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曾幾何時誤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曾幾何時誤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曾幾何時誤用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900的網紅Erebus / 巴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品德訓練?】(長) 我陸續會在我的課程裡面跟學生討論,甚至演練一些刀械的應用和應對概念。 這相關的東西所會引來的論戰、謾罵、指教我應該至少大部分都碰過了。 今天我想探討一個我覺得這其中很矛盾又很好笑的點:「品德訓練」。 其實不管碰不碰刀,武術課程都會陸續被人拿這個質疑。 「...
曾幾何時誤用 在 Erebus / 巴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品德訓練?】(長)
我陸續會在我的課程裡面跟學生討論,甚至演練一些刀械的應用和應對概念。
這相關的東西所會引來的論戰、謾罵、指教我應該至少大部分都碰過了。
今天我想探討一個我覺得這其中很矛盾又很好笑的點:「品德訓練」。
其實不管碰不碰刀,武術課程都會陸續被人拿這個質疑。
「你們有沒有在做品德訓練?有沒有在強調 "武德"?」
https://imgur.com/Ofxlg3e
我可以回答你,但你要先等我笑完。
答案是:「沒有。」
我這篇會講得有些不客氣,但... 嗯,我也看不出有特別值得我客氣的地方就是了。
=====
容許我認真的問你一個問題:「什麼是品德訓練?」
我希望你可以認真的想一下這件事情。尤其想想你自己所受過的品德訓練和教育。
接著,我希望你想像一下有在落實品德訓練的武術課程長什麼樣子。
揮刀20次然後出去扶一個老太太過馬路一趟?
大家坐下來背誦一個清單的「幾不」跟「幾要」?
上課前所有人發誓不會拿受訓內容做不當使用?
還是有跟老師敬禮、有跟同學打招呼就是品德訓練?
我講真的,你想像的是怎樣?你希望的是怎樣?我很歡迎你具體的告訴我。我真的想知道。因為我個人接觸武術將近20年,坦白說沒有看過任何具體的「品德訓練」。也沒看過或聽過任何「講武德」的情境。
武德、品德 (在武術環境) 這種東西我只看過兩種形式在被傳遞:
1. 告訴你「學了不要用」。不要問為什麼,不要用就對了。無論如何都不要用。
2. 教練無形間以自身品性以身作則去感化。
第一種的,在我經驗看下來只會教出一堆中二病來而已。因為他們最終只能用「這個太危險」、「我就是武器」、「出手非死即傷」之類的東西來合理化這樣的認知。
第二種的,我只能說非常吃個人魅力和領導力,通常沒有具體的品管,而且不論你經營出什麼樣的氛圍,都永遠不可能符合被社會新聞嚇破膽的大眾期待。
大部分的人對第二種這種環境中的「武德」的認知多半來自「去那邊練習的小朋友看起來滿有禮貌的」。但這個代表了他一生不會走投無路?不會失控?不會被逼到對世界絕望?你若是畫得出這樣的連結我也是滿佩服的,何況你知道上武術兒童班一路銜接到青少年、成人的比例嗎?低到幾乎可以當作不存在。因為父母在乎課業和成績遠大於任何武術課程可能可以帶給他的好處。如果社會大眾真的普遍認為「品德訓練」應該要發生在武術相關的課程中的話,我可以從這個觀察告訴你說其實這個社會根本沒有在乎這種東西。
我也這輩子沒有聽過或見過走進武術課說「想學品德」的。網路上可以查到課表的武館數不清也看不完,我滿相信你不會看到任何課程標榜「品德訓練」的,甚至要這些字樣出現在課程介紹裡面都大概沒有。就我的認知,軍隊也沒有這樣的東西,可是好像沒有聽過有人在抱怨?
這些現象告訴我們什麼?
「品德訓練」是一個外行人的概念。一個想像。一個企圖拿來約束和管理他所不理解的東西的理論。
會抱持這樣的想法的人普遍是因為被某些社會事件給震驚,但是又不去真的深入理解這些現象的相關研究,成天拿著自己的偏見和鍵盤學識丟人。跟這樣的人有理也說不清,不用期待這樣的人會改變。
=====
那講認真的,為什麼武術圈到處都不見「品德訓練」呢?
因為幾乎沒有人會在認識到暴力的本質的情況下會嚮往接觸更多暴力。就這麼簡單。
只有附帶其他意涵的、被軟化的、被遊戲化的、被規範的「類暴力活動」(如大部分的武術訓練)才會有吸引力。
沒有人會被暴力吸引。嚮往暴力的人都只是沒有踢過鐵板,或認為自己不會踢到鐵板而已。而武術環境照理來說在做的事情就是讓你認識到這點:暴力沒什麼好嚮往的,然後你如果踢到鐵板是大概長這樣。
絕大多數的人在認識這件事情後,會選擇盡可能的不使用暴力。因為他們真的知道暴力是什麼,那個醜陋、那個恐懼、那個痛、那個傷... 而且他們也會知道,如果被暴力相向,他們能怎麼盡可能的降低傷害規模,做出較正確的反應。
這個本身,我認為就是「品德訓練」。
憑想像去認識暴力的人永遠不會懂這個。所以也不用去跟他們爭什麼。
=====
所以... 你受過什麼品德訓練或教育?
