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捐血後可以運動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捐血後可以運動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捐血後可以運動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捐血後可以運動嗎產品中有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71的網紅米雅心靈旅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還記得幾年前,我只是一個上班族, 做著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的工作, 每天都想著,什麼時候星期五到來? 驅動我每天去上班的動力,就是薪水😅😅 告訴自己需要薪水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最期待的除了六日,大概就是颱風假了吧😂😂 . 那時候的我,大概沒有想過會有今天的自己吧 對生命中,給自己很多的限制😝😝 覺得人...

捐血後可以運動嗎 在 Min.w.20??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8:17:50

💉新冠病毒Astra Zeneca疫苗分享💉 (文長 耐心先拿出來❤️‍🔥) 公司在4月做疫苗施打問卷調查時 就勾選了願意施打的答案 原因當然是 在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下 不只要保護自己 也要好好保護身邊的家人朋友 空服員施打類別屬於第三類 當時許多國家在打AZ疫苗後,出現許多嚴重副作用 加上在第一...

捐血後可以運動嗎 在 Foodie Maggie 香港/台灣 美食親子美妝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3 04:54:43

[ lifestyle #foodiemklifestyle ] 我記得第一次想捐血是在高中的時候 捐血車來到學校讓有興趣的同學去捐 可是當輪到我捐血時 捐血人員說因為我體重不夠不能捐🤣 (我也曾經瘦過的好嗎?) 我忘了是差1公斤不能捐還是怎樣🤣🤣🤣 但後來都沒有再去捐血了 那天跟我老公聊起...

捐血後可以運動嗎 在 烏恩慈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2 22:16:38

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不需要。 正常來說,生理期的平均出血量約80c.c ,比單次捐血少上許多。、只要造血功能正常無須刻意進補,身體就能自動將流失的血液補回來。 很多人會覺得需要在月經結束後進補,主要是因為經期來時,因雌激素低會影響到肌肉恢復、免疫力和情緒。因此容易感冒、尿道炎,疲倦,感覺特別「虛...

  • 捐血後可以運動嗎 在 米雅心靈旅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4 07:24:56
    有 53 人按讚

    還記得幾年前,我只是一個上班族,
    做著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的工作,
    每天都想著,什麼時候星期五到來?
    驅動我每天去上班的動力,就是薪水😅😅
    告訴自己需要薪水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最期待的除了六日,大概就是颱風假了吧😂😂
    .
    那時候的我,大概沒有想過會有今天的自己吧
    對生命中,給自己很多的限制😝😝
    覺得人生應該就這樣吧,也許就是結婚,生子,有個收入
    照顧好自己的人生
    看著這個世界,不覺得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
    也許就是偶爾做義工、捐錢、捐血
    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小小的空間
    覺得自己不可能成就什麼大事
    也不太可能大大貴吧
    改變不了這個身邊的人、事、物
    只能自己去接收,跟消化,接收生命中的一切
    每個人…不都是這樣嗎❓❓
    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
    總有一天,我會退休,然後去做我想要做的事
    也許是環遊世界吧😍😍
    .
    但走在希塔療癒的路上
    我開始成就很多不可能的事情❤️❤️
    是我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開始重新的喜歡自己的生命,喜歡大笑🤩🥳
    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不在為了賺錢而工作
    了解自己,幫助別人,同時還賺到錢
    到世界各地去旅行、上課
    #把好多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改善我的工作、家庭、感情、金錢、教育的各種想法
    不在只是覺得,我只能這樣
    打開了我生命中的大門❤️❤️
    .
    我一直很感謝
    #宇宙讓我可以看見一個全新的自己
    透過工具,我知道如何跟自己對話
    我也很感謝生命中的一切,讓我可以成就現在的自己
    打開自己的新視野🧐🧐
    .
    與其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小空間當中
    不如去放大你的空間
    為什麼不能去接收,並相信
    知道自己是可以有所作為
    #為什麼總是好像覺得自己只要擁有再多一點點
    心想著,這樣也許我的人生就足夠了⁉️⁉️
    但每當你這樣想
    總是會再要求再多一點點什麼,人生可能就滿足了😂😂
    .
    那麼… #不如放大自己的格局
    改變驅動你的能量
    去相信自己
    是有能力可以改變你的現況
    是有能夠從你現在的人生困境中突破你的難關的
    你可以不用留在舒適圈
    你不需要卡在現況當中,告訴自己別無選擇😅
    還是你寧願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這樣呢❓❓
    .
    這些過程,其實不用很大的改變
    你只要去相信自己,並且知道你要的是什麼
    你相信你只能這樣,是誰告訴你的呢?
    你自己?還是你身邊的人?還是每個人都如此呢?
    那為什麼你要相信這一切呢?
    .
    #這個世界不斷的再改變
    就像,你過去可能沒有想過,台北會下雪
    但這個奇蹟發生過了❄️☃️
    就像,這次奧運的金牌,有很多運動員沒想過自己會拿牌🥇🥇
    但就是這樣發生了。
    就像,你也許沒有想過,有一個病毒會席捲全世界
    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行態
    .
    所以請你停止告訴自己「不可能,做不到」
    停止告訴自己「我成就不了什麼」、「我沒有選擇」
    .
    #而是要聰明的去找一些解決方式,
    去尋找資源,去相信自己
    去相信你有更多的可能
    不論那是什麼方式,只要你的一小步
    你的生活,也許就有所不同
    .
    #這也是為什麼我那麼喜歡說給自己一個機會吧!
    因為你會感謝你現在的決定
    這是我這幾天完成豐盛顯化的助教
    有滿滿的感動,想與你分享
    #感謝生命中的一切
    #感謝生命中有你
    #感謝希塔療癒
    .
    如果你願意,為你下載
    知道如何打開自己的格局
    知道如何尋找方式去協助自己
    知道如何把握機會,並且看見身邊的資源
    能夠看到自己的改變,看到自己的前進
    能夠開啟無限的可能

