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檢定統計量檢定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檢定統計量檢定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檢定統計量檢定法產品中有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新思惟國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沒寫過論文的新手,起步就能走對路! ⠀⠀ 醫院裡,不斷的被明示暗示要好好寫 paper 做研究,然而,對於如何起步,卻始終在一片迷霧中。在無數次對著「額滿」嘆息後下定決心,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從來沒寫過 paper 的我,在諸位大師的妙語如珠下,第一次好好認...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孫在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用Power BI做大數分析進階-10.DataPrep.卡方檢定 大數據分析其實早就存在,只是因為數據越來越大,需要更好的計算方法、更快的設備、更強的呈現結果方式,形成另一種視覺化分析。...
檢定統計量檢定法 在 離島人|Humans Offshore 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26:19
⌨️ 聽完週末Robert在離島人的分享後,各位是不是想轉職到海外爽爽躺著賺了呢? 因為科技的發展以及疫情的影響,目前世界各地仍有大量的各種工程師職缺。若有興趣進入這個領域,歡迎參考下面幾個英語平台唷!話說台灣也有很多相關的機構和平台,麻煩👇🏼👇🏼下面留言👇🏼👇🏼讓大家知道你在這唷~ 免費教你學...
-
檢定統計量檢定法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2-11 12:58:16用Power BI做大數分析進階-10.DataPrep.卡方檢定
大數據分析其實早就存在,只是因為數據越來越大,需要更好的計算方法、更快的設備、更強的呈現結果方式,形成另一種視覺化分析。 -
檢定統計量檢定法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2-02-14 18:24:42南亞資工講丙級軟體設計證照
其實最近邀約還不算少,但之前接到資工系邀請講軟體設計,
一時間還有點不太敢相信,畢竟軟體設計算是資工系的本行,
到資工系講軟體設計,就跟到中文系講文學創作一般,但還是一口答應邀約。
上網查查GOOGLE,搜尋"軟體設計 丙級"關鍵字,沒想到我就排在第二名,
原來大家都這樣在找資訊的,之前想說把上課影音放在網路上的這樣舉動,
沒想到有這樣大的效益,也是始料未及的,既然答應了,也就順便整理舊的教學資料。
依約時間提早半小時就到了南亞,就看到熱情的賴老師與羅主任,
主任熱情的請我到主任辦公室聊聊,相談甚歡,天南地北的閒聊,
感覺的出主任對學生的用心,並對學生盡量採取柔性的鼓勵方式,
說真的課業不好的學生,不表示就沒有前途,能盡量讓他們適性方展最重要。
之後上課,發現學生的反應還不錯,雖說很多都是被動原來的,
但還好這樣的場面已經很習慣,馬上就能和學生打成一片。
在賴老師的開場說到,今天請到"非常有名"的吳老師來幫大家講軟體設計丙級;
"非常有名"不敢當,只好順水推舟,我是吳老師,你們很容易找的到我,
GOOGLE只要查吳老師,就可以找到我。
學生都狐疑的眼神看著我,天底下就吳老師的少說也幾百萬人,
網路上查哪能查的到你,於是我查GOOGLE,排在第二名。
大家似乎有點傻住,查YAHOO第三名,"非常有名"可能指的是這個吧!
於是就叫大家到我的部落格先下載資料。
之後就把上課當闖關遊戲,而我簡報只是先說明遊戲規則,
課程時間不夠,但開個頭,之後應該就可以靠自修通過,
希望能對他們有些幫助,畢竟資工系不會寫程式有些說不過去啦!!
