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果問俐媽看不看日韓劇,我看! 但我不愛看愛情劇, 因為我已經不相信愛情了呀🤣🤪💔 日韓劇也有不少職人劇, 之前俐媽都是看醫護相關的, #俐媽英文教室醫療篇 如醫龍、仁醫、派遣女醫、浪漫金醫師、盜心師、孤島醫生、醫療船、頂級手術刀、產科醫鴻鳥、法醫女王、檢法男女、監察醫朝顏、默默奉獻的灰姑娘醫院...

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30 08:28:08

如果問俐媽看不看日韓劇,我看! 但我不愛看愛情劇, 因為我已經不相信愛情了呀🤣🤪💔 日韓劇也有不少職人劇, 之前俐媽都是看醫護相關的, #俐媽英文教室醫療篇 如醫龍、仁醫、派遣女醫、浪漫金醫師、盜心師、孤島醫生、醫療船、頂級手術刀、產科醫鴻鳥、法醫女王、檢法男女、監察醫朝顏、默默奉獻的灰姑娘醫院...

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 在 ??? 政大 | 科系職涯訪談 | 個人成長 | IG經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0:48

會計學系 更多科系介紹文章可以參考 #jin職涯訪談 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他的medium https://reurl.cc/W3y1gy 這次邀請到 @yyu_0310 來跟我們介紹會計學系相關的內容 同時也有他選擇會計系的原因 詳細介紹了會計系相關課程、出路 最後也有給予學弟妹們一些建議 那...

  • 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4 22:34:52
    有 74 人按讚

    如果問俐媽看不看日韓劇,我看!
    但我不愛看愛情劇,
    因為我已經不相信愛情了呀🤣🤪💔

    日韓劇也有不少職人劇,
    之前俐媽都是看醫護相關的,
    #俐媽英文教室醫療篇
    如醫龍、仁醫、派遣女醫、浪漫金醫師、盜心師、孤島醫生、醫療船、頂級手術刀、產科醫鴻鳥、法醫女王、檢法男女、監察醫朝顏、默默奉獻的灰姑娘醫院藥劑師葵綠⋯等。

    最近孩子在家學習,
    俐媽也利用職人劇(#請推薦俐媽棒棒的職人劇🙏🏻),
    讓他們大致了解該職業的工作內容、經歷等等。

    這幾天看了一部日劇「鴉色刑事組」,
    主角竹野內豐是刑事法官,
    他會傾聽原告、被告的聲音,
    不求績效,而是找出事情的真相。
    重點是,竹野內豐是俐媽年輕時的迷戀呀😍

    感謝學姐的資料分享,
    俐媽今天送上「刑事訴訟篇」(相關單字其實很多,俐媽挑和劇情相關的單字喔)
    —————————————————————-
    ☑️ 俐媽英文教室—刑事訴訟篇:
    🧑🏻‍⚖️ criminal law (n.) 刑法
    🧑🏻‍⚖️ jurisdiction (n.) 管轄權
    🧑🏻‍⚖️ defendant (n.) 被告
    🧑🏻‍⚖️ recidivism (n.) 累犯
    🧑🏻‍⚖️ prosecutor (n.) 檢察官
    🧑🏻‍⚖️ prosecutor investigator (n.) 檢察事務官
    🧑🏻‍⚖️ private prosecutor (n.) 自訴人
    🧑🏻‍⚖️ judge (n.) 法官
    🧑🏻‍⚖️ defense attorney (n.) 辯護人
    🧑🏻‍⚖️ witness (n.) 證人
    🧑🏻‍⚖️ testify (v.) 作證
    🧑🏻‍⚖️ perjury (n.) 偽證
    🧑🏻‍⚖️ jury (n.) 陪審團

    其他大餐請見:

    https://www.instagram.com/p/CPQlIttJPQA/?utm_medium=copy_link

    —————————————————————-
    有沒有法律界的俐媽學子要補充呢?😃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法律篇
    #俐媽英文教室戲劇篇
    #之後想來推薦美劇
    #你們會想知道嗎
    #台大明明的老師連看劇都在想大餐

  • 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 在 基隆好議員 鄭文婷律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0 11:00:05
    有 96 人按讚

    4月2日 #台鐵太魯閣號 發生出軌事件,當時我正在南榮公墓協勤消防局每年固定的供水服務,適巧總隊長帶領許多義消弟兄們來探班,他們告訴我們太魯閣號發生意外,局長及許多打火兄弟臨時趕回局裡整裝準備出發到花蓮協助救災工作,這就是我一直以來認識的消防弟兄,有災難發生的時候,一定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趕赴救災現場。

