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某某甜點老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某某甜點老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某某甜點老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某某甜點老闆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文章 今年春天, VERSE 來邀稿,希望我書寫我從小長大的地方— 台北東區。四月底,我在疫情升溫前的、走過千萬遍的街區晃蕩,訪談、散步、拍照。 — (原文發表於VERSE 6月號/2021 第6期) My Town / 台北東區:並未沒落的城市之心 VERSE 官網全文: 👉 htt...

某某甜點老闆 在 iciciclll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4:44:32

他每次下班回家前,總會讓自己在車上待一會,聽聽音樂,想想事情,又或者什麼都不想,就只是待著。我曾經不以為意,覺得到家了不上樓到底磨磨蹭蹭什麼。後來我才懂那短暫的片刻對他來說多珍貴,真正只屬於自己,而不是誰的某某某。 在公司應對客戶侍奉老闆照顧部屬,回家開了門,就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是義務是責任是壓...

某某甜點老闆 在 ????? ??? * ?小姐的美食人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2:49

#必收藏 #生日蛋糕 #精選 (按圖片順序如下介紹) 被朋友稱作寵友魔人的我, 真的特別喜歡給身邊的友人們驚喜~ 除了很注重節日、覺得生活中的 #儀式感 不可或缺之外, 也因為自己是一個心思很細膩的人, 所以特別喜歡看到對方收到驚喜當下的反應, 那種充滿愛的溫暖感受 💕 因為知道被放在心上疼...

某某甜點老闆 在 Becca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5:06:36

🌿 有記茶行位於朝陽茶葉公園旁邊,歷經130年,目前由第五代主導,內部還保有傳統炭火焙茶的工藝。 有記茶行的特色是「烘、沖、拼」,烘焙、拼配、沖泡,這三點正是影響茶葉風味的關鍵因素。在Wangtea Lab,不僅所有品項都與茶有關,連裝潢也圍繞著茶。飲品方面,除了常見類似於咖啡的手沖及冷萃,還有非...

  • 某某甜點老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21:31:22
    有 2,461 人按讚

    #新文章

    今年春天, VERSE 來邀稿,希望我書寫我從小長大的地方— 台北東區。四月底,我在疫情升溫前的、走過千萬遍的街區晃蕩,訪談、散步、拍照。



    (原文發表於VERSE 6月號/2021 第6期)

    My Town / 台北東區:並未沒落的城市之心

    VERSE 官網全文:
    👉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my-town-east-district

    台北仁愛圓環上,醒目的日本潮牌店「BAPE STORE」,前身是「溫蒂漢堡」。學校中午放飯,如果沒帶便當,作為一介小學生,我最期待的,就是家人拎著溫蒂漢堡的提袋出現在校門口。

    裡面沒有漢堡,那太普通了。我十之八九要求的,爸媽從善如流的,是義大利麵與烤馬鈴薯。現在想想,那真是不怎樣的義大利麵與烤馬鈴薯,麵都軟了,起司是人造的,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那卻是堂堂正正的美食,伴隨一絲絲優越感。小學生的世界,真正樸實無華,不過是省略家裡的便當,就是不平凡的小確幸。

    我念的學校,就是溫蒂漢堡後方的「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從幼稚園小班直至國中畢業,每天的活動範圍,就是家裡與學校之間,敦化南路一段至敦化南路二段來回的短短距離。

    #水鄉澤國滄海桑田

    敦化南路縱貫大安區,原先不在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內,其修建者,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台灣重要黨外政治人物,高玉樹。他曾二度當選省轄市時的台北市市長,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他也續任行政院官派台北市市長直至1972年。

    台北市如今著名的林蔭大道,敦化南北路與仁愛路,以及連結二者的仁愛圓環,就是高玉樹任內的政績。他聘請本土藝術家顏水龍擔任顧問,拓寬仁愛路,修建仁愛圓環,而從敦化北路經仁愛圓環至仁愛路的L型路線,正是松山機場通達總統府,五十年前的國家門面。

    這優雅氣派的L字型,正好切出了台北東區的左半側。

    具體來說,台北東區究竟在哪裡?