最後感謝羅主任與賴老師的邀約,真的是一趟充實之旅。
這次上課分享了不少多年的壓箱寶,希望能對他們有幫助:
119003術科.rar(術科考題)
119003學科.rar(學科考題)
dopdf.rar (虛擬印表機輸出成PDF檔)
FoxitReader23_setup.rar (PDF的讀檔程式)
Gavotte_RAMDisk_1.0.4096.rar (虛擬A磁碟程式)
npp.5.8.5.Installer.rar (取代記事本程式)
VB.rar (VB簡易說明檔)
VB6 精簡可攜版.zip (無法輸出EXE程式)
丙設磁片.rar (考試題目檔)
電腦軟體設計丙級檢定術科.rar (上課講義請自行列印)
吳老師 99/12/09
教學影音分享:
丙級軟體設計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6665.html
VB.NET實務與資料庫設計總整理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p/vbnet.html
VB.NET程式設計入門總整理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11/10/vbnet2008.html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論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vbnet2008?hl=zh-TW
南亞技術學院,資工系,吳老師,丙級,軟體設計,演講,電腦證照,升學,就業,產學合作,業界教師 -
檢定統計量檢定法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02-14 18:23:37南亞資工講丙級軟體設計證照
其實最近邀約還不算少,但之前接到資工系邀請講軟體設計,
一時間還有點不太敢相信,畢竟軟體設計算是資工系的本行,
到資工系講軟體設計,就跟到中文系講文學創作一般,但還是一口答應邀約。
上網查查GOOGLE,搜尋"軟體設計 丙級"關鍵字,沒想到我就排在第二名,
原來大家都這樣在找資訊的,之前想說把上課影音放在網路上的這樣舉動,
沒想到有這樣大的效益,也是始料未及的,既然答應了,也就順便整理舊的教學資料。
依約時間提早半小時就到了南亞,就看到熱情的賴老師與羅主任,
主任熱情的請我到主任辦公室聊聊,相談甚歡,天南地北的閒聊,
感覺的出主任對學生的用心,並對學生盡量採取柔性的鼓勵方式,
說真的課業不好的學生,不表示就沒有前途,能盡量讓他們適性方展最重要。
之後上課,發現學生的反應還不錯,雖說很多都是被動原來的,
但還好這樣的場面已經很習慣,馬上就能和學生打成一片。
在賴老師的開場說到,今天請到"非常有名"的吳老師來幫大家講軟體設計丙級;
"非常有名"不敢當,只好順水推舟,我是吳老師,你們很容易找的到我,
GOOGLE只要查吳老師,就可以找到我。
學生都狐疑的眼神看著我,天底下就吳老師的少說也幾百萬人,
網路上查哪能查的到你,於是我查GOOGLE,排在第二名。
大家似乎有點傻住,查YAHOO第三名,"非常有名"可能指的是這個吧!
於是就叫大家到我的部落格先下載資料。
之後就把上課當闖關遊戲,而我簡報只是先說明遊戲規則,
課程時間不夠,但開個頭,之後應該就可以靠自修通過,
希望能對他們有些幫助,畢竟資工系不會寫程式有些說不過去啦!!
最後感謝羅主任與賴老師的邀約,真的是一趟充實之旅。
這次上課分享了不少多年的壓箱寶,希望能對他們有幫助:
119003術科.rar(術科考題)
119003學科.rar(學科考題)
dopdf.rar (虛擬印表機輸出成PDF檔)
FoxitReader23_setup.rar (PDF的讀檔程式)
Gavotte_RAMDisk_1.0.4096.rar (虛擬A磁碟程式)
npp.5.8.5.Installer.rar (取代記事本程式)
VB.rar (VB簡易說明檔)
VB6 精簡可攜版.zip (無法輸出EXE程式)
丙設磁片.rar (考試題目檔)
電腦軟體設計丙級檢定術科.rar (上課講義請自行列印)
吳老師 99/12/09
教學影音分享:
丙級軟體設計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6665.html
VB.NET實務與資料庫設計總整理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p/vbnet.html
VB.NET程式設計入門總整理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11/10/vbnet2008.html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論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vbnet2008?hl=zh-TW
南亞技術學院,資工系,吳老師,丙級,軟體設計,演講,電腦證照,升學,就業,產學合作,業界教師
檢定統計量檢定法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沒寫過論文的新手,起步就能走對路!