小學的社會道德課?
為了通過考試、拿到證照死背的準則?
當兵被長官吼進耳裡的東西?
曾幾何時某人從某本天書解讀出來的「這個棒棒」跟「那個壞壞」?
誠心請教... 你有在遵守多少?
你常態性的、自助式的在無視這些品德教義,造成的危險和傷害是什麼你知道嗎?
你覺得無所謂?沒那麼嚴重? 嗯,跟我想的一樣。
你對行車交通的品德認知、對家庭關係的品德認知、對商業行為的品德認知很可能都在造成悲劇和難以估計的社會成本。
我看不出哪裡輪得到你來建議武術訓練應該落實品德訓練。
=====
我只用一個簡單的試問來收尾:「你真心覺得我們希望社會更暴力、更黑暗、更多悲劇和傷痛嗎?」
訓練人不是在創造更多「如果被誤用怎麼辦?」
那個可能性是不被考量的,因為比例低到不值得去考量。
那些令你嚇破膽的社會事件,沒有一個是被訓練過的。
我們在創造更多有正確的認知、觀念、和行動能力的人。我們在希望建立更安全、更健康、不當的暴力會更迅速的踢到鐵板的社會。
這是我們見證無數人學習、成長、轉變後的結論,不是隔空抓藥的理論。
=====
延伸閱讀:
「刀就像鯊魚」
https://www.facebook.com/ajhtge/photos/a.1824320700989919/841318482623484/?type=3&theater
隔壁棚 零 Zero Combat System R教練的課我好想上啊啊啊啊啊!!
https://www.facebook.com/zerocombatsystem/videos/vb.190978878050787/499315150764443/?type=2&theater
曾幾何時誤用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晚國道5號發生令人傷心的重大車禍,本是開心的出遊,竟會這樣的悲劇收場,祈禱傷者早日康復,並向亡者致哀。但大家更要問,歷經那麼多起遊覽車意外,這些沉痛的事故,告訴了我們什麼真相?台灣的遊覽車究竟安全與否?政府對大眾運輸工具的管理能否讓乘客安心?
讓我想起去年到歐洲,每天一定要在晚上6點用餐,原因很簡單,因為必須讓司機8點下班休息,唯有一次在丹麥的行程有所耽誤,用完晚餐超過原定司機下班的15分鐘,一上車,竟發現換人駕駛了,原先的司機已經準時下班,所以換另一位接手駕駛。
反觀台灣,業者為節省成本,加上底薪過低的司機想多賺點加班費,超時過勞的情況處處可見,甚至成為業界的「常態」,勞基法一修再修,卻無法真正落實對勞工的保障,政府也無心深究,所謂的管理不過就是虛應故事、交差了事。一再出事的遊覽車業者,不應該將「利潤不夠」掛在口邊,更應想想「人命關天、安全無價」,如何展現營業道德與敬業的精神,讓乘客們以及駕駛同仁,都能開開心心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
每一次釀成人命死傷的交通事故讓無數家庭破碎,心想曾幾何時,台灣的交通變得如此令人提心吊膽、惶恐不安,這對力推觀光產業的政府而言,多麼諷刺?悲痛已經夠多了,不管在法律面、管理面,或是實務面,都該拿出更堅定的管理辦法與積極的作為了!
