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正向心理學小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正向心理學小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正向心理學小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正向心理學小組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36的網紅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十年前的今天,我在課堂中跟小二的孩子談什麼是自由。 十年後的今天,這些對話與思考跳出,深深面質著大疫情時代下內在的靈魂。 今晚,想從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跟大家聊聊。 自前所未有的全國大停課至今,師生們已在線上學習過了一週。 教育,在疫情的壓力下,不得不被迫轉換成另一種型態與紀元,經過這一週的衝...

正向心理學小組 在 前方有㜙?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43:06

#20210603 #閱讀分享 #回歸製圖🤤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for Beginners 賴佩霞 著 這是一本探討「非暴力溝通法」內涵的一本書。提倡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提供的溝通方式,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無論是伴侶、親子、朋友、甚...

正向心理學小組 在 Pigx3?金豬三兄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05 16:04:44

幫助社福團體募集物資!歡樂幸福過聖誕! 集合啦!邀請大家寒冬送暖作公益,一起參加耶誕愛心募集公益活動,2020寶物光友會-愛心募集廣場,【募集時間】即日起至12/31(四)上班日9:00-17:00,募集物資主要會先提供給肯愛協會、脊髓損傷基金會、世界和平會、星星兒社會福利基金會,聖誕佳節讓我們一...

正向心理學小組 在 Xuan 劉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1 13:32:04

不妨換個情境來看:假設你去朋友家拜訪,發現他家裝修得特別好,還有很多溫馨小裝飾,住進去真是太幸福了!   不過就算你恨不得馬上在他家住下來,朋友也不會願意(哈哈),所以你要試著想想對方用了什麼好辦法,把家裡佈置的這樣漂亮,進而自己也學著去裝飾自己家。   這位朋友的問題,其實也可以用同樣的思...

  • 正向心理學小組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7 01:30:27
    有 336 人按讚

    十年前的今天,我在課堂中跟小二的孩子談什麼是自由。
    十年後的今天,這些對話與思考跳出,深深面質著大疫情時代下內在的靈魂。
     
    今晚,想從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跟大家聊聊。
    自前所未有的全國大停課至今,師生們已在線上學習過了一週。
    教育,在疫情的壓力下,不得不被迫轉換成另一種型態與紀元,經過這一週的衝擊與震盪後,讓人不禁想重新思考:
    #教育與學習的本質到底為何
     
    因著過去十年當老師積累的經驗與養分,即便已經離開教育界到了不同的位置,我依然感謝我有這樣的連結,每天都能從臉書看到大量來自教育處的政策宣導、校長的綜校治理、教師的教學實境、家長的真實反應、以及學生各種在線上學習的有趣樣態,也讓我緊密觀察著教育界的劇烈轉變。
     
    我看到教育處跟學校老師其實非常非常努力,試著在這麼突然的驟變下,積極快速地克服設備與技術,認真規劃課程讓學生們在家的線上學習上軌道;我也看到家長們如此盡力又筋疲力盡地,兼顧工作、家庭生活與孩子的學習,協助孩子們操作還有上傳五花八門的作業。而孩子們,則是每天掛在電腦前努力睜大著眼,盯著電腦中的小小畫面跟字體,吸收各種線上的課程與知識。
     
    於是我看到,原本許多在學校課室裡豐富而立體的學習樣貌,逐漸壓縮到跟眼前的3C面板一樣扁平…
     
    所有教室間的人際社交/互動/觀察/對談/思考/情感交流…在線上教學的呈現或實施有其難度與限制,但親愛的大家請別忘了:
    #教育不只是學校的責任🏫
    #家_更是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學習的重要場域🏠
     
    除了部定的基礎學科課程外,我們要如何在「家」的這個場域中,還原剛剛我上述的那些、線上學習難以呈現或感受到的元素,則是教育專業的老師、以及最了解家庭文化屬性的大人,可以共同來好好思考的。
     
