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杜正勝過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杜正勝過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杜正勝過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杜正勝過世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13的網紅胡川安的 Life Circu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序] 大部分的博士論文都沒有出版成書的機會, 還有很多人讀了博士寫不出論文, 一直掛著博士候選人。 我很幸運, 能夠出版, 又是華文最具人文影響力的聯經出版社。 星期六晚上來讀長文, 讀書背後的故事。 --------------------------------------------- ...

  • 杜正勝過世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7 21:22:26
    有 102 人按讚

    [自序]

    大部分的博士論文都沒有出版成書的機會,
    還有很多人讀了博士寫不出論文,
    一直掛著博士候選人。
    我很幸運,
    能夠出版,
    又是華文最具人文影響力的聯經出版社。
    星期六晚上來讀長文,
    讀書背後的故事。
    ---------------------------------------------

    作為一個歷史學徒,大學的時候我深深受到民族主義史觀的影響。當時我熟讀了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數十遍,並且沉浸於他對於中國歷史的論述。我始終記得他在《國史大綱》前面所說的:「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懷抱著浪漫且孺慕之情,愛好中華文化。然而,隨著知識的開展,我漸漸認識到同一個時代的學者顧頡剛和傅斯年。大二那年在臺大對面的書店買了整套的《古史辨》,並且開始讀傅斯年對於古代歷史的看法,他認為擴充歷史研究的方式就是要增加材料,並且擴張研究的方法。

    大三的時候,開始讀了杜正勝院士的著作。從《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和《古代社會與國家》,對於中國古代史進行了有機且整體的歷史解釋,而且杜正勝院士強調要有臺灣觀點的中國古代史解釋。進了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之後,開始古代史的研究。由於不滿足於歷史系所開的課,沒有辦法理解考古和人類學的方法,於是同時雙修了人類所。

    碩士開始,我到了中國進行田野,從山東、河南、陝西,最後選定了四川作為我研究的基地。當時臺大人類學系的陳伯楨教授(1973-2015)帶領我到四川,我們從成都、郫縣、綿陽,到都江堰,前前後後去了好幾次。他讓我了解親臨當地的感受,還有田野調查工作的重要性。碩士畢業後,我感到自己在知識層面上的薄弱,特別是理論上的貧乏,缺乏比較的視野。於是,我開始精進日文、英文和法文,選擇出國讀博士,希冀增進自己在理論上的認識。

    感謝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葉山(Robin D.S. Yates)老師,還有亨利.魯斯(Henry Luce)基金會的幫忙,我有了全額的獎學金。除了學費全免外,還有固定的生活費。在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攻讀博士,指導老師希望我增加學問的視野,於是開始修習羅馬考古、殖民主義考古和相關的考古學理論。羅馬征服歐洲大部分的地區,發展出一套「殖民主義」;歐洲海外擴張時期,對於大量異民族的統治,發展出多樣化的「殖民主義」。透過比較的視野,我對於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有了更加宏觀的認識。

    在本書中我認為秦與漢帝國對於周邊文化、族群和國家的征服、擴張、統治和殖民,在世界史上有特殊也有普遍性的一面。特殊性就是秦漢帝國有本身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從戰國中期以來所發展的法家思想,運用在實際的政治改革上,讓國家機器的運作更加順遂。普遍性就是他們都造成了「沒有歷史的人」。秦漢帝國的「殖民主義」不亞於羅馬和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嚴厲與殘酷,而且從本書的例子來看,秦漢帝國的統治技術更加細緻且深入。如果我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加以思考,邱吉爾曾說過:「英國歷史由凱撒征服開始。」英國的歷史由羅馬征服者殖民後開始;艾瑞克.吳爾芙(Eric R. Wolf)在《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當中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歐洲向外擴張和殖民的過程中,「沒有歷史的人」是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因為歐洲人「發現」他們,讓他們進入歷史。秦漢帝國擴張與征服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沒有歷史的人」。並不是這些人本來沒有歷史,而是歷史書寫、詮釋和流傳的權利,被征服與殖民的族群所掌握。

    麥基爾大學有很好的人類學系傳統,過世的特里格教授(Bruce Trigger)是當代考古學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我雖然沒有機會修習他的課,但麥基爾大學的人類學系深受其影響。在讀博士班的時候,除了自己導師的課,也大量修習考古理論的課,讓我知道理論對於理解中國古代史的重要性。修完了兩年的課,在麥基爾大學要考資格考,當時我的博士指導委員是自己的導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李峰教授,還有專長在民間宗教的丁荷生(Kenneth Dean)教授。博士資格考要準備超過兩百本以上的書籍應考,現在想想雖然有點辛苦,但也是在那樣的過程中,確認本書的理論還有材料上的堅實。

    成為博士候選人之後,我開始走訪田野,曾經在四川的不同地點待過。感謝田野過程當中,每個單位都熱情接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成都市考古文物研究所的同仁們,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讓我在四川的田野有了豐富的收穫。撰寫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還獲得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的補助,讓我有更加充裕的資源完成最後的部分。

