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正義哲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正義哲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正義哲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正義哲學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專欄】陳惠萍:「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10/31/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為喚醒國際社會對城市行動的重視,自2014年起,聯合國將每年10月31 日指定為「世界城市日(World Cities Day)」。透過「城市與SDG」系列文章,看見全球邁向永續發展...

 同時也有5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事情好多真的是非常不想想文案呢 但是總之今天主題是講A.I人工智慧 馬斯克發表了新的機器人項目叫Tesla Bot 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擔心機器人戰爭還太早 但是人工智慧在未來到底有沒有可能攻擊人類? 所以今天來講《Overwatch》的背景故事 故事也是相當有趣而且非常的哲學又有深度 各位觀眾你們看...

正義哲學 在 不給酒就飲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09:45:30

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 - 著名的電車問題,也許你我都曾聽過,最早我是在美國知名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中那學到,他的正義哲學辯論課中有許多的討論例子,其中第一個就是電車題:「高速行駛過來的電車,而你眼前是五個閃避不及的人們,如果拉下把手,可以改變行進方向,只是另一端的鐵軌上也有一個人會被撞死,你會...

  • 正義哲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9 11:35:13
    有 12 人按讚

    【專欄】陳惠萍:「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10/31/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為喚醒國際社會對城市行動的重視,自2014年起,聯合國將每年10月31 日指定為「世界城市日(World Cities Day)」。透過「城市與SDG」系列文章,看見全球邁向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如何發揮關鍵角色及影響力,實踐美好的未來。

    「城市是男人和女人,女孩和男孩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們為生活打拼並實現夢想的所在。這裏亦是解決貧窮及不平等、提供健康與教育服務、保護生態體系、以及保障人權的地方。-SDG Cities Guide」
    「城市化(Urbanization)」正為世界帶來巨大變革與影響。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已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於城市,到2030年將超過6成,人數增加至50億。

    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不僅是人們搭乘夢想翱翔、揮灑繁華的所在,同時也可能是貧窮、失業、社經落差、不可持續消費及生產方式的淵藪之地。僅佔全球土地面積3%左右的城市,在為全球創造高達八成GDP的同時,也產生了70%以上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並使用超過六成以上資源。

    面對失控的地球暖化與氣候緊急狀態,城市開始被視為國家主體之外,所謂「非國家體系(non-state actor)」的重要行動者。如同2015年紐約世界城市高峰會暨市長論壇開幕時,聯合國副秘書長Jan Eliasson所呼籲:「城市將是這場永續發展之戰的決勝之地。」

    城市雖然僅佔世界的極小領域,但其所影響的社會、經濟與環境範疇卻十分巨大。因此,對於永續發展的追求不僅是城市首長的重要政治行動,也將成為左右全球氣候變遷戰役成敗的關鍵節點。

    從城市開啟美好生活:SDG11與永續城市

    面對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城市如何變得更好?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提供了具體指引,幫助城市領導人擘劃更公平美好的發展藍圖,讓每一座城市都成為永續願景之城。

    其中,SDG11「永續城市」訴求「建立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的城市與人類社區」(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Make cities inclusive, safe,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例如:改善貧民窟&提供負擔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務、打造便民的公共運輸系統、減少城市廢棄物與空污問題、提供安全且具包容性、可及性的公共場所及綠色空間等,讓每一位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都能獲得更有品質的生活。

    城市作為回應全球氣候倡議及行動的積極角色,可透過彼此串連、促進城市治理模式的經驗學習,從而加速全球城市轉型。以下,將簡要介紹國際上重要的城市組織網絡與資源。

    (1)「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全球最早共同承諾推動永續發展的地方政府網絡「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ICLEI)」成立於1990年,截至2020年已有超過124個國家、1750個地方政府串連為夥伴城市,成為引領城市轉型的重要國際地方政府網絡。

    其中包含12個巨型城市、100個超級城市和都會區、450個大型城市,以及450個中小型城市及城鎮。目前,台灣也有11個城市加入成為會員城市(包含:屏東縣、高雄市、台南市、嘉義市、雲林縣、台中市、新竹縣市、桃園市、台北市、新北市。其中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也是德國波昂總部以外唯一的能力訓練中心)。

