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情緒勒索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情緒勒索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情緒勒索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情緒勒索量表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27的網紅Unwood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陷入關係不平衡,長期處於討好者的位置,讓自己情緒勞動過度,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想要變成情緒勒索者。當對方讓我們感覺不舒服,或讓對方察覺自己的情緒需求,要如何請求對方有條件地做出改變?人每天面臨期待失落,因期待落空,感到哀傷生氣無奈。未滿足的期待,在生命中默默影響自己,但自己不覺知,未了的情結也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母愛創傷」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本書特色: ◎認清「無愛母親」的五種典型:嚴重自戀的母親;過度糾纏的母親;控制狂母親;需要母愛的母親;忽視、背叛或打擊孩子的母親。 ◎蘇珊.佛沃博士向來擅長說出人們難以面對的真相,以及大家在「完美伴侶」與「快樂家庭」表象背後對待彼此的...

情緒勒索量表 在 Unwoods (Anguc Makaunamu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08:13:59

陷入關係不平衡,長期處於討好者的位置,讓自己情緒勞動過度,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想要變成情緒勒索者。當對方讓我們感覺不舒服,或讓對方察覺自己的情緒需求,要如何請求對方有條件地做出改變?人每天面臨期待失落,因期待落空,感到哀傷生氣無奈。未滿足的期待,在生命中默默影響自己,但自己不覺知,未了的情結也會...

  • 情緒勒索量表 在 Unwoo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7 00:43:20
    有 31 人按讚

    陷入關係不平衡,長期處於討好者的位置,讓自己情緒勞動過度,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想要變成情緒勒索者。當對方讓我們感覺不舒服,或讓對方察覺自己的情緒需求,要如何請求對方有條件地做出改變?人每天面臨期待失落,因期待落空,感到哀傷生氣無奈。未滿足的期待,在生命中默默影響自己,但自己不覺知,未了的情結也會扭曲與影響對事情的看法,感受與渴望。

    不論是各種負面的情緒反應,背後的意義都藏了需要支持、了解、和肯定。表達脆弱通常可以增加親密感,或讓對方有幫助和安慰自己的機會。相對於哭泣,生氣則是「推開別人」的情緒,你可能透過憤怒讓別人按照你的話去做,但卻因而破壞了關係。練習不把情緒的決定權丟給別人,設定自我的情緒界線,遇到關係不平衡時,例如朋友,伴侶或家人之間,積極用裡外一致的態度,關心自己,關心環境也考慮對方,更要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

    在各種階段的人際關係中,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自己從小沒有很多同性友人,到目前都還是異性友人居多。面對一段與異性的友誼關係,對我來說大部分是困難的。更常面對因為性別被劃線,而每天都在質疑自己的價值。青春期,常在友誼中常常扮演討好者的角色,深怕對方因為一個錯誤就把自己否定,也許原生家族的環境,多半影響了我自卑的程度;在各種與人的關係裡,總是參雜著害怕失去的情緒。

    早期的友誼關係中因積了很多未被實現的期待,導致一陣子的情緒失控,把很多人都推得很遠,也害自己陷入了極端的抑鬱的情形。��現在,在一段關係中,我都盡量表達出自己情緒,關於想念,愛,被需要,對比以前的自己更容易說出口。不能抱有錯誤的期待,期待他人改變,或用自己的標準來審視他人。更要練習不把這些原則當成約束,而是一種提醒。

  • 情緒勒索量表 在 療心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8 12:30:01
    有 39 人按讚

    ■《療心週報WEEKLY NEWS》■
    2020·11月號/第4期
    第一版:心理議題新聞精選

    1.娛樂圈誰最抗壓? 酸民攻擊全忍過…PTT鄉民爆推2人:神一樣
    2.高嘉瑜曝「囤積症」專家搖頭:4要素沒符合...查量表5級↑小心了
    3. 精障團體「同儕支持服務」獎勵遭刪除 陳時中表態先保留
    4.遠赴巴西找「世紀神棍」靈療!日女慘遭脫衣殺害棄屍深山
    -----
    第二版:本週溫馨事件:良好人際處理
    -台灣首對公開「離婚典禮」夫妻

    新聞統整區間:11/23~11/28
    -----
    任職主流網媒、撰寫國際議題新聞多年,粿發現 許多讀者希望獲知更多國際新聞,許多社會案件、新聞時事深根究柢,背後都與「心理議題」息息相關!