    二○一四年一月,剛完成田野工作回到學校不久,我的母親謝秀琴打電話通知我說父親胡得鏘(1949-2014)罹癌的消息。放下手邊的論文,回到臺灣照顧父親,從一月到七月,父親最後以六十四歲的壯年離世。父母從小就讓我追求自己的興趣,任性的在知識中遨遊,但父親過世前,還是希望我能完成學業。帶著父親對我的期許,還有自己對於「沒有歷史的人」的責任,在二○一七年十月我完成了學業。期間我的兒子也出生,給予了我新生命的力量。

    博士論文的審查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蒲慕州教授,還有我們學校歷史系的方麗特(Griet Vankeerberghen)教授,其他還包含中國文學專家方秀潔(Grace Fong)教授、東亞系主任巴克萊(Philip Buckley)教授。在口試的過程中,都給我很好的意見,成為此書的基礎。拿到博士後,雖然在國外有其他工作的可能性,但我在臺灣還有不少的工作與責任,毅然決然地回臺。感謝中央研究院讓我剛回臺之際,在學風質樸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做博士後研究,當時的指導老師黃銘崇老師也給我很多學問和工作上的建議。二○一九年二月,我開始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服務,穩定的工作環境,讓我將本書的初稿完成。

    本書得以出版問世,得非常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林載爵發行人。聯經是我知識啟蒙的重要泉源,能得到林發行人的首肯,簽下此書,是我莫大的榮幸。本書的編輯黃淑真,仔細的梳理文稿,並且洽詢版權圖片,都讓本書增色不少。現任的聯經總編輯涂豐恩博士是我臺大歷史所的學弟,也是「故事StoryStudio」的創辦人,過去我曾在網站擔任主編,我們對於歷史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很開心能在他擔任總編輯期間完成此書。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說了一個過去與我們認知的歷史不同的故事,建立在最新的考古材料和歷史文獻之上。回顧我的學習過程,從臺灣、中國到北美,我有幸得到最好的歷史、人類學和漢學的資源。在不同的學習傳統還有文化脈絡中,我嘗試還原中國古代歷史,同時也讓中國史有了世界史的比較視野。
    辛丑年於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1397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1397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1397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1397

  • 杜正勝過世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3-07 04:12:27
    有 82 人按讚


    時間:2015年2月28日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活動:台灣神張炎憲教授(贊旨同修)揭碑典禮暨228追思會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杜正勝院士致詞:

    今日有很多張炎憲教授的親朋好友,也有很多關心台灣獨立建國的朋友,聚集在南投草屯聖山,對228菁英、英靈致意,也向剛過世不久的張炎憲教授表達我們的敬意。我做為炎憲的同學,有將近50年的交情,在此也向各位深深的感謝。

    我們來草屯聖山做夥,我想大家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我們要有自己的國家,因為有自己的國家,我們做一個國家的子民才有尊嚴,我們要做一個對未來國家有冀望的人。這一路走來有很多前輩犧牲奉獻,這條路我剛有談到,還是要繼續走下去,要怎麼走下去呢?社會有各種路線、團體,有的從政治面,有的從社會運動面,各方面都有,我想,不論你今天是第一次來,或是已經來過幾次,都會感受到這個地方一個很大的光榮,就是要建立咱們台灣人的精神!有國家但沒精神;有人民但沒品質,這種國家不是我們所盼望的,所以要推動一個真正優秀的國民、優秀的國家,當然就是要靠教育,教育需要各界的人士的努力,依我的觀察,大地文教基金會開墾台灣聖山,有一個象徵的意義,四散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將台灣南北二路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就有力量,所以我說從事政治的有政治的(方式),從事社會運動的有社會運動的(方式)。從事教育的有教育的(方式),有一種特別的精神提昇,特別是要要求精神的提升,有一個目標,我想,大地文教基金會有這一種意義存在。

    我和大地文教基金會結緣也跟張炎憲教授一樣,參與基金會擔任董事職務是近幾年的事情,因為基金會從事這樣的活動,也大約10幾年,短短的時間,我們算是較後面的階段,剛董事長有說,我們擔任基金會董事,是這一年多以來的事,我也覺得很遺憾,本來炎憲在這方面,可以替大地文教基金會、替全台灣人做更多的事情,但是他英年早逝,很不幸,應該還有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可以走,卻在半路中斷。

    我個人對他的懷念,寫在各位的手冊中,是我聽他的消息後的一些感慨、懷思,我有寫一些感想,追思他過去這50年的情形。簡單來說,大致上,在我們那個年代,他算是一個先知先覺者,他選擇了研究台灣史,我們那個時代,我讀大學是1960年代的後半的,我是1966年進入大學的,4年後,1970年我大學畢業,服完一年兵役就讀研究所,所以是70年代前面幾年,在那個時代歷史學界仍是以研究中國史為主,但是炎憲當時就選擇了台灣史的研究,雖然在那個是時代要研究台灣史非常不容易,所以他選擇研讀清朝時代的台灣史,然後他到日本讀書,研究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史,他甚至研究到近現代、現代,及現今的政治社會,更加密切,所以他投入從事很多社會運動、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我想在座有許多人也曾與他共事、合作,你們都可以講很多的故事。

    我相信在三月初,吳三連基金會要出版的一本紀念文集,應該有很多他的親朋好友、共事過、接觸過的人的感受都在裡面,很多故事大家可以看到。希望炎憲他的貢獻與精神──選擇目標,堅強意志,一步一步向前走的精神,到今天都很值得大家學習,追隨他的腳步繼續勇敢向前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