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北市山岳協會山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北市山岳協會山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北市山岳協會山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北市山岳協會山難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哈囉,我出書了!🙂 生於19世紀中葉的美國園藝家和植物學家貝利(Liberty Hyde Bailey)曾說過:「年輕人的天性是當一位通才,不應被迫成為一位專才。」 當我們進入臺灣包羅萬象的山林之中,尤其是對於新手而言,不分男女老幼,大家其實都擁有一顆渴望探索和求知的赤子之心。顯而易見地,我們需...

  • 新北市山岳協會山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1 18:15:02
    有 692 人按讚

    哈囉,我出書了!🙂

    生於19世紀中葉的美國園藝家和植物學家貝利(Liberty Hyde Bailey)曾說過:「年輕人的天性是當一位通才,不應被迫成為一位專才。」

    當我們進入臺灣包羅萬象的山林之中,尤其是對於新手而言,不分男女老幼,大家其實都擁有一顆渴望探索和求知的赤子之心。顯而易見地,我們需要適合臺灣的戶外通才教育。

    登山這些年,我常在想一個問題,抑或是有個煩惱──市場上有許多關於山岳和戶外的書籍,大抵不脫國外的登山壯舉、著名山難、實用技術參考書、專門的區域性學術研究、散文和紀事、登山旅遊嚮導書等,但可有沒有這樣的一本書,能給予年輕世代應得的戶外人文通才教育?當我們順著歷史脈絡摸索臺灣山林的根系、樹幹與枝椏,會不會發現其實一切都有所關連?

    .

    這是最初迷上登山那幾個月,我亟欲尋找的一本書,但遺憾的是沒有。外文書有這樣的著作在,但也不是在講臺灣。於是今年我決定自己捲起袖子,奮力登上這一座人文的山。身為臺灣人,當知臺灣事,只是我提供的視野將不限於寶島,而是從放眼整個世界為起點。

    身為一位家庭與事業兩頭燒的男子,現在並非處於適合靜心寫書的人生階段,編輯也因為我屢屢拖稿和出包傷透腦筋,但這一座山最終還是翻上去了。如今,我可以帶著所有人一起分享沿途所見到的景色。

    謝謝一路走來啟蒙和幫助我的人們。

    .

    關於內容的部分,為了避免大家的期待受到衝擊,必須先言明這是一本被歸類為社科的書籍,但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想做的「文化工作」吧!(任性)

    戶外活動,不論場景是山域或是水域,由於本質是休閒娛樂,一直以來都不為社會大眾所樂見,尤其是傳統農本思想濃厚的漢民族。業精於勤荒於嬉,出去玩樂就是沒有生產力,母湯喔!同樣的文化阻力,到現在一樣地強而有力,甚至參雜著來自楚文化的閩南尚鬼信仰(e.g. 水鬼抓交替、魔神仔等),就連我本人也被長輩批評和告誡過。

    暫且看看剛落幕的東京奧運,部分項目就是來自現代的遊憩活動,尤其是輕艇、划船、帆船、衝浪等水域項目,也就是說選手們不見得以此為業,卻發展興趣到了菁英層級。讚嘆他們的成就之餘,我們也不得不思考是什麼樣的國外環境,才能養出這樣的人才。

    顯然地,如果像西方國家一樣,將戶外空間當成公有的天然運動場,鼓勵人民親山親水就更易拔得頭籌,而非恐山恐水的「先禁國家」;不止於此,我還要告訴大家:現代環保運動的源起也可歸功於戶外活動愛好者,途中經歷的拉扯、碰撞與反彈,非但無損於守護的力量,反而更加深了廣大民眾對科技文明過度發展的愧疚,以及對自然荒野懷抱的一抹鄉愁。

    本書的要旨,就是從中西方精神文化的角度,解讀人與自然關係的現在、過去和未來 (而且是MIT),希望大家都會喜歡這一趟獻給戶外人的時空之旅。

    購買連結附在留言區。

    -----

    專文推薦:
    【序】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序】徐銘謙│臺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序】麥覺明│導演 (MIT 台灣誌)

    名家推薦:
    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
    林華慶│林務局局長
    雪羊視界│知名登山部落客
    崔祖錫│探險性登山與旅遊作家
    達哥│營火部落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劉克襄│作家
    Salizan Takisvilainan│原住民作家 (沙力浪)
    TaiTai LIVE WILD 阿泰與呆呆
    伍元和│臺灣山徑古道協會理事長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吳夏雄│建築師、臺灣山岳文教協會理事長
    徐如林│自然寫作者

  • 新北市山岳協會山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7 19:33:54
    有 481 人按讚

    好吧,雖然真的很忙,但總要有人苦口婆心一下。

    .

