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派聊德國】
🔆大家知道7月24日是Christopher Street Day嗎?也稱作同志驕傲遊行!🏳️🌈德國同性婚姻至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取得法律效力,今天凱派帶大家來看看德國對於同性戀合法的發展史究竟歷經了多少波折呢?
🔘同性戀代號『175er』
戰後時期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於...
【 #凱派聊德國】
🔆大家知道7月24日是Christopher Street Day嗎?也稱作同志驕傲遊行!🏳️🌈德國同性婚姻至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取得法律效力,今天凱派帶大家來看看德國對於同性戀合法的發展史究竟歷經了多少波折呢?
🔘同性戀代號『175er』
戰後時期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於1872 年訂下《帝國刑法典》第 175 條:男性同性戀為犯罪行為,男性之間或與動物之間發生的非自然通姦將被判處監禁,甚至喪失公民權利。因此條法律讓男同性戀者被冠上污名化『175族』的代號。總計有六萬多個同性違法案件,五萬名男性被判有罪。1929 年,刑法委員會曾於國會中提出將成年人中的同性戀合法化,卻未被採用。
🔻集中營裡的代號
納粹時期的集中營裡的囚者不僅是猶太人,還有其他社會邊緣者(例如:政治犯、移民、智能障礙者),而同性戀者也被列為其中。管理者在囚犯的衣服上做出標記以辨別身份:男同性戀者的衣服上會被標上粉紅色的三角圖形,女同性戀者則是黑色三角形。
💪同志運動
1950 年代下的同性戀者需擔心受社會排斥以及刑事起訴,而1968 年起開始了運動性革命:少數國家放鬆對同性戀的刑法限制,例如:英格蘭、加拿大和挪威。但在法國和比荷盧卻未合法化,可見當時多數國家對實現同性平等的開端仍是晚的。
📍1970年代的德國,因民權意識抬頭,同志紛紛上街遊行,同志權益運動大幅興起。1972年,明斯特舉辦首次聯邦德國同性戀運動大遊行;1979年不萊梅與柏林也舉辦克里斯多福大街遊行日活動。歷史上此遊行是在1969年6月28日美國紐約克里斯多福大街上的石牆酒吧,為跨性別群體(LGBT)首次集會行動。
📝1971年同志運動下產出的電影呼籲大眾:「變態的是同志身處的社會,而不是同志本身!(Nicht der Homosexuelle ist pervers, sondern die Situation, in der er lebt)」。
📌1987 年,ILGA(國際男女同性戀聯合會)在科隆舉辦第九屆世界會議,同性戀運動走向國際,同性戀者勇敢走上街頭為自己爭取平等權利。
📖同志合法化
1994年,刑法第175條完全廢除。1969年第一次改革,成年男性(21歲)的同性性行為不再違法,『175族』這個用語逐漸消逝。約1973年將同性戀合法年齡降至18歲。16歲以下之青少年則不得進行同性性行為。
🔎社民黨議員出櫃
2001年6月社民黨柏林市議員Klaus Wowereit在大會上面對媒體語出驚人:「我是同性戀,這也是好的。(Ich bin schwul, und das ist auch gut so.)」公開支持同志創舉一夕之間成為國際焦點,這位德國史上首位出櫃的政治人物大獲人民讚賞,也在隔年當順利選柏林市市長。
🖋同性婚姻的修法過程
梅克爾於執政時期,開始補償當年因刑法175條而受罪的受害者。司法部長Heiko Maas認為該法是法治國家下的恥辱,國家無法阻止當時同性戀者遭受的迫害,但至少可以為他們平反。
✔️2001年,德國正式實施伴侶登記制度(eingetragene Lebenspartnerschaft),同志具有伴侶身份之權利,但在法律上並不完全擁有婚姻權利,不具領養權利。直到2005年,才修改登記伴侶的權益,同性伴侶可以收養與其伴侶之親生子女。
✔️在2017年6月,梅克爾於柏林公開活動中表示:國會議員應該有良知的決定(Gewissenentscheidung)同性婚姻案,此舉動轟動全德國媒體與人民,終於一改基民黨長久反對立場。
✔️2017年10月,德國修改民法中的對於婚姻的定義:婚姻由兩個不同性別或相同性別者終生結合。同性與異性婚姻皆無差別,一律平等。
❌國際間反同性戀現況
現今社會對於同性戀和跨性別戀的權利有很大進展,但ILGA在2013 年表示:國際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雙性人仍遭受歧視與迫害。
‼️匈牙利於2021年7月1日,《禁止同性戀宣傳法》生效;哈利波特、舞動人生等涉及相關同性戀內容之電影,僅限18歲以上成人觀看,此法遭歐盟國家的譴責。
‼️俄羅斯於 2013年宣布《禁止同性戀宣傳法》,同性戀關係可處最高兩萬五千歐元的罰款。甚至於2021年7月13日拒絕歐洲人權法院(ECHR)要求俄羅斯承認同性婚姻之命令。
⚠️印度宣布同性戀為刑事犯罪;烏干達於2019年重啟同性戀者死刑法案;伊斯蘭國家如:伊朗、葉門、蘇丹之同性戀行為需受死刑。
🥰每年的同志遊行,德國各大城市都會狂歡慶祝,今年的遊行隊伍從Kreuzberg通往Schöneberg,這麼大陣仗的遊行一定非常熱鬧!🎉
🗣你對於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呢?有沒有參加過同志遊行呢?歡迎在下面分享給我們喔!
