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未滿一個月資遣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未滿一個月資遣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未滿一個月資遣費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萬的網紅Cheers:快樂工作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疫情自今年5月再度爆發,餐飲、旅行、飯店等實體服務工作又面臨新一波解僱潮,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若遭資遣,該如何計算 #資遣費? 若入職還未滿3個月適應期,或是期滿不繼續任用,領得到資遣費嗎?雇主又該如何才能合乎規定?5個資遣費問題一次告訴你…...
未滿一個月資遣費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疫情自今年5月再度爆發,餐飲、旅行、飯店等實體服務工作又面臨新一波解僱潮,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若遭資遣,該如何計算 #資遣費?
若入職還未滿3個月適應期,或是期滿不繼續任用,領得到資遣費嗎?雇主又該如何才能合乎規定?5個資遣費問題一次告訴你…
未滿一個月資遣費 在 鯊拉不懂可頌Sara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3.13
今日筆記📒
今天是公司管理層的解憂房,談談你身邊的故事、分享職場乾貨!
1. 如何妥善解聘人員?
2.怎樣培養好人才?
3. 如何提升遷加薪?
➕解僱前:
1. 主管根據工作目標去扶植團隊。
2. 瞭解員工的才能、優勢;試著安排其他部門支配!
3. 先口頭警告
➕主管帶人、培養人才:
1.同理心。
2.團隊力量。
3.根據目標。
4.給下屬機會。
5.個人競爭優勢。
6.面試看創意、邏輯。
7.使用媒材(看什麼書)去觀察員工的選擇。
8.了解夢想、真心話交流。
9.正面鼓勵、正面承擔。
10.晉升通道、知道自己往哪裡去。
11.通才 專才 接班人計劃、培訓計劃、確保有不同的項目。
12.公司雲知識平台 讓員工持續學習。
13.教練計劃。
14.人才是要深度 廣度 跨度 ?主管要面對面觀察!
15.抽測員工、pop quiz 隨堂測驗!
16.讓員工根據主題做長一點的演說(類似Ted)。
17.主管給資源。
18.推行學習型組織;讀書會、先用試點、再複製!
🔺人才表現稽核:
1.客戶滿意度(客訴、稽核)
2.法令規章
3.年度策略目標
4.個人職能自評
➕如何提升職加薪
*與主管對焦溝通
*羅列出工作和戰功
*清楚表達意願
*跨部門溝通能力
*升遷 v.s 加薪是兩件事;名還是要利?
*額外能產出什麼?(公司的收入)做了什麼?(公司支出)
*薪水加哪裡?津貼?職務加級?底薪?獎金?
👏Tips:
*員工不適任是一個常態
*主管和部署「認知」要磨合
*KPI 領先指標 落後指標
*Attitude is your altitude 工作心態最重要
*面試時去match企業文化
*解聘時好聚好散、優於勞基法(預告工資)
*資遣預告:
員工到職未滿三個月10天
三個月以上、未滿1年 20天
一年以上 30天
* 不論到職幾天,只要是非自願離職都要給付資遣費(很多中小企業會以為只要在試用期叫員工離開就不用付資遣費)
*績效:名詞為多數結果導向、量化
*審視談判籌碼:市場稀有性、公司是否馬上需要你、是否有附加價值!
*從104、1111 、獵人頭公司市場資料調查
📖
-執行力的修煉 / 天下文化
-你以為的懷才不遇 只是懷才不足而已/ 今周刊
-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 / 天下文化
What’s Your Problem? To Solve Your Toughest Problems, Change the Problems You Solve
🎥
型男飛行日誌:👀解聘
庶務二課:👀職場態度
無間道:👀看職場風波
未滿一個月資遣費 在 Belle 莊蕙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會吵的才有糖吃
最近忽然讓我想起.....
高中剛畢業那一年我準備升學,那段期間我曾到家裡附近的藥妝店上班,是一份離家近又能打發空白過渡期的工作,只是剛上班還未滿三個月試用期,某天忽然收到不用再來上班的通知,這可讓我一頭霧水,詢問每個同事後才知道大家都收到無故解雇的通知,因為總公司自行調動其他職員任職,於是把我們一批職員收到電話通知解僱。
這批被解僱的員工有正職,也有工讀生,大夥都在嚷嚷抱怨公司怎麼這樣忽然解僱員工,有人說要去勞工局檢舉,但卻沒人敢真的去投訴。
當下我怎麼想都覺得不對,我們都沒做錯事,為什麼要無故被解僱?!
於是,我先致電勞工局詢問,再寫申訴書至勞工局投訴,很快的公司收到勞工局的調解委員會通知,會議當天勞方、資方一起開會,勞工局將投訴書訴訟一遍,資方一開始還咬著有些是工讀生,有些未過試用等理由拒絕提供資遣費,然而勞工局表示無論是否過試用期,無論是正職或工讀生,都不可無故解雇員工,都必需要提供資遣費。
因此公司才甘願提供被解僱的員工資遣費。
那年我剛滿18歲,也因此上了一課,有些是非對錯,不是摸摸鼻子就算了,而是據理力爭。
但當我真正出社會後,跟朋友同事閒聊到此事,大家都是跟我說不要讓公司知道這些事,不然公司會覺得你是難搞的員工。
🤔咦~
這件事的對錯不在於我,為什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事成了不能說的秘密?!
有些事不是悶不吭聲,就表示認同,就表示應該承受
自身權益要靠自我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