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攝影器材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攝影器材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攝影器材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攝影器材推薦產品中有137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從父母家搬出去住後,體悟了一些事情 ] 對於「搬出去住」這件事,其實糾結了很久。我老家就在新北市,離台北不過十分鐘車程,生活工作都在附近,從某些方面來看,並沒有搬出去的必要,畢竟外面好一點的套房動輒一萬上下,還不如把錢存起來未來拿去投資。 但是,或許是因為我家比較小吧,和爸媽住在一塊,三個成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70的網紅網頁設計x廣告行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訂閱Free subscribe❤ https://pse.is/submytube --------- 想要成為更專業的Youtuber 拍出像電影史詩般畫面的vlog 嗎? ★影片剪輯器材軟硬體設備推薦 1、攝影錄影相機、鏡頭推薦 2、剪輯軟體推薦 3、工作站電腦硬體規格推薦 攝...

攝影器材推薦 在 Miriam Yeh安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0:08:51

我的海上公事包💼 @vidafunofficial (文長,但全部都是超實用資訊和真心話,絕對值得看到最後+收藏起來) 開始了 @w___est 之後,防水箱就成了我的所有裝備之中,最重要的一個! 畢竟夏天裡,天天都要帶著單眼、空拍機、手機在海上,箱子裡裝了將近十萬⋯怎麼能不好好挑選呢🤯 去年...

  • 攝影器材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20:09:08
    有 274 人按讚

    [ 從父母家搬出去住後,體悟了一些事情 ]

    對於「搬出去住」這件事,其實糾結了很久。我老家就在新北市,離台北不過十分鐘車程,生活工作都在附近,從某些方面來看,並沒有搬出去的必要,畢竟外面好一點的套房動輒一萬上下,還不如把錢存起來未來拿去投資。
    但是,或許是因為我家比較小吧,和爸媽住在一塊,三個成年人幾乎整天吃喝拉撒都在一起,我每天在電腦前打字工作,我媽就在幾步之遙外嘩嘩洗碗,我爸就在我背後看電視新聞,而住在樓下的爺爺奶奶,時不時還會走上來去頂樓拜拜。我的房間沒有窗戶,整天待在裡面容易產生一種窒息感,但是在外面開放式的起居空間,思緒又常常被打亂。漸漸地,我開始產生想要搬出去住的想法。

    「搬出去」其實是一件滿感傷的事情,那一定程度代表依賴父母的時光結束了,提醒你無憂無慮的童年已經離你很遠了,每次我都會想起村上春樹《舞!舞!舞》裡寫的:「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緒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家人也會覺得你搬出去,是不是覺得家裡不夠好?是不是不喜歡和爸媽相處了?有的家長甚至會去質疑孩子「不孝」或「不愛家人」,然後搞個一哭二鬧三上吊,不過還好我爸媽沒有這種情勒行為。只是我知道家人和我都一樣感傷,因此好長一段時間,不太忍心離開家。

    但是後來我漸漸認知,搬出去絕對不是不愛家人,而是身為一個成年人,需要一個空間發展完整的自我。
    這麼說,不代表住在父母家的成人們都「不完整」,而是那個「完整」裡面,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摻雜了非常多「他人」的影響,無論是好還是壞,而很多事情,你必須從慣性環境中跳脫出來,才有批判、轉念與成長的機會。人常說我們都被原生家庭影響很深,但是怎麼個深法?有時候還真的需要隔著一段距離再去看,才能夠真正體會,也才能夠真正地改變。

    吳爾芙曾說,「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這句話對今時今日的我來說,不只關於女性主義,我還任性地將它挪用到任何成年人的自我成長上。我最愛的雜誌《Apartamento》,雖然分類上屬於「居家」雜誌,但它呈現給讀者的不只是一個又一個漂亮完美的空間,而是生活在公寓裡、「創造」了那個空間的人們的生命故事,或許有點凌亂,或許有點怪異,或許不太完美,卻都獨一無二。