    幾天後從新聞媒體上看到法院讓包商 #義祥工業社 負責人 #李義祥 交保,當時我心中碎念著讓這個人交保後,是不是就正好讓他去脫產呢?隔天從媒體上得知檢察官抗告成功,順利讓李義祥收押,當時我還在想著地檢署能夠以這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補強證據,維護正義的精神,確實令人感動。至於花檢的檢察長 #俞秀端 雖說在我20多年的執業生涯中,不時會聽聞到他的名字,但老實講印象也僅止於認真辦案,勿枉勿縱而已。

    這幾天看到作家 #須文蔚 撰文對她的描述,著實讓我打從心底佩服她,我想這樣勵志的故事是值得讓我們大家多多認識這位 #霹靂女檢座,因為我深信相較於政治口水我們的社會會更愛這樣的感人故事!
    ——
    以下引用作家須文蔚的文章

    ▍焦炭能熔融黑金──霹靂女檢座俞秀端
    須文蔚 撰寫

    [前言]這幾日看見花蓮地檢署檢察長俞秀端堅毅的身影,拖著傷痛的腳處理太魯閣列車事故。特別是堅持抗告,讓花蓮高分院撤銷交保裁定發回重裁,花蓮地方法院裁定李義祥羈押禁見。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請傳閱分享俞秀端的故事。

    我們要真相!請大家支持俞秀端檢察長!

    ▎崩塌的青春礦坑

    一九九二年冬天,俞秀端在台大醫院十二樓的病房看著窗外,夜色像散戲時舞台大幕匆匆遮蔽一切,不遠處的汽車、路樹、建築一瞬間都塌陷在黑暗中。才二十六歲的她,罹患紅斑性狼瘡已經十六年,數不清的急診、住院、化療,別人的青春是充盈著戀愛、事業與歡笑的礦藏,而她的青春礦坑裡不但空空如也,更不斷發生災變,把她埋進了暗無天日的地層深處。

    她剛剛做完關節固定術,把關節裡損壞的組織切除。骨科醫生安慰她:「手術後,走路會較不方便,以後能站就不要走,能坐就不要站,能躺就不要坐。」她完全不知道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化療讓她掉光了頭髮,長期服用類固醇,使得一張臉臃腫不堪。動過手術後可以拄著柺杖走路,但是免疫力過低,無法癒合的傷口,彷彿呲裂的大嘴,嘲笑著她。

    十歲發病後,生活裡總是充斥著血色。她因為血小板過低,經常流鼻血,鮮紅的鼻血繼續淌著,一、兩個小時都停不下來。好幾次,老師只能匆匆忙忙去叫媽媽,要媽媽趕快送她到大醫院。

    病房從此成為看守所。她沒有犯錯,循規蹈矩過日子,但每隔一陣子總是會「再犯」。有位醫生看過驗血報告後,憂心忡忡地告誡:「要小心,如果自發性出血在腦部,那就是中風。」在沒有全民健保的年代,要維護她懸絲般的性命,父母只能舉債來付醫藥費。雪上加霜的是,一九七八年礦場倒閉了,十三歲就當礦工的父親讓老闆倒了好幾個月薪水,母親為了生活只得去找親戚借錢,父親覺得沒面子,於是經常爭吵。國一的她決定休學,早上跟父親去市場賣菜,下午到工廠做工,裁縫、平車、高周波……什麼工作都不拒絕。到國中補校復學,考上北一女夜補校,從中興法商法律系前五名畢業,卻完全沒有體力考高考。她咀嚼苦澀到二十六歲,從樂天知命,到全然絕望。

    俞秀端望著已經黑暗下來的街景,窗戶上、病房裡,慘白的燈光映照出她憎恨的自己──乾枯的假髮,浮腫的臉龐,沒有表情的面孔。她問影中人:「如果是這種毫無品質、看不見未來的生活周而復始,那麼生命該不該繼續?」無助的她,接連好幾天都想著:「該不該打開窗,往下跳?」

    ▎溫情打開心內的門窗

    妹妹俞秀美調皮的笑容突然出現在鏡子一樣的窗上,這個也想當律師的妹妹,始終陪伴在身邊,在她不良於行的時候,當她的雙腳。
    俞秀端望著妹妹北一女的制服,想起自己也穿過一樣的綠衣黑裙,只是學號不是金黃色,而是白色的。日間部早上八點上課,下午四點下課。她則是準時結束工讀,下午五點上課,晚上九點半下課。就在北一女夜補校,她遇見了簡易老師。

