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憂鬱症身心障礙補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憂鬱症身心障礙補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憂鬱症身心障礙補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憂鬱症身心障礙補助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光軒・dpp苗栗縣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服務處接到一個獨居長輩打電話來求助,因為四月跌倒造成骨折至今行動不便,經了解這位阿姨領有身心障礙生活補助5065元/月(屬長照中低收入戶)。領有新制身心障礙證明多障(第1、7類)/中度。有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氣喘、心臟病等病史,皆自行搭公車至為恭醫院回診拿藥。多年前膽結石、膽切除,40幾歲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20的網紅OK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MV獲高雄市文化局補助拍攝 感謝高雄 " 愛上影"公司團隊協制拍攝 愛上影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84%9B%E4%B8%8A%E5%BD%B1/499385083424347?fref=ts 很多人成全了OK繃的第四支MV-Sunshi...

憂鬱症身心障礙補助 在 海希Healthy——從被助者到助人者的距離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20:04:10

《時區》——時事篇 / 這陣子,大家應該對於「#重大傷病卡 擬取消優免」有所耳聞,眾多關懷精神疾病的單位聯合發起「公共政策參與平臺」附議活動,呼籲各界「支持慢性精神病患持續健保重大傷病優惠」。https://reurl.cc/5qGDRq 雖然我的力量很小,但想把九宮格的最後一格獻給這個議題,也為...

  • 憂鬱症身心障礙補助 在 陳光軒・dpp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0 13:16:09
    有 325 人按讚

    昨天服務處接到一個獨居長輩打電話來求助,因為四月跌倒造成骨折至今行動不便,經了解這位阿姨領有身心障礙生活補助5065元/月(屬長照中低收入戶)。領有新制身心障礙證明多障(第1、7類)/中度。有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氣喘、心臟病等病史,皆自行搭公車至為恭醫院回診拿藥。多年前膽結石、膽切除,40幾歲時車禍嚴重骨盆腔粉碎性骨折及左手骨折手術過,術後後遺症案主長短腳加上雙眼因糖尿病故較模糊。

    因為行動不便,較無法自行出門購物,社政機關送去的物資多半是乾糧、泡麵,她沒有熱水也無法泡來吃,我昨天請助理先買便當、麵包和牛奶過去給他,也和華山基金會-頭份天使站的林芝羽站長聯絡,看看有沒有一些可以協助他的善心物資。 感謝芝羽馬上幫忙盤點出電熱水壺、電鍋、蛋白素及食物...等物資讓我送去給阿姨。

    防疫期間,我們送達不久留,但還是希望阿姨可以平安度過這段期間,有問題隨時聯絡。

    華山基金會 頭份天使站

  • 憂鬱症身心障礙補助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7 09:04:19
    有 434 人按讚

    「弱勢兒少的庇護中心—-關於忠義社會福利基金會」
    #給出身自殘破家庭的孩子一個圓滿成長的機會

    之前在社會被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單親媽弒子事件,到前陣子我在成大遇到教學門診的憂鬱症想帶孩子自殺的單親爸爸,都讓我一直想著該如何幫助在弱勢環境生長的幼兒們和這些父母,看到身邊出現這些人時,該如何即時提供資訊,避免未來的憾事發生。

    在高雄的「荷馨關懷協會」「希恩之家」這類的機構都是僅限0-4歲左右的小小孩的收容跟轉介收養家庭,但來源常是家暴後被通報的小孩,但大多數4-18歲的兒童跟青少年,在險峻的家庭環境中卻沒有被幫助的機會,大部分也來自父母不知如何求助、或跟什麼單位求助。

    因緣際會看到了正在做2021年桌曆義賣的「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基金會」,發現這個機構已經有69年的歷史,從最早1951年,劉德岑女士為幫助困苦失依、流離失所的兒童,並紀念其曾祖父劉銘傳將軍捍衛臺澎,遺愛寶島的「忠義」精神,特為孤苦無依的孩子們建造一個安頓身心的避風港─「私立忠義育幼院」。