⠀⠀
醫院裡,不斷的被明示暗示要好好寫 paper 做研究,然而,對於如何起步,卻始終在一片迷霧中。在無數次對著「額滿」嘆息後下定決心,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從來沒寫過 paper 的我,在諸位大師的妙語如珠下,第一次好好認識,「從寫論文到被刊出」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傑出的經驗和失敗的體會,讓我們減少「必定被 reject」的機會,引領我們更快的走上正確的道路。
⠀⠀
⠀⠀
👉 國際學者親臨指導
⠀⠀
吳昭慶醫師以重量級期刊 editor 的角度,分享自身經驗及範例,講授論文如何營造吸睛的標題、摘要、結論、圖表,並教授如何讓 revision 變成 accept,與期刊編輯鬥智交涉的精彩攻防戰、回覆的技巧、「讓對方無法拒絕你的拒絕」的藝術,總總技巧,都有可能是決定能否發表的臨門一腳或絆腳石。
⠀⠀
⠀⠀
👉 統計也能輕易上手
⠀⠀
學生時代不怎麼愛統計學,看著各種人名檢定、曲線分布也只有頭暈眼花。
⠀⠀
但在這一天的課程當中,不用學習艱深的理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導大家如何選擇適當的統計方法,讓我第一次成功地把數據轉換成精美的圖表。最後的評比以及回家之後的反覆練習,更能讓人了解所有小細節都是值得龜毛的!做出精確有質感的圖表,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
強大的助教群,隨時在一邊提供指導幫忙,讓人連午餐都捨不得吃,只想繼續練習下去。
⠀⠀
⠀⠀
#這門課可以學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五成,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檢定統計量檢定法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營運小教室-第32堂】🕹 A/B測試 重點分享 🕹
.
🔎文章同步部落格:https://bit.ly/3rPadlk
(圖文同步、畫好重點,閱讀更方便)
.
最近這兩週我在研究A/B測試,
何謂A/B測試我就直接引用文章內的話:
「針對某一需要改進的功能、頁面或是產品,提供兩種或以上的方案,合理分配流量,將不同方案发布給不同用戶。在運行一段時間後,結合各項指標和科學的統計方法,對比實驗數據做出決策,將最優方案更新給全量用戶。」
.
因此,A/B測試在現今網路行業中被用的相當頻繁,
Google更是把A/B測試視為圭臬,
大到一個功能,
小到一個按鈕的顏色都要做A/B測試,
也因為Google進行了大量的A/B測試,
把用戶旅程(user journey)中每個節點的轉換率一步步提高,
使得每次產品功能或是頁面的改動更符合多數用戶需求,
自然效能與績效就能極大化,
其他像是臉書、亞馬遜等電商公司,
都是將A/B測試納入必要的工作項目內。
.
專門在做這工作的人,
現在也有個很新穎的職務名稱叫成長駭客(Growth Hacker),
大家到104人力銀行搜尋就知道其工作內容,
這邊不贅述。
(注意,A/B測試只是成長駭客內的其中一個工作項目,並非成長駭客就只做A/B測試,差很多)
.
遊戲業坦白說在營運上不太會進行A/B測試,
因為用戶幾乎都從雙平台上下載遊戲,
如果要做A/B測試就只能在雙平台上著手,
新產品或許還能這樣做,
但對既有產品來說就不切實際點,
因此A/B測試通常會出現在廣告的買量測試中。
.
以下分享我自己在A/B測試上的心得分享:
.
1⃣A/B測試不代表一次只能測試兩個,你想測試2個以上也行,主要是得確認每個群體樣本數要夠多,如果樣本數太少,達不到性效度的話,做出來的結果就沒有參考價值。
.
2⃣如何確認有足夠的樣本數呢?身為營運人員,自家的營運數據自己最清楚,可以透過這個網站輸入母體大小,就會自動算出要多少樣本數才能達到統計顯著性。
👉https://zh.surveymonkey.com/mp/sample-size-calculator/
.
3⃣假設是投放廣告,如果不曉得母體會有多少,那可以用以下免費工具來反推,例如你想要達到的轉換率是1%提升到5%,這個頁面就可以幫你計算出兩個群體各自要曝光幾次才足夠,就能判斷預算會花多少。
👉https://clincalc.com/stats/samplesize.aspx
.
