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忍不住會……”
在《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下稱本書)一書當中,探討許多關於童年創傷給成年後的自己所帶來的影響。接續上週分享的 #情緒重現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情緒重現時的自我紓解方式。
“很多倖存者早早就學會透過食物、令人分心的活動,或是改變情緒...
“我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忍不住會……”
在《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下稱本書)一書當中,探討許多關於童年創傷給成年後的自己所帶來的影響。接續上週分享的 #情緒重現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情緒重現時的自我紓解方式。
“很多倖存者早早就學會透過食物、令人分心的活動,或是改變情緒的物質,去管理自己痛苦的感受。”(p.161)
面對壓力時,每個人的紓解方式不盡相同,常見的紓解方式有進食、菸酒毒品、性、偷竊、大量運動等等。這些行為都是能夠快速改變情緒的方式,而這些行為也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俗稱腦內啡,當多巴胺不足時,個體會比較容易感覺到情緒低落;反之,當多巴胺大量分泌時,會使大腦感覺到興奮、愉悅。CPTSD患者相較於身心健全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因此更容易會對上述行為成癮。
我們習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邏輯,總認為尻槍不好就少尻點、暴飲暴食不好就少吃點,但問題的根源並不是在紓解方式。個體心理學的目的論會將紓解方式放在目的,而情緒則是手段;為了尻槍暴飲暴食或其他目的而產生了情緒。
只要當下的自己決定改變目的,從原本的「我必須暴飲暴食」變成「我不要暴飲暴食」,即便情緒無法完全緩解,至少也都能夠獲得控制,想要做這件事的念頭就不會越來越強烈。
而在面對壓力時會不斷想要做某件事,則是源自於我們成長期間所領悟的生存模式。本書將這類型的生存模式歸咎於童年創傷,而個體心理學雖然否定心理創傷的存在,但同樣也說明這類型的生存模式,是成長環境所造成的。
本書指出,不論是暴飲暴食或是任何一項行為,都是因為個體發現了,這能夠暫時讓自己分心,不用面對當下的負面情緒。而在個體心理學裡面則是說,這些行為是為了逃避自己的課題,或者對侵犯自己課題的人表達抗議。
舉例來說,被老闆責罵後會想要藉由抽菸紓解壓力。老闆對於自己在公事上的要求,這是共同課題,是身為員工本該盡的責任與義務;而老闆的私人情緒與修養問題,則不是任何人該去承擔的。
但一般來說,不會有多少員工敢在老闆破口大罵時對他說出:「工作內容我可以改進,但我的腦子有沒有問題,或是您對我娘的私處有什麼非分之想,這都與工作無關;請您就事論事,不要對工作以外的事情做任何評論。」
老闆的情緒問題,員工被迫承擔,這就是自己的課題遭到侵犯。有些人對於這樣的狀況,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壓力,但倖存者遇到這樣的狀況時,特別容易引起情緒重現。
上一篇文章有跟大家提到,當下劇烈的情緒反應多半不是因為正在面對的狀況,而是正在面對的狀況,觸發了成長期間所經歷過的創傷。
我們的大腦沒辦法記得嬰幼兒時期所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大腦會記得當下的情緒,並且在類似的情境發生時,記憶深處的情緒就會湧現出來。
童年時期經歷被冷落、體罰、性侵或是控制的孩子,長大後特別容易成為CPTSD患者;而絕大多數的倖存者,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有CPTSD,因此當自己有上述不當的紓解方式,甚至成癮到影響日常生活時,多半只會感到自責與羞愧。
對這些紓解方式的渴望有多強烈,就說明了當下的情緒重現有多劇烈。部分的倖存者會在情緒重現時用情緒回應,例如大發雷霆、放聲痛哭、羞辱或嘲諷他人;部分則是本篇主題所講的過度依賴紓解方式。
要戒掉這些成癮的紓解方式,與其強迫自己不去做這件事情,不妨嘗試看看在這個念頭湧上來時先與自己對話。
「為什麼我會想做這件事?」
「為什麼我會感覺不舒服?」
「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是否讓我想起什麼事?」