    這個「家」初期收容戰後的難民、流離失所的孩子及身心障礙人士,後來擴大收容軍眷遺孤、單親、貧困失依的兒童與少年。這個「家」,在當時收容超過五百多個來自各種不同背景、原因的孩子,有嗷嗷待哺的小嬰兒,有17、18歲的少年、少女。

    身為臺北市第一個以專業工作團隊收容棄嬰、受虐兒童之私立社會福利機構,經過多年因應社會環境需求轉型,至今已擴大服務範圍包括收容棄嬰、遊童、嚴重疏忽或受虐、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之兒童及少年、還有「不幸少女庇護中心」,安置12至18歲 之中輟、逃家、雛妓、受虐等不適合居住在家之少女。

    這個「家」已陪伴將近7500多個失依孩童的童年時光。主要是0-18歲兒少,因家庭經濟窘迫、遭受家暴或性侵等不當對待、被遺棄……等原因,提供失去家庭依靠的孩子, #短中長期生活照顧、 #教育支持、 #醫療照護及 #心理諮商輔導,為了更了解這個基金會,跟忠義基金會的組長謝小姐聊了許久,謝小姐的母親也是養女,她深深覺得「孩子在機構或育幼院長大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還是要幫她們找到一個有爸爸有媽媽的完整功能家庭,才能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

    這點我非常贊同,身為母兼父職的單親雙寶媽,雖然我的孩子很幸運有很多人愛著且物質無虞,但心靈上仍需要大人們要付出很多的支持跟關切,更不用說那些還有虐待、家暴陰影的孩子,在物質匱乏兼缺少照顧的環境要如何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越是跟別人不一樣的成長環境,越是要給雙倍的愛。

    這些愛跟關懷是金錢買不到的,不是捐物資就能讓孩子快樂長大,而是要幫她們尋找到一個成年前,可以有一輩子家庭羈絆跟歸屬感的地方。目前的收養家庭,仍是以外國家庭為主,因為東方人的某些根深蒂固思想,所以台灣本土的收養家庭大約是100個左右。

    「我其實很想請這些父母分享一下心得,鼓勵某些因不孕症或各種原因無法生孩子、但又非常喜歡孩子的夫妻一個當父母的機會。」謝小姐說。「不過台灣在這方面還是比較保守的,比較避諱去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

    其實並非所有的孩子都必須走出養的路徑,若是捨不得孩子離開身邊又暫時因為經濟能力無法照顧的,機構也有暫時寄養家庭,或是給予其他教育經費的協助,不得不承認,在弱勢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在課業上常常起步較慢,而且有更多疏忽照顧造成的成長遲緩,是需要花很多經費在早療、心裡復健,甚至是比較大的孩子,在比較不利的環境下,要給予更多未來就職的機會,也需要花錢給予就業輔導。

    基金會的資金部分來自各縣市政府的補助,但以收容跟協助孩子的量,就會發現資金遠遠不夠,每年平均服務180-200位失依兒,這些每天的生活費、教育費及醫療費後來都需透過義賣活動來籌募。

    今年忠義基金會結合快樂髮型發行『快樂愛童在』桌曆,內容是孩子們的畫作,每一頁都非常可愛😍,看了讓人會心一笑,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可以藉由一只小小的桌曆,一百多元的愛心,積沙成塔,讓失依兒擁有幸福童年的夢想及未來無限的希望。

    幫助孩子們連結社會的善緣,為弱勢孩子帶來2021年的祝福,「快樂愛童在」2021公益桌曆: http://bit.ly/2021calender

    另外附上一些資訊,對於需提供協助的家庭可以至各縣市政府兒少科或婦女科請求相關協助,還有台灣民間團體(基金會)提供相關協助如下:

    ❤️兒盟-弱勢兒童及家庭:
    高風險家庭預防性服務及脆弱家庭服務
    家庭重建服務
    逆境家庭翻轉計畫

    ❤️家扶基金會
    貧困兒童家庭服務

    ❤️食物銀行-提領生活物資
    安得烈食物銀行計畫
    1919食物銀行

    歡迎分享,若是你周邊看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家庭,讓他們知道社會有很多資源可以使用,我們並不孤單🤗

