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循環性失業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循環性失業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循環性失業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循環性失業例子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我舉三個案例來跟大家分享,你可以思考這些人是不是你周遭的人,也順便思考一下,你是哪一種? 📌負債的機車族:小陳 小陳在資訊業服務,剛遇到他的時候是傍晚,他騎著機車來公司找我,等把安全帽放桌上後我簡單開場,我請小陳告訴我他的狀況,這樣我才能給出一個規劃的方向。 小陳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周我們要來談美國宇宙無敵超級大的紓困方案。 我們川貴人不久前才宣布,希望美國在4月12日復活節,也就是我們節目播出的10天後,全面恢復經濟活動!還要讓美國各地的教堂都被信眾給塞滿。 這讓我馬上聯想到南韓的新天地教會,印度的聚眾祈禱喝牛尿,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傳教士集會,果然川普的復活節說,馬上就成...

循環性失業例子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9:43:24

#八百回合經濟談 〔#搞懂景氣循環〕 #景氣系列 最終回正式登場! (溫故知新傳送門👉 #搞懂景氣循環) 壓軸的重點將聚焦於「政府」在景氣循環中扮演的角色。 穩定景氣使經濟蓬勃發展,為國民增進福祉是政府的職責。同時,光靠市場機制無法完全使供需達到平衡,這時便需要政府的協助,而政府便是透過:#貨幣...

  • 循環性失業例子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8 09:12:00
    有 184 人按讚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我舉三個案例來跟大家分享,你可以思考這些人是不是你周遭的人,也順便思考一下,你是哪一種?

    📌負債的機車族:小陳

    小陳在資訊業服務,剛遇到他的時候是傍晚,他騎著機車來公司找我,等把安全帽放桌上後我簡單開場,我請小陳告訴我他的狀況,這樣我才能給出一個規劃的方向。

    小陳說,自己過去希望讓收入快速的增加,所以在網路上研究了許多賺錢方法,甚至有借錢來做這些「賺錢項目」,我聽了聽後請他繼續說下去。

    小陳說道:「當時我投幾個國外的投資項目,做的是保證金,我一開始有賺到一些錢,但是過一陣子這筆錢他說我是因為操作失誤把這筆錢虧掉了,現在還在還貸款」。

    小陳已經三十多歲,存款只有幾萬塊,但是銀行還有接近幾十萬的貸款等著他要分期償還。

    小陳感嘆自己運氣不好,但事實上,過去的他是在鋼索上跳耀,透支自己未來的同時也錯失了自己的時間紅利。

    📌花錢族:綠小姐

    我曾經遇過客戶是這樣的,他來的時候開的是很好的進口車,年收入兩百多萬,自己一個人租新北重劃區新蓋好的大樓三房,一個月的花費接近十萬元,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不管利率多少就申辦貸款購買車子,對他來說,想購買的東西只要能透過信用卡支付,就可以購買。

    每年也想要出國旅遊,由於收入負擔得起,也沒想太多就用信用卡支付旅費。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這句話便是他的縮影。

    到最後,他想要的一切基本上是靠著工作收入來支付,好多年過去了,生活是好的,但財務卻沒有多大進步。

    四十多歲的綠小姐,跟我碰面時存款不到百萬,只有數十萬的存款。

    再加上因為Covid-19疫情導致他的收入銳減,讓他頓時驚覺原來收入是會減少的,更恐怖的是,收入減少,但是該還的債務不會少。

    由於積習已久,短時間也難以改變,綠小姐能節儉度日已稱幸運,未來每個月還要償還信用卡分期、車貸、房租,期盼疫情早點過去。

    像綠小姊這樣的習慣,隨著時間過去,他們增加的不是財富,反而是會帶來現金流出的債務。

    綠小姊比小陳好的在於他沒有太多的負債,但是他們的財務狀況同樣脆弱,只要遇到失業、意外或生病,就可能面臨可怕的財務後果。

    他們沒有足夠的現金做為緩衝,也沒有達成財務獨立的長期計畫,只能一直在工作、花費、生活的循環中,直到他們退休或是不能工作為止,當主動收入一減少,他們就被迫得領著政府給的基本保障,過著簡樸的生活。