「做完這件事情後我的問題有解決嗎?」
假如想做這件事情的念頭依舊十分強烈,或許試著拖延時間或是讓自己不能做到原本的強度,例如限制自己出門時只帶需要的錢以免亂買東西、不要帶整包菸出門,改用菸盒裝,每天限制自己只能抽幾支等等。
上述的方式其實就是在「改變目的」,假如完全不抽菸太難了,那麼就限制自己從一天抽一包,改成一天抽十支;每一次想抽菸時就要先冷靜下來問問自己:
「這件事情有嚴重到需要讓我用掉一支菸的扣打嗎?搞不好晚一點會發生更糟糕的事情需要多抽幾支,也許這支的扣打我先保留起來?」
慢慢去練習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情緒左右自己的行為。永遠都要記得自己才是主宰,即便有情緒的影響,最終做決定的還是自己。
因此只要自己願意,就不會有慾望凌駕理智這樣的問題。(個體心理學:整體論)
自我療癒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生都要持續練習的功課;如同我們在學習一項全新的課程時,會因為我們當下的理解程度而影響進步速度。有時候會進步飛快;有時候會停滯不前;有時候甚至還會退步,但只要不放棄學習,獲得的知識只會越來越多。
自我療癒的學習之路也是一樣的,只要不放棄自己,未來只會越來越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與負面情緒和平共處。
未成年抽菸罰多少 在 NYDeTou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禮拜三紐約州政府通過一項重大法案,就是「娛樂性大麻」在紐約除罪和合法化。也許大家都把心思放在防疫所以討論的情況沒有很熱烈。基本上,大麻的使用規範是抽煙與喝酒的集合,21歲以上才能使用,洗完後不能開車等。
郭謨在這個時候與議會達成協議在最後關頭推一把,讓法案過關可以合理懷疑是想轉移他深陷老人安養中心已經被控性騷擾的醜聞的注意力。不過以紐約的市場來看,之後州政府可望每年有超過三億美金的相關稅收,同時也將解決長期為人詬病的針對有色人種社區取締大麻的族裔偏見執法問題。
就像抽煙喝酒一樣,吸食大麻過量絕對有害無利,尤其對未成年者的影響更為深遠。所以使用者自己要自律,也要記得相對的社會責任。
以下是大麻合法化之後,目前應該知道的事項:
一、只要是滿21歲,任何允許抽菸的地方,也允許吸大麻。反之,像公園或是聯邦政府辦理的政府樓室內(聯邦政府尚未將大麻合法化)這些不准抽煙的場所就不能吸大麻。
二、不論在家或在外,目前每個人身上最多只能攜帶三盎司的大麻。未來相關法規訂定之後,紐約客可以在家存放最多五磅的大麻。
三、未滿21歲的人吸食大麻不算犯罪,但會被開50元的罰單,以及必須接受毒品相關教育。
四、目前還不能販售大麻,直到相關規則訂定出來。
五、警察不能因為你身上有大麻味道而將你攔下搜查。
六、因為大麻屬性,吸食大麻後是不允許開車的。如果警察因故將你車子攔下而聞到大麻味道,就可以當作「酒後駕車」起訴你,無論查到的大麻有多少。
七、目前還不能在自家種植大麻。
未成年抽菸罰多少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忍不住會……”
在《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下稱本書)一書當中,探討許多關於童年創傷給成年後的自己所帶來的影響。接續上週分享的 #情緒重現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情緒重現時的自我紓解方式。
“很多倖存者早早就學會透過食物、令人分心的活動,或是改變情緒的物質,去管理自己痛苦的感受。”(p.161)
面對壓力時,每個人的紓解方式不盡相同,常見的紓解方式有進食、菸酒毒品、性、偷竊、大量運動等等。這些行為都是能夠快速改變情緒的方式,而這些行為也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俗稱腦內啡,當多巴胺不足時,個體會比較容易感覺到情緒低落;反之,當多巴胺大量分泌時,會使大腦感覺到興奮、愉悅。CPTSD患者相較於身心健全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因此更容易會對上述行為成癮。
我們習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邏輯,總認為尻槍不好就少尻點、暴飲暴食不好就少吃點,但問題的根源並不是在紓解方式。個體心理學的目的論會將紓解方式放在目的,而情緒則是手段;為了尻槍暴飲暴食或其他目的而產生了情緒。
