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河泉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No.2089〈學術殿堂的心理饗宴-2021工商心理學年會〉 我很喜歡心理學, 在企業的訓練課程當中, 我常常引用許多心理學的概念, 來解決職場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 只要了解人的心理, 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也就是「要解決事情,先解決心情」。 老師雖然習慣運用心理學, 但是畢竟不是科班出身...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19 17:00:28

過年這幾天,你曾經有那種在親友比較之下,想要躲到洞裡面的想法嗎? 好像別人的日子都過得比較好、別人家的小孩都比較厲害。都已經長這麼大了,錢還賺得那麼少、感情也起起伏伏,網路上大家都在曬自己的小孩照片,只剩下自己,連另一半在哪裡都還沒有著落⋯⋯很多文章會教導你該如何面對家人的質問,但你心裡非常明白...

  •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在 李河泉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7 05:59:40
    有 417 人按讚

    No.2089〈學術殿堂的心理饗宴-2021工商心理學年會〉

    我很喜歡心理學,
    在企業的訓練課程當中,
    我常常引用許多心理學的概念,
    來解決職場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
    只要了解人的心理,
    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也就是「要解決事情,先解決心情」。

    老師雖然習慣運用心理學,
    但是畢竟不是科班出身,
    所以平常花了不少心思來研究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在所有的心理學領域當中,
    我特別推薦「工商心理學」,
    畢竟在企業職場中,
    組織行為或是人力資源,
    是我們接觸最廣泛的範圍。

    感謝政大心理系郭建志教授的分享,
    得知今年「臺灣工商心理學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議」時間地點如下:

    時間:2021/05/22(六)-23(日)
    地點: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北館

    第一天為『學術專題與論文發表』,
    我很喜歡以下的8個主題:
    1、員工關係和組織行為
    2、領導者-部屬關係與效能
    3、組織中的人際關係
    4、職場心理健康
    5、領導與員工建言行為
    6、彎道加速-華人領導者在組織的正向力量
    7、運動教練領導與效能
    8、領導者行為的光明面與黑暗面

    第二天將以『實務論壇』形式進行,
    邀請業界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如何透過大數據協助組織優化與人力資源整合,
    整天分兩大主題:
    1、組織發展與轉型
    2、商業決策與創新

    「帶人帶心」已經變成目前管理的顯學,
    上課中我也提到「如何讓對方認為是自己決定的」,
    會讓同仁更願意融入團隊。

    特別分享這兩天的會議,
    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更重要的是,
    我也想擠出空檔到現場學習,
    所以有興趣的河粉可以直接報名,
    也可以私訊老師,
    將有難得的機會和老師成為同學唷。

    報名網址:
    https://taiop.org/2021/

    這個星期六
    運用權力要求已經過去
    了解人性才能隨心所欲
    各位河粉早安

    PS.李河泉老師的內容都歡迎分享

  •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4 09:54:16
    有 10 人按讚

    求助命理的本質而言
    可說是一種 #生命故事重新編撰的過程
    命理人運用塔羅或占星的隱喻
    #重新框架 問命者的生命故事
    協助建構正向的 #自我認同 與 #生命目標

    接下來我會在高雄開設一個敘事諮商的學習團體
    在諸多取向當中
    敘事諮商是一個十分合適融入命理歷程的取向
    目前團體已經確定會開
    不過時間有順延至3/31開始
    目前還開放報名 有興趣的人可以把握這次機會

