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志工時數認證單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志工時數認證單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志工時數認證單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志工時數認證單位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深夜抱怨文 #文長慎入 既然是深夜,一定是抱怨文。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原本讓孩子增進對自我了解、增加生活經驗的美意,套上每學期做滿六小時轉換免試入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正視導護工作適法性,確保兒童上下學安全,同時維護工作人員的相關權利,森堡與團隊於 04 月 20 日 (六) 舉辦了金門地區首場導護工作座談會,特別邀請教育處、觀光處交通行政科、金門縣警局交通隊、金門教師職業工會以及所有關心金門導護工作的朋友們一同參與。 相關準則將由各單位訂定與執行,森堡與團隊...

志工時數認證單位 在 近藤弥生子 Yaeko Kond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8 08:05:26

✍️我寫的文章已經公開了(繁體中文版)  真是託大家的福,很多台灣人和日本人分享上次的專欄, 所以我在「 nippon.com 繁體字 」上可以撰寫雙語教育相關的第二篇專欄了! (編輯說可以寫到第三篇!太開心呢!)  我上次在這裡寫 「因為我從這夏天一直採訪好幾個單位和在台灣的日本媽媽...

  • 志工時數認證單位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23:44:06
    有 566 人按讚

    《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深夜抱怨文 #文長慎入
    既然是深夜,一定是抱怨文。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原本讓孩子增進對自我了解、增加生活經驗的美意,套上每學期做滿六小時轉換免試入學積分的機制,現在成為一項「協助孩子比序」的基本動作。注重升學成績的部分學校甚至明白跟家長表示,一定想辦法安排校內服務把時數「衝滿」,大家不必操心擔心,聽學校指示就對了。

    那麼其他學校家長怎麼辦呢?請孩子問學長姐、line一下家有國中生的左鄰右舍、上網搜尋有提供公共服務時數的單位,這才驚覺自己晚了好幾步,「老鳥」早就搶光名額,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或只剩下路途遙遠的幾個單位了。

    搶到名額也別太開心,還有孩子那一關要過!特別是不一定能獨立前往的國中生,才剛脫離國小沒多久,還是得依賴家長評估內容和交通接駁,預約前家長們考量各自的喜好、有空能帶孩子去的日期、尚有名額的服務內容…。說實話,早就把孩子的意願踢到邊邊,拜託幫忙配合一下,不然六小時從何而來啊?

    還有還有,國中生們又比高中生們再「困難」一些!
    根據公共服務的實施辦法,並非每個單位都能獲得學校認證,因此各大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家單位成為最「安全」的選擇,部分基金會也可以(但注意還是需要先向學校確認是否認證)。然而多數只針對高中職以上開放,開放給國中生的寥寥可數,我猜想或許是國中生能承擔的任務和能力還有限,硬要開放也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的確很為難!

    或許是聽到家長們大吐苦水,很多學校會利用大型活動徵求志工,沒有活動就安排清潔服務工作,畢竟公共環境總要維護、地上落葉永遠掃不完,幫老師跑跑腿也很需要,總之不必舟車勞頓也真有付出,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再怎麼「開職缺」就是這幾種,全校人數加總還是僧多粥少,還得時時刻刻注意學校在哪公布開缺,實際情況運作起來,仍然很難滿足時數需求。

    看到這裡,是否已經倒抽一口氣?原來人生這麼難!
    這是家長和學生的角度,那麼「被服務」的單位怎麼想呢?

    還記得我是國七菜鳥家長的那一年,怯生生地跟孩子到了某圖書館分館櫃台報到,櫃台人員一臉冷漠:「是某某國中的某某某嗎?你今天負責整理書跟上架,等下我帶你去負責區域。媽媽,你等時間到再來接她就好囉!不用陪在她旁邊喔!」看來已經應付過無數家長的他們,有種看盡千帆皆不是的無力感。

    這樣的感受與事實相距不遠。除了女兒之外,蒐集其他人的經驗,大多接觸的對口相對冷漠,公事公辦懶得多說什麼,被分配的任務都是簡單重複、單調封閉的工作,「服務前訓練」越少越好執行,反正來的學生們大多是「過客心態」,既非自願也沒興趣,要求太多被抱怨刁難、不要求又得自己收拾「後果」,只好派些不用頭腦、做壞了也無傷大雅的例行性事情,平安順利就好,別找麻煩就好!

    當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志工服務是這樣的經驗,可能會產生哪些感受和想法?又學到了什麼「壞習慣」呢?

    有人問過孩子的專長嗎?
    有人引導孩子觀察社區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嗎?
    有人真的花時間整理需要志工服務的地方嗎?
    有人為國中生、高中生進行工作流程設計,讓他們更融入當下的工作環境嗎?
    如果都沒有,只是要他們做那些「我們不想做的事」,誰會高興接受呢?
    我們的孩子從這些服務時數學到的是「敷衍了事」、「形式重於內容」,既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更別提什麼探索興趣、社區互動了!