    致力於提供有深度、有溫度的資訊,粿每週將精選5則攸關於心理議題的國內、國際新聞,帶各位接收更全面詳實的資訊。

    期望我們一起「拓展觀點+聚焦心理」❤
    #療心週報
    #療心粿社群內容新單元
    -----
    如果你想更瞭解自己的內在,
    歡迎品讀以下✍️T0P3情緒課題
    •面臨「#情緒勒索」如何自救?
    https://reurl.cc/k0O2o3
    #巨嬰特質
    https://reurl.cc/od698g
    •#說謊者 的10大行為特徵
    https://reurl.cc/ld20zE
    粿的IG追起來:https://instagram.com/healingquei

  • 情緒勒索量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30 07:15:58
    有 2,162 人按讚


    如果你想快樂,最好學會像老人一樣思考。

    如果不用再牽掛未來,唯獨一個例外,也就是死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但老人免除了這個煩惱,他們更活在當下,更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接受壞的一面。

    或許我們並不覺得老年有趣,
    那是個陌生的國度,說著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不懂的語言,
    但解讀這些語言,卻能讓你掌握快樂的鑰匙,無論你現在幾歲。

    取自《老年的意義》

    ***************************

    我很喜歡跟老人家相處,我很認真面對「生、老、病、死」的課題。光是對老人家關注,就能夠同時面對疾病與死亡,很能讓我深思。

    看到老人家的樣子,會反過來想,我要怎麼老去。我同時也知道,停止成長的老人家,跟那種願意與時俱進的老人家,在情商與智慧表現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因此,當某些老人家在感嘆子女不孝,不斷使用跟情緒勒索相關的字眼,來控訴某些時代的自然趨勢,我能在心裡站穩腳步,同理他們的恐懼與焦慮。但同時也知道,不是每個老人家都這樣,老人家也可以透過學習讓自己更好,是某些人自己放棄了學習,活在舒適圈,卻又責怪他人不停下腳步。

    也因此,我打從心裡認為,老人家也可以進步,要給他們機會。傳統某些價值觀,從孝道出發,其實寵壞了老人家,學不會好好跟人相處,不懂得尊重與界限,回過頭其實老人家也不盡然能多好過。

    「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有些老人家是真有智慧,這篇摘文點出了這個我很熟悉的議題。老人家更可能活在當下,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讓老後生活的樣貌大大不同。

    之前跟品瑜聊,知道德國老人家即便沒有子女環伺在旁,但不代表不思念子女。只是,獨立的生活習慣,讓德國老人家願意早早為自己安排生活,這也跟整體社會福利的環境有關。

    「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研究老人家,通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智慧」這個議題,我因此對智慧有四個階段的看法。很多人一生,只停在第一階段,也就是只能用「對錯」去思考事情,而且通常認為自己對,都是他人錯,很顯然,這種人互動上不太有彈性,也相對容易有情緒困擾。

    這系列摘文只會有兩篇,讓我覺得相當惋惜。不過,也足以讓各位朋友一窺我們意料之外的老年風景,可以幫助我們準備好,面對我們的老去,並且充實目前的生活。祝福您!

    ***************************

    為什麼越老越有智慧?

    【文/ 約翰.利蘭】

    「年輕的時候,煩惱比較多。」

    起初我會覺得長者是因為不想在媒體上發牢騷,所以才有所保留,他們的世代和我不同,不時興抱怨。然而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他們依然如此,我逐漸明白他們的選擇性記憶(美好時光的記憶栩栩如生,卻忘記不愉快的時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好處。即使他們無法控制發生在自己身體上的事,也能控制自己的過去,塑造過去而得到正面的結果。

    「我回想我的一生,覺得我這輩子很快樂。」露絲把過去的快樂說得好像有得選擇。

    他們還記得的苦難讓他們得以對付現在。他們不是撐過了大蕭條,或配偶緩慢又受折磨的死亡嗎?

    我和露絲談話時,露絲時常說起她照顧垂死母親、丈夫和一個姊姊的歲月;她說她姊姊是「我們之中最聰明的那個」,死於阿茲海默症造成的緩慢退化。這些記憶似乎不令她痛苦,而是讓她記得更愉快的時光。露絲的長女茱蒂經營一個機構,專門服務低收入的老人,她說她時常在她服務的人身上看到這種韌性。茱蒂說:「活到八十五或九十歲的人,都有驚人的力量。像我母親,她失去丈夫,也失去雙親,她知道怎麼處理失落。雖然不會減輕痛苦,但人類很有韌性,而年長者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事,我們有很多可以跟他們學習的。年老未必愉快,但也未必可怕。金錢有幫助。有親人也有幫助。但我遇過一些人既沒錢也沒親人,老了卻過得不錯。」

