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本體論 神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本體論 神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本體論產品中有7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研究推薦】Be Water, My Friend 解放新.海洋空間想像 #都市化洋謀 #9月專研 提到海,大部分香港人大概會想起與樓價密切相關的海景、娛樂化的水上活動、貴價深海海鮮食材、人工沙灘,或不時有臭味的海濱長廊,以至填海、明日大嶼願景,而理解海洋本身似乎一片空白,彷彿只有在以上商業及地產...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
「本體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本體論 在 熊仁謙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本體論 在 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本體論 在 藝文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本體論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本體論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本體論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本體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本體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本體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體論 在 熊仁謙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18:15:17
所有哲學系統對於「自我」,有兩種說法:一種叫「本體論」、一種叫「知識論」。 本體論認為,我們深藏有一個「自我」,它是最真實、真正的自己,本體論者最常見的說法是「聆聽自己最原始與本能的聲音。」 所以,當我們沒有自信時,本體論會建議我們去找回跟珍惜那個真正的自我。 知識論則認為「自我」沒有一個「真...
本體論 在 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8:37
{2020年最後一推:宜割捨} 我必須說這本不只推給對「友誼」有困惑的人,也很適合給「在人際關係中,你常感到無力、困惑、不適...」無論是跟同事、交往對象、家人,都適合讀一波。 以下小姊姊讀完有感! ▊ 我相信你,而你卻利用了我 「我真心對待你,但你說翻臉就翻臉。」太常遇到真心對待對方,但被對方背...
本體論 在 藝文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3 16:14:43
. 【11月號 關於生活專欄】 . 上回談起舊事的荒廢,沒想到今年又進了個新領域。 . 今年萬業皆休,演出機會少了,但幸得金像獎的提名,三四月間迎來不少媒體訪問,其中有好幾個是來自時裝雜誌的。簡言之,就是專訪以外,穿上雜誌預備的衣服,拍些好看的照片。 . 於我而言,這種以模特兒的形式作自我呈現是完全...
-
本體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17 21:30:13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上一集(https://youtu.be/rTdkxYXcscU)我們談到,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篇重要的虛構文本,〈貓之村〉與《空氣蛹》;而〈貓之村〉中,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這反映了人的存在境況,也影射了《1Q84》故事的主角,天吾的身世。
我們來看看天吾的故事吧。天吾出身單親家庭,自小由父親獨自扶養長大。身為NHK收費員的父親性格拘謹,處事嚴厲,對待天吾也欠缺溫情;這導致天吾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始終相當冷漠。晚年中風後,父親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時日既久,衰弱而死。父子間最後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沒有兒子。」父親在陷入深沉昏睡之前這樣告訴天吾。
「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天吾問。
「你什麼都不是。」那是父親簡潔而不容分說的回答。
天吾聽了之後,從父親的語氣,一方面確信自己與父親沒有血緣關係,自己並不是這男人的親生兒子;一方面則又覺得終於從那沉重的,身世與親情的枷鎖解脫中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天吾卻又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我什麼都不是。」小說中的天吾自言自語地重複。
對照天吾的身世,我們可先回到先前所提〈貓之村〉的故事。正如存在主義所言,「存在即被拋擲」──人的出生,等於是莫名其妙被丟到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事先徵求你的同意;而〈貓之村〉青年的浪遊之所以「漫無目的」,正隱喻著「生命本來便沒有與生俱來的目的」。人生於世,原本便只是浪遊而已。因為沒有目的、沒有「本質」,「你什麼也不是」;所以貓兒們也完全看不見躲在鐘樓塔頂的青年。