    一個人的家,就是一個人靈魂的具體展現,沒有故事的人,也創造不了有獨特個人風格的居家。

    搬到新家後,我在陽光充足的房間角落整理出一個「工作」空間,沿用了上個房客留下的二手書桌,牆上貼了我的攝影作品和朋友送的插畫,整理了一個書櫃放上最愛的幾本書,兩株寶貝植物在桌上一左一右時時陪伴。
    這個角落一點都不高級,但是它讓我每一天早上起床看到它,就心情雀躍,甚至還迫不及待坐到書桌前面開始工作,工作效率與創意靈感激升。
    很棒的是,搬家前一個禮拜,BenQ 來信邀請我推薦他們和美若康合作的兩個產品,WiT系列螢幕閱讀檯燈,以及美若康的彩色日拋心動系列隱眼,上網看了照片後覺得很美,再加上新家正好需要一盞閱讀燈,便欣然答應了。

    我一眼就看上 WiT 系列的銀色雙臂閱讀燈,流線型的線條十分時髦,視覺修長極簡,覺得和新家非常搭配。收到 WiT 閱讀燈時,發現這款燈比我想像的還要重,本來覺得這是缺點,但是實際使用後發現是優點,因為它很穩,而且圓形檯座也很適合拿來放一些小裝飾品。
    另一個讓我驚艷的地方是,這款閱讀燈不僅可以調亮度,就連顏色都能調整,從不同色階的白光到黃光都有,可以搭配不同光線、心情和活動上的需要隨心改變。WiT 除了手動調光外,還有智能偵測功能,會自動即時調光,找出讓眼睛最舒服的光線,另外它的燈是長型設計,照明範圍很大,不會只侷限在小範圍內。
    白天需要專注工作時我會調白光,晚上想要舒緩閱讀時就調溫暖的黃色,覺得色溫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思考狀態。

    另外也試用了美若康的彩色日拋心動系列隱眼,我以前只有在萬聖節扮裝時才會戴上彩色隱眼,這次選了棕色和灰色,戴上後覺得棕色還滿適合日常配戴的,但是戴上灰色會覺得要麼去畫上全妝要麼去參加萬聖派對,不然覺得它非日常感還滿重的,雖然好看是好看。

    擁有專屬自己的空間,並能夠親自揀選生活的各種物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人不僅為一個空間注入靈魂,空間也會反過來滋養一個人,而擁有自己的地方,代表你不再無奈地與另一個靈魂貼得太近,齟齬磨損,有時候人與人之間保留一點距離,才能保持健康與美感。
    很開心這次與 BenQ 合作,WiT 系列閱讀燈真的很美,它也陪伴我度過各種趕稿、寫作、閱讀、打電動的時光,我想它可以和各種風格的居家環境完美搭配,或許你也會喜歡。

    ✨如果你想對 BenQ WiT 系列閱讀燈與美若康彩色日拋心動系列進一步了解,請到他們官網:
    WiT官網:https://wit-lighting.benq.com
    美若康官網:https://myapp.miacare.com.tw/
    抽獎活動連結:https://bit.ly/2XrGzYb

    警語: (1)配戴一般隱形眼鏡須經眼科醫師驗光配鏡取得處方箋,或經驗光人員驗光配鏡,取得配鏡單,並定期接受眼科醫生追蹤檢查。(2) 本器材不得逾中文仿單建議之最長配戴時數、不得重複配戴,於就寢前務必取下,以免感染或潰瘍。(3) 如有不適,應立即就醫。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WiT 智慧檯燈 Miacare 美若康 #lifestye #home #居家 BenQ

  • 攝影器材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00:56:21
    有 213 人按讚

    [萬事問臉書]
    現在重回單眼的話,還值得衝m4/3嗎 :D ?