    昨天,我看到一個很有經驗的資深教師伙伴,陪著孩子在家線上學習,有感而發地說:
    「在家上課不能用在學校的思維把時間填滿,太可怕了!」
     
    不知道是否有人有一樣的感覺呢?
    在學校有劃分清楚、一節40-50分鐘的學科學習;回到家中,學習被拿掉了時間的框架,親子相處的時光增加,我們是不是可以,#讓彼此都鬆一些,#拿掉過多的焦慮,#解構傳統的上課模式,#重新建構孩子長出自主學習的最好時機,也讓親師生三方,都能喘息一下。
      
    分享以前念教育心理學最觸動我心的一段:
    大家知道嗎?Education,教育這個字,其實是由拉丁文的Educare 蛻化而來的,原意為「引出」。 原來,教育最初的本意,其實是要用 #引導 的方式,來發展學生的身心,以達到至善之境地。
     
    是的,依小鳥老師過去的觀察與經驗,我發現:
    從孩子身上長出的 #自主學習
    往往不是因為精實的「塞滿」
    而是因為大人願意給出從容的「#留白」。💗
      
    說到這,又不得不提我很喜歡的愛爾蘭詩人─葉慈,曾說過的一段話: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 #而是點燃一把火。」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我以前最喜歡也最享受的,就是孩子在課堂中學習時,迸發出那發亮的眼神,你知道他很在學習當中,你知道你燃起他學習的熱情與動力了。

    所以如果這一週來,家長及老師,從孩子鎖在小小3C螢幕的學習眼神中,已經找不到熱情與亮光的話,是否能打開一段對話,好好溝通或思考,試著給出更有彈性的學習方式,也許可以讓孩子選擇自主學習的型態、或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或事物,在居家學習時能做更深入的研究,然後再跟全班發表分享。
     
    當一個孩子從小就在一切都安排好的環境中長大,不用思考或選擇時,他很可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現在,也許正是一個最好的moment,讓總是習慣被安排、被塞滿的孩子,得以徐徐地回到他自己、長出他自己。🌱💗
     
    在家的場域中,其實有太多可以學習的事物了:
    🔸學習生活能力(像是基礎的烹飪、洗衣…)
    🔹時間管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跟該做的事)
    🔸從做家事中學會付出與照顧家庭
    🔹學習關心家人的感受與需求、照顧毛孩寵物
    🔸享受一個人的獨處與思考
    🔹覺得無聊就試著發揮創意找樂子(創造力的培養)
    🔸透過不斷的探索去找到自己喜愛的事物,培養興趣,或深化成長才
    🔹能有充分時間享受閱讀
    (因為 #閱讀是一輩子重要的自學能力)
     
    不小心說太多了,回到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照片上~
    這是十年前的今天,還是小鳥老師的我,在主題課時與小二孩子們的精采討論:
    在這所校風開放的學校裡,所謂的「自由」,該是什麼樣的樣貌?
     
    那時算算,與導師班的小二孩子相處的時間,只剩下短短的一個多月就要分班了,心裡有些焦急,還有好多東西來不及帶給這群孩子們,於是,某天契機下,開始談起那些我覺得好重要的東西。
     
    所謂的,學校校風的自由,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是奠基在「自愛、自主、自律、自重、與自治」下,才能長出真正的自由。
     
    滿滿的黑板文字,其實是用好多的對話與問題穿針引線鋪陳的,是由孩子真實的生命經驗出發,所深深擠出的言談。短短40分鐘裡,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如此真誠的面質、叩問自己,讓那時候的鳥夫子我啊~真的可以含笑目送他們繼續邁向下一個里程碑了...(拭淚)
      
    我特別喜歡黑板右側的那一段討論團體規範的過程,這是讓孩子充分理解與討論完後,再自己自由做選擇─
     
    1⃣ 在班級團體中,先建立一致的規範,訂出班規一起來遵守,在這樣的界線內表現合宜的言行舉止。
     
    2⃣ 從自己個體與社會的互動觀察中,慢慢形塑出一種不言而喻的內在秩序,然後再從己身向外行出合宜的表現。從每一次的事件與問題進行討論,然後形成一個集體共識,其實也是個體內在的約束。
     