「你什麼也不是」──這是哲學上「本體論」的討論。但是,人,有沒有機會真正地「是」些什麼呢?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則虛構文本,第二則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正是延續這個主題,也就是來到了哲學上「認識論」的範疇。它試圖討論:人的存在,是如何從「無」到「有」,尋找到自己的意義的......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本體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09 22:39:46123. 周敦頤與張橫渠—宋代新儒學的揭幕
北宋承五代十國篡奪風氣,宋太祖決定重文輕武,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范仲淹、歐陽修、胡瑗、孫復、石介等振興了「反佛歸儒」的新學風,到了北宋元祐、熙寧之際,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邵康節的象數學、乃至王安石的新學同時並興。由於二程的聲望關係,特意抬許周敦頤、張載,蔚為兩宋儒家思想的主流,後稱之為「新儒家」,以別於先秦儒家。
周敦頤是以中庸的「誠」結合易傳來說道德本源,其中《通書》是他的主要思想:「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閒者,幾也。誠精故明,神應故妙,幾微故幽。誠、神、幾,曰聖人。」他是以本體論及宇宙論來論說聖人境界;張載同樣對形上學有興趣,《正蒙.太和篇》:「太和所謂道,中涵浮沈、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絪縕、相盪、勝負、屈伸之始。其來也幾微易簡,其究也廣大堅固。」透過天道生化來描繪人的道德本性,所以這時期的儒學被稱為「天道性命相貫通。」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吳啟超(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
本體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0-26 13:00:01026.道家哲理(下)
陶國璋:「道」的本體論以「無」來顯示其境界,用道家的話講就是「虛」。道德經曰「致虛極,守靜篤」(十六章),虛靜是道家的工夫,無的境界就是虛一靜,就是使我們的心靈不黏著固定於任何一個特定的方向上。生命的紛馳、心理的情緒、意念的造作都有特定的方向,黏著在這個地方,就著於此而不能通於彼,你生命黏著於此,我生命黏著於彼,各是其是,衝突矛盾就出現了。
Read more
REPLY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吳啟超(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陶國璋:「道」的本體論以「無」來顯示其境界,用道家的話講就是「虛」。道德經曰「致虛極,守靜篤」(十六章),虛靜是道家的工夫,無的境界就是虛一靜,就是使我們的心靈不黏著固定於任何一個特定的方向上。生命的紛馳、心理的情緒、意念的造作都有特定的方向,黏著在這個地方,就著於此而不能通於彼,你生命黏著於此,我生命黏著於彼,各是其是,衝突矛盾就出現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本體論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研究推薦】Be Water, My Friend 解放新.海洋空間想像 #都市化洋謀 #9月專研
提到海,大部分香港人大概會想起與樓價密切相關的海景、娛樂化的水上活動、貴價深海海鮮食材、人工沙灘,或不時有臭味的海濱長廊,以至填海、明日大嶼願景,而理解海洋本身似乎一片空白,彷彿只有在以上商業及地產框架內,海洋才有其價值。除此之外,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海洋?
一篇2015年由英國杜倫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Philip Steinberg及英國威爾斯亞伯立斯威大學地理及地球科學學系學系學者 Kimberley Peters發佈有關「海洋本體論」的學術文章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文章帶領我們離開以人類為中心、以陸地為主的視野,由本體論(ontology)的角度重新認識海洋的運動(motion)、流動性(fluidity)、深度(depth)、容量(volume)以及隨性(randomness)等特性,簡而言之,就是從海洋本身出發,去問海洋是甚麼?
這正好回應,現時海洋簡單地被視為可被「填平」的空間,將海洋中的特性視如無物,亦不清楚陸地與海洋規劃的分別,有時甚至連填海物料也不太清楚是什麼。這種思維正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空間想像,讓我們應對「明日大嶼」等填海計劃時亦顯得乏力。
文中一開頭引用德國法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 於”The Nomos of the Earth” 一文中,認為海洋並沒有特性,除了海浪就只有海浪(The sea has no character, ...... On the waves there is nothing but waves)。撇開當代有關海洋符號學以及地緣政治學的學術理解,這種扁平化的海洋想像亦會引伸出一套「土地規劃」視覺,將海洋像陸地領土一樣切割、分配及加工建設,人為置入式改造海洋。最近的龍尾「海膽黑沙灘」為例,正好凸顯這種「暴力」人工改海的潛在災難,忽視吐露港一帶的水質評估、海灘選址的海水對流動向、以及鄰近具生態價值的海洋生物等等以海洋為整體的規劃考量。
海洋既非空無一物,那我們應如何定義海洋?作者認為,海洋除了充滿各樣的生物,作為一個流動的世界,地方(place)永遠正在形成,更是一個權力關係投射、通過及圍繞的空間(a world of fluidities where place is forever in formation and where power is simultaneously projected on, through, in, and about space)。可見,陸地平面的、可理解的、有確立邊界的特性幾乎與海洋完全相反。海洋為本的思考除了海洋本質上跟陸地不同,亦會影響如何認知海洋中的物質與非物質互動。相信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才能找尋與陸上視覺以外海洋規劃新出路。