    #敘事諮商體驗與學習團體
    不同於現代取向的評估與診斷,敘事治療致力於幫助當事人發展出個人的意義建構,透過新語言與新的故事,讓人脫離舊有困頓故事的影響。
    人是說故事的動物,在敘事治療中,我們也得以回頭來深入"故事"這個重要的人類言說經驗,從中理解個人敘說與心理的關聯。
    【課程大綱】
    課程進度(依週):
    (一)意義與事實:後現代的問話特色
    (二)故事的自我觀與個人生命敘說
    (三)外化與鷹架對話
    (四)隱喻技術:自發性沙盤創作
    (五)解構式問話
    (六)認同藍圖與行動藍圖
    (七)重組會員技術
    (八)在沙盤中創造故事:投射性沙盤技術
    (九)在敘事治療脈絡下採用焦點解決技術
    (十)治療性文件與藝術:生命故事篇章的改寫
    註,課程表為暫定,仍保留調整之可能。
    【講師簡介】
    臉書社團【敘事/故事/隱喻X治療/諮商/沙盤/行銷/心理學/研究/藝療】創建者
    曾於榮格人文講堂帶領敘事治療工作坊兩梯次共24小時
    女性敘事生命樹藝術治療團體兩梯次共12小時
    碩士階段修習【敘事諮商研究】、【敘事心理與諮商專題研究】
    碩士論文採敘說研究法,題目為【命理人世界觀與人生願景之建構】
    【課程特色】
    1.結合表達性藝術創作與沙盤創作,使得在諮商實務上有更多變化的空間。
    2.透過團體諮商的形式,在說、聽、見證之間,增加對敘事治療的體會。
    3.納入兩個少見的主題,焦點解決與敘事的整合運用、治療性文件。
    4.清晰、且系統化的說明理論與策略的關聯。
    【招募對象】
    1.未接觸過敘事治療的初學者
    2.已接觸過敘事治療,但想探索其多元運用與結合可能性的學習者
    3.想述說自己生命故事,學習引導別人述說故事的人。
    日期時間:110年3月31日至6月2日間的每週三晚上7:00至9:30,共十次,總時數25小時。
    活動地點:心蘊心理諮商所
    活動地址:高雄市苓雅區成功一路232號13號樓之9
    招募人數::4人以上開辦,9人為限。
    進行方式:講述、課本導讀、個案演練示範、小團體演練、個人創作活動(沙盤及藝術媒材)、團體分享與討論
    活動費用:8000元,學生、3/17前繳費完成或兩人團報,享優惠價7000元。​​曾經上過講師12小敘事治療課程之舊生6000元。
    繳費方式:華南銀行008 苓雅分行 704100207996 請先繳費,再於表單提供帳號後五碼,匯款時請寫户名‘’心蘊心理諮商所‘’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pXHTGQmdAPTGJ19NA
    費用已包含媒材費與講義費,但仍建議於團體期間備有以下數本書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
    《敘事治療的工作地圖》
    《敘事治療三幕劇:結合實務、訓練與研究》
    如對課程有疑問,可私訊講師粉絲專頁提問《象徵與心靈-陳宏儒諮商心理師》

  •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3 07:15:00
    有 404 人按讚

    看見特殊需求與其界線

    【推薦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我們常常忽略了,特殊需求的孩子,也跟一般孩子一樣,有著許多共同的需要。

    在醫療方面,不同特殊需求的孩子,確實要有各自獨特的照護方式。然而,作為兒童,作為在人類社會中的一分子,也會想要有歸屬感,也期待受到尊重,也渴望來自父母的愛……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能力越強,也有更多相應的責任要由自己承擔。即便是特殊需求的孩子,也能因為獨立自理而有成就感。

    正向教養所採取的溫和與堅定的態度,尤其能看見孩子生而為人的需要。很多時候,因為孩子的特殊需求相當明顯,導致父母把緩解症狀或問題解決擺在最優先的位置,忘了好好去理解自己的孩子。

    特殊需求的孩子,也是一個有喜怒哀樂,想玩樂、想連結的生命。有時因為大腦狀況的不同,他們有獨特的內在邏輯,我們得要把這樣的邏輯,跟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規律接軌在一起考慮,正向教養的理論與實務能在這個時候助一臂之力。

    我跟特殊需求孩子的父母相處,能感受到他們內在有許多愧疚與抱歉。這些父母對於孩子一出生,或出生沒多久,就得承受相當具有挑戰性的痛苦,有著深深的對不起。

    有時候父母看著孩子痛苦,比自己遭受痛苦,更感覺煎熬!

