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鄭麗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聽到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林富士老師在6月22日離開我們的消息,深深感到不捨與悲傷。 這幾天,有很多朋友分享了林老師在學術研究、數位人文、乃至於最早投入國中《認識台灣》社會篇課本撰寫的各種貢獻,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林老師也是過去幾年許多文化政策的重要推手之一。 過去我擔任文化部長的時候,常常跟朋...

  •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在 鄭麗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30 18:29:51
    有 2,572 人按讚

    聽到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林富士老師在6月22日離開我們的消息,深深感到不捨與悲傷。

    這幾天,有很多朋友分享了林老師在學術研究、數位人文、乃至於最早投入國中《認識台灣》社會篇課本撰寫的各種貢獻,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林老師也是過去幾年許多文化政策的重要推手之一。

    過去我擔任文化部長的時候,常常跟朋友說,「部長」的權力不是靠我一個人行使,而必須靠著許許多多夥伴一起思考、討論、推動,才能制定有效的政策,產生好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林老師就是一位我們非常重要的夥伴。

    林老師的研究領域是宗教史和醫療史,他認為「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我深深認同這樣的想法,也進而理解到,或許正因為有這樣的核心思想,才會讓林老師在學術研究之外,很早就投入數位人文領域,致力於使用數位科技促進知識的公共化與普及化。台灣推動典藏數位化多年,但林老師是一位難得以人文視野深入思考如何讓歷史資料在當代社會重獲新生命,並讓在地知識公共化,甚至提出眾人協作、多元多樣的「未來的歷史」的重要學者。

    林老師在2016年接任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負責科技部委託的國家數位典藏維運工作。我也在此時接任文化部長,並且開始思考,過去國家耗時多年、投入龐大預算的數位典藏資料,是否可能更公共化,並成為藝文創作者述說台灣故事最好的材料呢?所以,我上任不久後就立刻到中研院拜訪林老師,向他請教。

    印象非常深刻,在那次討論中,林老師詳盡地分享了500多萬筆數位典藏資料的來源與授權情況、數位文化中心透過哪些工作來推動資料的公共化與普及化,林老師也對我們未來推動數位資料開放,以及授權應用的政策提出建議。

    因為有林老師的視野啟發及清晰的建議,我們很快便決定爭取當時行政院開始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的數位建設預算,展開建置可以對於數位資料收存取用的「國家文化記憶庫」;並且同步向行政院申請科發基金預算,透過新的旗艦計畫,一方面鼓勵民間投入內容開發與科技應用,一方面和數位文化中心合作,推動「CCC創作集」復刊,讓漫畫創作者和編輯可以一起投入重新挖掘更多台灣的在地故事。

    2017年,睽違15年的全國文化會議重新啟動,為《文化基本法》的制定與文化政策白皮書的擬定奠立社會共識。我要非常感謝林老師擔任子議題「文化超越力」(文化與科技)的召集人,協助參與者一起討論文化政策如何和科技政策連結,帶來更多可能。林老師有獨特的幽默感,無論主持或發言,總是能讓大家在燒腦的過程中莞爾一笑,最後又不知不覺完成了能夠作為政策建議的結論。

    依循全國文化會議的「文化超越力」的分組結論,我們後來在《文化基本法》第17條明訂:「國家應訂定文化科技發展政策,促進文化與科技之合作及創新發展,並積極培育跨域相關人才、充實基礎建設及健全創新環境之發展」,後續也制定了「文化科技政策綱領」,這些過去難以想像的法律和政策背後,都有林老師一步一腳印的努力。

    林老師不只鑽研於歷史,也對當代的公共事務具有無與倫比的熱情;他說話與性格都很溫和,卻總是比別人更早想到下一步,而且更快採取行動,付諸實踐。這兩天,數位文化中心的夥伴說林老師是台灣數位文化的急先鋒,其實,我們要說,林老師也是台灣文化科技政策與文化公共領域的急先鋒。林老師的一生都在為人民書寫歷史,他自己毫不張揚地,默默為台灣留下許多重要的精神遺產。

    謹此懷念他,並向他致敬!也希望邀請更多朋友一起記得,在當代社會為台灣人重建台灣文化的歷史路程中,曾有一位如此溫暖而無私的同行者——林富士。

    照片來源: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https://web.arte.gov.tw/philology/Collection/content_a.aspx?AC_SNID=1607

  •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27 20:41:51
    有 0 人按讚

    人工智慧學校3年培育7千名人才!賴清德提用AI培訓公務員:政府要加快腳步

    2020.11.17 by 採訪中心

    「沒有民主的科技是怪獸。」副總統賴清德認為,科技就算發展再進步,也不能沒有民主,人人都要有可以使用、學習AI的公平機會,由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舉辦的「2020台灣人工智慧年會(AI Academy)」於13、14兩日,在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登場,吸引來自產官學研AI重量級人士、專家及各界菁英與會,實體與線上參與者超過1000人。

    副總統賴清德也以校友的身分出席。他認為,政府機關學習AI的速度太慢,應該要學習企業的精神加快步伐,接下來,會將AI結合公務員培訓課程,可能先從考試院的文官學院開始。

    「沒有民主的科技是怪獸。」賴清德認為,科技就算發展再進步,也不能沒有民主,人人都要有可以使用、學習AI的公平機會,此外,政府在使用科技時,也需要注意隱私保障與網路安全議題,避免成為數位獨裁國家。