4⃣會需要計算上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預算問題,另一個是在不確定風險下,建議做足夠樣本數就好。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某款遊戲每月付費玩家有10,000人,如果想改動一個功能,可能一開始會想到的做法是隨機5,000人分配到不同群組(也就是A/B測試為50% / 50%)。
.
但這樣就會有一個風險,萬一這個改動是失敗的,等於就會直接影響到5,000人,那在A/B測試期間,可能就開始蒙受不小的營收損失,或是等不到信效度出現就提早結束測試,因此如果能事前估出足夠的樣本數,就能降低上述風險。
.
以10,000人這例子,丟到頁面內,只要370人的樣本就能達到統計顯著性了,不用分到50% / 50%這麼多,只要5%就足夠了,這樣即使A/B測試不理想,也只會影響到那5%付費用戶。
.
5⃣要確保兩個群體是完全獨立,而非交集,如果有交集,就會影響分析結果。
👉這點比較吃技術的工,技術要能夠確保實驗對象進入A/B測試時會被隨機分派到不同群體內,如果因為裝置過多、版本不同等因素而導致有部分用戶既是A群體、也在B群體的話,那就會導致數據判讀出現錯誤。
.
6⃣不要在一個A/B測試還沒做完情況下,又緊接著做另一個A/B測試,除非能確定這兩個A/B測試是完全不相干,不然不但在分析時不容易分清楚每個群體,也很容易影響整個數據的分析。
.
7⃣做出來的結果到底有沒有達到統計顯著性,可以把數據輸入到這個網頁內,非常方便。
👉https://abtestguide.com/calc/
.
8⃣A/B 測試前,可以先執行A/A測試,先確認目前的隨機分配中有沒有其他的變異數,確保這兩個群體的整個營運數據夠乾淨。
👉由於測試的是群體內有沒有其他變因,而非方案本身,因此在流量分配上就能夠以50% / 50%進行。
.
以上就是我對於A/B 測試目前的經驗與心得分享,
如果要再探討下去絕對有更多的理論基礎與分析模組,
我自己也還在學習摸索中,
日後如果有甚麼心得或是勘誤,
我會持續更新在這篇文章中,
如果你有其他心得或是已經發現錯誤的地方,
也歡迎分享給我。
.
🔎參考資料:A/B 測試要測多久?從統計顯著與檢定力看廣告測試結果
https://bit.ly/3CcQAIL
.
🔎延伸閱讀:谷歌是怎么用A/B測試的
https://bit.ly/3lr6KYZ
檢定統計量檢定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下雜誌】
國產疫苗能快速上市嗎?
獨家文件揭露,食藥署去年做一個大膽決定
高端解盲之後,
#台灣最快可望7月開打這個全球第一款未經三期臨床試驗,而是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許可(EUA)的新冠疫苗。《天下》取得關鍵文件,獨家專訪訂出EUA條件的負責人,一位擁有哈佛學位的醫師,揭露引起重大爭議的決策內幕。
醫護正在施打莫德納,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
2021-06-10
6月10日,
國產疫苗進度最快的高端疫苗,在紛擾中,端出二期臨床試驗期間分析解盲結果「達標」的好消息。
近4000名受試者在3個月內接種兩劑後,所有安全性與免疫相關數據均達標,將立即送件食藥署,由食藥署根據免疫橋接研究(Immuno-Bridging Study)結果進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高端總經理陳燦堅更表示,今年已經準備好1000萬劑的產能。
「大家一起打疫苗,把疫情控制住,」高端主管在記者會中興奮地高喊。
高端開記者會宣布解盲達標,記者會中也提到,最高齡的受試者為89歲,「就是我媽,」剛卸任的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說。
基於支持國產疫苗的理念,他本人及母親,都是高端疫苗二期的自願受試者。解盲之後,高端會告知,他母親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屬於隨機抽樣,佔總數七分之一的對照組,注射的是無害的生理食鹽水。
如果是疫苗,高端會通知他,母親血液裡的中和抗體濃度。
「一個89歲的老媽媽,能不能產生(中和)抗體?」醫師出身,擁有耶魯大學衛生政策博士的郭旭崧表示,這點很有科學意義。
「她有抗體,我就很開心,」他說,這代表母親對新冠病毒已有相當程度的免疫力,不然,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台北,他依舊得要求身為高危險群的母親不能外出,並設下重重保護措施。
他這段話,其實充分說明了當前國產疫苗的爭議。
「中和抗體」當依據,全球首創
#中和抗體是什麼?