    📌儲蓄族:藍小姐

    藍小姐在科技業服務,工作很棒,收入好、工時也彈性。

    她習慣一賺到錢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錢轉到別的帳戶中,對於她來說,把薪資的一部分拿來儲蓄、投資已經變成習慣。

    雖然也有信用卡,但是她會定期檢視自己的帳單是否有太多不必要的消費,另一方面是因為工作忙碌,也沒太多時間去花費,所以工作的收入也就放在銀行先存起來,相比前兩者,她其實是把錢拿去購買自己未來的財富自由。

    有趣的是,藍小姐說台灣人做大的理財方式都不理財,年輕的她也是一樣,只用一己之力存錢,雖說是高儲蓄率沒有錯,但是卻沒有讓錢幫他賺錢,特別是只傻傻存錢,只是把錢存下來而已。

    直到現在,她回顧覺得自己沒有找了一個好投資管道,錯失了許多時間紅利。

    投資,就像是「給錢長一對翅膀」,他也說到,早知道就不要讓錢用走路的,即使不飛,也要讓錢先坐高鐵,畢竟「人兩腳,錢四腳」,總是走得比人快。

    藍小姐現在並不會一直死存錢,他開始會對自己好一點,給自己好吃的食物,購買好的食材,更會上瑜伽課,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

    「身體是這樣,你怎麼對他,他就怎麼對你」。

    她擁有一間貸款快繳完的房子,穿著舒適的衣服,有彈性的工作時間,有時間可以出去旅遊、度假。

    比起小陳或是綠小姊,藍小姐並沒有比他們知道更多事情,她只是知道並執行被前兩者忽略或是不知道的事。

    他靠著長期有紀律的儲蓄,堅持累積財富的計畫。

    從這三個人的例子,你會看到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

    這邊幫大家總結三個重點:

    1⃣做好穩健的理財,不要輕易透支自己的未來,不僅浪費時間,更錯失了運用時間紅利的機會

    2⃣隨著時間過去,除了收入增加之外,也要讓財富增加,賺到的一塊錢不是錢,存下來的才是

    3⃣人兩腳,錢四腳,錢走得比人快,要讓錢長翅膀,為我們工作

    接下來,我請你思考一下,你是比較接近文章中的哪一個人呢?

  • 循環性失業例子 在 Gamma 美股科技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7 10:21:35
    有 106 人按讚

    【台灣生育率為何低?中央銀行,一個大家意想不到的答案】

    ✍🏻 全文連結:https://gamma.to/notes/4RN2GTud9gUZYXGZJtG1
    📩免費電子報:https://bit.ly/39U5HKw

    雖然晚了一點,但 Gamma 這次要來用不一樣的方式來檢視台灣的經濟,生育率低固然是由種種原因造成,但 #脫離不了年輕世代的財富狀況,而 Gamma 認為臺灣央行同時抑制了薪資成長和資產報酬率。這也間接造成了年輕世代飽受以下三點所苦惱:

    1. 低薪資成長
    2. 資產低報酬率
    3. 高昂的房價所得比

    這些苦果很大部分是由央行這幾年來的政策所導致的。我們不只將討論以上的「金融抑制」是怎麼運作的,也會闡述年輕世代如何透過將資產配置於臺灣之外,來避開被系統性壓抑年輕世代的臺灣經濟體制。

    📌 臺灣中央銀行政策的本質

    在過去 20年,央行的政策一直藉由低匯率(讓新台幣貶值),使臺灣的產品可以在國際上以相對便宜的價格進行販售。為了配合這樣的目標,除了干預匯市外,央行也必須讓臺灣的利率保持低檔,以確保台灣利率市場對於國外投資人不具吸引力,以防止匯率的上升。(詳見圖一、二)

    #第一層效應
    央行政策的措施,等同於將臺灣的失業率出口至其他國家。藉由維持低廉的新台幣匯率和利率,臺灣企業一方面可以靠著較便宜的產品價格提升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低利率降低了借貸成本,因此臺灣公司可以靠著發行債務來籌措資金,維持公司的營運,代價僅是微薄的利息支出,而受雇的員工也得以保有現有工作。

