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聯準會想縮減量化寬鬆規模,可能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 依過往經驗「利率循環」,大致上類似於「經濟循環」,主因在於當經濟好轉時,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失業率不斷下降,且接近自然失業率(等同產出缺口趨近於零) (附註1),則物價上漲壓力增加。此時,央行為了控制通膨開始升息,同時經濟不斷擴張、伴隨而來的是...

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7:46:09

#八百回合經濟談 〔#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數字 #失業率〕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全球各地的就業市場可謂悽悽慘慘戚戚。  許多人被裁員、留職停薪,應屆畢業生們找工作壓力山大,大學生找實習競爭過於激烈,各位壯士們有沒有受到影響呢(ಥ_ಥ)   ▌ 臺美的就業市場近況  進入正題之前,...

  • 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30 09:40:39
    有 150 人按讚

    美國聯準會想縮減量化寬鬆規模,可能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

    依過往經驗「利率循環」,大致上類似於「經濟循環」,主因在於當經濟好轉時,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失業率不斷下降,且接近自然失業率(等同產出缺口趨近於零) (附註1),則物價上漲壓力增加。此時,央行為了控制通膨開始升息,同時經濟不斷擴張、伴隨而來的是央行調升利率,直到利率上升至一定的程度,企業與消費者借貸成本的提升,經濟才開始緩和下來,甚至步入衰退,之後央行調低利率,以激勵人們消費、降低企業借貸成本,上述這一連串活動會周而復始的發生,如圖1內灰色期間是經濟衰退期間,每當利率拉升到一定程度,之後經濟衰退的機率就高。(附註2)

    但在2008年金融風暴時期,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不僅把利率降至零的水準,為了讓經濟不陷入通貨緊縮,持續挹注資金到銀行體系,所以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 (附註3),如圖2所示,從2009年開始實施QE1、QE2與QE3至2013年,期間還實施扭轉性操作(Operation Twist,簡稱OT) (附註4)。此時,美國聯準會在市場上釋放資金,買入債券等商品,促使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從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導致市場金融緊縮開始計算(2008/09〜2014年),從0.9兆大幅擴張至4.5兆美元,意味著在這期間,聯準會對市場釋放資金3.6兆美元,以台幣匯率28來計算,大約對市場釋放資金100兆台幣,相對2014年台灣GDP大約16.2兆台幣大了將近6倍。

    經過聯準會大幅度降息,把利率降至零附近水準,加上實施幾輪的QE政策,使美國經濟逐漸上軌道,此時,美國經濟逐漸好轉之際,聯準會開始準備回收貨幣。2013年5月美國前聯準主席柏南克暗示縮減QE規模,當時柏南克表示「若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且符合預期,聯準會可能在今年晚些時開始逐漸減少資產購買規模」,而在2013年12月18日正式宣佈縮減QE,自2014年1月起將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由每月購買850億美元減為750億美元,MBS及公債各減50億美元,並於2015年12月17日聯準會利率決策會宣佈調升利率1碼至0.5%,這也開啟了聯準會升息的循環,直到2018年底聯準會把利率提高至2.5%,如圖1所示。

    而在2013年5月前聯準主席柏南克暗示縮減QE,即暗示對市場上放錢的速度減緩,最直接的影響是固定收益商品,例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2013/05的1.6%飆升至年底的3.02%,除了固定收益商品(投資等級債、特別股、高收益債等等)表現不如預期之外,如圖3所示,在2013年5月暗示縮減QE後,美股S&P 500指數高低點下跌約6.0%,2013年全年還是上漲約3成,但新興市場指數卻表現不如預期。

    如今歷史重演,美國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實施封城等措施,使失業率在短期間內大幅攀高,從2020年2月的3.5%,飆升至2020年4月的14.8%,不僅造成經濟衰退,還產生美元流動性短缺的現象,甚至2020年4月輕原油價格一度下挫到每桶-37.6%美元,所以2020年全球落入衰退,是新冠疫情的恐慌、是美元流動性緊縮、是油價大幅重挫,三重疊加的影響,所幸在各國大量財政、貨幣政策,加上新冠疫苗的研發與接種,經濟逐漸恢復成長,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從-3.4%,成長至5.6%,尤其是美國GDP從-3.5%,成長至6.5%、歐洲地區今年成長3.9%、中國成長7.8%。如表1所示。

