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從屬子句省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從屬子句省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從屬子句省略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181的網紅阿扁們俱樂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作者:譚慎格 (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魏國金譯) 令人耳目一新。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上任不滿二十天的台灣行政院新院長賴清德醫師,在立法院答詢時,以淺白的言詞向台灣人民選出的立委介紹自己,並闡述他的信念。 譚慎格 這位前內科醫師、美國哈佛大學培養的公共...
從屬子句省略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者:譚慎格 (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魏國金譯)
令人耳目一新。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上任不滿二十天的台灣行政院新院長賴清德醫師,在立法院答詢時,以淺白的言詞向台灣人民選出的立委介紹自己,並闡述他的信念。
譚慎格
這位前內科醫師、美國哈佛大學培養的公共衛生碩士,現在是台灣最受景仰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直截了當地表明,「我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對於有意探究其「台灣獨立」所指為何的任何人,他繼續說明,「我們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做中華民國,與中國互不隸屬。」此後六個月來,不論是誰提問,賴醫師都是重申前述立場。
回顧首屆APEC峰會
這位新任行政院長的話語將我帶回四分之一世紀前的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當時我在華盛頓特區第二十一街的國務院老舊「主館」八樓的情報研究局,監管所有的中國情報。傍晚時分,我辦公室外的傳真機嗡嗡作響,在首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高峰會」 期間,人在西雅圖的老友王景弘發來一紙傳真。在少見的潦草速寫字跡中,「主權、獨立」及「互不隸屬」躍然於字裡行間。景弘當時為聯合報系採訪APEC會議新聞,他傳給我一份手寫的新聞稿,內容是現已不可考的台灣經濟部APEC代表團成員,對經濟部長江丙坤逐字逐句複誦外交部訓令的記述。(那位身分不明的謄寫者可能刻意省略「階段性的兩個中國政策」。景弘在傳真末段以手寫方式增補這些字句。)日後我回想起景弘的記述,當時江部長清了清嗓子,緊張地開始駁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甫於一小時前的宣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
江部長的語氣異常堅定:「中國」,他說,「是歷史、地理與文化上的名詞,就此含義,台灣正如中國大陸,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中國』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他接著說道,「在地理『中國』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
柯林頓毀諾 撤邀李登輝
在一九九三年,「兩個主權、獨立、互不隸屬的國家」對我而言是新的術語。我知道李登輝總統對美國總統柯林頓極為不滿;該年稍早,他邀請李總統來西雅圖,但當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威脅抵制該峰會時,他便撤回邀請。APEC奠基於「承諾開放對話與共識,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的精神,依據這些原則,中國與台灣在一九九一年同時獲准加入。然而,主辦APEC首次領袖會議的柯林頓總統卻否定該「承諾」,取消對李總統的邀請。
我承認,我在一九九三年對台灣「主權、獨立,與中國互不隸屬」的新宣言,深有同感。從那時開始,這套對台灣國際地位的表述讓我產生共鳴。
在APEC西雅圖峰會幾個月前的八月三十一日,我分析了北京所謂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該文件就在李總統的密使抵達北京,以討論開放「務實的」兩岸合作之際發佈。中國違背兩岸元老辜振甫與汪道涵一九九三年四月在新加坡達成的默契,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李總統確信,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將利用西雅圖APEC高峰會作為國際肥皂箱,宣告台灣從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省級」地位,而李總統決心不讓江澤民說了算。在APEC高峰會舉行前數週,李總統與出身南投、博學的台灣外交部次長房金炎共同研商,擬定立場。最後,房次長與李總統提出「階段性的兩個中國政策」的複雜公式,可望發揮作用。他們指示江部長,若中國宣稱台灣為其「一省」時,就在APEC上發表。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裡,台灣領導人苦思一套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公式,這套公式必須符合陳水扁總統的三重要件:國人會支持、美國會滿意、對方會接受。當然,沒有一個符合要求。一九九九年,李總統提出兩岸關係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二○○二年,陳總統脫口而出「一邊一國」。馬英九總統說,「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每一套論述都因各行其是而未能成功。而賴院長的「主權、獨立、互不隸屬」最深得我心。
華府接納賴院長說詞
賴院長公開承認他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受到台灣民眾支持,卻讓北京氣急敗壞。但有別於過去,美方對此泰然接受。華府接納賴院長的說詞,因為這些話完全沒有改變現狀。此外,這些日子以來,華府比較無心煩惱台灣海峽的法律擬制,或擔憂北京的叫囂,因為中國在其他方面緩和對美國的敵意上幾無作為。對中國而言,北韓的「非核化」仍是打破美國︱南韓同盟、削弱美日連結,最終堅持美國本身在東亞地區「非核化」的計謀;中國的貿易、傾銷、竊取經濟機密、環境的掠奪及金融犯罪,使其失去美國國會的支持;而中國在南海一貫挑釁的領土聲索與軍事佔據、在東海的海軍對峙、與印度的邊境衝突,以及恫嚇無自衛之力的小國不丹,引發美國的警覺,程度與那些直接受衝擊的國家不相上下。
儘管如此,對於北京企圖以怒責台北的行政院長,轉移對前述所有危機的關注,華府似乎已有心理準備。北京漸增的威嚇已引發華府新的戰略反思。一致通過「台灣旅行法」的美國國會,以及欣然簽署該案的美國總統,皆以行動表明不樂見台灣的「現狀」發生新的改變。自「台灣關係法」生效以來,這個「現狀」在過去的三十九年裡,一直是台灣與中國分屬兩個「主權、獨立、互不隸屬的國家」。一個是美國友邦,另一個則不是。
從屬子句省略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台灣國高中英文老師的三則文法教學建議>
台灣的國高中英語教育 (文法教學 in particular) 長期流於公式化
導致於誤導了很多莘莘學子。日前看了三所台灣前三志願高中的英文科教師們所做的上課教案、講義、學資,發現了不少文法的迷思和錯誤觀念。後進在此處揪出三處指正,還請多多指教。
