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產品中有3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打疫苗 風險族群為什麼不先警示?》 ~高金素梅 2021.06.28 6月15日,85歲以上的長者開始接種AZ疫苗,可是疫苗施打短短十天之後,卻發生了不少死亡的案例。截至6月24號為止,接種AZ疫苗的人數將近173萬人,接種後死亡的人數,竟然高達169人,這個數字太可怕了! 在日本,他們從今年...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April Hu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0:38:40

之前的文章被檢舉到下架了,起初是臉書後來是IG一直被警告檢舉,因我沒有備份文章的習慣,所以這對我來說一直都像是被提醒自己的文字如果再不實體化有天會只剩零碎的回憶,再來是服藥以後我記憶力不好,更像被偷走了一些生命時間,慢慢瓦解一點我每階段安慰自己的總結。 對我來說,寫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是斷句,讓過去十...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火力創新|創新實驗室 FIL?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21:50

《那顆星室》EP5✨ 〈心情低落時,要加油還是盡力就好?〉 ft.我是不是有病 阿讓 @psychodraw78 EP5很榮幸的邀請到了自媒體經營者: 阿讓 聊聊如何用心理學和生活作結合,讓自己更了解自己或身邊的人的情況 👉你知道嗎? 在台灣,2019年因精神疾病就診或住院的病患達280萬人以上...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我叫魚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3:45

《黑色漩渦的微弱光芒》 這陣子意外發現原來追蹤自己帳號的人不再只是考生/大學生,甚至有看著孩子正陷入憂鬱苦海的母親,其實感到頗訝異的! 也剛好前陣子迪卡上的那篇文章(談到精神疾病患者的友情&愛情)讓自己思考了許久,也更加努力去感受怎麼樣的陪伴是舒服的,還是倍感壓力的。 以下是個人的淺見~不一定每個...

  •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7:30:59
    有 13 人按讚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哈囉~I'm 蘋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22:20:25
    有 677 人按讚

    關於這麼晚才懷孕發現也有很多讀者有疑問
    我跟老逼其實今年10月中就結婚第八年了
    (交往加結婚加起來是快要18年 大半輩子)
    如果有發露我們每年週年婚紗的讀者可能會記得
    老實說剛結完婚的前幾年
    那個時候的確是不太想要小孩的
    覺得還可以再多過幾年的兩人自由生活
    什麼懷孕、小孩、育兒,以後再來想吧
    加上那時候真的常常一兩個月就出國旅行
    我們常常是突然想到 就預訂了下一趟旅程
    一個牡羊 一個射手 確實是比較行動派
    -
    再來大概五、六前我開始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其實我從大學以來就很容易睡不好
    當了部落客以後因為沒有上班下班的界線
    不太知道該怎麼好好放鬆 神經繃得很緊
    患得患失的狀態慢慢更嚴重了 工作壓力也大
    有一次我記得是真的一個禮拜都沒有睡著
    不誇張,那時候我好像忘了怎麼睡覺
    怎麼樣就是沒法入眠,很累,腦壓很高
    眼睛都充血,但就是閉上眼睛再累都睡不著
    身體很累 但精神上更是折磨到一個臨界點
    超級痛苦的一個禮拜 也確實因此有點憂鬱症
    總之算是一個心理生病的狀態了吧
    旁人或家人怎麼勸怎麼安慰也無濟於事
    去看了精神科醫生以後,在診所大哭
    從此開始我不算短期的安眠藥人生
    大概吃了三年半的安眠藥以後
    發現自己有點藥物上癮 劑量不輕
    我會覺得只要不吃藥 我就會睡不著 情緒不安穩
    非常依賴安眠藥 就算出去玩 好幾天
    搭飛機 我還是會吃安眠藥
    對於這點我心很慌,心理狀態也不太健康
    吃到後來有時候會失憶 還有變得健忘
    忘記自己睡前半小時在幹嘛 或爆買爆吃
    覺得自己再這樣下去不太妙了以後
    查了很多怎麼樣可以戒掉藥物的方法以後
    最後是靠著催眠我把安眠藥給戒掉了
    這個有機會還真的想跟你們聊聊
    去催眠的時候不知道是渲洩壓力還什麼的
    也是就在催眠師那邊大哭了起來 淚流滿面那種
    我真的覺得幫我催眠的老師很厲害,也是恩人
    所以我都還滿鼓勵我身邊心理狀態有問題的朋友
    都滿可以去催眠看看的 學會怎麼放鬆很重要
    因為很多心理上的疾病也是來自於深層壓力
    只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和大腦並沒有那麼認識
    要面對自己心理的問題更是沒有那麼容易
    有機會好像可以再寫一篇跟你們分享~
    那當然在吃藥的這段時間內
    我就再也沒考慮過懷孕或生小孩了
    畢竟我自己連自己都處理不好了
    再懷孕也是枉然吧🥲
    -
    算一算應該戒掉有兩年半了吧!
    戒掉安眠藥以後這段時間
    我覺得自己有活得比較開心一點
    感覺就是好像"自己比較放過自己了"
    不用那麼跟別人比較 給自己那麼大壓力
    能夠追求很純粹的幸福就很美滿
    現在覺得可以自己入睡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天生好睡的人真的不了解難睡的人的痛苦QQ)
    其實也算是到了這兩年才真的比較沒有避孕吧!
    然後也就遇到疫情都不能像以前一樣跑出國
    關於我們會這麼晚有小孩,又是高齡懷孕
    也順便跟你們交代一下大概原因啦
    這中間當然被各式各樣親戚朋友關心過很多次
    「結婚那麼久了,怎麼還不快點有小孩啊?爸媽很想抱孫子」
    「年紀都大了,要生小孩要快點生,不然沒體力帶欸」
    「再不生可能要生不出來了喔 你們真的不生小孩嗎?!」
    以上諸如此類的關心常常都會被問到
    可能真的聽不超過上百遍了
    每次我被問也不會生氣或尷尬,或不耐煩
    算是非常習慣了吧!覺得會想問也是正常
    因為旁人也不會了解實際的情況是怎麼樣
    就回答說「沒有不生啦!就順其自然啦!」
    簡單笑笑帶過,那時候真的就是想自然就好了
    也不要太強求什麼,給自己更多壓力也不好
    說實話本來有小孩就不是婚姻生活的唯一解
    有很多夫妻有了小孩,到最後也是離婚收場
    沒有好好的溝通與陪伴 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我真的覺得有小孩也好,沒有也罷
    都有各自的人生過法 自己知道怎麼做就好
    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跟你們聊這個
    就是說說講一下我這結婚將近八年來
    被問到要不要生小孩的心路歷程
    我平時算是很少講這類的東西吧
    主要就是部落客工作還是報喜不報憂
    其實我們也沒有你們想得那麼光鮮亮麗
    每一行要擔的壓力都不太一樣
    我的個性天生又是多慮跟愛煩惱的類型
    可能也是還好現在我已經戒掉安眠藥了
    不然我現在應該還是要吃藥才能睡覺
    這種情況下又怎麼能懷孕呢?你們說對吧!
    -
    ⭐歡迎全方位追蹤姊⭐
    🍎最新動態都在IG🔎cuterosalind
    https://www.instagram.com/cuterosalind/
    (生活、美妝、影片跟更多想聊的都發限動喔)
    🍏蘋果悄悄話社團
    https://goo.gl/DRgwkG
    (二手拍/精品折扣/美妝資訊/超便宜團購/跟我一起敗家)

