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日本姓氏貴族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日本姓氏貴族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CAC (氣墊登陸艇)看板historia標題[閒聊]日本人的姓氏時間Sat Sep 4 2...
日本姓氏貴族 在 tsunagu Japan 繫日本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33:46
#我家門前有名牌 ⠀⠀⠀⠀⠀⠀⠀⠀⠀⠀⠀⠀ 大家在日本旅遊走跳的時候,是否曾注意過日本人的家門前,經常會貼上寫有「#姓氏」的 #門牌 呢? ⠀⠀⠀⠀⠀⠀⠀⠀⠀⠀⠀⠀ 其實日本人在家門前掛姓名門牌的文化,大約才100多年歷史而已。 ⠀⠀⠀⠀⠀⠀⠀⠀⠀⠀⠀⠀ 關於這項文化的由來,有一說是1871年日本開...
姓氏,在日本最早是只有公卿貴族和武士才能擁有的特權,一般平民百姓只能有名
而不得有姓,一直到1875年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政府頒布《苗字必稱令》(全稱《平民苗
字必稱義務令》,即「平民需有姓氏之令」)以後,日本人的姓氏才有如雨後春筍般的出
現。
在西元4世紀之前,日本人不論是貴族或平民都是有名無姓,4世紀末大和朝廷建立,
並統一近畿地方之後,隨著對外的擴張,必須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統治體系,而出現了「氏
姓制度」-以大王(即日後的「天皇」)為首,官職由各豪族獨佔、世襲的專制體制。而這
也是日本人有姓氏的開始。
在氏姓制度中,掌握中央或地方實權的有力氏族被稱為「氏(うじ uji)」,依其出身
可細分成「皇別(皇族後裔)」、「神別(臣服於大和朝廷的地方豪族)」及「諸蕃(渡來人
-外籍移民後裔)」三種,而用來辨別同族的名字就稱為「氏名」,其命名多以大和國(奈
良縣)境內地名、在朝中職掌之官職或是移民母國之名為主,比如蘇我(そが soga)、中臣
(なかとみ nakatomi)和秦(はた hata)等等。而為了區分其地位尊卑以確立統治秩序,於
是又有「姓(カバネ kabane)」的出現,「姓」依照出身與官職分成臣(おみ omi)、連(む
らじ muraji)、伴造(とものみやつこtomonomiya-tsuko)、國造(くにのみやつこ kunin-
omiyatsuko)、百八十部(ももあまりやそのとも momoamariyasonotomo)及縣主(あがたぬ
し agatanushi)等30餘種稱號。
與現代人所認知的「姓」不同,古代日本的「姓」其意義相當於爵位稱號,其中,臣
與連是「皇別」及「神別」出身者方可使用,地位最為尊貴,國造與縣主則是地方統治者
之姓,地位較低,不過不分地位高低,各姓皆為獨佔世襲。
氏姓制度後來在西元7世紀後期的「大化革新」,以及8世紀初的「大寶律令」中產生
了化學變化;西元645年,中大兄皇子與貴族中臣鎌足(藤原鎌足)合謀,剷除了在朝廷擁
有龐大勢力及影響力的蘇我氏,並在大化革新中更訂冠位、仿效唐朝六部建立「八省百官
」之制,使大和朝廷從貴族合議體制轉型為「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684年,
天武天皇頒佈「八色之姓」,使「姓」的位階大洗牌,改以「真人(まひとmahito)」、「
朝臣(あそみ・あそん asomi/ason)」兩姓為尊,不過這時的「姓」雖然還存在,然其地
位及影響力已大不如前,701年的「大寶律令」進一步確立了律令制度以後,「姓」從此
成為徒具虛名的稱呼,僅僅被用在官方文書上,貴族社會中彼此稱呼也只用「氏」而不用
「姓」。
原先用以辨別同族的「氏」,到了平安時代(西元794~1185年)以後也產生了轉變,由
於時空環境的變化,原本的氏族已經分成許多家族,而各家族彼此從事的職業或居住地等
等亦不盡相同,因此大部分從氏族本家分支出去的家族就以其職業、居住地、官職名或以
其私有土地的地名的假名來作為自家氏名的稱呼,這類氏名被稱為「苗字(みょうじ miyo
-uji)」-即分支的家名。此後,氏、姓與苗字之間的分際日益模糊,人們也習慣性的把
這些稱呼統一以「苗字」稱,而成為後世所認知的「姓氏」。
由於這些因素,古代日本貴族或武士的正式名字就像中國皇帝的諡號一樣-又臭又長
,以「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為例,他的正式名字叫做「織田彈正忠平朝臣信長」,其構
成如下:
織田(家名/苗字) 彈正忠(通稱/別名) 平(氏)朝臣(姓) 信長(名)
現代日本人的姓氏,絕大部分是在西元1875年日本政府頒布《苗字必稱令》之後才開
始出現的,由於徵稅必須要有戶籍資料,因此日本政府先在1870年頒布了《平民苗字容許
令》,允許以前不准擁有姓氏的平民在內的所有日本人擁有姓氏。但早已習慣有名無姓的
平民對此並不熱衷,故創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緩慢。爲了解決這個問題,1875年(明治8年)
日本政府又進一步頒布了《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日本人都必須使用姓氏,不從者將遭
到處罰,這才讓日本人名的姓氏數量急速增長,1898年,政府再制定了戶籍法,每戶的姓
氏也就固定下來,不得任意更改。
據估計,日本居民目前使用的姓的數量之中,有多達95%取自明治維新之後這一時期
。此一數字目前缺乏權威統計。另根據中國商務印書館1981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詞典》,
