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北季風西南季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北季風西南季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北季風西南季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北季風西南季風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它與沒它,台灣差在哪? 中國大陸有一個在交通運輸部底下台灣沒有的單位,那就是救撈局,”救”者救人也(這方面與台灣的海巡署相類似),救人無償;”撈”者打撈船上的貨物,並且清除沿岸沈船.因為涉及商業利益,所以國家不便參與.這是環保1.0版之概念. 然而船上的”貨物”因船殼漏裂而溢出在潮間帶,...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

東北季風西南季風 在 Birdy Nio F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2 15:52:53

—————— 2021.09 攝於蘇澳 「你要去衝浪?颱風快來了耶!你瘋了喔?」 「不瘋啊,我知道我在幹嘛,你知道颱風浪是什麼嗎?」 「不就是颱風天去衝浪嗎?」 「喔不,颱風天我們是不衝浪的。」 颱風浪,一個被字面影響其真正意思的詞。 我相信一般人對於颱風浪的理解,就是颱風天去衝浪,但颱...

  • 東北季風西南季風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0-21 12:01:00
    有 273 人按讚


    有它與沒它,台灣差在哪?

    中國大陸有一個在交通運輸部底下台灣沒有的單位,那就是救撈局,”救”者救人也(這方面與台灣的海巡署相類似),救人無償;”撈”者打撈船上的貨物,並且清除沿岸沈船.因為涉及商業利益,所以國家不便參與.這是環保1.0版之概念.

    然而船上的”貨物”因船殼漏裂而溢出在潮間帶,除了大家眼睛看得見的”汙油”之外印刷油墨、樹脂溶液、焦油類(築路瀝青、柏油)、乒乓球、椰子乾/殼、棉花、魚粉、種子餅、草酸、乾/鋰電池、保麗龍、易燃液體、氣體/內燃發動機驅動 (推高機、汽車、直升機等)、油漆、冰箱、火柴、安全氣囊、滅火器、木炭、煙火(萬海禁收)、噴霧罐 (髮膠、殺蟲劑)等,在規範下皆需要當作「危險品」來處理.(實在是超過一般人之想像);
    也因如此2009香港拆船公約中特別在附錄一及附錄二中臚列在拆船時船本身所常備的”有害物質”,要求造冊監管備查,凡此種種其目的皆在於避免對海洋及潮間帶環境及物種之保護,尤其對於號稱”海洋國家”之台灣來說實在是重中之重.
    因此環保2.0版之概念是主管當局對於海上遇難之船舶,估計會影響”在水線之外領海以內”的沿岸海域時,基於公權力與全民之利益就應實施”強制救助權”,主動減低或消除污染與航安威脅,不再一昧的等待保險公司因調查,比價,公告,簽約,動員而導致的延誤,使得”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目前台灣因為政府組織之故,分四個單位完成:救人交由”海巡署”負責;船與貨之打撈則由航港局之救撈科,負責行政程序與媒體之溝通;環保署負責水線以上陸地部分之清理;水線以外(包含潮間帶)至領海之環保與生態,則由全民買單.

    如果台灣不是位處於亞洲與歐美線之幅奏地區,往來經過的船隻不多,那也沒關係;
    如果台灣不是處於東北季風,西南季風,與颱風之夾擊中心,那也沒關係;
    如果台灣不號稱海洋國家,海岸線占比不多,那也沒關係;
    如果台灣的海岸線,對於國內外人民之觀光效益不大,那也沒關係;
    如果大家都不婚,不育,不生,,活夠本了腿一伸,那也沒關係;
    不幸的是,台灣"通通是!”;改變不是為改而改,改變是忍無可忍,設法不再忍.

    中國就在對面,以救撈而言,唯合與分二途:
    合,就是四兩撥千金,以他之長補己之短,救難一如救火,就近,就便,就強!結果就是省時(最近),省力(擷取對岸之經驗,工具),省錢(圖中,”中集來福士”所造之搶險救難工程船之造價約新台幣30億),受惠的是後代子孫.
    分,就是自主造船,趁目前海上風電風起雲湧之際,由中船自行建造這種多用途式之工程船,追中趕日,為台灣未來之打撈與風電及時補上空白的一塊.可自用也可出租給對岸以固南疆.