    在台灣的高山區域,像能高越嶺道這種沿著等高線修築、爬升平緩的步道可說是鳳毛麟角。正因為走起來輕鬆、舒適,不似其他百岳路線動輒就是陡升陡降,讓他有天生具備適合發展大眾觀光的屬性。

    前些年走能高安東軍的時候,我循能高越嶺道行至天池山莊過一次,老實說跟爬玉山、雪山相比跟本是 piece of cake,風景優美之餘,還可以順便登上兩座簡單的百岳,實在太爽了R!

    .

    但人多之處必定是非也多。今年年初,該地發生協作被令連夜帶15歲少年下山的爭議後,我寫過一篇文章,討論長年以來協作業者和政府的地下關係,節錄如下:

    「他們[包餐業者]並未與林務局有任何形式的契約關係存在。無確立責任與義務,也沒有管理的法源,無怪乎今年在人潮湧入後亂象叢生,例如大量同款式帳篷佔據步道等等。」

    大家只需要腦袋一轉,就知道豈只是包餐業者,國內山域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毫無定義可言。今天身為事主的山岳協會,收錢代辦行程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認為,管你是不是非營利組織,應該同樣被列入管理的對象,意即處罰不只要能上溯到業者,也要包括社團。

    .

    以前社團歸警政單位管的時候,未申請而出山難,也是會「坐山監」,停權該隊所屬協會一年 (1986年/ 板橋市山會),代表並非無先例可循。

    只是當年還有警政機關來管社團,千禧年左右之時,隨著高山嚮導證的取消,卻進入群龍無首的狀態。不只社團沒了主管機關,逐漸崛起的商業登山服務業者(嚮導/協作) 也無人在意,想起來真是奇哉怪也。

    2021年了,拜託,該開始處理這一題了吧。

  • 新北市山岳協會山難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21 10:59:00
    有 484 人按讚

    (額滿!開放候補)破除高山症常見迷思!!! 台灣高山症權威 王士豪 醫師來百岳分享啦,暢談他的私房安全攻略:如何使用加壓艙在高海拔拯救生命、 如何提前預防高山症,無論是登山新手或老手都適合,不容錯過!
     
    免費報名,看這裡 >>> http://bit.ly/2LXaorJ
     
    曾是被海鷗直升機救下來的醫學生, 王士豪 醫師發願要用一輩子來回饋社會。講座將分享過去20年登山、行醫、救援、研究的經驗,實現「台灣高山症零死亡」的目標,讓大人小孩都能放心入山。
     
    【高山醫學權威王士豪 - 登山狂醫師私房安全攻略】
    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 X 100mountain百岳
     
    日期:11/3(日)14:00~16:00
    地點:台北旗艦館(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二路8號4樓)
    報名人數:限額 60 人
    報名網頁: http://bit.ly/2LXaorJ
     
    報名費用:
    (1)免費報名
    (2)高山醫學權威王士豪醫師新書乙本《瘋高山》現場購書價299元
     
    【 講座內容 】
    - 被海鷗直升機救下來的醫學生
    - 登山必備常識 X 破除高山症常見迷思,高山症一點都不可怕!
    - 如何使用加壓艙在高海拔拯救生命
    - 如何提前預防高山症的發生
    - 在高海拔上演的人生劇場
    - 避免登山NG裝備與穿搭,這樣配就對了!
    - 問題與討論
     
    【 講師簡介 】

    王士豪醫師 
    台灣高山醫學權威

    台南新市人,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急診醫學科專科醫師,曾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高海拔醫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大四時險遇山難被救,發願回報社會。

    自 2003 年以來,救治高山急症病患,開啟高山醫學研究濫觴,率領團隊守護超過 6,000 名師生安全登高山,擔任八千米巨峰攀登隊醫療顧問並執行遠距醫療,讓台灣的高山醫學研究在世界發光,被評為全球高海拔醫學領域前 3.3% 專家,並榮任世界山岳聯盟(UIAA)醫療委員會委員,更集資100具攜帶型加壓艙,放置台灣百岳山屋,建構全球唯一的高山症急救網。
     
    目前,帶領團隊專職健康管理,從高海拔旅遊起步,立志成為旅行社與旅行者們的健康經理人。 山雲白袍健康顧問有限公司@王士豪醫師
     
    [現任]
    山雲白袍健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理事長
    康橋國際學校登高山活動醫療顧問及醫療團隊總負責醫師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航太與高海拔醫學」授課教師
    國軍岡山醫院航空生理訓練中心「高海拔醫學」授課教師
     
    同時為以下三本期刊的審稿委員:《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高海拔醫學與生物學(High Altitude Medicine & Biology)》、《生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hysiology)》。
     
    照片提供:王士豪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