    晚上稍微爬了一下文,
    假如我錄影需求只要1080p/60F
    (4K剪輯太麻煩不考慮,所以沒有4K/60F沒差)
    同樣Panasonic m4/3
    感覺[G8+12-60mm/f3.5-5.6 Kit]約¥7.5万
    或是[GX7MK3+12-32mm/f3.5-5.6 Kit]約¥6.4万
    好像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D
    .
    真要買的話應該是考慮G8 Kit
    雖然體積大不少,但是螢幕能翻過來自拍,
    鏡頭焦段活用度也比較大 :D


    假設上述不值得的話,
    求c/p值高+輕巧路線推薦 :D
    認真不追求極致畫質,
    跪求不要推我機皇跟天價鏡皇XD感恩 :D
    (其實這篇是攝影敗家前的自我檢討碎碎念)

    其實我自己都很驚訝,
    我竟然會認真困惑這問題 wwww
    .
    因為以前我根本整天爬文研究,
    花在拍照攝影的時間已經很多了,
    但花在爬文研究器材的時間可能更多!
    .
    爬了一下現在各家的相機,
    發現眼花撩亂已經看不太懂了 XD
    感覺直接來問各位大佬先求個方向比較快
    跪求大家現在拍攝的主力推薦+理由分享 ^0^/
    .
    ==================

    回憶以前網路編輯時代,
    主要用Panasoic m4/3微單系統
    最後用的機型是GH2/ G3/GX7
    .
    Panasonic原廠鏡頭一覽:
    https://panasonic.jp/dc/products/g_series_lens.html
    (下面價錢直接先用官網售價,市價應該便宜不少)

    當年使用的3顆主要鏡頭
    [廣角/定焦大光圈/旅遊]分別是:

    [廣角鏡:OLYMPUS 9-18mm/F4.0-5.6]
    其實這顆是我的次選,
    首選是Panasoic 7-14mm/F4.0(¥13万左右)
    但當時我真的買不下去 XD
    重來一次應該會咬牙直上,
    畫質跟廣度都差太多了,
    而且旅遊其實超~~~常用到超廣角阿!
    現在的話好像更頂的是LEICA 8-18mm/F2.8-4.0
    只是售價高達¥173,800實在讓人望之卻步 XD

    [定焦大光圈鏡:Panasonic 20mm/F1.7]
    這顆其實也是我的次選哈哈哈,
    首選當然是LEICA 25mm/F1.4 (¥4万左右)
    同樣是價格跟體積考量,
    重來一次...
    應該直上LEICA沒啥疑慮,
    偶爾要拍假掰照片,這顆應該還是首選...吧?
    更強的是LEICA 42.5mm/F1.2要價¥22万之譜,
    恕我無法承擔 XDDD
    雖然有平價的 Panasonic 42.5mm/F1.7可以選
    但重點還是在42.5mm太遠了,有點難用 XD

    [旅遊鏡:Panasonic 14-140mm/F3.5-5.6]
    原本想說這應該是最佳選擇沒有之一了,
    但後來新出的LEICA 12-60mm/f2.8-4.0
    規格上超誘人,而且真的達到
    [一鏡兼顧廣角+大光圈+常用焦段]
    雖然我還記得之前很閒,
    用14-140mm設定好腳架跟遠距無線快門,
    140mm的超壓縮感自拍真的很爽 XD
    換成12-60mm好像就沒辦法這樣玩,
    而且這支鏡頭也比14-140mm貴不少
    (¥10万→13.7万)
    但... 看在萊卡的份上,
    假設重回m4/3會考慮這顆當旅遊鏡玩看看。
    或是上面便宜的Kit鏡矇用就好...
    (我知道差很多 XD)


    當時沒考慮APS-C或是全幅
    主要是器材體積跟重量考量,
    現在要重新回去的話...
    說真的想法還是沒變,
    不過m4/3陣營... Olympus都退出了,
    只剩Panasonic苦撐,
    簡單看了一下好像也沒有什麼突破性的發展,
    所以才會來問說,假設現在要重回單眼攝影,
    是否有比較推薦的系統?