    ICLEI積極倡議全球性的地方政府運動,並致力推動地方社區與城市計畫,達成公平、安全、韌性、活力經濟及健康環境之目標。其主要採取五大發展路徑推進城市達成SDG目標:(1)基於自然的發展;(2)韌性發展;(3)低碳發展;(4)循環發展;(5)公平及以人為本的發展。

    (2)「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2005年成立的對抗氣候變遷網絡「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C40)」以城市結盟型態和舉辦「城市氣候高峰會(C40 Large Cities Climate Summit)」等方式,促進各城市對抗氣候變遷議題的行動經驗與交流。迄今有97個城市會員,總計產出約1萬個應對氣候變遷的城市行動方案。

    2018年,C40曾發布一份《我們不想要的未來》報告書(註:其名稱回應2012年里約Rio+20大會後通過的報告書:《我們想要的未來》),其中指出面對氣候災害的影響下,幾乎所有城市都暴露在危險之中。

    城市所面臨的6大脆弱性問題包括:酷熱、高溫與貧窮、水的可及性、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與能源供應。

    這份研究表明,全球城市面臨共同且廣泛的威脅風險,身處其中的城市居民將受到影響最劇烈的氣候災難。此外,報告書中也強調都市「熱島效應」所導致的極端高溫與空氣污染與健康風險,將使得某些弱勢人群(兒童、老人、病人及窮人)特別容易蒙受其害。

    因此,地方領導及決策者除了必須致力邁向永續城市發展,以因應日益加劇的氣候風險及城市治理挑戰。更重要的是,城市領袖也應當關注氣候災害下,市民如何因為種族、性別、年齡或健康狀況而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才能落實更具公平性與韌性的城市未來。

    (3)「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

    2012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建立「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SDSN),連結全球科學與技術專家,尋求解決方案以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為了評估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家在SDG方面的總體進展,SDSN除了發布各國在17項SDG的總體進展排名,也繪製地圖呈現所有國家在各別SDG項目上的得分。

    除此之外, SDSN也幫助改善城市治理,並自2013年起SDSN發起「城市永續發展目標運動」( Campaign for a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形成獨立專責的城市永續發展項目,透過與地方政府&利害關係人合作,共同支持SDG11的實施及推廣。

    其中幾項重點城市方案:美國永續城市倡議(USA-SCI)和里約永續城市倡議(Rio Sustainable Cities Initiative),不僅見證典範城市的成功經驗,也分享相關政策工具及資源,藉以帶動更多永續城市發展。

    (4)「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CGoM):

    2016年全球兩大主要氣候倡議城市聯盟:「全球市長聯盟(Compact of Mayors)」與「歐洲市長盟約(Covenant of Mayors)」進一步擴大結盟,共同組成「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The 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 Energy,CGoM)」。

    截至目前,該聯盟已成功結合139個國家、1萬個城市及地方政府的承諾進行城市自願性氣候行動,影響超過9億人口,成為規模最大的城市行動聯盟。

    「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的使命與目標是:透過具體的氣候及能源行動,幫助城市與社區人民帶來更健康、綠色及具韌性的未來。主要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調適氣候變遷影響」及「發展可負擔的再生能源」3大主軸來促進城市永續發展。

    這條城市永續轉型的旅程,將包含幾個階段:提交承諾、評估影響及風險、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制定計畫、實行、監控與報告、驗證成果、定期更新資料。

    在此過程中,每個城市都可能有不同的路徑,但GCoM將透過提供資源串連,協助建立知識、數據、金融及氣候服務共享的全球夥伴關係,加速這場世界城市轉型運動的進展。

    城市與我們的未來

    城市的未來,取決於今日的行動並將影響下一個世代。如同「未來倫理:氣候變遷與政治想像(Future Ethics: Climate Change and Apocalyptic Imagination)」一書所提醒,氣候問題的背後事實上涉及了世代正義、哲學與道德等深層意涵。

    如何面對「我們不想要的未來」,並且開創「我們想要的未來」,這場永續發展的戰役正在城市展開。或許,每一位穿梭在大城小鎮中,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著的你我,也都將無法置身其外!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全球永續發展之戰:城市是關鍵!;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09

  • 正義哲學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3-26 10:57:00
    有 134 人按讚