    在現代社會養育一個普通的孩子就不一定容易了,養育特殊需求的孩子,更是和這些父母的經驗有一大段距離。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前,在心裡描繪的美好想像,隨著孩子的出生、治療復健歷程,而有模模糊糊的失落感,又因為這樣的失落感而衍生出罪惡感。

    有些特殊需求孩子的父母,甚至會因為身心壓力過大,而選擇一條讓人遺憾的路。

    不只如此,有些特殊需求的孩子,因為外表與一般孩子無異,但在學習、社交上常有困擾,親子都容易遭受旁人的異樣眼光。像是在遊戲場玩耍,某些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會引發衝突,或者情緒崩潰,這都讓父母疲於奔命。

    不少父母常處在高於平均的挫折與焦慮狀態,因此跟特殊需求孩子的相處,難免有更強的張力。再加上有些父母本身也有特殊需求,他們本身就不一定穩定,對於提供穩定的親子關係,或許有心無力。

    當教養方式還停留在獎賞與處罰階段,孩子小的時候,或許還能奏效。但當這些孩子大了,身形、力量都可能跟父母匹敵,情緒反彈已經難以抵擋,父母便可能放棄孩子,親子關係也陷入僵局。

    採用正向教養,會一併帶著父母整理自己的心緒,讓父母有重新選擇的機會,而不只是重複著過去自己接受過的教養方式。透過家庭會議,父母也可以藉著討論的過程,學習傾聽、感謝孩子──即便是特殊需求的孩子,也可以為自己發聲,也可以對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當我們能透過正向教養的眼光,肯定特殊需求的孩子,這能讓他們感覺自己更有力量,這能有效地紓解他們內在常有的挫敗感。別被診斷標籤限制住我們看孩子的眼光,多專注在孩子的努力,孩子能激發潛力,展現出更強的生命力。

    有些師長使用類似「否認」這樣的心理機制,也或許是為了管理上的方便,看待特殊需求孩子的時候,會嚴格地以「一視同仁」為標準,要求特殊需求孩子跟上大部分同學的腳步。正向教養適用的環境,除了在家庭,也可以在學校情境實踐,能尊重每位兒童的獨特性,包括獨一無二的特殊需求孩子。

    自從正向教養系列的中文書籍上市之後,我不但在臉書版面上推廣,也在演講或實務工作中,跟親師生有了持續且頻繁的討論。我的觀察是,一個能與兒童順暢對話的成人,如果又能營造出歸屬感與安全感氛圍,那麼,這樣的成人常散發出一種溫暖且有自信的氣質,這正是正向教養常強調的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這不只是教養工具的學習,更是由內而外的全面性調整。親子共同成長的樣子,常是我眼中超級美麗的風景,深深受到感動。

    祝願您,在凝視每個孩子的需求同時,也好好照看著自己的需求,能感受到愛,以及此生的意義,走向圓滿!

    .

    以上文字摘錄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本書我期待好久了,早在我跟兩位爸爸直播的時候,就跟他們大力推薦過。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398379907901315

    針對特殊需要的孩子,父母更需要一個有系統的,能同時照顧好自己與幫助孩子的教養派典,作為迷茫生活中的「定心丸」。我非常謝謝出版社能引進正向教養系列的書,也佩服姚以婷心理師的努力,讓正向教養成為不少老師父母所使用的心法。

    我跟不少朋友討論正向教養,迄今也好多年了,我非常喜歡這套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根基的系列教養書。我特別希望能把這系列書籍中,親子或師生一起討論的流程,營造那種感謝與肯定的氛圍介紹出來,並且成為新的文化。

    祝願您,能跟孩子共同成長,攜手連心!

    .

    以上文字摘錄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博客來:https://reurl.cc/1goGQV
    誠品:https://reurl.cc/8y2NGX
    金石堂:https://reurl.cc/4y3WR2
    MOMO:https://reurl.cc/8yoEKb
    讀冊:https://reurl.cc/jqgvgy

    大好書屋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24 19:00:11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匱乏經濟學》裡面的「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會導致我們進入一種「隧道效應」,同時也會讓我們進入一種「預支」跟「透支」的生命形態。

    那除了隧道效應,跟預支與透支之外,稀缺心態還會怎麼樣全面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接下來談第三個影響哦!第三個影響就是,稀缺心態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留下任何的餘裕,也就是沒有多餘的「時間」跟「空間」。

    其實你不妨想一下,為什麼那些窮人他們會覺得生活特別的累?