    仁愛路以北,市民大道以南,復興南路以東,延吉街以西,繪在地圖上的一個歪斜梯形,是台北東區的正身;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是X軸與Y軸,劃分其四個象限。

    你一定想像不到,台北東區原是一個大水池。仁愛路、敦化南路、忠孝東路、延吉街一帶,曾是作為灌溉水源的陂塘,十八世紀時,此湖邊聚落被命名為「大灣」,後被雅化為「大安」,亦即大安區的由來。日治時期仁愛圓環周邊是泥田,種植許多菱角;SOGO百貨台北忠孝館的基地,作為大灣之一部,原屬瑠公圳的灌溉轄區,後於1911年被排乾填土,成為農田,現為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的財產,1983年設定五十年地上權給太平洋建設,就是後來的「太平洋崇光百貨」。

    1980年代,台北西區已發展得飽和擁擠,中華商場的去留成為問題,鐵路地下化、捷運開挖箭在弦上;反觀東區,自從台北市於1967年升格為直轄市後,已是政府有意識帶動發展的區域,忠孝東路由西往東修築三段、四段、五段,像是牧羊一般,有效驅動人口至此。

    1971年,全台唯一新型超市「頂好超級市場」在忠孝東路四段開幕,聲名大噪,生意風火;1987年,香港惠康併購台灣頂好企業,成為台灣第一間「頂好Wellcome超市」,頂好商圈已然繁華;1987年11月,太平洋崇光百貨開張大吉,日式服務開人眼界;1989年,第一間「誠品書店」在仁愛圓環開幕,1995年搬遷至「敦南金融大樓」,首創二十四小時營業書店。

    東區崛起時,錢潮漲起時。1989年6月,台股衝破萬點;1989年8月,為抗議房價飛漲,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無殼蝸牛積極運動。

    #東區沒落了嗎?

    作家韓良露在其著作《台北說城人》中訴說,第一代年輕消費世代的文化從80年代台北東區孕育而生,她購物泡吧聊是非,青春狂飆,卻也摻雜滄桑,黯淡語境是為了鋪陳「東區沒落」—她以「孔雀收屏」形容東區在2000年代風華老去。

    哪有老,哪有收屏。前輩揮灑年輕時,七年級生我才嗷嗷待哺,台北東區育我養我,是我家鄉,我從小到大享受此區的涵養與底蘊,吃喝玩樂,食衣住行,離不開東區的恩澤。

    當然清楚,「東區沒落」這二年聲量大。上網一搜,報導多出現於2019年,檢討的重點不脫租金太高、其他商圈崛起、網購興盛。於是你看見了風水輪流轉:東區繁華後而黯淡的西門町,因捷運開通、翻新成功而再度活躍;比東區更東的信義計畫區,在政府刻意開發下,百貨、商樓拔地而起。東區有空店,服飾業者走得多,老餐廳撐不住,永福樓歇業時,唏噓遍野。

    可大家怎麼就沒關心那些或歷久不衰、或摩拳擦掌的角色呢?

    說起台北的酸菜白肉鍋,「圍爐」是必須被提起的名字。圍爐鮮少接受國內媒體採訪,這天,我卻與店主大聊特聊,只因我與二代老闆楊尚寧是兒時玩伴,我的父親是圍爐的股東。我從小吃圍爐長大,酸菜白肉鍋等於圍爐,圍爐等於酸菜白肉鍋。這事關人格養成。

    圍爐開幕時,我九歲,1993年。楊尚寧稍長我二歲,講起自家餐廳,仍不時把「我們北方人」掛在嘴邊。她的爺爺來自中國東北吉林,曾任國大代表,把冬天醃白菜的習慣,續行於南方的台灣,媳婦學起來了,改良得精緻,用於宴客,當年在飯桌上鼓吹「開一間店吧」的友人們,包括我爸媽。圍爐不太做媒體行銷,是因為往年靠著爺爺、爸媽的人脈,就已建立堅強的顧客基礎,偏向高端的設定,與火鍋的供應模式,也讓圍爐挺過二十八年的時間沖刷。

    紫銅鍋、相思木炭,和中國東北幾分相像,這在南方另起的爐灶,卻處處是文化融合。酸菜,是台灣大白菜在經年吹送冷氣的中央廚房自然發酵28天而成;白肉,必須選台灣豬子排部位的五花肉,切除軟骨,重石壓去八成油脂,片薄後,晶白透光如玉;醬料,必須有芝麻醬、韭菜花、豆腐乳,醋要加烏醋,至於白醋、紅油、辣椒,楊尚寧不加:「那是台灣口味。」江浙點心、私房炒菜,則是因應夏天淡季而生的菜色。