    嚴重的記憶喪失很可怕,我們會擔心也是情有可原,不過選擇性遺忘可能是某種正面的智慧。你四十五歲的時候,記得婚姻或事業上犯的所有錯誤有好處,可以讓你記取教訓;到了九十歲,遺忘最好(最聰明),因為記得那些事徒傷心。中年必須知道談生意時誰暗算了你;老年時忘了舊仇,沒什麼損失。選擇性記憶也有一種增強作用,讓富者更富──比起沉溺舊怨的祖母,說開心往事的祖母比較常有孫子女探視。

    有一天,我在王萍的公寓裡問她,她這九十年有什麼遺憾。王萍的公寓雖然樸素,卻總是窗明几淨。她不再給自己買衣服,毛衣脖子邊的地方微微磨損了。她把照顧窗邊植物當成例行公事,她說:「這很重要。我喜歡花,對我的身體很好。」對於我問起的遺憾,她搖搖頭說:「遺憾沒道理。沒辦法回到從前。過去的就過去吧。」

    王萍描述了她每天的例行公事。她喜歡睡到很晚,然後把居服員前一晚做好的早餐拿去加熱。居服員十點來洗碗。早上王萍會給花澆水,她以前早上會去上一堂運動課,但她現在寧可坐著不動。午餐後,她會小睡一下,下午三點會下樓打兩個小時的麻將,成員每次都一樣,除了她還有中國南部廣東省來的三個女人。她說,她贏牌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每天晚上,她會和女兒講電話、下到公寓的交誼廳去閱讀或聊天。她坐直了會背痛,所以晚上不看電視,有時睡前會躺著閱讀。幾年前,她女兒給了她一臺筆記型電腦,讓她和中國的親戚通電子郵件或用Skype 聯絡,不過她沒地方放筆電,而且搬著筆電在公寓裡走來走去太吃力。她也試過平板電腦,但手抖得太厲害,不能用觸控式螢幕。

    因此王萍只能接觸到一小圈人和少量的活動,最近公寓的一個好友過世,所以這個圈子更小了。不過這個圈子經過精挑細選,每個人對她都有某種意義,她不會把精力浪費在她不喜歡的人身上,或做自己不愛做的事。她不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用去有壞心學生的學校,她不擔心被炒魷魚或數學被當,她最擔心的是有沒有錢辦葬禮,而這問題已經解決了。為工作焦慮、婚姻緊張、財務煩惱、時間衝突、日常壓力──讓我夜不成眠,或讓我不開心的,就是這些事,但對王萍和其他長者來說,這些事其實不存在了。王萍說,她現在過得比較輕鬆,「年輕的時候,未來很遙遠,你不知道自己和這世界會變成怎樣,所以年輕的時候,擔心的事比老年人多。但我現在不擔心了。」

    想像一下:不用再牽掛未來──也就是各種事很可能不會發生,唯獨一個例外,那就是死亡。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

    一九八○年代,瑞典社會學家拉斯.托斯坦(Lars Tornstam)驚訝地發現王萍這樣的人十分普遍。

    他們雖然失去許多,老了卻心滿意足。托斯坦和我一樣,發現這樣的人隨處可見。他開始訪問他們,談起他們的人生時,他們描述了自己的價值觀如何隨著年歲漸長而改變。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對於如何運用時間、和誰一起共度時光,變得更挑剔了。他們不再有興趣在雞尾酒會與人閒聊或和陌生人調情,不再尋找新朋友或增加社交網路上的新聯絡人。此外,他們變得沒那麼自我中心,比較意識到自己是大我的一部分。他們不覺得寂寞,反而告訴托斯坦,他們珍惜有獨處的時間可以沉思。其他社會科學家爭先想出新主意,讓老人有事可忙,托斯坦卻自創「超越老化」(gerotranscendence)這個詞,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老年──不是一段衰退的時期,而是一個高點,此時人們會超脫物質煩惱,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

    托斯坦推斷,老年之前的歲月都是在為這個階段做準備。

    托斯坦以七十四到一百零四歲的人為對象,問他們五十歲之後的價值觀有什麼改變,將近四分之三的人同意這個陳述:「現在我對膚淺的社交比較沒興趣。」三分之二的人說:「現在我的內在世界比較多喜樂。」百分之八十一的人同意這樣的陳述:「現在物質的事物比較不重要。」他們變得比較無私,比較接受人生中有些他們永遠解不開的奧祕。這個結果很驚人──他們雖然沒有經歷一般所謂的成長(例如工作升遷或學習新技能),卻仍然以更深奧的方式在進步。托斯坦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