    其實回到真實的生活現場裡,如果你活在一種「花一塊錢」都要糾結、比較一下;花一點時間都要考慮再三,這個時間用在別的地方會不會更有效?

    這樣的一個思維,直覺上看起來好像都是很審慎評估的,但其實如果你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分錢都要進行這樣的執行的話,那會讓你造成很龐大的心智負擔。

    而這些心智負擔會消耗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精力,進一步又強化了你的「隧道效應」,因為你已經沒有辦法再處理別的訊息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你使用手機或者使用電腦,你裡面預備要執行的程式太多,你都沒有去把它刪掉的時候。

    有沒有發現,每一次開機、每次關機,或者是每一次執行新的程序,花很長、很長的時間。

    甚至於你有一種好像覺得自己的手機,自己的電腦跑不動的感覺!那為什麼會跑不動?就是因為你的不管是記憶體,還是CPU,它都沒有餘裕啊!

    就像我們開車在路上,以一般的交通研究來說,如果一個道路的佔有率,超過了85%,它會塞車的幾率是100%的。

    因為當車子多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只要其中有一個司機,腳踩了一下剎車,那麼後面所有的司機都會連鎖反應的踩剎車。

    你可能有過那種經驗,開車在高速公路上,然後塞車塞了一陣子,你覺得前面一定是有什麼問題,或者是一定有什麼事故。

    結果呢你慢慢開,開到了某個階段,你就可以盡情的踩油門,你也沒看到有什麼事故,沒有什麼意外呀!

    對呀,因為當那一個區段的車子的佔有率,超過了一定的比例,其實根本不用有任何的事故,就會導致整體的速度放慢下來。

    那麼你想想看,在你的生活裡不管是時間、不管是金錢,是不是也是如此?

    就像是如果你平常沒有儲蓄的習慣,你平常沒有做時間規劃安排的習慣,特別是幫自己安排休息的時間。

    是不是任何的意外,都會導致你的時間或財務,整體的崩潰,這就是因為「稀缺心態」導致你沒有餘裕啊!

    那你可能會想那「稀缺心態」導致沒有餘裕,到底是因還是果呢?其實我會覺得它是互為因果的。

    因為有很多時候,比如說工作來講好了,你總覺得要把時間塞滿,才叫做有做事;可是呢,我反而在自己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我有特別提醒!

    千萬記得哦,不要以為把時間塞滿叫做「有效率」,真正有效率的人,反而要把自己的休息,把自己的放空,有意識的排進自己的行事曆。

    因為我雖然這種時間的餘裕,看起來好像會讓一個人效率沒有辦法提高,但是它帶來的整體的正向回饋,是非常高的。

    因為你心中覺得自己可以休息,它就是一種很奢侈的心理感受,它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用急忙、不用匆忙。

    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會感覺更放鬆、更自在;就算犯錯了也沒有關係,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奢侈呀!而這樣的享受感、奢侈感,對於一個人的主觀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金錢也是一樣,今天你可以花一筆錢,不用太考慮它的CP值,或者是不用太考慮它的對價關係;在合理的範圍裡,這樣的感受,是不是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棒呢!

    所以呢,如果長期讓自己處在「稀缺心態」裡,這真的很容易讓人沒有辦法有任何的餘裕;而這裡面最凸顯的,就是從小到大我們接收的信念。

    好像有些人會覺得休息是不好的,或者是好像買一些對自己好的東西,就叫做浪費錢!你沒發現其實不一定是你沒時間沒錢,而是你的信念,導致你根本不可能讓自己留有餘裕啊!

    而第四個稀缺心態影響的部分,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會引發我們認知頻寬的不足,什麼叫「認知頻寬」呢?