曾幾何時誤用 在 Ab的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是個非常害怕被人討厭的人,我想也許跟我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有關。從小我就是被歸類成很乖的那一種小孩,又學鋼琴,又參加校隊,成績也不錯,所以時常都會有長輩誇獎我。
「 唉唷,好乖噢!」
「怎麼這麼厲害,又考100分。」
其實我覺得這個生活環境沒有什麼問題,這些誇獎我的朋友或是長輩都是好意的,但是我自己內心卻不自覺地開始對這些誇獎產生依賴性。
其實我印象中大約在小學畢業之前,我本質上是個很喜歡做自己的人,因為有許多朋友喜歡跟我在一起,也不少朋友討厭我,排擠我。小時候不懂事,考慮得不夠周全,做自己的過程中很容易就吸引喜歡自己的人與創造出討厭自己的人,我還記得當時我跟一個朋友打鬧的時候,他跟我說。
「好奇怪喔,我有時候覺得我很喜歡跟你混在一起,可是有時候卻又覺得你很討人厭。」
當時的我其實是有感受到,有些人很喜歡跟我在一起,有些人則有點排擠我,但是我並不怎麼在意,我就是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然後上國中之後,整個環境都變了,我就像是性格大改一樣,開始無法做自己了,也許是因為國中我唸的是台北有名的私立升學學校,我還印象中在那個高壓的環境下,我把這一切的壓抑都當作是正常的,本來就是該活得這麼忍耐,本來生活就是這麼無趣,而在這無趣的生活中我每天都只想偷偷去打電動,享受這不知道是短暫自由還是逃避的空氣。
隨著時間的經過,國中,高中,大學,開始工作後,我發現我變得很怕被人討厭,也很在意別人的想法,與其想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我更是在意對方是不是會討厭我,我做任何事情就怕別人Judge我,我害怕我不聽別的人話,到時候失敗的時候被人家說一句,
「你看吧,誰叫你當初不聽我的,現在失敗了吧!」
於是我把自己人生成功與失敗的決定權和責任放在別人手上,反正我已經聽話了,不要怪我。
從很多生活小細節的行為都顯露著這件事情,我唱歌擔心別人覺得我吵,我跳舞擔心別人覺得有礙觀瞻,我講電話怕別人聽到我的聲音不禮貌,我說出自己的夢想怕別人覺得我天真,我甚至連去公廁大號都不敢正常大因為覺得聲音大會吵到隔壁也正在上廁所的人,想想連上個大號都要憋著實在很痛苦。
會讓我可以容忍又這麼壓抑自己的原因,是因為環境總是告訴我們,你必須為別人著想,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顧到別人。這些諄諄教誨是這麼地牢不可破,以至於當我誤用他的時候仍然把它當成聖經。
這樣的生活態度,確實讓討厭我的人開始變少了,但是我當時卻沒發現另外一件事情。
「真正喜歡我的人也開始變少了。」
因為我生活在恐懼之中,我的所作所為都先以別人的眼光為主,而且這些眼光很多時候還是自己創造的虛幻,實際上別人根本不在意。慢慢地隨時間經過,這樣的生活態度開始出現負面的影響,我時常覺得空虛,我時常覺得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這麼有毅力的去完成一件事情,他們一定是很會忍耐才會成功的,怎麼可能有人可以撐得過去呢?為什麼他們可以不顧別人的眼光去完成自己真正想完成的事情?為什麼他們可以過得那麼有熱情又快樂?這些人就連遇到困難時的掙扎都那麼地充滿生命力,而我總是下班後就回家逃避著看美劇。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對自己發出一些疑問,
「讓周遭所有的人不討厭我,是否也代表著周遭的所有人也不怎麼喜歡我?」
「是否要讓所有人都喜歡我是不可能且是違反自然的一件事情?」
「我要去在乎那些討厭我的人,還是我要更關注那些會發自內心真正喜歡我的人」
「我要選擇一個被周遭的人當著空氣,不會討厭我也不怎麼喜歡我的人生,還是要選擇周遭有一小群人是真正熱愛真實的我,但是也有一群人是很討厭這樣的我的人生?」
這個想法對我來說是最後一根稻草了吧,我想起我小學的時候真正做自己的情形,那個當時我認為有人真正喜歡我,而有人就是會討厭,這是正常又自然的一件事情。它就像是個大自然法則,像是萬有引力,一年有四季一樣,並沒有對錯,就只是個大自然法則。
曾幾何時我發現我開始把被人討厭當成是萬惡不赦的事情,像是犯了滔天大罪一樣,然後生活在恐懼之中,捨棄了真正的自己,活在一個虛幻的期待之中。
於是我的心態開始改變了,被人討厭不再是個我逃避的事情,不但如此,我還把被人討厭當成是個成就,是要去解鎖的。所以每當我發現又有Haters出現在我生活中,我腦袋就會跳出這樣的一個視窗畫面
「恭喜你又獲得了一項新的成就,你被人討厭了!」
這個轉念改變了我的生活形態,而這些Haters變成是我人生旅程中做自己的一個重要回饋,當我發現我開始被人討厭了,那麼表示我開始做自己了,我開始蒐集這些Haters,並且感謝著他們的存在,讓我可以更加確定自己正走在想要的路上,這樣的心態讓我開始不受這些Haters的影響,我可以更放得開去做我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我記得我有個很優秀的朋友曾經跟我說,
「很多事情沒有對與錯,你不需要別人來獎賞你或是處罰你,去找到你的熱情然後一直做下去。」
這個「很多事情沒有對與錯」的想法開始改變我的生活型態,而在這個旅程上,我開始「蒐集被人討厭的成就」,當發現有人開始攻擊我了,我心裡面那個灰色鎖住的成就又被解開了,這讓我更有動力地繼續行動下去,而我也終於感受到我壓抑的內心慢慢開始重獲自由,而這份自由是我從這個旅程中得到最寶貴的東西。
#自由
#Ha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