    楊尚寧說,圍爐剛開時,台灣火鍋市場不若現今火熱,酸菜白肉鍋在當年是很特殊的存在。與東區一起走過三十年,圍爐生意始終穩定,老中青三代客人都有,不受東區景氣影響。

    如果圍爐是老前輩,「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就是中生代了。由知名甜點主廚洪守成在2011年創立,SEASON起初落腳大直,2013年進駐仁愛圓環後巷,看準的就是方便的交通與市中心的集客力。這裡不是正東區,但就在東區邊上,保有生活感與悠閒調, SEASON與附近的畬室、某某、Fly Café等等店家,也形成甜點咖啡的一級街區。

    洪守成甜點創作精神暢旺,他店裡不僅供應各式蛋糕甜食,也有精美趣味的盤式甜點。他不把SEASON設定為社區型甜點店,「因為社區需要的是麵包,不是蛋糕」,他希望客人是真正喜歡甜點的人士,從四面八方來。但他也提到,每當信義計畫區有新的百貨開幕,店內生意就會下滑二週,「百貨一直在稀釋我們的客人。」不過,百貨蜜月期也縮短許多,開幕熱潮過後,客人就回來了。

    若論百貨坪效,東區仍是績效王。《食力》報導,忠孝與復興SOGO,二間百貨一年就能吸引三千二百萬人潮,相較於信義計畫區十四間百貨瓜分一年三千四百萬人潮,數字說明一切。新光三越因而插旗東區,正義國宅都更案的「Diamond Towers」,將含新光三越睽違七年的展店,預計2022年下半年開幕。

    #老東區人的吃食提案

    一區老不老,端看水活不活。我打開Google Maps,畫出東區界線,標記常去店家,呼吸喝水的日常躍然眼前:太多我喜歡造訪的好店了!其中不乏五年內開幕的年輕好手。

    以汲飲式雞尾酒聞名的「Draft Land」;米其林主廚林泉引進的質感泰菜「Baan Taipei」;重新詮釋素食與豆製品的「上善豆家」;蔬食魅力全開的「小小樹食」;日本知名燒肉的台北分支「梵燒肉」;米其林主廚林明健的舒適法餐「Chou Chou」。以上僅舉數例。

    在東區吃飯,絕對吃得滋潤。身為一個東區囡仔,我給各位提幾個東區覓食方案:

    去「老友記」吃一盅臘腸滑雞飯、一碟芥蘭菜,再去敦化SOGO「COFFEE LOVER’s PLANET」喝咖啡;COFFEE LOVER’s PLANET的酪梨蔬菜三明治也很好吃,我時常去吃午餐,就著天光看書。如果不想吃老友記,頂好名店城也很近,直入地下室的「美景紅油抄手」或「頂好紫琳蒸餃館」,爭取排隊時間。再不然,大安路轉角的「頂好哨子麵」快速美味,記得加點蘿蔔乾、淋點烏醋,配碗綜合丸湯。

    如果臨時起意想吃義大利麵,我就走進「Solo Pasta」。

    如果外國友人來訪,「伍佰雞屋」是體驗台灣家常菜的好地方。我曾帶美國來的朋友先去吃伍佰雞屋,再去吃第二輪訂位的「MUME」。

    如果是約會夜,我的首選是「赤綠」,店主小野龍哉手藝很好,創意活潑,台灣食材被他用得精神抖擻,又不失日式小料理的輕鬆自在,非常適合小酌。

    如果可以,我想奉送我的東區地圖給各位,上頭來不及標記溫蒂漢堡,以及許許多多灰飛煙滅,但有當下這刻的尋常足跡,台北東區的生活底蘊,一目瞭然。



    VERSE官網:
    👉https://www.verse.com.tw/

    雜誌值得收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86380?loc=P_0004_001

  • 某某甜點老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3 10:21:19
    有 290 人按讚