    它就是我們所有、所有認知能力的總和,包含我們去計算權衡,包含我們去關注一件事,包含我們決策去執行,甚至於是抵抗誘惑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的認知頻寬。

    就像是前面舉的例子一樣,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心智的CPU。

    你可以感受一個情境噢,你手上正在忙一件事,同時有人找你講話,而這個時候旁邊的電話又響了;然後你發現你後面正在燒開水的水壺的聲音,也發出了煮沸的聲音,請問一下這個時候,你能夠同時做好這些事嗎?

    可是呢,有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可以同時做好很多事。所以呢,你同時應付別人、同時眼睛在看螢幕,然後還瞄一下你的手機響的那個畫面到底是什麼?

    然後腳呢,同時往後走,你會發現這樣的狀況就是,你每一件事情感覺上都做了,但是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

    然而久而久之呢,這一定就會傷害我們對於長期真正重要事物的規劃。什麼叫做「長期規劃」?

    在財務上面,就包含有意識的儲蓄,有意識的去理財,然而對個人而言,就是有意識的去學習,去運動、去健身。

    可當你的認知頻寬還不夠的時候,你可能都會在忙於這些表面的事物,所以那些投資未來的事情,要麼你就根本不在乎,要麼就是你理論上知道要在乎,但是你實際上根本沒有去做。

    所以呢,它會造成一個很矛盾的現象,理論上來說對一個窮人就是沒有錢,可是你會發現,他們要麼就是太過在乎錢,要麼就是太過不在乎錢,而且我遇到蠻多的是太不在乎錢!

    怎麼說呢,先不管他們表面上的認知如何,回到他們的行為,你會發現這些進入財務惡性循環的。

    常常是透支他們的信用,常常是衝動消費、衝動購物,常常是把錢花在短期的享受,而不是長期的投資!這就導致他們的債務永遠沒有還完的一天,而且是惡性循環,越來越糟。

    那如果體現在時間的管理上,你會發現這樣的人,他們理性上都知道,他們要專注在最重要的事。

    可是他們通常在實務上,就會關注太多的事情,而關注太多的事情,因為自己的恐懼,而恐懼就是稀缺心態,又會導致他們認知頻寬嚴重不夠。

    所以呢,在他們的心中,再茲念茲的都是那些沒有做完的、應該去做的,或者是很急迫、有壓力的那些事,這就是心理學裡面講的「蔡尼格效應」。

    那些事情一直縈繞在他們的心中,那也因為如此,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頻寬去處理真正重要的事。

    於是更容易出現錯誤的決定,然而在錯誤的決定之後,又會導致他們的時間跟財務更加的稀缺。

    聽出來了沒有,其實當你沒有給自己餘裕,當你把自己的認知頻寬全部佔滿了之後,那只是讓你有一個好像「你很努力」的錯覺,就像我常說的,你無論做任何事情,你不能讓自己只是很努力而已。

    你要讓自己很清楚知道,你為什麼做、你為何而做?而當你做它能得到什麼,並且去檢核是不是真的能夠得到。

    然而這一切的動作,都需要你在心中要先「留有餘裕」,而且要能夠留下你的認知頻寬。

    然而當你聽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這一切的結果好像跟我們內在一些很核心的信念是有關的。

    沒有錯!其實我們的信念,都受到我們過去的經驗,還有原生家庭的影響。

    尤其是我們在面對財務的時候,原生家庭到底在你的心中種下什麼樣的信念?這個是你需要好好的認真看待的。

    如果你沒有發現這些,或者是你沒有好好的覺察這些的話,你會發現你可能很看不慣自己父母親,面對財務的方式,然而你很有可能就複製了他們的行為。

    又或者是你的父母親真的很有錢,可是你因為自己內在的一些功課沒有穿越,你會反其道而行,從此討厭錢。

    可是你的理性上,又知道自己必須要好好的看待錢,然而你的行動怎麼樣就是做不到,我相信置身其中的你一定很辛苦吧!

    所以呢,這些稀缺心態,導致我們信念跟行為的因果關係,我覺得它們真的很重要!