當時日本大概有姓氏七萬條。最多的統計記錄是在20世紀80年代,約14萬,即平均1千人
左右使用一個姓氏。
日本人姓氏的可變性很高(凡因開創新家業、家族集團分支或收養關係等等,都可以
改姓,這也是日本姓氏數目眾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本姓氏的來源十分複雜,眾說紛紜
。一般來說,日本的姓氏可以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和從《苗字必稱令》後創立的。最常
見的姓氏有40多個,其中鈴木、佐藤、田中、山本、渡邊、高橋、小林、中村、伊藤、齋
藤十大姓佔總人口的10%,有1000多萬。使用人數排3600位後的姓氏是極罕見的姓氏。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來源一說是來源於藤原秀鄉,即藤原家中擔任過左衛門尉
的人的後裔。也有說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就像可以擔任公家的藤
原氏一樣。相類似的是其他眾多帶有「藤」這一字眼的姓氏,寄託了同樣的期望。日本第
二大的姓氏是鈴木,和佐藤類似的,來源於古代武將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來源遠較漢族姓氏來得複雜,其中大致可分為從地名、國名、氏名、物
象、職業、名字、姓氏簡略、轉字、當字、佳字、信仰、外來、佛教、合字、賜姓、商號
、皇族封號、稱謂、愛奴族、由兩姓組合、公家、部民、神道、事件、商業、藝名、敬稱
、族名、武家等,其中以地名姓佔最多。如:山口、石川、中山、高橋、松阪、橋本、清
水、伊東、中村、山本、田中、小林等,皆由地名發源而來。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樣的,這和其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在沖繩「
與那嶺」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其為琉球國的緣故,當地人就用自己所住的地名作為姓氏
。而在北海道地方,「金田一」並不少見,這是因為那裡是愛奴族聚居的地方。
參考:
中文維基:日本姓氏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7%A5%E6%9C%AC%E4%BA%BA%E5%90%8D
日本姓氏列表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7%A5%E6%9C%AC%E5%A7%93%E6%B0%8F
%E5%88%97%E8%A1%A8
日文維基:名字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90%8D%E5%AD%97
鄭樑生著《日本古代史》、《日本史》,台北,三民
有興趣更深入認識日本姓氏的不妨來逛逛這個地方:
http://www.namestele.com/japanese/
------------------------------正文結束,以下為閒談--------------------------
日前因為以前的恩師(高中時的地理老師)看筆者剛退伍歸來閒閒沒事,於是派了這麼一個
題目要筆者寫報告給她。說來日本人的姓氏,不看還真不知道原來還有如此複雜的名堂,
又有這麼多「神奇」的姓氏(例如澤尻XD),多少是上了一課了。當然,這篇文闕漏或失誤
之處仍不少,還請對此有研究的版友協助指正,不單只是為了讓報告漂亮好交差,也希望
能讓大家能更了解今日日本人姓名的來龍去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29.102
[小早川邑],換言之是從領地名發源而來。所以即使看到有「川」字,也未必就
代表一定是由河川名發源而來的。
※ 編輯: LCAC 來自: 122.126.29.102 (09/04 23:15)
http://ja.wikipedia.org/wiki/%E9%95%B7%E5%AE%97%E6%88%91%E9%83%A8%E6%B0%8F
簡單的說,長宗我部氏是四國當地的豪族,最早是蘇我氏的一支(亦有說法認為是源自秦
始皇東渡子孫的後裔),大約在平安、鎌倉時代交替時稱「宗我部氏」,爾後家族中住在
香美郡的稱「香宗我部」,而住長岡郡的就稱「長宗我部」。換言之,即是在原姓氏前
加註家族聚居地的名稱(大概像「隴西李氏」、「清河崔氏」之類的名號)以作為區別。
※ LCAC:轉錄至看板 MINORI 09/05 00:32
隨著同宗族的繁衍以及聚居地的轉變,一些大家族就在原先的姓氏前加註上聚居地的地名
,以跟其他同姓氏的大家族做區別。「長宗我部」、「加藤」(加賀國的藤原氏)這類的姓
氏也是基於相同的概念而產生。不過就像正文中提到的,有些甚至是用職業或官銜來跟原
本的姓氏配在一起,產生新的姓氏。像工藤(藤原南家的為憲因為在朝中任「木工助」,
而以其為家族姓氏)、武藤(從事軍職的藤原氏)、織部(由官銜「織部司」發展而成)就屬
這一種類型的姓氏之一。
※ 編輯: LCAC 來自: 125.227.182.12 (09/05 08:17)
※ LCAC:轉錄至看板 seiyuu 09/05 08:22
方勢力都拼命的翻族譜、半路認親或捏造,尋找自家祖先曾經當過什麼官,若有,管他地
位多高,能拿出來用就好。於是,這家出了「彈正」、那家有了「治部大輔」,接下來又
有「刑部卿」、「隼人佑」......ETC,到最後就成了只有在正式場合或官方文書中才會
用到,或是用來在戰場上報名號壯聲勢的東西而已......。
※ 編輯: LCAC 來自: 125.227.183.28 (09/05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