    高三的三民主義,本以為是一門八股的課程,沒想到簡易卻火力四射,又有深刻的內涵。不管是民主、憲政制度的講解,或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差異,簡易把政治哲學的精要條陳縷析;舉的例子,多半都是時事的、批判的政治衝突事件,尤其是民主戰車朱高正。

    對乖乖牌俞秀端而言,實在很難忍受有人可以搶麥克風,拉扯其他的民意代表,但是簡易總愛質問她們:「如果有一個人,他打了你一巴掌,又踹了你好幾下;結果盛怒之下的你回了一巴掌。可是媒體偏偏只報導你打人,你們覺得公平嗎?」

    「公平嗎?」這句話好像一巴掌,敲在她不經世事的心靈,讓她隱隱作疼的覺得:正義不是那麼單純,事情不能夠只看片面。簡易更經常鼓勵選擇社會組的學生讀法律和政治,因為台灣要民主,要多一些青年去投身新秩序的建立,本來就想當律師的她,自然更認同了這條道路。

    秀美要離開病房前,從帆布書包裡,拿出一張卡片,晃啊晃在她眼前:「誰寄來的?是情書嗎?」

    她一把搶過來,從方正而陽剛的字跡上,判斷應當是簡易老師。其實同學們並不知道,簡老師和她同病相憐,私底下總不斷為她打氣。知道她住院,特別叮嚀:「秀端,你一定要讓自己覺得,你會跟別人不一樣。不要覺得別人生病了會衰弱、癱瘓或死亡,你就一定也會步上同樣的路。記得,你、我都是獨一無二的。」

    俞秀端望著妹妹離開病房的背影,突然好想和她一起闖進司法界。父母、家人和老師們的關愛,就是治癒她絕望的藥方。

    她決定從坍塌的礦坑中打開一個出口,讓陽光照進來。

    ▎窮人也應該得到公平的待遇

    二○○一年冬天,俞秀端在台北地檢署的辦公室裡,斟酌一個竊盜案件,究竟還要不要調查下去,還是乾脆起訴算了呢?

    案情很簡單,一個有竊盜前科的嫌疑人,偷了一台速利車的車牌,遭到逮捕後,辯稱是車主要他去拆解的,可是車主卻向警方表示,並不認識嫌疑犯。像這樣的案子,對任何一個檢察官來說,不過是一個月上百件新收案件中的其中一件,辦大案讓人亢奮,小案件總難獲得關注。這個案子已經開很多次庭,嫌疑犯沒有錢和解,沒有錢繳交罰金,但又找不到他口中的車主「阿雪」。或許是嫌疑犯很誠懇,讓她覺得事有蹊蹺,讓案件淹沒的心告訴她:「應該趕快起訴結案,這樣的證據一定會判有罪!」但她不打算聽話。

    她也沒有聽爸爸、媽媽的話去當律師,賺大錢,改善家計,而是選擇了累人的司法官。一九九五年她切除了脾臟,從此讓脾臟不再去破壞血球。病情穩定後,定下心準備考試,先後通過土地專業代理人、公務員高等考試、律師高考及司法人員特考,隨後接受第三十五期司法官訓練;一九九七年底分發到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擔任檢察官。究竟一個竊盜前科犯偷了一張車牌的小案子,為什麼會讓她斟酌這麼久?

    辦公室裡同事走動著,成堆的卷宗上面傳來彷彿市集的喧囂聲。她想起國中休學後和爸爸在板橋賣菜,有一個地痞流氓經過攤子,順手拿起一把菠菜問道:「一把多少錢?」
    「一斤三十塊。」
    「拜託,怎麼會這麼貴!」
    「你看!」秀端爸爸得意拿起新鮮的菠菜:「尚青的!一點也不貴。」
    「幹,你賣菜為什麼要幹譙人?」他拿起攤位上用來切冬瓜用的長刀,作勢要砍父親。
    「冤枉啊!我沒講啊……」父親忙著解釋,旁邊的鄰居也趕緊過來阻止這個挑釁者。俞秀端躲在父親的身後,用手貼著他的背,由於緊張,可以感受到平日堅毅的父親在刀光下,還是忍不住顫抖著。
    流氓看到父女倆蒼白著臉,看看四周趕來助陣的攤販,冷笑一下,放下刀,就揚長而去。俞秀端心裡感覺莫名的屈辱,她吶喊著:「為什麼善良的人,竟然要無端接受挑釁與欺負?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就因為我們只是個小老百姓?窮人也應該得到公平的待遇啊!」