    同意下載請留言YES
    .
    #如果沒學過希塔療癒的不要錯過米雅9月的線上課程啦
    #10月全面漲價
    基礎DNA 09/24-09/26
    進階DNA 10/01-10/03
    深入挖掘 10/09-10/10
    報名課程👉http://miadsroad.com/theta-healing/
    .
    #希塔療癒
    #改變自己的人生
    #持續進修中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

  • 捐血後可以運動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0 07:30:01
    有 402 人按讚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2020年6月夜幕低垂,忙完門診又接連開兩三個會議的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剛回到家就接到W病患家屬電話。「謝醫師,我覺得他這次也許撐不過了!我先生情況還好的時候,有交代要把他的身體給你,可能要麻煩你幫我們安排」
      
    同時罹患「重症肌無力症」與「類澱粉神經病變」兩種罕見疾病。時隔數月談起往事,謝松蒼教授還是忍不住眼眶濕潤。那時候我跟家屬說我們再盡力看看。第2天就安排W轉院,沒想到進來幾個小時,他就走了。面對家屬強忍哀傷說:「我先生交給你,這樣我就放心了。」謝松蒼深深吸口氣緩和翻騰的情緒,語氣堅定地安慰W太太:「接下來就是我的功課」
      
    謝松蒼教授清楚知道自己片刻都不能耽誤,隨即召集「腦庫小組」把握黃金6小時完成取腦,再做每個腦區神經組織切片,並進一步染色處理,「我們的功課就是做好病理診斷,妥善保存他的腦神經組織,提供科學家嘗試從裡面研究找出治療藥物。」透過家屬協助,W先生如願化身醫學院大體老師,也成為試運作剛滿周年的「臺灣腦庫」第3位捐腦者。
      
    ■盼政府成立腦庫國家隊
    病友家屬、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創會理事長朱穗萍說:『我們病友願意捐腦,但我們國內缺乏腦庫,我們希望在生命最後,將最珍貴的腦貢獻出來,就希望能夠破解或加速腦部研究的管道』
      
    朱穗萍指出,自己一家七口就有六口患有小腦萎縮症,只有自己正常,希望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不要發生在別人家。她說,因為對疾病的不了解,帶病基因隱藏在社會各角落,期盼能早日找到疾病破解方法[1]。
      
    ■腦庫計劃獲各界相挺
    2017年,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創會理事長宋秉文因應小腦萎縮症等退化性神經疾病病患與家屬敦促,決定根據歐美經驗發起籌設臺灣腦庫。在籌備會議上,宋秉文用懇切的眼神看著謝松蒼,「為了讓病友圓夢,能不能由謝教授領導規劃這件事情?」平日忙著門診,還兼顧研究教學的謝松蒼,沒拒絕這個艱困任務,反而二話不說當場答應。「因為這是老師的夢想,也是病友的夢想」
      