    【被控強姦白人女孩,黑人的下場成了「證言不正義」的例子】#精選書摘

    人們總討論「正義是什麼」,但你有想過什麼是不正義嗎?其實,在不正義的範疇中,有一種很特別的類型,叫做「證言不正義」。

    它是指我們因一個人的身分,而貶低他話語的可信度,最終導致不正義的後果,《梅岡城故事》就是一個例子。這個故事發生在1935年阿拉巴馬州的法庭上,一個年輕黑人被控強姦白人女孩……

    #知識的不正義 #梅岡城故事 #不正義 #哲學

  • 正義哲學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4-19 10:07:27
    有 2 人按讚


    抓伕:未曾出現的道歉︱曾建元

    四月五日,蔣中正總統的忌日,哲學星期五在台北慕哲咖啡館舉辦《抓伕:未曾出現的道歉──胡璉兵團與歷史正義》哲學非星期五座談,胡璉第十二兵團老兵劉錫輝上校現身說法,拋出自身一生的悲喜,提供會眾和台灣社會共同思考與反省台灣轉型正義主題討論中的一塊缺角,國家在中國大陸抓伕拉丁擄人從征來台的歷史與責任問題。

    厄運降臨:家破人亡又被拉伕

    劉錫輝為廣東省興寧縣水口鎮石塘村客家人,民國三十八年他十七歲那一年大約農曆閏七月十五日即國曆九月七日前後,國軍胡璉第十二兵團高魁元第十八軍第一一八師(洪都支隊)李樹蘭部敗退南下,經過他家永祥第,見門前池塘有魚,或已飢不擇食,而丟擲手榴彈炸魚撈取。劉錫輝的父親劉展文出而表示不滿,竟慘遭當場槍殺。時劉錫輝在外婆家躲避戰禍,幾天後回家,目睹家中飛來橫禍,驚嚇悲憤不已。農曆閏七月二十五日即國曆九月十七日,又有國軍第十八軍羅錫疇第十四師(武夷支隊)第四十一團廖先鴻部經過永祥第,不由分說地就把走避不及的劉錫輝和他的四個堂叔全部強制帶走,安頓於興寧縣立水口第三初級中學七天,同樣遭遇的全部有三百人。這三百人被押上多部江西興華客運客車送至汕頭,集中在某處倉庫關押,暗無天日,不容逃走。

    羅錫疇師在汕頭改隸劉雲翰第十九軍,第十九軍於十月十九日,繼十月八日啟航赴金門的高魁元第十八軍、十三日前進舟山的劉廉一第六十七軍,則亦航向舟山,但中途於台灣海峽轉向金門,於二十四日晚登陸料羅灣。劉錫輝等抓丁在海上顛簸,多數人生平第一次出洋,暈船嘔吐,尿屎四溢,狀極狼狽。劉錫輝暈死於甲板,海上期間完全無法進食,直到登陸,才吃了稀飯,休息過後,始知所到之地為金門,而已聽到遠處砲聲隆隆。行軍未久,劉錫輝便體衰不支倒地,得同袍遞來番薯,囫圇生食,才逐漸恢復元氣。

    劉錫輝所屬第十九軍第十四師一到達金門,正好福州綏靖公署主任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湯恩伯由第十二兵團參謀長楊維翰陪同巡視當地,湯對楊責備說:「現在戰鬥如此激烈,前方急需部隊增援,應該先令戰鬥兵下船,為什麼讓民伕搶先?」楊答覆:「這是十四師的部隊,因為尚未領到軍衣,所以仍穿民服。」湯聽了大為詫異,覺得「形同乞丐,怎麼可以臨陣作戰?」無奈之間,仍令第十四師開往戰場,次日該師第四十二團長李光前在西浦頭接到高魁元軍令率團衝鋒,不幸中彈殉國。其實李光前整團槍械裝備皆不足,連軍服都沒有。廖先鴻第四十一團通訊失聯,僥倖躲過接戰。胡璉兵團成功反攻古寧頭,經過二十五日一日血戰,終於獲得大勝,李樹蘭第一一八師驍勇善戰,榮膺虎軍稱號。第四十一團奉命清理戰場,劉錫輝四顧處處是殘破不堪的屍體,這是他第一次真正站上戰場。他身上仍穿著從興寧一路穿來未曾換洗的民服。自己究竟是軍人還是軍伕,劉錫輝根本搞不清楚。