  •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17:51:14
    有 30 人按讚

    之前的文章被檢舉到下架了,起初是臉書後來是IG一直被警告檢舉,因我沒有備份文章的習慣,所以這對我來說一直都像是被提醒自己的文字如果再不實體化有天會只剩零碎的回憶,再來是服藥以後我記憶力不好,更像被偷走了一些生命時間,慢慢瓦解一點我每階段安慰自己的總結。

    對我來說,寫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是斷句,讓過去十年都深埋在影像的我體認到,每個逗點都像是一個剪接點,我可以快速的把故事掌握在自己的節奏裡表演,而觀眾所接受到的畫面只限於我給他們的描述,要是我謹慎,可以一字不漏的像是給客戶的腳本,把每個情節寫細,甚至聽的音樂,所見物品的顏色、年代、風格,限制他們與我想的幾乎一樣,這也是影像工作者最常見的,讓觀眾盡量把感受與想像趨近於自己的一致。

    我認為自己做的沒有錯,是因我發現同情到同理的差距是感同深受,而自己首次發病最無助時,覺得「我怎麼會這樣?」、「別人有我這樣的感受嗎?」、「我是不是很奇怪?」

    所以從去年寫「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的文章,我在做的就是讓別人知道有這種人存在,而她不是在暗地裡藏著這些情緒,她想清清楚楚的用這個模樣活給你看。

    我做起這件事很自在,因我發現自己透過書寫能把思緒理清,而我並不是所有時間都在發病也有很多工作需要決定很多事,在別人的眼裡,不會只是被貼上一個憂鬱症患者的標籤;我是編劇、導演、攝影、剪接,憂鬱症只是我的一個狀態。

    我覺得這樣很好的事,讓一些不理解精神病的人知道,我也會大笑、喝酒、party 、約會,這樣的人她也是有憂鬱症,我也發現以這種角度切入,可以讓一個精神疾病患者更被體諒,有種「我和你幾乎一樣,但就是多了一部分與你不同的思緒,那你還愛我嗎?」

    有趣的是,每當我把發病的所見所聞記下,我的絕望、思想、期待寫下,都會遇到被徹文事件,於是我更加確定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必要,因為就是有人不願相信,世界上有一個族群正只能以這種觀點看待事情;就是有人把精神疾病視為不好被談論,才會讓這個族群感到如此孤單。

