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手指骨折復健方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手指骨折復健方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手指骨折復健方法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88的網紅職能治療師王志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一種痛是 #兒女覺得痛 1分鐘影片紀錄如何讓三個加起來快200歲的人,如何協助92歲的臥床四個月連翻身都痛的阿公,克服疼痛重新坐起來。一週後到訪,還可以持助行器站起來。吃更多、氣色也更好了 阿公跌倒腰椎骨折術後返家也快4個多月了,整天躺在床上聽佛號。 三週前初訪,教阿公先從床上坐起,否則只能...
手指骨折復健方法 在 職能治療師王志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一種痛是 #兒女覺得痛
1分鐘影片紀錄如何讓三個加起來快200歲的人,如何協助92歲的臥床四個月連翻身都痛的阿公,克服疼痛重新坐起來。一週後到訪,還可以持助行器站起來。吃更多、氣色也更好了
阿公跌倒腰椎骨折術後返家也快4個多月了,整天躺在床上聽佛號。
三週前初訪,教阿公先從床上坐起,否則只能躺著吃飯、躺著用尿壺,大家生活都很痛苦。教導動動手指,就能夠輕鬆坐起的方法,阿公一次可以坐起超過半小時,於是訂定坐起20分鐘休息10分鐘,一天坐起累計12小時的目標。
第二次去,坐起已經8小時了。
第三次去,竟然放棄了,只有三餐才坐起。原因是:「阿公受不了」
有一種痛,是⋯⋯⋯
.
.
.
.
.
.
兒女覺得痛!!
如果是組織傷害未癒,痛的程度會隨得動的程度而改變,但阿公沒有!
如果是組織傷害未癒,痛的程度不會因為誰在場就比較不痛,但我在場阿公就不痛!
所以問清楚:哪裡痛?確認疼痛的位置
還要問清楚:有多痛?判定疼痛程度
阿公躺久了,動一下就哇哇叫,坐起的過程抗拒萬分。一直到最後確認疼痛程度,阿公說:「腰部有一點點痛」。為了這一點點的痛,躺在床上四個月,全身退化,尤其是支撐坐姿、站姿的肌肉,更承受不住坐、站。這樣痛到臥床不起,實在是太冤枉了
帶著年邁的兒女,看清疼痛的事實,加上每天line追蹤,一週後阿公可以坐在床緣一坐坐半小時,還可以拿著助行器站起來。
面向床頭的佛陀相行禮,這次是感恩,而不是要準備往生了。
#優效居家職能治療所
#復能 #復健 #輔具 #居家好鼓勵
#中風 #骨折 #失能 #長照 #站立 #職能治療
手指骨折復健方法 在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症狀顯微鏡】教您預防與避免『肩關節運動傷害』
肩膀是人體活動度最廣的關節,但肩關節也是人體中最常脫臼的關節,再加上各式撞擊導致肌肉受損、老化後軟組織纖維化,讓各個年齡層都有不同的肩部問題。而肩關節的運動傷害與特殊解剖構造與進行運動的特殊動作有很大的關聯。
肩膀的退化性商還有旋轉肌韌帶破損,像是棒球投手使用手臂過當、關節炎與滑液囊炎等。而較常見的肩關節運動傷害,則有以下2種:
『肩卡住症候群』此症狀是在病患手臂上舉、外展或屈曲,有一定弧度時會發生疼痛,尤其室外展後外璇會更加疼痛,同時肩關節活動會有聲音。
治療則以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為主,同時改變運動儘量避免手臂上舉的動作。若經過半年仍未見效果,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以避免更壞的情況發生。
『關節脫臼』會導致病患在生活上的不便,像是穿衣服、伸手拿東西或拉大眾運輸工具的拉環時都可能導致肩脫臼的發生。
診斷時則以病患的病史最有幫助,而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則需視病患的年紀,若真必須手術,約在術後的6周能進行患肩的復健工作。
對患者來說,不管受傷機制是什麼,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活動受限、手舉不高、梳頭不便、不能自行穿衣等。而很多專業醫生都建議並會進行復健,在醫院,通常會照射遠紅外線、電療等,藉此讓肌肉放鬆,再徒手按壓,接著拉筋,最後則是讓患者藉由輔具,像是滑輪等自行練習。
那患者該湖耴進行復健呢?
1-前方牆壁練前舉
面對牆壁坐著或站著,將患側手臂伸直,手掌貼牆,手指沿著牆往上台高,直到肩膀痠痛感覺明顯,就為使這高度,再稍作休息。如果痠痛感減退,就增加高度,保持肩膀放鬆、維持水平。
2-側邊牆壁練側舉
面對牆壁,進行側邊抬高練習,過程眾注意肩膀不能抬高。
3-肩膀前下側內縮
左手拉右手,於身體中間方向拉動,拉到感覺肩部痠痛感明顯,就可固定並稍作休息。當痠痛感消失,就繼續增加拉動範圍,重複進行』
4-肩膀前上側內縮
以對側肩膀為目標,左手推動右手手肘,使其往左肩移動。此動作能幫助完成日常梳頭的動作。
5-肩膀後下側內縮
兩手往後伸,左手拉動右手。肩部僵硬者,能用兩手拉住小毛巾輔佐,或藉由他人幫忙拉動患側,讓兩手可以扣住。
6-肩膀後上側內縮
兩手在頸後互扣,把患側往健康那側拉。大多需要他人協助抬高患側,往上往後壓,再自己練習。
若為骨折患者,在醫生確認骨折充分癒合後,方可進行上述練習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關心您)
PS: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粉絲團對你有幫助,請為我們於[按讚]處點選[接受通知],你將第一手收到我們每日人體力學保健文章唷!
資料來源: FB/不吃藥的健康人生~ 不用變成藥罐子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