    #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2021calendar
    #快樂愛童屋
    #給這些孩子一個2021年的希望

  • 憂鬱症身心障礙補助 在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9 16:12:29
    有 17,108 人按讚

    #文長慎入 #但很重要所以必讀
    
    我的IG每天都會收到相當多關於『憂鬱症』問題的私訊,每天幾十則⋯內容大同小異⋯
    「我好像得了憂鬱症,該怎麼辦?」
    「我的憂鬱症變嚴重了,怎麼辦?」
    「我覺得我不會好,怎麼辦?」
    「要怎麼處理憂鬱的情緒?」
    
    我知道大家急著得到答案,甚至會告訴我:「自己已經快撐不下去了、有輕生念頭⋯」
    
    但老實說,我現在懷孕八個月,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根本沒辦法即時一一回覆。而你這樣的『求助』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情緒勒索』,好似在告訴我:如果我不回應你…你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這些私訊的內容通常都非常長,會詳細說明自己(疑似)罹患憂鬱症的來龍去脈,雖然對我來說閱讀起來很耗時,但我覺得這對患者來說是件好事,畢竟『整理』自己的情況是『自我療癒』很重要的步驟…只是我真的沒有那麼多精神力量可以處理你的個人問題,況且我根本不認識你😓
    
    憂鬱症很痛苦,憂鬱症患者的陪伴者也很辛苦。
    
    我跟媽媽是過來人,我們知道、也完全了解這種『看不到陽光』的感覺;但我們並不是醫生、更不是心理諮商師,你的困擾絕對不是靠我們回答幾句話就可以解決的。
    
    我所能做的,就只有提供一些自我檢視的步驟跟求助管道…再多的我真的無法幫你,對不起…🙇🏻‍♀️
    
    ・・・
    ⚠️ 如果你覺得自己得了憂鬱症、或是不知道該怎麼走出憂鬱?以下是些簡單的QA。當然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你更該做的是『求醫』、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而不是上網詢問素不相識的人。
    
    𝑸. 我覺得自己得了憂鬱症,怎麼辦?
    𝑨. 到醫院或診所掛『身心科門診』,由醫師做專業判斷。『憂鬱症』跟『憂鬱的情緒』是不一樣的;憂鬱症是病症,如果罹患了,你的自律神經會失調、血清素會改變,醫生也有特殊的問診方式。不要覺得看醫生很丟臉,或那是什麼不對的事,就跟感冒一樣,如果拖很久都沒好,本來就該掛號求診不是嗎?也不要害怕讓家人知道自己正在看醫生,生病本來就需要家人的支持。
    
    𝑸. 我不想吃憂鬱症的藥物該怎麼辦?(想斷藥該怎麼辦?)
    𝑨. 先搞清楚自己『為什麼不想吃藥』?很多憂鬱症患者對抗鬱藥物有誤解,認為這些藥物會造成嗜睡、記憶力減退、悲觀,還會有依賴性…但事實上這些是『憂鬱症本身的徵狀』,並非由藥物造成的;你即使不吃藥,依然會有嗜睡、記憶力減退、悲觀等現象,抗鬱劑反而能給予維持生活機能的幫助。
    
    至於對藥物的依賴性,這個就牽扯到心裡的問題,就像對酒精上癮、對食物上癮的人,造成『上癮』的源頭從來不是酒精跟食物本身;而是你的心理狀態會對某些東西產生依賴,如果不去解決『造成自己沒有安全感的根源』,你是斷不了藥的,即使斷藥了,也會有嚴重的戒斷現象、造成更大的精神衝擊。
    
    錯的從來不是藥物,藥物沒有問題,重點是憂鬱症的源頭…所以不要因為『害怕吃藥而拒絕就醫』!如果真的很在意,醫生都是可以商量不開藥的…畢竟藥物只是補助,憂鬱症不是吃了藥就會好,要找到根本才行。
    
    𝑸. 我不知道去哪裡找醫生?
    𝑨.建議找這幾個單位作推薦,他們都有協助身心障礙問題的資源:
    ▶︎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 社團法人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
    (如果有其他單位也歡迎網友提供🙏🏻)
    