    政客忽悠:誰關心你的轉型正義

    劉錫輝後來投考陸軍軍官學校、國立成功大學,在成大和美國聖母大學深造,長期在中山科學院參與天弓飛彈研發,貢獻卓著,獲頒雲麾勳章。馬英九總統任內,他曾就國軍槍殺父親一事陳請國家道歉賠償,馬總統將陳情案送行政院處理,行政院又送內政部和國防部,內政部表示可能可以依照《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條例》處理,劉錫輝為此返鄉取得相關證據,國防部卻以該部為行政機關無法認定事實與證據為由推卸責任,讓劉錫輝白忙一場。

    事實上,劉錫輝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忽悠了,因為《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條例》第二條規定其適用範圍和對象為:「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後至民國七十年六月三十日止」的「台灣地區人民」,而劉錫輝的父親並非台灣地區人民,縱使劉錫輝本人的被強制狀態由興寧延續到金門,但他的身分已是軍人,不是人民,而且第十一條規定:「申請補償金之權利,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經過二年而消滅。前項期限屆滿後,若仍有受害人本人或死亡者之遺屬未及申請補償金者,再延長六年」,該條例施行日期為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一日,故依照該條例第十一條之規定,申請補償期限僅至九十年十一月三十日為止,延長申請期間,也只到九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直言之,那已是上個世紀就已經失其效用的法律了。羅錫疇的女兒羅瑩雪時任法務部長,她身居廟堂之上,或許根本就不知道她父親部屬正在無聲與無助地吶喊。

    民主進步黨重新執政之後,劉錫輝又向蔡英文總統提出陳情,總統府一如往例,又把他的陳情案送到行政院和國防部,依照文官代為決行的慣例,國防部給了他同樣的答案,也許承辦人員還是相同的呢。法律的處理,現行制度事實上恐怕已無空間,這也就是劉錫輝要上書總統的道理,希望能從政治的角度去處理。

    拉伕的問題,劉錫輝絕非個案,法律的賠償或許有其事實認定以及國家負擔上的問題需要處理,但轉型正義的實現不是只有金錢賠償一途,無法可依也不是政府推諉責任的藉口。民主進步黨政府正在推動轉型正義,或許這正是歷史交付給蔡英文總統的天命。外省國軍老兵被國家強制從軍,能夠倖存已屬萬幸。古云一將功成萬骨枯,胡璉將軍的盛名、海峽戰爭的告捷,台灣的安危存續,無不奠基在包括拉伕在內無數外省與本省無名軍人的犧牲之上。轉型正義中最重要的就是歷史正義問題,讓過去的不公不義,能夠還原真相和責任,還受害者是非公道,胡璉兵團的對台灣有功有過,也許民進黨政府還不願承擔國民黨政府或以國民革命軍黨軍自許的胡璉兵團在中國大陸的責任,但台灣人民共同選出的總統,卻有責任追求台灣這塊土地上人民榮辱與共的一體感和團結。

    無論如何,拉伕百般不願從軍,他們事實上已為台灣而犧牲戰場,而我們老百姓則享受著因他們的受難而來的不當得利,這一群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台灣人民選出的總統向他們和他們在中國大陸的家屬親人說一聲對不起和謝謝嗎?劉錫輝的人生際遇傳奇,讓他得以倖存至今為當年的受難者發聲和代言,想想,無數的少年和青年拉伕,不是已埋骨沙場,就是已沉入台灣民間,或已老成凋零,如不是劉錫輝的執著,台灣今天還有誰知道他們的委屈?

    我們建請蔡總統站在人道主義和歷史正義的高度,把握推動台灣族群多元一體以及兩岸社會和解共生的歷史機遇,代表中華民國和台灣人民對來台國軍拉伕下的外省受難者及其家屬鄭重道歉與表示感謝,讓這一代外省人與台灣歷史無法分割的流離經驗,能被台灣人民所共同認識與紀念。

    哲學星期五的座談會上,胡璉孫子胡敏越牧師親筆致函向劉錫輝表達遺憾與虧欠。在國家尚未表態、政治人物虛應故事的情況下,我想,我們台灣民間也許還有些許微薄的力量來開啟拉伕這個歷史問題的解決之道。

    本文原刊於民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