    想和那些檢舉我的人說,我會繼續寫,我將此視為某種價值,讓那些被認為是負面文章在未來可以只是被視為是一種想法,而想法不應該被責備和檢討,那就是一個自然發生的情緒反應,合情合理,這些事不會因為不去談論就不存在,這就是我想打造的心理與精神環境,現階段也堅定認為這才是比較健康的社會。

    #April敬上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29 06:00:32

    《打疫苗 風險族群為什麼不先警示?》
    ~高金素梅 2021.06.28

    6月15日,85歲以上的長者開始接種AZ疫苗,可是疫苗施打短短十天之後,卻發生了不少死亡的案例。截至6月24號為止,接種AZ疫苗的人數將近173萬人,接種後死亡的人數,竟然高達169人,這個數字太可怕了!

    在日本,他們從今年二月份開始施打疫苗,直到六月,已經有超過2243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但是,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到了6月9日為止,總計才196人在接種後猝死。

    面對著超過4%的確診死亡率,還有每天不斷增加的疫苗接種死亡人數,台灣人民在沒有充分具體的醫療資訊和警示的情況下,不得不徘徊在希望和恐懼之間,猶豫著該不該施打疫苗。於是,台灣明明疫苗不夠,但施打的人數,卻從先前的每天15萬人,減少到5萬人。

    陳時中部長冷漠地說:「疫苗施打利大於弊!」 蔡英文總統只說:「輪到你,就去打。」

    但是,一定有很多人想問:
    有癌症病史或正在治療癌症的人,可以打嗎?
    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人,可以打嗎?
    有精神病和憂鬱症的人,可以打嗎?
    有心臟、腦和血管疾病的人,可以打嗎?
    有心臟手術史、心血管裝有支架的人,可以打嗎?
    手術之後還在恢復期的人,可以打嗎?
    長期使用生物製劑的人,可以打嗎?
    正在服用抗過敏藥物的人,可以打嗎?
    有甲狀腺疾病、定期服藥的人,可以打嗎?
    懷孕三到六個月的孕婦,可以打嗎?
    正在哺乳的媽媽們,可以打嗎?
    中重度貧血的人,可以打嗎?
    肝炎患者和帶原者,可以打嗎?
    剛打過流感疫苗的人,可以接著打嗎?

    政府難道就不能為人民著想,有溫度地、有人性地消除人民心中的疑慮,溝通好接種疫苗的風險嗎?

  •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13 20:00:11

    #歡迎光臨臺灣吧 #躁鬱症 #TAIWANBAR

    [新聞:躁鬱症大爆發!深夜直播暴走......]
    [網友:為什麼有病不吃藥?]

    看到精神病患的新聞時,
    你是否心中也曾冒出這樣的疑問?🤔

    但其實從 #知道生病、 #願意接受治療
    到 #持續接受治療每一步都是難關

    你也有遇過
    因精神疾病所苦的捧油嗎?
    讓我們一起看看,
    如何幫助自己和身邊的人,
    跨過這些困擾吧!💪💪💪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頻道,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黑啤玩偶超軟Q超可愛?來臺灣吧線上賣場帶回家吧|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 憂鬱症是精神疾病嗎 在 同居男友 iShun & Hs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16 22:00:12

    去荷蘭之前,西班牙前男友特別交代一定要去吃蘑X。

    「蘑菇??你是說料理嗎?荷蘭蘑菇料理很厲害嗎??」
    「還是你是雙關說男生的...菇??哈哈哈哈XD!」

    「不是啦!迷幻蘑X!你沒聽過嗎?你一定會很愛!」

    其實我去荷蘭前本來想說連草都不要碰,畢竟一個人去旅行那時候也還很青澀。(菸
    但平常做事很謹慎,不菸也不草的M先生竟然主動建議我做這件事,真的是大大地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出發前我還反覆問他不會很危險嗎?會不會看到幻覺?不是很多恐怖電影都有講蘑菇多恐怖的事嗎?

    「沒那麼恐怖啦,只是我朋友差點跳到河裡面就是了~他以為那是巧克力河,另外一個朋友覺得他頭斷掉了所以一直扶著。哈哈哈超好笑的!」

    「⋯⋯靠! 這樣你還叫我吃???」

    到底我一個人去荷蘭旅行,還豁出去大吃蘑菇的經驗是如何呢?

    我只能跪著以一聲仰天長嘯:「大自然的恩典啊啊啊~~~~!」
    來表達我對這一切的感謝。








    【延伸參考】

    >Netflix 《腦內解碼》迷幻
    https://pse.is/va4sr

    >BBC談迷幻藥、嬉皮士與西方文化:LSD帶來了什麼影響
    https://pse.is/uxt58

    >矽谷正在告訴全世界:LSD不是毒品,而是我們增進工作表現的「私房秘方」
    https://pse.is/rq972






    【Instagram】

    >奕舜
    https://www.instagram.com/ishunwang/

    >何鋅
    https://www.instagram.com/hsini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