    不論是分是合,關鍵仍在修法,
    (1) 由航港局海難救護科發起訂定”海難救護法”,強調”1989年國際海難救助公約”部分條文在台灣地區之適法性
    (2) 《海商法》對船舶的定義,這一點可以參照英美國家等對作為海難救助客體的船舶的界定,它們均採用“廣義原則”,不論其種類、是否為政府公務船和軍事用船,均屬於海難救助客體船舶的範圍.
    (3) 我國法律對”強制救助作業”中國家主管機關的法律責任的規定還不夠完善,同時對其沒有履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有瑕疵的情況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這方面的規定在”海難救護法”中還需細化。

    你,有在愛台灣嗎?
    #愛台灣

  • 東北季風西南季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6-28 20:10:38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 東北季風西南季風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14 08:00:00

    北緯30°•中國行(1):1、舟山:海天之間;2、舟山:前往東極島;3、舟山:旅程第一站東福山;4、舟山:走進嵊山鎮;5、舟山:枸杞島“海洋牧場”;6、舟山:走進嵊泗縣城;7、舟山:行走東沙古鎮;8、舟山:博物館中看珍藏。

    《遠方的家》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於2010年12月精心在黃金時段推出的全新的旅遊欄目。節目容量大、攝製力量強的《遠方的家》欄目充分體現了央視對旅遊業的關注和支持。欄目以“展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表達新生代的旅行態度;溝通多元化的文化價值;構建華語圈的心靈家園”為宗旨;欄目以記者見聞的方式、以人文體驗的手段,展現中國各地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和人物故事。

    《北緯30°中國行》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欄目 又一大型系列旅遊節目(共推出189集),節目展現北緯30度沿線神奇的自然環境,描繪這片土地上人們的人性美、人情美,以自東向西沿緯度線行走為推進線索,深入關注普通群眾的人生故事和生存狀態,緊扣住中國人的情感脈動,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北緯30度帶上包括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社會發展在內的全景式圖畫。節目組橫跨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川、西藏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後抵達西藏阿裡地區,沿途將到訪300多個市縣,總行程預計超過2萬公里,節目將著重展現北緯30°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節目以“自然、家園、文化”為主題,吸收新聞、專題、紀錄片等不同節目類型的長處,以真取勝、以情動人。《北緯30°•中國行》攝製組從浙江舟山群島出發,沿北緯30°線,自東向西一路行進採訪,橫跨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川、西藏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後抵達西藏阿裡地區,沿途將到訪300多個市縣,總行程預計超過2萬公里,節目將著重展現北緯30°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
    始發站(由東向西):
    • 浙江:舟山、寧波、紹興、杭州、金華、衢州、麗水
    • 安徽:宣城、黃山、銅陵、池州、安慶
    • 江西:上饒、景德鎮、九江、南昌、宜春
    • 湖北:黃岡、黃石、鄂州、武漢、咸寧、荊州、仙桃、孝感、荊門、宜昌、十堰、神農架林區、恩施
    • 湖南:岳陽、長沙、湘潭、益陽、常德、張家界、湘西
    • 重慶
    • 貴州:銅仁、遵義
    • 四川:瀘州、宜賓、自貢、內江、資陽、遂寧、廣安、達州、巴中、廣元、南充、綿陽、德陽、成都、阿壩、雅安、眉山、樂山、涼山、甘孜
    • 西藏:昌都、林芝、山南、拉薩、那曲、日喀則、阿裡

    舟山市是中國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其行政區域範圍為整個舟山群島。市境西北隔杭州灣與上海市、嘉興市相望,西南隔海與寧波市相鄰。地處長江口以南,錢塘江、甬江入海口交匯處,杭州灣對出的東海海域,轄境由數以千計的島嶼組成,自北而南為馬鞍列島、嵊泗列島、崎嶇列島、川湖列島、浪崗山列島、火山列島、七姊八妹列島、中街山列島、舟山島及鄰近島嶼和梅散列島。群島之中,以舟山本島最大,為中國第四大島,其「形如舟楫」,故名舟山。全市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人口116.8萬,市人民政府駐定海區。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批覆設立舟山群島新區,範圍涵蓋整個舟山市。春秋時,舟山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又喻稱「海中洲」。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舟山落入日軍之手。1942年10月1日,日本軍船里斯本丸運英國戰俘往日本,中途在舟山被美國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第81分隊的「鱸魚」號發射魚雷擊中,日軍棄船,千多名英軍戰俘遇害。 當地中國漁民義救出300多名英國軍人。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舟山復歸中華民國。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因戰時需要,定海縣分為定海、滃州(岱山縣前身)兩縣,馬跡山以北蘇屬各島設立江蘇省嵊泗縣。1950年5月13日夜至16日拂曉,駐舟山的中華民國國軍秘密自舟山撤退,滃州縣實際解散,是爲舟山撤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進占舟山群島,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2017年4月,浙江自貿區成立,涵蓋舟山離島片區78.98平方公里,舟山島北部片區15.62平方公里,舟山島南部片區25.35平方公里共三個片區119.95平方公里。
    嵊泗貽貝,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舟山方言稱之為"淡菜",別名海紅(東海夫人)、紅蛤、殼菜。嵊泗縣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溫度適中,利于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嵊泗人採集野生貽貝供人類使用、交易有悠久的歷史,所產貽貝具有個大、鮮嫩、肉肥、出肉率高、營養豐富、無污染等特點,為海鮮中的佳品。嵊泗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溫差較小。春季多海霧,夏季多氣旋,秋季較幹燥,冬季有霜凍。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溫度適中,利于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漁業資源得漁獨豐,嵊泗是中國十大重點漁業縣之一,地處著名的舟山漁場中心,水產品資源豐富,被稱為"東海魚倉"和"海上牧場",盛產帶魚、大小黃魚、墨魚、鰻魚、鰳魚和蟹、蝦、貝、藻等500多種海洋生物,擁有浙江省最大的貽貝產業化基地和深水網箱養殖基地,是寧波、上海及長三角地區鮮活水產品供應基地。

