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沒有很完美 也不是一路順遂
39歲那年由於頭很暈 走路感覺傾斜45度 到榮總住院檢查被診斷出內耳不平衡 而這症狀是不可逆的 (就是不會好的)
 由於不是先天的所以突然間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人真的非常不舒服 聽到醫生說這是不會好的只能試著跟它相處 内心其實覺得非常難過
這是一種什麼...
#其實我沒有很完美 也不是一路順遂
39歲那年由於頭很暈 走路感覺傾斜45度 到榮總住院檢查被診斷出內耳不平衡 而這症狀是不可逆的 (就是不會好的)
 由於不是先天的所以突然間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人真的非常不舒服 聽到醫生說這是不會好的只能試著跟它相處 内心其實覺得非常難過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就是你每走一步路都感覺好像是在船上走路一樣的不穩 尤其在你前一天沒有睡好的情況之下會更嚴重 心情不好的時候更會放大他
試過各種治療方法都沒有用 有到振興醫院的水療 遇到了一個姐姐她跟我說她也是後天內耳不平衡 人很不舒服 她花了10年才適應
10年 天哪也太久了😱

我的左耳平衡只有50分 右耳平衡100分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能旋轉 舞蹈有嚴重肢體障礙 甚至於在開車的時候其實蠻經常偏右的😂😂😂
千萬不要給我載😂
除此之外 由於暈眩太過嚴重 在我留職停薪的20個月內我看了將近40個醫生 各科都去檢查 也做了全身性的M RI 檢測 然後在腦動脈上檢查出有一顆0.25公分的血管瘤
有醫生說要積極開刀 還好我沒有只聽一個醫生的 我又到台大做檢查然後醫生說每年追蹤就好 但建議我不要進行激烈運動
知道之後我整個人非常沮喪 坐在家裡連動都不敢動深怕動脈瘤會破掉 我女兒見我如此沮喪跑來問我怎麼了我跟他說媽媽的頭裡面有一顆0.25公分的動脈瘤 她拿一隻尺跟我說:媽媽 可是這個瘤這麼小耶 你需要這麼擔心嗎?
女兒一語驚醒夢中人
加上以前第一金的男同事的客戶有一顆0.8公分的動脈瘤在40歲的時候發現 他現在已經70幾歲了活得好好的 他要我定期追蹤就好不必太擔心啦👏
我一開始只敢執行墊上核心訓練沒有任何重量這對我來說很安全也不必特別晃動頭部 但是後來被靠北的很嚴重 說我的身材除了腹肌沒了沒了這麼瘦一點都不像教練
我的個性不服輸 別人越挑戰我 我越要變強 於是我開始進行重量訓練 💪
如果你們是我 肯定不敢做大重量訓練 因為會擔心動脈瘤破裂 人就掛了😂 但我不這麼認為 我覺得人要過得精彩 我願意挑戰各種訓練項目只要頭不會過度的暈
包括 TRX 重訓 Bikini選手的訓練 芭蕾 瑜珈 …..我都學過
適度的換氣非常重要 包含什麼時候閉氣什麼時候急吐我比別人更注意 並且注意自己在進行50公斤以上訓練時身體是否有不適
實在很皮經過10年都沒有去追蹤
因為最近要打疫苗想起了自己頭上的動脈瘤才鼓起勇氣去追蹤它
結果是大小沒什麼改變 我興奮地跳起來跟Calvin說 又可以再活一百年了😂
#你們在乎的是生命的長度還是精彩度?