    ==================

    題外話~
    然後說到[現在]主要用什麼器材的話...
    我自己都很驚訝的
    現在最主要的器材竟然是[手機]XDDD
    .
    主力[華為MATE20 PRO]
    有Leica加持的3個鏡頭
    廣角16mm/f1.8
    標準 27mm/f2.2
    望遠 80mm/f2.4
    .
    雖然是2018的前代旗艦了,
    但就算用現在眼光看,
    三個鏡頭拍照畫質都非常好,讓我十足滿意(認真)
    我想過要是再來衝重機超長途挑戰,
    我搞不好就帶手機拍就好!
    .
    不過可惜的是,
    他錄影的時候只有廣角跟標準可用,
    而且標準的焦段明顯沒有27mm廣角,
    體感大約35mm?
    然後更痛的是廣角鏡頭的畫質頗差!
    要大太陽下才堪用,
    最慘的則是錄影竟然不支援使用80mm鏡頭!
    所以用Mate20Pro錄影,等於沒有望遠...
    幸好標準鏡頭畫質很優秀,
    生活拍拍VLOG很夠用了 :D
    .
    第二主力[GoPro7]
    大太陽下的數位防手震實在是驚天地泣鬼神,
    可惜就算是剛出的GoPro10,
    室內跟夜間的畫質依舊慘不忍睹,
    而且只要光源不夠,
    連最大賣點的防手震都會廢掉...
    要不是日間戶外手持步行自拍,
    它依舊是最好的選擇,
    不然說真的這次大阪行整趟拍下來,
    畫質之差讓我是有點想休了它 XDDD

  • 攝影器材推薦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20:52:45
    有 51 人按讚

    [想攝影141] 細說分鏡 Vol.1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52
    🖍我認為,在欣賞任何一幅作品之前
    🖍別被其表象,框住了你的思考

    從何時開始拍照? 如果從拿相機開始亂拍,那到現在也有20 多年,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基礎? 大概是 2003 年那時開始;那又何時開始從事攝影寫作? 從 2010 年 10 月第一篇文章起,也有 10 年了;那又何時開始教攝影? 再晚一點,2012 年 07 月開始至今,也有 9 年了,回想這過去這些重要時間點,照片對我的意義也好、用途也好,也會不斷的改變。

    🟥接觸更多不同人
    我曾經在資訊展、商場賣過相機,待在台北光華商場某個小角落一段時間,喜好是攝影,接觸到的自然是對「拍照、攝影」有需求、有興趣的消費者,而前來櫃位的消費者,從對攝影一無所知,開口就直問「我需要一台如何如何功能的相機」,到以攝影為攝業的「攝影師」,二者之間需求落差很大,消費金額從一台3-4 千元的相機,到一顆 5-6 萬元的鏡頭,直到一台將近 20 萬元的相機。

    不同需求的客人,聊起攝影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完全不懂的客人,讓我了解他們對拍照的想法,為何會這麼簡單的也不懂? 口中說的、需要的、花錢買下去的完全不一樣,有些客人會接受我的意見,選擇我所推薦的,有些則是很確定的是「我就是要這台」,即使我心中覺得這台並不完全適合你,但有花錢、有消費,你就是客人。

    另一種是以攝影為職業的攝影師,像是「婚禮攝影、新聞記者、攝影工作室」等等都有,談起攝影又是另一片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前輩問我「你覺得,職業與專業,哪裡不一樣」? 一時間我也分不清楚這界限如何區分。

    🔹「職業是拍出客戶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專業是客戶買你拍得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二句話聽起來很像,卻完全不一樣的層級與境界,雖然我還不曾體會後者的心情是什麼,但前者的心情我卻很能體會。🔹

    談起「器材」的看法,一般消費者與職業工作者則是不同的見解,特別是職業工作者如何訴說「高級相機、鏡頭」那規格表看不到的的實際體驗,那真的沒有實際用上是真的比較不出差別,由於這裡是「光華商場」不是「攝影研究社」,也無法具體的更深入的討論,但從這些職業攝影師心得交流分享,讓我能稍稍接觸更高攝影領域的境界。

    🟥天哪,你能教嗎?
    一開始寫攝影教學從沒想過「我可以開課」「我能教」,甚至直到今天是我每天工作內容之一,而一通陌生電話響起,聊了一下「你是誰?」,再聊聊「你能來教我們攝影嗎?」,一開始是拒絕的,連個課程大綱、講義都沒有,一點經驗也沒有,哪敢答應一個陌生電話另一頭的邀約,但對方熱情與堅持,於是帶著一點心虛的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試看看吧」,於是開啟了第一堂課。