    目前聯準會的政策除了維持零利率政策之外,還維持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的QE規模,其中800億國債、400億機構抵押擔保證券(MBS),使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將近8兆美元,如圖1所示。此時,聯準會也開始考慮縮減QE規模,意味著聯準會對市場放錢的速度將會減緩,例如,5月20日聯準會公佈會議紀要內容提到,「一些委員提議,若經濟持續往目標快速前進,則在未來幾次會議上開始討論調整資產購買速度(adjusting the pace of asset purchases)是合適的」,所以目前市場想要知道,聯準會何時宣佈縮減QE、何時開始縮減QE,並且如何影響市場。第一、何時宣佈縮減QE,統計今年聯準會還有幾次會議,如表2所示,今年還有5次開會、4個紀錄,而聯準會公佈更新經濟預測與利率點陣圖的時機是落在6、9、12等月份,此時宣佈縮減QE規模的機率較大。第二、何時開始縮減QE,由聯準會對市場的調查來看,落在2022年第一季開始縮減的機率高。致於對於市場的影響,若對照2013年情勢來分析,則對於固定收益商品、新興市場股票的影響較大。

    ------------------------
    附註:
    1. 自然失業率:即為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並不是失業率為零才是充分就業,失業可分為週期性失業、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週期性失業是因經濟波動而造成的失業;摩擦性失業是尋找工作或轉換工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失業現象;結構性失業例如新冠疫情發生產業結構變化,實體企業沒落,但宅經濟興起,所以因經濟結構改變,使人們原有的技術與專業無法因應新工作的需求,所造成的失業。上述週期性失業政府可以利用政策來解決,摩擦性失業是經濟正常的現象,而結構性失業則需要人們訓練一段期間才有機會重返職場。所以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即為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以聯準會3月會議公佈長期失業率(可以說是自然失業率)中位數在4.0%左右,2021年4月率為6.1%。

    2. 經濟循擴張與收縮的研判可以回顧「如何掌握市場投資環境」一文。對於產出缺口解釋可以回顧「經濟循環與股市之關連」一文。
    https://www.pressplay.cc/link/8FD35DAC4E?oid=AE5E0E9AB0

    https://www.pressplay.cc/link/16449465AD?oid=AE5E0E9AB0

    3. 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是央行非傳統貨幣政策之一,當央行把利率降至零或以下水準,央行印錢買入銀行手中的債券,直接對金融體系挹注資金,以便壓低市場利率、活絡經濟。

    4. 扭轉性操作(Operation Twist,簡稱OT):也是央行非傳統貨幣政策之一,賣出短期債券,而反手買進長天期的債券,以便壓低長期利率,因為企業或消費者大都是以長天期利率借貸為準,所以壓低長期利率刺激經濟成長。

    「之前介紹的ETF,如中國市場的ETF,鋼鐵ETF,表現都很不錯~~,下次再介紹另一檔如果QE結束,準備升值時,非常有利於上漲的ETF。」

  • 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1 11:43:21
    有 539 人按讚

    Joe:「國際外交與人類社會的輿論,隨著時間流逝,很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美國以前是拉攏中國當盟友,如今視中國為最大敵人,東亞島鏈的各國,應該團結與美國合作,一起圍堵中國的勢力擴張。」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Avril Haines將中國稱為「頭等優先要務」(unparalleled priority)、「嚴峻的挑戰」(formidable challenge),中國日益成為美國力量相近的競爭對手,因中國在多方面挑戰美國,推動有利威權中方的國際規範,壓迫區域鄰國迎合中國北京偏好,包括其對台灣主權的主張,即便中國在多種領域中挑戰美國的世界角色,但中國自身的經濟、環境與人口脆弱性,都會影響未來數十年間追求世界主導地位的能力,談「全球威脅」;Haines點名中國、俄羅斯、伊朗與北韓,至於跨國挑戰則包括氣候變遷與疫情大流行。