    👉最後全班包括小鳥老師,都投給2⃣✌
     
    我真的很愛我每一個帶過的班級,即便也有調皮搗蛋讓我傷腦筋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訂過任何班規,也沒有實施小組的獎勵集點加分制,讓每個孩子能長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樣子,而不是整個班都只裝在同一個制式的模子。

    在兩年的時間,在處理每個孩子的衝突或狀況時,都秉持著「#每個事件都是教育的一道光」💗 每次處理完後的學習,都化約全班的默契跟內在秩序。能學習在對的時間有著合宜的言行,若有孩子無法控制,其他同學也能練習“帶著善意”來提醒,協助改變成正向行為。
     
    好不容易培養出孩子的自主與自律,讓老師在第二年終於得到了無為而治的自由(笑),也因著積累的深厚信任,讓老師在課堂間願意給出更多的彈性與自由,孩子也就更能用自己的方式,享受學習的樂趣。
     
    回到現在,也許,因著疫情的關係,我們失去了生活中的部分自由...但,這正是我們集體一起來學習自主與自律的重要時刻,無論是在整個社會的防疫作為,或是孩子在家的學習。
    我相信,如此這樣,在未來不遠處,我們才能迎向真正的、身心靈的自由。
     
    看著照片中滿滿的黑板文字,眼眶有點熱,感謝當時認真留下足跡的自己,也感謝過去每一位與我相遇的孩子們,還有信任與交託我的家長們。在十年後的今天,這些小二孩子們的討論,依然深深觸動著我,為大疫情時代帶來深刻的省思。
     
    也很謝謝願意耐心看完2817字的你們。💗🙏
     
    #那時能說出這些話的8歲小孩真的很讓為師的感動啊💗😭 
    #想當年這張圖還上了無名網誌的今日熱門文章😆
    #無名小站是時代的眼淚啊那時還得過教育優格
    #當時只是想讓更多人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
    #而不是對校風自由的誤解
    #這段時間大家都辛苦了歡迎來聊天紓壓XD

  • 正向心理學小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8 17:33:38
    有 60 人按讚

    👨‍👩‍👧‍👦 確定開課 澳洲正向親職 [ 青少年課程 Group Teen Triple P ] 情境教養權威 何惠玉老師

    想增進親子關係 ? 家庭氣氛😔不和諧? 覺得另一半是你的長子or長女,有時候幫不上忙? 想跟孩子坐下來好好聊天,但他們只想跟📱 3C產品對話?

    當父母很辛苦吧! 正在經歷的我們,都知道大不易 …… 也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為什麼覺得有些要求對孩子好的,他們幾乎不買單!! Ex. 手機用超時、不做家事、沒有責任感,或是青少年的💥脾氣一上來,溝通起來就像累世冤親債主……

    那請您花點時間看完這支家長💕的課後心得分享影片,就會知道我們真的很愛孩子,原來我們還可以透過學習,重新看見自己的孩子是有無限可能,原來親子關係是可以有SOP的!

    這群父母各有1 - 4個寶貝👧👦孩子,年紀從2歲至近20歲;還有好幾位離婚後撫養孩子的單親爸爸、媽媽,雖然大家的家庭組成不一樣,但為了孩子他們都願意來學習,也有許多成長跟收穫呢!