    然而其他匯率、利率相對高的國家,狀況則完全相反。其他國家的公司,由於出口產品價錢相較臺灣高昂,需求降低而面臨收入的衰退;又因為利率高昂,公司將無法負擔借貸的利息成本。雙重夾擊下,其他國家公司面臨破產的機會高上不少,失業的員工也因此增加。在這樣的機制下,#臺灣成功將失業的人口轉嫁到其他國家上。
    (參考圖三)

    #第二層效果
    但即便前述的機制讓臺灣人保住了工作,但第二層效果造成的影響卻讓臺灣的生產力的成長面臨了長期的停滯。#原先理應倒閉的公司雖然靠著政策存活下來,但賺取的收入僅夠維持現有花費,半死不活的生存下去,成為「殭屍企業」,這些公司自然也沒有能力增加投資或是招募人才提升生產力(當然也不會加薪)。這樣的情況下,沒有生產效率的公司不會被取代。由於殭屍企業殘留在市場上,#生產力也停止上升,形成了 #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

    而人為打壓進口商品的競爭力,也讓整個經濟體喪失了競爭的動機,從而放棄追求更高附加價值的動機來競爭,因為不用競爭就可以存活了。

    缺乏活動力的經濟事實充分反應在股票指數上。若我們以約 20 年的跨度觀察臺灣和美國的股市,指數前 10 大市值的清單。會發現臺灣的市值龍頭有 7 成都沒變過,美國的 S&P 則僅有 Microsoft 一家相同。顯示出相較於美國,臺灣在過去 20 年的產業主軸幾乎沒有出現更動。

    📌 央行的政策影響實體經濟的渠道

    ✦ 貨幣 :
    貨幣操縱似乎是特別為台灣的工廠所打造的政策,這些工廠需要和來自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工廠競爭。藉由讓新臺幣貶值,在要求同樣的技術下,臺灣勞工成本可以和中國的成本一樣便宜,因此 #貶值新臺幣不但具有增加出口的潛力,同時還能潛在抵制進口品。

    當然,也許你會疑惑,會什麼臺灣要留著如此低附加價值的產業。通常而言,進口低附加價值的產品可以幫助臺灣在價值鏈上升級。而央行的貨幣操縱政策,則 #將個人及公司追求高附加價值企業的動機抹除,讓雙方都陷入在低附加價值的產業。

    ✦ 利率 :
    #更低的利率環境將延長負債公司的生命,使其能在低利潤率的狀況下繼續運行。如果這樣的公司可以退出市場,並被更有效率的公司取代,整個經濟體都將因為生產力的進步獲得好處。

    經濟學家錯誤得認為低利率將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但這其實和現實不符:現在利率這麼低,會有誰去借錢來創立科技公司?如果真的有,這個人可能瘋了。具生產力的區塊都仰仗著高風險的智慧產權進行創業,因為有很高的風險會失敗,這些創業者不會去貸款創業,倒時候落得創業失敗還要負債,因此這樣的創業多是以募集股權方式進行。

    在低利率環境,#金錢流向不具生產力的區塊,像是:建造根本沒人會住的房子,而非流向高生產力區塊的公司,如:軟體業。這樣的狀況完全不會為長期的生產力帶來健康的成長。

    📌 外匯存底多是經濟弱勢的象徵而非強勢

    而一派的理論辯駁到,若央行不採取低匯率、利率的政策,而採取完全相反的政策,失業率將會暴衝,並讓經濟陷入惡性循環。但在接受這樣的理論前,我們要先思考一個問題:是哪個國家「進口」了從臺灣、中國、德國等國家「出口」的失業率? 在 2014 - 2018 年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美國。#美國是少數幾個有著貿易赤字、#明顯正向的利率環境的已開發國家經濟體。

    而在 2014 - 2018 年間發生的狀況也不令人意外。美國的經濟狀況恰到好處 (不過熱也不過冷),失業率也不高。即便在能源和資源產業的就業方面有些弱勢,但科技業的區塊製造了許多工作並繁榮起來。而這也正是 #工作機會從低生產力區塊,#移轉到高生產力區塊的例子。
    (詳見圖五)

    #本篇礙於篇幅僅包含全文的上半段,可參考全文,了解 Gamma 對台灣經濟的觀點,並試圖回答:#在台灣的我們該如何擺脫財政壓抑的環境做資產佈局?