    情報委員會主席Mark Warner表示,中國共產黨試圖全面主導新興科技的發展,包括人工智慧與生物科技,情報界應該對中共造成的威脅保持清醒的目光。

    Haines說,中國有強大的網路能力,至少可造成美國境內局部重大基礎設施出現暫時癱瘓,俄羅斯意圖破壞美國的影響力,伊朗造成中東地區動蕩,全球恐怖主義,以及北韓的行動,都帶給美國與盟友巨大威脅;Christopher Wray表示,FBI每10小時就展開一項與中國有關的調查行動。

    委員會副主席Marco Rubio表示,Solarwinds事件清楚表明,美國的基礎設施多麼容易就可以被破壞,他非常擔憂美國沒有有效的嚇阻策略;Warner建議,比照生化武器,制定新的國際規範禁止這類攻擊,Haines表示,還無法確定中國武漢肺炎起源地點與傳播理論,動物傳人或實驗室意外洩漏皆有可能;William Burns則說,中國北京對於分享原始訊息並不完整也不透明,美國正努力以現有訊息深入研究。

    美國總統Biden宣布,與盟友協調後結束這場史上最長的戰爭,在9月11日前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美軍,美國國務卿Blinken捍衛美國撤軍阿富汗的決定,他說,恐怖威脅已轉移到其他地方,且華府必須把資源重新聚焦到中國與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等挑戰上,Blinken說,美國已經「完成了我們想達成的目標,蓋達組織(Al-Qaeda)現在大不如前,已經沒有從阿富汗攻擊美國的能力」。

    美國向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發出忠告,呼籲政策重點不僅只聚焦出口,還要提振內部需求,否則經濟復甦將會高度失衡,成長也無法持續,美國財政部表示,自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流行以來,中國的經濟復甦一直高度失衡,是依靠嚴格的管制措施,才得以在國內消費滯緩時迅速重振製造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的「內外雙循環」經濟模式,即以國內經濟維主要成長動力,但美國財政部認為,中國過於著重外部需求的政策,導致中國2020年的經常盈餘擴大,在民間需求弱、勞動力市場疲軟的環境下,如果中國不加大對家庭消費的援助,其經濟成長將無法持續。「中國應採取果斷措施,透過結構性改革減少國家干預,強化社會保障體系,提升醫療保健與失業福利支出,並允許市場力量發會更大作用,近一步開放市場。」

    美國財政部認為,中國應對疫情祭出的財政措施與20國集團(G20)相比是非常有限的,一開始的重點是醫療支出與費用削減,隨後是加大公共基礎建設支出,美國財政部長Yellen,並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仍敦促人民幣管理應該更加透明,尤其是中國國有銀行購買大量外匯的舉動,中國2020年外匯儲蓄量僅增加1090億美元,然而外匯購買量卻顯示增近1800億美元,此差距是2020年下半年擴大至5年來最高水準,美國財政部表示,差距可能是商業原因造成,但也可能是國有銀行干預,總體而言中國有必要提高其外匯干預活動的透明度。美國將中國列入匯率觀察名單中。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5389417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31019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4190070.aspx

  • 結構性失業循環性失業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1 14:25:28
    有 132 人按讚

    【譚新強專訪.上】市場真正另有兩憂 「再通脹」主題勢屬短炒

    美國十年期債息2月底攻陷1.6%關口,近日更曾上試1.625%,刺激美股納指、香港科指乃至A場抱團股爭相擠壓,是否預示美聯儲無限QE的「上帝信用」已近臨界點?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接受《經濟通通訊社》專訪時表示,市場的真正擔心其實並非聯儲太過進取,而是另外兩大焦點--其一,中國逐步收水;其二,美國經濟過熱。對於甚囂塵上的「再通脹」主題,他就堅持認為屬短期炒作,因世界大趨勢仍是走向通縮。 中國逐步收水,如「甜蜜痛苦」   