    回過神,她重新分析速利車牌失竊的案子。

    速利是裕隆汽車在一九七四年推出的國民車,到了九○年代末早就在道路上絕跡了。嫌疑人一再強調,是一位快搬家的女性車主阿雪,要報廢汽車,於是交給他一把起子,要他在三重市的某個街角取下車牌。當他拔起車牌,卻讓一個男性車主扭送警局,警察完全不採信嫌犯的供詞。開了很多次偵查庭,就是沒有定論。俞秀端靈機一動,從嫌犯的供詞中整理出幾條線索:那個區域有沒有一位叫阿雪的中年婦人剛搬走?阿雪的名下有沒有一台速利轎車?

    三重管區的警察並沒有因為這件案子小,就怠忽職守。經過挨家挨戶的訪查,真的找到阿雪,也證明嫌犯所說的都是真的,一切都是誤會。在偵查庭上,俞秀端看著阿雪,心裡想著:「好險,檢察官真的是人,不是神。」隨即做成不起訴處分書,避免了一場冤獄。

    她把速利車牌竊盜案的不起訴處分書寫好,蓋了章,掩起卷宗。走出地檢署時,打算快步回家,抱抱孩子,講一個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給他聽。

    ▎焦炭也能熔融黑金

    三十五歲的俞秀端並沒有料到,還有更多的重大案件與風暴等著她。在司法改革的風潮下,她成為最先實踐交互詰問制度的檢察官,幫司法院拍過交互詰問的示範影片。她在北投纜車案,成為第一個偵訊馬英九的檢察官。她也沒有想到,日後會起訴內政部次長,甚至當選十大傑出青年,備受媒體注目。

    二○○七年初爆發震撼社會的力霸案,當時在台北地檢署忠組的俞秀端專辦黑金貪瀆。她很快就發現王又曾的兒子王令麟不但是力霸案共犯,同時也有掏空東森集團的嫌疑,於是積極展開偵辦。
    一個女子擔任檢察官,除了要有福爾摩斯的精明,更需要有不畏強權的勇氣。六月十四日,俞秀端和其他幾位檢察官合作,一共發出二十九張搜索票,上午八點帶領檢察事務官、調查員兩百人同時分頭進擊,在東森集團的關係企業辦公室、王令麟的住家等地進行搜索。

    俞秀端很快從複雜的企業會計資料中抽絲剝繭,認定這位擔任過立委的富商確實涉嫌掏空企業,於是連夜向法院聲請羈押。經歷一個晚上的辯論,王令麟幾度落淚,爭取法官的同情,沒想到在十六號的清晨八點,地院做出准許王令麟以新台幣一億元保釋金交保的裁定。既失望又憤怒的俞秀端回家簡單梳洗一下,急忙又進了辦公室,在不知裁定書內容的狀況下,寫抗告書。

    抗告書在十六日中午前就寫好,送進高等法院,她繼續找證據、傳證人。沒多久,收到地方法院的裁定書,於是繼續寫抗告補充理由。寫到一半,已經擔任法官的俞秀美很貼心地送晚餐來,給姊姊打氣。一路加班到晚上十點鐘,疲倦不堪的俞秀端在卷堆中接到先生打來的電話:「弟弟發燒,快要三十九度了。」

    忙著手邊案件的她無神地問:「那怎麼辦?」

    先生淡淡說:「我已經帶他去看醫生了,你去忙吧。」

    掛下電話,俞秀端的眼淚止不住掉下來。

    十七日一早傳來好消息,台灣高等法院撤銷地院准予交保的裁定。俞秀端創下司法史上「即時抗告」的紀錄,在二十四小時內逆轉了法院的裁定,讓台北地院必須再開庭審理,把已經步出看守所的王令麟,以犯罪嫌疑重大且有串證及湮滅證據之虞,諭令羈押禁見。
    由於能夠順利收押王令麟,東森案的偵辦就勢如破竹,最後證實王令麟、王又曾、其親屬與集團幹部涉嫌重大,共同掏空力霸集團與東森國際資產新台幣四一二億元。

    在八月十三日下午台北地檢署的記者會上,台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林錦村面對閃個不停的照相機,和十幾台即時轉播的攝影機,向全國關心本案的民眾朗朗宣讀起訴書的重點,痛批王又曾父子是一丘之貉,視國家法律如敝屣,對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具體求刑二十八年,併科罰金十億元。