🔔想知道更多德語區國家的趣事嗎? 歡迎搜尋➡️ #凱派聊德國
#派派Pei #德語教學 #學德文 #德語學習 #學德語 #德語 #歐語 #德國生活 #語言學習 #語言 #外語學習 #德國留學 #DaF #Deutsch_lernen #Sprache #Fremdsprache #lernen # Homosexualität #175er #ILGA #同性戀 #婚姻平權 #CSD #克里斯多福大街紀念日
成年人收養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什麼?我不是你親生的!】
台灣鄉土劇會有因為家裡養不起,所以把小孩送給不孕,但經濟狀況比較好的家庭養,經過各種意外後,偶然到醫院驗了血型才發現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其實是收養的,然後開始調查自己身世的劇情……但是收養有像電視劇那樣容易嗎?
🎸什麼是收養?
收養可以讓沒有血緣關係的兩方,透過法律認可的過程,來建立親子關係,這樣不但能讓原生家庭無法撫養的孩子,可以在另一個安穩的環境中成長,同時也讓想要孩子的人實現當父母的願望。
收養關係成立之後,收養人就是被收養人的父母,如同親生父母一樣要負擔照顧責任和義務,而養子女和養父母及養父母親屬的關係,基本上和親生子女一樣。相對的,生父母的權利義務會喪失,包括親權、繼承權、撫養權等等,在法律上就變成陌生人。(民法第1077條)
🎸收養的類型有哪些?
收養的類型可區分三種:
1⃣無血緣關係收養:
養父母、原生父母及養子女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依現行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無血緣關係收養必須經過收出養專業團體媒合。
2⃣親戚收養:
又叫近親收養,也就是收養親戚的孩子。
3⃣繼親收養:
也稱為他方收養,收養配偶之前婚姻所生的小孩。
🎸收養有條件限制嗎?
一. 年齡限制【民法第1073條】
一般人想收養別人,年紀必須超過對象20歲才可以。如果是「夫妻共同收養」別人的情況,則是一個人超過20歲、另一個超過16歲即可。例如丈夫40歲,妻子36歲,就可以共同收養正值20歲的A。
二、禁止近親收養【民法第1073-1條】
爺爺不能收養孫子、公婆不能收養媳婦。原則上直系血親、直系姻親間是不能收養的,除非是再婚的夫妻收養對方的子女,例如A和B再婚,A可以收養B與前夫所生的兒子。
除此之外,近親之間輩分不相當(包含輩分相同)也不能收養,例如表兄弟姊妹不能互相收養,或是祖父母收養外孫,這種導致倫理輩分秩序混亂的也不行。
三、配偶共同收養【民法第1074條】
如果你已經結了婚,你想收養子女一定要得到配偶同意,與配偶共同收養。除非收養的對象本來就是對方的孩子,或是你的配偶生死不明、因特殊原因無法表示意見時,才可以單獨決定。
四、禁止雙重出養【民法第1075條】
養父母一次只能有一個(組),不能已經給A收養,又想要給B收養,法律是禁止「職業養子女」出現的。
五、被收養人配偶的同意【民法第1076條】
如果你已經結了婚,你想「被收養」,這時候就跟收養別人一樣,也要得到配偶的同意喔!