只要當下的自己決定改變目的,從原本的「我必須暴飲暴食」變成「我不要暴飲暴食」,即便情緒無法完全緩解,至少也都能夠獲得控制,想要做這件事的念頭就不會越來越強烈。
而在面對壓力時會不斷想要做某件事,則是源自於我們成長期間所領悟的生存模式。本書將這類型的生存模式歸咎於童年創傷,而個體心理學雖然否定心理創傷的存在,但同樣也說明這類型的生存模式,是成長環境所造成的。
本書指出,不論是暴飲暴食或是任何一項行為,都是因為個體發現了,這能夠暫時讓自己分心,不用面對當下的負面情緒。而在個體心理學裡面則是說,這些行為是為了逃避自己的課題,或者對侵犯自己課題的人表達抗議。
舉例來說,被老闆責罵後會想要藉由抽菸紓解壓力。老闆對於自己在公事上的要求,這是共同課題,是身為員工本該盡的責任與義務;而老闆的私人情緒與修養問題,則不是任何人該去承擔的。
但一般來說,不會有多少員工敢在老闆破口大罵時對他說出:「工作內容我可以改進,但我的腦子有沒有問題,或是您對我娘的私處有什麼非分之想,這都與工作無關;請您就事論事,不要對工作以外的事情做任何評論。」
老闆的情緒問題,員工被迫承擔,這就是自己的課題遭到侵犯。有些人對於這樣的狀況,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壓力,但倖存者遇到這樣的狀況時,特別容易引起情緒重現。
上一篇文章有跟大家提到,當下劇烈的情緒反應多半不是因為正在面對的狀況,而是正在面對的狀況,觸發了成長期間所經歷過的創傷。
我們的大腦沒辦法記得嬰幼兒時期所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大腦會記得當下的情緒,並且在類似的情境發生時,記憶深處的情緒就會湧現出來。
童年時期經歷被冷落、體罰、性侵或是控制的孩子,長大後特別容易成為CPTSD患者;而絕大多數的倖存者,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有CPTSD,因此當自己有上述不當的紓解方式,甚至成癮到影響日常生活時,多半只會感到自責與羞愧。
對這些紓解方式的渴望有多強烈,就說明了當下的情緒重現有多劇烈。部分的倖存者會在情緒重現時用情緒回應,例如大發雷霆、放聲痛哭、羞辱或嘲諷他人;部分則是本篇主題所講的過度依賴紓解方式。
要戒掉這些成癮的紓解方式,與其強迫自己不去做這件事情,不妨嘗試看看在這個念頭湧上來時先與自己對話。
「為什麼我會想做這件事?」
「為什麼我會感覺不舒服?」
「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是否讓我想起什麼事?」
「做完這件事情後我的問題有解決嗎?」
假如想做這件事情的念頭依舊十分強烈,或許試著拖延時間或是讓自己不能做到原本的強度,例如限制自己出門時只帶需要的錢以免亂買東西、不要帶整包菸出門,改用菸盒裝,每天限制自己只能抽幾支等等。
上述的方式其實就是在「改變目的」,假如完全不抽菸太難了,那麼就限制自己從一天抽一包,改成一天抽十支;每一次想抽菸時就要先冷靜下來問問自己:
「這件事情有嚴重到需要讓我用掉一支菸的扣打嗎?搞不好晚一點會發生更糟糕的事情需要多抽幾支,也許這支的扣打我先保留起來?」
慢慢去練習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情緒左右自己的行為。永遠都要記得自己才是主宰,即便有情緒的影響,最終做決定的還是自己。
因此只要自己願意,就不會有慾望凌駕理智這樣的問題。(個體心理學:整體論)
自我療癒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生都要持續練習的功課;如同我們在學習一項全新的課程時,會因為我們當下的理解程度而影響進步速度。有時候會進步飛快;有時候會停滯不前;有時候甚至還會退步,但只要不放棄學習,獲得的知識只會越來越多。
自我療癒的學習之路也是一樣的,只要不放棄自己,未來只會越來越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與負面情緒和平共處。
#以下業配
#超好睡記憶枕
https://reurl.cc/ynQA6q
未成年抽菸罰多少 在 李蒨蓉 Lee Chien R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禍從口出 #多說多錯 #髒話不是語助詞 #女生說話要有氣質 #控制舌頭是最難的肌力訓練
毛孩Wolfy終於滿五個月大,看到心肝寶貝一天天長大,為母的我好欣慰。但如同照顧孩子般,有時一個不小心,毛小孩也會莫名生病,讓家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前段時間,可能是誤食,Wolfy嚴重拉肚子,拉出來都像是融化的冰淇淋,短短兩天就拉掉一公斤,半夜肚子痛到嗚嗚叫,拉到公狗腰凹陷,看得我好心疼啊!