    林錦村對記者說,承辦這個案子的俞秀端檢察官嫉惡如仇、辦案嚴謹,聲押被告的獲准率很高。他指了指堆滿記者會現場卷宗的資料,提醒大家,別忘了俞檢座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從一月到八月,從力霸案到東森案,她帶領的團隊一直沒有休息過。為了趕辦東森案,俞秀端曾經五天睡不到二十個小時,三歲的兒子有次凌晨醒來,看見突然回家的媽媽就撒嬌說:「媽媽都不陪我,是不是不疼我了?」

    坐在一旁的俞秀端彎下腰,不想讓攝影機和照相機拍到她的眼淚。現場的記者受到感動,紛紛放下手中的筆和相機,報以熱烈的掌聲,向這位從沒落的煤礦山區走向台北的「霹靂女檢座」致敬。
    在掌聲中低調躲開鏡頭,這位貌似研究生、清秀與溫婉的女檢座,其實像煤炭一樣,給地熱煎熬了漫長時光,雖然貌不驚人,但燃燒起來,卻能夠熔融鋼鐵。面對黑金,她更有著無比的堅毅與細緻,讓世人見識到:正義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

    ▍人物小傳
    俞秀端(一九六六年~),出生在台北縣雙溪鄉的礦工家庭。一九七五年罹患紅斑性狼瘡,國一就因健康因素休學,陪父親賣菜,到工廠做工。積穗國中補校、北一女中補校、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沒有因為病痛而放棄她的理想,一九九五年先後通過土地專業代理人、公務員高等考試、律師高考及司法人員特考。通過第三十五期司法官訓練後,一九九七年底分發到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擔任檢察官。先後擔任過婦幼專組、檢肅黑金及重大經濟犯罪專組檢察官、基隆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法務部長辦公室主任檢察官,現擔任花蓮地檢署檢察長。曾偵辦信義區電梯之狼案、國華人壽違法貸款案、中興銀行王玉雲父子違法放貸案、力霸弊案、台北市道路維護工程官商勾結弊案、北投纜車弊案,都以無比魄力,深獲社會矚目,二○○五年榮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 檢察事務官工作內容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1 18:36:09
    有 200 人按讚

    昨天記者會,大家一直提到母奶庫,與大家再度分享碩論的一部分整理的文章。

    【現代奶媽 — 母乳銀行】
    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於2018年12月8日播出〈神奇的母乳〉紀錄片,片中提到「母乳銀行」的需求:然而,對於無法獲得母乳的嬰兒,「母乳銀行」便提供了重要的替代選擇。母乳銀行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數十年前,由於市面上越來越多工業生產的替代食品,西方最後一間母乳銀行在1970年代關閉。不過,隨著母乳漸受重視,當前全球趨勢又慢慢走向母乳銀行的復興。然而,不管是來自嬰兒母親或捐贈者的乳汁,複雜的篩檢步驟,需要合格員工、冷藏和殺菌設備,以及其他種種投資,這讓母乳銀行的設立複雜且昂貴。此外,母乳的取得並不容易,母乳捐贈的數量有限,但如果鼓勵母乳買賣,卻可能間接導致剝削了貧窮孩童的營養來源。
    其實鄰里間的「共生共養」,是「乳汁共享」的起源。Joanna學姊是我爬山時認識的朋友,聊起故鄉才知是同高中的校友,所以就一直「學姊,學姊」地叫得親切。學姐的大姊跟她差了17歲,長姊若母,學姊小時候都是大姊幫她洗澡、照顧她,還做衣服給她穿。 因為大姊的年紀比我母親稍長一些,三胎都哺餵母乳,又照顧家中妹妹們的生產,剛好橫跨了嬰幼兒餵食方式轉變的年代。跟大姊相約訪談,想知道在大姊生產的那個年代,生產、坐月子與哺餵孩子的情形,以及當了婆婆之後,幫媳婦們坐月子的經驗,比較兩代母職傳遞方式的不同。
    萍:您剛才講也有人沒奶的,那些人欲安怎?
    姊:有的人用米麩、有的人用牛奶,有的人吃糜(台語唸:um ,米湯的意思)。阮大兄一個同學,大我兩、三歲,伊子出世以後攏沒奶給他吃,攏飼糜,也沒錢買牛奶。糜你甘知?那陣也不是調工煮的,做田人阿,攏煮大鼎飯,飯撈起來以後,倒水落去煮。欲吃粥的撈去吃,剩的糜給他吃,所以他叫做「糜ㄟ」(大笑)。
    萍:他的身體甘會較不好?
    姊:還好,不過與阮大兄的囝仔相打攏打不贏。那陣的人較有韌性阿,遇到沒奶,我與你若是差不多時間生的,我就同齊飼阿,愛真好的才會這樣做啦!也有人用錢買「若無我一割錢給你,你幫我飼囝仔」,也有人這樣,不過真少啦!有的人生一個沒剛好囝仔過身(死亡),別人的子她就會抱來飼。以早的人攏互相幫忙,足單純ㄟ,足好ㄟ。
    (訪談逐字稿,2013年9月8日)
    總是會有奶不夠的母親,也會有失去母親的小孩,與失去小孩的母親。「乳汁分享」,是人與人之間單純互助的表現,讓人為之動容。在醫院工作時,也常有早產兒的母親,因為自己孩子沒有存活下來,而認真擠奶提供給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動人故事。而在社會較上層的階級,無論古今中外,一直都有「奶媽」這樣專屬於女性的工作。隨著配方奶盛行,奶媽這項專屬於女性的工作消失。