1. Bill killed the man. 不等於 The man was killed by Bill.
講義上不應該理所當然的畫上"等號"(中山女高英文科講義)。
老美使用主動 (active voice) 不使用被動 (passive voice) 必有他們的原因和要“強調”的東西, 而反之亦然。將被動跟主動的論述化為等號,乃為邏輯上的謬論。
2. at 介係詞 + 小地方 ; in 介係詞 + 大地方 => 大有問題
在此問問採用這套"東華文法" 和" 柯旗化文法" 理論的很多國高中英文老師們:大小是個相對性的觀念 我們如何去定義成絕對性概念?
將 at 看成停留的 "點", 而 in 看成停留的 "空間",才是正確的觀念。
3. 子句減化的觀念
明星高中講義寫: 當主要子句和從屬子句的主詞相同時,可簡化although, when 等引導的副詞子句 (到去掉although 和 when的程度。 => 大有問題
Although 是個會使語氣轉換的字,我們怎麼省略?
例) Although I felt depressed, I still went to work.
不可省成 Feeling depressed, I still went to work.
(會將句意從 "雖然....." 變成 "因為...." )
While I was traveling in New York, I met many of my friends from graduate school.
試問: 如果改成 Traveling in New York, I met many of my friends from graduate school.
請問我們要講的是 “當...." 還是 "因為...." ?
從屬子句省略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法Q&A] if 與 whether 的用法區別
兩者在表示“是否”時的用法區別如下:
1. 互換的場合
引導從句表示“是否”時, 兩者常可互換。如:
-He asked if/whether we wanted a drink (or not). 他問我們是否想喝一杯。
-He didn’t tell me if/whether he would come (or not). 他沒有告訴我他是否會來。
注1:or not 通常是多餘的以上兩句,皆可省略。然而,當 ”whether or not” 意義是 “regardless of other (不管其他/如何,” “or not” 不可省略。如: The parade will go ahead WHETHER it rains OR NOT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rains). 遊行將繼續前進,不管會不會下雨。
注2:or not 可以放在 “whether” 後或子句後。然而,“or not” 不能直接放置 ”if” 後。如:1. I will write to you whether or not I can come. 我能不能來,我將寫信告訴你。 2. I don’t know whether/if he will win or not. 我不知他是否能贏。
-------------------------------------
2. 通常用 if 的場合
當引導一個否定的從句時,通常用 if 而不用 whether。如:I don’t care if it doesn’t rain. 我不在乎天是否下雨。 注:在個別詞語 (如 wonder, not sure 等)後的從句否定式有時也可能用 whether 來引導。如:I wonder if/whether he has mistaken me for someone else. 我在想他是否誤認了我。
-------------------------------------
3. 通常用 whether 的場合
(1) 引導主語從句且放在句首時。如:Whether he will come is still a question. 他是否會來還是個疑問。注:若在句首使用虛主語 it,而將主語從句放在句末,則有時也可用 if 來引導。如:It was not known whether/if he would come. 不知他是否會來。
(2) 引導表語從句時。如:The question is whether we should go on with the work. 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該繼續進行這項工作。注:引導表語從句偶爾也用 if (不正式),但遠不如用 whether 常見。
(3) 引導從句且放在句首時。如:Whether he is single I don’t know. 他是否單身,我不知道。
(4) 引導讓步狀語從句時。如:Whether he agrees or not, I will still do it my way. 不管他同意與否,我都要用我的方式做 = How Eric's wife makes her decisions。
(5) 與 or 連用分別引導兩個從句時。如:I don’t know whether he is wrong or she is wrong. 我不知道是他錯了,還是她錯了。 注:or 若不是引導兩個從句,而是連接兩個詞或短語,則也可用 if (但不如用 whether 常見)。如:He didn’t know if/whether we should write or phone. 他不知道我們是寫信好還是打電話好。
(6) 用於不定式之前時。如:1. I’m not sure whether to stay or leave. 我不知是留還是去。2. I didn’t know whether to laugh or to cry. 我真是哭笑不得。
(7) 用於介詞之後時。如:It depends on whether the letter arrives in time. 這取決於信是否來得及時。I worry about whether I hurt her feelings. 我擔心是否傷了她的感情。
-------------------------------------
[觀念確認]
1. whether 意為“是否”等於if,帶領從屬子句做為主要子句的主詞、受詞或補語,絕對不可省略,表示不肯定的事(讓步語氣);if帶領的從屬子句不能做為主要子句的主詞。
2.正式規則是,當你要有帶領條件,使用”if”,要帶兩個可能,使用”whether” 。
3.or not通常可省略,可以放在“whether”後或子句後,不能直接放置”if”後。
Sources:
http://www.yygrammar.com/Article/200902/1128.html
http://www.grammar-monster.com/easily_confused/if_and_whether.htm
http://tw.myblog.yahoo.com/1234567890abcdef-mysonisrhodesonc/article?mid=1767
http://siro.moe.edu.tw/fip/index.php?n=5&m=0&cmd=content&p=504&o=2
http://www.quickanddirtytips.com/education/grammar/if-versus-whether?page=all
"Whether or not" vs "if" on the GMAT:
1. http://www.businessweek.com/articles/2012-05-30/gmat-tip-if-and-whether
2. http://magoosh.com/gmat/2012/gmat-sentence-correction-if-vs-whether/