六、收養合意【民法第1076-1條、1076-2條】
收養會切斷對象與原生父母的親子關係,因此收養別人的子女,依法要經過別人父母的同意,不管對方是不是未成年人都一樣喔!
舉例來說,C是A、B的子女,你想收養C,得先請示A、B的意見才行。
除非,今天A、B有虐待、施暴等未盡教養義務,或是A、B因重病等情況而無法表示意見,你才能無視對方父母的意願進行收養。
七、無血緣未成年人的「收養必要性」:
如果收養對象是18歲以下的兒少,依《兒童及少年權利與福利保障法》第16條規定,必須經過專業機構的審核,由先調查「出養必要性」,確認除了收養以外,原生家庭真的沒別的方法讓孩子獲得妥善照顧,才可以進行收養程序。
🎸要怎麼收養?
因為以前會有私下收養的情形,其中衍生出偽造文書、販賣人口等問題,為了保障孩子的權益,《兒童及少年權利與福利保障法》第16條第1項規定,除了「旁系血親在六親等及旁系姻親在五親等以內,輩分相當」與「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子女」以外,「無血緣關係的未成年人收養」都必須透過衛福部社家署或地方主管機關許可的收出養專業團體辦理。
所以要先找到機構登記,再參加說明會或是課程,經過機構人員評估和訪談、審查收養的人資格,再進行配對,然後觀察雙方適應狀況,之後決定收養的話就可以進行收養作業。
依民法第1079條,收養要用書面,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所以完成收養作業之後,就可以向養父母或養子女住所地的地方法院提出聲請,等法院出庭機構訪視後進行裁定,在十個工作日之後聲請確定證明,就可以拿確定證明辦理戶籍登記。
如果是其他收養情形,則逕向法院法院辦理即可。
🎸外國人怎麼收養台灣小孩?
外國人收養台灣小孩屬於跨國收養,通常透過收出養專業機構進行,外國人必須在自己的國家找到和台灣合作的收養機構來媒合。
依狀況有不同的辦理原則:
1⃣夫妻一方是台灣人,配偶是外國人,夫妻都住在台灣,照台灣收養程序辦理。
2⃣夫妻一方住台灣,配偶住國外:
1.夫妻雙方都是台灣人,照台灣收養程序辦理。
2.夫妻一方或雙方是外國人,照跨國境收養程序辦理。
不過依照《兒童及少年權利與福利保障法》以及「海牙國際公約」的精神,在有出養必要性的前提下,會以國內收養為優先,希望讓孩子盡量在同種族同文化的環境長大。
🎸台灣人怎麼收養外國小孩?
按照《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54條規定,收養之成立及終止,依各該收養者被收養者之本國法,所以養父母及養子女的收養過程都必須符合自己國家的法律,要 #先到孩子的原生國家,照原生國家的收養程序完成收養,然後將所有收養文件資料帶回台灣。
再依照《家事事件法》第115條規定附具相關文件,提出收養符合養父母或養子女本國法的證明文件資料,各項證明文件,如果是在國外作成的,要先經過我國駐外機構的驗證,外文文件要附上中文譯本,然後 #再向法院提出收養聲請。
小時候看完鄉土劇,我也想過該不會我不是父母親生的,不然怎麼對我這麼兇?也覺得別人家好像比較好,想當別人家的小孩,但長大後發現,和家人的關係並不全然建立在血緣之上,有愛才是最重要的。
成年人收養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聞回顧》推動同性婚姻入法 尤美女條文版本新增收養反歧視規定
今日下午於凱道舉辦第十四屆台灣同志大遊行,聚集八萬名民眾遊行,訴求婚姻平權、拒絕「假友善真歧視」的環境。
立委尤美女日前在民法親屬篇進行修法,主張未來法院在對未成年人收養做評估時,不能以收養者的性向、性傾向、性別認同等理由有所歧視。
🌱 支持沃草.持續追蹤重大法案的進度 http://watchout.tw/
成年人收養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離了婚後,我找到了新的幸福,他願意好好照顧我的孩子,我可以讓孩子跟生父斷絕關係,改由我的現任丈夫收養嗎?」
最近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的確,一旦被收養,就跟原生的父親斷絕關係,影響這麼重大,有什麼方式可以做到呢?