    下一期 🤟 保證開課囉,如果您在外縣市或是有事需要請假,我們有ZOOM 線上同步課程跟補課機制,歡迎您的加入,一起學習。

    有事詢問請加入 HERO PAPA Line,請搜尋id @HeroPapa

    或按此連結 https://lin.ee/5M8aoNW ,即可以加入 HERO PAPA Line 好友,為您服務。

    期待未來跟您一起學習,讓教養之路不孤單 🙂
    ---------------------------------------------------------

    確定開課 澳洲正向親職 [ 青少年課程 Group Teen Triple P ] 教養權威 何惠玉老師

    📆 日期: 4/11、4/18、4/25、5/9、5/16 ( 五個週日下午,如要請假會有補課機制)

    ⏰上課時間 : 13:30-16:30 (常常上到五點都欲罷不能!)
    .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爸媽,但是卻常常用錯方式表達,傳遞出反效果的愛。
    .
    藉由五堂有邏輯結構性的學習,讓父母可以用正確方式,給予孩子感受到愛的能力,居然就是最快速拾回親子關係的撇步!

    想知道我們怎麼讓孩子一起開家庭會議達成共識外,定期舉辦會議也會是情感交流,而不是束縛!

    透過行為合約來管理問題行為,讓孩子漸漸養成獨立負責的態度!
    處理青少年情緒也有SOP!怎樣理性溝通讓雙方都滿意,實戰經驗告訴你是真的可以做得到的!

    ✨若有興趣,請別遲疑,立刻按下連結訂下您的位子: https://mr6.com/parenting-class/

    📕 什麼是 Triple P 課程 (三個P課程) ?
    「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父母正向親職課程),是由澳洲學者Matthew R. Sanders教授經過二十多年研究,獲得澳洲昆士蘭政府的資助,亦被推廣至美國、英國、德國、紐西蘭、香港與新加坡多個國家或地區。此技巧總共涵蓋五堂課,每堂兩個小時至三個小時,讓您知道要如何正向養育子女、也讓您可以分享給其他的父母親,或用在自己往後的相關工作上。

    💻Triple P Implementation | Official Corporate site
    https://www.triplep.net

    👉 好消息!

    害怕後面的日期無法配合?無法來上課?有一位媽媽也表示因為疫情,是否可比照國外改用線上ZOOM聽課、或補課?
    答案是:O.K.!我們這一屆將開放線上上課(同時間),若當天有事要請假,可以後面再約時間補課。因此,若以上五個日期有哪一天不行來參加,您只要下載ZOOM App或用電腦看ZOOM,無論是當天或後面幾天,都可以上課。

    【重要:不過,如果可以到現場來,我們非常建議您還是戴口罩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前來現場上課,以達原本的效果】

    📕教材 & 上課方式:
    澳洲 Triple P 原裝教材
    澳洲 Triple P 課程原版影片
    情境演練 / 小組討論
    回家執行後困難解惑 Q & A

    👉如果您家中青少年 (10-16歲) 有以下情況,來上課學習怎樣當孩子最佳夥伴!
    -- 不想上課 / 寫作業,我只想玩手機遊戲
    -- 請孩子幫忙做一點事就很不耐煩
    -- 無來由生氣 發怒,不能控制自己情緒
    -- 我長大了,可以單獨去朋友家住幾晚玩吧!為什麼不可以?
    -- 父母關心訓話時,孩子會開始嘆氣...
    -- 離婚了,很煩惱孩子教養問題怎麼處理,沒有人可以問...

    👉 其實只要是以下這些父母,都很適合上喔!
    A群:專屬12歲以上的青少年煩惱
    B群:專屬0-12歲的小朋友的早期教養(腦神經科學)
    C群:專屬離異中或高衝突父母的教養困擾與擔憂
    D群:極為忙碌、無法投入太多時間的忙碌父母

    🎤 講者: 何惠玉 老師簡介 ( Triple P 認證講師 )
    多年家事法庭協調委員經驗,讓何老師一直尋找可以協助父母在經營家庭上課程。在2019年年底遠赴倫敦參加 Triple P師訓課程,發現這套課程沒有講過多心理學論述,而是藉由許多情境,引導家長逐步運用溝通技巧進而改善親子關係。
    學歷:紐西蘭Cantebury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畢業
    經歷:桃園地方法院家事庭調解委員、紐西蘭基督城心理諮詢師、紐西蘭Chinese Weekly專欄作者、Asian Bridge兩性親密關係專欄作者
    專長:專攻兩性親密關係、婚姻與家庭的心理學領域