我想活得精彩 所以你會發現我在每個行業裡面都非常的認真跟專注 我想要做到各行業的頂尖 絕對不會隨隨便便
就像既然自己是個教練 就要精進自己身材 要不斷進化也會強迫自己去比賽 去上教練課 學到更多的東西 然後來教自己的學生
 我猜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學生支持我 喜歡我的原因 因為他們會覺得Linda老師很認真 都有在學習新的東西 他們覺得跟這種老師在一起 也會一起進步💪
恭喜自己又順利的活過10年 40-50歲 是人生非常精彩的10年 當然也累積了不少財富以及人生的閱歷👏
原本不想說自己的弱項 但王立山大哥跟我說:Linda老師你偶爾要說說你以前的逆境鼓勵別人 因為別人看到的只有你光鮮亮麗的那一面會覺得離你很遠
所以我要跟大家說 #我不是一路順遂
大學畢業進入富邦人壽做了四年半的團體保險業務員 然後跳到投信從27做到39歲 12年 41歲才開始運動42歲才當教練起步有點慢 體力當然不能跟年輕人比 所以要比別人更努力 
49歲在Jerry師父的鼓勵之下才開始比賽 今年如果可以比賽我還是會參加 希望自己站在台上鼓勵大家無論你幾歲都可以透過訓練練出完美身材 在台上發光發亮
每個人都有弱點 記得 面對他 接受他 處理他
自從重訓之後 體力反而比30幾歲的時候更好 應該是肌肉量增加的關係精神也變得比較好喔
無論你幾歲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或者是70幾歲了沒有人不需要重量訓練
你可能會說因為疫情的關係不敢進健身房 但是真正想訓練的人一顆壺鈴一組啞鈴也是練 不要再幫自己找這麼多藉口了
希望疫情趕快緩解希望台北教室可以開放上課 我好想念學生們想再回去當你們的Linda 老師
今天故事說到此 共勉之
今年目標
1. 參加國內一場比賽
2. 年底之前上Lifewave資深總裁
換氣過度處理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宋小宋小,漢成呼叫!」
「羚羊,你不要這麼衝動嘛!」
「子伶,妳真的不輸給男生耶!」
「他OHCA了!」
「你CPR做得很好,這附近有沒有AED?快!」
看到這幾句台詞,就知道這是「火神的眼淚 Tears on Fire」的經典內容,
看完這齣公視的作品,
相信大家更能同理消防人員的心路歷程,
將來,我們也不要成為酒空或刁民🤛🏼
感謝吳學姊的整理,俐媽也貢獻我的所知,
今天獻給大家「消防篇」~
———————————————————————
🔥 俐媽英文教室—消防篇:
🏨 專有名詞類:
1. OHCA =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看火神不會這個等於沒看😂)
2. 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3. EMT =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緊急救護技術員
4. ROSC =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恢復自發性循環
5. Heimlich Maneuver 哈姆立克急救法
6. CPR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7. AED = automated emergency defibrillator
#俐媽英文教室aed篇
🚑 各種車子:
1. tanker fire engine 水箱車
2. aerial ladder fire truck 雲梯消防車
3. chemical fire engine 化學消防車
4. chemical hazard rescue vehicle 化學災害處理車
5. ambulance 救護車
6. air compressor fire engine 空氣壓縮車
⛑ 裝備的部分:
1. helmet 安全帽
2. oxygen cylinder 氧氣瓶
3. face mask 面罩
4. personal alert safety system 個人安全警示器(又稱為救命器)
5. fireproof wear 防火衣
6. fire hydrant 消防栓
7. sprinkler system 消防灑水系統
8. electric hydraulic cutter 電動油壓剪
9. hose 水帶
10. Hooligan light 三叉撬棒
🧯 劇情相關名詞:
1. fire disaster (n.) 火災
2. fuel (n.) 燃料
3. accelerant (n.) 促燃劑
4. rescue (n.)(v.) 拯救
5. pneumothorax (n.) 氣胸(pneumono-: lung)
6.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n.) 氣管插管
7. needle decompression (n.) 針刺減壓
8. smoke alert (n.) 煙霧警報
9. radio equipment (n.) 無線電
10. electrical fire(n.) 電線走火
11. ventilation (n.) 通風/排煙
12. gender/sexual discrimination (n.) 性別歧視
13. alcoholism (n.) 酒癮 ▶️ alcoholic (n.) 酒鬼
14. commit suicide (v.) 自殺
15. fall down from the building墜樓
16. collar (n.) 頸圈
17. drown (v.) 溺斃
18. hovercraft (n.) 氣墊船
19. arson (n.) 縱火罪
20. hyperventilation (n.) 換氣過度
21. fire escape (n.) 太平梯
22. break into house (v.) 破門而入
23. lobby (v.) 關說
24. give sb a ticket for Ving 開罰單
25. flashover (n.) 閃燃
26. backdraft (n.) 爆燃
27. put out/ extinguish (v.) 撲滅 ▶️ fire extinguisher (n.) 滅火器