我們來看看幾個民法上的規定:
民法第1074條
夫妻收養子女時,應共同為之。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單獨收養:
一、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
二、夫妻之一方不能為意思表示或生死不明已逾三年。
也就是說,繼父或繼母的確是可以辦理收養繼子或繼女的。
但是,夫妻一方再婚後就可以自由決定讓新任的配偶收養前婚姻中的子女嗎?要知道,一旦被收養,跟原生父親(或母親)就斷絕了親子的關係,包括扶養義務,繼承等,不管對原生父母或子女影響都非常大,因此民法當然也設定了幾個門檻,包括:
民法第1073條第2項
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時,應長於被收養者十六歲以上。
民法第1076條之1
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之同意。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父母之一方或雙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顯然不利子女之情事而拒絕同意。
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事實上不能為意思表示。
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並經公證。但已向法院聲請收養認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表示並記明筆錄代之。第一項之同意,不得附條件或期限。
民法第1079條第1項
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
所以如果想讓現任配偶收養前婚姻之子女,必須要聲請法院認可,且需前配偶同意,如果無法得到前配偶同意,就必需舉證主張前配偶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因為有其他顯然不利子女之情事而拒絕同意。
總之就是要遞狀上法院,不但會開庭,而且通常跟監護權的訴訟一樣,還會安排家訪報告。
讓我們舉個新北地方法院裁定,即是生母反對,法院仍認可繼母收養的例子:
整理自新北地方法院100年司養聲字第344號裁定(全文可上司法院網站查詢)
被收養人楊OO、楊XX係已滿7歲、未滿20歲之未成年人,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經法定代理人楊QQ同意),確有收養之合意,聲請人間已合法成立收養契約。惟本件被收養人生母周YY具狀表明不克出庭且不同意出養被收養人之意思,因被收養人之生父要求其不得探視,並加以脅迫......現在又要簽下領養書,天理何在云云,惟:
(一)被收養人之生父楊QQ到庭陳稱:其與收養人再婚後,被收養人之生活費用由其與收養人支付,被收養人生母並無支付任何生活費用等語;被收養人亦到庭陳稱:生母沒有定期來探望,也沒有定期給生活費用,對生母亦無印象等語。觀被收養人生父楊QQ縱曾如被收養人生母所述阻止被收養人等與其見面,然嗣後並未刻意攔阻生母與被收養人進行會面交往之事實,且被收養人生母如認生父有阻撓其探視被收養人,且透過親友居中協調均無效等情,應依上開法律規定聲請酌定與被收養人之會面交往方式,並與被收養人維持良好互動,不得僅因其表示不懂法律即應更受保障而忽略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其捨此法律途徑而不為,而長時間未積極行使探視被收養人之權利,堪認有未盡保護教養義務之事實。
(二)查被收養人楊OO、楊XX到庭陳稱願意由收養人收養,實際上都稱呼收養人為媽媽,被收養我們會很開心等語。又法院諭請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委託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進行收養人及被收養人之訪視,其結果略以:收養人在經濟、婚姻穩定度上足以提供被收養人姊妹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13年來亦實際負起照顧孩子之責,亦給予孩子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及生活,輔以被收養人姊妹皆表達願意被收養之意,在生母同意出養之前提下,評估收養人適合收養被收養人等語。由前揭訪視報告可知,被收養人與收養人間已有良好互動,並建立實質母子關係及親情;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成立合法收養關係,將使被收養人及收養人間之生活關係更加緊密,家庭更為和諧、完整,對被收養人之權益保護將更為即時及周全。
(三)本件收養人既與被收養人之生父結婚,而被收養人與收養人同住多年,並由收養人提供經濟、親情、生活上之照顧,雙方關係親密,依附甚深。執此,審酌收養人之人格、經濟能力、家庭狀況,及收養人家庭和諧親密,且收養人喜愛被收養人,願履行親職,全盤為被收養人利益考量,斟酌被收養人之生活扶養、身心健全發展及倫理道德之培養,復查無民法第1079條第2項所列情形,認本件收養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為提供被收養人安全、關愛之生活教養環境,是依上揭說明,本院認收養符合被收養人之利益,依法應予認可。
以上這些資訊分享給尋找到新幸福的妳(你)。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加入可道律師事務所的LINE帳號@taipei_lawyer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