    👛 費用:$4500/人

    🏡 地點: 台北市 捷運 南京三民 附近

    👉 主辦: 英雄爸爸股份有限公司

    👨‍👩‍👧‍👦同學心得分享

    ➡ 需要老師跟一群同學學習,比自己看書來的有效率
    .
    “看很多坊間很多親子教養的書,都講的很好,可是卻很難執行......透過這堂課的實際操作還有討論,讓我可以慢慢的把理論轉換成行動。雖然做不到位,但是有問題都可以跟同學還有老師請益互動,一點都不孤單。“
    .
    ➡ 收起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漸漸少了暴走時刻
    .
    “ 要改變自己身為家長權威很難,但是在課程引導過程中,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否可以收起情緒,接納孩子反覆心情,也可以🤔同理為什麼他有這些反應。然後用課程中技巧跟孩子進行理性溝通,真的在短時間之內,互動有很大差異呢!”
    .
    ➡ 父母親的我們也需要學習
    .
    王愛珠 / 家庭教育專業人員 & 家事法庭調解委員
    正向管教親職課程是很棒的課程,因為:
    時光是一條長河,在歲月的長河裡,孩子會長大,父母👨👵會老。
    教錯了,影響孩子的未來人生,作為父母親你要擔心的是你老了,孩子會將你對他的教養回報到你的身上。
    不要讓自己後悔,因為人生沒有後悔藥,教養孩子不能重來,為了你自己 你的孩子
    趕快來學習正向親職課程!
    .
    ✨若有興趣,請別遲疑,立刻按下連結訂下您的位子: https://mr6.com/parenting-class/

  • 正向心理學小組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0 22:06:42
    有 8 人按讚