起初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都是吃一樣的狗食,怎會突然拉肚子?帶去讓獸醫做糞便檢查才知道,原來牠是吃到含有壞菌的「髒東西」,而牠確實也曾經因為好奇,在外頭吃了一些像是壁虎、衛生紙、丟棄的便當⋯ 這類的垃圾。
為了避免拉肚子事件再發生,我開始讓牠練習戴嘴套,沒有辦法咬得那麼快,或是看到啥就吃啥。當然了,吠叫的力道和聲量也因此變小,多少讓我圖個耳根子清淨(哈~)。
前陣子宣傳打書,某次錄影或許是為了節目效果,許多來賓(都是女網紅)在表達意見的過程中,時不時就夾帶一句髒話,而且不只來賓,連在場女主持人也跟著罵,讓我在一旁冒冷汗、額頭上三條線。
無意論斷,猜想他們可能是「表演性質」,覺得要穿插幾句髒話,才能讓觀眾感受情緒張力,加上那是預錄節目,製作單位可以事後做消音處理,所以現場講起話來就變得肆無忌憚,這些我都可以理解。
成長過程中,小蒨蓉也罵過很多髒話!甚至在小學四年級時,因為忤逆老師,偷偷寫紙條狂罵,裡頭還夾雜很多低俗的髒話,然後傳給同學看,自以為酷,沒想到馬上就被老師發現了。
印象很深刻,老師打開紙條看到內容時,雖然一度氣到發抖,但深吸一口氣之後,便冷冷從嘴裡吐出一句話,告訴全班同學:「李蒨蓉將來一定是個太妹!」哇!看似雲淡風輕的反擊,力道卻比體罰還狠,從此我就在心裡告訴自己,「好啊,那我就當太妹給你們看!」(See!話語的力量真的很強!)
如今回望青春時期的自己,十幾歲的國中、高中生涯,抽菸是因為對尼古丁上癮嗎?罵髒話是真的想徹底傷害或羞辱誰嗎?其實都不是!年少輕狂,不過就是圖個狂。即便在成年後,「靠腰」、「靠爸」這類等『語助詞』,總是會很自然地從嘴巴跑出來,未曾想過那會給人什麼氣質觀感?或是聽的人會不會感到刺耳?就這樣,習慣成自然,造就了我的氣質『差』養成班。
嚼環放在馬嘴裡,調動馬兒全身,一艘大船,靠著小小的舵,航行方向,這樣,「舌頭」雖然是我們全身最小的器官,卻能說大話,引發極大的效應,好或壞,而且舌頭就是火,這個「最小的火」足以造成無盡的延燒,如同澳洲森林大火,起初不也是從一個小小火苗開始的嗎?
聖經教導我明白『潔身自愛』的道理。
現在我們家中的兩個青少年,偶爾也會不經意出口成髒。媽媽是過來人,知道孩子沒惡意,機會教育是為人母的教養責任,我會很嚴肅地指正說:「哥哥(或弟弟),你剛剛講什麼?需要用肥皂洗嘴巴嗎?」,帶有警告的語氣,讓孩子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聽到孩子罵髒話,我在意的點,不是因為感覺被冒犯,而是不想讓孩子汙穢了自己的嘴巴。
最後,回到毛孩Wolfy戴嘴套,我在想,身為人類的我們也該學習如何摀上嘴巴或是『勒住舌頭』,以免因為情緒暴衝而口出穢言。而且生氣時飆罵髒話,只會越罵越氣,就像小狗越吠越激動,戴了嘴套之後,受到約束,情緒才能慢慢穩定。更重要的是,不再「禍從口入」囉!
《美麗 心覺醒》
金石堂 https://bit.ly/2UlLll8
博客來 https://bit.ly/38V6aJn
誠品 https://bit.ly/2xEYdLd
讀冊 https://bit.ly/2wgeyps
時報悅讀 http://bit.ly/2vBg5pO
💝版稅所得全數捐給「小中太陽課後陪讀」
#美麗心覺醒 #重生歷程 #從心出發 #小中太陽課後陪讀 #買書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