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選系|
▫️優點:
1. 愛你所擇:不用再像國高中被迫面對厭惡的科目,從僵化的教育體制中掙脫出來,能夠全心投入自己喜愛的領域。而且就讀喜歡的科系對於上課意願會有所提升,在自己擅長且熱愛的領域盡情發揮也才能找到自信,成就自我理想。
2. 就業保障:選擇熱門,例如:電機、資工,生涯藍圖較明確,且市場需求量大,畢業後不必擔心失業。另外,多數政府認定的「師」級證照考試(如:律師、醫師),都規定要相關科系畢業才可考取,因此就讀執照類科系對就業也很有保障。
3. 志同道合的朋友:念同科系的同學有較高機率是和自己抱有相同興趣和志向的人們,彼此間容易產生共鳴,還可以一起為了共同目標努力,結交同甘共苦的好友,並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良性競爭。
▫️缺點:
1.資源不足:雖然進入了符合自己興趣的科系,但若該科系不是那所大學的重點科系,可能會缺少完善的硬體設備,實習、交換的名額較少,無法為你提供豐富的資源,必須靠自己透過各種媒介尋找課程以外的進修資源來補足。
2.缺少名校光環,成為面試遺珠:不可否認,現今就業市場還是重視校名,無論找實習、找第一份工作或是推甄研究所,多半會以學歷作為第一道篩選,因此好的校名能幫你佔得先機。所以會發生能力不差,仍礙於校名,短時間內難以一展自長才的情形。
📍|選校|
▫️優點:
1.名校光環,資源優渥:過年時,親戚最愛問:「考上哪間學校呀?」,此時若抬頭挺胸得說出:「台大!」,無疑能讓那些討人厭的傢伙閉嘴(開玩笑的啦XD)。但不得不承認,目前台灣社會仍存在著名校思維,且眾人欽羨的眼光與由衷的讚美也確實讓人難以抵擋校名的誘惑。
2.業界人脈:頂尖大學畢業的學生求職時的確站在比較好的起跑點,同校學長姐在業界高層的比例也相對比較高,當業界有好的職缺、實習時,學長姐通常都會優先照顧同校的學弟妹。
3.資源豐富:教育部會為國立大學編列較多預算,相反地,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多需自行籌措,所受政府補助較少,因此國立大學的設備往往比私立豐富許多。另外,不只學生會選學校,教授們也會選擇在何處教書,頂尖國立大學有名氣、待遇優渥、學生程度較好,會更吸引教授前往任教,所以更能招募到優秀的師資。
▫️缺點:
1.可能要待在沒有興趣科系四年:有些高中老師會對學生說:「先進好大學再轉系或雙主修就好啦~」然而轉系或雙主修都有一定的成績門檻要求,剛升上大學面對五花八門的活動,很可能會玩到忘我,喪失認真讀書的鬥志,最後只能卡在原科系,四年都被沒有興趣的科目環繞,並對未來的人生方向更無所適從。
2.校名非萬能:名校光環只能在剛畢業時提供優勢,往後職涯發展主要還是靠專業的累積。如果唸自己沒興趣的科系,不見得有熱忱能夠認真投入,好好學習專業內容,此時即便有名校光環也無法掩蓋沒有能力的事實。
📍|如何選擇|
關於選擇,小編的意見是:如果有明確目標、興趣,則以選系為主,培養相關專業能力。若將來想從事的是需要執照的職業,也是選系即可,像是不同學校的法律系學生通過國考後一樣都是律師,建議不用太執著大學校名。相反地,如果還沒有明確生涯規劃,可以先選校,到大學再多和各科系的同學交流,參加各式講座,慢慢從中摸索自己的興趣及未來目標。另外,有些公司或產業會特別注重「血統」,偏向錄用相關名校的學生,針對未來希望進入那些公司的同學,則須注意校名。
📍|小編經驗分享|
小編自己是目標、興趣不明確的人,「探索性向」是我上大學後最重要的任務。為了達成這個任務,我需要就讀系所完整、有機會接觸到各科系的綜合大學,因此我優先「選校」,希望藉由台大多元開放的校風與豐富的資源讓我找到志向。而興趣不明確使我目前不適合投入太專精的領域,免得日後找到真正有興趣的領域時,會發生隔行如隔山的問題,所以科系的部分我挑選未來出路較廣,同時是基礎科學的化學系。
小編的高中學姊原先是政大外交系,後來為了夢想放棄名校、好系帶來的生活保障,休學遠赴美國Berklee音樂學院攻讀電影配樂。她曾和小編說:「想要在某個領域中成功,勢必得專精該門學問或技藝。踏上一條熱門卻不是自己興趣的道路,在缺乏熱情的前提下,面對更多的對手、更激烈的競爭,很難成為該領域頂尖的人才。倒不如從事真正喜歡的工作,在遭遇挫折時,還能以熱忱為後盾越挫越勇,專精直至完美,如此一來即便該領域只有極少數成功名額,你也能把握住。」
志向不明確的小編和勇敢追夢的學姊分別是選校和選系的代表,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喔!