    <等我同您行鴨脷州街市>

    飲食男女:港版築地|鴨脷洲街市海鮮 蔡瀾名廚力捧 即買即煮即食 $100條極罕荷包魚 魚油滿瀉

    常言道:「欲嘗海上鮮,莫惜腰間錢。」香港人是海鮮癡,但要大魚大肉,吃蝦拆蟹,又要荷包不受傷,頸上不流血全身而退,很難。不過,近年卻有個地方,獲中外名廚、食家饕客盛讚不絕,說這裏不缺矜貴魚王,也不乏本地小鮮;最吸引是價錢合理,且可即買即煮即食。周末來這裏吃頓在地Seafood Brunch,比西貢、鯉魚門更精采,是名副其實的海鮮勝地,堪稱港版築地,這裏是—鴨脷洲市政街市。

    近漁得食 特別關照

    鴨脷洲市政大廈,鄰近鴨脷洲大街,該處原為填海地,於1999年啟用,樓高6層,地下是街市,二樓是熟食中心,為前市政局的第一座冷氣市政大廈。然而,區區市政街市變身海鮮食堂,絕非一朝一夕,故事得由避風塘對岸的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講起。

    凌晨四時,漁船泊岸,一籮籮生蹦活跳的魚、蝦、蟹,被運進各大批發商的魚缸或門外的車隊。松哥,神話松記海鮮批發的掌舵人,正為颱風而銳減的海鮮而煩惱。「做這行最緊要勤力,所謂晨光第一線,便要起來工作了 。」他邊說,邊盤算開市動向,那種海鮮量多,要便宜地賣,那些海鮮量少,可托高價錢。松哥自少在香港仔長大,經營海鮮生意17年,既是鴨脷洲市政街市的批發之一,亦自設檔口做零售。
    「鴨脷洲大街很有趣,就好像圍村一樣關係密切,水上人大多也有親戚關係,小時候身邊的朋友不是家裏有漁船,也是在街市賣魚,街市裏自然熟人多,好貨都預留給他們,所以海鮮質素比外面的要好。」他解釋道。
    五、六十年代,鴨脷洲沿岸仍泊滿住家艇,建滿棚屋,隨着填海發展現代化,漁民上岸到大街居住,往市區營生,後來建成的市政街市,依然聚集了不少漁民後代。松哥指街市檔口,不少也是舊日在大街對出波地攞檔,再由政府安排恩恤徙置上戶,家族式小本經營,租金比外區便宜,海產定價自然實惠。「而且檔口之間從不會爭生意,款式各有主打,像我自己檔口主打貝殼類,若有時客人想找某某海魚,我們沒有貨也會介紹到隔壁,甚麼同行如敵國,在這裏從不發生。」松哥道。