    謝松蒼始終記得1995年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回到台灣大學任教,當時的醫學院副院長陳榮基交給他的首項任務,就是協助規劃建置腦庫,但寫好研究計劃送到相關部會審查卻未通過,籌設腦庫就此石沉大海,「老師到現在還常常在LINE寫說,這是他在退休前沒有完成的夢想!」[2]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腦庫提供腦疾病與治療的研發:「腦庫」是什麼?相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血庫或是器官捐贈,腦庫應該是陌生的字眼,但是它和血庫與器官捐贈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類似的是,腦庫和血庫、器官捐贈都是來自於民眾的捐獻,是大愛的表現;不同的是:在於捐獻的時機和目的,血庫是隨時可以捐血,器官捐贈發生在意外腦死判定之後,可以移植器官救人,但是腦庫的腦組織取得有時間限制,提供作為腦疾病與治療的研發,而非作為移植之用。
      
    腦是非常精密的結構,每一個腦區都有特定的功能,所以在生前是無法取得腦組織的;所有腦組織的捐獻,都是在這些有大愛的民眾,往生之後才能捐獻出來作為研究之用,以開發新的藥物治療為目的。
      
    從這個觀點來看,腦庫和我們所了解的其他捐獻,包括「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就非常的類似。大體老師是在民眾簽署同意書,往生以後,由家屬捐給學校,作為醫學院學生學習解剖實習之用,用來了解人體的三度空間結構。
     
    器官捐贈則常是發生在意外之後,家屬感於這些民眾生前希望幫助其他民眾的大愛,把往生者的器官捐贈給需要的民眾移植。所以,器官捐贈可以給予受贈民眾新的生命和生活品質。
     
    相對於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腦組織捐贈者的大愛更為廣泛,因為經由這些研究,發現的治療藥物,可以嘉惠所有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
      
    ■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研究
    簡單的比喻,大體老師的捐贈造福了醫學院學習解剖的學生,器官捐贈可以讓數個或者數十個病友得到新的生命。但是腦組織的捐獻,因為新的藥物開發,可能造福千千萬萬的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這樣的大愛,影響更為深遠!也因此先進國家,從 1960 年代開始,就以政府的力量,有系統地設置腦庫,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為研究的標的。
      
    為什麼需要使用人腦來做研究,難道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比如細胞培養、動物實驗,相對於身體其他的器官組織,腦神經是最精密的,各個不同的腦區,掌管不同的功能,有些負責運動、有些負責感覺、有些負責語言,特別是情緒等的表達,如此複雜的分區,在動物和人有相當大的差別。
      
    在很多動物實驗上,可以發現有效的治療,但是到了人體試驗,卻無法成功,就在於動物的腦組織和人類的腦組織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包括在基因、蛋白質的組成,以及神經細胞之間的網絡結構。
      
    也因此,所有在動物實驗上面證實有效的藥物要到人體試驗之前,都必須經過驗證,也就是需要使用人腦的組織作為實證。比如,這一個蛋白質在動物實驗上發現是有增加,那麼在病人的腦組織是否有同樣的變化,如果有同樣的變化,那麼進一步的人體臨床實驗就有可能。
      
    ■那麼收集這些人腦的組織,真的有實際上的用途嗎?
    一個最好的例子是阿茲海默病的失智症。在 1980 年代,美國神經科學家,注意到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底部有乙醯膽鹼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在阿茲海默病人很早就消失退化,也因此,建立了乙醯膽鹼學說。
     
    有了這樣的分子標的,包括科學研究者和藥廠,就迅速的以乙醯膽鹼作為標的開發藥物。到了 1990 年代,第一個阿茲海默病失智症狀的藥物就進行臨床試驗,而且顯示可以有效地延緩失智症的進行。
      
    到目前為止,乙醯膽鹼藥物也是在阿茲海默病使用最廣、最有療效的藥物,這一個現象說明了腦庫對於神經退化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台灣的人口老化,各式各樣的疾病隨著年紀增加,盛行率都有提升,這當中最嚴重的就是神經退化疾病,全世界大規模的調查顯示,在 80 歲之後,半數以上的神經疾病,都是神經退化疾病或是神經罕見疾病,神經退化疾病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神經罕見疾病則包括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的漸凍人)、小腦萎縮症、類澱粉神經病變等等。
      