    本篇是由具專業觀點的前避險基金經理人所撰寫的美國證券投資評論,如果你想看到更多 Gamma 的觀點,歡迎訂閱 Gamma 即時獲得更多投資觀點。

  • 循環性失業例子 在 股癌 Gooay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6 14:46:24
    有 7,887 人按讚

    雖然說在市場裡都要鼓勵大家做投資而非投機,但定義實在是因人而異,以下幾個例子:

    -買進根本沒有獲利的 SaaS 如 Snowflake
    -買進 P/S ratio 很高的公司如 Zoom, Shopify
    -買進 P/E ratio 很高的公司如 Amazon, Tesla, Nvidia

    這些在部分人眼中稱為投機的案例,我個人覺得都算是投資。投資的核心不在於一家公司現在可以賺多少錢,而是他「未來可以賺多少錢」,我們要買那些你覺得它未來可以賺很多錢的公司。因為現在已經賺很多錢的公司股價要不是恨天高,就是可能進入高原期,波動性變低、成長表現也趨緩。

    但我這樣的觀念對於一些人來說就算「投機」。有些人認為:「你只能買被低估的股票,或是獲利穩定但來到景氣循環的低點,這樣的標的才叫價值投資」。

    價投各表。

    而當我們辯得很開心的時候,市場上另外一批人表態:「只要主動選股就是在投機,你只該買指數型市值 ETF,並放棄擇時進出」。

    當被動選股的人和主動選股的戰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市場外有另一批人會說:「只要買股票的都是投機」。在這裡你就可以明顯地看到食物鏈,要比保守永遠有人比你更保守。

    但只要你是握著幾百幾千股的特斯拉,被人家諷投機時你只需笑而不語;或是持有日漸龐大的指數型 ETF 配置,被人家指點時你只要微笑點頭。

    是阿市場可能會進入空頭,而事實上大概每隔幾年就會循環一次,就像你的工作可能也會讓你中年失業、老婆也可能對郎造。誰能跟我說世界上有什麼是 100% 穩賺不賠的,現在利率這麼低還不借爆去壓。

    既然沒有,那也沒什麼好意氣之爭了是吧?只要你知道自己在投資什麼,就不用花太多心力去網路上為自己相信的價值佈道,因為你根本不可能說服全部人。

  • 循環性失業例子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03 22:00:05

    這周我們要來談美國宇宙無敵超級大的紓困方案。

    我們川貴人不久前才宣布,希望美國在4月12日復活節,也就是我們節目播出的10天後,全面恢復經濟活動!還要讓美國各地的教堂都被信眾給塞滿。

    這讓我馬上聯想到南韓的新天地教會,印度的聚眾祈禱喝牛尿,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傳教士集會,果然川普的復活節說,馬上就成為笑柄!

    川普講這話的時候,美國才剛成為全球第一個確診數突破10萬的國家,超越中國和義大利,這時候喊話復活節全面復工,大家全都昏倒。許多專家都要他看看數據和科學,但你們是今天才認識川普?他如果看數據跟科學,我們也不用看他一個七十多歲的堂堂總統跟17歲的環保少女互罵了。

    不過川普心急也是可以理解的啦,因為截至3月21日的這一週,全美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一口氣飆上328萬人,改寫史上新高!這個數字在一個星期以前是28.1萬,一個星期就暴漲了12倍,還把2009年(66.5萬人)和1982年(69.5萬人)兩次經濟大衰退的歷史紀錄遠遠甩在後頭,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為什麼提到失業率大家那麼害怕,要知道失業的人一定會看緊荷包不願意花錢,就算還沒失業的人,看到別人失業也會怕,一樣看緊荷包不願意花錢,大家都不花錢的結果,餐廳誰去吃,旅館誰去住,結果就是餐廳旅館都裁員,整個經濟馬上就進入惡性循環。

    這是為什麼平常打的你死我活的美國兩黨,這次了不起了,合作意願空前,這個金額高達2.2兆美元(66兆台幣)的美國史上最大紓困案,規模相當美國政府年度預算的一半。兩黨只打了一個星期。真是民主國家的典範啊!