    一開始設計 6 門課,慢慢變成 8 堂、10 堂、12 堂,連同進階 18 堂課,講義也從 V1.0 到 V16 版不斷的改變,也能針對不同需求、上課形態設計不同的課程組合,再設計新課程,新的內容等等。

    一開始會認真的去數開了幾個班,默默為這個班的學生做點記錄,比如說有多少人啦、第一堂何時開課啦,但經過數年下來,已經數不清開過少課、有多少學生上過我的課,東西南北跑過多少地方,如果當初那個記錄的習慣有維持下來的話,我想想這幾年開過的班,教過的學生,應該是非常可觀。

    🔹我總是不斷的接觸「初學者」,課程也是為他們不斷的設計、改版,背後動機當然是希望自己越教越好,能讓他們接受到更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學相長」這好段時間,我從初學者身上學到非常多、非常多,了解為何他們想學、困難在哪裡、需求在哪裡,雖然不同班的新生,彼此間對拍照的想法需求都大同小異,但每一次課程都能讓「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體會」,如果我是一位初學者,我會如何期待攝影能帶給我什麼收獲,攝影又可能是什麼樣子。🔹

    「是得,我能教,我很會教」至少到了今天我總算能大聲說出這句話,但這背後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故事,少數讀者、朋友才知道的事情。

    🟥旅行、攝影
    除了身為他人眼中的老師,其實老師也該不斷進步,除了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試著在別的領域相結合,看看從「不同領域看攝影」,能否有想出新的見解。

    我開始出國旅行,在有機會與能力下,多出去看看,2013、2014 年,我各別去歐洲自助旅行,這二次都各去一個月,當時的心情走馬看花 (現在想想哪一次不是),眼裡看到的盡是「新鮮貨」,連個路邊的垃圾桶都長的不一樣,順手拍個幾張。

    在陌生的環境能產生一種「與環境陌生的隔閡」,除了眼裡看到的新鮮貨之外,心境也跟著看開了 – 原來世界好大,自己這麼渺小,應該在有心有餘且力充足下,多出去看看,雖稱不上打開什麼我們說的「攝影眼」,但至少讓我能期待自己能抱著相機,多看看更多地方,挑戰自己能走到多遠、多久。

    當自己看得多了、玩得多了,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的念頭「想讓我的學生、讀者看看我所看見的世界」,該如何最安全、有效率的達成這一點? 是的,我考上了外語領隊,跟著旅行社合作帶讀者、學生出國,這是最具體的方法。

    🔹這讓我又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攝影」,自己用相機、鏡頭體會這世界不足以讓我滿足,帶著其它人感動我曾經有過的感動,這是我另外的目標,我想這比多年前「入門攝影課程」相比,這更像是「進階的攝影課程」,只是這是屬於我自己的課程、我的團員反而是我的老師,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透過其它人的視野,來增見我所見到的世界。🔹

    🟥攝影與錄影
    確切的說是「靜態攝影與動態錄影」,除了在「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外,我也在「不同的表達呈現」上嚐試,也就是「動態錄影」,雖然很多人會說,若你攝影基礎有了,那麼動態錄影入門也不會太難,我也這麼認為,但就「基礎入門」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跳進來學習,才發現學會「從無到有製作出一隻影片」,跟「拍出一系列攝影作品」,這兩個根本就是「二件事」,共通點大概就是…,手上的相機既能攝影,也能錄影,少了器材進入的成本 (一部分啦)。

    從 2018 年中,我開始自習「動態錄影」,從剪輯軟體的學習、到如何拍出一隻教學影片、VLOG 影片,嚐試不同器材,在這個領域,我也是初學者,每件事就像從頭來過,中間有些辛苦,但也十分新鮮,我偶爾會跟學生說:

    🔹「好好體會你是初學者的身份,因你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而當你一切都熟練了,很容易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你也就會慢慢麻痺,失去觀察力與好奇心」🔹

