蠟像般站立是什麼滋味。
在紀念館的裡面,還看到另外的荒唐﹕有一面牆掛著孫中山的「建國大綱」,實際就是闡述三民主義。且不說三民主義中,兩個內容(民族民生)都是強調大政府,而不是個人權利,對「軍政,訓政,憲政」都沒有清晰、明確的定義,因而為後來蔣介石獨裁提供了可能,而在牆下的玻璃櫥窗中,擺著同樣內容的兩幅手跡的結尾都標明,不僅這個大綱是個急就篇,而且一個是給「科兒玩索」(即給兒子孫科),一個是給「賢妻玩索」(給宋慶齡),是寫給妻兒們的「玩索之物」。
在美國,制定《獨立宣言》這樣的建國大綱時,是由美國最早13個州成立的國會指定包括傑佛遜、富蘭克林、亞當斯等精英的委員會來起草,由傑佛遜執筆寫出,再經過富蘭克林和亞當斯的修改,最後經國會討論通過,才正式成為美國的建國指導文件。而中國人真是悲哀,孫中山自己一個人想出來,寫給兒子、妻子「玩索」的東西,竟成為中國人建國的指導文件,還至今掛在台北的「紀念館」大廳。而孫中山當時建立的中華民國,下轄35省,還不包括台灣。可他在台灣又成了「國父」,天底下就有這樣滑稽的事情。
台灣正處於轉型期,什麼時候改換了「國父紀念館」的內容,才可能標誌台灣人真的當家作主﹕確立自己真正的國父,認識自己真實的歷史,擁抱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原載台灣《壹號人物》月刊2004年11月號
詳見『曹長青網站』台灣專題:https://caochangqing.com/gb/index.php?Conten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