    一、擠乳器出現:人奶商品化,奶媽消失
    19世紀開始發展的科學母職使得母職也開始醫療化,「奶媽」這個肩負餵養自己與雇主小孩的職業,也同時被醫療化了。Golden關於美國奶媽社會史的研究指出, 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因為嬰兒餵食關乎兒童的健康,於是兒科醫師出面設立機構管理奶媽。在奶媽到服務家庭之前,會先幫她們做身體檢查,確定身體的健康狀況。對奶媽同時設立了科學與道德標準,有一整套醫學的流程,篩選合適奶媽,還將她們的乳汁置於顯微鏡下檢查。到了二十世紀,即便於家庭裡服務的奶媽近乎消失,醫院與孤兒院為要了降低嬰兒死亡率,尤其是醫院的早產兒沒有人奶幾乎活不了,所以仍然雇用奶媽。對機構來說,有擠乳器之後,請乳汁提供者定時到醫院,使用擠奶器將乳汁擠出,負擔的成本較低。於是機構逐漸不再雇用奶媽,乳汁提供者的社會階級也開始發生轉變。以往擔任奶媽多為社會中下階級,大多數為單親媽媽,擔任奶媽成為機構中的工作人員,有一份正式工作的收入,可以同時改善家庭經濟與社會處境。而只要將奶擠出送至醫院,讓提供乳汁的母親,轉為以中產階級增加家庭收入為主,奶媽於是消失。
    因為醫院裡的早產兒與病嬰,一直都還是有人奶的需求,所以擠乳器是醫院當中必備的「醫療器材」,人奶也成為一種「治療藥物」。即便社會開始轉為配方奶餵食為主,仍有一些兒科醫師一直努力著。1910年,在美國波士頓的Fritz Talbot醫師,為了幫病嬰尋找奶媽,找了三天都還找不到,讓他深刻體會失去奶媽對嬰兒存活的影響,成立了「波士頓奶媽管理中心」(Boston Wet Nurse Directory),希望能夠維持讓這些孩子活下去的人奶來源。一樣在波士頓的另一頭,一位細菌學家Francis Parkman Denny為了救細菌感染生病的寶寶,央求哺乳中的鄰居手擠一些乳汁餵孩子,只喝了3盎司寶寶就活了下來,讓細菌學家大嘆人奶的「殺菌力」無敵,於是在Tolbot成立奶媽管理中心的隔一年,成立了美國第一家母乳庫。Denny參考乳牛擠乳器的設計,設計了人類使用的擠乳器,尋求捐乳者用擠乳器將乳汁擠出。而因為父母越來越覺得寧可收到罐裝人奶,也不願意雇用奶媽住在家中,Tolbot醫師後來也將奶媽管理中心改為母乳庫,稱為「母乳管理中心」(Directory of Mother’s milk)。
    隨著配方奶餵食新生兒成為主流,母奶商品化與治療效果又開始被擠壓到邊緣。1920至1930年代蓬勃發展的母乳庫(人奶買賣),也開始面臨經營困難的問題。到最後能留下來的,大多靠的是慈善捐款,Talbot成立的母乳庫在1962年結束,象徵著「商品化人奶」時代的結束。因為人奶對早產兒與病嬰的治療用途需求仍在,人奶變成一種「禮物」,是捐奶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捐的血庫開始大量成立,曾有人想要讓母乳庫也跟血庫一樣依需求成立卻沒有成功,因為血液沒有替代品而母奶有。1930年兒科名醫William McKim Marriott 在其著作的教科書寫著「無法得到母親餵養的孩子,人工餵養與收集來的人奶餵養有著一樣的功效。」 時至今日,母乳哺育提升,人奶有沒有可能再度「商品化」?有一個母奶媽媽曾分享,她在台北工作,孩子在台中給外公外婆照顧。第一次用宅急便寄送冷凍母奶回台中時,上頭內容物註明「母奶」,宅急便說這是「體液」,無法運送。後來她重新改寫為「乳製品」,母奶就送回台中了。我們是如何看待「擠出來的奶」呢?