    有些學校已經漸漸進行改革,包括與社區的非營利組織長期合作,或者與真有需要的單位討論工作內容,讓學區孩子們可以跨出校園就近服務,也和社區共存共榮,嘗試體會社會課本中所說的這些名詞;然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們仍必須自力更生,寄望爸媽們能找到什麼有趣點的資訊,祈禱緣分一線牽了!

    我協助成立的國中生社團 What if lab 假設實驗室在討論疫情影響的課程中也提到公共服務時數,疫情期間幾乎全數取消,脫離這些場館後竟然找不到其他選項,然而這個社會顯而易見需要關心的人事物卻這麼多!
    「難道我們看到的都是假的嗎?」
    「難道我們能力真的只能做這些事嗎?」
    「如果服務不是志願,還叫志工嗎?」
    這堂討論課還沒結束,接下來的他們似乎想為這個現象「自願」做些什麼,發現了這個政策誤差、大家的痛點需求,實在超期待這群國中生的下一步!

    而我們大人是否也該反省一下,為何選擇忍受這樣虛有其表的教育政策?這是我們要的嗎?公共服務時數最後「服務」到的,難道是大人的自以為是、一廂情願,還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樣板?

    #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 志工時數認證單位 在 張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20:04:44
    有 225 人按讚

    建構花蓮基層社福體系,落實長者尊嚴照顧

     老化是人必經的過程,老年長者的照顧也成為政府必須面對處理的社會福利重大議題,因此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並推動實施各式各樣的老年照護政策、長期照顧政策,協助長者有尊嚴的度過老年生活。台灣也參考各國經驗推出長照2.0版本的老年照顧政策,投入長者的社福照顧工作,並標舉「在地老化、據點服務」的目標積極推動。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及縣議會民政小組議員關心花蓮長者照顧措施推動現況及成效,除聽取縣府主管單位簡報外,並走訪勘查縣內各服務據點、文健站等設施,實地瞭解各據點運作現況和服務成效。

     老化是每個人人生旅途中必經的一站,年老最怕的就是病來磨,所謂「久病無孝子」,因此「健康的老化、有尊嚴的活著」,應該是每位老年長者的最大心願,其他什麼錢財都不是重點。台灣推出的長照政策2.0雖然法規訂得非常詳細具體,但礙於政府財政有限,且缺乏創新合理的觀念及方案,長照政策面臨諸多批評和難以順利推動的困難。

    「財務有限且財源不穩定、照顧及照管人力缺乏且待遇低、社會資源未充分開發利用、長照政策實施內涵欠缺創意等問題,都是直接影響長照政策能否推得動的重要原因」,張峻認為,照顧及照管人力缺乏與長照財源有限不穩存在直接相關的關係,至於社會資源未被充分開發利用則是與欠缺創意息息相關,
     
     例如目前台灣老年長者的照顧人力極度仰賴外勞提供,因外勞的勞力成本比本勞低廉,在成本支出的負擔考量下,一般台灣家庭因無力負擔雇用本勞,幾乎都選擇申請雇用外勞,再加上照顧工作因為累、待遇低已失去對本國勞工的吸引力,導致願意從事照顧工作的本勞人口數大幅減少。為抒解勞動人口數不足的問題,除繼續增加外勞人數外,只能仰賴本國志願人力的投入。但長照政策在這部分卻欠缺創意,難以吸引志工投身照顧長者志願服務行列。

     各國推動的年老長者照顧政策中,最具創意的志願服務制度當屬瑞士推動的「時間銀行」制度。這套制度鼓勵達一定年齡的公民,擔任志工投入照顧老年長者,照顧時數經計算認證後,可以存款的概念存入「時間銀行」儲存,但不可轉換為現金,這個時數存款,在志工達到也需要被照顧的一定年齡時,可以提領出來申請志工來照顧。目前這套創意制度仍在瑞士實驗驗證中,雖然還未在瑞士全國實施,但在實驗區的實施成效卻已備受肯定。

     對於縣議會民政小組訪查多處原住民部落照顧站及社區照顧據點後,提出包括積極培育在地人從事長照工作,以在地人照顧在地人增加偏鄉地區照顧服務技能與就業機會,鼓勵符合資格的地方團體及社區組織加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建議,張峻則是表達肯定和認同。尤其是「原住民用原住民的方式,照顧自己人」的意見,張峻認為這是極為重要而深具意義的長照模式,縣府應積極配合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各項培力工作。