    文章轉自Aletheia Pan

    今早讀愛智者林投姐的故事分析,真的好有感觸!鬼故事很恐怖,但更恐怖的是,這些故事卻是我生活中的日常。
    在我的工作場域當中,存在著許多主流社會以外的邊緣人。這則林投姐的故事,就令我想起許許多多在我長長的服務生涯中所見的無力母親。他們的孩子在學校的問題行爲既多、且激烈,當我發現針對孩子本身所進行的調整與行為介入施力困難,而過去所學的一切方法幾乎是毫無用武之地,正好那也同時是我個人有意識地進行個體化歷程的起點,我開始學習著觀察,推動這一切連鎖反應背後的心理動力究竟為何?而我身處的角色,能夠如何打破這個連鎖反應?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會認為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是屬於孩子本身,我們要解決問題就要解決孩子本身的問題,但如果問起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絕大多數都會知道,孩子問題來源絕非始於孩子身上,反而孩子經常是一面鏡子,清清楚楚地呈現、映照出孩子身後家庭的模樣。當家庭的模樣開始改變,孩子的模樣也會隨之改變。
    這學期我有個孩子,國中就有拒學的紀錄,國中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就載明了經常就是有一天沒一天地上學,混到國中畢業。九月開學,孩子完全沒有出現,家長也完全聯繫不到。一直到十月中才聯繫學校說要註冊。註冊前一週,媽媽帶著孩子來學校先找我面談、認識環境,我才第一次仔仔細細有機會端詳這對母子。
    母子二人看起來都十分羸弱,媽媽說自己身上還有車禍舊傷,孩子期初沒有立刻註冊也是因為發生車禍,現在還不是很強壯。我問說怎麼不接電話呢?卻顧左右而言他地不回話。後來班上另一個孩子的母親打電話給我,告訴我,這個孩子的媽媽總是躲著老師,很難找。問孩子現在終於要來上學了,有沒有想問老師的事情?
    孩子看起來蒼白瘦弱,眼神卻是還算機靈閃亮的。我們坐在烘焙教室旁的教師休息室談話,他閃著一雙眼睛不停掃描未來的同學們,看起來有點不安。我問他:「你有擔心的事嗎?」孩子問:「會有人欺負我嗎?」我說:「你國中有被欺負過嗎?」他說有。我說:「如果有欺負人的行為是違反校規的,老師也會教你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你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你就不會被欺負。欺負只存在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人身上。」他點點頭,安心一點。但一旁的媽媽卻開始擔心起來,一直說自己的孩子很弱很怕被欺負,要老師一定要好好保護孩子。接著我們一邊參觀一邊互相了解學校與家庭雙方的現狀與期待,才慢慢拼湊出這個家庭的形貌。
    孩子的爸爸在他小六的時候就離開了,他還有三個兄姊,現在都已各自在工作了。媽媽年紀看起來並不大,我猜測很年輕就結婚,然後一口氣生了許多孩子。孩子說:「我媽媽身體很不好,哥哥姊姊都會照顧她,可是哥哥姊姊都長大了,他們以後就不會在,所以我要保護媽媽、照顧媽媽。」
    在這裡我看見的是一個年輕就失去丈夫守寡,失去生活動力的母親,孩子們也許很乖巧,加上一直有社福單位的支持和服務,前面三個孩子都長大獨立了。最小的這個和母親的連結最深,當後來開始來上學之後,卻又漸漸開始遲到、請假、缺席、不聯繫......,並且告訴我他不想來上學。我問:「那你又為什麼要來呢?」他說:「因為媽媽要我來。」「媽媽要你來怎麼不能每天把你叫起床呢?」「因為媽媽也起不來。」
    孩子在學校是乖巧但膽怯的,容易受到驚嚇,卻總是表現得一副鎮定的樣子,冷冷地觀察其他人來瘋的同學們,看得出來脆弱,但是有種被迫的早熟。
    在這裡我們已經開始可以看得到這個故事是否與林投姐的故事有著些微的重疊呢?年輕就進入婚育生活的女人,陽性面一直潛藏在自己的身後,也許丈夫離去之後,原本是一個能夠發展自己陽性力量的契機,但社福單位很快接手,補足了那個空缺,卻少了一點推力去推動她這個重要的發展。
    於是形成了什麼局面呢?這位母親的力量不但無法轉化為一股拼搏、求生的陽性動能,甚至往母親的陰暗面發展,她無法再給出母性的滋養、支持、關懷、生活照顧,而是成為一個黑洞,不僅無意識地將孩子轉為自己的替代性伴侶,並且把孩子的心靈與自己乾涸不再發展的心靈綁在一起,使得孩子逐漸失去鮮活的生命力。她無法展現正向母親的原則:給予、滋養,成為了負向的母親:吞噬、終結。
    看見這件事之後,我思考,在這個故事當中,若我們不要故事走向死亡的結局,那麼應該補上的角色,是什麼呢?
    我閉上眼睛就看見一個大黑洞的意象。這黑洞將一切可以吸入的全都納為己有,卻無法吐出些什麼。我站在黑洞邊緣,避免讓自己成為那個被吸入的一份子,我看見這孩子在黑洞邊緣掙扎著不讓自己掉下去,卻根本沒有力氣爬出來。