  • 東北季風西南季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13 11:06:48

    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員隨機飛越觀音山上空時,驚見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發現了鐵礦,才會影響羅盤!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林朝棨等人前來探勘,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另外也發現了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由此判斷為史前遺址,並根據此地的地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另外,本區也陳列十三行遺址地層、考古探坑工作模型、遺址發掘影帶等,以傳達考古學相關知識。

    單元二 搶救十三行

      1989年政府計劃在十三行所在地進行污水廠興建工程,此舉勢將徹底破壞十三行遺址,考古學家大力呼籲保存遺址,並在社會大眾的熱烈迴響下,進行十三行遺址的搶救工作。本單元的主要用意,即在紀錄此一臺灣社會史上的重要事件,呈現當年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以收鑑古知今之效,並希冀這樣的衝突不再重演。
    展場中陳列了當時的簡報與影像紀錄,並藉由怪手、抗議海報與探坑出土文物的模型擺設,帶領觀眾回到搶救發掘現場,感受當時的壓力與無奈。

    單元三 探索十三行

      舊名八里坌的八里,山水環繞、雨量均勻,氣候溫熱宜人,其東南側為沖積平原之外,後方是觀音山,西北接大海,東北側為淡水河口,水陸資源非常豐富,相當適合人類居住,早在西班牙、荷蘭時期,八里即有平埔聚落。本館特設立「八里坌繁榮時期」、「回到清初漢人出入墾時期」、「回到荷西時期」及「回到史前時期」等四個時期進行介紹。其中史前時期的展區中,我們設計了刺青、捕鹿的互動設計,及仿製原住民獨木舟的陳列,藉此呈現部分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要了解八里,除了從歷史面向外,地理環境的演變亦不可忽視,因此為瞭解八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遺址分布與地質環境變遷的關係,特於五處地點鑽取連續岩蕊,希望由該地沉積物內容,探究當時期的地形及演變。經研究,挖仔尾至十三行遺址一帶,一萬年前為陸地,一萬年至六千年間因全球海平面上昇,而為海水淹沒。一直到六千年前左右,全球海水面沒有顯著的改變,這一帶才因沉積物而成為陸地。陸地的誕生,提供了十三行人的居住場所,一千八百年前,十三行人在此大規模定居。
      臺灣北部東北季風強盛,產生東北往西南方向的沿岸流及輸砂。近十年來,臺北港防波突提的興建,使得淡水河口以南、防波堤以北之海岸泥沙淤積加劇;反之,臺北港西南之海岸則加速侵蝕,人為的建物成為海岸線變遷的另一主因。

    單元四 走進十三行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利用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及合理的推測想像,復原了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呈現他們的生計活動、交易、墓葬、工藝技術、服飾、家屋與聚落等各個面貌。為了讓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更為逼真,我們將此區營造成劇場,利用音效、燈光及旁白,帶領觀眾認識十三行人一天的生活。
      當時為求復原圖的逼真與生動,繪製者除了設定時間及場景,親自自八里海灘取景攝影外,並聘請演員充當原住民,扮演劇場中的角色,以進行拍攝紀錄,再依據其成果繪製。

    單元五 遇見十三行

      這個單元是我們展覽的重點所在,因為遺址出土的文物就陳列在這裡。藉由實際文物的擺設,帶領觀眾想像十三行人的生活面貌。除了文物外,此區對於十三行人的墓葬、遺址的出土現象,也做了更為詳細的解說。另外,利用十三行出土人骨所復原的十三行人面貌亦陳列在此。
      復原十三行人面貌計畫是國內考古學界首次與國外學者合作所進行的研究計畫。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亦遭遇許多困難,例如十三行人骨,因長期埋在地下,經常受地層擠壓或各種侵蝕因素,而脆弱變形,或分離散落,增加復原工作的難度。再者,人骨只能提供頭型和面形,關於眼耳口鼻和鬚髮等部分之復原,就需要依賴相關之生物性資料和民族誌比對資料。另外,人的神韻和性格,及其容貌上的裝飾,都需要參照相關的民族誌資料。這個計畫總共成功地復原了一位男性、一位女性和一個兒童的面貌。

    單元六 認識十三行

      這個展區中強調的是資訊的傳遞,讓有興趣深入探究的觀眾,得以在本區中自我探索。因此本區主要為互動的考古遊戲,及相關的影帶:如「複製文化層─展示製作紀錄」、「考古發掘日記」、「如何測出十三行人的年代」、「臺灣的平埔族」以及「臺灣的南島民族」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