    漁民之後 獨家貨源
    正午之前,批發市場的海鮮陸續抵達鴨脷洲市政街市。街市中的魚檔,門面不似西貢、流浮山,甚至市區街市那些大型海鮮檔般光鮮堂皇,擺賣日本直送長腳蟹、加拿大巨型象拔蚌等矜貴飛機貨,但只要留意腳邊的魚缸、冰枱、發泡膠箱,或找來經驗豐富的檔主問問,總會找到同樣好吃的時令海鮮。「今天嘛?人多的話就吃大老鼠斑吧!」有記魚枱老闆有仔,隨手便從放在地下的紅A水盆中撈出一尾近兩斤的野生老鼠斑。老鼠斑位居香港「四大魚王」之首,皮色晶白帶斑點,味濃肉滑,是宴客擺酒的派頭指標,平日僅在高級酒家見其蹤影 。放下魚王,有仔又拿起一尾外皮凹凸嶙峋,橙橙黃黃,狀似珊瑚岩礁的深海怪物。「這石頭魚也好吃啊!可以油浸或者清蒸,魚肉像雞肉般滑,不過就是眼看手勿動,此魚背刺帶有劇毒。」
    有仔也是漁民家族,之後上岸賣海鮮,再刁鑽的海魚,他們也吃過。「三刀、冧蚌、荷包魚、七日鮮,這些都是我的愛魚,現在量少,能夠收回來,也自已留下嚐鮮吧!」他笑說。他說長得似觀賞水族魚,僅手掌大小,渾身鮮黃的荷包魚,近年更是升價不少,越來越難找。「荷包魚吃起來那魚油齒頰留香,叫人難忘,加上沒有養殖,一定是野生的,幾両重已經要價$200、$300,往往告知食家熟客有貨,他們便會呼朋喚友,前來特地品嚐。」有仔更指,這些刁鑽小鮮大多來自近岸水域,不過是一些退休漁戶,日常出海閒釣回來。「很多公公婆婆一早出海打網仔,有時網到這些好東西,賣個好價錢,在此寄賣賺一頓茶錢罷了。」有仔的貼士是,艇家大多中午便帶魚穫回來吃飯,生客大可十二時來街市碰碰運氣,幸運的話便有機會碰到這些好魚。
    烹魚老手 大巧不工
    遇上好魚,就地即煮即食,是這裏的一大特色。做法就像韓國首爾鷺梁津、釜山機張那般,幾步路程,一條電梯,上二樓熟食中心即可加工處理。不要看熟食中心間間似茶記賣咖啡,實情都是烹調海鮮的高手,不少名人食家也是座上客。「要講到訪過的名人, 第一個是劉健威,第二個就是蔡瀾,記得蔡瀾有一次給人騙了買一尾大鱲魚,那尾魚大大一條, 卻不怎麼好吃,肉粗得很。」市政大廈二樓陳新記老闆忠哥,講得眉飛色舞,似回憶昨日的事一般。
    他三歲便隨父親搬到鴨脷洲做大牌檔,賣手打魚蛋粉麵。那時全鴨脷洲有十二個牌檔,原在大街球場爛地經營,後來市政街市落成,便只剩下栢記、珠記、耀記、德發、食記,與忠哥一家經營的陳新記。他們扎根鴨脷洲70年,現在生意也逐步交到第三代。「以前不是做海鮮的,政府那時規定是這樣的,你賣咖啡就只能賣咖啡 ,不能賣別的,搬上市政大廈後,就甚麼也可以賣。」他說,那時城巴在附近設車廠,巴士司機落更吃午餐,便開始買海鮮進來,讓他們這些茶檔加工料理,誰知愈做愈紅。忠哥說這裏獨一無二,生意遇上沙士、肺炎也不怕,要不是限聚令,每逢午市、茶市,一層熟食中心足足坐滿六、七百人,十分墟冚。
    「我們自家沒賣海鮮,不會像外面會調貨。」海鮮加工收費實惠、公道,或是這裏生意之道,明碼實價,忠哥做薑葱炒、紅燜、椒鹽,通通收$50/斤起,清蒸、白灼則$40/斤起。做法沒有創意花款,精美擺盤亦欠奉,但勝在火候準繩。薑葱炒藍蟹,油泡再炒,不失鮮味。椒鹽鮑魚、瀨尿蝦,猛油快炸,乾身香口,不失鮮味,但最好的始終是蒸魚。「蒸魚要留意時間,魚身大小,厚薄不同,都要分門別類,好像我們這個9,000火數的蒸爐,蒸泥鯭不用5分鐘,蒸斑類就需時11、12分鐘,我們從不用校鬧鐘看時間的。」天天蒸魚吃魚的忠哥,講得輕鬆,但在忙亂的廚房中,由小小的荷包魚、帶鱗的將軍甲、厚肉的白鯧,也蒸得恰到好處,魚肉從不過老, 絕對是經驗之談。
    饕客心水 街坊名物
    平民熟食中心,沒有靚景,裝修欠奉,能夠打出名堂,亦有賴一班食家名廚識貨,資深食評人KC 早在十年前,已經是這裏的常客,不時撰文推介。「 其實我不是專程走來鴨脷洲的,那時巧合在這邊民政處工作,才跟這街市的朋友熟稔起來。」KC說。後來,他更在這裏為網友粉絲,辦過幾次海鮮飯局,單單辦貨每趟便是兩、三萬元,相熟的海鮮檔主,只要收到KC 一個電話,便馬上為他預留好貨。榮興鮮魚老闆肥仔與KC是相熟多年的老友, 一見面就問KC何時再辦飯局。「我知道他的口味,甚麼也會為他預先準備好。」肥仔說道。一邊便撈出斤多的紅斑與臘腸斑,兩尾好魚讓KC 挑選,紅斑雖好,但臘腸斑雖較冷門,但必是野生,魚味上佳,肉質爽滑不輸東星,坊間多見冰枱貨,游水少有,而且比紅斑抵食,便馬上要下。接着,KC眼尾留意到一盤本灣奄仔蟹,老實不客氣便說︰「給我些夠膏的,不然待會出來不好看啊!」
    幫襯十年,是日靚貨總不會錯過,但有一款海鮮 ,KC吃過又吃。這正是九節蝦,蝦身只比赤米大一點,僅尾指般的大小,但KC見到依舊拍手叫好。「九節蝦是這裏的代表作,我有時獨個前來,就為淨食一碟蝦。」KC說,九節蝦大多也是近岸的蝦艇補捉,可遇不可求,白灼嚐鮮,蝦頭多汁水潤,蝦身爽脆甘甜,甜度是一般的海中蝦,甚至再貴價的花竹也沒法比。正是這些本地海產的鮮甜,留住老饕。「西貢海鮮酒家吃海鮮,魚鮮大多也是飛機貨,甚至是從香港仔運往西貢,選擇比這裏真的差太多,而且這裏的魚檔尚算老實,海魚、養魚如實相告,你總能買到好東西。」KC說。
    食家推崇市政街市刁鑽罕有的本地海產,但在這裏又何止魚蝦蟹,其實尚有許多地道馳名小吃,識途老馬來吃海鮮之餘,也必點熟食中心賣的炸三寶,三寶非甚麼煎釀三寶,而是生炸新鮮手包蝦肉雲吞,還有昔日水上人拿手的門鱔魚皮、魚蛋,全部即叫即炸,香口非常。 陳新記的南乳豬手也是名物,件件燜得酥軟,連皮帶筋,滷藥風味十足,不比區外名店輸蝕。海鮮餐欠一份甜點,看看隔壁在歎茶的街坊吧!奶茶旁邊炸得又脆又香的一口西多,堆得似座小山,淋上煉奶、牛油,一口一件,甜膩燙嘴。
    小小一個街市引人入勝,這道全港獨有的鄰里風景,其實並非理所當然。在這營生的海鮮檔檔主,總跟記者訴苦,工作辛苦濕手濕腳,年輕人不願入行,無以為繼;講起那些罕有的三刀、冧蚌,又慨嘆艇家退休,漁穫不如前;老一輩的街坊,又叫你望望避風塘,漁船蝦艇給豪華遊艇取代……美味海鮮或許只是引子,這個社區背後其實有更多更多,值得我們注意、細味。