     張峻指出,原漢年長者因適用的相關規定並不完全一致,對於不一致的部分,應該特別關注其間的差異,以避免長者受到的照顧和社福措施發生落差,而出現不公平的現象。
     
     張峻強調,長照需用的硬體設施是基礎,縣議會秉持照顧年長者的精神,一定會在經費預算上給予支持,但長照工作不僅僅只是需要硬體設施工程,最重要的是軟體工程上的心態和服務的精神及意願。建議縣府應配合加強志工和社工的專業職能,尤其是需要強化及培養同理心和服務感,讓長者能在地養老,享受到有尊嚴的照顧,真正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世界「推己及人」目標。

  • 志工時數認證單位 在 安加奶油的貓頭鷹養成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1 08:31:47
    有 2 人按讚

    志工服務...服務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在國高中時期,我一直是學校的服務同學,國中三年體育組服務,高中大小展覽、檢定、招生,那年代沒有所謂志工服務,我覺得這是個人特質,喜歡幫忙別人而已,現在則是走進親子館、國小服務(個人特質)。

    還記得專科時期,某一堂課要求至少服務實習20小時,那堂課才能60分及格!服務的內容是老師設定,我們去當會議招待人員,甚至被安排去慈濟的晚宴幫忙端菜!!!感覺像是為了成績而做(用意或許良善,但目的與方法不對)。

    不可否認當志工服務,或許能激起孩子熱忱服務社會的心,但我覺得這需要去引導觀念,讓孩子感受自己取之於社會,就會理所回饋社會,我的孩子小一時,暑期就會跟我去親子館當志工,他們喜歡在那裡幫忙收拾,陪小小孩玩。

    現在的國高中、甚至大學服務許多孩子只是為了成績、畢業、升學。在國小看到的志工孩子,有些都只是為了上面的原因而來,還愛來不來,然後父母要接送、陪做,做的比孩子認真,這現象老實說很怪。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有愛自己、也能愛別人的心(良善對待別人),但不論政府教育單位、大人們,我們是不是該思考,如何才能讓孩子發自內心願意為社會服務?也包含我們大人也該如此!

    #安加奶油的貓頭鷹養成
    https://www.setn.com/m/ampnews.aspx?NewsID=700944&fbclid=IwAR1BqLcjSadLaE_1DwD9Ncio2OdU15weyINwNOK_FFzTSq6rwPwEwJYqRhU

  • 志工時數認證單位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21 15:03:42

    為正視導護工作適法性,確保兒童上下學安全,同時維護工作人員的相關權利,森堡與團隊於 04 月 20 日 (六) 舉辦了金門地區首場導護工作座談會,特別邀請教育處、觀光處交通行政科、金門縣警局交通隊、金門教師職業工會以及所有關心金門導護工作的朋友們一同參與。

    相關準則將由各單位訂定與執行,森堡與團隊也會持續監督與協助相關工作與進度,若後續仍有協調或座談會需求,我們也會協助辦理。

    會議討論重點與結論整理如下:

    一、 校園師長參與導護工作雖有適法性問題,但參與導護工作為地區學校固有慣例,與會人員皆認為不宜廢馳,原則上由校園師長、志工或是校方人員負責,另位於城區重大路口校園,未來將協調交通隊或是轄區警方配合需協助指揮工作。

    二、 過去國內曾有導護過程中發生車禍事故,致使導護老師(或志工)需承擔法律責任與訴訟,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類似事件,將由教育處統籌預算,以專案方式為導護工作人員加保相關保險,保險部分須釐清的事項教育處會先行處理。

    三、 目前金門地區導護工作多由校方師長或志工義務參加,唯各校補休規定不同,為保障教師與志工參與導護工作權利,請教育處協調人事處統一相關補休規定,凡參與導護工作者按導護時間給予補休,志工則依參與志工訓練給予服務時數認證。

    四、 有鑑於導護工作時段曾發生誤闖或惡意違規行為,城區校園如有需求,可協調交通行政科、金門縣警局協調設置相關設備取締不法。金城、金湖城區需警力支援導護交通指揮之學校,由校方主動洽詢警方協勤時間。

    五、 參與導護工作人員普遍未有交通指揮專長與經驗,凡有意願之學校可向警方提出申請,並由縣警局交通隊派遣相關師資進行教學,協助參與導護的工作人員熟悉交通指揮手勢與相關法令。

    六、 教育處將督促各校,由校長、老師、志工隊成員召開校務會議,議定校內導護工作準則。

    七、 關於部份偏遠學校班車過早或過晚到校,以及上下學期間車速過快、會車安全問題,請校方匯整相關意見,會同車船處、縣警局改善。

    八、 關於學生上下課時間衍生的導護時間問題,教育處將統整本縣教師職工會及各校儘速釐清,俾利導護時間補休及保險業務之執行。

    九、 為防止導護時間內發生其他校園安全問題,導護工作之派遣,校方可經由校務會議討論後,自行調度分配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