要理解何謂流動(fluidity)的海洋,除了要閱讀今次推薦文章外,亦推薦透過呈現海洋生態的紀錄片,作為理解海洋流動且多變的特質的方法,除了講述正在消失的粉紅色「魚頭」的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Breathing Room)外,近日最新一套關於香港海洋聲音的《聲之海Sea of noise》,亦呈現香港海洋作為一個不斷有各種不同聲音流動混雜的空間。
紀錄片中呈現,聲音在海洋裏傳播的速度為在陸地上的五倍,傳播的距離也比在陸地上遠得多。原來對於倚靠聲音作溝通媒介的海洋生物而言,海洋工程的影響下,置身海洋中就如長期在工地裏生活,噪音大大影響牠們探索環境、與同伴溝通、甚至覓食。再反思香港近年在海上的基建,為補償三跑工程對白海豚生境作出的破壞而設立的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竟選址在三跑項目旁邊,該海城一直受高速船影響,鄰近又不斷有工程進行,成立這個名義上的海岸公園,其成效不足可想而知,嘗試滿足的,可能只是反對三跑的民意。
放眼未來,不斷上馬的大型填海項目明日大嶼、海洋旅遊化等海洋產業,以規劃土地的眼光去規劃海洋,除了對環境做成不可彌補的破壞,更甚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豐富想像。因而,要尋求現時香港海洋規劃的新出路,第一步先要理解陸地與海洋的巨大差異:海洋既沒有如陸地般有意義的邊界,亦是個擁有不同流動性與特質的空間。輕率將陸地城市發展的思維貿然在放在海中心,或許會出現「蝴蝶效應」,招致意想像不到的災難。
#圖片由研究員Kristy提供
#研究員潛水訓身演出
#bewatermyfriend
#海洋規劃新出路
#研究閱讀
Reference
Steinberg, P., & Peters, K. (2015).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33(2), 247–264.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本體論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常我們在路上或百貨商場,總會看到一些父母以"再吵我就不要你了"的方式管教孩子。
五歲以前的孩子把父母當成天,被父母拋棄就等於被天地遺棄一般,是以這招多半最後能有效讓孩子屈服,順從,聽話。
不過,這招也往往在孩子心裡種下了本體論焦慮,往後這個孩子對於任何親密關係都將有一層或深或淺的不安全感,且碰到與自己有親密關係的人爭吵時,非常害怕對方會因此而遺棄自己,且會因此而委屈求全...
只不過,有時候不只是動口說,行動也能表現出我不要你,而這些也不只是親子間會威脅,情人,朋友,家人,同事都會,人們以恐嚇來控制關係的主導權
我不要你了,除非你聽我的話,按照我的規則....,不解釋原因,不談判不溝通不討論,只展現你對另一個人的權威,只因為你知道,對方愛你,這種控制術永遠可以成立!
所以,不只是不能說而已,也不能做出類似恐嚇我不要你的行為,威脅不聽你話的人,否則效果是一樣的!
然而,人生中最無奈的是,對自己說這些話的人,往往是最親近的人,最在乎的人,縱然童年時期碰上父母明智的沒有以這種方式管教孩子,很難預期長大後遇見的朋友或情人不會說(或做),雖然或許被挾制的機率較低,但還是有可能被挾制。
永遠不要做這樣的事,無論對孩子或其他人!
不要因為對方不受你控制不順你意時,就以威脅拋棄對方的方式試圖取回關係的掌控權。
不過,這世界上對的是從小被父母如此拋棄,長大後有被親密愛人拋棄的可憐人...
設立心理界限主題讀書會(線上版)
https://zen1976.com/emotional_blackmail/
本體論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比較少發文的原因…
我終於寫完了。
是一篇初階的專書論文發表,但是總算成功完成了。
One step at a time, one goal at a time, we can make our dreams a reality.
★★★★★★★★★★★
相關詞彙
•praxis 實踐
實踐一詞通常用以指「實際的人類行為」而言,這些實際的行為包括政治與道德的行動,與嚴格的智識活動有別。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將「實踐」與「理論」(theory)及「製作」(production)加以區分,認其屬於一種「實用的科學」(practical sciences)。
https://bit.ly/3kB8EGl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critical theory 批判理論
批判理論是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之一,亦稱批判社會學(critical sociology),主要是對社會現狀及其意識型態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其批判的目的在揭露社會弊端,喚醒民智,進行人文主義的心理分析。
https://bit.ly/3z4D1J0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dvocacy 倡議
係指有目的地去努力改變目前現有或研議中攸關特定個案或其群體權益的公共政策或實務作法,亦或間接促成環境改變以更符合特定個案或其群體的相關需求,例如政策倡議、階層倡議、公民倡議、社區倡議、個案倡議等。
https://bit.ly/3wKA1jr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批判取向的媒體素養
批判性的媒體素養可視為一種能針對網路上再現的意識形態批判反省的能力,其目的在於擺脫其壓迫,恢復個人主體性,解放主體,使主體在運用網路媒體時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https://bit.ly/3ev8fB4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critical praxis 批判實踐
•pedagogy 教育論;教育學;教學論;教學法
•phronesis 實用智慧
•sophia 智慧
•ontology 存有論、本體論
•epistemology 知識論、認識論
•positionality 位置性
https://terms.naer.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