📍|編者|
▫️#J小編
▫️底下tag正在為志願煩惱的高三生,為他解惑吧!
外交系學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媽嗎❤️ (以下長文)
五月七號,台大放榜!我考取了台大政治系碩士生在職專班,以及台大GMBA碩士班,全上~ 我猜這應該是最好最即時的母親節禮物!媽咪我愛妳!感謝妳!
連同政大外交系,我一共報考了三系所. 但我事先都不敢講, 生怕我這個外交政治門外漢全摃龜, 我會對不起自己, 對不起全程在旁鼓勵打氣的父母. 如今全上, 又在母親節前夕, 我的內心充滿了感謝與開心 ❤️
我從小到大唸的是英文學校, 能夠考上台大GMBA是應該的. 因為GMBA是全英文考試口試,日後也是全英文上課, 沒有中文. 而政大外交與台大政治系是全中文口筆試, 坦白說內心的忐忑焦慮只有自己知道. 但我媽咪一直鼓勵我, 她說就算落榜我也沒有損失, 但如果考上, 我未來的路會跟著清晰明白!因此我卯足全力, 就這樣拚了下去.
我媽媽從小讓我唸英文學校, 她堅持這會對我未來的人生是一大有利的武器. 她說我學好英文才能看得遠, 飛得高, 才能把世界握在手中. 但她又非常內疚, 覺得我身為台灣人中文不好, 不了解國家的歷史是一件遺憾且悲哀的事. 所以她在我美國唸大學時, 每天台灣美國兩地視訊, 規定我每天背完一頁英文一頁中文news才能出去玩 🥲 她確實執行!我的大學同學常常坐在宿舍的沙發上等我背完每天的功課, 她們都知道我有個不能妥協的虎媽. 我的成語是這樣背來的; 我的中國歷史大事是每年寒暑假回台灣讓我媽惡補來的; 我大四開始自己土法煉鋼練習新聞寫作, 我上中天官網看前20秒主播稿子自己再依此想像製造一條新聞出來. 我面試記者時主管說我的每則新聞都是英式中文, 要我好好反省加強. 我初接氣象播報時我媽媽買了6塊白板 (I’m not even kidding), 上面仿大字報主播稿, 我就這樣假想練習播報, 而我媽媽就是嚴格的評審. 其實早在我8年級時第一次做西方宗教史簡報時, 我媽就要我寫好英文文字稿做好簡報後, 演練報告10遍, 我練到快哭了.當然第二天我拿了全班最高分. 我當時頗氣憤, 然而我日後到美國唸大學, 不知不覺也用起了這一遍又一遍的說講練習方式, 所以我在Purdue 時其它的科目或許普通, 然而我從大一起到畢業時每科Speaking的課永遠拿A 😆!
我從第一次去彰化縣議會主持議會論壇起, 我就養成了全部rundown內文練習7次的習慣. 我一共去了10次, 沒有一次偷懶例外. 當然我媽就是練習時台下的觀眾兼評審. 她的座右銘是 ”妳的表現就是妳看重自己,也看重對方的程度”! 也確實,從第一次主持起我就被縣議會指定為日後每場的主持人選.我一共主持了10場,算是創下了紀錄.