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透過表面的抗原進入人體細胞,複製自己的遺傳訊息,因而製造出成千上百的病毒攻陷人體。而中和抗體可以堵住抗原、讓病毒無法入侵細胞。
理論上,可依受試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效價」,也就是血清裡中和抗體的濃度,來合理預測疫苗的療效。但過去,仍須執行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來驗證疫苗的療效,也就是讓上萬名受試者施打疫苗,檢視實際面對病毒的保護力。
然而,高端二期期中分析解盲達標,最快可望在7月得到政府的緊急使用授權,在台灣施打,直接跳過傳統的三期臨床。
#我們應該是世界第一個(這樣做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對《天下》坦承。
事情的起源,是2020年10月下旬,衛福部食藥署對高端、聯亞與國光三家國產疫苗廠商,發出EUA的查核表,並明確告知三家廠商……
#三期臨床試驗不是必要的東西。」
根據《天下》獨家取得,食藥署2020年10月19日訂正版「COVID 19 Vaccine EUA應檢附之技術性文件」,包括臨床、毒性與生產三部份規範。
文件中最關鍵的「風險效益評估報告」部份,備註寫著,「初步療效得以免疫原性做科學上合理的連結與推估。」
這段簡短、有點含糊的文字,代表食藥署做了一個大膽決定,要以科學方法,確認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仍有相當的保護力,並可核發EUA。
美國還在觀望,台灣已實戰
協助食藥署做出該EUA決策的CDE,成立於1998年,是食藥署背後的專業幕僚單位,提供審查法規建議。
這份台灣EUA說明指引
#出自集結了20幾名專科醫師的CDE新藥科技組。
身為小兒科專科醫師、擁有哈佛公衛碩士的詹明曉解釋,療效評估未寫明具體做法,是為了「保留一個科學上未來推估的空間。」
參考的是,2020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預防新冠肺炎疫苗之開發與許可的產業指引(Development and Licensure of Vaccines to Prevent COVID-19-Guidance for Industry)」的一段:
「一旦科學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機制有進一步了解,能合理預測疫苗接種後人體的免疫反應及保護力,就有可能以替代指標來加快批准過程。」
只不過,美國這段指引還停留在「未來式」,台灣的食藥署已經拿來實戰。
擴大「二期人數」的統計意義
事實上,去年至今,過去常被批評為保守的台灣藥政單位,在本次疫苗的EUA規範上,卻是大步躍進,幾乎樣樣「超英趕美」。
例如,去年10月6日,美國FDA因應嚴峻疫情修改傳統的藥證審核流程,針對新冠疫苗首度發布EUA指引。最大的改動在於,允許藥廠申請EUA當下,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而且不要求三期臨床受試者像傳統須數萬人規模,但必須至少3000名。
台灣食藥署緊接著在10月14日首度召開專家會議,訂出台灣的新冠疫苗EUA指引,直接比照美國EUA,將受試者人數從原先的數百人,大幅提高至3000名,只不過是放在臨床二期(編按:再加上15%的對照組,總共受試者為3500~4000人)。
詹明曉表示,設計出「大規模的二期」,目的是要確保疫苗的安全性,「達到國際EUA(核准)一個新疫苗的標準。」
他表示,臨床3000人的統計意義,是有95%的機會,觀察到千分之一的不良事件。以疫苗而言,發生機率小於千分之一的事,很難在臨床試驗觀察到,要靠上市後的監測。例如,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便在上市後才發現。
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是提供食藥署審查法規建議的單位,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前排左2)表示,即使國產疫苗跳過三期臨床,審核的嚴謹度仍超過美國標準。(詹明曉提供)