    年長者似乎同時活在過去與現在,模糊了記憶和當下經驗之間的界線。他們會回溯從前的對話,向他們曾經虧待但已經過世的人道歉,依然為從前的喜悅心懷感激。

    當然了,托斯坦的受試者是瑞典人和丹麥人,他們享有的社會安全網以慷慨聞名,但他「超越老化」的概念在美國流行了起來。佛羅里達大學的蒙妮卡.阿德特帶我認識了這個概念。阿德特研究的是智慧與老化,她認為老年人的一些趨勢(例如接納混合情緒、節制負面感覺)造成某種隨著年歲一同進化的智慧。智慧無關天賦或全知──不是指發現相對論或解決中東危機──而是隨著經驗而增長的一種能力。

    莫札特有天賦,但你母親有智慧。至少我母親有。

    為了評估是不是愈老愈有智慧,阿德特制訂了她所謂的三維智慧量表(three dimensional wisdom scale,3D-WS),用三個座標軸來表達智慧:認(cognitive,理解人生的能力)、反思(reflective,從不同觀點看待人生的能力)和情感(affective,情緒智慧)。一個人可能在某個維度比較強,但有智慧的人運用這三種維度的方式,會使各個維度彼此增益。阿德特用這個量表發現,一開始就有智慧的人,智慧確實會隨著年齡而增長,而且智慧愈高,幸福感愈強。研究護理之家或住院者得出的效應特別明顯,這些地方的幸福感比較低,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阿德特說,以縮短的時間觀來看,不論年輕人或老人都能除去無關緊要的干擾。

    「自我中心的情況減輕了。原先耗費在膚淺事物的所有能量,現在用於精髓、真正寶貴的事物。一般來說,年長者接受他們沒有多少時間可活的事實,這他們沒意見,他們並不是怕死,他們怕的是死亡的過程,而有智慧的人比較能接受這過程。」

    .

    以上文字取自
    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01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情緒勒索量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3-26 13:19:22

    本集主題:「母愛創傷」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本書特色:
    ◎認清「無愛母親」的五種典型:嚴重自戀的母親;過度糾纏的母親;控制狂母親;需要母愛的母親;忽視、背叛或打擊孩子的母親。
      
    ◎蘇珊.佛沃博士向來擅長說出人們難以面對的真相,以及大家在「完美伴侶」與「快樂家庭」表象背後對待彼此的真實樣貌。隨著愈來愈多女兒帶著母親留下的傷口前來求助,以及自己在母親過世後,對於這段母女關係所走過的療傷經歷,她決定陪伴因母親沒有愛人能力而受傷的女兒們,辨識母愛創傷,進而療癒母愛創傷,修復母女關係,細細撫平那深觸靈魂的傷。
      
    ◎妳深深受了傷,但妳可以幫自己療傷:這個量表有助於釐清長久以來,「母女關係」對妳造成的影響。
      
    妳是否:
    •不確定母親愛不愛妳,並且在想到她可能不愛妳時,感到一陣羞愧?
    •感覺必須為所有人的幸福負責,卻獨漏自己?
    •相信母親的需求、欲望和對妳的期待,比妳自己的想法重要?
    •相信必須努力才能得到愛?
    •相信無論妳怎麼做,母親都會覺得不夠?
    •相信妳必須保護母親,即便清楚她的所作所為正在傷害妳?
    •只要不配合他人就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是壞人,尤其面對母親時特別嚴重?
    •不願跟母親分享生活細節與感受,因為知道她會拿來對付妳?
    •感覺自己不停在追求他人的認可?
    •無論有了多少成就,仍常感覺害怕、內疚、渺小?
    •懷疑自己有什麼毛病,並怕因此永遠找不到愛妳的另一半?
    •不敢生小孩(前提是想生小孩),因為怕他們「會變得跟我一樣一團糟」?
      
      這些都是無愛母親留下的傷,根源通常可追溯至妳的童年。但即便發現每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都請不要認定自己「完了」或「注定毀了」。藉由本書協助,妳可以立刻做出許多實際改變,改善人生。
      
    作者介紹: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 PhD)
      國際知名的諮商師、講師及作家,心理治療執業經驗超過四十年,在美國南加州的心理衛生及醫療機構擔任諮商師、講師及顧問。
      
    她率先提出了「情緒勒索」概念,其著作《情緒勒索》熱銷全球二十年。
      
      另著有多部心理經典,《愛上M型男人》、《父母會傷人》均為《紐約時報》排行榜的暢銷書,以及《跳痛的愛》等書。
      
      除了臨床治療及寫作,她還透過大眾媒體分享珍貴的專業經驗,曾上過三百多個電視及廣播節目,並曾於美國廣播公司主持全國同步聯播的談話節目,長達六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