我媽是這樣嚴厲的”虎媽”, 但這是對我的中文學習. 因為她覺得沒有唸中文學校是她對不起我,所以她就一肩扛起這個中文自修的重任. 另外, 從小在電梯裡碰到鄰居我也被教導一定要主動打招呼.叫”叔叔阿姨好”. 我媽說沒有等長輩先跟晚輩打招呼的道理. ”禮貌”, 是我們家與中文平行重視的生活教育,甚至更重要. 我從12年級開始可以參加校內外的舞會party, 夜歸可以, 遊必有方; 小酌無妨,絕不可喝醉: 即便到了今天我已30 歲, 這樣的家規沒有改變. 因為我媽媽嚴格以外也給了我非常大的自由與空間, 所以我欣然遵守規矩承諾, 也造就我今天的自重與自愛.
小時候我媽媽這樣嚴格, 我曾經偷偷叫她”我們家的巫婆” 😂😂 但長大後, 尤其在我做了6, 7年事後, 回顧過往, 我心中充滿了感謝. 她讓我有能力展翅高飛, 讓我有信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都有自信,能活出自我.
謝謝妳, 媽媽! 僅以這三系所碩士榜單, 獻給媽媽 “母親節快樂”.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Happy Mother’s Day ❤️
外交系學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是我的關鍵年!
走出舒適圈的主播台,轉型主持人,愈是努力,就愈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更得把握時間,來讓自己更進步、更有競爭力。
目前主持雙語活動的機會愈來愈多,雙語主持人在市場上也比較稀缺,重點是,大家都看到我是主播出身、政大外交系畢業,就直接期待我的英文一定很強,害我更汗顏😰
其實很多實務面,正式又有禮貌的英語會話,例如”先請回座休息一下”,在學校是沒有學到的,或是同樣一段話有輕鬆幽默或是多種的詮釋方式,也想更有變化,總不能每次一直都說 “”The winner goes to…”、”Congratulations!”
總之,能把英文說的好,對任何人和行業來說,絕對是一種硬實力!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久久沒練英文,還給老師了!加上工作忙外務多,無法配合坊間補習班的開課時間,而且就算能按時上課,不管是不是公眾人物,在人多的地方總覺得不自在或是被干擾,像我總不好意思在收工之後,頂著主播妝髮去上課,也太引人注意了吧!
(而且如果下次上課是我休假時素顏現身,不是自己也尷尬嗎 XD)
最近我接觸到TutorABC這個線上英文教學的平台,打破了時間地點的限制,還有旁人的眼光,就很適合我!
正式上課前,我的課程顧問Willy幫我安排做了英文能力的測驗,一開始有點緊張,畢竟今年無法出國,也好久沒有講英文了,後來發現外籍老師Kristina用很輕鬆方式和我聊天,了解基礎水平做分級。
而且這完全是我最需要的聽說練習,在老師的帶動之下,我們聊得很開心~老師也很佛系的給了我100分(有圖為證)哈哈! 而她給了我很中肯的建議,先鼓勵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沒啥大問題,但在對談時,要試著把句子能說完整,同時兼顧文法。
了解自己的程度和需求之後,TutorABC有一套DSCG的系統,會依據各行各業的職業,比較想加強的領域安排課程。也包含旅遊、生活對話、考試檢定、商務等不同類別和需求。重點是上課時間地點都超彈性,我就是看當週哪天有空檔就預約,用筆電或Pad平板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我樂觀期待,只要我好好的練習進修下去,目標有一天可以主持到大型的雙語論壇或典禮!! 🙏
看到這相信你也躍躍欲試了吧~所以我特別幫大家爭取到一堂免費的TutorABC課程
快點進來跟著我一起學英文吧👉 https://www.tutorabc.com/count.asp?code=NgEehnBrvJ
而且他們還有針對4~15歲小朋友、青少年所成立的平台tutorJr,完全做到分層分齡有系統的平台!(有在幫孩子了解的也可以唷)
外交系學校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美關係真進展?開放美豬牛背後的國家利益探討」記者會
* 來賓:
立法委員-鄭正鈐、
立法委員-葉毓蘭、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
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施威全、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吳崇涵
國會助理-張尹頡、
ROCUN倡議發起人-林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