    當我開始學習動態錄影過程,我也這樣子告訴自己,慢慢學習、不急,享受初學者的過程,來看看動態錄影裡頭的世界,逐漸找到與「靜態攝影」有哪些異同、彼此可以互相接替的部分,直到撰文的今天,我依舊還是個「初學者」,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仍然好奇。

    🟥跳脫領域思考
    🔹「通常在一個問題卡住,原地打轉不得其解,你在原有的領域想不出答案,而透過站在其它領域來看這待這個問題,通常都能獲得解答,或是不同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自己的事情」,但這何其困難? 如果你不是「真的站在別人的立場過」,你是無法用不同的角度、思維方法來看自己問題,但一但你有過類似的經驗,也許你也能認同上面我所說的 – 跳脫領域思考,能發現原有領域所想不出的答案,也或許答案依舊想不出來,但相信能產生更多新的想法,重回既有的領域再試圖尋找答案。

    每每在教攝影過程,在課堂上講解任何觀念,教得好不好,學生有無吸收,從學生的眼中可以得到答案,對我來說難的不只是「教」這件事,難的是如何知道他們哪裡不懂? 為何不懂? 不懂為何不舉手? 還是連自己懂不懂都不清楚? 他們的眼神流露的,除了疲憊以外就是「呆滯」,這該怎麼解? 我除了試著換更多不同的例子,講講不同的比喻,笑話也一講再講,想辦法打通他們的關卡,雖有些進步改善,但我覺得問題依舊存在,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而直到我「真的跳脫了既有的領域」,再思考上面這些問題,部分問題我得到了答案,當我接觸到「旅行」,讓我對攝影有著更大的夢想之外,也讓我思考「為何我那麼辛苦拿著相機原因是什麼」,用這角度去想想學生辛苦下班,接著來教室上課,他們心情與期待是什麼?

    當我接觸到「動態錄影」,從動態錄影過程,我思考這問題「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嗎?」一張照片帶給我們除了「視覺的記憶外」,好像留下來的東西也不多,那前面那問題「照片有無勝於有聲」這觀念是值得深思好一會。

    🔹當把「動態錄影」帶到課上,才發現學生為何部分觀念依舊死記,是因為他們不在「現場」缺乏對於照片判斷的線索,他們看到照片只是「結果」,也只能參考,甚至死記,若能在一張照片之前帶點影片,較能讓他們「如臨現場」感受一些氛圍,要他們學習新的觀念,好像這問題似乎解決了。🔹

    也同時能解決另一個我好奇的問題「為何一到外拍練習,學生就把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全還給我一樣」,因為外拍過程中,整個世界都是充滿線索的「大教室」,該如何依現場教他們如何判斷眼前的東西,結合所學,因為「氣氛環境」擁有太多變數需要講解,這些東西帶不進教室裡,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的原因。

    🟥持續重看「攝影」
    教學、寫作十年的經驗,我也不斷的在改變我所擅長的領域之外,同時我也跨足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專業,帶著初學者的心情去看看我所不懂的,這份好奇心讓我在其它領域事物上,學到了很多新點子,在「攝影」及「攝影教學」上,我有很多的改變。

    🔹最重要的改變,是改變我對「照片、攝影」的看法,我不再堅持那套「照片無聲勝於有聲」「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些過去我埾持的念頭,而是更加「超越、溶合」不同領域的專業、觀點來看待這些事情,讓我能確實的跳脫單純的靜態攝影的想法,有著更進一步的成功與成果。🔹

    別誤會,我依舊喜歡「攝影」,而我仍舊在不同領域持續的學習,並且帶著這些學習接觸後的感想「帶回我所熱愛的攝影」,照片對我來說,已不再只是記錄、回憶、創作、證明等等念頭,更不只是視為自己獨享的小小世界,許許多多觀念仍在我心中發芽、成長,希望我能更加堅持下去,持續的進步,也更加認識自己「為何如此對攝影的熱情,仍持續不停」,我想這問題,也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對吧?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