    這些疾病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非常有效的藥物治療,所以這是全世界各國政府的研究單位和藥廠在極力開發的領域,而要從事這些研究、開發藥物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人類的腦神經組織[3]。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腦庫
    曾因罹患肝癌引發嚴重內出血,被從鬼門關搶救回來,現在每過一天就賺到一天的謝松蒼教授從不覺得肩上背負著這麼多病友和家屬的愛心與期待,是沉重的壓力。
     
    「我只是有個夢想,要幫他們完成這件事情。我也知道自己可能完成不了,但每天走一小步,讓更多人認同這個理念,即使我退休了,還是有人會接棒繼續下去。如果我們今天連一步都沒有踏出去,30年後還是零」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腦庫。」謝松蒼站在台大醫學院紀念大體老師的「無語良師」牆前,娓娓訴說臺灣腦庫的規劃藍圖與願景,「這個腦庫不屬於現在的任何一個人,而是屬於我們的下一代!」眼光停在「無語良師」牆上的台大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的名字上,謝松蒼平靜地說:「我也希望可以像謝教授一樣,生前是老師,往生以後也是老師」[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台灣神經科學家攜手號召捐腦、盼政府成立腦庫國家隊」: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78928
    ∎[2] ( 蘋果新聞網 )「蘋中人:從絕望深淵尋找希望之光 謝松蒼」: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314/ZYHSYXZSKNAK7F7225ITH3LSSY/
    ∎[3]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謝松蒼」〔 健康世界 / 109年8月號〕: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1860
      
    ➤➤照片
    ∎(蘋果日報)「蘋中人:從絕望深淵尋找希望之光 謝松蒼」: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314/ZYHSYXZSKNAK7F7225ITH3LSSY/
    凝望台大醫學院紀念大體老師的「無語良師」牆,謝松蒼希望臺灣腦庫也能立牆紀念每個捐腦者(李宗祐攝)。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建置策略】
    在高齡化社會的年長族群中,腦與精神疾病,特別是神經退化常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歷程。其伴隨的失智、失能以及相關的健康與生活風險,對個人以及家庭造成莫大的負擔。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探索神經退化的病理與預防機制,而健康與疾病人腦的收集可提供腦科學研究的平台,對於腦與精神疾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遺憾的是,國內至今並沒有收集國人腦與相關組織的機構。臺灣必須盡速建立腦神經組織庫,趕上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研究、精進高齡醫學並參與長照規劃,預防神經退化與精神疾病對於個人、家庭、社會的衝擊。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10-7/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臺灣腦庫 #腦庫 #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 #謝松蒼

    臺灣腦庫協會 / 臺灣大學醫學院 / 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捐血後可以運動嗎 在 Linda愛打卡打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0 20:37:12
    有 508 人按讚

    -
    微解封最開心的是:「終於可以捐血啦!」

    雖然捐血車一直都有作業
    疫情嚴重的時候全台真的鬧血荒
    但看著每天案例這麼多
    又身處人口密集超高的台北市
    始終還是不放心

    因此今天在去工作室的路上看到捐血車
    史上最興奮!
    馬上去抽號碼牌捐血
    竟然還莫名獲得了全聯三百元禮券!
    莫非這就是所謂的好心有好報!
    更酷的是現在竟然還有捐血換餐的公益活動!
    所有單位都極盡所能地鼓勵大家挽袖救人啊!

    熱愛運動的各位!
    你們說!
    這時候不上嗎!
    衝啊啊啊啊啊💪🏻💪🏻💪🏻
    -
    ⚠️⚠️已經打過疫苗的請注意⚠️⚠️
    ✅打莫德納或輝瑞的可以直接捐血
    ❌打AZ或嬌生的請等14天後再捐
    -
    👇🏻附上捐血換餐活動細節給大家參考👇🏻
    https://nurseilife.cc/blooddonation/
    -
    🎀 LindaLovesCycling官方部落格
    www.LindaLovesCycling.com
    -
    🎞 更多單車影片
    請訂閱YouTube頻道LindaLovesCycling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XSO8rgWWroELnYB9UUEmA
    -
    ⛩Twitter也有全新不同的內容
    https://twitter.com/LindaCycling
    -
    💃🏻 更多限時動態請追蹤Linda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ndalovescycling/
    -
    #LindaLovesCycling
    #Linda愛打卡打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