    於是我採取了「那我就讓你掉下去吧」的立場。我補上一個陽性的角色,迫使這兩人「必須採取行動」,製造一個「我們必須做點什麼」的局面,打破那個一直以來等待他人給予、配合、救援的黑洞模式。
    順著一次孩子隨口說他想休學想去工作的話。我說好,反正你想工作,不必在學校浪費時間(我是真心的,可不是做戲。因為我本不覺得人人都該上學,既然不想上學,想工作,那你就去。大不了後悔了,明年再註冊)。明天我就開始幫你申辦休學手續,也會通知媽媽來學校簽名辦理。因為你沒有辦法每天穩定出席,負起你該負的責任,學校也沒有義務給予你學分和學位。
    這孩子國中三年可以說是混畢業的,實際上學天數沒有幾天。因此不到我說這句乾脆休學,他依然是不痛不癢的。當我毫無懷疑地建議他休學,明天就不用來了,他反而開始猶豫,說媽媽不會准。我說那我打電話給媽媽請他准吧。(媽媽當然不會准,因為沒有上學就沒有補助了。)
    當我很嚴肅地告訴媽媽,以他不穩定的學習狀態,這學期不會拿到學分,繼續讀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反正畢業證書也拿不到。媽媽很遲鈍但是也很驚訝地說:「怎麼會這樣?國中都可以讀畢業啊!」我說:「沒有努力就沒有讀畢業這種事。休學吧!去工作也很好。」媽媽越來越緊張了,說:「他高中沒讀畢業哪有什麼工作可以做?」我說:「他又沒有來上學高中怎麼會讀畢業?」媽媽才說:「好啦我會叫他去上學啦!不要休學啦!」
    我說:「這要看你們努力的程度。從現在開始到學期末如果能夠穩定每天出席,我就願意讓他繼續讀,如果到下學期又開始無法出席,那也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
    我看見了在這個故事裡,我遞補的角色,叫做「缺席的父親」,而我剛好是一個父親能量很旺盛的人。
    那天開始我看這孩子每天雖然看起來勉強,卻開始能夠「拖著自己」每天出席。即使整個人蒼白病厭,但我開始一點一滴指派給他各種發展陽性力量的任務,像是課程時當小組的組長、堅持完成困難又需要耐性的任務、堅決地和其他人溝通等等,感覺這個孩子終於像其他人一樣開始慢慢適應了學校的生活。
    我問他,你改變好多,是什麼讓你改變?
    答:
    1. 因為我養了一隻貓叫我起床,就在我決定不要休學那天。
    2. 因為你我才來的不然我討厭學校
    3. ......... 看一眼旁邊的女同學。
    綜合三個答案,就結論一下,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逃脫服向母親的吞噬?
    1. 補足孩子生命中缺乏的陽性動能:推動、規範、給予社會現實的自然後果、訓練、強化生活的基本技能。支持孩子但非給予壓迫。
    2.幫忙把阿尼瑪投射轉移到母親以外的對象......(誤)
    這件事最後算是以容易的方式解決。實際上採取行動的時間少,但觀察整個局面,思考與盤算所投入的時間多。我認為如果我沒有讀那麼多神話、不了解人類整體心靈的共同運作模式,我肯定會停留在表面打轉,甚至為了學校總是千方百計要把學生留住不鼓勵休學的態度苦惱不已,或是為了我居然要讓學生休學這種想法而感覺自責或不負責任。
    這學期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當我翻閱著愛智者精彩的文字,以及十分務實在教育現場的應用,我理解到我們是同路中人。榮格心理學並不虛無飄渺,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原型與運作原理,他們能夠非常踏實地運用在生活當中,也能使我們更認清自己與他人現下的生命處境,我們該如何踏出下一步。
    並且更加謙卑而且深刻地認識到:生命之道無他,只有謙卑地呈上我們空空的雙手,接受生命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痛苦或者甜美,每一刻當我們首先自認無知且心甘情願地領受「why me?」,隨之而來的轉化與圓熟,會是此生最大的祝福與恩典。
    由於這份學習榮格心理學應用在工作實務上的效益,當我知道愛智者不在台中辦理簽書會時真是非常失望,因為有很多想要討教交流來著!便留言邀請,也很感激愛智者與社長兩位真的義氣相挺一口答應。之前太過忙碌都沒有好好發心得文和宣傳文,今天終於結業式了!也讓我用這篇文章,來記錄一些小小的故事,並且誠摯推薦台灣第一本真正結合榮格心理學與教育、終生學習,實務性與應用性極高的榮格讀物。
    特別是台中的朋友,千萬別錯過與作者會談的機會喔!
    報名連結在這裡!
    https://pse.is/postc21
    第一次請各位朋友幫忙轉貼我的文章分享!如果您喜歡與認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