    然而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看,自己在面對金錢面對財物的時候,你的核心信念到底是什麼,而又怎麼來的?

    並且從中找到適合自己調整的方法,用很實際的,不管是記帳啊,財務規劃,讓自己活出一個更富有的人生。

    其實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加入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尤其是【理財心裡學】哦,到6月30號的晚上12點前,都可以用1399的優惠價加入學習。

    我想無論你的功課是面對財務,還是更廣大的人生怎樣活得富有,這門課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你加入了嗎?歡迎你的加入~

    然而更希望你透過我們這一系列的分享,讓自己開始活得更好,活得更自由;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理財心裡學】,相關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你的加入。

    也期待你能夠把握6月30號1399的特別優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1-27 21:00:12

    本集主題:「教出雙語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媽咪許雅寧的30堂讀寫課」介紹
           
    訪問作者:許雅寧
       
    內容簡介:
      從學校到家庭,從閱讀到寫作, 
      跟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語教育博士,開啟充滿樂趣與動機的語言學習之路;
      30篇教授媽咪的第一線親身實踐,
      分享如何在無痛環境下,教出熱愛語言學習、樂在閱讀寫作的孩子。
      
      國內英語教學名師、擁有美國哈佛大學跨文化雙語教育學位的吳敏蘭這樣形容她:
      雅寧長年在美國教育現場耕耘英語教學,在家也同步給予孩子中文私塾環境,
      可謂真正的「雙語教育」推行者。
      
      在美國教英文近二十年的許雅寧,也是三位孩子的母親。
      在教學現場,她的學生從幼兒園年紀到研究所學生,橫跨5歲到25歲;
      在家庭日常,面對先生不會說中文,三個孩子也不曾上中文學校的情況下,
      卻能看中文小說、用中文簡訊溝通;
      更重要的是,孩子是真心喜愛中文,願意持續學習。
      
      究竟,她是怎麼做到的?
      
      三十篇親身實踐娓娓道來,站在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上,
      帶你一窺從大量的課外閱讀起步,激發孩子語言學習動機的美好旅程。
      
    作者簡介:許雅寧
      畢業於台北市立北一女中,中山大學外文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及雙語教育博士研究所;育有一子二女,目前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家長會聯合主席,並不定期透過台灣《親子天下》、《換日線》,北美《世界日報》、上海《外灘教育》、《第一教育》等媒體,發表對教育的觀察。
      
      在擔任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及美國公私立中小學英文教師(ESL, ELA)期間,累積了深厚的英語教學、閱讀寫作教學與雙語教育經驗。近年亦經常往返兩岸三地,除受邀於微信開設課程外,亦擔任如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上海協和國際學校,以及薈同國際學校(Whittle School)華盛頓D.C、紐約、深圳等分校的雙語課程規劃顧問,也接受知名語言教學出版社Scholastic邀請,受邀至中國不同城市進行師資培訓。在理論與實務的同步洗禮中,對於美國及亞洲地區的雙語教育有深切體會。
      
      除了語言學習領域的專業證照外,雅寧博士也擁有美國註冊會計師、紐約州應用正向心理學、漢廷頓大學心理諮詢證照,可說是少數具備語言學習、諮商輔導與金融管理等跨界背景的雙語教學者。
      
      一直相信「每個孩子都像是一粒稻禾,經過細心呵護,最終能成長為飽滿的稻穗」。隨著兒女漸長、老大跟隨母親腳步也就讀哥大的歷程,近年在紐約成立了H & H Education「心.禾教育」,期待陪伴家長與老師回到教育初衷,建立良好的親子與師生關係。著有《做個不完美的父母》、《前進美國大學》等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24 19:00:0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成長的年代裡,有很多電視節目,特別是綜藝節目,非常喜歡用那種「罐頭笑聲」;就是那種你一聽喔,就知道是做效果,而且很假的笑聲。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我一聽到「罐頭笑聲」,也會跟著傻笑起來。雖然每一次事後,都覺得自己好蠢…這有什麼好笑的!或者是,啊這就是假的效果啊!