    他指,從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出席論壇的講話看,好明顯聯儲將保持穩定、寬鬆的貨幣政策,儘管其未提及「YCC(收益率曲線控制)」或「Operation Twist(扭曲操作)」,令債市失望,但現時市場真正擔心的是另外兩大焦點,首當其衝當屬中國逐步收水。

    他認為,中國去年抗疫告捷並成功重啟經濟,惟汲取美國印鈔加劇貧富懸殊,以及08年「四萬億」後遺症多多的教訓,今年貨幣及財政政策料稍微收緊,並著力結構調整提升經濟效率,此對市場而言猶如「good pain(甜蜜的痛苦)」。 

    印鈔+財策加碼,美經濟或過熱   

    市場的另一擔心則是美國經濟可能過熱。譚新強解釋,美國過去一年治理失敗,卻「落錯藥」以貨幣政策谷股市、谷消費而非救人命,但在聯儲資產負債表已膨脹至逾7.5萬億美元之巨,並將毫無懸念邁向8萬億時,最新再不停加碼財政政策。例如總統拜登最新1.9萬億美元刺激方案(剛於香港時候周四凌晨於國會通過,周五將由拜登簽署成法),即每人將再獲派錢1400美元,已引發包括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內的經濟學家爭議。

    據薩默斯較早時公開撰文,其提出的三大質疑包括:一,美國失業率正在下降(最新2月新增就業人數超預期達38萬),隨著疫情受控,經濟或在不久後獲重大提振;二,聯儲非常規政策令現時貨幣條件比2009年寬鬆許多;三,消費者手中已累積1.5萬億美元延遲購買力。 

    人口老化、技術變革、QE悖論   

    儘管譚新強指市場的第二個擔心正正是拜登財政刺激雄心過大,或令美國經濟過熱,但他直言,政治上總統所謂的「蜜月期」短則百多來日、多則一年半載,而拜登根本不算一個極度強勢或極受歡迎的總統,所以寧願「一劑過」大撒1.9萬億美元,因其未必有政治本錢再推第二個大計劃。

    不過,他又似乎不認同薩默斯「或引發前所未見通脹」的擔憂,指有好多結構性因素(structure reason)令世界趨向通縮:第一是人口老化,包括發達國家、中國皆如此,對包括糧食等需求自然將減少;第二是技術變革,「數據」無限供應令資訊愈多人使用成本就愈低;第三是QE悖論,即當央行印鈔流入大企業手中,反而促使亞馬遜、Uber、阿里巴巴之類不公平地補貼貨品或服務以取得競爭優勢,雖是「以本傷人」,但卻令相關服務跌價。 

    拼多多以本傷人,銅價借復甦炒作   

    他並以電商黑馬拼多多賣蘋果手機好便宜,背後其實就是補貼而已,戲言「轉賣賺差價都可以」;此類全世界近年都有的新現象,顯示愈QE愈通縮。但由於央行人為製造超低息,資產價格趁勢谷上,「這就是矛盾所在,QE promote consumer deflation,promote asset inflation」。

    怎樣看近期糧食、銅鋁、木材等價格齊飛?譚新強就指,各國經濟逐步重開,或令庫存措手不及而低企,導致價格上升的短期現象。例如,銅價升表面是吹噓受惠新能源汽車或電網改造刺激需求,但背後或是市場借復甦炒作「Doctor Copper」;至於糧食價格,全球農業生產力先進,亦未聽說農夫大面積停工或嚴重失收(雖然邊際影響仍有),例如印度近期爆發的農夫示威抗議,是源於豐收之際而政府推行改革法案拒托價所致。

    工會熱潮不復在,更難推高工資   

    他認為,長期看,能源瓶頸打開令1970年代的高通脹年代難以重現,並提及當年美國及全球工會會員數量至少多現時三四倍,「沒了工會,沒了討價還價之力」,缺少「人工增加-物價上升-再要求加人工」的vicious cycle(惡性循環),更難推高人工。   

    他預計,聯儲未來或行多一步推出YCC(收益率曲線控制),拉低長期債券收益率,但就聲明個人不主張如此,因不應該治理失敗後,不停「玩表面招數」。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topic_news_detail.php?category=interview&newsid=1537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