28. combustible/ flammable/ inflammable (a.) 可/易燃的
29. simulation (n.) 模擬
30. protest against... 抗議
其他豐富的消防相關英文資源,請看:
https://www.tyfd.gov.tw/chinese/06/images/消防專業用語篇.pdf
———————————————————————
消防人員、救護人員,您們辛苦了❤️🙏🏻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火災篇
#俐媽英文教室消防篇
#俐媽英文教室火神的眼淚篇
#期待第二季
#台大明明和您一起平安健康不掉淚
換氣過度處理 在 龍眼媽與愛演小龍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把關看不見的健康交給室內空氣品質專家
長期受氣喘所苦的小龍眼(也累到父母),在醫師建議下調整服藥治療💊,但還是時常會反覆發作,醫師強調除了體質以外,環境中的過敏原或其他刺激因素🦠,會產生過度反應的現象,要我們特別注意家中的清潔,也因為這樣我們家是每天打掃,空氣清淨機更是24hr開著,也時常用除塵蟎吸塵器除塵蟎(有統計數據氣喘兒童根源_塵蟎為首)。但怎麼樣都找不出過敏根源,為了揪出小龍眼過敏原的可疑份子,我們捲起袖子決定要請專業的 HC 旭捷室內空氣品質專家,為我們家做全面性的空氣品質健康檢查。
🏠👨🏻💻當天到府協助檢測的人員有2位,檢測了家中6個點位,檢測時間約1.5小時,最終會收到一份完整結案 #室內空間空氣健診專案報告,每個區塊都有詳細的圖示分析,最終的檢測結論,果真幫我揪出隱形的現行犯🥷🏻:
➡️ 室內空氣不流通:從來沒想過我們家的室內二氧化碳CO2大超標,平均濃度為1,112 ppm (930~1,218 ppm),檢測出來是 #不健康的室內空氣品質。因為家裡對街正在進行新的建案工程,因為擔心粉塵飄入家中,幾乎都緊閉門窗,沒想到二氧化碳濃度累積過量,原本傻傻的覺得空氣清淨機可以濾除二氧化碳,原來是錯誤的觀念。經專家提醒後,工程休息時,我們會把窗打開一點,配合空氣清淨機處理PM10、PM2.5,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
➡️清潔劑產生揮發物:再來是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平均濃度為0.240 ppm(0.152~0.328ppm),「#對敏感族群有健康疑慮」之室內空氣品質,每天打掃環境,使用的卻是揮發性高的清潔用品,產生室內污染,加上室內通風換氣不佳,導致污染累積了。決定!這週末要去添購低逸散的環保清潔產品。
➡️甲醛濃度偏高:最可怕的是萬萬沒想到,我們家甲醛HCHO平均濃度為0.07ppm(0.06~0.07ppm),是範圍裡的高標(頭都暈了),專家建議優先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或於外出時門窗緊閉使用空氣清淨機(具光觸媒或活性碳功能),空氣清淨機清淨空氣輸出率(CADR)至少為170m3/hr,以加速甲醛移除,之前選用的空氣清淨機仔細研究,竟然獨缺去甲醛的功能。
⚠️專家還特別提醒我們要注意環境濕度,尤其是在 #春夏的過敏高峰期,適時的用除濕機加上環境清潔,將濕度控制60%上下,降低過敏情況。
原本以為家是最健康乾淨的環境,原來隱藏如此多隱形健康殺手,終於能追究出污染源,從根本改善環境細節,#事出必有因再也不用猜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小龍眼的過敏反覆發作,收到報告後,立刻調整報告書裡的建議事項,把危害健康降到最低,謝謝旭捷空氣品質專業團隊,守護我們家看不見的環境健康,想必大家有非常多的疑問,歡迎私訊龍眼媽,因為我也曾是那個不像柯南百百破案焦慮的媽媽,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看不見的室內健診服務。💪🏻😄
換氣過度處理 在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基本的因應之道:覺察➝轉念➝行動
儘管焦慮情境多變,但在面對時,還是有些基本原則。
首先,要覺察。王意中說,我們不能期待孩子會來按鈴告訴我們:「我現在焦慮了」,而是要細心的去觀察,看看孩子是否不對勁,例如,隨著考試的逼近,有的孩子會因為焦慮開始頻尿、盜手汗、專注力難集中等等。
大人要陪著孩子去留心自身感受,標定情緒,覺察到自身的焦慮,而且,還要試著去瞭解自己的「安全水位」在哪裡。王意中用水庫的水量來形容焦慮,水位若是在孩子可以掌控的情況下,不造成威脅性,就是安全的;但如果焦慮水位快速上升,超出孩子可以控制的情況了,就得當心。
有時候,孩子沒有覺察到自身的焦慮,等到超過安全水位時,生活都已經受影響了,例如可能去不了學校,或可能考卷發下來時、整個人楞在現場,王意中提醒,覺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其次,要轉念。外在的客觀事實,難以改變,但想法是自己可以決定的,王意中說,可以引導孩子對正在焦慮的事情「有多一點的解釋」,多一點彈性、多一點面向來看待眼前的事情,焦慮就可能會下降。
轉念並不容易,大人可以在生活中多多示範。比方說,王意中住在宜蘭,每逢周末,總是容易塞車,很多大人碰到塞車這類情況時,會心情很差,但他就會想:「宜蘭果然是個好地方,一直都有好多人想來。」當這麼想的時候,他的心情就舒服多了。
他強調,大人的身教影響很大,臨床上觀察,有負面思考傾向的孩子,通常身邊有愛抱怨的大人。
最後,要行動。行動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舒緩情緒」,另一種是「問題解決」。在舒緩情緒方面,王意中說,例如當孩子發現自己有點坐立難安時,可以問問孩子,要不要先去洗個澡、聽個音樂,或出去走一走、打打遊戲、跟別人聊聊天等等。若是很嚴重的焦慮,例如過度換氣時,那可能就要看醫生,尋求專業協助。
情緒狀態不穩時,優先處理情緒,例如數學題目解不出來很焦慮,不如先去洗個澡;但,洗完澡,數學題目還是在那邊,問題並未解決,焦慮依舊存在,此時就得尋求解方,例如上網找教學資源、詢求專業協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