  • 某某甜點老闆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7 17:09:15
    有 36 人按讚

    周日午後,颱風剛過的氣壓加上高溫,蒸得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十分不舒服,心想這樣的天氣一定要出門,要不然坐臥難安。

    查網路的好處之一,就是會帶你到自己原先想像不到的地方。

    忠信市場內,觸目所及就有三家咖啡店,沒錯,是菜市場內,只是是收攤了的菜場,黑黑暗暗的,偶有三兩老人坐著聊天。

    要走進這樣的場景就需要一些探險精神,邊走邊看到不只一家的咖啡店,正準備轉彎走進另一家較大咖啡店的時候,被三公尺外的老闆親切呼喚說「歡迎光臨O咖啡,你是剛剛打電話來詢問的小姐嗎?」既親切又靦腆的老闆這樣問,我當然不好意思走進別人的店啦!

    「怎麼星期天還這麼努力的施工啊?」
    「是啊,怎麼這麼努力啊!」
    「不過也沒辦法囉!」
    「看來也沒辦法囉!」
    本來還有點介意隔壁正在施工的噪音,但主客閒聊般的對話結束後,我就自然地上了二樓,榻榻米座位的二樓也只有兩席。一樓的開放式座位區其實還蠻多人的,與其說座位區還不如說是門口隨意擺放的藤椅板凳,客層人物素描的形容是年輕、文青、風格、偶有外國人,在二樓還可以聽到老闆跟他們開心聊天的聲音。

    負責說明menu的女生(不知道她與老闆的關係,不知道是不是老闆娘?或是創業夥伴?)聲音好好聽,態度好溫柔,像我這樣對聲音挑惕的人都忍不住張口誇獎,雖然她戴著口罩也看不清臉,在仔細詢問客人喜好後推薦了適合的品項。

    極品手沖咖啡加上極品甜點瑪德蓮或是伊比利火腿,都別有一番讓舌頭享受高級spa的滋味,配上老闆細數某某樂團的古典交響音樂,是主人誠意提供的美麗世界,正如進到他家裡的客廳,去掉包裝後都還誠意十足,是需要穿越市場小巷尋覓一番,小心爬上小木樓梯二樓,再加上對鄰居施工噪音的無視,就會讓你獲得的最終體驗。

    不易獲得的幸福,有特殊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