    𝑸. 家人不相信我得了憂鬱症,他們覺得我只是悲觀。
    𝑨. 現今台灣大部分民眾都對憂鬱症有比較正面的認知,但就跟不願意就醫、服藥的患者一樣,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憂鬱症除了心理因素,也是一種『生理疾病』(就跟感冒、甚至武漢肺炎一樣)。如果有這樣的問題,就必須跟家人好好溝通,也可以邀請家人陪伴看診,他們可能會比較願意信任醫生的說法。
    
    𝑸. 我一直在自殘(或暴飲暴食),怎麼辦?
    𝑨. 憂鬱症有很多常見的徵狀:悲觀、失眠、嗜睡、飲食失調、體力減弱、健忘、畏光(不喜歡在白天出門或走出戶外)、逃避人際溝通…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現象。嚴重的話,則會有自殘、躁鬱、甚至自殺的念頭。
    
    就跟感冒一樣,當你感冒的時候,你會問醫生:「我一直在咳嗽怎麼辦?」、「我在流鼻水怎麼辦?」…自殘或暴飲暴食都是憂鬱症的病徵,就如同咳嗽跟流鼻水之於感冒,所以重點是在『治癒憂鬱症』本身。
    
    𝑸. 憂鬱症是怎麼來的?
    𝑨. 有幾個成因:有可能是遺傳(直系親屬有精神疾病),或是身體健康出問題(賀爾蒙失調)造成的連帶現象,例如常聽到的『產前、產後憂鬱症』、『更年期憂鬱症』、『老年憂鬱症』…許多慢性病患者也會有憂鬱症現象。
    
    但通常青少年憂鬱症、成年人的憂鬱症則跟心靈創傷有關聯,而這心靈創傷往往來自『10歲之前的童年記憶』。
    例如小時候曾被媽媽罵:「你是個沒有用的小孩!」、「我不要你這個小孩了!」…長大之後,這個『害怕被遺棄』、『被輕視』的負面記憶會深藏在潛意識裡,影響到往後人生所有的人際關係、工作、價值觀。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需要醫生跟專業心理諮商師的協助,才能找到心中的那個印記,然後經由轉念去消匿它。
    
    建議大家可以參考 量子轉念-陳嘉堡老師 的著作《量子轉念的效應》,這是以一種科學、去宗教的方式做有效心理輔導的學術研究。
    
    ・・・
    很多人問我:憂鬱症可以完全痊癒嗎?
    嘿,當然可以!不然我是怎麼回事?(笑)
    
    雖然也有不少人提倡『跟憂鬱共存』這個說法,但我必須要說:你可以跟『憂鬱的情緒』共存,但不能跟『憂鬱症』共存。
    
    『憂鬱症』是疾病,就跟慢性病一樣,放著不管將可能有重症化的風險,應該要積極治癒它。而我們每個人都該學習怎麼處理、面對憂鬱的情緒,就像我是一個比較容易鑽牛角尖、想太多的人(處女座😂)…但我現在知道靠跑步能有很大改善,而每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不見得是運動),你必須要找到自己跟負面情緒共存的方法。
    
    我在16~22歲期間成為重鬱症患者,後來靠著跟母親的相互溝通與了解,找到自己內心失去自我認同、沒有自信、沒有安全感的源頭(也是來自10歲前被霸凌、家庭窮困的童年記憶)。在解決心理問題之後我才戒斷藥物、恢復正常生活,然後以寫作做為抒發心情、自我整理的方式。又過了幾年之後,我開始跑馬拉松,這使我更知道該怎麼面對生命中的種種考驗。(我在《歐陽靖寫給女生的跑步書》中都有詳細提及這些。)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心理輔導師,我認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活得快樂精彩。讓大家知道:重鬱症是有可能完全痊癒的。
    
    真的很抱歉沒辦法一一回應網友們的私訊…希望這篇落落長的文章能帶給大家一點幫助。
    
    ・・・
    📷 Photo by RK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a7cacbvsu93x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2016年時去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拍的(不能說),當時我心情超好,但他叫我表情要假裝憂鬱一點(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