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選系|
▫️優點:
1. 愛你所擇:不用再像國高中被迫面對厭惡的科目,從僵化的教育體制中掙脫出來,能夠全心投入自己喜愛的領域。而且就讀喜歡的科系對於上課意願會有所提升,在自己擅長且熱愛的領域盡情發揮也才能找到自信,成就自我理想。
2. 就業保障:選擇熱門,例如:電機、資工,生涯藍圖較明確,且市場需求量大,畢業後不必擔心失業。另外,多數政府認定的「師」級證照考試(如:律師、醫師),都規定要相關科系畢業才可考取,因此就讀執照類科系對就業也很有保障。
3. 志同道合的朋友:念同科系的同學有較高機率是和自己抱有相同興趣和志向的人們,彼此間容易產生共鳴,還可以一起為了共同目標努力,結交同甘共苦的好友,並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良性競爭。
▫️缺點:
1.資源不足:雖然進入了符合自己興趣的科系,但若該科系不是那所大學的重點科系,可能會缺少完善的硬體設備,實習、交換的名額較少,無法為你提供豐富的資源,必須靠自己透過各種媒介尋找課程以外的進修資源來補足。
2.缺少名校光環,成為面試遺珠:不可否認,現今就業市場還是重視校名,無論找實習、找第一份工作或是推甄研究所,多半會以學歷作為第一道篩選,因此好的校名能幫你佔得先機。所以會發生能力不差,仍礙於校名,短時間內難以一展自長才的情形。
📍|選校|
▫️優點:
1.名校光環,資源優渥:過年時,親戚最愛問:「考上哪間學校呀?」,此時若抬頭挺胸得說出:「台大!」,無疑能讓那些討人厭的傢伙閉嘴(開玩笑的啦XD)。但不得不承認,目前台灣社會仍存在著名校思維,且眾人欽羨的眼光與由衷的讚美也確實讓人難以抵擋校名的誘惑。
2.業界人脈:頂尖大學畢業的學生求職時的確站在比較好的起跑點,同校學長姐在業界高層的比例也相對比較高,當業界有好的職缺、實習時,學長姐通常都會優先照顧同校的學弟妹。
3.資源豐富:教育部會為國立大學編列較多預算,相反地,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多需自行籌措,所受政府補助較少,因此國立大學的設備往往比私立豐富許多。另外,不只學生會選學校,教授們也會選擇在何處教書,頂尖國立大學有名氣、待遇優渥、學生程度較好,會更吸引教授前往任教,所以更能招募到優秀的師資。
▫️缺點:
1.可能要待在沒有興趣科系四年:有些高中老師會對學生說:「先進好大學再轉系或雙主修就好啦~」然而轉系或雙主修都有一定的成績門檻要求,剛升上大學面對五花八門的活動,很可能會玩到忘我,喪失認真讀書的鬥志,最後只能卡在原科系,四年都被沒有興趣的科目環繞,並對未來的人生方向更無所適從。
2.校名非萬能:名校光環只能在剛畢業時提供優勢,往後職涯發展主要還是靠專業的累積。如果唸自己沒興趣的科系,不見得有熱忱能夠認真投入,好好學習專業內容,此時即便有名校光環也無法掩蓋沒有能力的事實。
📍|如何選擇|
關於選擇,小編的意見是:如果有明確目標、興趣,則以選系為主,培養相關專業能力。若將來想從事的是需要執照的職業,也是選系即可,像是不同學校的法律系學生通過國考後一樣都是律師,建議不用太執著大學校名。相反地,如果還沒有明確生涯規劃,可以先選校,到大學再多和各科系的同學交流,參加各式講座,慢慢從中摸索自己的興趣及未來目標。另外,有些公司或產業會特別注重「血統」,偏向錄用相關名校的學生,針對未來希望進入那些公司的同學,則須注意校名。
📍|小編經驗分享|
小編自己是目標、興趣不明確的人,「探索性向」是我上大學後最重要的任務。為了達成這個任務,我需要就讀系所完整、有機會接觸到各科系的綜合大學,因此我優先「選校」,希望藉由台大多元開放的校風與豐富的資源讓我找到志向。而興趣不明確使我目前不適合投入太專精的領域,免得日後找到真正有興趣的領域時,會發生隔行如隔山的問題,所以科系的部分我挑選未來出路較廣,同時是基礎科學的化學系。
小編的高中學姊原先是政大外交系,後來為了夢想放棄名校、好系帶來的生活保障,休學遠赴美國Berklee音樂學院攻讀電影配樂。她曾和小編說:「想要在某個領域中成功,勢必得專精該門學問或技藝。踏上一條熱門卻不是自己興趣的道路,在缺乏熱情的前提下,面對更多的對手、更激烈的競爭,很難成為該領域頂尖的人才。倒不如從事真正喜歡的工作,在遭遇挫折時,還能以熱忱為後盾越挫越勇,專精直至完美,如此一來即便該領域只有極少數成功名額,你也能把握住。」
志向不明確的小編和勇敢追夢的學姊分別是選校和選系的代表,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喔!