    二、人奶是最佳的母乳代用品
    配方奶餵食對嬰幼兒健康的風險,常是「該做而未做的科學研究」。也因為兒科醫師很少會提配方奶對嬰兒健康可能造成風險,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儘管知道母奶是最合適的嬰兒食物,還是很容易將配方奶視為母奶理想的代用品,母奶代用品的第二順位,應該是其他母親的奶。
    媒體主持人于美人於育兒有聲書中, 講述她「求奶告急」的那段日子,「…兒子因為體質的關係,消化能力過於衰弱,必須要餵食母奶,可是偏偏我沒有奶水,甚至連脹奶的感覺都沒有。母奶協會也派人來幫忙,忙了一個半小時,只擠出5c.c.。後來我就在廣播節目裡面公開徵求奶媽,算一算我兒子總共吃過工程師的奶、家庭主婦的奶、檢察官的奶、法官的奶、還有大陸媳婦北京媽媽的奶。老天爺給了他這麼多媽媽,是這麼多媽媽幫我把兒子養大。在那段接受母乳救濟的日子,我徹底了解什麼叫感同身受…」也因此等兒子長大些,于美人總是告訴兒子要懂得感恩與互助。而作家吳淡如於2009年早產,女兒出生時只有1700公克,她的山東好友雪兒贊助她1萬c.c.母奶,吳淡如趕緊拿出LV包包當禮物送她。 媒體名人可以藉由媒體登高一呼,維持女性互助網絡,而一般民眾,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也很容易藉由網際網路連結,於是也有人開始在網路上分享母奶。但是對於這樣的現象,無論是政府或是大部分的民眾,甚至是醫護人員都是持負面看法。
    民視即時新聞曾報導,網路上有許多低價販售母乳的情況,但是母乳的來源不清楚,產生許多疑慮,有議員將這些網拍母乳進行抽驗,發現裡面含有「格蘭氏陰性菌」,可能引發嬰兒敗血症甚至死亡,不過目前卻無法可管,因此議員出面呼籲政府應立即訂定法規,要求網路全面下架。 新聞出來之後,也有兒科醫師在部落格寫道:「所謂無法可管是衛生主管機關的推托之詞,當事務官能真心體諒人民,就一定會找出合適的法條嚴懲不肖業者或個人。至於母親也應有足夠認知,用錢也許可以買得到很多東西,但是母乳哺餵實在要靠媽媽的真心投入而親力親為才行,只要頻繁多次餵食而不要焦慮奶量不夠,就能夠可以做到充分餵食。」 並不是「媽媽的真心投入而親力親為」就一定有足夠的奶水給寶寶,網路母奶一上架馬上就被搶購,可見需要人奶的寶寶並不少。衛生主管機關是應該要管這件事,但不是懲罰,而是應該想辦法讓有需求的寶寶,都能喝到安全來源的人奶才是。
    在台灣台北市立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設有母乳庫,台中醫院設立衛星站收集捐贈母乳。2018年4月20日成大醫院新設南區母乳庫。捐乳媽媽們到母乳庫,填寫詳細的問卷,並完成抽血檢驗(檢驗項目包含:A,B,C型肝炎、HIV愛滋病、HTLV人體乳突病毒、梅毒、全血檢查及肝功能),這些統整的結果交由母乳庫負責醫師審核,檢查合格通過後(約需1~2個星期)才通知捐乳媽媽們可以開始捐乳。而使用對象目前依病情的需要,主要提供給以下族群的嬰兒使用:早產兒、先天性異常、重大手術後、腸胃道疾病、餵食不耐、或是一些媽媽疾病或死亡而無法哺乳的孩子…等等,一般以住院中的病嬰優先。若臨床上符合可申請的條件,可以請醫院負責照護的醫師填寫醫囑單(可在母乳庫網站上下載列印),附上病歷摘要,即可傳真至母乳庫,之後再經由醫師審核後評斷可否領取母乳,再由專責人員連絡領取時間及數量。目前領取母乳庫的母奶均不需要額外付費。 若不符合這樣條件的孩子,就沒有辦法從母乳庫取得人奶。難道一般健康足月兒,母親乳汁不足時,就只能選擇配方奶嗎?