    可是呢,當我自己學了心理學之後,我才發現喔,這是一種叫做「社會認同原理」造成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會很習慣的拿其他人的反應,來判斷這個節目是否好笑。

    所以,當我們聽到「罐頭笑聲」的時候,我們就會跟著做出笑的反應,而沒有去考慮它本質上,到底有不有趣?

    其實「社會認同原理」,在我們的生活裡是無所不在的。比如說,如果你去酒吧,你會發現那些調酒師,他會在自己的小費罐子裡,先放上一些鈔票,或者是一些零錢。

    他絕對不會在剛開始營業的時候,放一個空的罐子在那裡。因為,當他放了空的罐子在那裡的時候,它造成的結果,要麼就是沒有人會丟小費;再不然就是呢,當大家要丟小費的時候,心裡沒有一個標準,我到底要丟多少?

    所以你會發現,無論是調酒師的小費罐,或者是慈善團體的募款箱;甚至於是街頭藝人,當他表演完之後,他可能都會安排暗樁,首先的走到前面,丟一點錢到他的打賞箱裡。

    這些都是同樣的原理,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因為別人這麼做、因為有人先這麼做,而我們跟著這麼做。

    其實不只是這樣子,在「克服恐懼」這個主題裡,心理學家班杜拉,他也做過了一個設計。他讓那些患有恐懼症的人,擺脫了極端的恐懼情緒。

    他找了一些怕狗的學齡兒童,讓他們看一個小男孩快樂的跟狗玩耍,這樣的影片,每天看20分鐘。透過這樣的影片的示範,那些怕狗的小孩,在反應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僅僅過了4天,有67%的小孩,就願意爬進圍欄跟這些狗玩耍,而等其他人都離開了房間,他們仍然願意繼續的去撫摸、逗弄這些小狗。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後,研究人員再次測試,這些小孩對狗的害怕程度。他們發現喔,小朋友好轉的情況,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減退;反而比從前更樂意跟狗互動。

    其實,在後續更多的實務工作裡面,我們都發現,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這些所謂的「示範作用」,透過「社會認同原理」都能夠有效的克服恐懼。

    那如果順著這樣的邏輯,再繼續往下推的話,其實有時候,我們對於生命當中,一些讓你感覺到困擾的人際關係。

    你會發現你每次見他、你每次跟他相處,你都不舒服;但是每次一想到,要放棄掉這些關係,或者是至少在這些關係裡劃清界限。

    因為我們知道有一些關係,你可能沒辦法放棄,因為他可能是你的家人;但是至少你要劃清界限。有太多人只光想到這件事情,就覺得好難、好可怕。

    然而這些難、這些可怕的原因,通常是來自於,你身旁那些能夠放下這些關係的人,他可能也不會再跟你提這些事情。

    所以,你也就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社會認同理論」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來。但是,那些跟你有同樣困擾的人,你們有可能會很習慣的在一起取暖、舔傷口…;於是呢,你得到的更多的示範,就是無能為力的、更害怕、更恐懼的。

    如果你已經再也受不了這樣的狀態,那麼我很鼓勵你,要為自己找一個好的示範;而嘉玲老師推出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就是為你產生這樣的作用。

    其實讓我們困擾的關係,不一定要選擇那種很決斷式的切割,我們反而可以用一個更有智慧的方法,去建立起自己心裡的界限。

    當建立好這個界限之後,你會發現他固然還是在你身旁,但是他已經不為你造成任何影響了。就像那些怕狗孩子一樣,狗依然是狗,可是他已經不會再害怕了。

    那麼我想「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就是能夠幫助你走過這個過程。它不只是從觀念到實務,讓你能夠一步一步的前進。

    更重要的一點是,嘉玲老師精心設計了,很多實際的做法跟練習;讓你能夠在自己真實人生裡面,再面對那些讓你辛苦的關係,怎麼樣長出自己的力量,取得一個最有效的平衡?

    我常常說啊,任何事情可能都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難,我們或許缺乏的,只是一個示範。我相信「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會為你帶來很好的示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還是我們的實體課程;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