    這次美國紓困案共分三項

    第一項是83億美金(2490億台幣) 是抗疫直接支出。
    以台灣做例子,就是給抗疫指揮中心及所有相關的醫療體系有足夠的經費去買防護衣、器材、加緊研發疫苗等等

    第二項 是補貼民眾去做測試。
    讓中小企業員工能延長有薪病假,讓員工可以請假去照顧親人跟被停課的小孩。這部分要花多少錢,不知道。不是我不知道,是美國政府還沒算出來。

    第三項占了一兆美金(30兆台幣),但又分成兩部分,對個人紓困及對企業紓困
    個人的部分主要分兩種
    A失業津貼因為這波疫情而丟掉飯碗的人,包括自雇者和自由工作者,每人每週可以領600美元失業津貼(18000台幣)。看疫情狀況延長,最多可領到六個月。
    B消費金:這是政府直接發錢給你。只要個人年收入低於7萬5千美元(約225萬台幣),每人可以獲得1200美元津貼,(相當3萬6千台幣),如果是有小孩的家庭,每個孩子還可以額外獲得500美元(15000台幣)。但年收入超過9萬9千美元(297萬台幣),很抱歉,沒你的份兒

    我們再來看給企業的部分: 其中的5000億美元(15兆台幣)要花在救助疫情直接打擊的產業,光是航空業和貨運業就可能要花上750億美元(2.25兆台幣), 另外有4250億美元(12.75兆台幣)是用來貸款大大小小企業讓他們應急。

    這麼大金額,各國政府看到流口水,真是豪氣,只有美國這種大戶才發得出來。但很多專家跳出來說,不行啦!說這紓困方案(一)太小(二)太慢(三)不持久。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規模太小。
    兩兆美元看起來宇宙超級無敵大,但很多專家已經說了,如果要防止企業大規模倒閉裁員,方案規模必須是現在的四到五倍才夠。而個人消費金1200美元對美國的物價來說,恐怕連塞牙縫都不夠,這錢只有我以前在紐約房租的一半,租了睡房就沒客廳,有了客廳就不能要廚房!要廚房你就沒廁所,我看留著廁所好了,浴缸鋪一鋪可能可以睡吧?問題是這錢只夠付一個月,下個月連浴缸都沒得睡。

    再看第二個,到位太慢。
    美國小企業管理局行政長官Karen Mills表示,根據他們的統計,美國小企業手上的現金,平均只夠撐26天,用光現金的時候就死定了,能在26天內拿到政府貸款嗎?沒人說的準。
    至於個人消費金的發放速度,還要看你有沒有銀行帳戶。美國國稅局IRS會把錢直接存進納稅人報稅用的銀行戶頭,或是透過郵寄方式寄出支票。
    不過根據聯準會數據,2018年全美共有5500萬人沒有銀行帳戶,或完全沒在使用銀行服務,幾乎等於五分之一的人口。沒關係,還有支票這個選項,但等一張支票少說要等一兩週,最久恐怕要耗上四個月。
    根據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數據,2019年有69%、將近七成的美國人存款低於1000美元,也就是3萬台幣,有45%的受訪者銀行帳戶裡沒有半毛錢,收到錢以前,那是要這些火燒屁股的「日光族」去吃土嗎?

    最後看第三個,效果不持久。
    疫情哪時候結束,沒人知道,只能確定美國的疫情高峰根本還沒到,不少公衛專家都看壞,美國直到夏天都無法控制疫情,甚至一整年都必須實施隔離措施,但這個紓困包頂多只能撐三個月。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警告,美國失業率恐怕很快飆升到20%,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失業,這還可能是樂觀數據。很多專家己經不是拿2009金融危機做比較,而是直接跳到1930年代的經濟蕭條,那次的大蕭條失業率是從1929年的3.2%,逐漸爬升到了1933年的25%。

    我知道,聽起來真的滿嚇人的,所以你能怪川貴人急著讓大家回教堂祈禱嗎?

    最後幫大家複習一下,這周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
    #復活節復工 #失業創新高 #史上最大紓困 #大撒幣時代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