    三、分享乳汁:以德國為例
    德國在2014年1月成立了第一家網路母奶商店,讓媽媽們可以輕鬆在網路上買到母奶。這個商店的出現,讓許多沒有奶水的媽媽多了一個選擇來替自己的寶寶取得母奶,不過,德國也有機構認為這些從網路上買到的母奶有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危險。創辦這間網路母奶商店的穆勒(Tanja Müller)是一位母奶太多的媽媽,常常需要把多餘的母奶擠出來才行,有一天,她突然想到為什麼不把媽媽們聚在一起,把多出來的母奶分享出去呢?於是在1月的時候,成立了德國第一家網路母奶商店。德國的國家母奶哺育委員會(National Breastfeeding Committee)強力譴責網路母奶商店,德國營養協會(The Nutrition Commission)也表示買賣沒有經過監管的母奶可能會帶來高度風險。像是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從送出母奶的媽媽身上傳給其他寶寶,傳遞愛滋病、肝炎、梅毒等傳染病。跟台灣很類似的情況,官方都是先予以譴責,醫學專家也提出警告。但是媽媽們的行動力是非常強大的。
    非營利機構「媽媽的母奶銀行」(Mother's milk banks)就採取了一個方法避免傳染病傳染,他們直接和診所合作,徹底檢查捐贈母奶的媽媽和送出的母奶。送來的母奶會先冷凍,然後等到捐贈的媽媽送出最後一批母奶之後,會再對媽媽進行一次血液檢查,確保媽媽在捐贈期間沒有受到任何感染。所有的母奶也都會送去做測試,檢查裡面有沒有細菌。媽媽的母奶銀行總監吉鮑爾(Corinna Gebauer)則是強調應該要讓母奶保持冷卻,吉鮑爾:「如果儲藏母奶的時候沒有保持在適當的溫度,細菌很快就會長出來,喝到的小孩就有可能會感染。」其實這樣的步驟就是母乳庫運作的標準程序。台灣的母乳庫如前面所提,也是類似的程序。而上一段提到,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成立的第一家母乳庫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建立起來的。
    面對眾多的質疑,網路母奶商店創辦人穆勒回應,她是假設所有的媽媽都會自己承擔風險,並強調她的網站有多麼盡心盡力地告知媽媽們有哪些風險。穆勒現在也在和一家專門做細菌測試的實驗室合作,檢查母奶有沒有摻水或是奶粉在裡面。穆勒說:「我不能想像買母奶的媽媽不會先測試母奶」
    2014年國際線上哺乳會議, 任教於澳洲西雪梨助產系的Gribble博士以「乳汁分享」(Milk Sharing)為題授課,她提到:「說到嬰兒餵食,什麼是危險的行為呢?當某種餵食方式已被證實是較危險的,為什麼還是較容易被選擇呢? 在母親無法親自哺餵母奶時,代用品的順序應該是母親自己擠出來的奶,從其他健康哺乳者或母乳庫來的人奶,最後才是配方奶。但在許多地方,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配方奶。」在比較「分享來的乳汁」與「配方奶」時,我們應該用更對稱的方式來評估兩者的風險。
    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中,對於風險的選擇不同。人乳在醫學中被看作體液,所以需要被管制。但若將其看成是一個身體製造出來,提供另一個身體營養的物質,那麼,乳汁的獨特性該如何被討論?乳汁的分享不只是醫學問題,也是文化問題。在以往母乳哺育是建立在女性社會網絡中,互相分擔家務勞動、建立社會連結、加強社區凝聚力的一種方式。工業革命改變了這一切,而生物醫療化的當代,社會大眾更信任的是專家,以往鄰居朋友的社區網絡瓦解。這樣的現況,女性主義有沒有著力點?如何讓女人做出她們想要的選擇,而不是受限?健康當權者總是警告婦女乳汁分享的風險,卻沒注意到相同的風險亦存在於配方奶餵食中。如果有關當局能提供適切的指引,乳汁分享並沒有那麼危險,這還是優於配方奶餵食的一種餵食選擇。而從兒童權利的角度來看,母乳庫應該與血庫一樣,讓有需要的人都能用得到。期待台灣政府能更積極的建立母乳庫,讓「共生共養」在當代,藉由母乳庫的乳汁分享來實現。

    照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hotos/a.102159017918319/164781131656107/?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