    除了民主,科技也必須有人文情懷,唯有與文化結合,技術的掌握者,才能善用科技幫助弱勢,讓國家更進步。

    三年培育七千校友,賴清德:政府須加快步伐

    台灣具備發展人工智慧優勢,除了有人才,半導體、ICT產業在世界也佔有重要地位。過去三年的時間,「臺灣人工智慧學校」已經產生七千多名校友,協助企業人才把問題帶來學校,再把答案回饋給業界,已經有許多成果。

    賴清德指出,政府在培育AI人才方面,在台成清交成立「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發中心」;產業方面,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召集跨部會,推動「AI領航計畫」,邀請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業者共同參與。

    此外,政府也進一步鬆綁法令,在台南沙崙設置自駕車測試場域,推動自駕車發展,進一步讓產業AI化;海外廠商也紛紛來台投資,微軟、Google都在台設立人工智慧創新研發中心。

    賴清德認為,接下來將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新時代,政府不須加快腳步,不能落後。

    全球經濟轉變中,龔明鑫:台灣可扮演要角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認為,「現在全球經濟正在發生重大轉變,是過去20、30年來最重要的一次」。他指出,美中貿易戰演變成科技戰,從關稅轉為硬體戰爭、全球供應鏈變化,今年在疫情的衝擊下,更加速了全球數位轉型的腳步。

    龔明鑫認為,數位科技產業都需要使用到半導體晶片,要能發揮效益則必須導入AI,因此,人工智慧、半導體是數位科技發展的關鍵,台灣可以扮演要角。

    因此,台灣未來3、4年半導體、AI、軟體這些領域一定要發展起來,才能成為未來發展利基。龔明鑫認為,半導體、硬體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強項,接下來要進一步強化軟體實力、活絡投資,未來3、4年半導體、AI、軟體這些領域一定要發展起來,才能成為未來發展利基。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0100/ai-academy-2020?fbclid=IwAR3cBEWdUPKjIZpFp_Uy66kJSC0ke121fO5IzecIxxTmKsMsbiAw-yrnbFE

  •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1 15:19:04
    有 2 人按讚

    【葳格高中部菁英計劃 眾多學生考取國內名挍及美國知名百大學府】

    【特派記者游勝鈞/台中報導】葳格國際學校致力於「培育具國際移動力的世界公民」,歷屆學生在國內及國外大學升學皆有優異成績。葳格體系直升的「葳格寶寶」,除考取國內知名校系外,更錄取美國知名百大學府,顯示葳格教育體系16年一貫教學成效卓著!
      今年錄取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柯同學父母,一直都有讓孩子出國念書的計畫,看中葳格16年一貫雙語教育、國內/國外雙軌升學輔導制度完善,所以讓她從葳格幼兒園一路直升到葳格高中,在校奠定扎實外語能力、通過外語檢定、參與模擬聯合國..等活動,除錄取成大機械工程學系外,也同時錄取美國7所工程相關校系大學,成績十分優異。
      和妤蓁同班6年也從葳中直升的余珮維同學,錄取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音樂領域學有專精的珮維,校內愛上英文主播大賽、英文歌唱大賽等,常擔任總策畫,今年畢業歌更由余珮維親自作曲展現實力,希望未來就讀傳播學院,也能發揮長才有所貢獻。
      考取交大資工系的詹秉諺同學,從小就立定方向要讀資工系,爸爸是數學老師,因而啟蒙他的「理科思維」,具備邏輯推理能力,擅長解決具體問題。當初選填高中時,思考到3年後升大學規劃,決定跳脫傳統名校迷思,放棄一中選讀葳格,以凸顯自身優勢。詹秉諺同學說: 就讀葳格高中最大的收穫是,原本英文較弱的他,系統化的外語課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讓他英文口說、聽力提升很多,「從中獲得的成就感,是持續學習的動力。」
      教務主任徐崇哲主任說:葳格國際學校自創立以來,不但持續發展幼兒園到高中,16年一貫的教育體系,同時秉持學校願景:「創新前瞻、領袖葳格,培育具國際動能的世界公民」規劃學生圖像,包括:國際葳格:國際化人才需要具有以下條件:「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國際競合力」及「全球責任感」,因此葳格不但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也包括英語及第二外語的課程,同時從國中開始,藉著各種跨領域課程的規劃如日月潭自力造筏、阿塱壹古道探索、國際城市探索,一直到高中的合歡山群峰訪幽、國際志工服務…,更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勇敢壯遊的豪情壯志。科技葳格:世界瞬息萬變,舊世界的知識已無法提供、滿足新世代的資訊需求。唯有教導我們的孩子如何迅速、且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獲得正確的資訊,同時也讓同學學習如何運用科技跟世界溝通交流。葳格推動一生一平板,同時全校老師全面運用載具及各種應用軟體,進行行動數位教學。也因此在本次因疫情實施線上遠距教學,葳格的師生都能快速而有效的推動。詹秉諺同學自小就立志朝資工方向發展,在葳格提供的環境與條件之下,更讓他堅定地朝向目標邁進。全人葳格:葳格深知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國際公民,能力固然重要,還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文素養、悲天憫人的胸襟、以及積極進取的勇氣才得以成就。因此藉由課程的規畫結合相關活動,不但讓學生體驗學習,更讓學生從中親自參與規劃,結合國際志工服務的機會,讓學生得以實踐,並培養高雅、慈悲、勇敢的葳格貴族氣質。余珮維同學除了課業、語文方面表現優異,學校的各項活動不只是參加,也積極的參與幕後的策劃,奠定她各方面的整合能力,更加深她朝向大眾傳播領域發展的決心。
      葳格學校表示希望在孩子的人生地圖上,不是侷限在臺灣,而是放眼世界;在發展長流中,也不是僅限於高中、大學階段。所以除了升學成績重要之外,更重視學生面對未來世界,需要的能力及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