等不到國際數據,改用熟悉方法
確定了安全性,這時候就是最大重點——疫苗療效的評估。
台灣CDE原本期待,到2021年,歐美第一波接種的疫苗,可能產出一個「魔術數字」,也就
#保護力關聯指標(CoP,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一旦輝瑞、AZ公布其疫苗的保護力關聯指標,台灣疫苗廠便可依此比對出自家產品的性能,不須三期臨床試驗。
但CDE後來發現,要等大廠公布,甚至WHO訂出新冠疫苗保護力關聯性的全球標準,還有好長一段路。
「完整的具體指標要用非常複雜的方法學去驗證,」詹明曉指出,WHO光是解釋CoP的指引,就有6、70頁。
眼見CoP的產出遙遙無期,台灣不能被動等待,所以食藥署才當機立斷……
#在3月就決定,換以「免疫橋接研究」作為審核通過EUA的標準。
對詹明曉而言,這是很【熟悉】的方法。
例如,CDE
#每年審查藥廠應對季節性流感不同病毒株開發的「新疫苗」,便是透過免疫橋接,加速核可流程。
只不過,要做「免疫橋接研究」,就必須自己找已上市的疫苗,做對照實驗,而且條件相當嚴謹,必須使用同一個實驗室、同一種測量方法。
免疫橋接的研究對象,便是今年1月爆發院內群聚感染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以下簡稱部桃)。
3月,台灣採購首批AZ疫苗開始施打,部桃醫護是台灣第一批接種AZ疫苗的人員。
當時,CDE立刻建議政府,應該在部桃醫護施打兩劑28天後抽取血清,測量其中的中和抗體濃度,與國產疫苗擴大二期的結果比對,用實驗室數據取代三期臨床數據。
疫情壓境,審核會放低標準?
詹明曉直陳,台灣EUA擴大二期是疫情發展、國外採購疫苗狀況無法掌握等綜合條件下,考量法規必須與病毒傳播速度賽跑,所做出的決定。
「作戰就是不能沒有(自己的)武器,」詹明曉指出,從海外疫情爆發之始,政府就決心要發展國產疫苗。
但也理解,若要依照傳統做法,
#針對有感染風險者做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去年一整年幾乎沒有本土疫情的台灣,若持續到今年也仍無大規模疫情,就不可能執行;若到海外招募受試者,不僅費時,也要耗資數十億起跳。
#時效性和選擇性都不站在我們這邊,詹明曉說,CDE每週與疫苗廠商開會,了解就台灣新藥產業的有限量能,必須做出取捨。
然而,當前台灣疫情空前嚴峻的考驗下,CDE會因此放低標準,讓國產疫苗快速通關嗎?
「沒有,我們很嚴謹,」他笑著說。
「我們用的方法,其實就是你做出來的結果,幾乎要跟AZ差不多好,或是更好,才過得了我們的統計檢定。」
也就是說,儘管美國FDA的EUA準則明訂的是,疫苗整體保護力只要有50%就可通過。但根據5月份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告,施打兩劑AZ疫苗,保護力可達85%至90%,用AZ作為國產疫苗的標竿,某個程度來說,比美國標準嚴格。
「沒有辦法,我們(當時)也只能拿到AZ,」詹明曉說。
一篇論文給了「科學界共識」
但並不是所有學者都認同詹明曉與食藥署的做法。
今年3月,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在個人臉書發表「台灣疫苗進度落後沒面子?國產疫苗不要急著上路」一文,便引起廣大迴響。
他認為,中和抗體作為療效替代指標,學界尚無共識,不必急著在此時放寬技術標準,讓國產疫苗匆匆上路。
然而,5月17日,一篇刊登在《Nature Medicine》期刊的論文,
#讓國產疫苗的支持者士氣大振。
該論文把包括輝瑞、莫德納等所有已拿到EUA的疫苗接種者與新冠康復者體內中和抗體濃度比較,發現有保護力的正相關。
這形同為食藥署的EUA指引,提供進一步的科學基礎。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他本來也對中和抗體能否作為新冠疫苗保護力的替代指標,存有疑慮,但5月這篇《Nature Medicine》論文,說服了他,「現在比較像是科學界的共識了。」
#WHO也著急了?