📍|編者|
▫️#J小編
▫️底下tag正在為志願煩惱的高三生,為他解惑吧!
政大外交系出路 在 幹小事 林柏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技安揍大雄 但大雄沒有跟你說他其實....】
其實兩岸的現狀以及飛彈的敵對狀態,在國際上面看來都是很合理的。主要就是中華民國的憲法對於現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領土還有涵蓋,所以以此為出發點,當然中國說:「國際的朋友們,你看這個流亡政府要對我意圖不軌」是很合理的。而且中華民國的首都在憲法中寫的還是「南京」。
不是南京東路的南京東路的南京,是真的就在中國的那個城市叫做南京。
假設,林家小妹跟陳家小弟要成親。結果林家小妹一踏進了陳家宅邸的廳堂,一個大大的匾額就寫著「林家竊我屋地財產 有生之年必奪還」林家小妹心裡急了,直問陳小弟什麼回事,還沒有等陳家小弟開口,陳員外說話了。
陳員外:「這個是我們的家訓,但是都可以談,我們現在維持現狀,先努力拚經濟,先不要談這個好嗎?」
我國的憲法也是,白紙黑字的對中國目前的領土,在文字上宣示主權,但中華民國又處處在國際各種領域遭到打壓,不覺得很合理嗎?一個要偷你土地的人,誰能容忍呢?當年就是加拿大也覺得不妥,所以才有蒙特婁奧運,我國在開幕式前一天退賽的「英勇事蹟」啊。奧委會、美國、加拿大,當時都已經談好要我們用台灣參賽,不得用中華民國。但我國代表團就是脾氣硬,請問,有任何人這樣覺得罔顧運動員權益嗎?還是覺得我國的名諱不可以被玷汙?
好,那要真心跟中華民國交往或是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法人,一進門抬頭看到那個家訓(因為大部分的朋友跟有跟林家做生意,身為林家的朋友,踏進陳家看到的卻是...),這還不尷尬嗎?這樣不是為了堅持虛假的領土範圍,而讓真心要跟我們做朋友的人為難嗎?
跳脫自己觀點,用國際來看兩岸就是這麼簡單,技安打人固然不對,但是因為大雄立了血書(憲法)宣稱技安的媽媽是他女友,你是技安你會忍? 各位都是看到技安無緣無故會揍大雄,但想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難道大雄不放棄虛偽的幻想,這方面不需要負責任嗎?
要談我國的邦交,先講北韓,北韓很機掰吧,但她有很多人承認,而且,人家還是聯合國的一員,南北韓同時在聯合國有席次,而且她在憲法寫的首都是平壤。而中華民國還想要「代表中國」的幻想,所以才走不出去世界。
實質的國家能力跟名聲,我們難道會輸給北韓嗎?連塔利班掌控的阿富汗,都要繼承阿富汗政府,派任新的代表進入聯合國了,我國的經濟跟戰略地位難道不比人家嗎?
要先放棄對於中國領土的幻想,要修憲,才可以讓這個國家走下去。張亞中說的政治系的同學不能去聯合國實習,完全就是因為被這個幻想綁著,張教授說要幫助這些同學,殊不知始作俑者就是中華民國的大中華癡心妄想,不合時宜的掌控中國天真幻想,讓台灣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
台灣就是台灣,我們需要即刻廢除現在這套不合時宜的憲法,因為要改掉這個幻想,才不會為難要跟我們真心交朋友的國家。要改掉這個幻想,我們才能抬頭的面對這個國際社會,當然中國還是會打壓,只是這樣的打壓已經不再有七分道理,國際觀點看來更是如此。
不合穿的中華民國的憲法,這套大衣服,憲法的領土範圍就包含了現在中國共產黨所盤據的區域,已經不好穿,需要改。再不改,會有更多張鈞甯,更多「我不是台獨」,更多奧運時刻你不可以出現台灣字眼,更多邦交國不敢跟你交往,只能用同事的名義跟你在不是使館的地方約會,例如把原本應該要叫大使館的地方改成「台北經貿辦事處」。
張教授借了關刀,斬瘟神,卻斬不斷真正盤繞在台灣這個土地上的中國鬼魂。
再說一次,技安的媽媽就是技安的,你大雄應該高抬貴手,馬上從憲法上移除對人家媽媽的意淫好嗎?
不然台大政治系,政大外交系的這些菁英的出路都被你弄窄了。出國比賽運動員的榮耀都被你打折,連電競比賽、國際電影競賽,也都為你而起爭議,所以不要說一副很CARE年青世代,看起來你們比較重視大中華正統的清宮幻想吧。快放棄癡心妄想吧中國國民黨,請支持修憲。
先從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開始,凝聚共識,再改領土範圍、首都,國徽國號都可以談,大家坐下來談。台灣不是國際孤兒,務實外交才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放棄對人家媽媽的幻想,當然共產黨拳頭還是很大,不過要揍你就失去了幾分道理。
#技安的媽媽很正嗎
#圖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