5月26日,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與WHO組成的COVAX舉辦工作坊,熱烈討論了5個多小時,只在一個重點:如果決定疫苗保護力的人體試驗不可行或不符合倫理,要如何用免疫學上的指標替代,來緊急通過疫苗許可?
即使最後仍未訂出具體國際標準,但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指出,在人體所有抗體與非抗體的免疫機制中,血清的中和抗體濃度與疫苗保護力的關聯性最強,也最好測定。
工作坊主持人
#在全球疫苗界地位尊崇,高齡89歲的德國麻疹疫苗發明人普洛特金(Stanley Plotkin)接受《天下》電郵訪問。當記者問普洛特金,儘管新冠疫苗中和抗體的國際標準還未出爐,台灣若以此通過疫苗審查,合適嗎?
他回覆《天下》,「現在既然已經知道有關聯,我個人認為
#根據保護力關聯性通過疫苗就是可行的。」
這代表,中和抗體極有潛力當作疫苗保護力替代指標,可以加速臨床流程。這個發現為什麼關鍵?因為全球疫苗還是不夠。
5月底,WHO秘書長譚德塞就指出,全球疫苗市場已經嚴重不均到近乎可恥,「少數有能力開發和購買全球大部份疫苗的先進國家,掌控了其他國家的命運。」
不僅不夠多,更不夠應付實際需求——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負擔AZ、莫德納以及輝瑞疫苗背後的冷鏈運輸成本。
例如,高端所用次單位蛋白疫苗技術,
#成品可保存在攝氏2度以上,便很適合缺乏冷凍設備的發展中國家。
高端疫苗如果如期7月開打,將是全球第一款以緊急核准方法通過的疫苗。圖為高端生醫園區。(王建棟攝)
台灣是第一個,但不是唯一
如果有了替代指標,就能加速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苗的開發與製造。WHO期待全球通過的疫苗愈快、愈多、愈好,最好能常溫保存甚至有噴鼻等更利接種的新劑型問世。
如果高端、聯亞拿到EUA,台灣會是全球第一個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授權的國家。但台灣並不是唯一一個。
除了台灣,法國Valneva藥廠在英國執行的4000人三期臨床試驗,就應主管機關要求,展開與AZ疫苗比對免疫原性的研究;韓國、泰國藥政單位也都已在考慮把免疫橋接取代三期,作為EUA要件。
疫苗與病毒賽跑,若利大於弊又有基本的科學數據支持,法規並非不可變通。
【美國經驗】提醒
#疫苗要能自己量產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只要疫苗帶來的可能副作用,不要比傳染病帶來的危險還高,有迫切的需求,
#她支持讓國產疫苗快速上市。
事實上,她在今年3月聯亞疫苗徵求65歲以上志願者時,還帶了一群親朋好友去施打。
今年2、3月,高端、聯亞傳出年長受試者不足時,不少公衛大老都呼朋引伴去打,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台大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郭旭崧則帶著高齡的母親。
賴秀穗告訴《天下》,他自願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國產疫苗做的都是穩定安全的次單位蛋白技術,而且「為了讓國產疫苗趕快上市。」
郭旭崧更表示,支持國產疫苗「已經成為我的信仰,」他2002年擔任疾管局長時,曾在訪美時正巧遇到小布希總統下令,萬一禽流感變成人傳人的大流行,禁止美國疫苗出口。
當時白宮首席公衛幕僚、世界知名公衛學者韓德生(Donald A. Henderson)告訴他,
#台灣一定要有量產疫苗的能力
#否則危急時刻,
#美國也救不了台灣。
這個警告,已在今天靈驗。
印度、泰國等國,因國內疫情嚴重,限制新冠疫苗代工廠出口,已經造成國際疫苗市場大亂,也是台灣雖然簽約2000萬劑的進口疫苗,至今拿不到100萬劑的主因之一。
「疫苗是戰略物資,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郭旭崧說。(責任編輯:王儷華)
Copyright © 2021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